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幕后到台前,家庭教育如何升级换代| 新刊推荐

《教育家》编辑部 光明社教育家 2022-03-23

新刊推荐


童年的记忆里,夏天总是悠长而快乐的一笔。弥漫着夏日味道的热烈里,《教育家》六月第三期也和大家如期会面了。


由于托育行业的特殊性,复学的脚步要来得更慢;即便复学,还有着可预见的“倒春寒”,多数托育机构都在咬着牙前行。起步阶段,行业却面临洗牌,也迫使人们在托育“热”下进行冷思考。本期聚焦,我们邀请学者和一线从业者,共同探讨疫后托育发展相关问题。当整个行业走上健康发展之路,才能托起婴幼儿成长的灿烂明天。


“我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本期成长马拉松,让我们听听学者老师讲讲,是什么是导致了孩子的不专注,以及培养孩子专注习惯的小妙招。


本期时势,我们关注校长职级制的实施状况。校长职级制在全国越来越多的地区实施,可是效果却参差不齐,背后的深层原因究竟为何?如何打通教育治理的“堵点”?


评价,对促进幼儿发展、教师成长以及教育质量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践中,教师的评价行为却普遍滞后于评价观念的发展。本期问教解惑,我们选取了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幼儿园在开展幼儿发展性评价时发生的一个鲜活案例,由此来看评价中教师存在的困惑与解决之道,以期为幼儿成长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今年的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主题是“特殊的时光,不一样的陪伴”,非常时期,家长和孩子该如何相处?作为家长,您是否真的了解自己的孩子?本期封面,我们邀请园长和学者将家长的疑惑各个击破。


……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订阅《教育家》杂志!



本期目录



从元年爆发到疫后变革,托育路向何方
聚焦







“一周左右,我们就收到了50多个机构的申请,这还只是在广州和深圳地区。”3月10日,某教育公司宣布预计投入2000万-3000万针对小微托育机构进行收购后,收到了大量的出售申请。疫情期间,人力成本、物业房租、偿还贷款和潜在的家长退费,化身压在托育机构头上的几座“大山”。而复园后生源回流的艰难已为大多数从业者所预料——出于安全等因素考虑,短期内家长们更愿意将孩子留在家庭中照护。


在这样一段特殊时期,托育机构面临哪些困难?自救中衍生出哪些服务新形态?如何借助机构力量,提升家庭养育能力?这对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怎样的要求?行业又需要怎样的扶植与规范,才能让处于疫后变革时代的托育走得更远?本期聚焦,我们邀请学者和一线从业者,共同探讨疫后托育发展相关问题。


培养专注力,先要给孩子自由
成长马拉松


“孩子今年要上一年级了,可是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唯独玩游戏和看电视能静下来,一学习就害怕,老说自己笨。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帮到我的孩子呢?”一封来信中透出家长的苦恼与焦灼。


浅尝辄止、东游西荡、注意弥散几乎是每个幼童都会出现的状态。对于家长来说,要如何创设符合孩子心理需要的环境?充分尊重儿童发展的自由?把原始冲动导引为专注的习惯?真正的专注能力产生于自由的灵魂。让孩子通过内心的精神力量打开注意力的大门,而不是以成人的兴趣硬 敲开;充分尊重他发展的自由,不打扰,不打断。在此基础上,把孩子原始的冲动导引为专注的习惯。


校长职级制:打通教育治理的“堵点”
时势


2019年年底,北京市正式在全市中小学和幼儿园全面推行校长职级制。而在20世纪90年代,上海市已经开始试点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随后,广东省、山东省、四川省等地也设立试点迅速跟进。各地在探索、差异化变革的同时,其最终的目的是一致的,即实现教育家办学。改革不会尽善尽美,校长职级制实施后,校长的角色会发生哪些变化?对其职业化发展将带来怎样的影响?评定的难点和堵点又体现在哪?围绕一系列问题,《教育家》记者采访了北京开放大学校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褚宏启。


