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尔也:皂市钟家与京山王家

鸿渐风 2023-04-30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一品京山 Author 曾凡义

请点击上方“鸿渐风”关注我们

纪念钟惺之竟陵东湖公园隐秀轩(兴国先生提供)


皂市钟家与京山王家

                         文/尔也


皂市钟惺家与京山曹武王桥、王格家是世交,也是几代姻亲。

出生于元正统年间的钟惺家高祖钟协祚,于明朝初年“江西填湖广”时,从江西吉安府永丰县迁至竟陵县皂市镇,家世并不显赫。曾祖钟弘仲是一个“足不入郡县,目不见官吏”的本分种田人,到祖父钟山时,“始苦身出行贾”,开始做生意,以致 “购宅卖田有中人产”,逐渐发家。

钟山为人正直,侠肝义胆,“常以孝义廉耻为乡里先”,因此在乡邻中威望很高。后被荆西兵备观察郑汝舟发现,“署为团长”,即管理地方治安的乡团负责人。钟山尽职尽责,使皂市一带社会秩序由乱变治,在京山、应城都有一定的影响。钟山与李维祯父亲李淑为布衣交,死后由李淑撰墓志铭,现皂市白龙寺尚存铭文碑刻。

皂市白龙寺现存李淑撰钟山墓志铭

    钟惺的父亲钟一贯,以贡生授常州府武进县儒学训导(相当于教育局长),钟家出仕自此始。由于钟一贯课子有方,加上钟惺天生聪慧,于万历三十八年举进士。但仕途不畅,历经行人、乡试主考官后迁福建提学使。他的儿子肆夏、侄儿昭夏虽然聪明,也只是秀才,且肆夏16岁早夭。
 钟家出了进士,在皂市弹丸小镇也算是风光之家,但与京山王家差距很大。
王家的先祖王安是山东曲阜人,元朝末年为德安(今安陆)路总管。红巾起义时,天下大乱,元王朝岌岌可危,故“留籍于京山东马耳山”。传到第六代的王大韶,生了三个儿子,即王桥、王棠、王格。王桥、王格同年中进士,王桥官致布政使,王格曾任太仆寺少卿。王桥的儿子王宗茂、王宗蓁都是进士,也是朝廷命官。这一家就出了四个进士。
其实王大韶的叔父王希旦一家早已是代乘科目的书香门第。王希旦,字景伯,成化丁未年举进士授南京大理寺评事,不久提升为“事副”。在任期间对一些冤案错案重新审理予以甄别平反,被提拔为广东佥事,巡视四个州。所到之处“招抚流亡,捕剪寇盗”,政绩为南岭各州县之先。后海南地区黎族人叛乱,攻打州县。朝廷派兵进剿,王希旦领兵参与,运筹帷幄,所向披靡。上级申报其功,而希旦在三年一次的“岁考”中又获上等,不幸返回途中遇病身亡。
王希旦长子王大本,字立之。弘治壬子举人,当了颍上县令。次子王大有,嘉靖贡生,曾任辽东都事,事迹不见记载。
曾孙王宗载,字时厚,号又池。嘉靖壬戌进士,授海盐县令。问民疾苦,省刑薄税,浚水利,修理海塘,无不精心悉虑。通过考试授广西道监察御史。嘉靖初年,承天府(钟祥)皇庄贵人把持,守陵太监贪赃枉法,摊派贡赋,加重州县负担。郢府、梁府增设奉祀,元祐宫增加道官,守陵添锦衣卫,害苦了百姓。王宗载知道后向皇帝上书,直言不讳地提了五条建议:一曰革庄田以舒民困;二曰裁冗员以肃官规;三曰订规矩以清冒滥;四曰正进贡以省科派;五曰正事权以绝弊源。皇帝恩准执行,积弊为之一清。如潜江之罢贡香稻,即其一也。后出任福建按察使,又调回京师,晋升大理寺右少卿。隆庆年间,宗载请停免上贡加派银两,未行。神宗立,接受其建议,颁旨免除。万历四年,以佥都御史巡抚江西,转左佥都御史,直到退休归里。享年82岁。现存的石桥“王公神道碑”就是王宗载为其曾祖王希旦立的。
王氏家族在明代共出了六个进士,举人、贡生、秀才难以数计,是当时京山第一名门望族。

王宗载为曾祖王希旦所立“王公神道碑”

