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丨严向群:自驾北国摄游记
作者简介
本文作者
严向群,曾用名陈创,山西财经学院贸易系78级。1982年分配到农业部工作。后供职北京二外旅游研究所、中青旅、中旅等单位。去年退休。
原题
北国之夏
作者:严向群
一个偶然的机会和大院邻居兼发小小民聚餐,引出了这次他题为“北上揽景”之旅。
这次的主旨是他陪他的云南表弟孙红兵去东北内蒙自驾游,我搭车。虽然他也提过路书的问题,我一则忙于手头两本书,二则也感觉不便太过多发声。结果证明是正确的。因为我没有到过的许多地方他们都去过,按我的意思做路书肯定是无功而返。
DAY1(0805)
一早乘高铁去北戴河,久违的北京站让我还把地铁入口当成了火车站入口。火车上大都是带孩子去旅游的,鸡飞狗跳……我打开笔记本电脑修了五十张图,才发现电源线忘了带,有点出师不利的感觉……
没想到更大的不利接踵而至。小民的弟弟在我们去往山海关的路上来电话,说小民的药忘带了。返回取药后就只能上高速奔盘锦红海滩了。还没到秦皇岛,就被一个唐山女司机严重追尾。原因居然是她东张西望看别人的事故车,看到我们的车已经来不及刹车了。按照东北话讲这可是个地道的“败家娘们”,看到她一脸懵圈的样子,我们都懒得骂她了。她老公倒是好脾气,还下来帮她收拾残局。
北京站,被追尾的车
奇特的是他们七年的车还上了全险,似乎对此事故早有预料。否则,陪我方修车钱都要超过她那辆北京现代一台新车的价格。万幸的是我们的凌志SUV后保险杠设计超经撞,对方的北京现代撞得面目全非,这边却能正常行驶。事故时孙红兵驾驶,他为此忧心忡忡。我和小民都劝解他,此事与他无关,花了两个多小时处理事故,最后决定继续行程,也是不幸中的万幸……
到盘锦时已经夜幕降临,吃完当地土菜,喝了一瓶小民从北戴河特供店买的葡萄酒,算是给他们两个都压压惊。找了个商务酒店住下。
红海滩
DAY2(0806)
天蒙蒙亮就奔了红海滩。趁着门房还在酣然大睡之际,我们闪身进了景区。这个景点的图片看过许多,与我们眼前的景象有点大相径庭。究其原因,织就盘锦红海滩的是一棵棵纤弱的碱蓬草(惟一一种可以在盐碱土质上存活的草)。生长周期为:3-6月上旬出苗,出土子叶鲜红,7-8月为花期,9-10月为结实期,11月初种子完全成熟。深秋成熟时植株火红。我们看到的应该是红叶黄花,红色面积小,拍几张聊胜于无吧……
告别盘锦,上路行驶,同时讨论行程。大致的方向是镜泊湖,要在此间找个落脚点……沈阳他们都说不去,便选了吉林松花湖。这是个我舅舅舅妈(他们因为出身问题,北京水电学院毕业后分配到东北水利勘测设计院)当年肯定战斗过的地方——丰满水电站的大坝将松花湖和松花江一分为二,构筑了吉林市的主要自然景观。小时候经常听他们说“下工地”这个词,那应该是他们工作的常态。
我们下午到时,天气转阴。库区边找不到合适的酒店,便又回到市区入住汉庭。
DAY3(0807)
早上去松花湖,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大扫游兴。松花湖是日本人1937年筑坝拦截松花江水,建设丰满水电站后所形成的一个山间水库。湖面总面积554平方公里,最大蓄水量108亿立方米,贺敬之游后留诗:“水明三峡少,林秀西子无。此行傲范蠡,输我松花湖。”这显然是应景之作,似乎还不如途中小民想起的《浪花里飞出欢乐的歌》更让人浮想联翩。
