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道隐自然 - 奥拉威尔·埃利亚松(1993-2003)

Maruko.Lin MarukoStudio 2019-12-01




Olafur Eliasson

奥     拉     威     尔     ·     埃     利     亚     松




奥拉威尔·埃利亚松是一位冰岛 - 丹麦艺术家,以雕塑和大型装置艺术设计闻名于世,作品中辅助以光,水和气温等基本元素来提高观众的体验。1995年,他在柏林成立了空间研究实验室Studio Olafur Eliasson。埃利亚松于2003年代表丹麦参加第50届威尼斯双年展,并于当年晚些时候在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布展了著名的The Weather Project。

 

埃利亚松参与了多个公共空间项目,包括介于1998年至2001年期间在各个城市进行的Green River项目; 2007年伦敦蛇形画廊,2008年由公共艺术基金委托与挪威建筑师Kjetil Thorsen共同设计的临时展馆和纽约市瀑布。他于2009年至2014年期间是柏林艺术大学的教授,并自2014年起担任亚的斯亚贝巴艺术学院的兼职教授。

之前有过一个名为 “Olafur Eliasson: The unspeakable openness of things”(中文译为《道隐无名》)的展览,引自哲学家、同时也是埃利亚松挚友的蒂莫西·莫顿(Timothy Morton)在描述艺术时所使用过的一句话。纵观埃利亚松20多年来的百余件作品,都被一种无形的线串联和牵动,而这条线,更贴近于中国古代哲学中所谓“道”的含义,广阔无垠却至简至深。中国古典哲学中的“道”,更加强调一种天与人的和谐关系,埃利亚松的作品也从一而终的寄于自然之中。本文作为奥拉威尔·埃利亚松“道隐自然”的第一篇,着重罗列Studio Olafur Eliasson从1993年起到2003年十年间的重要作品。




Beauty_1993

美     丽






Studio Olafur Eliasson_Beauty_1993


彩虹系列是埃利亚松艺术探索过程中的重要展现形式之一,在之后的一系列设计中递进性地借助水与光来营造彩虹与人的互动,继而展现一种环绕周身却充满神性的艺术。


事实上,埃利亚松不太喜欢过多和人谈论关于自身的事情,他觉得传记性的描述应该更多放在艺术家的工作上。埃利亚松真正的创作早在艺术学院学习期间就已经开始了,1993年他创作了一件与彩虹有关的作品—《美丽》(Beauty),通过喷射的水雾与光线作用使观众在特定角度看到彩虹的光晕,感受不同的光色魅力。当然这件作品现在看来似乎并不成熟,技术难度相对于他以后的作品也不可同日而语,但却明确地向世人显露出埃利亚松今后艺术道路的方向。


如果非要寻找某些词汇来概括埃利亚松的艺术特质的话,也许可以用“光怪陆离”、“气象万千”。当然这两个词在别的艺术家身上也许也能用,但是用在埃利亚松这里看来尤其恰当。事实上,如果抛开那两个形容词的内在含义,只是单纯从字面上看,“光”和“气象”这几个字就完全可以让你感受到埃利亚松作品的独特气息。




Stenserie_1993








Studio Olafur Eliasson_Stenserie_1993


石系列在我看来是埃利亚松最初的哲学探讨中较为突破的一种形式,意味着他在对自然哲学的思考中从外向的“神性”转移到内向的“神性”。


同样在1993年,通过对特定石材表面纹理的研究,埃利亚松向世界展示了一种内向的“神性”。各向异性的石材表面,“微观”层面的纹理经过放大,向我们展示出了一个内向性“类宇宙”。首先,这种纹理的线条极度自由与柔和,色彩也是经过自然与时间共同作用的结果,这种柔性与石材本身的刚性形成强烈的对比,刚性的石材内部蕴藏着柔性的内核。再者,这种纹理本身,更加类似于高空俯瞰下,地球的不同地貌,这种刚柔与大小的转化展现出了大中存小,小内见大的哲学。



