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胡德盛:《槐源胡氏宗谱》三公序校注

胡德盛 鸿渐风 2023-04-30
请点击上方“鸿渐风”关注我们

民国甲子《槐源胡氏家谱》

【编者按】国有史、邑有志、家有谱,是文明薪火世代传递的重要标帜。宗谱,又称家谱、谱牒、家乘、族谱、世谱,记录家族世系繁衍和人物事迹等信息。修撰严谨的宗谱,不仅有利于认祖归宗,还是国史、方志的重要补充。历朝历代的战乱和动荡,使旧家谱(主要指编纂于民国时期或以前的)散失殆尽,对幸存家谱的保护、整理和研究迫在眉睫。胡德盛先生多年来致力于收集整理本家族世系谱牒,弘扬祖德、启迪后人,敦族睦亲,善莫大焉。李国仿先生为本邑故乡文献搜集整理方面成绩斐然的专家,他专此委托《鸿渐风》转告读者:湖北省图书馆可提供免费扫描,原件仍由自己带回,给电子版和几套扫描版;对名人老谱,天门市档案馆也提供免费扫描。希望能看到更多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及相关文章。

 

《槐源胡氏宗谱》三公序校注

校注/胡德盛


一、《胡氏世谱》叙﹝1﹞ 
胡本帝舜之裔﹝2﹞,周陶正阏父之子讳满﹝3﹞,武王以元女太姬配之﹝4﹞,锡国于陈,地在太皞之墟﹝5﹞,谥曰“胡公﹝6﹞”,此我胡氏受姓之始也。传至二十四世元谏公,为楚惠王所并,仕周威烈王,拜司寇﹝7﹞(娶孔氏,年六十二卒)。迨茂公(娶徐氏)生于汉成帝鸿嘉二年(公元前19年),仕汉为荆州刺史,王莽篡国,弃职居南郑(今陈县地),则元谏公十二世孙也﹝8﹞。历九世,质公字文德(娶吴氏),仕魏爵关内侯﹝9﹞;子威字伯虎﹝10﹞(娶田氏),官至徐州牧,父子以清德著名。又十一世曰骞公,生梁大通元年(527年),仕梁为睦州刺史﹝11﹞(迁居淳安),子皓高尚不仕,隋大业十三年(617年)溯流而上,止于新安之普溪,复迁师塘﹝12﹞,子二:起崙(娶吴氏),生开皇元年(581年,开皇为隋文帝杨坚年号);起岩(娶吴氏),生仁寿二年(602年,隋文帝杨坚年号),迁华阳镇大石门。崙子逵,逵子繇,繇子大政,仕唐官御史。子蒙,孙钧达,曾孙志和,元孙蕃,生贞元十四年(798年,贞元为唐德宗李适年号),仕唐为饶州刺史。子得智,生大和元年(827年,大和,或作太和,为唐文宗李昂年号),官吉安府尹,遂家焉。子昹,昹子功惠,功惠子伟,伟子华。华生三子:长天旺;次天得,为泰州判(迁如皋),则安定名瑗父也﹝13﹞;三天奇,则武平枢副父也﹝14﹞(迁常州)。天旺生喜,喜生玉,为建安令,因家建安﹝15﹞。玉子珍,珍子澐,澐子最,生宋徽宗大观四年(娶汪氏,年六十三卒),生子铨﹝16﹞。铨子氍,为婺源教授,卒于官,则婺源之开宗祖也﹝17﹞。《徽谱》自一世满公至七十七世铨,宗法井然,仕宦、卒葬及支分派别,亦皆附注,今敬谱为一图,俾后世子孙得悉其姓源本末焉。铨公以下,已详谱牒,故不赘。
明弘治庚戌(三年,1490年)嘉平望日。
裔孙淖汀甫希瑞谨叙﹝18﹞