松花湖
那歌是我们刚上大学时风靡一时的关贵敏成名作,头一句就是“松花江水波连波,浪花里飞出欢乐的歌”,虽然那是唱哈尔滨的夏天,但给当年见识无几的我无限的遐想。印象里松花江、哈尔滨远在天边遥不可及,没想到两天的几脚油门就来到松花江边。眼前看到的虽然也是“大桥跨南北,游龙如穿梭”,感觉却是景色平平,瞄了一眼歌中著名的湖与江,匆匆告别即转道长白山。
下午来到长白山景区三十多公里外的二道河售票大厅,问清游览程序,网上定了票,最后在景区大门附近的林场找到住处,晚上吃了当地的侉炖鱼。就餐时雨水飘然而至,看天气预报次日依旧阴雨,商量了半天,达成等一天的协议。
DAY4(0808)
上午果然掉点儿,大家摆出一副品茶聊天的架势,我也趁机利用笔记本电脑里的残存电池,又P了一会儿图。电池用尽时,雨止,顶云开合,偶有蓝天。大伙儿一合计,决计上山赌一把……这是我第二次来长白山。21年前,来长白山参加雪节,景区早已面目全非。无限制地放大景区,大赚游客的交通费,已经成了国内旅游规划的定式,但是像长白山这样两段式的赚法,也是绝无仅有。表面上好像游客还有自主选择,其实还是“命令行”。
绝大多数游客和我们一样,下了第一程交通车,马上就要去买第二程交通车的票,纯粹形式主义。从进大门开始,我一路上问工作人员和导游能不能看到天池,都是不置可否。直到上第二程交通车前问到一个手持对讲机的工作人员,答复是“时隐时现”,总算有了一点希望。
长白山
搭乘十人小面包车来到山顶,海拔2700米,只见人海和雾海,走到观景台分为AB两条线。大多数人涌向A线,广播员为了疏导游客,说B线近,人少,同样可以看到全景云云……我们急于看到天池真面目,果断选择了B线。本以为上去必是白茫茫啥也看不见,没想到正逢云雾开启时,得来全不费功夫……没拍两张马上就发现视角狭窄,不是我以前看到过的全景画面,这才悟到多数人舍近求远要走A线、苦等分拨放行的缘由。急中生智,我抖了个机灵,走到A线下山的单行线路口,掏出摄影家协会会员证跟把守路口的小伙子说好话。尽管有一个非常勉强,终于放行。这样我就节约了大量时间和体力,很快走到A线尽头,找到最佳机位。运气当然不能总是那么好,这次等到云雾开启花了大约半个小时,终于拍到自以为比较满意的天池云开全景。
长白山形成于1200万年前地质造山运动,经过多次喷发而拓成了巨型的伞面体,当火山休眠时涌泉溢出,形成十余平方公里的浩瀚水面。南北长4.4公里,东西宽3.37公里。水面周长13公里,平均水深204米,最深处达373米。总蓄水量20.4亿立方米。是中国最大的火山湖,也是世界上最深的高山湖泊。现为中朝两国的界湖。
山下小景点最著名的就是瀑布了。天池在天豁峰和龙门峰间有一狭道池水溢出,飞泻成长白瀑布,是松花江的正源。原来那“波连波”是从这里开始的啊。我最早接触风光摄影,就是从朗琦的长白山秋色开始。现在网上居然都查不到当年他的成名作了,有的只是09年金像奖造假他参与评价的内容。在那些剽窃作品中有一张鲜花为前景、水面上有云雾的全景,一下就把我上面那张自以为得意的全景给毙了。这个角度应该是在要自己爬上去的西门。虽然也有发小建议我两个门都去,碍于同行者的仓促行程,只能放弃。风光摄影,你不服当地人的天时地利人和不行。还记得97年在长白山碰到的两个当地摄影师,低温大风天拍雪景时他们连声说:“干这行,真遭罪”。这应该就是风光摄影的苦中有乐吧?山脚下的绿潭是雨中勉强去用手机拍的。
