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神父案”,广西小县令恶坑大清国
1857年,因广西西林县小小县令张鸣凤恣意残杀了法国传教士马奈及女助手曹桂英(1856年清廷因扣押英国商船、撕毁英国国旗的“亚罗号事件”且拒绝赔礼道歉已与英国发生了严重的外交冲突),案件发生后小县令又百般蒙骗长官及大清朝廷,导致清廷长期不能积极回应法国公使馆的抗议诉求,更导致案件久拖不决,一怒之下法国联手英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清军两轮遭遇惨败后,大清帝国被迫卑躬屈膝地地分别与法国、英国及参与调停的俄美两国签订了四个《天津条约》及《北京条约》、《天津条约中俄续约》与《中俄瑷珲条约》,规规矩矩地向各国支付巨额赔款,割让大片国土。
对此重大历史事件,百度百科迄今为止所做的说明仍然与旧教科书无异,特照录原文如下:第二次鸦片战争是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英、法两国在美、俄支持下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其目的是英、法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侵略利益。因为英法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及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发动战争,所以被英国人称为“亚罗号战争”。又称“英法联军之役”或“第二次中英战争”。同时因为这场战争可以看作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延续和扩大(两次战争的本质目的相同),所以也称“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文战争译文略)。
法国神父马奈,原名奥古斯特·沙普德莱纳,法国天主教传教士,属巴黎外方传教会,教民多称其“马神父”,1852年受巴黎外方传教会派遣,离开法国参与中国广西的天主教传教工作。马神父因触犯了《中法黄埔条约》规定擅入广西传教,1855年初遭当地官府查处并驱逐去了贵州。
同年12月马神父又潜回广西西林县继续传教。流亡贵州期间经当地神父推荐,他聘请笃信天主教的苗族寡妇曹桂英协助他对女性的传教工作。之后,曹桂英受马赖的邀请秘密赴西林县协助传教,专门向当地的苗族妇女传教说法,兼传授育婴、烹饪等家务技能。
1856年2月22日,一名新信徒的亲戚白三控告马奈,声称曹桂英实际上是马神父的“姘妇”。2月25日,新任西林知县张鸣凤随即下令拘捕了“伤风败俗”的马神父及其助手曹桂英,当地“违法”天主教徒26人均被逮捕关押。被指控“违法来广西传教”的马奈先遭受重刑,随后又被罚站笼。最终,经受不住煎熬的马神父不幸身亡。随后其尸体再被“依例”斩首后,头颅被置小铁笼中高悬示众。
绝对忠于皇上及大清国但却不知道抑或无视圣上御批的《中法黄埔条约》中有“大清官府无权审理法国人、必须移送法国领事馆”以及“县知事没有判死刑立即执行权力”等朝廷规定的西林县“父母官”张鸣凤,在违法治死了马神父后,随即又讯问曹桂英是否与马奈是否有奸情或淫乱关系。曹桂英坚决拒绝承认,于是她也被罚站笼而死(两名“违法”天主教徒也同时被问斩不贷)。此案后被史学家称之为“西林教案”。
马神父案发生后,法国驻大清国公使馆立即向清廷表示了强烈抗议,并要求尽快追查相关肇事者并做出赔偿。但犯了大罪的小县令张鸣凤,非但不思悔改,反而到处瞒天过海地予以否认;为抵赖自己的滔天罪行,他还千方百计地收罗了当地一名大盗的罪行,安在被害人马神父的身上,借以败坏法国传教士的形象。
清廷特大昏官、两广总督叶名琛
此外,在朝廷应法国人要求开始调查案情期间,小县令还专门向“只会求神问卜,只会求仙拜佛、只会玩花弄草、只会打大败仗、最后一身正气绝食死于印度英军囚禁处”的顶头上司、两广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叶名琛递交了自己亲手编造的虚假“案情报告”以蒙骗上司,扰乱视听,导致法国公使馆的追责诉求及朝廷御批的调查圣旨均无法实施执行。
法国人终于忍无可忍了,1857年,确信大清国“只听得懂大炮声音”的法国人联合英国愤而组成联军出兵挥戈北上,直驱大沽口、天津和北京,延续三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竟然由这个昏庸歹毒的广西小县令代为吹响了进军号。在清廷两次惨败后被迫签订的《天津条约》,法国人甚至还将“张鸣凤永不得录用”写进了条约中。
恶坑大清帝国的小小县令张鸣凤以一己之恶行,让他“深爱”的大清国付出的巨大代价扼要罗列部分介绍如下:
广州城被围困并支付了大量赎金;圆明园被烧毁并抢劫一空;被扣押的40名英法外交代表及随员非死即伤即残;难计其数的清军官兵及无辜百姓死于非命;无数房屋商店农舍被夷为平地;支付英国军费及恤金850万两白银,法国820万两;割让香港九龙仓及北方领土150余万平方公里。当然,清廷也“祸兮福所倚”地获得了一项巨大的实惠,战后可以腾出精力财力物力,一心一意剿杀洪秀全天王麾下如火如荼的太平天国军了。
1900年,罗马天主教廷为马奈神父举行了“宣福礼”,意思是马奈的德行和信仰足以上天堂了;一百年后的2000年10月1日,天主教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将一批为天主教殉教的人士册封为圣人,其中就有“马神甫”马奈及曹桂英女教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