道光乙巳《乾驿小河槐源胡氏宗谱》希瑞公序 

﹝1﹞引自道光乙巳(1845年)《乾驿小河槐源胡氏宗谱·世谱》,胡书田纂, “叙”,通“序”。资料由李国仿先生提供。

对本序的校注参考明代《江南徽州府歙县槐源村胡氏宗谱》(即文中所称《徽谱》,经后世续修至百代后,亦称《百世谱》),版本不详,由山东成武胡依奎先生整理,其世系记载与民国甲子敬承堂《槐源胡氏家谱》和道光乙巳《乾驿小河槐源胡氏宗谱》基本吻合,部分世次与本序不符,存异待考。少数注文在原文中以小一号字形加括号标注,不一一出校。

﹝2﹞帝舜,或称“虞舜”“舜帝”,黄帝八世孙,“五帝”之一,亦名“重华”,国号(或部落名)“有虞”,因生于姚墟、居于妫汭(guīruì归瑞)而姓“姚”或姓“妫”。帝舜受帝尧禅让,后复禅位于大禹,巡行天下时卒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亦作“九嶷”),司马迁《史记》有云:“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帝舜生平事迹详见《史记·五帝本纪》。

姓姚、姓妫之说,引自南宋郑樵《通志·氏族略》载“舜有二姓,曰姚、曰妫。因姚墟之生而姓姚,因妫水之居而姓妫。”

﹝3﹞周:指西周(约前1046-前771年)。陶正:周代官名,掌制造陶器之事。阏(è鄂)父:或作“遏父”,陈胡公妫满之父。

﹝4﹞周武王:姬发(?-前1043年),西周王朝的开国君主。元女:长女。太姬:或作“大姬”,妫满的妻子。

﹝5﹞锡:通“赐”,赐予。太皞之墟:伏羲氏部落曾经居住过的地方。伏羲氏为上古“三皇”之一,《左传·昭公十七年》载:“陈,太皞之墟也。”

﹝6﹞谥(shì士):古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朝廷依其生前事迹和品德所给予的概括性称号。谥有“谥法(追谥的准则)”,《逸周书·谥法解》云:“保民耆艾曰胡,弥年寿考曰胡。”后世据此认为妫满因爱护百姓、得享高寿而得“胡”之谥。

﹝7﹞二十四世元谏公,生于周贞定王甲午(前447年),至威烈王甲子(前417年),公年三十一,中榜为司寇,娶孔融公女,年六十有三(引自明代《江南徽州府歙县槐源村胡氏宗谱》)。

二十四世,原文作“二十四公”。周威烈王,原文作“周烈王”,据年代改。
周威烈王姬午,公元前425年至前402年在位。司寇,官名,掌管刑狱。
考《史记·陈杞世家》,陈国历二十世、二十四君(含陈厉公),于公元前478年亡于楚,“(湣公)二十四年,楚惠王复国,以兵北伐,杀陈湣公,遂灭陈而有之。是岁,孔子卒。”据此,原文或当为“传至二十世,为楚惠王所并,二十四世元谏公仕周威烈王,拜司寇”

﹝8﹞三十七世茂公,字松贞,生于西汉成帝鸿嘉二年壬寅(前19年),娶孙建旭公女,平帝元始四年甲子(公元4年),公年二十三,任荆州刺史。己巳王莽篡位,弃职,遂居南楚。公年七十有三(引自《江南徽州府歙县槐源村胡氏宗谱》)。

汉成帝:名刘骜,公元前32年至前6年在位。刺史,汉代官名,监察一郡政事,汉成帝绥和元年改称“州牧”,职权进一步扩大,由监察官变为地方军政长官,类似于后世“太守”一职。南郑,一名“郑邑”,战国时期韩国都城,故址在今河南新郑市。

﹝9﹞胡质(?-250年),字文德,胡敏(字通达)之子,寿春(今安徽寿县)人,三国时期曹魏大臣,初任顿丘(今河北馆陶县)令,后任丞相东曹令史、扬州治中、丞相属等职,黄初年间迁吏部郎,又迁常山太守、东莞太守,荆州刺史、加振威将军,爵关内侯,官至征东将军,假节都督青、徐诸军事。“嘉平二年薨,家无余财,惟有赐衣书箧而已”,追封阳陵亭侯,谥“贞侯”(《三国志·魏书二十七·胡质传》)。胡质与其子胡威皆以清廉勤勉著称于世,《晋书·卷九十·列传第六十》有载。

