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华罗庚谈学习和研究数学的一些体会

点击关注 数学与自然 2022-07-17


本公众号大约有300多篇优质讲座课件,可关注公众号后,查看历史消息

推荐阅读点击下方相应标题即可跳转阅读全文

2020高考数学试题分析与2021年复习备考建议

2021年“新高考”数学试卷结构&题型分析

2021高考一轮复习注意事项,避开10大弊病8大雷区

2021届高三一轮复习备考暨提分策略(含PPT)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下的2021年一轮数学备考策略

高一数学:48道例题,29道练习(国庆精选题)

强基计划2020真题!新高三,高一高二的同学一定要收好!

新高考:高一新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含PPT)

例谈新形势下高三数学“强基”策略与方法(含文档)

好文荐读 | 蔡上鹤:高中数学新教材第一章教学问答

浙江省教研:例谈“高观点”下的数学课堂教学

2021江苏命题研究:关注数学本质,提升数学核心素养(含文档)

讲题应如何讲?

《妙解之慧》优质学习资源汇总(建议收藏)

建议收藏:高中各科思维导图汇总

人贵有自知之明。我知道,我对科学研究的了解是不全面的。也知道,搞科学极重要的是独立思考,各人应依照各人自己的特点找出最适合的道路。听了别人的学习、研究方法,就以为我也会学习研究了,这个就无异于吃颗金丹就会成仙,而无需经过勤修苦炼了。


今天把我五十年来的经验教训,所见所闻、所体会的向你们介绍,目的在于尽可能把我的经验作为你们的借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的个人应当想出最适合自己的有效方法来。



1


我第一点准备和同志们谈的问题是速度、是效率


速度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保证。例如说象我这样又老又拐的人,我在前头走你们赶我不费劲,一赶就赶上,而我要赶你们,除非你们躺下来睡大觉,否则我无论如何是赶不上的。现在世界上科学发展很快,我们如果没有超过美国的速度和效率就不可能赶上美国。我们没有超过日本的速度和效率,我们就不可能赶上日本。如果我们的速度仅仅和美、日等国一样,那么也只能是等时差的赶,超就是一句空话。所以说,我们应当首先在速度和效率上超过他们。

但要我们的速度和效率超过他们有没有可能呢?这似乎是一个大问题,其实不然,我在美国呆过,在英国呆过,也在苏联呆过。我看到他们的速度不是神话般地快不可及。我们是赶得上超得过的!我们许多美籍华人,如果他们的速度不能超过一般的美国人的话,也就不会成为现代著名的科学家了。所以事实证明,只要我们努力下功夫,赶超是完全可以的。就以我自己来说,我是1936年到英国的,在那里呆了两年,回国后在昆明乡下住了两年,1940年就完成了堆垒素数论的工作。1950年回国后,在1958年之前,我们的数论、代数、多复变函数论等等都达到了世界上的良好的水平。所以经验告诉我们,纯数学的一门学科有四五年就能在世界上见头角了。你们现在时代更好了,中央粉碎了“四人帮”,带来了科学的春天。在这样的条件下边,我敢断言,只要肯下功夫,努力钻研,只要不浪费一分一秒的时间,我们是能够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的。特别是我们数学,前有熊庆来、陈建功、苏步青等老前辈的榜样,现在又有许多后起之秀,更多的后起之秀也一定会接踵而来。



2


消化

抢速度不是越级乱跳,不是一本书没有消化好就又看一本,一个专业没有爬到高处就又另爬一个山峰。我们学习必须先从踏踏实实地读书讲起。古时候总说这个人“博闻强记”、“学富五车”。实际上古人的这许多话到现在已是不足为训了,五车的书,从前是那种大字的书,我想一个指甲大小的集成电路就可以装它五本十本,学富五车,也不过十几块几十块集成电路而已。现在也有相似的看法,说某人念了多少多少书,某人对世界上的文献记得多熟多熟,当然这不是不必要的,而这只能说走了开始的第一步,如果不经过消化,实际抵不上一个图书馆,抵不上一个电子计算机的记忆系统。人之所以可贵就在于会创造,在于善于吸收过去的文献的精华,能够经过消化创造出前人所没有的东西。不然人云亦云世界就没有发展了,懒汉思想是科学的敌人,当然也是社会发展的敌人。