二道河
下午离开长白山景区,夜宿二道河。这个小城的玻璃步行道和满天星的车行道还是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根据当地人的推荐,我们慕名而来吃了“老朴家狗肉”,地道的鲜族美食,让我大快朵颐。酒足饭饱之后,还买了一大瓶鲜酿米酒。被同患糖尿病的同行二君好一通奚落……
DAY5(0809)
长途跋涉,日落之前来到兴凯湖畔。这里唐代称为湄沱湖,以盛产“湄沱之鲫”驰誉;又因湖形如“月琴”,故金代有“北琴海”之称;清代后改为兴凯湖,兴凯湖是中俄边界上的浅水湖。我先在能看到大兴凯湖的桥头远远拍到一张近似“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境,虽然不是孤鹜、秋水,但是当年王勃在滕王阁上看到的大抵如此吧。大兴凯湖南北长达100多公里,东西宽达60多公里,面积4380平方公里,湖面海拔69米,最深处10米,总储水量约240~260亿立方米。观景台达300米,我和老孙登顶拍日落,小民未上,不解为何要这么久。
兴凯湖
小兴凯湖东西长35公里,南北宽4.5公里,面积176平方公里,最深处4~5米。,夜色之中驱车前往小兴凯湖,虽然躲过拉客仔的开刀问斩,却因为小民的插科打诨,没有躲过笑咪咪的老板娘180元一斤的“大白鱼”(翘嘴红鲌又叫大白鱼。这种鱼的体形特点是嘴大吻长,下颌上翘突出,体扁平呈银白色,鳃盖下部、背鳍、腹鳍、尾鳍有少量红色润斑。翘嘴红鲌生活于江河、溪、水库等流动水域之中。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大诗人杜甫在其诗中曾形容“白鱼如切玉”,在唐代时就以“湄沱之鲫”名扬九州。它是淡水鱼中之贵族,历朝历代都被选为皇室贡品。有“太湖三白”之称。)闹了半天就是太湖三白之一,在太湖边吃,价格不过这里的十分之一。这个东北人宰客有点离谱啊!人在江湖飘,谁能不挨刀?可是我这玩了半辈子鹰,没想到在这里被鹰啄了眼,心情大为不爽。
DAY6(0810)
在宰人老板娘的家庭旅馆睡了一夜,按她说的一早跑到密山口岸,却是一个不开放的口岸。什么世界最短界桥,也无缘一睹。这个老板娘确实满嘴跑火车,知道我们也不会是回头客,也懒得和她啰嗦。
密山口岸
小兴凯湖算是老景区,售门票,却乏善可陈。就如大兴凯湖的人所说,里面除了酒店就是饭店,啥也没有。有个沙滩感觉还是人造的,一条嘴朝天、把我们宰得稀里哗啦的大白鱼石雕的身上,刻了“兴凯湖”三个字,应该是供游客留影的。我爬到高处拍了一张,也算到此一游。这个大白鱼该改名叫“食人鱼”。兴凯湖从中国内湖沦为中俄界湖,从历史上可以追溯到《阳光灿烂的日子》中,冯小刚演的那个胡老师讲的《中俄尼布楚条约》。“尼布楚,何为尼布楚?贝加尔湖以东地区……”冯小刚被那堆煤球搅合得没能讲下去的条约签订于1689年,兴凯湖在其中已经成为“待定”区域,到1860年的《中俄北京条约》,“两国交界逾兴凯湖直至白棱河”,这是腐败清政府一步步丧权辱国的最好见证。
