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国涌:“父教育而母实业” ——张謇的低调理想主义
本公众号大约有300多篇优质讲座课件,可关注公众号后,查看历史消息
推荐阅读:点击下方相应标题即可跳转阅读全文
2021江苏命题研究:关注数学本质,提升数学核心素养(含文档)
小学生卢作孚竟然也可以成为一个像状元张謇那样的人。所以我觉得,每一个个体都可以成全自己,只需看他最终走什么样的路。这让我想起20世纪最具智慧的人——爱因斯坦。他说过,“在人生的丰富多彩的表演中,真正可贵的不是政治上的国家,而是具有创造性的、有感情的个人。”
张謇是一个个人,生于1853年,殁于1926年。卢作孚是一个个人,生于1893年,殁于1952年。但是他俩有一个交集点——1926年。1926年,张謇去世,南通万人空巷为他送别。而这一年,卢作孚在重庆开始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创业。他不仅创立了民生公司,而且还开始了北碚的乡村建设。他一手做乡村建设,一手做企业,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轮船大王。
1926年对于张謇和卢作孚是一个生与死的交集点。1926年是民生公司的生,是卢作孚精神生命的生。1926年,张謇的肉身死了,但是张謇的精神气脉继续在卢作孚这样的人身上存在。直到今天,只要历史还在,文明还在,这些人就不会被遗忘。
我相信人类的存在不仅仅是肉身的存在,但是我可以确信,一个对社会有巨大贡献的人,一个深刻地理解了文明,理解了人类意义,理解了人性的人是不会死的。世界无所谓生死,只是有的人虽然活着,他已经死了。
但是张謇属于什么样的人呢?
一个“好低骛远” 的人
1894年,那一年是中国的甲午年,张謇成了状元。状元是那时多少读书人都想要的,他竟然得到了。但是张謇放弃了仕途,愿意放下身段,在故乡南通从事微不足道、在当时看来几乎没有成功可能的实业。这就是他的低调理想主义:放低身段,目光却放远、放高。中国有一个成语叫好高骛远,我宁愿将他称之为一个“好低骛远”的人。好高骛远是一个贬义词,而“好低骛远”是一个褒义词。
这个世界本是一个简单的世界,是人类自己给搞复杂了,我们都是在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以后,再来解决那个复杂的问题。而像张謇、卢作孚这样的人是把简单的问题简单化,把复杂的问题复杂化。我相信这个世界从来不缺像张謇这样怀揣梦想的人。
以世界之眼光办一县事
张謇有幸遇到了他的时代。这是一个怎样的时代?这并不是一个美好的时代,相反是一个天下大乱的时代。1900年是个庚子年,120年后的2020年还是庚子年。可在120年前的那个庚子年,张謇开始了他在南通新新世界的建设。他说,一个人办一县事,要有一省之眼光;办一省事,要有一国之眼光;办一国事,要有世界之眼光。
而张謇是以世界眼光来办南通一县的事。南通当时只是一个县而已,但是张謇却把它办成了中国近代第一城,教育最发达的一个县。他亲手或间接推动在南通创办了200多所学校,从幼儿园到大学。他创办的第一家企业叫大生企业。大生二字取自《易经》“天地之大德曰生”,大生的“生”也是“生生不息”的“生”。
作为中国的士大夫,他饱读四书五经,从秀才一路走到状元,付出的心血,旁人难以想象。他在科举路上走了27年,却不太在乎所取得的功名,因为他知道这一切也不过如此。世人都在追求功名,而他却用一个人的力量在南通缔造了一座城。
2007年3月15日,我曾在《南方周末》上发表了一篇整版文章《南通访张謇遗迹》。那个时代的张謇并不广为人知,但这绝不影响他的历史地位,因为他的贡献早已进入历史深处。胡适先生曾说过“张謇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很伟大的失败的英雄,这是谁都不能否认的。”