﹝10﹞胡威(?—280年),字伯虎,曹魏至西晋时期名臣,历任侍御史、安丰太守等职,升徐州刺史,再迁右将军、豫州刺史,入朝任尚书,加奉车都尉,官至前将军、监青州诸军事、青州刺史,累封平春侯,太康元年卒于安定,追赐镇东将军,谥号为“烈”。威弟罴,字季象,征南将军;威子奕,字次孙,平东将军,并以洁行垂名(《三国志·魏书二十七·胡质传》裴松之注引《晋阳秋》)。

吾宗天门乾驿和歙县槐源宗谱,堂号均祖“安定堂”,以表明安定郡为本宗胡氏郡望。安定郡,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置,辖今甘肃镇原、泾川、平凉、会宁、靖远、景泰,及宁夏固原、中宁、同心、中卫等地,其治所西汉在高平县(今宁夏固原县),东汉、曹魏在临泾(今甘肃镇原南),西晋在安定县(今甘肃泾川县北)。淖汀公此序中述及胡质、胡威父子,而未及同为魏晋时期名臣的安定胡遵、胡广、胡奋等公,当有所据。唐林宝撰《元和姓纂》载:“胡姓安定,汉有胡建始居焉,后汉有太尉胡广。魏胡质,荆州刺史;生威,青州刺史、平春侯。”世传“有胡氏族谱记载,胡质先祖从安定郡迁徙至淮南寿春县(治今安徽寿县寿春镇),因此史书上记载胡质是寿春人,但胡姓族谱把他归于安定胡氏”,或本于此。

﹝11﹞五十六世骞公:生于梁武帝大通元年丁未,娶汪晦修公女,大同十年甲子,公年十八中榜,任河南刺史,又任睦州刺史,于淳安而家之。公年六十有七(引自《江南徽州府歙县槐源村胡氏宗谱》)。

大通:梁武帝萧衍年号。睦州:隋仁寿三年(603年)以新安故城置睦州,治新安县(今杭州淳安县)。“梁睦州刺史”之说存疑。

﹝12﹞五十七世皓公:生于梁元帝承圣二年癸酉(553年),娶黄士奇公女。公隐居不仕,于隋炀帝大业十三年溯流而上,至新安普溪而居。公年七十有五,葬于三益山(引自《江南徽州府歙县槐源村胡氏宗谱》)。

高尚不仕:品性高洁,无意出仕。大业:隋炀帝杨广年号。
新安郡:位于钱塘江上游的新安江流域,包括后世的徽州与浙江省淳安县、遂安县、寿昌县(后期),所辖地域为今安徽黄山市、绩溪县及江西婺源县、浙江建德市、淳安县。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改新安郡为歙州,隋仁寿三年(603),以新安故城置睦州。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改睦州为严州。

﹝13﹞胡瑗(993年-1059年),字翼之,世称“安定先生”,北宋时期学者,理学先驱、思想家和教育家,淮南东路泰州如皋县宁海乡胡家庄人,历任太子中舍、光禄寺丞、天章阁侍讲等。《宋史卷四百三十二•列传第一百九十一 》有传。

﹝14﹞枢副:即“枢密副使”,是枢密使的佐官,宋代枢密院是管理军国要政的机构。

胡宿(995年-1067年),字武平,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人,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年)进士,历官扬子尉、通判宣州、知湖州、两浙转运使、修起居注、知制诰、翰林学士、枢密副使,以太子少师致仕,以居安思危、宽厚待人、正直立朝著称,去世后赠太子太傅,谥“文恭”,《宋史卷三百一十八•列传第七十七》有传。

