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亲历丨夏良才:炒股收获的不仅仅是金钱

夏良才 新三届 2019-08-25

      

作者简介

本文作者


夏良才,1958年生,1975年9月高中毕业到湖北省天门县蒋场公社饶场大队第二生产队插队,1977年考入华中工学院社会科学部,毕业后留校任教,1989年应聘到珠海特区,先后从事纺织工业企业经营管理、房地产开发和建筑工程材料配送工作,现任教于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原题

炒股收获的不仅仅是金钱

 

作者: 夏良才


 

1991年,我购买了“粤富华”股票10000股,也许是所学经济学专业使然,迷恋起有价证券,工作之余,专注珠海股票、债券市场信息的收集研究,也参与了我所任职的珠海市纺织工业集团公司部分下属企业的股改工作。


某一日晚,我在家里接到深圳打来的一个电话,对方说:“我是深圳Y君,从朋友处得知,你有渠道可购买粤富华股票,明天上午10点,九洲港想与你一见,可否?”我说“行啊!”双方遂留下call机号码和外貌衣着特征。


次日10点前,同事老唐驾驶一辆江铃“的士头”,我俩准时抵达九洲港,接到Y君,一同返回位于九州大道东的“华厦”写字楼。


经过交谈,双方各知对方底细。Y君,湛江吴川人。改革开放伊始,调来深圳工作,初从政,能力及人脉渐长,仕途呈蒸蒸日上之势,以他的聪明才智和勤奋努力“混”个把处级厅级,不是难事。但他是一个能提前预判二十年前景的人,觉得经商保险一些,更能发挥自己的才干,遂专事经营,一步步升任至一家国企总经理。


股票风起,他调查研究多时,选中珠海作为目标市场进入,但需要找到一位熟悉珠海证券市场的人,经多方打听,才联系到我。


我向他介绍了“粤富华”股票的发行情况,个人股的流向及当时的市场价格。他颇为赞同,有意委托我购买。因初次谋面,有些不放心,他提议到我家看看,我当即将他带到我位于香洲教育路的家中,并留他在家里用了午饭。


也许是我的真诚打动了他,他当即支付了一部分定金予我,我给他开了收据。


第一笔交易是10万股“粤富华”,市值约50万人民币。我向身边的同事和领导预订,谈妥价格,支付定金后,我向他们保证:“请放心!股票在我手里,不见棺材不掉泪,客户不付钱,我拿回来给你们。”遂叫他们写好委托书,连同股票和身份证复印件,揣到口袋中。去到蛇口,Y君安排司机来接。


彼时,深圳炒家云集珠海,蛇口至九洲港高速客轮航班爆棚,回程票早已卖完,我只有选择坐慢船,即汽车轮渡船,需航行2个半小时。我拎着一个印有北京长安大街中国电信电报大楼的旅行袋,袋里装有几十万现金,从蛇口返回珠海,一路上call机响个不停,是公司财务部的几位女士担心我的安全,当然更是担心她们的钱财而催问。她们早早等候在码头,直到看见我走出船舱,一颗悬着的心才算落地。


那是一个太平盛世,“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年代。明明知道,游走在车站、码头的股民们,背的大包小包,拎的大袋小袋,里面装的全是钱,但没听说哪里出过一起盗窃案,更没有抢窃案发生。前几年,有位朋友,去银行取5万元现金,走出银行门,正欲登车,即被两个“飞车党”抢走手袋,绝尘而去。朋友不仅破财,手指也受伤。可见世风日下。


一来二去,我帮Y君购买的“粤富华”数量越来越多,公司本部资源枯竭,又去下面厂里买,还到学校、政府机关去收购,市技工学校的向老师,市法制局的钟君均被我发展成经纪人,一同收购“粤富华”股票。


向老师本是教电子学的老师,以前在武汉“长航”工作,教书之余,忽然对有价证券发生了兴趣,并有深入的研究。他被证券公司聘请做股评,指导股民炒股,居然也赚了几百万。前几年他退休,欲发挥余热,我推荐他去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教《证券投资》,深受学生好评。


去年夏天向老师在古巴玩老爷车


钟君乃武汉大学高材生,法律专业科班出身,是市法制局德才兼备的年青干部,仕途正盛,居然也一门心思玩起了股票债券,甚至不惜辞去公务员职位,去证券公司做业务。钟君业精于勤,业绩增长很快,职位一路攀升,现在是一家上市证券公司珠海分公司总经理。


