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妲妮:带给您更畅快的呼吸,干净的空气不是奢侈品
(▲长按识别二维码进入线上午餐分享会专栏)
线上午餐会 18期 | 王妲妮
这几年很多地区的朋友到冬天就会被雾霾影响,市场上的空气净化器价格有高有低,品质良莠不齐,但真的是价格越高品质越好吗?作为一家社会企业,他们和别的空气净化器公司有什么不同呢?本期午餐会,我们邀请到了Smart Air商务拓展总监王妲妮,来为我们分享他们为了“让人人都呼吸上新鲜空气”所做的努力。
Smart Air是一家社会企业,是中国大陆第11家B Corp共益企业,致力于通过研发高效可负担的空气净化器和公益教育,帮助更多人抵抗空气污染的危害。王妲妮,Smart Air商务拓展总监。借用她对「商业向善」的洞察力,负责探索与识别新的市场与机会。她对社会创新有浓厚的兴趣,相信商业力量可以被用来解决社会问题。
以下为妲妮发言实录
公益网校的学员们大家好,我是Dani,是Smart Air的商务拓展负责人。挺高兴能在2019年年末有这个机会,通过“乐天行动派”这个网络,在线上跟大家做一次分享。
A job with good purpose
我先简单介绍一下我自己:我在北京雾霾最严重的年份-2014年来到北京,在这里生活了5年。在加入Smart Air之前我在一家做文化战略的咨询公司做品牌咨询顾问。按理说,这是一份令很多人羡慕的工作——富有挑战,每天接触国内外的知名品牌,薪水可观。不过我慢慢发现,自己对于工作似乎还有更多的期待,就是我希望能够看到工作产生的实际的社会影响力。于是我开始利用业余的时间去做公益咨询的志愿者项目,希望把自己的职业技能发挥到公益领域里。
后来,一个偶然的契机 ,我了解到Smart Air的故事。Smart Air在2018年被认证为中国第十一家共益企业B Corp,并在2019年接受了北京市政府的社会企业授牌。很多人会好奇,我们为什么要做一家社会企业?我们和别的空气净化器公司有什么不同?接下来,我会和大家先分享一下Smart Air诞生的故事。
Smart Air诞生的故事
在正式进入这个故事之前,先给大家看一组来自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世界上有91%的人口正在呼吸着不安全的空气,每年有420万人死于空气污染,20个污染最严重的国家中有16个在亚洲。
Smart Air的创始人Thomas,他其实不是空气污染的专家,他2012年的时候取得富布莱特的奖学金,来到北京进行一个心理学博士研究项目。他目前在美国芝加哥大学担任全职的助理教授。这位就是Thomas 13年在北京的照片。
当时北京的空气恶劣到甚至出现了一个新的名词,叫“空气末日” 。如果我们那时候从卫星云图往下看,几乎找不到北京这座城市。
作为一个典型的书呆子,他在网上查各种关于空气污染的资料,看看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到底会有什么影响? 结果他看到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在三大空气污染造成的死亡疾病里,肺癌的比例是14%,肺气肿及支气管炎这些与肺相关的疾病是14%,但令所有人很难相信的是,空气污染对我们的心脏和血液循环有非常大的危害,72%的比例会给你带去心脏病和中风。
知道空气污染如何杀人以后,书呆子Tom开始想,空气净化器到底是不是真的可以保护我们呢?当时在北京有一位外籍的家庭医生圣西尔大夫,他自己使用激光检测仪做了一些测试,并把结果公布在博客上。 他发现使用空气净化器之前与之后,空气中的颗粒数量会明显下降。 他花了一星期测试开机前后的比较,结果是空气净化器能够有效地捕捉PM2.5 。
Tom太高兴了,决定也买一台空气净化器。 他去淘宝上,发现一台净化器的价格是14000元,而且得买二台,一台客厅,一台卧室,再加上替换的滤网二个,整个费用要人民币3万多。作为一位拿奖学金的穷学生来说,这个费用太高了。 所以Tom开始思考,空气净化器为什么这么贵呢?!换句话说,这个魔术盒里有什么东西可以值1000美金呢?