 钟、王两家都是官宦之家,既是世交,又是几代姻亲。据钟惺《家传》记载,他的姑母即祖父钟山的长女嫁与王希旦的曾孙王宗载。文中有载:“女适京山王中丞。中丞年二十六成进士,为海盐令”。“……请诸前辈所以为令者,多以‘善事上官’应之。请于祖,祖曰:‘吾齐民,真心利物,犹能随缘作好事。予为进士,宰一邑,审时度地,何时不可为?安能为画定往?中丞终身藏其语……’”。由此可见钟山确非等闲之辈,不是如一般前辈所叮嘱的“善事长者”、为长官意志是从,而是“审时度地,何事不可为?安能为画定往?”这种不媚上趋炎,特立独行“随缘作好事”的工作作风,拿现在的话说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几百年前的古人能有这种观念不能不让人佩服。女婿王宗载以后在任上作了很多利国利民的好事,与岳父的教导是分不开的。
钟惺的弟媳是王宗载的侄女。钟惺有一篇《仲弟妇王氏五十寿序》对此记载甚详。“仲弟妇王今年五十岁矣,妇京山名族,为予姑父王中丞侄。中丞爱弟慧,以其兄之子妻之。”钟惺有四个弟弟,其中三个早夭,老二钟愫二十岁病故。王氏五十岁时,已孀居二十八年。文中对王夫人的德行为人赞誉有加,如“早誉骤贵,犹掇之耳。即不然,而椎布白首,举案相庄,作寻常百姓夫妇。”王夫人出身高贵,但下嫁到百姓家里后布衣荆钗,相夫教子,如普通民妇。又如“妇时年二十三岁,拥四月孤,即拟散发至老,形影相吊,食贫茹戚,二十八年如一日。而又不忍为奇哀显痛,使有闻于亲友,以伤父母兄弟之心。” 在长期的孀居生活中,为了不伤父母兄弟之心,吃斋食素,强做欢笑,终以“贞妇之名显哉”。王夫人五十岁时,儿子昭夏已二十八岁,是个秀才,孙子六岁上学了。这时乡里和当地政府都表彰她为“贞妇”。   
由是,钟惺感慨道:“乡有舆颂,国有旌典。妇虽不欲有贞之名亦不可得。不知妇原不见有冰孽荼蓼之苦,亦不见有梨栗兰玉之乐;不见有灯窗帷帐之戚,亦不见有丝纶坊表之荣。且梨栗兰玉,丝纶坊表之日,又安有一日非冰孽荼蓼、灯窗帷帐之日哉?

左:钟惺《隐秀轩集》右:光绪版《京山县志》

钟惺对这个“贞妇”青灯黄卷,独拥孤衾修女般的痛苦理解的多么深啊。钟惺还将王夫人的这种“贞洁”拔高到可与骨鲠之臣王宗茂媲美,文中有“予犹记妇之族兄王幼秀茂才谈其世父光禄公时育(王宗茂)为侍御时,首犯权相分宜(严嵩)之锋以死,曰:‘吾家科目蝉联,然唯钟门一女子可与侍御对’”。评价很高。此文作于天启甲子(1634)年,这一年钟惺51岁,第二年去世。可见钟惺年长王夫人两岁,古人作寿都是虚岁,王夫人当年49岁,她活了多大年纪,钟惺就不得而知了。
钟惺没出仕前,就与王格的孙子、黄玉社的主要成员王应翼、王应箕兄弟交往频繁,交谊深厚。他在《与王稚恭兄弟》中,对当时“七子”所倡导的“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复古文风大加批评,共同探讨抒写性灵独辟蹊径的创作方法,在钟惺的散文中是一篇著名的尺牍。
参考资料:钟惺《隐秀轩集》、光绪版《京山县志》、李维祯《王格行状》。

2018年1月旧作;2020年6月修订
(责编:糊汤粉)
 
作者往期文章链接:
尔也:汪云端
尔也:叶发秀(下篇)
尔也:叶发秀(上篇)
尔也:瑞兰巷
尔也:不穿尿素裤的姑娘
尔也:天下文章
尔也:茅草湾的龚家阿巴
尔也:京山三蒸(下)
尔也:京山“三蒸”(上)
尔也:陆羽是怎么火起来的
尔也:陶坛记忆
尔也:美味在民间
尔也:蒋状元的老婆——京山南庄易夫人
尔也:咬文嚼字说杨浲
尔也:想起六十年前的两位好老师
尔也:荣辱不惊地米菜
尔也:一个日本遗孤的天门岁月
尔也:忘不了的曾万家台
尔也:曾家祠堂的回忆
曾凡义:“红脑壳”兄弟与鳝鱼哨子面
曾凡义:天门的票友
曾凡义:大哥的婚姻悲剧
曾凡义:天门曾有个东门戏院

公号近期文章链接:

心然:美丽的西江苗寨

因荷藕然:南非所见与心中所惑

天门山:难忘的三年

陆羽金鱼:一个被城市遗忘的武汉女知青

黄启富:“江西填湖广”略考

荆楚山樵:端阳吟咏

陆羽金鱼:金色麦浪里的那朵夏花

燕燕:若许情怀明似月


      敬请赐稿,欢迎留言(公众号“发消息”处可留言)。编辑部组建了《鸿渐风乡友群》,旨在增进编读沟通,分享信息。有兴趣者可在留言处告知您的微信号,编辑将邀您入群。本公众号投稿邮箱:449822561@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