什么叫消化?检验消化的最好的方法就是“用”。会用不会用,不是说空话,而是在实际中考验。碰到这个问题束手无策,碰到那个问题又是一筹莫展,即使他能写几篇模仿性的文章,写几本抄抄译译著作,这同社会的发展又有什么关系呢?当然我不排斥初学的人写几篇模仿性的文章,但决不能局限于此,须发皆白还是如此。

消化,只有消化后,我们才会灵活运用。如果社会主义建设需要我们,我们就会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解决问题,贡献力量。客观的问题上面不会贴上标签的,告诉你这需要用数论,那个是要用泛函,而社会主义建设所提出来的问题是各种各样无穷无尽的,想用一个方法套上所有的实际问题,那就是形而上学的做法。只有经过独立思考和认真消化的学者,才能因时因地根据不同的问题,运用不同的方法真正解决问题。

当然,刚才说消化不消化只有在实际中进行检验。但是同学们不一定就有那么多的实践机会,在校学习的时候有没有检查我们消化了没有的方法呢?我以前讲过,学习有一个由薄到厚,再由厚到薄的过程。你初学一本书,加上许多注解,又看了许多参考书,于是书就由薄变厚了。自己以为这就是懂了,那是自欺欺人,实际上这还不能算懂。而真正懂,还有一个由厚到薄的过程。也就是全书经过分析,扬弃枝节,抓住要点,甚至于来龙去脉都一目了然了,这样才能说是开始懂了。想一想在没有这条定理前,人家是怎样想出来的,这也是一个检验自己是否消化了的方法。当然,这个方法不如前面那种更踏实。总的一句话,检验我们消化没有,弄通没有的最后的标准是实践。是能否灵活运用解决问题。也许有人会说这样念书太慢了。我的体会不是慢了,而是快了。因为我们消化了我们以前念过的书。再看另一本书时,我们脑子里的记忆系统就会排除那些过去弄懂了的东西。而只注意新书中自己还没有碰到过的新东西。所以说,这样脚踏实地地上去,不是慢了而是快了。不然的话囫囵吞枣地学了一阵,忘掉一阵,再学再忘,白费时光是小,使自己“于国于家无望”事大。更可怕的是好高骛远。例如中学数学没学懂,他已读到大学三、四年级的课程,遇到困难,但又不屑于回去复习,再去弄通中学的东西,这样前进,就愈进愈糊涂,陷入泥坑,难于自拔。有时候阅读同一水平的书,如果我们以往的书弄懂了,消化了,那么在同一水平书里找找以往书上没有的东西就可以过去了。找不到很快送上书架,找到一点两点就只要把这一两点弄通就得了,这样读书就快了,不是慢了。

读书得法了,然后看文献,实际上看文献和看书没有什么不同,也是要消化。不过书上是比较成熟的东西,去粗取精,则精多粗少。而文献是刚出来的,往往精少而粗多。当然也不排除有些文章,一出来就变成经典著作的情况,但这毕竟是少数的少数。不过多数文章通过不多时间就被人们遗忘了。有了吸取文献的基础,就可以搞研究工作。

