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雪梨子:天门方言与明清官话(下)

雪梨子 鸿渐风 2023-04-30

天门方言与明清官话(下)

 

雪梨子

 

 

记忆中老屋的长辈们都是彬彬有礼、谦逊低调的,我们称这叫“晓义”。具体是不是我写的这两个字,不敢肯定。不过,老人们“晓义”时常谦虚感恩地说“tāo那个那个的光”,这个tāo字,我是可以确定为“叨”字的。这个叨,读成dāo的时候居多,比如“叨唠”的叨,而“叨光”的叨tāo的读法则很少人使用了。其实《鸿渐风》的编辑们蛮可以说:叨恁郎们的光,现在《鸿渐风》的关注人数越来越多,点击量越来越大!!

 

另一个明清时的官话字“”,也是我们老屋人常用的,比如“这枪恁搞啊,落不了台啊。”意思是收不了场,或下不了台。目前我们在北方城市去说“落不了台”,估计99%的人都听不懂了。当然,我估计老屋的年轻人50%以上也不会使用这个字了。

 

江汉平原这一带的人都知道“老子”是指“父亲”的意思,比如说“哪个的老子”即指“谁的父亲”。而“充别人的老子”那就是占便宜、不礼貌的说法了。这也是明代时期的官话,其他地方不存,本邑保留下来。而“老子”在古代还有一个用法,相当于年纪大的人自称“老夫”—以“老子”来自称的用法至少可追溯到东晋时。而明代竟陵派领袖谭友夏在其《秋寻草自序》中有:

 

天下山水多矣,老子之身不足以了其半,而辄于耳目步履中得一石一湫,徘徊难去。入西山恍然,入雷山恍然,入洪山恍然,入九峰山恍然,何恍然之多耶……

 

这里的“老子”就是指“老夫”,可惜,某些出版书籍中的注释弄成了春秋时的老子(老聃)。有点遗憾,此处不展开了。

 

”字,在明清时是指言语冲突了。在《儒林外史》中多有出现,我印象中小时候就有谁将谁“戗到哒”,但现在似乎只有“够戗”在流行,而古意中的“戗”则不复使用了。

 

而“”字则是古汉语中一直存在的。既可作动词,如“靸着鞋慢慢走来”,或名词“靸鞋”。字典中将之注音为,以四川人的发音为准,而天门人则读第二声 。都属于西南官话,也就是最接近明清官话的方言。这个靸字,早在唐诗中有出现,明朝张岱的小品中也出现,在清代的《红楼梦》中还出现,在民国时曹禺的话剧中再出现……很遗憾,今天我们如果在湖广云贵川南京以外的地区商店里买“靸鞋”,对方基本上会目瞪口呆问你究竟想买什么??节哀吧,改成说买“拖鞋”!!

 

最后再讲一个词“船”,老一辈的天门人一定知道,弯船是指将船靠码头,即停泊靠岸,这也是明清时的普通话,《儒林外史》中曾多次出现。而我记得小时候大家一直使用这个词。没办法,出门在外,说“弯船”一定会让周围人迷惑,只能不说了。

 

    说这么多,并不是想说天门方言曾经有多“伟大”,而是感叹明清时代的老屋人非常时尚,紧跟当时的官话。从晚明到清末,是本邑历史上的文化鼎盛时期,举人进士层出不穷,既有位极人臣的周天官,也有蒋家两鼎甲、一门五进士的奇迹,更有钟惺、谭元春这样的文坛领袖影响晚明诗文界三十年之久!他们与京城、江南等文化发达地区的频繁往来带动了本邑的语言演变,而与官话的靠拢又促进了本邑学子们的上进。互为因果,相得益彰。因此,贬低丑化老屋方言固然不可取;不过,无谓拉高,甚至说直追六朝雅音,则也属牵强。


    今日的天门人,应以本邑前贤为师。但不是学他们当年的“官话”,而是学他们与时俱进的精神,大力学习、推广当今的“官话”--普通话,以方便和外界先进区域文化的交流;如可能,有志的后生们尽量到北上广这样的舞台去竞争!--千万不要相信“逃离北上广”这样的鬼话。中国不是美国,克林顿可以从故乡的小石城名扬全国做总统。在当前的金字塔格局下,你的舞台大小左右了你的成就大小……如此,才能弘扬老屋历史的荣耀。

 

这,也是笔者勉为其难完成这两篇拙作的动力。


雪梨子2018.10.09-12.18撰


※  ※  ※  ※  ※  ※  ※  ※  ※  ※ ※  ※  ※  ※  ※  ※  ※  ※  ※


雪梨子系列文章链接:

雪梨子:天门方言与官话(上)

雪梨子:尘世难逢开口笑

雪梨子:淡淡的思念

何传芳先生印象记--回忆我的音乐启蒙师

雪梨子:淡淡的思念

雪梨子:我记忆中的老邮局

雪梨子:天中两年(下)


往期文章回放:

天门山:“五七”农场二三事

古禅:古禅留韵(一)

小熬浆糊:云烂星辉赏楹联(趣话之四)

因荷藕然:南非系列(之三)

因荷藕然:南非系列(之二)

因荷藕然:南非系列(之一)


欢迎大家在公号“发消息”处留言。您的留言,可能出现在每周的留言精选中。应大家的建议,组建了《鸿渐风互动群》,旨在增进本号作者与读者的沟通,畅叙乡情,分享信息。有兴趣者可在留言处告知您的微信号,小编将加您入群。

赐稿者请将大作投递至:tsangsj@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