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那些年艺术圈摆过的“地摊儿”

阿尔法君本人 ArtAlpha艺术阿尔法 2020-11-05

 点击上方 ArtAlpha艺术阿尔法”,进入公众号,关注我们,及时获得专业独到的艺术行业资讯和深度报道。



如果把摆地摊儿和艺术圈划个等号,通常会被理解成,等号一边是艺术家,等号另一边是路人甲乙丙,画风无非是这样:



图源:网络


但其实“地摊儿”与艺术的连接,绝不止这么简单。


不仅艺术家,艺术从业者,甚至食物链顶端的“超级画廊”都曾经从“拉个场就练”中受益。


白盒子里的金钱游戏,也可以是街头的人间烟火。


有文化,也可以胆子大。



1
冬日浪漫型摆摊儿

先说一个认真在做行为艺术的前辈,这个1983年的街头艺术,是美术史上重要的一页,被不少艺术家“后浪效仿过。


大卫·哈蒙斯(David Hammons,生于1943年)在1983年冬天寒冷的纽约街头,把尺寸不同的雪球按大小个整齐地排列在一张印度地摊上售卖,价格按照雪球的大小而定。



大卫·哈蒙斯 Bliz-aard Ball Sale,Cooper Square, New York, 1983 图片:Dawoud Bey


他花了一天来做大力推销雪球的“小贩”,而且真的卖出去了。


这场没有事先宣布的行为艺术在当时并没有引起业内太多的注意,留下的影像资料也非常有限。


但是,这个名为 “Bliz-aard Ball Sale”的活动后来被艺术评论大量地引用,而越来越出名。



图片:Dawoud Bey


哈蒙斯艺术创作的材料很多都来自街头的“垃圾”,头发、鸡骨头、瓶盖、酒瓶子、篮球框,这些典型的非裔美国人生活废品都是他的创作媒材。


他把这些东西制作成雕塑或装置,逐渐名声鹊起,讽刺了非洲裔美国人受到的不公和当时的政治环境。他的作品放在今天正经历暴乱的美国,依然有它的意义。


延伸阅读:艺术界参与声援黑人平等运动,诸多大型机构因反应“迟钝”受谴责



2
不请自来型摆摊儿


说完了“雪球”来说说“钢球”。


1966年,在33届威尼斯双年展上,没收到官方邀请的草间弥生,带着她的1500颗“钢球,坐在了展馆外的草坪上。



1966年,草间弥生在意大利威尼斯双年展,图源:MoMA


彼时37岁的她身着金色和服,披肩黑发,一幅东方娃娃打扮。她的球反射着双年展展场的样子,赚足了路人目光。


这件名为“水仙花园”(Narcissus Garden)的作品,看上去有金属光泽的球实际是用塑料制成的。


在现场,每颗球被草间以2美元的价格出售。一方面她赚了生活费,更重要的是讽刺了当时商业化的艺术环境。


展会官方不久就来人,说她是把艺术当成热狗或冰激凌卖,实在不像话,最终她被强制赶出了展会。



图源:khanacademy.org


而这次的经历成为了草间弥生艺术生涯重要的转折点,60年代后期,她多次在纽约进行了极具讽刺和激进的艺术行为。


而1993年,当草间弥生正式作为日本艺术家的代表参加威尼斯双年展,她以“南瓜镜屋”在展会上大放异彩。



“Narcissus Garden”在Philip Johnson Glass House展出现场©KUSAMA STUDIO

“Narcissus Garden”在纽约MoMA展览现场 图源:MoMA PS1. Photo: Pablo Enriquez©KUSAMA STUDIO


2009年开始,“Narcissus Garden”在英国首先展出后,在全球众多国家举行了很多场的展览。


而不同场地的环境,都会从球体的表面映射出来,随场域而千变万化,观众被它们的新奇、有趣和博大吸引。



3
“逗你玩儿”型摆摊儿


没有人知道Banksy到底是谁。


这位涂鸦大师一直坚持“隐形”于芸芸众生,他的作品讽刺战争、政治、商业、消费主义、戏弄美术馆和画廊体系。


Banksy 被《时代周刊》评选为世界最有影响力的一百位人物之一,他上杂志封面的时候还在头上套个纸袋


但是他越这样越吊足了人们胃口,人们越追逐他,越好奇他到底是谁。而他就躲在犄角旮旯暗中观察,把自己作品引起的人们的行为视作作品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都说不要轻易考验人性,但Banksy非要起底商业社会对艺术品的认知,非要一次次看人类的笑话