这个伟大的失败的英雄养活了几百万人,在中国做了30年的开路先锋——从1900年到1926年,而他筹办还在1895年。这样一个人,他走的是一条什么样的道路呢?答案就在前一位演讲嘉宾(李一诺)最后送给大家的那句话中:“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这句话是胡适说的,胡适又是从张謇那里来的。在晚清中国,张謇第一个说出了他要走的路,不是得寸进尺,而是得寸则寸,得尺则尺。我把它概括为一个词,叫得寸进寸,他有脚踏实地的、渐进的、低调理想主义。
张謇将只有一片田野的唐闸小镇变成了一个近代中国最繁华的工业城镇,让它进入了世界地图。他的商标早已风靡中国乃至东南亚了。他创造的企业遍布整个南通,甚至扩张到了南通以外。
“父教育而母实业”
张謇用一个人的力量,在短短不到15年的时间,创立了一系列企业,从大生纱厂开始,横跨十几个不同的领域。这在当时是中国最大的企业。但是,张謇却实实在在地告诉所有人,他的目的不是办企业,而是要办教育,但是不办企业就办不了教育,所以他提出了“父教育而母实业”。一个是父,一个是母。
他创办的第一所学校不是小学。为什么?因为办小学首先要有师资,所以他选择办师范。南通师范是中国第一所完整的民办师范学校,请了王国维先生和陈寅恪先生的哥哥陈衡恪先生(也是鲁迅的好朋友)来做老师。张謇为南通师范学校定的校训是“艰苦自立,忠实不欺”。接下来,他又办了南通女子师范学校,定了“学习家政,勤俭温和”八字校训。
1907年,他在《通州中学附国文专修科述义并简章》中提出“父教育而母实业”。这句话放在整个中国,无论是当时还是今天来看,都具有超前性。从南通到故乡海门,再到他的出生地常乐乡(现在叫常乐镇),张謇办了一系列的学校。从小学到幼儿园再到中学、大学,从一科到三科,甚至还有盲童学校和聋哑学校。他为整个南通奠定了近代教育的根基。
张謇曾亲自为许多学校写下校歌、校训。比如他给启东一个乡村里的通海垦牧乡小学写过校歌:“新世界,垦牧乡。新少年,小学生。”没有新少年,没有小学生,谁来创造南通的新新世界?所以说,先有个人,然后有社会,先有新少年,然后有新世界。
张謇不仅要在这里种人,还要种树。教育的全部秘密就在“种人种树”这四个字中,在种人的同时种树。我喜欢说,看一所学校办得好不好,先看树种得好不好。如果树种得好,我对这所学校就会产生一点兴趣。种树与种人,一体两面,如此简单。
张謇是懂教育的人,他完全可以当得起教育家这个称号。他曾说:“强国必先智其民,智民必先普其学,普学以初等小学为最亟,以师范学校为最先。”这些话放到百年后的中国,仍然掷地有声。凡是文明意义上的大人物,他们说出来的话都是有分量的,都是可以在百年后回荡着金石之声的。
他不光办了这些,还办了南通博物苑、翰墨林印书局、更俗剧场,还有五个公园。他的文化与慈善事业从博物苑、图书馆,一直到医院、公园,几乎覆盖了所有方面。穷人到他这里来有贫民工场,老人有养老院,弃婴有育婴堂。他还在那个时代建立了公共体育场、电影公司、气象台。他打造了一个完全近代化的南通,提供了当时中国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中的一个全新样板。
1919年的南通街头,停着这样的小汽车。我如果拿这张照片跟人说:这是汉口、天津、上海租界,他们肯定都相信,但这是小小的南通,这是新新世界,或者是他自己说的“新世界的雏形”。
今天有的朋友拿到了伊顿纪德送给你们的礼物《新新世界:张謇与南通建设》,有的拿到了另外一本——《大商人》,里面有我12年前完成的一篇关于张謇的45,000字长文,详细讲述了张謇与南通建设。张謇说:“天之生人也,与草木无异。若遗留一二有用事业,与草木同生,即不与草木同腐。”
他做到了。
得寸进寸:低调理想主义
“新新世界”不是要建立一个高调的理想主义的乌托邦或世外桃源,而是以“善托邦”为目标建立一个世内桃源。何谓“善托邦”?我把它概括为一句话:“善托邦”不是为了一个完美的明天而奋斗,而是为了一个不完美的今天而奋斗。这是一条与人类主流文明接轨的道路,它体现了从希腊到中国、从西方到东方那些古老而常新的共同价值。
