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天门人在海外:漫忆布达佩斯

因荷藕然 鸿渐风 2023-04-30

【天门人在海外】

 

漫忆布达佩斯

 

因荷藕然

   

离开布达佩斯二十多年了,我总在想着同一个问题:如果没有离开那里,现在的生活将是一个怎样的状况呢?我无法找到答案,却有无数次的各种假设与展望。

 

于是,过去的一幕,就如画册一样从我眼前翻过。

 

在没有去布达佩斯之前,我读过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那首著名的诗: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继而,想象着一个卷曲着浅棕色胡子、高鼻梁,穿着燕尾式西装的男子,在类似罗马的广场上,向人群朗诵着自己的华章。广场沸腾着。一个雍容华贵的少妇,牵着她的牧羊犬,站在一座雕像旁,目不转睛的盯着广场上这个激情四射的朗诵人。这就是我用一种妄想的影画碎片、所累积起来的、对匈牙利诗人裴多菲和那个国度的全部意象。当然,诗人裴多菲不一定就是我想象的样子;至少,头发的颜色就不对了。匈牙利人的头发是黑色的。来到布达佩斯,在多瑙河上果然有一座裴多菲桥。那是这个国家为了永远记住自己民族的伟大诗人而建造的。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有一部罗马利亚的影片:《多瑙河之波》,叙述的是关于欧洲人民抗击德国法西斯的故事。我只记得安娜与船长米依哈的偷情,是那样的肆意与喷薄,但又显得如此自然而在情理之中。临终前,船长把安娜的终身托付给了坚定的共产党人托马。这个桥段怎么可能在中国发生!?……然而,故事多么像是对裴多菲诗句的诠释啊。我来到布达佩斯,看到多瑙河两岸的旖旎风光,就想,这样一个故事就应该发生在多瑙河这样的流域上。而且安娜很有可能就是匈牙利人。恰巧与我想象中的雍容华贵的少妇重叠着。又或者,船长与托马也是匈牙利人。并一直认为它是一部匈牙利电影。虽然是错觉,可是我就这么认为。这错觉的根源在于:因裴多菲的诗,固执地以为匈牙利人崇尚自由、有足够的浪漫并且爱憎分明

 

毫无疑问,错觉人人都有。而且有错觉的人,是浑然不自知的。后来证明,我的这一错觉居然也有它似是而非的道理。起码,多瑙河也流经罗马利亚啊!

 

来到布达佩斯之初,惶惶不可终日,发来的商品,是国内的库存货,既销售不出去,还要为这些积压的产品寻找便宜的仓库而搬来搬去,何来心情欣赏布达佩斯、以及多瑙河两岸的美丽风景?

 

据说,匈牙利人是游牧民族,是从古老的东方过去的;匈奴的后裔。这样一来,与中国多少就有一点渊源了。但他们对这样的认定不置可否。有的人甚至反感“匈奴”这个认定。他们自称马扎尔人。一千多年前在中欧建国,也就是现在的匈牙利。历史的坐标并非空穴来风。

 

在近、当代的欧洲历史上,匈牙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国家,也是一个历尽苦难、浴火重生的国家。从奥匈帝国的辉煌、到脱离与德国为首的联盟,从德国与苏联在这里的残酷屠城,到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脱离社会主义大家庭。都与欧洲的演变息息相关。

 

二次世界大战时,布达佩斯多瑙河上的全部桥梁被炸毁,见证了人性的残暴。战争夺取了他们无数的生命,他们的国家曾多次被洗劫一空。

 

而当我来到布达佩斯时,历史的一页已经悄然翻过去,见不到曾经的野蛮了。所有的痕迹,是我这个外来人无法觉察到的。但熟悉布达佩斯古往今来的人,常常不经意的告诉我:那栋建筑是什么朝代留下的,这个雕像代表着什么寓意,我又觉得,匈牙利的每一段历史,都在我的身边,一直弥漫在空气中。但日本人侵略中国的那段历史,我却无从在自己的土地上、能时时处处感觉受得到了。即使是40年前的文化大革命,也人为的消除了记忆的载体了。我是多么希望中国的每一个小镇,都留几堵写着文革标语的墙壁,让子子孙孙记住那个红旗漫卷西风的年代。