2013年,他雇了一个大叔,在中央公园摆摊儿,卖Banksy自己本人签名的作品,一张60美元。一整天没卖出去几张,最后一共卖了400美元。



画不好卖,大叔都困了......图源:网络



第二天,他通过社交媒体公布了那些就是他的真作,每幅画至少值25万美元。


说好听了这叫“考验人性”,说不好听了这叫气人......



4
为生活所迫型摆摊儿


回到摆地摊儿的初始功能——赚钱。90年代初,一批批中国年轻艺术家去美国深造,他们在美国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生活下去。



艺术家马可鲁在纽约SOHO区街头画画,90年代 图源:网络


为了支撑自己在国外学习和创作,不少艺术家都曾经在纽约街头为路人画像,陈丹青、艾未未、马可鲁、冯良鸿、严力等人,曾经在中央公园、布鲁克林街头做过这个差事。



1987年艾未未在时代广场街头画肖像 图源:网络


但是随便摆摊儿并不合法,艾未未曾经聊过自己24岁去美国后的经历:“我没被抓过,但经常有艺术家被扔到一辆警车上,他们不能打人,但可以拷人,罪名是非法经营。”


日后,他们当中不少人都成为中国当代艺术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



5
最励志型摆摊儿


瑞士人劳伦斯·何浦林是见证并推动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的传奇人物,他是上海的第一家画廊,香格纳的创始人。



劳伦斯·何浦林 图源:MFmore


香格纳发展的20多年,正是中国当代艺术和艺术市场从无到有,到发展壮大的20多年,劳伦斯被业内视为最有贡献的推动者之一。



1997年Lady Anne Heseltine参观香格纳画廊(波特曼香格里拉酒店走廊),由左至右:周铁海、计文于、丁乙、浦捷、Lady Anne Heseltine、何浦林、薛松、申凡 图源:MFmore



香格纳的诞生,就是从一家五星级酒店“摆摊儿”开始的。


1996年,上海有了首家五星级酒店,波特曼大酒店,酒店的负责人也是一位瑞士人。劳伦斯第一次找到他就开门见山地请求,能否在酒店走廊里挂画。



香格纳画廊“波特曼时期”,群展,1998年 图源:MFmore


于是,波特曼大酒店的二楼走廊,诞生了上海第一家当代艺术画廊。


那些年波特曼酒店走廊上挂过的画,如今都价值连城,比如丁乙、曾梵志等等。


直至今日,香格纳都依然在上海艺术界扮演领头羊的重要角色。




6
从摆摊儿走出的画廊巨头


不仅中国的画廊,西方最顶尖的画廊之一,高古轩,也是从“地摊儿”经济起家。



拉里·高古轩和杰夫·昆斯 2008年在大都会博物馆 图源:网络


高古轩是全球“艺术市场教父”,几乎全世界最贵的艺术家,毕加索、贾科梅蒂、蒙德里安、安迪·沃霍尔、塞·托姆布雷、达明·赫斯特、巴斯奎特、贾思帕·约翰斯、里希特、白南准、曾梵志......或曾经被高古轩代理,或是由他一手捧成最贵艺术家。


而高古轩的第一桶金,是摆摊儿卖电影海报赚来的。


高古轩毕业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英国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后,他用75美分从母亲那里租了一个露台,开始卖电影海报。敏锐的他发现,如果给这些海报装上画框再出售,立刻身价倍增。


他将海报15美元一张售出,而后他慢慢地向价格更高的海报画进发,并在第二年举办了第一个艺术展览。



拉里·高古轩与村上隆 图源:网络


之后他来到了纽约切尔西区,与大自己38岁的著名画商莱奥·卡斯泰利合作,在引荐之下进入了纽约艺术的精英圈,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全球化布局他的画廊。