教育从来不是为了建造一个完美的个人,而是为了让一个不完美的人过得更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1世纪教育委员会曾说过:“教育是必要的乌托邦。”我想把这一句话改动一个字:教育是必要的“善托邦”。张謇提出了一条低调理想主义的路径。他自己概括为八个字:得尺则尺,得寸则寸。
张謇是一个行动者。作为行动者,我觉得他所体现出来的低调理想主义至少有三个特征。第一,低调。低调不是以牺牲个体为代价,而是要保全个体,有所作为。第二,可持续。这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代复一代都可以去践行的道路,一条文明的道路,而不是野蛮的道路。第三,建设性,而不是破坏性。建设性简单地说,就是八个字:小处着手,大处着眼。思想不一定都要高到云端,也可以低到尘埃,让每一个人可以触摸。
如果一个人没受过教育,不认字,但是他的品行中呈现出人类美好的品质,我还是会对这人充满敬意。如果一个人念了博士,但是脑满肠肥,我也会对他鄙视,就是如此简单。张謇是简单的,虽然他贵为状元。日本人说张謇是一个“知识精英兼实行勇士”。今天之中国,所谓的“知识精英”太多了,而像张謇这样的实行勇士太少了。
“百年树人,一往情深。”张謇不仅种人,也喜欢种树。他种了大量的树,光是在长江边的狼山那一带,就种了十几万棵树,沿长江边三十里种了2700棵桃、桑。一个爱种树的人一定是个好人,这句话虽然有点绝对,但大致上错不了。好的教育就是种树的事业,也是种人的事业。
教育和企业的共同逻辑:人之为人
我想起了与张謇差不多同时代的两个人:张元济先生和蔡元培先生。张元济是中国出版家,也是教育家,蔡元培是教育家。这两个人都比张謇年轻,一个是1867年生,另一个是1868年生。他们三人都生在一个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呼吸到衰亡民族的气息,他们决心要用一己的努力重造文明,建立一个新新世界。
他们的抓手是什么?张謇的抓手是“父教育而母实业”。蔡元培的抓手是“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张元济的抓手是“故向书林努力来”,就是下大力气来编教科书,创造了一个巨无霸的出版企业——商务印书馆,为中华民族提供书本而不是子弹。他们是一样的人。张謇在南通做了数十年的努力,南通被梁启超称为“中国最进步的城市”,被日本人内山完造定为“理想的文化城市”,也是建筑学家吴良镛口中的“近代中国第一城”。这不是浪得虚名,而是名副其实。
我想起100多年前共和国教科书小学国文第一册第一课,就是一个字:“人”。人之为人——是做教育、做企业、做出版的共同逻辑。“人”顶在“企”字的头上,“人”也可以顶在教育的头上。“父教育而母实业”头上顶着都是一个“人”字。这是人之为人的逻辑。
1922年张謇七十生日,驻上海的各国领事都来到了长江北岸的南通,为他庆贺。这张照片留下了他一生最后的荣耀,代表了国际上对他的衷心认同。而此时此刻离他去世只剩下了4年。张謇当时的社会身份已是一介平民,不是官。他的企业也从这一年开始失败了。因为他背负了太重的社会重担,胡适先生当年就看到了。
成败在是非面前一文不值,人类并不是靠成功而存在,而是靠精气神而存在,当你没有呼吸的时候,你的世界就会归零。对人类来说,第一重要的是呼吸,什么呼吸?呼吸有两种,一种是生命存在的呼吸,另一种则是心灵存在的呼吸,只要有一种呼吸没了,你的世界就会归零。
张謇影响了他后面许许多多的企业家,包括无锡的荣氏兄弟,也包括重庆的卢作孚。卢作孚先生说过无数话,最简明扼要的是这十个字:忠实地做事,诚恳地对人。他把它们写在墙上,挂在嘴上,刻在心上,行在脚下,这是颠扑不破的十字箴言。如果一个教育家做到了这十个字,就可以成为一个出色的教育家;一个企业家做到了这十个字,也可以成为出色的企业家。这个世界的道理,千条万条归根结底只有一条,就是“人之为人”的逻辑——其实非常简单,大道至简。