 

布达佩斯人从容而淡定。中老年人,他们即使是很陈旧的衣饰,也洋溢着一份优雅与端庄。我曾经的匈牙利房东,是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太婆,每天均是淡妆出门,手袋与鞋的颜色和谐统一。年轻人热情奔放,个性十足。纹身打钉的,男女皆有。从每家凉台上的花花草草,可以看出其精心的修饰与布置。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在布达佩斯人的手上,都充满了艺术的灵性。

 

我是一个喜欢游玩的人,当生意渐有起色时,我也就无法管住我的一双脚了。刚去,还没有学会开车,只能凭公交车、或者朋友开车带去就近的地方游览。布达佩斯的公交是非常便利与发达的。除了地铁外,有无轨、有轨电车,有巴士。的士多是电招,通常十分钟就会来到你的楼下。公交系统的月票设计也非常合理。有乘地铁的月票、有乘有轨、无轨、巴士的月票,有全部都可以任意选乘的月票。中国人耍小聪明,只买最便宜的那种月票,然后什么交通工具都坐。有的甚至不买月票。因为,你上车后出不出示月票,是没有人管你的。据说,发现中国人逃票后,匈牙利人开始紧密的执勤抽查。但他们带着红红的袖标,没买月票的人就前后躲猫猫。所以,基本上罚不到人。

 

布达佩斯有通宵服务的公交车。在有轨电车上,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整列开动的车,每节车厢几乎空荡荡的,有时就一对情侣在上面拥吻,我上去了都有点不好意思,生怕破坏了他们的甜蜜。

 

布达佩斯地铁是欧洲最古老的地铁之一。除了英国伦敦,布达佩斯排第二。当时,布达佩斯的地铁分黄(M1)、红(M2)、蓝(M3)三条线。黄线最古老。我最怕坐黄线地铁,能避则避,在能选择的情况下,我是宁可舍近求远,这是因为黄线太破败了。坐在里面,我总担心会出事。

 

因为交通如此方便,我就买张月票到处乱跑。在我乘车的经验里,几乎没有到不了的地方。在红线、蓝线的地铁站大堂内,经常有很多吉普赛人的流浪乐队。他们非常忠诚自己的工作,忘情忘我。在他们沧桑的声音里,是奔放不羁的自由心灵。中国大城市人群聚集的地方,也有这样的乐队,但大多滥竽、胆怯,心有旁骛,无法让人欣赏到纯净的音乐。

 

来到布达佩斯,不得不说多瑙河。多瑙河是欧洲的第二大江河,也是欧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之一。干流流经十个国家。支流就更多了。最著名的称谓:蓝色的多瑙河。但据说一年四季,多瑙河河水的色彩有八种之多。有平静、也汹涌,美轮美奂,奔腾不息。

 

多瑙河从布达佩斯穿城而过,右岸为布达,左岸为佩斯。连接布达与佩斯的,是八、九座风格迥异的大桥。链子桥的雄伟,解放桥的沧桑,伊丽莎白桥的敞亮……在你心情愉快与不愉快的时候,你都想去那里遛达遛达。河上游的中间,是宁静的切佩尔岛,就是冲积而成的沙洲。那是一个让你梳理心情的地方,置身于森森的林木之中,可以让你的思绪更深、更远……不似在国内,到处是洗头、洗脚的霓虹灯,让你烦躁得莫可名状。私下以为:从中国的乡村到中国的城市,已经难得找到一个可以安顿我辈之灵魂的地方了。因此,我对中国城乡几乎可以碾压整个市容风貌的霓虹灯招牌,深恶痛绝。

 