做“粤富华”股票,我还有一个优势,就是上市之前,能办过户手续。粤富华负责证券上市的副总经理姓孙,上海人。我当时在控股公司做法律顾问,兼任纪检委员,彼此认识。富华公司楼下有间股东服务部,只要孙总大笔一挥,即可办理过户。我每次找他,都很“给面”。


那时,在证券公司或股东服务部门前均有长长地摊,有人专门从事收购或售卖有价证券,一旦成交,便代办过户,中间每股赚1、2毛佣金。我便委托其中一位在吉大景山路开“士多”店的潮汕人,帮我驻场买卖。无论买进或卖出,成交后给他1毛钱赚。有一阵子,证券公司时兴售卖股票《认购证》,我叫他代为排队,开门后我带身份证来。他清晨叫醒熟睡中的4个子女,在国投证券窗口站位排位,待证券公司开门营业时,将位置给我及随去的人。我给他每个位置100元钱,他家一次所获,堪比“士多店”一个月的利润。


这样,在深圳的股民中,我有了一定的知名度,找我的人络绎不绝。我的一位华中工学院经济系1983级学生尤君,研究生毕业后分配到深圳做外贸,也先后带同事和朋友来收购股票。我的另一位1986年在珠海教过的学生林君,介绍他的表弟黄老板,岀资与我合伙炒股。


黃老板夫妇,典型爱拼的潮汕人,早年在拱北口岸前做电器生意,后做珠宝生意,珠海25家六福珠宝店铺均是由他太太经营。1991年我分到一套新房,买的2台空调,用的第一部照相机,送给太太的第二个翡翠手镯,都是从他家店里所购。当然承蒙他太太给予较大折扣的优惠。


黄太在珠海的25家珠宝店之一


尤君前几年还来帮我做市场调研,近年去了美国,前几天还在朋友圈里,看见他在自家院子里挖地种菜。林君从公安局提前退休,在深圳经营酒楼。黄老板夫妇早早移民到温哥华,三个子女均在加拿大接受教育,他们夫妇留在国内经营事业,珠宝生意做的风声水起。


尝到甜头,我的关注与研究领域扩大,从收购“粤富华”,到“格力电器”股票,到“华发股份”股票,再到收购珠海国投“东莞清溪”股票、西区华侨“借水还油”土地集资劵、“红旗锦砖”股票、“华大制衣”集资券及“裕华聚脂”债券等五花八门的有价证券。经过我手,卖给深圳股民的不下100万股原始股。积累了一些本钱后,我选择吃进“粤富华”、“格力电器”及“华发股份”等拟上市公司的股票,其它一概抛掉。所幸一些乱七八糟有价证券没有烂在手里。


我有一个朋友廖君,生意上颇为成功,做过电器、建筑工程和房地产,均有斩获,但做股票亏得厉害。90年代末期他跟我说:“起码亏了100多万,至今烂在手里的有价证券,足有30多万,大部分是高价收购的,现在成了一张张废纸。”


的确如此。珠海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东莞清溪”股票发行价1元1股,还要凭关系才能拿得到原始股,一位任职于市某大型国企总经理的学生L君,拿到2万股指标,分1万股予我。股票还未到手,我就开始放盘,股价一天升一块钱,到第七天,我预感到接近顶部,即刻从L君处拿到股票,以每股7元出手,卖给了一位专做珠海至海口长途客车运输生意的湛江老板。


我的学生由于忙于公务,无暇顾及他的1万股“东莞清溪”。前一阵子师生聚会,他太太还提过此事,说1万股“东莞清溪”还在家里,变成了一张废纸。


Y君慧眼识珠,他选购的几种珠海股票均成功上市,短短几年,他拥有了几千万的资产。


1990年代末,天上掉馅饼的机会来了,国企改制,国有资产全线退出一般竞争性行业,他成功收购一家国企,充分施展经营本领,将公司做越做越大,成为深圳建设口的一家著名企业。


因股结缘,Y君与我成为心心相印的朋友,两家女主人也成为闺蜜。Y君视我为他家的“贵人”,说我帮他掘得了第一桶金。其实,是他自己的智慧和眼光使然。

    