这里我还要强调一下独立思考。独立思考是搞科学研究的根本,在历史上,重大的发明没有一个是不通过独立思考就能搞出来的。当然,这并不等于说不接受前人的成就而“独立”“思考”。例如有许多人,搞哥德巴赫猜想,对前人的工作一无所知,这样搞,成功的可能性是很小的。独立思考也并不是说不要攻书,不要看文献,不要听老师的讲述了。书本、文献、老师都是要的,但如果拘泥于这些,就会失去创造力,使学生变成教师的一部分,这样就会愈缩愈小,数学上出了收敛的现象。只有独立思考才能够跳出这个框框,创造出新的方法,创造出新的领域,推动科学的进步。独立思考不是说一个人独自在那里冥思苦想,不和他人交流。独立思考也要借助别人的结果,也要依靠群众和集体的智慧。独立思考也可以补救我们现在导师的不足。导师经验较差,导师太忙顾不过来,这都需独立思考来补救。甚至于象我们过去在昆明被封锁的时候,外国杂志没处来,我们还是独立思考,想出新的东西来,而想出来的东西和外国人并没重复。即使有,也别怕。例如说,我青年时在家里发表过几篇文章,而退稿的很多,原因是别人说你的这篇文章那本书里已有此定理了,那篇文章在某书里也已有证明了等等。而对这种情况是继续干呢?还是就泄气呢?觉得上不起学,老是白费时间搞前人所搞过的东西。当时,我并没有这样想。在收到退稿时反而高兴,这使我明白,原来某大科学家搞过的东西,我在小店里也能搞出来。因此我还是加倍继续坚持搞下去了。我这里并不是说过去的文献不要看,而是说即使重复了人家的工作也不要泄气。要对比一下自己搞出来的同已有的有什么区别,是不是他们的比我们的好,这样就学习了人家的长处,就有进步,如果相比之下我们还有长处就增加了信心。

我们有了独立思考,没有导师或文献不全,就都不会成为我们的阻力。相反,有导师我们也还要考虑考虑讲的话对不对,文献是否完整了……。总之,科学事业是善于独立思考的人所创造出来的,而不是象我前面所说的等于几块集成电路的那种人创造出来的,因为这种人没有创造性。毛主席指出,研究问题,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做到这四点,就非靠独立思考不可,不独立思考就只能得其表,取其粗,只能够伪善杂存,无法明辨是非。


3


搞研究工作的几种境界

1.照葫芦画瓢地模仿。模仿性的工作,实际上就等于做一个习题。当然,做习题是必要的,但是一辈子做习题而无创新又有什么意思呢?

2.利用成法解决几个新问题。这个比前面就进了一步,但是我们在这个问题上也应区别一下。直接利用成法也和做习题差不多,而利用成法,又通过一些修改,这就走上搞科学研究的道路了。

3.创造方法,解决问题,这就更进了一步。创造方法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是自己能力的提高的重要表现。

4.开辟方向,这就更高了,开辟了一个方向,可以让后人做上几十年,成百年。这对科学的发展来讲就是有贡献。我是粗略地分为以上这四种,实际上数学还有许多特殊性的问题。象著名问题你怎样改进它,怎样解决它,这在数学方面一般也是受到称赞的。在二十世纪初希尔伯特提出了二十三个问题。这许多问题,有些是会对数学的本质产生巨大的影响。费尔马问题我想这是大家都知道的。这个问题如用初等数论方法解决了,那没有发展前途,当然,这样他可以获得“十万马克”。但对数学的发展是没有多大意义的。而库麦尔虽没有解决费尔马问题,但他为研究费尔马却创造了理想数,开辟了方向。现在无论在代数、几何、分析等方面,都用上了这个概念,所以它的贡献远比解决一个费尔马问题大。所以我觉得,这种贡献就超过了解决个别难题。

我对同志们提一个建议,取法乎上得其中,取法乎中得其下。研究工作还有一条值得注意的,要攻得进去,还要打得出来。攻进去需要理论,真正深入到所搞专题的核心需要理论,这是人所共知的。可是要打得出来,并不比钻进去容易。世界上有不少数学家攻是攻进去了,但是进了死胡同就出不来了,这种情况往往使其局限在一个小问题里,而失去了整个时间。这种研究也许可以自娱,而对科学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的建设是不会有作用的。


4


我还想跟同学们讲一个字,“漫”字

我们从一个分支转到另一个分支,是把原来所搞分支丢掉跳到另一分支吗?如果这样就会丢掉原来的。而“漫”就是在你搞熟弄通的分支附近,扩大眼界,在这个过程中逐渐转到另一分支,这样,原来的知识在新的领域就能有用,选择的范围就会越来越大。我赞成有些同志钻一个问题钻许多年搞出成果,我也赞成取得成果后用“漫”的方法逐步转到其它领域。