Moss Wall_1994

苔     藓     墙








Studio Olafur Eliasson_Moss Wall_1994


苔藓同样是埃利亚松作品中的重要载体之一,之后埃利亚松的多件作品成为了该系列的延续。


驯鹿苔(Cladonia rangiferina)是北方地区(包括冰岛)的原生地衣,被编织成丝网,并安装在画廊的墙上。 随着地衣干燥,它会缩小和消失; 当装置浇水时,苔藓膨胀,再次变色,并散发出刺鼻的气味。我更愿意把这件作品意译为“生命”,因为驯鹿苔生长在外,让一面本是干冷枯燥的人造物经历生长于枯萎,生与息的转化沉浮。或许人类世界的隔障之物,本不应那么冷漠和枯燥。



Your Strange Certainty Still Kept_1996

奇     怪     的     确     定     性






Studio Olafur Eliasson_Your Strange Certainty Still Kept_1996


作为一个对哲学探索过程中的小轮回,你的xxx系列成为埃利亚松1996年作品的一个主旋律,同时也是前期探索的小高潮。


通过射灯强化落水的水滴自身的形态,让本因下落快速且形态细微的水滴更容易被肉眼聚焦和捕捉,周围的暗环境进一步加强了主体的存在感,让眼睛的聚焦更为容易。于是,时间这个概念在这个装置上被放慢了,或者可以说,水滴下落的速度本身并没有放慢,而是观察者的心静且缓了。于是,观察者更多的思想便被引导到对时间的思考之中,沉寂不破。




Waterfall (Original)_1998

瀑     布








Studio Olafur Eliasson_Waterfall_1998


瀑布系列是埃利亚松作品中最具现实意义的作品,不仅仅是其本身以及引申出的Fog Assembly对空间和时间本身的探索,更在于其对展品所在地的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的十几年里,埃利亚松创作出了大量科技含量很高同时又兼具自然和文化双重性的经典作品。瀑布系列原初的经典一作出现于凡尔赛宫,通过巨大的落水声与生成的水雾,让附近的观察者产生在巨大的人造宫殿群中迷失的错觉,从而产生现实空间与虚幻空间的混淆。2016年其续作Fog Assembly,延续了“水”的主题,装置中喷出的水汽将观众包裹在迷雾当中,这两件作品企图“利用雾和水来强调转变和无常之感”。



Riversed Waterfall_1998

反     转     瀑     布






Studio Olafur Eliasson_Reversed Waterfall_1998




Green River_1998

绿     河






Studio Olafur Eliasson_Green River_1998


Green River是埃利亚松利用藻类植物设计的干预性艺术装置,用直接的结果呈现来探讨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埃利亚松1998-2001年间实施的创作《Green River》,将大量的绿藻倾倒在河中使河立刻被染成绿色,令人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这种极度震撼的结果呈现,在极速吸引最大量观察者的同时,造成了群体性的反思。这可以说是埃利亚松的艺术作品中第一次如此规模的尝试。




Your Natural Denudation Inverted_1999

颠     覆     自     然     剥     蚀







Studio Olafur Eliasson_Your Natural Denudation Inverted_1999




Room for All Colours_1999

全     色     房     间








Studio Olafur Eliasson_Room for All Colours_1999


人的认知是后天习得,换言之,人们会意识到表象认知的过滤作用,意识到我们的视觉并不客观,同时我们具备在不同的光线下审视自身的能力。


“我将灯照在白色的墙壁上,逐渐增加光的强度——我们会毫不迟疑地说亮度变了,而不是墙壁的颜色变了。毋需思考,我们便将变化归结于表面原因,这一表象性认知过滤、约束了我们对于颜色的感知。”体验颜色与体验光线之间是密切相关的。从根本说来,人们对颜色的体验绝非先天存在,而是经由后天的教化。如同认知与记忆、识别相关,我们与颜色的关系植根于我们的文化土壤之中。以因纽特人为例,他们只有一个词来形容红色,却有许多词来指涉白色。