开启一轮轮测试
如果我们打开任何一个空气净化器,你会发现里面的构造一点也不复杂。经过粗过滤的装置,还有风扇,以及一个叫做HEPA的滤网。 空气从下方进入,往上经过HEPA滤网后,干净的空气往外送出。HEPA滤网是个什么东西呢? 其实,它只是人造纤维,但是他可以捕捉到PM2.5、病毒、霉菌、宠物过敏原这些污染物。大家肯定会好奇,HEPA滤网会是一种黑科技吗? 其实不是,这个技术1940年代就发明出来了,目前也不是任何一家公司的专利。
所以他决定去万能的淘宝网上订个HEPA滤网,并且动手把家里的风扇直接改装一台出来。成品就是这样,还用上了家里的软卷尺来固定。他随后做了一个测试,去看这个DIY风扇是不是真的有效果。第一周,滤网是干净的,到了第五周,滤网就变成了这样。
Tom想知道是不是真的在起作用,所以他花钱买了一台激光测试仪。他朋友还取笑他,因为他愿意花几千块钱买测试仪却不愿意买一个净化器。但是他想知道,是不是HEPA滤网出来的空气是干净的空气,另外他也想知道这个DIY净化器是不是可以净化整个房间。
所以他做了这样一个测试:把空气检测仪放到房间的一头,DIY放在另一头。结果显示,开机将近一小时,房间的空气质量就从“中度污染”变成了“优”。开机9小时,空气质量一直保持在良好的状态。
如果使用更强的风扇,效果会不会更好呢? 他去淘宝买到了所有他可以买的风扇,结果... 这台被他命名为大炮的风扇胜出了。用它开机一小时,空气质量就一直保持在极佳的状态。他对这个结果很满意。
→
Tom想知道DIY空气净化器与那些大品牌相比效果如何,于是他跑去和朋友借各种各样的空气净化器,做了一个直接对比测试。同一个房间、同一台测试仪、同一种方式,从这个检测结果来看,很重要的第一点是,DIY空气净化器和不同品牌的空气净化器效果都很好,并且差别不大。
接下来Tom想知道不同的净化器需要花多少钱,于是他在同一张图上面放上了价格,最后得到了一张全然不同的图片。从这张图片,我们可以学到两件事:一是,干净的空气并不需要花成千上万才能得到,200-500元,就可以获得干净的空气;二是,花更多的钱,并不意味着你会获得更加干净的空气。换句话说, 一台IQ Air空气净化器,可以买70台我们的DIY空气净化器,甚至换一片他们的滤网,就可以买13台DIY。
从DIY到自主研发
Tom身边有人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商机,应该私藏这些数据和结果,拿来挣钱。但是Tom觉得这个世界不再需要再多一家这样的空气净化器公司了。他把所有测试和数据都公开在网上。
后来北京能源网络找到他,问他要不要来办个沙龙教大家怎么DIY空气净化器。于是Tom开始去各个社区、学校、大使馆,教大家怎么做空气净化器,怎么检测效果。直到后来很多人开始抱怨说,”我嫌麻烦不想自己做“,”我不知道怎么选择合适的滤网“。他才决定成立一家公司,把做好的DIY空气净化器寄给有需要帮助的人。迄今为止,国内已经都有超过5万以上的DIY使用者,并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上升。
2年以前,我们开始思考,原来的DIY只能净化15平米,如果我们想要净化更大面积的房间要怎么办呢?于是我们用了比DIY大10倍的风扇和滤网,研发出了大胖和小胖,我们管它们叫”胖子兄弟“。于是我们有了不同版本的净化器,从学生版、到超级学霸版,再到秒杀进口的大小胖。
可是很多人都会给我们反馈说,嗯,你们的空气净化器确实有效,但是长得一般。于是我们在想,怎么才能帮助这种颜控的人呼吸上干净的空气呢?我们于是自主研发,在今年9月份发布了一个既高效,又不难看的空气净化器Sqair。
社会企业的存活之道
到这里,Smart Air诞生的故事就基本告一个段落。毫不夸张地说,我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很震惊,觉得一个企业原来还可以以这样的方式运营。
前面我有提到,Smart Air在2018年被认证为中国第十一家共益企业B Corp,并在2019年接受了北京市政府的社会企业授牌。很多人会好奇,我们为什么要做一家社会企业?作为一家社会企业,我们和别的空气净化器公司有什么不同?