﹝15﹞建安县,福建省旧县名,位于今福建省建瓯市境内。

最公生年“宋徽宗大观四年”,为公元1110年,与其子胡铨公生年(崇宁元年,1102年)冲突,显误,待考。

﹝16﹞胡铨(1102年-1180年),字邦衡,号澹庵,吉州庐陵芗城(今属江西省吉安市)人,南宋名臣、文学家,建炎二年(1128年)进士,初授抚州军事判官,后除枢密院编修官,绍兴八年(1138年),因上疏乞斩秦桧与参政孙近、使臣王伦,声震朝野,遭除名,编管昭州(治所在今广西平乐县),移谪吉阳军(今海南省三亚市)。秦桧死后,内移衡州(治今湖南省衡阳市)。宋孝宗(赵昚(shèn慎),1162年-1189年在位)即位,复任奉议郎,知饶州(治今江西省鄱阳县)。历国史院编修官、兵部侍郎,晚年以资政殿学士致仕。淳熙七年(1180年)去世,追赠通议大夫,谥号“忠简”,著有《澹庵集》等传世,《宋史卷三百七十四•列传第一百三十三》有传。

﹝17﹞婺源县,北宋属歙州(后改称徽州),今属江西省上饶市。教授:传授儒学的学官。

七十八世氍公:生于宋高宗绍兴十四年甲子(1144年),娶罗云靖公女,任婺源县教授,即居考水。公年七十七,合葬姚村大塘边(引自《江南徽州府歙县槐源村胡氏宗谱》)。

﹝18﹞嘉平:夏历纪日的雅称,指农历腊月(十二月)。望日:农历每月十五日。

胡希瑞,存振公之孙,德景公之子,满公91世孙,字节宁(1997年版天门胡氏光房谱作“祥林”),号“淖汀居士”,乡饮大宾,诰封文林郎,年七十六,葬景陵乾镇驿(今天门市干驿镇)松石湖东岳庙,左建石坊,事详墓志。配鲁氏,大司成铎公(天门名贤祭酒鲁铎)妹,年三十三,诰封孺人;继施氏,年六十,诰封孺人,祔夫茔,子五:春光、春宇、春韶、春旦、春美(1997年版天门胡氏光房谱作“子六:春朝、春芳、春和、春耕、春鸣、春化”)。引自1997年版天门胡氏宗祠光房一支《胡氏宗谱》,据《江南徽州府歙县槐源村胡氏宗谱》)校正。

歙县槐源故里

二、《胡氏宗谱世系》序﹝1﹞
太史公作《史记》,特详家训,盖谱学之权舆也﹝2﹞。吾族槐源世系,摭寻详核﹝3﹞,入楚后乃据资校证﹝4﹞。近百年纂辑多疏,采录綦难,荒坠厥绪,则表章无人也。因委溯源,传信传疑,不事轇轕﹝5﹞,不涉荒诞,昭慎审焉。聚族于斯,绍乃先业,敢数典而忘祖乎?谱世系:
胡氏旧谱以满公为受姓祖,世次井然,固所以联络宗支也。此次重修,只录淖汀公所叙世谱于前,次则以旧谱七十七世祖铨公为启祖,照世系刻至宗荣公,而以宗荣公为入景陵一世祖﹝6﹞,至五世祖“春字”派分房,绘为一图,以便稽查,盖本欧阳公“断自可见之世”意耳﹝7﹞。凡属宗荣公裔,久经相承,自应纂入;其有远徙者,采访未确,容俟续刻。或远近同宗,据谱清查本系一脉,而彼祖之根据久失,觌面不相承认,殊非采访之过,聊俟后之贤子孙能不忘本源,悔悟归宗可也。
道光甲辰(1844年)冬至
书田谨志﹝8﹞
       注:

﹝1﹞引自道光乙巳(1845年)《乾驿小河槐源胡氏宗谱·卷之五世系》,胡书田纂,资料由李国仿先生提供。

﹝2﹞谱学:研究家谱、族谱的学问。权舆:起始,开端。

﹝3﹞摭(zhí值):拾取。摭寻详核:搜寻翔实准确。

﹝4﹞入楚后乃据资校证:迁入楚地的后代就以此为纂修宗谱的依据。

﹝5﹞綦(qí其):极其。表章:纂辑和彰显。轇轕(jiāo gé 交格):纵横交错,形容杂乱无章。

﹝6﹞1997年胡氏宗祠光房一支《胡氏宗谱》和民国甲子《槐源胡氏家谱》载:宗荣公(字世华,生于明洪武九年1376年,满公88世孙)官湖广守备(负责镇守城镇的武官),子三:长存仁(字汝纲)、次存礼(字汝仪),幼子存振(字汝端,生于永乐六年1408年)商经湖广景陵乾滩,遂家焉。书田公据此以宗荣公为入景陵一世祖。