充满想象的蓝色线条
问教解惑



班里正在进行抽线想象画创作,皮皮看着已经做好的想象添画说:“我觉得好像大海洋里的两个大贝壳啊!”我表示特别喜欢这两只大贝壳,鼓励他继续讲述自己的想象故事。皮皮说:“两只贝壳在海洋里被鲨鱼吃掉了!”旁边的小朋友们听到后纷纷表示:“被吃掉太可怕了!”“好可怜的贝壳……”皮皮想了想,接着说:“是的,被吃掉的话真是一个很悲惨的事情。”我好奇他在画面上添加的蓝线,便问道:“这个上下来回涂的蓝色线条是什么?”他说:“蓝色的线原来是大鲨鱼,现在又变成了捕鱼网,把鲨鱼捞起来,送到市场卖给了厨师。厨师发现鲨鱼肚子里有个贝壳,觉得太好看了,把贝壳送到博物馆,做成了纪念品,这样就不是悲惨的故事了吧。”皮皮创编着自己的故事,大家都津津有味地听着。


突然, 一位小朋友的声音打破了这种氛围:“皮皮,你每次就只会画线条!”其他小朋友应和道:“皮皮是胡乱涂的!”皮皮听完一愣,小声说道:“不是的……金老师,你觉得我画得好不好?”我轻抚他的后背:“嗯!真是个有趣又有故事的蓝色线条!”


在绘画观察的过程中,皮皮用语言赋予了绘画“超凡”的生命意义。蓝色的线条虽然简单但是灵动,让我明确感受到他的情感线索——一个把原本“悲惨”的故事变成美好故事的线条。但回到绘画本身, 我也经常听到小朋友们对皮皮作品的评价。在这些四五岁孩子的眼里,他的画并不能够获得认可,有时也会让皮皮对自己的作品产生不确信,以至于想通过寻求老师的评价来获得认同感。


在教育的真实情境中,考虑到孩子内心的感受,老师往往会用积极、正向的语言给予他鼓励,希望他能够继续保持创作的热情和创新性思维。但是我内心感到矛盾的是:从幼儿情感表达方面,如果教师遵循幼儿真实想法,他也许可以进行充满想象、自由的表现,但是从常规的美术评价出发,他并没有掌握中班应有的技巧和方法。皮皮画得到底好还是不好呢?面对这种情况,教师是继续鼓励幼儿保持自我感受、自主发展,还是应该做出绘画方面的引导呢?(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幼儿园校本部园  金瑛)


针对金瑛老师的困惑,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幼儿园校本部园的老师们纷纷建言献策,专家也给予了点评和分析。你有类似困惑吗?想了解具体的解决办法吗?快来戳杂志吧!


从幕后到台前,家庭教育如何跨越“摩擦区”
时势


2020年,疫情让孩子们度过了超长假期,被“困”在家中的幼儿和家长有了大把相处时间,也打破 了以往家庭教育的舒适区。有的父母和孩子充分利用宝贵的陪伴时间,心与心贴得更近,将防疫期变成亲子关系的流金岁月;有的父母却和孩子摩擦不断,家庭矛盾升级,彼此的隔阂愈来愈深。


今年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主题为“特殊的时光,不一样的陪伴”。当非常时期的家教从幕后走向台前, 如何重新认识和深度理解家庭教育的价值与意义?如何引导父母更好地胜任教育职责做智慧家长?非常时期,家长们遇到了各自的“疑难杂症”,针对这些困惑,我们请园长和专家支招,逐一击破。




 ……




如需了解更多,欢迎订阅《教育家》




相关推荐:
托起一轮新型乡村教育的太阳 | 新刊推荐
青少年科普、毕业生求职、破除论文SCI至上……新刊关注这些热点问题|新刊推荐
两会教育之声、高考焦虑应对之策、青少年法治教育……你关心的话题本期都有|新刊推荐

谁来撑起家暴目睹儿童的保护伞?|新刊推荐

互联网给儿童带来的性威胁|新刊推荐

疫情对于教育而言需要思考什么?|新刊推荐

和情绪做朋友,帮孩子找到幸福人生开启键|新刊推荐

谁才是值得青少年追的“星”?新刊推荐

“后疫情”时代的在线教育|新刊推荐

教育治理:关注每一位学习者的发展|新刊推荐

疫情之下,亟须补上科学教育这一课|新刊推荐

孩子,这个世界,与你有关 | 新刊推荐

战“疫”背后,危机教育刻不容缓|新刊推荐

疫情之下的武汉教育人|新刊推荐

隔离疫情,不隔离教育|新刊推荐






—  END  —



来源|本文系“光明社教育家”原创






“爸妈溺爱我20年,最后亲手把我送进监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