查看原文
其他

央行上缴利润超万亿元,影响债市的两个渠道

刘郁 肖金川 郁言债市 2022-06-25











郁言债市数据平台

https://www.yuyanzhaishi.com

区域、城投、地产数据一网打尽

欢迎关注使用!


摘 要   


央行超1万亿元利润上缴,结存利润主要来自2020-2021年的外汇储备经营收益。参考国家外汇管理局年报,2020年全口径对外投资收益率约2.73%,估算2020-2021年外汇储备的投资收益达到1万亿元以上。


财政角度看央行上缴利润。第一,根据今年的预决算报告,可以总结出资金的其中一个流向:中央政府性基金收入端——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专营机构上缴利润,对应中央政府性基金支出端——调入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端,再对应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对地方转移支付。第二,根据往年的预决算报告,历史上特定金融机构和央企上缴利润属于较为正常的现象,且数字波动较大。在2019及之前,该科目属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非税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项目下。


对债市影响的两个渠道。货币渠道:通过基础货币投放影响流动性。央行在公告中提到“结存利润按月均衡上缴”,对应每个月规模约1000亿元,对资金面的直接影响可能相对有限。不过财政支出过程中,这1万亿元的加入,可能使得财政支出对季末月流动性的补充作用进一步放大。这一过程的货币派生,相对更为接近外汇占款的派生机制,主要涉及基础货币的吞吐和派生。基础货币投放增加,一方面是宽货币效应,对应市场资金充裕,利好债市;另一方面也为宽信用奠定基础,不过宽信用能否实现,关键仍然在于融资需求。


财政渠道:供给压力或减小,财政支出发力稳增长,经济反弹从预期到实现,长端利率存在上行压力。央行等机构上缴利润补充财政收入,而赤字率下调,新增专项债限额也持平2021年,这可能使得政府债部分供给压力有所下降,至少供给压力明显不及稳增长任务同样较重的2020年。而受央行等机构上缴利润补充财政收入支撑,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速达到8.4%,对经济的拉动效应逐渐显现。后续政策发力,经济反弹从预期到实现的过程中,长端利率可能逐渐面临上行压力。关注经济数据开始反弹之后,货币政策预期收敛对长端利率的冲击。

核心假设风险。国内政策出现超预期调整。



2022年3月8日,央行发布公告,依法向中央财政上缴结存利润,总额超过1万亿元,主要用于留抵退税和增加对地方转移支付。如何看待其对债市的影响?



1

超1万亿元利润上缴,央行和财政两个方面


央行上缴超1万亿资金,主要来自外汇储备经营收益。根据央行公告,结存利润主要来自过去几年的外汇储备经营收益。参考国家外汇管理局年报(2019)和(2020),有两个投资收益率数据可以参考:

一是外汇储备2007-2016年十年平均收益率为3.42%;二是2020年全口径对外投资收益达到2244亿美元(包含外汇储备投资和私人部门对外投资的回报),按照2019年末和2020年末对外金融资产77145、87039亿美元求平均值计算收益率约2.73%,略低于2007-2016年平均收益率。


由于2021年外外汇管理局的对外投资收益数据尚未发布,我们根据以上数据进行估算,假设2021年投资回报率持平2020年,2020年末外汇储备3.22万亿美元获得2.73%的回报率,对应投资收益约864亿美元。则2020-2021两年的外汇储备投资收益可能达到1700亿美元以上,按当前汇率6.32折算成人民币,超过1万亿元级别。


财政角度看央行上缴利润,可以从以下文件中找到相关表述:第一,根据“财政部有关负责同志就人民银行上缴近年结存利润问题答记者问”,“安排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专营机构上缴利润,是我国的惯例做法……人民银行上缴利润符合我国法律规定。世纪疫情发生以来,对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专营机构暂停上缴利润,以应不时之需”。由此来看,央行上缴利润主要是2020-2021年的结存利润,与上文估算逻辑较为一致。除了央行外,中国烟草总公司、中投公司等也属于上缴单位。


第二,根据“关于202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摘要)” 2022年中央政府性基金预算部分,收入包含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专营机构上缴利润16500亿元。我们可以大致总结出这部分资金的其中一个流向:中央政府性基金收入端——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专营机构上缴利润,对应中央政府性基金支出端——调入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端,再对应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对地方转移支付。还有一个流向是央行公告中提到的留抵退税。


第三,“关于2018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9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中提到为支持实施大规模减税降费,要想方设法筹集资金,中央财政将增加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央企上缴利润。而“2019年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决算表”中,非税收入项目下国有资本经营收入(特定金融机构和央企上缴利润)预算数为5650.00亿元,决算数为6659.03亿元。类似地,2016-2018年决算表中也存在类似科目,详见图1。


可以发现,历史上特定金融机构和央企上缴利润属于较为正常的现象,且数字波动较大。疫情以来暂停上缴利润,今年再度重启。同时,特定金融机构和央企上缴利润的科目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非税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项目下,调入政府性基金项下。