无论在心理学方面还是在关联性方面,颜色都有着巨大的潜能。尽管人们对颜色的“教化”已达至极点,然而个体对色彩的体验却也是无穷尽的。颜色不以本身而存在,只有人们看见它时才存在。众所周知,光线反射到视网膜后被感知,才成为人类眼中所看到的颜色。这一原理表明如下一点,即:人们对颜色的分析实际上就是“探究自身”的能力。




Surrounding Surrounded_2001

环     绕     着     被     环     绕




Studio Olafur Eliasson_Surrounding Surrounded_2001



Lava Floor_2002

熔     岩     地     面






Studio Olafur Eliasson_Lava Floor_2002


埃利亚松的创作手段是非常多样的:水、雾、冰雪、矿物质、光的折射和反射、镜像、几何模型、万花筒结构、针孔成像术、生物工程学、激光、霓虹及特质灯具、各类金属、玻璃、新型化工和电子产品等材料方法都是他在作品中经常用到的。


面对埃利亚松常常令人目眩的复杂创作,有些人已不再单纯将其视为传统的装置艺术作品,实际上他的作品也的确体现出了很强的跨越性。我们从中可以发现装置、雕塑、新媒体、建筑、工业设计、大地艺术、奥普(OPArt)艺术、超现实主义等各种门类形式的影子,但又没有一种是确切的。也许说埃利亚松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大地(景观)艺术(Land art)的衣钵会有人表示赞同。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艺术家罗伯特•史密森(Robert Smithson)、瓦尔特•德•玛丽亚(Walter De Maria)、詹姆斯•特瑞尔(James Turrell)等人以及现在的克里斯多与珍妮•克劳德(Christo 和Jeanne-Claude)夫妇开创和延续的大地艺术,以自然为材料创作出了很多蔚为大观的景观类作品。而埃利亚松的作品也是与自然密切相关的,尤其是他的人造自然那类作品,更是与大地艺术家的很多观念非常接近,但埃利亚松绝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大地艺术家,其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更具开放性和现实意义,他认为自己的作品是“为体验现实而设计出来的产物”。埃利亚松的作品很多时候让人联想到波德利亚(Jean Baudrillard)的拟像(Simulation)理论,但体现出的则是一种用拟像手段来“反拟像”的观念。作品的面貌或可称为是“奇观”。




Quasi Brick Wall_2002

类     砖     墙








Studio Olafur Eliasson_Quasi Brick Wall_2002


我更愿意把这个项目称之为“消然的初始”,埃利亚松借鉴抽象的石头形态,堆砌而成一道墙体,利用现代的技术实现墙体的消隐。


埃利亚松可以被称之为当今的达芬奇,因为他的涉猎范围极其广泛,无论是艺术还是建筑学,无论是美术还是科学,他都有涉猎甚至精通。同样的,在各个领域也不乏优秀的作品。这件作品同样是他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哲学探讨中的一环,将现代材料技术附加到抽象出的自然形态上,探索一种人造物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能,消隐不仅达成视觉上的统一,其材料的可再生性也让装置本身于自然和谐共存。



The Blind Pavilion_2003

盲     亭











Studio Olafur Eliasson_The Blind Pavilion_2003




Plane Scanner_2003

平     面     扫     描     仪








Studio Olafur Eliasson_Plane Scanner_2003



La Situazione Antispettiva_2003

反     未     来









Studio Olafur Eliasson_La Situazione Antispettiva_2003


作为2003年第50届威尼斯双年展的丹麦馆的一部分,La situazione antispettiva似乎漂浮在画廊地板上方,一个带有短小楼梯的多刺荚,通向其洞穴内部。该作品的外观由大约250个不锈钢六角形万花筒突出构成。有三种不同尺寸的万花筒,每种尺寸代表向外变化和向内变化。通过万花筒的开放式端部,观众可以瞥见作品的精致复杂的内部空间,甚至在安装通往入口处的短梯之前就可以窥探到其内部。一旦进入,观察者面临着他自己、其他参观者、周围空间以及光线扭曲斑点的多重碎片反射。这个艺术装置提出了一种看似无限的空间的体验 - 这种空间反对中心论而支持多样性。