鉴别一个学问家或个人,一定要同广,同深联系起来看。单是深,固然能成为一个不坏的专家,但对推动整个科学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是微不足道的。单是广,这儿懂一点,那儿懂一点,这只能欺欺外行,表现表现他自己博学多才,而对人民不可能做出实质性的成果来。

数学各个分支之间,数学与其它学科之间实际上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以往我们看到过细分割、各搞一行的现象,结果呢?哪行也没搞好。所以在钻研一科的同时,把与自己学科或分支相近的书和文献浏览浏览,也是大有好处的。

5


我再讲一个“严”字


不单是搞科学研究需要严,就是练兵也都要从难,从严。至于说相互之间说好听的话,听了谁都高兴。在三国的时候就有两个人,一个叫孔融,一个叫弥衡,弥衡捧孔融是仲尼复生。孔融捧弥衡是颜回再世。他们虽然相互捧得上了九霄云外,而实际上却是两个饭桶,其下场都是被曹操直接或间接地杀死了。当然,听好话很高兴,而说好话的人也有他的理论,说我是在鼓励年青人。但是这样的鼓励,有的时候不仅不能把年青人鼓励上去,反而会使年青人自高自大,不再上进。特别是若干年来,我知道有许多对学生要求从严的教师受到冲击。而一些分数给得宽,所谓关系搞得好的,结果反而得到一些学生的欢迎。这种风气只会拉社会主义的后腿,以至现在我们要一个老师对我们要求严格些,而老师都不敢真正对大家严格要求。所以我希望同学们主动要求老师严格要求自己,对不肯严格要求的老师,我们要给他们做一些思想工作,解除他们的顾虑。同样一张嘴,说几句好听的话同说几句严格要求的话,实在是一样的,而且说说好听话大家都欢迎,这有何不好呢?并且还有许多人认为这样是团结好的表现。若一听到批评,就认为不团结了,需要给他们做思想工作了等等。实际上这是多余的,师生之间的严格要求,只会加强团结,即使有一时想不开的地方,在长远的学习、研究过程中,学生是会感到严师的好处的。同时对自己的要求也要严格。大庆三老四严的作风,我们应随时随地、人前人后地执行。

我上面谈到过的消化,就是严字的体现,就是自我严格要求的体现。一本书马马虎虎地念这在学校里还可以对付,但是就这样毕了业,将来在工作中间要用起来就不行了。我对严还有一个教训,在1964年,我刚走向实践想搞一点东西的时候,在“乌蒙磅礴走泥丸”的地方,有一位工程师,出于珍惜国家财产的心情,就对我说:雷管现在成品率很低,你能不能降低一些标准,使多一些的雷管验收下来。我当时认为这个事情好办。我只要略略降低一些标准,验收率就上去了。但后来在梅花山受到了十分深刻的教训。使我认识到,降低标准1%,实际就等于要牺牲我们四位可爱的战士的生命。这是我们后来搞优选法的起点。因为已经造成了的产品,质量不好,我们把住关,把废品卡住,但并不能消除由于废品多而造成的损失。如果产品质量提高了,废品少了,那么给国家造成的损失也就自然而然地小了。我这并不是说质量评估不重要,我在1969年就提倡,不过我们搞优选法的重点就在预防。这就和治病、防病一样,以防为主。搞优选法就是防止次品出现。而治就是出了废品进行返工,但这往往无法返工,成为不治之症。老实说,以往我对学生的要求是习题上数据错一点没有管,但是自从那次血的教训,使我得到深刻的教育。我们在办公室里错一个1%,好象不要紧,可是拿到生产、建设的实践中去,就会造成极大的损失。所以总的一句话,包括我在内,对严格要求我们的人,应该是感谢不尽的。对给我们戴高帽子的人,我也感谢他,不过他这个帽子我还是退还回去,请他自己戴上。同学们,求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要哪一天不严格要求自己,就会出问题。当然,数学工作者,从来没有不算错过题的。我可以这样说一句,天下只有哑巴没有说过错话;天下只有白痴没想错过问题;天下没有数学家没算错过题的。错误是难免要发生的,但不能因此而降低我们的要求,我们要求是没有错误,但既然出现了错误,就应该引以为教训。不负责任的吹嘘,虽然可能会使你高兴,但我们要善于分析,对这种好说恭维话的人要敬而远之,自古以来有一句话,就是:什么事情都可以穿帮,只有戴高帽子不能穿帮。不负责任地恭维人,是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恶习,我们要尽快地把它洗刷掉。当然,别人说我们好话,我们不能顶回去,但我们的头脑要冷静、要清醒,要认识到这是顶一文钱不值的高帽子,对我的进步毫无益处。