目前高古轩画廊分支有17家,横跨三个大洲8个国家,如今他依然是全世界最有权势的艺术经纪人。


艺术家们从“地摊儿”中生发出作品的精神,不拘泥于一件成品,而是整个过程。或调侃、或讽刺,有趣的灵魂必须有美好的形式,有时候,这形式并不需要高雅的殿堂。


艺术商们从“地摊儿”中伸展出最初的商业模型,脚踏实地累积出商业帝国。这样的成功学在后疫情时代的今天,也许依然是一种不错的可能性。




参考:
publicdelivery.org
马可鲁| 90年代,我是纽约街头的中国艺术家
搜狐号MFmore
lonelyplanet.com
搜狐


*  本文为原创,版权归作者所有,图片来源已标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往期精彩内容

>全球市场“冰封”时,对冲基金巨头肯·格里芬1亿美元购买巴斯奎特作品

>艺术界参与声援黑人平等运动,诸多大型机构因反应“迟钝”受谴责

>SpaceX把他的作品送上太空,他18岁设计的潮玩就已风靡全球

>艺术圈“后浪”的一个标杆:两位90后创立的X美术馆开馆了

>一座棉花堆成的迷宫,到底要告诉我们什么?ArtAlpha专访崔灿灿

>ArtAlpha专访 | 勤耕三年,知美术馆逆势出发,从成都开到上海

>颜料比黄金还贵,最新研究揭示“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新秘密

>ArtAlpha直播回顾| 加仓中国的好时机,如何配置艺术品

>力量与爱,代表“母亲”最震撼的艺术作品

>艺术圈的后浪,如果不能有一个毕业展,那我就给自己办一个

>全球连线,疫情下画廊生存调查(一)

>哪幅是梵高最好的作品?8位顶级专家告诉你他们的选择

>ArtAlpha观察 | 疫情4个月,内地的画廊都怎么样了

>Lady Gaga发起的One World演唱会凝聚了全世界,艺术与音乐从未走远

>在疫情的阴霾下,艺术家用诗歌和绘画带给人们爱与希望

>ArtAlpha专栏|新秩序的重整,艺术市场在线化的观察

>那些年被盗又被送回来的艺术品,贼说,我压力太大了

>他是艺术圈中的Zara,与厨师一起创作,消费下沉的现在他带来买得起的美术馆级艺术品

>首届巴塞尔艺术展网上展厅上线,多家画廊销售良好,新的艺术交易方式正在生成中

>KAWS全新AR作品改变了艺术的观看、拥有与交易方式

>疫情期间的创作,被限制自由的同时获得了自由

>那些在收藏界呼风唤雨的女性们

>全球艺术品销售额同比下降5%,女性在艺术市场中的重要性增强,2020环球艺术市场报告出炉

>他是"拉斯维加斯之父",刚刚1.05亿美元私洽买下马龙收藏毕加索作品

>疫情是艺术品展示与交易全面转战线上的催化剂?

>那些正在跻身拍卖夜场的艺术新星们

>击败拍卖行,三大画廊巨头获得唐纳德·马龙价值4.5亿美元藏品出售权

>专访香港佳士得晚拍主管何善衡:归零的行业,服务至上,机会永远在

>杀死席勒和克里姆特的这场流感,吞噬了半个世界,改变了一战结局

>关于呼吁减免画廊租金等费用,ArtAlpha专访北京画廊协会秘书长池刚

>疫情对中国艺术行业的影响调查结果

>安迪.沃霍尔领衔,伦敦佳士得当代艺术夜场成交5.11亿,成交率达98%

>大卫·霍克尼《水花》2亿人民币领衔,苏富比伦敦当代艺术夜场成交超九成

>不畏香港情势波折,法国前总理家族3月将成立新空间首展赵无极

>疫情一个月艺术圈都发生了什么

>赵旭:2020年将是万象启始的一年





投稿、合作以及业务咨询请发送邮件至:artalpha@163.com,也可添加微信 lilyli20180326 或 Lily_Lee1021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

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发现更多精彩好物!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