两岸的名胜古迹不可胜数。多瑙河畔右岸布达一侧,是渔人堡、布达皇宫、蜿蜒的城堡建筑群、自由碑、马加什教堂。当你夜晚在佩斯这边望过去,那灯光折射出来的效果,让你能明白什么叫做辉煌与永恒。自然而然的产生对多维空间的敬畏。

 

多瑙河左岸一则,是议会大厦、国家科学院、歌剧院、艺术宫与大小个异的酒店。你不管是在布达一边,还是在任何桥上看议会大厦,在你心里都会有一种雄伟与庄严的震撼。而左岸的大小酒店,正是中国人纸醉金迷的地方。因为那里有各种各样的赌场。有赌美金的、有赌德国马克的、有赌匈牙利福林的。

从布达看佩斯,正中是议会大厦

 

来到布达佩斯,没有看到她的夜景,不算来到布达佩斯。多瑙河两岸的夜景,是唯美的,有难言的奇妙。神秘、华丽而深远……你既置身在当下,也仿佛在享受布达佩斯几百年来的波澜壮阔。

 

在布达佩斯的日子里,由于债务压力与销售瓶颈,我也曾经堕落,昏天黑地的赌过一段时间。一般我赌21点。知道我的人,都跟随着我赌,因为他们一直以为我是常胜将军。我也不辩解,正襟危坐的享受他们对我的恭维。其实,我是输多赢少。赌场一直蚕食着我的血汗钱。懂得这个道理,然后彻底戒赌,已经是多年后,在遥远的南非了。

 

在我离开布达佩斯时,赌场已经开始各出奇招,留住中国人这批取之不尽的摇钱树了。只要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赌场就会向登记的赌徒邮寄邀请函。红红的,烫着金光闪闪的中国名字。大门前挂中国对联、舞狮、经营卡拉OK服务、办卡拉OK比赛、做中国餐……可谓挖空心思、无所不用其极。

 

布达佩斯有合法的红灯区,最著名的一个,就在布达佩斯警察总局旁边,你会经常看见警察在与站街的妓女聊天。很多中国人在这里曾一展雄风,说是为屈辱百年的中国扬眉吐气。是否真有雄风可展,那就只有天知道了。而关于“牙签”之说的黄段子,却甚嚣尘上。

 

我也喜欢佩斯与布达的街道,因为很多都是十五公分左右见方的石头铺成的,油黑色,很坚硬,满是厚重的历史感,与这个城市的建筑很协调。不像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到处推倒从来,形成了与历史的断裂,已经闻不到中华五千年所累积起来的传统味道了。

 

对于与传统的切割,中国人做得最彻底,传承的是秦始皇焚书坑儒那一套:毛泽东时代的破“四旧”,侧重点在无形的精神上;改革开放以来,侧重点在有形的物质上。传说中的孤魂野鬼,到底离中国人还有多远?

布达佩斯的英雄广场

 

当我去到佩斯的英雄广场,欣赏那十多个国王堆满绿锈的铜像时,我就很纳闷,他们不是曾经也社会主义过吗?为什么这些封资修的东西没有被铲除掉?没有被破“四旧”?每一个铜像历经沧桑,如同历史长河的眼睛,从四面八方注视着我这个从东方来的人。我问自己:在老家,我求学时的小学校址武圣庙、那么完美的雕栏画檐、还有礼堂洁白如雪的大理石,为什么就那样被铲除殆尽了呢?每次我回到老家,已经完全找不到我与故乡的连接点了。

 

在布达佩斯的华人中,有一个传说:1958年,当苏联的坦克开进布达佩斯时,当时的周恩来总理曾亲临前线。坦克进城不久,前匈牙利总理、一生传奇的纳吉被处决,匈牙利重新回来“社会主义大家庭。我认为这是无稽之谈。堂堂的一国总理,如何可能在万里之遥做他人“炮灰”?