实事求是,是科学的根本,如果搞科学的人不实事求是,那就搞不了科学,或就不适于搞科学。党一再提倡实事求是的作风,不实事求是地说话、办事的人,就背离了党的要求。科学是来不得半点虚假的。我们要正确估价好的东西,就是一时得不到表扬,也不要灰心,因为实践会证明是好的。而不太好的东西,就是一时得到大吹大擂,不会多久也就会烟消云散了。我们要有毅力,要善于坚持。但是在发现是死胡同的时候,我们也得善于转移,不过发现死胡同是不容易的,不下功夫是不会发现的。就是退出死胡同时,也得搞清楚它死在何处,经过若干年后,发现难点解决了,死处复活了,我就又可以打进去。失败是经常的事,成功是偶然的,所有发表出的成果,都是成功的经验,同志们都看到了,而同志们哪里知道,这是总结了无数失败的经验教训才换来的。跟老师学习就有这样一个好处,好老师可以指导我们减少失败的机会,更快吸收成功的经验,在这个基础上又创造出更好的东西。还可以看到他的失败的经验,和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怎样从失败又转到成功的经验,切不可有不愿下苦功绕幸成功的想法。天才,实际上在他很漂亮解决问题之前是有一个无数次失败的艰难过程。所以同学们千万别怕失败,千万别以为我写了一百张纸了,但还是失败了,我搞一个问题已两年了,而还没有结果等就丧失信心,我们应总结经验,发现我们失败的原因,不再重复我们失败的道路,总的一句话,失败是成功之母。

似懂非懂,不懂装懂比不懂还坏。这种人在科学研究上是无前途的,在科学管理上是瞎指挥的。如果自己真的知已和承认不懂,则容易听取群众的意见,分析群众的意见,尊重专家的意见,然后和大家一起做出决定来,……。特别对你们年青人,没有经过战火的考验(战火的考验是最好的考验,错误的判断就打败仗,甚至于被敌人消灭),也没有深入钻研的经验,就不知道旁人的甘苦。如果没有组织群众性的搞科学研究的锻炼和能力,就必然陷入瞎指挥的陷井。虽然他(或她)有雄心想办好科学,实际上会造成拆台的后果。所以我要求你们年青人有两条:(1)有对科学钻深钻懂一行两行的锻炼。(2)能有搞科学实验运动,组织群众,发动群众,把科学知识普及给群众的本领。不然,对四个现代化来说就会起拉后腿的作用。对个人来说一事无成,而两鬓已斑。

当前在两条不可得兼的时候,择其一也可,总之没有农民不下田就有大丰收的事情,没有不在机器边而能生产出产品的工人。脑力劳动也是如此,养得肠肥脑满,清清闲闲,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科学家或科学工作组织者是没有的。

单凭天才的科学家也是没有的,只有勤奋,才能勤能补拙,才能把天才真正发挥出来。天资差的通过勤奋努力,就可以赶上和超过有天才而不努力的人。古人说,人一能之己十之,人十能之己百之,这是大有参考价值的名言。