打破信息不透明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先来看看空净市场上一般在使用的市场营销手段是什么。有的用“瑞士进口”这样的虚名来收智商税,有的为了标更高的价,说你其实需要6层甚至7层滤网!还有的传递不科学的信息来误导别人,比如有公司声称HEPA滤网根本没用,说自己终于研发出了有用的空气净化器。
Smart Air成立的初衷,就是帮助大家打破这种信息的不透明,让大家知道空气净化器背后的真相。帮助别人是我们的首要目的,而不是挣更多的钱。只不过,我们希望用商业化的力量,用一个有效的、可持续的商业化模式来完成这件事。所以你会发现我们在做一些看上去像商业公司正在做的事,比如说卖空气净化器。不过我们卖空气净化器,和别人卖空气净化器有什么不一样呢?我给大家举一些例子。
在我们刚开始卖DIY的时候,有人问我们“为什么我非要买你们的,我不能自己做一个么?”我们就说“是的,你完全可以那样做”!我们后来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发表在官网和知乎上,教大家怎么自己在家亲手制作空气净化器。很多人看来这些文章之后,更加了解空气净化器的原理,也愿意自己动手来DIY空气净化器。
帮助弱势群体
另外,我们最大的愿望,是可以帮助那些污染严重的地区的弱势群体。比如说在蒙古国的孩子们。大家对蒙古这个国家的了解可能不是很多。这是一个冬天严重依赖烧煤、烧柴来取暖的国度,首都乌兰巴托的空气质量常年都排在全球倒数。我们的蒙古团队去年冬天通过众筹的方式,给当地的幼儿园捐赠了很多我们的“大炮”。
常常有人问我,为什么你们的空气净化器没有蓝牙功能、WIFI功能。我的回答会是,当然可以有,要设计这些功能其实非常简单,但我们不太愿意这样做。我们希望去除一切让空气净化器高附加值的功能和噱头,还原这个工具最本真的功能:给你带去干净的空气。比如说,不是每个人家里都有甲醛问题,所以我们不会主动推荐大家用活性炭;而不是不管那么多,把滤网做成复合式,然后标很高的价格。
重视环保
最后,我们希望在给大家带去干净空气的同时,尽量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其中一个方法就是在我们产品的包装中去除塑料制品。我们开发新产品包装的时候,就在思考是不是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可以减少塑料的使用。花了很长时间,和原来的供应商协商怎么做改良,最终在新产品的包装上实现了99%的纸质材料,1%的塑料材料。这1%的塑料是一个套在滤网上的防潮套。在未来,我们也希望能够找到一种更环保的、可回收的材料,来替代HEPA滤网。
线下沙龙和实验测试
大家可能会好奇,我们卖了那么多空气净化器,最终获得的利润都到哪里去了呢?我想这也是我们作为一个社会企业与别的商业公司最大的区别,那就是利润分配的选择。在Smart Air,我们把100%的利润都投入到了公益事业。其中60%用于做公益教育,20%用于做实验测试,另外20%是用于把我们的模式和理念发展到别的国家。在这里我想花一点时间说说我们做教育这件事。
从2014年正式成立开始,我们一直在坚持做的事情就是线下沙龙,面对面向公众传播空气污染的防护知识,教他们怎么亲手制作DIY。最近几年,我们开始和自然之友、绿色光年等NGO合作,培训了20多名分布在不同城市的讲师,一起推广空气污染沙龙。
目前为止,我们在全球10多个国家举办了500多场线下沙龙,让13000多人获得了面对面知识。去年有一位在北京生活的外国人参加了我们的线下沙龙,然后决定以后要做跟空气污染有关的工作,后来加入一家做口罩的公司。这是我们最愿意看到的事情,那就是激发、鼓励大家一起,去解决这个社会问题。