The Weather Project_2003

气     象     计     划











Olafur Eliasson_the Weather Project_2003_26.7×22.3×155.4m_Turbine Hall, Tate Modern, London @ Dan Chung / Guardian


慵懒的迷失,时间与空间探索中的一个最高潮。


2003年,埃利亚松在伦敦泰特美术馆涡轮大厅设置了一个巨大装置。装置是一个巨大的人造太阳,从雾中升起让任何游客都感到敬畏。在这个名为The Weather Project的项目中,埃利亚松重新创造了太阳和天空以占据涡轮大厅。整个空间都覆盖着一层细微的雾气,光线和雾气渗入整个空间,就像从外部空间流入一样。游客看到的是天花板的位置,仿佛是一面镜子,仿佛下部空间的延伸。在大厅的最末端也有200个单频灯。单频灯主要用于街灯,其发光频率非常低,除黑色和黄色以外的其他颜色都不可见。这些灯因此将景观和景观之外区分为两种色调。


这个想法是埃利亚松在伦敦时的想法。尽管前一天下雪,人们却都在谈论全球变暖。埃利亚松还谈到天气是一个动态因素。 “你今天看到的云彩之后永远不会再看到。”埃利亚松说他想捕捉那个瞬间。


这件作品不是为了制造幻觉而创作的。这个想法是让观众了解艺术家创作的细节。气象计划展示了对宇宙组成部分的全面掌握,尽管这项工作本身极具吸引力,然而同时这让我们对天气的要素有了更多的了解。想象一下,有一个不热的太阳和一个结束在某个地方的天空。这部作品的位置,涡轮大厅,自带嗡嗡声,低沉的声音让观察者慵懒在这个空间中。它给人一种亲密相遇的感觉。


气象计划试图让观众看到云端接近太阳的错觉,但现实情况是,从镜像天花板悬挂着一个巨大的半圆,反射看起来像一个完整的圆圈。在天花板下面可以看到的空间是天花板上镜子反射的结果。由于一些观察者经常躺到地上,盯着天花板并做出不同的姿势,所以他们可以观看他们的自身的反射,共同完成这项艺术作品。





MarukoStudio:

这是一个不定时分享建筑、艺术、科学相关的奇思妙想与独到见解的公众号。我们的思想游弋在世界各地,喜欢在平凡的生活中脑洞大开。







往期文章:


《知觉之门》 -  令人“渴望”的彼岸世界

从形式逻辑到形式诗意 - John Hejduk的九宫格模式

阿晋の仙台進学见闻录

凝视下的幻境与真实  -  今敏 Satoshi Kon

请回答1988 - “邻里”的缘起与遗失

第四革命纪元 - Achim Menges & ICD的实践

Maruko港岛漫游 · 夏の伊始

Classic Revival to Rationalism - 古典复兴到理性思潮

Design Anthology Unit 10

归于原初 - Aldo Rossi

纳粹时代的乌托邦之舟 - 朱塞佩·特拉尼

跨越七海的“梵歌” - 多西&柯里亚

“前线报告” - Archigram 建筑电讯派

灵与器 - 《攻壳机动队2 - 无罪》中的思想源头与哲学思辨

斯坦因别墅 Villa Stein 的内向秩序

庸碌中异化 - 解读文艺作品中的反乌托邦意向

"与神对话" - 神圣空间研究

希式游戏   - 《后窗》& 建筑拼贴

“纸上建筑” - 建筑师的乌有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