6


要善于暴露自己


不懂装懂好不好?不好!因为不懂装懂就永远不会懂。要敢于把自己的缺点和不懂的地方暴露出来,不要怕难为情。暴露出来顶多受老师的儿句责备,说你“连这个也不懂’”,但是受了责备后不就懂了吗?可是不想受责备,不懂装懂,这就一辈子也不懂。科学是实事求是的学问,越是有学问的人,就越是敢暴露自己,说自己这点不清楚,不清楚经过讨论就清楚了。在大的方面,百家争鸣也就是如此,每家都敢于暴露自己的想法,每家都敢批评别人的想法,每家都接受别人的优点和长处,科学就可以达到繁荣、昌盛。“四人帮”搞得大家对问题表态不好,不表态也不好,明知不对也不敢暴露,这样就自然产生僵化,僵化是科学的死敌,科学就不能发展。不怕低,就怕不知底。能暴露出来,让老师知道你的底在那里,就可以因材施教。同时,懂也不要装着不懂。老师知道你懂了很多东西,就可以更快地带着你前进。也就是一句话,懂就说懂,不懂就说不懂,会就说会,不会就说不会,这是科学的态度。

好表现,这似乎是一个坏事,实际也该分析一下。如果自己不了解,或半知半解而就卖弄他的渊博,这是真正的好表现,这不好。而把自己懂的东西交流给旁人,使别人以更短的时间来掌握我们的长处,这种表现是我们欢迎的,这不是好(hào)表现,这是好(hǎo)表现。科学有赖于相互接触,互相交流彼此的长处,这样我们就可以兴旺发达。我上面所讲的有片面性,更重要的是为人民服务的问题。大家政治理论学习比我好,同时我们这里也没有时间了,就不在这里多讲了。我用一句话结束我的发言:

不为个人,而为人民服务。

当然我这篇讲话就是这个主题,但没能充分发挥,不过人贵有自知之明,我对这方面的认识更弱于我对数学的认识了,而政治干部比我搞业务的人就知道的更多了,我也就不想在这里超出我的范围多说了。


本文原载1979年1期“数学通报”


 THE END 

 ♦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哦 ♦ 

声明: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有不当,请联系删除。

新教材培训回放视频上线!2020人教版高中各科新教材培训讲座在线看!(附文档)

人教A版高中数学新教材分析(含PPT)

高考中如何有效地利用教材(含PDF)

新教材 新高考 新挑战 新机遇: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复习备考建议(含PPT)

新教材使用的实践与思考(含文档)

学习新教材,研究新教法(含PPT)

高考数学冲刺策略:读想算写  真讲实练

高考冲刺讲座:模型化与高考全国卷数学

专题讲座:新课标下高三数学教学

高考平面解析几何备考策略

高考讲座:浓缩重点 科学整合 减负增效

高三复习策略:铸魂育人, 关键能力,学科素养

李尚志教授:运算律主宰运算(附视频)

何小亚:数学教学设计中的问题、对策与案例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设计(含PPT)

张景中院士讲座:把数学教育变容易(附视频)

李勇衡水演讲:以改革的姿态迎接新考试改革((强基计划)含PPT)

黄东坡:追求有高度的数学教育

追求诗意的数学教育(含PPT)

张景中院士:什么是“教育数学”

史宁中: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育教学——改造我们的师范教育(含PPT)

史宁中:漫谈数学的基本思想(含PPT)

史宁中教授:做《概率与统计》报告

高考中如何有效地利用教材(含PDF)

杨志明:走出数学整体教学的误区

储朝辉博士谈:“如何教会学生自主学习”(附视频)

新教材 新高考 新挑战 新机遇: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复习备考建议(含PPT)

新教材使用的实践与思考(含文档)

学习新教材,研究新教法(含PPT)

章建跃: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变革(含PPT)

高中数学《概率》教学建议(含PPT)

专题讲座:概率统计高考第一轮复习(含PPT)

新高考数学试卷特点与备考策略(含文档)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设计(含PPT)

试题命制对数学教学的启示(含PPT)

揭秘数学和物理之间的双重“潜伏”

数学考试中的结构不良问题研究

数学考试中的结构不良问题研究

学习方法:中学生10大不良习惯及改正方法

几种高效的听课方法一一一听、视、思并用,真正做到质疑、存疑、解疑

听课:要想学习好,先把课听好

史宁中: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育教学——改造我们的师范教育(含PPT)