两家女主人成为闺蜜


每次我全家人去深圳,他们一家隆重接待。我则视他为良师宜友,无论是做股票,还是做公司,他都要比我高出不止一个级别。


难得的是,偶尔一聚,竟发现彼此都能想到一块。1990年代中后期,我们的投资方向均转向了房地产;千禧年伊始,两家不谋而合,准备将下一代送出国留学。他家实力雄厚,直接办了温哥华投资移民,两个小孩省去学费不说,所置的房产和投资项目大大升值。我家只能走“两步走”战略,先送孩子留学,在考虑投资置业。


还有一“巧”。一次他来珠海考察房地产项目,我带他看了几处大型楼盘。不经意间见到一幕:两人的车牌号竟惊人的相同,他的车牌是粤BC5437,我的车牌是粤CC5437。其它无从解释,只能说是心灵相通。


Y君志存高远,未雨绸缪,及早规划人生,且脚踏实地,身体力行,善于领兵打仗,冲锋陷阵,是一位知行合一、情智商兼具的全才。我并不是善于恭维别人的人,用这样的文字赞誉他,可知他在我心目中的份量。


Y君常说的一句话是:“先知先觉吃肉,后知后觉喝汤,不知不觉连骨头都没得啃。”我以为颇为经典。


今年春节,我俩互致问候,并恭喜他家乔迁大屋。微信中两人留下这样的一段对话:


我:“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祝愿Y君勤奋工作、放飞心灵、事业有成、家庭和美!”


他:“夏兄,加国或珠海过年?”


我:“加国。恭喜乔迁高大上府院!”


他:“夏兄您终变潇洒了, 弃牛精神,享受人生。恭喜恭喜!”


我:“向您学习!Y兄事业大成,家庭幸福,豪气冲天。我这辈子也追不上呀!”


他:“各有所长,携手并进。发挥余热,乐享晚年。”


2015年6月两家欢聚蛇口,右为Y君夫妇与长子


我在2000年后,逐渐淡出证券市场,来了大行情,偶尔做做股票和基金,近些年则完全洗手不干。


但本文提及的、早年炒股结识的这些朋友,还在交往。友谊延续至今,且愈久弥坚。 


2018、6、2于珠海金湾


相关阅读

夏良才:在特区办学的“拓荒”岁月

 夏良才:此生不舍教师情

夏良才:我办了退兵手续迈进大学校门

夏良才:追随李诚能老师到特区办学

夏良才:乡亲们把三年大饥荒说成旧社会


文图由作者提供本号推送



喜欢小号

就摁下识别二维码吧


亲历记

江春泽:亲历1979年的理论务虚会

孟国庆:偷听《英语900句》的那些日子

冯印谱:38年后,他们从台湾回家!

读懂40年国人衣食住行之巨变

梁衡:40年前那场石破天惊的大转弯

李锦:改革开放前农村有多穷?

新华社系列内参《告别饥饿》, 

为包产到户"鼓与呼"

马雅:父亲马洪在改革开放年代

改开操盘手谷牧,为何被老母亲责骂"汉奸"?

1980年代经济体制改革的有功之臣

朱嘉明:程秀生与"中心"故人点滴

程和平:八十年代里不为人知的一段历史

陈锡文:我与中国农村50年

黄晓京:物非而人是——旧信札的记忆

蔡晓鹏:九号院·杜润生·中央一号文件

柳红:还原1980年代被遮蔽的历史

柳红:不应忘却的1985年巴山轮会议

王岐山和改革四君子的故事

翁永曦忆杜润生:“守住底线,敢讲真话”

张善炬:跟着锦涛书记跑乡下

林晨:我在新华社三十年

黄清水:30年前农村大包干采访追忆




记录直白的历史

讲述真实的故事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工圣审读

征 稿


新三届公号向新三届朋友征集稿件

主题一:新三届人的高考之路

主题二:新三届人的大学时光

主题三:新三届人的文革经历

主题四:新三届人的上山下乡

主题五:新三届人的当兵岁月

主题六:新三届人的爱情故事

主题七:新三届中的菁英人物

主题八 新三届人的职业生涯

主题九:新三届人关注的话题

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

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联系人微信号:james_gz7

联系人电话:13570472704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