如果清朝人看到我上面的评判,知道了他们后辈的作为,肯定反唇相讥:说我们腐败?我们至少战场上没有输过俄国人,没有像张学良把黑瞎子岛拱手让给俄国呢!这话确实不假。1929年东北军大败于抚远乌苏镇,不仅将中东铁路电报电话权得而复失,而且失去了黑瞎子岛的领土主权。
下午我们开到管辖黑瞎子岛的抚远市郊,游客中心的小女孩告诉我们:黑瞎子岛因涨水而关闭。问她抚远有什么美食,她说江鱼啊!我说不是兴凯湖的大白鱼吧?旁边一个小伙子马上问我:你们是不是吃了180块钱一斤的大白鱼啦?看来那“食人鱼”真也是臭名昭著了。他说我们这里可没有那么骗人的鱼,只要你不要点所谓的“野生中华鲟鱼”就行啦……看来“食人鱼”到处都有,关键在于自己的警惕了。
抚远黑龙江日落
我们问清有几个旅游点,先转到城里找地方住。旅店老板热心肠,带我们到了城市制高点——西山公园的大门口。爬到山顶鸟瞰一下日落时南北走向的黑龙江,才知道脚下还是完达山余脉。我大学毕业分配到农业部畜牧局,李易方局长迎新生,就是每人一杯完达山奶粉泡开的牛奶。没想到快四十年了,才有机会零距离接触完达山。也才知道完达山是我们离去没两天的长白山支脉。登山才几步,先遇苏联海军纪念碑。1945年,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第一枪就是在抚远打响的。同年9月,为纪念在解放抚远战斗中牺牲的27位苏联红军战士,抚远县人民政府修建了这个烈士陵园。当时苏军出兵东北究竟是基于什么考虑,是想扩大黑瞎子岛的成果,还是真想帮中国抗日,似乎已经难以考证。
DAY7(0811)
一大早去东极广场拍日出。抚远是中国版图上最东端的城市,东方大国之“东极”,还是颇有象征意味。想起新千年多少人跑到这里来看千禧年中国的第一缕输光,当然还有N多外国人跑到新西兰的吉斯伯恩的中途海滩去看世界的第一缕曙光。大约是物质条件越好,人们对精神层面形而上的象征性的体验越有需求,其实也是不想枉来世界走一遭吧。这次我们到了中国的东极和北极,2016年我到过西北极,那西极和南极在哪呢?还有世界的四极呢……云游天下,就会有无穷遐想。
东极广场
因为抚远市区限速,酒店小姑娘说我们出门晚了。如她所说,到东极广场的时候太阳已经升起,但仍在云缝中,气氛还是不错。想想这一天(2018年8月11日)我是最早看到祖国第一缕曙光的人,也是件颇感自豪的事情。东极广场俨然是一个半岛,三遍环水,中央一个硕大的“东”字不锈钢雕塑,从四面八方看过去都是一个字。顶上一个金球,肯定是太阳了。这个广场肯定年代不长,还好没有什么政治色彩。如果是在文革建成,简直不堪设想。广场东端,有一个双层中式红黄两色木质“太阳亭”。我们登上这个用来观日的亭子,面朝东方,北是乌苏里江主航道,南为乌苏里江抚远航道,两航道在我们正东汇合,一束金色的晨光照亮河口,让我想起那首著名的《乌苏里船歌》中的一句:“金色的阳光照船帆”。面对滚滚流逝的乌苏里江水,好想喊一嗓子“啊啦啦赫赫呢哪”,怕惊着别人,放弃。提起这首歌,自然就和赫哲族人联系在一起。这个人口不足万人的少数民族,在历史上多灾多难。在清朝被官军讨伐,抗俄抗日又使人口锐减到仅300人,几乎亡族灭种。如果没有这首歌,国人几乎就要忘了还有这么一个少数民族。但是一个人口这么少的民族能够留下一首传世之歌,也真是个奇迹。其他55个民族的呢?不汗颜吗?