史宁中教授:做《概率与统计》报告

访史宁中教授:谈数学基本思想,数学核心素养等问题

访史宁中教授:谈数学基本思想,数学核心素养等问题

史宁中: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修订与数学核心素养(附PPT)

史宁中:漫谈数学的基本思想(含PPT)

学数学要大量做题吗?史宁中校长谈数学的七个问题

史宁中:数学教学中的若干误区

史宁中: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数学课程标准(含PPT)

史宁中——数学核心素养与小学数学教学(含PPT)

开讲啦:张继平感受数学之美


自然中的数学 ▏这些自然界中的几何图形,足够惊艳

孩子了

数学学习的九个境界,你能达到第几境?小平邦彦的故事给我们的启发!

单墫教授手稿:举例子

单墫教授手稿:一个简单的心算题

单墫教授手稿:方程与三角

单墫教授手稿:统一的证明

单墫教授手稿:似乎是显然的

单墫教授手稿:问题,无穷无尽的问题

单墫教授手稿:单位分数——初中生可以研讨的问题

单墫教授手稿:邂逅

单墫教授手稿:最小距离比最大距离

更多单墫教授手稿内容,请查看历史消息。

重磅推荐另一个微信公众号:妙解之慧,里面有500多篇优质讲座,视频,一轮二轮三轮复习讲座,各个专题整理等,暑假教师,学生学习充电的好地方,长按并识别下方图片中的二维码,即可关注,然后查看历史消息即可阅读相关文章。


1

 往期精选 


部分文章推荐阅读,点相应标题即可跳转阅读全文,更多优质文章,可关注《妙解之慧》后,查看历史消息。


1:讲题应如何讲?

2:《妙解之慧》优质学习资源汇总(建议收藏)

3:建议收藏:高中各科思维导图汇总

4:数学科普知识讲座:神奇的圆锥曲线(含PPT)

5:高考全国卷试题分析及2020年备考策略

6:都在谈错题本,但真正好的有几个

7:学会分析,总结,利用好考试的试卷

8:章建跃:理解数学理解学生理解教学(含PPT)

9:写给疫情肆虐中的高三考生

10:高考命题、答题、阅卷过程中的隐藏套路

11:初中三年的数学定理整理汇总

12:小学数学50道经典应用题解题思路+模板

13:孩子不爱说话,并不只是内向那么简单

14:数学复习中的24个问题,你或许需要

15:超全初中物理错题本整理,拿走不谢!

16:数学:听课感觉能听懂,为什么一做题就蒙圈?

17:学习方法:寒假学好数学三部曲

18:赏析数学中的美,太漂亮了

19:干货!中考化学86个考点大汇总(收藏学习)

20:中学数学讲评课基本规范(含PPT)

21:初中英语语法汇总 (系统详细)

22:从核心素养到学生智能的培养(含PPT)

23:初中化学全册思维导图集合!在家自学必备!

24:教育教学中的心理学智慧和心理学效应(含PPT)

25:“我懂你”,用古诗词的23种说法,真的太美了!

26:张景中院士写给小学数学教师们:感受小学数学思想的力

27:章建跃:理解数学理解学生理解教学(含PPT)

28:章建跃:注重数学的整体性,提升系统思维水平(含PPT)

29:从核心素养到学生智能的培养(含PPT)

30:数学教学——到底该教什么?

章建跃:核心素养导向的高中数学教材变革

教材分析 | 吴立宝等:数学教材分析的五个视角

教材分析 | 吴立宝等:数学教科书隐性三维结构分析

章建跃:高中数学新教材总体介绍(含文档)

王尚志:数学课标修订与数学核心素养,课程变化(含文档)

李大潜院士:上教版高中数学三期教材培训(含PPT)

新上教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彩版(文末附下载链接)

转载|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教学(全文听写版)

葛军:高中数学新课标教材介绍(函数)

高夯教授:数学的价值

教材分析 | 吴立宝,曹一鸣:数学教材分析的八个策略

高中教材总体介绍(含PPT)

王建磐教授上教版高中数学三期教材培训:编撰特色与使用建议(含PPT)

往期文章快速查找指南,关注公众号后,点击最上方搜索,输入关键字,即可阅读相关文章。

单墫教授:数学是思维的科学

单墫:数学学习与解题

数学大师陈省身的家教智慧:不是一定要读书才好

张景中院士:华为为什么要“囤”700名数学家

珍贵视频:华罗庚教授讲数学,能听懂

高考状元张景中院士的故事,看看五十年代的高考阅卷!