卢作孚先生还曾经写过一句话,“学校不是培育学生,而是教学生如何去培育社会。”什么叫“培育社会”?就是建造一个新新世界,这就是张謇的梦想。卢作孚的梦想是“50后”的梦想,也是“90后”的梦想。(张謇生于1853年,是“50后”,而卢作孚生于1893年,是“90后”。)每一代人都可以拥有自己的梦想,伟大的梦想总是相似的,卑鄙的梦想则各有各的不同。最后我想借用卢作孚的另一句话作为结束,也送给诸位:“不要做大炮,要做微生物,慢慢地去影响、改变社会。”这就叫培育社会,这就叫真正的教育。
谢谢大家。
2020年12月6日
(本文根据傅国涌先生在第七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时代旋律—教育向善,企业向善”闭幕论坛上的演讲录音整理成文。)
傅国涌:“父教育而母实业” ——张謇的低调理想主义(上)
THE END
♦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哦 ♦
声明: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有不当,请联系删除。
新教材培训回放视频上线!2020人教版高中各科新教材培训讲座在线看!(附文档)
新教材 新高考 新挑战 新机遇: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复习备考建议(含PPT)
李勇衡水演讲:以改革的姿态迎接新考试改革((强基计划)含PPT)
史宁中: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育教学——改造我们的师范教育(含PPT)
新教材 新高考 新挑战 新机遇: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复习备考建议(含PPT)
几种高效的听课方法一一一听、视、思并用,真正做到质疑、存疑、解疑
史宁中: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育教学——改造我们的师范教育(含PPT)
数学学习的九个境界,你能达到第几境?小平邦彦的故事给我们的启发!
更多单墫教授手稿内容,请查看历史消息。
重磅推荐另一个微信公众号:妙解之慧,里面有500多篇优质讲座,视频,一轮二轮三轮复习讲座,各个专题整理等,暑假教师,学生学习充电的好地方,长按并识别下方图片中的二维码,即可关注,然后查看历史消息即可阅读相关文章。
1
往期精选
部分文章推荐阅读,点相应标题即可跳转阅读全文,更多优质文章,可关注《妙解之慧》后,查看历史消息。
28:章建跃:注重数学的整体性,提升系统思维水平(含PPT)
王建磐教授上教版高中数学三期教材培训:编撰特色与使用建议(含PPT)
往期文章快速查找指南,关注公众号后,点击最上方搜索,输入关键字,即可阅读相关文章。
西北工业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彭国华讲解高考数学命题
章建跃:中学数学核心概念,思想方法的理解和教学设计(可分享PPT)
目前设有初高中教师交流群,群里不定期公益分享一些优质的学习资源,不作任何利益,想要进群交流的朋友可,长按并识别文末二维码,添加微信,备注地区身份,通过验证后,回复需要进的群。
一点数学学习方法:
水有源题有根,茫茫题海寻根悟法方是岸,若将形形色色的试题分门别类,剖析其相似,相关性,同源性。探索一题多解,尝试一题多变,感悟多题共法,多做一些;基础和能力,运算和思维都好的妙题,再从解法探究,一般推广,类比延拓三个方面展开,深度研究,意在学会分析题意,转化问题,追根溯源,触类旁通,从静态的文本俩都想到动态的思维活动,把数学冰冷的美丽里,变成火热的思考,就能举一反三,跳出题海,精学一题,妙解一类,固化于型,内化于心,达到事半功倍,融会贯通,高效学习的目的!添加好友,相识是缘,感恩遇见,添加时,请备注地区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