凡此种种,在布达佩斯的失落与在家乡的失落是完全不一样的。

 

还有一个记忆,并不光彩。在布达佩斯的郊外,有一个被中国人叫做“山丹丹”的裸体浴场。具体是不是这样叫,我也没有认真考察过。但去过两次。这里的水非常悦亮,清油油的。我把它拿出来说一说,不是为了证明欧洲人或者布达佩斯人的奔放与率性,而是为了证明中国人的压抑与虚伪。中国人在外国寂寞,也很难融入当地的社会。在这种情况下,寻找刺激,就成为了发泄郁结情绪的手段了。夏天一到,见面就约,到“山丹丹”去。并不是为了去那下到水里清凉解暑。而是因为那里可以看欧洲裸体美女。去到“山丹丹”,没有一个中国人敢全裸出镜的,而是远远的,偷窥在水中岸边全裸的男男女女。除了在流动的“士多”店周围,有一丝不挂的男女外,有时水岸也可以捕捉到极尽缠绵的镜头。听说有的中国人,甚至买了专业的长焦镜头,躲到附近隐蔽的角落里进行猎艳……

 

中国人这种普遍的猎艳好奇心,是与极少数中国人缺乏精神、依赖物质是分不开的。说远了,是道学家的嘴脸。而不同的是,欧洲人的开放式心态,却是与文艺复兴后的文明进化紧密相连的。

 

有一次,我雇请的匈牙利女报关员问我,听说你们中国人是不离婚的。我回答:是大多数不离。她觉得不可思议。质问道:没有感情、性格不合,怎么还生活在一起?她说她离婚三次。前夫现在个个都是自己的朋友。我在她家去做过客,证实了她的所言非虚,那一次是她的第一任前夫陪的我们。作陪的还有她的女儿,已经十三岁了。还特意告诉我们,她的女儿已谈了两任男朋友了。但我一直没弄清楚,那女儿究竟是谁生的?他们相处的很融洽且自然。我没有在中国看到过这样的情景。听也没有听说过。轮到我不可思议了。

 

我曾经劝我的这个报关员去开店,我供应商品给她卖,她说看你们中国人这么累。我才不干!要这么多钱干什么?是啊,要这么多钱干什么?我们去她家做客,是她隆重、正式的邀请了好多次,我们才去的。但我们在她家吃到的,就几块香肠鸡蛋夹面包与一锅鱼汤。后来才知道,原来鱼汤在匈牙利的风俗里,是招待最尊贵客人的。

 

匈牙利有很多值得一游的地方,比如巴拉顿湖()(匈牙利把巴拉顿湖称为海)。那已经离布达佩斯很远了,暂且不表。

 

到布达佩斯,是我第一次出国。所有的见闻,让我这个孤陋寡闻的文革遗民,知道了历史的多样性,文明的不同亮点。也结交了天南地北的各式朋友。更重要的是知道了人还有很多种活法

 

总之,我在匈牙利的几年里,有辛酸、有喜悦,更多的是留恋,是长久的追问。

布达佩斯夜景—文中所有照片由藕煮包子提供

 

是啊,那里的夜色无与伦比。无与伦比的夜色能让人思绪飘渺。

 

布达佩斯不愧为东欧巴黎、多瑙河玫瑰。

 

 

 

2012-7-11于天鹅堡

2018-10-3修改于海桃湾

本期责任编辑:藕煮包子】


因荷藕然博文链接:

天门人在海外:忧郁的布拉格

因荷藕然:人如此!狗何辜?

因荷藕然:网上交流之浅谈

因荷藕然:我的千年大梦(小说)

因荷藕然:再由糊汤米粉侃起


前期博文推荐:

小小:红卫兵大串联记

往事并非如烟--记录下河街的人和事

火药之药:天上掉下个救心丹

文革后期的红卫小学(南关庙学堂)

曾凡义:“红脑壳”兄弟与鳝鱼哨子面


欢迎大家在公号“发消息”处留言。您的留言,可能出现在每周的留言精选中。另,应大家的建议,组建了《鸿渐风互动群》,旨在增进本号作者与读者的沟通,畅叙乡情,分享信息。有兴趣者可在留言处告知您的微信号,小编将加您入群。赐稿者请将大作投递至:449027919@qq.com 谢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