单墫教授解答高考数学全国2卷最后一题(手稿)

高中数学靠“悟”不靠“练”,在于“走心”但不能“心走”!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联通研究院院长张云勇教授讲数学

高中数学2020年概率与统计培训视频

葛军:如何学好高中数学(PPT+视频)

开讲啦:张继平感受数学之美

西北工业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彭国华讲解高考数学命题

李海东:基于数学理解的数学教学(讲座视频+课件)

田刚院士讲座:数学内外(视频+课件)

老师,你教的东西有用吗?---教育的意义【值得观看】

袁亚湘院士的数学科普报告:数学漫谈,数学无处不在(附视频)

数学科普知识讲座:神奇的圆锥曲线(含PPT)

如何打磨数学试题 北京大教育考试评价中心

华东师大博导汪晓勤:数学符号史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价值

数学教学——到底该教什么?
代钦教授:数学文化课(含PPT)

人教社专家权威解读新教材:一至十章教材介绍课件

细节决定成败,考场各种突发问题应对36计,有备无患

李文革——“数学试题”命制技术(附两本命题书供参考)

建议收藏:高中各科思维导图汇总

数学科普知识讲座:神奇的圆锥曲线(含PPT)

史宁中: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数学课程标准(含PPT)

从核心素养到学生智能的培养(含PPT)

教材培训:“概率与统计”主题教材解读(含文档)

教材培训:“几何与代数”主题教材解读(含文档)

章建跃:高中数学新教材总体介绍(含文档)

新课标,新高考,新作为

国庆假期怎么安排?这份假期每日学习计划请收好

章建跃:以课本为本才是好数学教学

章建跃:高中数学新教材总体介绍(含文档)

章建跃:核心素养导向的高中数学教材变革

章建跃:深化数学课程改革,落实数学核心素养(含PPT)

章建跃:数学思想方法的力量

章建跃——追求数学教育的本来面目

章建跃:研究三角形的数学思维方式

章建跃:中学数学核心概念,思想方法的理解和教学设计(可分享PPT)

章建跃: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教学

章建跃:深化课程改革 提高数学教育教学质量(附视频)

章建跃:核心素养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变革

章建跃:理解数学理解学生理解教学(含PPT)

数学学习与智慧发展(人教社章建跃)

章建跃:注重数学的整体性,提升系统思维水平(含PPT)

目前设有初高中教师交流群,群里不定期公益分享一些优质的学习资源,不作任何利益,想要进群交流的朋友可,长按并识别文末二维码,添加微信,备注地区身份,通过验证后,回复需要进的群。

一点数学学习方法:

水有源题有根,茫茫题海寻根悟法方是岸,若将形形色色的试题分门别类,剖析其相似,相关性,同源性。探索一题多解,尝试一题多变,感悟多题共法,多做一些;基础和能力,运算和思维都好的妙题,再从解法探究,一般推广,类比延拓三个方面展开,深度研究,意在学会分析题意,转化问题,追根溯源,触类旁通,从静态的文本俩都想到动态的思维活动,把数学冰冷的美丽里,变成火热的思考,就能举一反三,跳出题海,精学一题,妙解一类,固化于型,内化于心,达到事半功倍,融会贯通,高效学习的目的!


写给学生:成功的路上没有捷径,需脚踏实地,一天进步一点,成在坚持,难再坚持,贵在坚持,自己不要放弃自己就行。

添加好友,相识是缘,感恩遇见,添加时,请备注地区身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