﹝7﹞断自可见之世:语出欧阳修《欧阳氏谱图序》,意谓准确地记录修谱者上下数代的历史,避免凭空捏造。

﹝8﹞书田公,字耀(字星若)公之子,满公101世孙,谱名起仁,字馨余,号友蕉,庠生,乾隆辛亥(1791年)生,清道光乙巳续修《乾驿小河槐源胡氏宗谱》。引自《天门市月池分谱》2010年版上卷第236页。星若,原文作“星吉”,从道光乙巳《乾驿小河槐源胡氏宗谱》改。


道光乙巳《乾驿小河槐源胡氏宗谱》书田公序

三、《续修槐源胡氏世谱》自叙﹝1﹞
古者太极初分,鸿蒙始判,物类未别,无有姓氏。有巢氏世,物类始分,而人伦之义备矣。五帝以来,姓氏方著,夏商之末,谱牒益详。迨至周武伐纣而有天下,裂土锡有功之臣。时有阏父者,仕周为陶正之官,子曰满,原妫氏,系帝舜之裔,从伐孟津,有功王室,周武见其厥志,妻以元女太姬,选为宏父﹝2﹞,封国于陈,谥曰“胡公”,子孙因之承谥为姓,此吾宗得姓之始也。由公满传流迄至今代,绕绪森蕃,星罗州郡,历代世系源流,隐显事迹,世有高贤杰作,代不乏人,予奚多赘然。
予素闻新安胡氏概祖明经。兹叙吾宗由庐陵而官婺邑,由婺邑而迁槐源﹝3﹞,及明经得姓之始,略叙其大概以发明之,庶后世易明支派之所由也。
今按:公满传至七十三世祖,玉公之仲子曰玺公,由建安而迁吉安庐陵香城山,家焉。越三世曰銓公,字邦衡,号澹庵,宋高宗朝对策第五名,后历迁龙图阁学士,转资政殿学士,《上高宗封事》一书,真节千古,致仕归庐陵,谥“忠简”,此吾家第七十七世祖,非宋徽宗时官通直郎、考水之胡铨字汝衡者也﹝4﹞,今人不考史籍,皆误认“李胡”之铨以为即“忠简公”铨也,故云吾(宗)考水而迁庐陵,实妄矣,今特表出。
明经公者,唐昭宗之子(昌翼)也,因朱温构祸,欲尽灭唐李氏之后裔,由乃王子播迁,有三公胡姓者匿之而归江南,止于婺之考水,始冒余胡姓。(昌翼)长感三公之义而为之子,遂冒胡氏之姓,固别之曰“李氏胡”,又曰“太子胡”。后昌翼以明经擢南唐同光乙酉(925年)进士,耻事后朝,弃官归隐,教授四方子弟,以终其年,其后称之曰“明经公”,此“李氏胡(明经胡)”得姓之由也。适吾氍公宋乾道(1165年-1173年)间宦于斯邑,见渠子孙繁盛,博学尚文,固以同居考水,以笃同华之义。氍公元子曰宽公,行念七,见人(情)浇薄﹝5﹞,不乐以安其土,于是遍游徽郡,以卜鸿基。经歙西四十里,见其地脉钟灵,山川毓秀,竹荫槐荫,为之名曰“槐源”,又曰“槐里”,即今俗称为“排充”也。喜乐而言曰“此地真吾居也!”遂止于此,买田筑室,为子孙立久远之基,是为吾里之鼻祖也。
吾宗原籍庐陵,虽云考水而迁槐源,实虞思之后、周封公满之遗裔也﹝6﹞。历代谱书俱细详载,今上丙午(康熙五年,1666年)又经太父无言公补续﹝7﹞,燦若观纹,无不明矣,予又何续焉。第以所续之谱为人所匿,家藏稿本复为鼠伤,不堪检阅,且楚支骞远,未及全收,今又数世未书,恐后辈不知所由,而亲者间、间者疏、疏者离,离者则视如塗人而不知先世之本源也。于闲暇时将太父所续遗稿逐支搜蒐,以及楚支増续于上,历数寒暑方成全帙,庶后览者粲然其间。原谱序赞多有散失,仅存四五,妄撰里言足之,非敢并美前人。聊以纪实祖功,以俟高明历而正焉。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岁次戊寅桂秋月拾捌日之吉
裔孙其楷百拜敬题
注:

﹝1﹞引自《槐源胡氏家谱》,敬承堂修订,民国甲子(1924年)立。原文有误文、衍文、倒文十数处,兹据文义梳理,显误者径改,增入字以()标注,校、注以小一号字形加括号标注。篇幅所限,不逐一出校。

﹝2﹞宏父:古官名,即司空,掌水利、营建之事。

﹝3﹞槐源,位于古徽州歙县中鹄乡(今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岩寺镇),明清时期曾有“槐充”“排充”“牌村”等名(引自胡光先生《槐源村名简考》一文,2020年)。

﹝4﹞通直郎:官名,宋代用以代太子中允、赞善大夫、太子洗马等职。考水,亦称“考川”,考水村位于今江西省婺源县紫阳镇。

﹝5﹞浇薄:贫瘠,指风气浮薄。

        七十九世念七公(行第廿七,古人以同一曾祖所出的兄弟计算行第),讳宽,字仁宥,生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辛巳(1161年),娶吴子铭公女。公择槐源,肯构肯堂,家业一新,置田五顷,贡税三襄(字形似)。公年七十三,合葬宋村,猛虎下山形,亥山巳向(引自民国甲子《槐源胡氏家谱》)。

﹝6﹞虞思:相传为舜之后裔,夏代虞国之君。夏朝君王少康曾逃奔有虞,任庖正,虞思以二姚(女儿)为少康妻,《左传·哀公元年》有载。

﹝7﹞太父:祖父。无言公,讳廷诠,大志公长子,满公96世孙,槐源十八世祖,余待考。


民国甲子《槐源胡氏家谱》其楷公序

天门乾驿槐源胡氏始迁祖宗荣公位下二十世裔孙德盛(应明) 2020年夏校注。


【参考文献】

1.   《槐源胡氏家谱》,安徽歙县胡永光修撰,敬承堂修订,民国甲子(1924年)立。
2.    《乾驿小河槐源胡氏宗谱·卷之五世系》,湖北天门胡书田纂,道光乙巳(1845年)修,戊申(1848年)增订。
3.    明代《江南徽州府歙县槐源村胡氏宗谱》,版本不详,由山东成武胡依奎整理。
4.    胡氏宗祠光房一支《胡氏宗谱》,胡柏云、胡云超编,1997年版。
5.    《中华胡姓通谱天门市月池分谱》,胡明镜等编,2010年版。
6.    《史记》,汉司马迁著,中华书局1959年版。
7.   《三国志》,晋陈寿撰,中华书局1959年版。
8.   《晋书》,唐房玄龄等撰,中华书局1974年版。
9.   《宋史》,元脱脱等撰,中华书局1977年版。
10.《槐源村名简考》,胡光著,2020年4月。
 
(责编:糊汤粉)

作者往期文章链接:
胡德盛:国士沈鸿烈传
胡德盛:天门中学创始人胡、沈二公传
胡德盛:天门人移居南洋史考
胡德盛:天官周嘉谟传
胡德盛:祭酒鲁铎传
胡德盛:国军128师火烧幹驿小考

公号近期文章链接:

大鱼海棠:一个“克夫”女人的一生

陆羽金鱼:滴血玫瑰千根刺

小熬浆糊:襄河谣

尔也:皂市钟家与京山王家

心然:美丽的西江苗寨

因荷藕然:南非所见与心中所惑

天门山:难忘的三年

陆羽金鱼:一个被城市遗忘的武汉女知青


      敬请赐稿,欢迎留言(公众号“发消息”处可留言)。编辑部组建了《鸿渐风乡友群》,旨在增进编读沟通,分享信息。有兴趣者可在留言处告知您的微信号,编辑将邀您入群。本公众号投稿邮箱:449822561@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