我们的沙龙是面向所有人开放申请的,北京、上海地区的沙龙且不带任何商业性质的,我们不收取任何费用。北京、上海之外的沙龙,为了承担出差费用,要求连续三场及以上,或者单场一百人以上才可以去你城市。具体可以见申请表单里的信息:
https://f.lingxi360.com/f?fid=mxm4L2Zb3LDp0&utm_bccid=LXEIj2mU
另外,我们花了3万个小时以上的时间做实验测试,所有的数据都被转换成300多篇双语文章,公布在我们的博客、知乎、国外的Quaro,解答大家在生活中遇到的跟空气污染相关的问题。比如植物是不是可以净化房间,滤网能不能洗,口罩是不是有用,车载净化器是不是有用,等等。
让世界改变成我们希望的样子
我们的文章累计阅读量达到1000万次,每个月有35万个人在阅读我们的文章。很多人给我们留言,说我们的实验、文章让他们理解了空气净化器背后的原理,让他们不再担心戴口罩的效果,也意识到新办公司甲醛的问题等等。
最后,我想说说最近发生的一件非常触动我的事。前不久,一个14岁的印度小男孩,发了一封私信给Tom。他说他在13岁的时候就听说了Smart Air的故事,说虽然Tom不是一个空气污染方面的专家,但是却坚持做了那么多研究,很值得敬佩。他的学校正在举办一个科学展览,他征询Tom的意见,是不是可以在那个展览上展示Smart Air的案例,让他的同学和老师了解空气净化器背后的真相。
他对问题的独立思考、对知识产权的尊重、对科学精神的追求,以及对他人的热心,让我非常感动。我觉得这就是我一直在寻找的所谓的工作的意义 - good purpose,那就是有一个真诚的使命和愿景,然后付出时间、想法和努力,让世界慢慢改变成我希望的样子。
好了,以上就是我分享的全部内容。感谢大家今天午餐的时间,希望今天的分享对你们有帮助。再次感谢公益网校为我们搭建一个自由交流、相互碰撞的平台!
后续还有分享者与听众的精彩问答环节,想了解的小伙伴们欢迎微信搜索“公益网校”小程序,关注“我是乐天行动派”线上午餐分享会栏目!
参与午餐会直播|微信 gywx_cgpi
转载请联系 | 微信 gywx_cgpi
官网|www.gywx.org
微博|公益网校POA
微信小程序 | 公益网校
>>往期推荐<<<
午餐分享会01期 | 柳茜:首先做对的事情,而不是容易的事情午餐分享会02期 | 李静:听见心的声音,永远在路上午餐分享会02期 | 张雪珊:让志同道合的人相互看见午餐分享会03期 | 刘良斌:跳出舒适圈,成为更好的自己午餐分享会04期 | 汪星宇:当“乡村笔记”连接城乡的时候我们在做什么午餐分享会05期 | 陈迎炜:如何把浓缩的社创梦工搬上邮轮午餐分享会06期 | 李克梅:不忘初心,用音乐照亮乡村童心午餐分享会07期 | 孙月:我是幸运的,我也希望把这份与生俱来的使命传递出去午餐分享会08期 | 辜家齐,肖思宇:给乡村孩子的人生带来不同的可能午餐分享会09期 | 刘英:推进居室适老化改造,给老年生活以尊严午餐分享会10期 | 阮向荣:新浪扬帆,为城乡孩子提供思想启迪之旅午餐分享会11期 | 李旸:从都市白领到边境山民,用爱与接纳培养有灵魂的青少年午餐分享会12期 | 柳济琛:光盘打卡,当传统美德遇上新兴科技 午餐分享会13期 | 孙博文:儿童主任成“工”之路,我们想做点什么 午餐分享会14期 | 钱军:废纸换厕纸,一场可持续的中国厕所革命 午餐分享会15期 | 沙磊:灾难救援,要送到手里,更要送到心里 午餐分享会16期 | 李哲:找对书,让更多孩子爱上阅读 午餐分享会17期 | 张帆:让乡村孩子更美好的成长,成为有担当的社会人
点击“阅读原文”收听本期午餐会音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