2

对债市影响的两个渠道


货币渠道:通过基础货币投放影响债市。央行上缴超1万亿元利润,对应央行留存利润减少,政府存款项下等量增加。表面来看,似乎仅是科目调整,不涉及基础货币投放。然而,大部分利润来自于外汇储备经营收益,需将外币兑换为人民币。


兑换过程中,假设央行出售1万亿元等值外汇给一家银行,该银行购买外汇,将1万亿元人民币转移给央行,央行将其纳入负债端的政府存款项下(央行将出售外汇所得人民币转移到财政账户)。在这个过程中,如央行不进行对冲操作,1万亿元从市场回流至央行负债端,对应基础货币减少。央行为满足机构的基础货币需求,可能会投放资金进行部分或全部对冲。而实际操作中可能无需银行作为中介方,央行通过科目调整,将所有者益转为政府存款。在后续的财政支出过程中,央行再将政府存款释放,对应其流入金融机构的负债端,形成普通存款。

因而可能存在两个过程,
利润结汇过程,对应外汇收益转为人民币,财政支出过程,对应央行释放政府存款投放资金。央行在公告中提到“结存利润按月均衡上缴”,意味着每个月利润结汇的规模约为1000亿元(3月至12月),即使假设面向市场售汇,该过程对资金面的直接影响也相对有限。考虑到财政支出并非平均分配,季末月往往明显大于季初和季中月,这1万亿元的加入,可能使得财政支出对季末月流动性的补充作用进一步放大。

这一过程与降准存在差别,降准在释放部分存量法定准备金的同时,也提升了货币乘数,也就是新的信用派生过程中缴纳法定准备金减少。
而这一过程的货币派生,相对更为接近外汇占款的派生机制,主要涉及基础货币的吞吐效应和派生。基础货币投放增加,一方面是宽货币效应,对应市场资金充裕,利好债市;另一方面也为宽信用奠定基础,不过宽信用能否实现,关键仍然在于融资需求。

财政渠道:供给压力或减小。而财政支出发力稳增长,政策从推出到发挥效应,经济反弹从预期到实现的过程。受央行等机构上缴利润补充财政收入影响,2022年预算赤字率下调至2.8%,新增专项债限额也持平2021年,
这可能使得政府债部分供给压力有所下降,至少供给压力明显不及稳增长任务同样较重的2020年(详见《稳增长大年,债市机会还看政策节奏》)。

受央行等机构上缴利润补充财政收入支撑,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速达到8.4%,大幅高于2021年实际完成的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速0.3%。财政支出发力对经济的拉动效应将逐渐显现。
后续政策发力,经济反弹从预期到实现的过程中,长端利率可能逐渐面临上行压力。关注经济数据开始反弹之后,货币政策预期收敛对长端利率的冲击。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财政部答记者问,央行上缴利润主要是疫情以来2020-2021年的结存利润,属于一种跨年度调节机制,相当于将2020-2021年的财政收入部分转移到2022年。放到中长期来看,通过这种财政跨年调节机制对冲经济波动,利率周期的波动性可能也趋于下降。

风险提示:

国内政策超预期调整。


经济政策解读系列:

稳增长大年,债市机会还看政策节奏

社融创新高,总量重于结构

关注再次降息的可能性

政府债对一季度社融拉动或达0.3%

“降息”或不止一次

需求收缩,利率难上

社融反弹,票据利率降至0.5%

降准之后,让利率再下一会

经济还需“加力”,利率仍要下行

社融企稳下的变与不变

地产宽信用预期升温

社融或企稳反弹

经济继续走弱+MLF等额续作,债市不买账

社融要反弹吗?基建链条现边际变化

国常会推3000亿再贷款,打响宽信用第一枪

经济放缓,宽信用预期升温,时滞有多长?

贷款结构转差,长端利率占优

政治局会议后,宽信用落地前,利率仍占优

经济不弱,利率偏强

国常会提及降准,利率如何博弈?

 


   

已外发报告标题《央行上缴利润超万亿元,影响债市的两个渠道》

对外发布时间:2021年3月9日报告作者:

刘   郁,SAC 执证号:S0260520010001,SFC CE No.BPM217,邮箱:shliuyu@gf.com.cn

肖金川,SAC 执证号:S0260520030002,邮箱:xiaojinchuan@gf.com.cn


法律声明


请向下滑动参见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有关微信公众平台推送内容的完整法律声明: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供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广发证券”)客户参考,相关客户须经过广发证券投资者适当性评估程序。其他的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微信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推送内容的适当性,若使用本微信号推送内容,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解读及指导,广发证券不会因订阅本微信号的行为或者收到、阅读本微信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
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广发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完整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及观点的出处皆被广发证券认为可靠,但广发证券不对其准确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证,报告内容亦仅供参考。
在任何情况下,本微信号所推送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除非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在任何情况下广发证券不对因使用本微信号的内容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读者不应以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做出决策。
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反映广发证券研究人员于发出完整报告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且不予通告。
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的版权归广发证券所有,广发证券对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未经广发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否则由此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及法律责任由私自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者承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