中俄界河
抚远航道一侧就是著名的乌苏里镇,晨雾缥缈在精彩的侧光中,这个早没有白起。此时我们还不能确定是否能登上黑瞎子岛,但是主航道北面的黑瞎子岛近在咫尺,不能不让我用长焦多拍几张。黑瞎子岛现在一分为二,东部归俄罗斯,与东极广场平行。一座教堂和哨所清晰可见。那是1999年9月俄方方面突然在黑瞎子岛上修建起的一座高达28.5米的东正教堂,引起中方严重关切。俄罗斯高速建成这个想要昭示“主权”的教堂,可是费了一番心机。为了抢速度,教堂圆顶都是用米格26军用直升飞机空运吊装的。教堂建好后,“祈祷”的俄罗斯人纷至沓来。这个“既成事实”分明是想把吞并黑瞎子岛坐实。次年普京任总统,开启黑瞎子岛问题边界谈判。三年后中俄分获171、165平方公里的黑瞎子岛。纷传江在这一轮谈判中丧权辱国,出卖领土,但似乎查无实据。这个教堂当年建得离东极广场这么近,也是别有用心的“昭示”。
回酒店睡了个回笼觉,就得到当天可以上黑瞎子岛的好消息。虽然只有湿地和观光塔两个景点可入,但已经是感到吉人天相了。再次来到昨天下午的游客中心,购票换乘景区大巴时,一个小女孩冲我笑,这才想起是昨天下午告诉我们至少要隔一天才可能上岛的那个服务员。抚远市长没眼力,如果让这个长相甜美、笑容灿烂的小姑娘做城市形象代言,肯定大获成功。匆忙之中忘了给她拍张特写,该是此行的遗憾。
黑瞎子岛,该是全国唯一一个以方言命名的地名吧。如果问南方人,他们未必知道什么叫“黑瞎子”。现在百度上查这个词,居然成了现代武侠小说的人物,实在荒诞不经。如此文化传承,后辈们该都不知道当年方言俗语了。管熊叫瞎子,我想是和熊的眼睛小直接相关吧,还有就是狗熊自身的特性:视觉差。说狗熊掰棒子,稀里糊涂,说的应该就是这个特性。在去往湿地景点的交通车上,我问司机这里还有没有黑瞎子了?他说野生的一只也看不到了。因为划分边界前,俄方用直升飞机把所有动物都驱赶到俄方一侧。目前筹建的熊乐园是从北京八达岭搬迁过来的。那些黑瞎子我在多年前拍长城时见过,为抽取胆汁而饲养,后来引起公愤。没想到听到那些黑瞎子的下落是在二十五年后的祖国东极。
在进入湿地景区前,有个俄国兵营的景点。建于1976年,在移交前本打算全部炸毁。后经交涉,中方出资2.5亿人民币买下了北代岛哨所的部分建筑(只剩外结构)。也是岛上仅剩的俄方遗留设施。如果说是中国想保留给子孙后代看的黑瞎子岛主权变迁的历史见证,不如说是政府乱花纳税人钱留下的口实。那个墙角的一排方洞,该是军犬出入的门户。
湿地公园
湿地应该是黑瞎子岛的常态地貌。雨大时水漫金山,道路不通。前一日关岛就是这个愿因。我们到湿地时还在抽水,还有一些景区不能到访。位于黑瞎子岛西侧的湿地公园,是为了保护原生动植物与生态环境而建设的。公园以水和湿地景观为主体,通过木栈道的形式组织游览线路。公园里,昔日“东北三宝”之一的乌拉草,成簇成片。2256米的漂浮式木栈道,是采用浮筒加木结构建设的,点缀其间的六角亭、可以登高一览湿地全景的平台,俯拍蓝天、绿草和浮桥,有亲水、亲绿、亲近自然的惬意感受。浮桥九曲回廊,浮筒的设计使得浮桥水涨桥涨、水降桥降,没有穿过湿地的一草一木,湿地的水系之间没有受到任何阻隔。
匆匆走过湿地一片荷塘,一向不爱拍荷花小品的的我,触景生情,构思了一张“芳华”,应该不算费解吧?
芳华
从湿地乘景区交通车,去另一个景点“东极宝塔”。这个塔的规模有点夸张,超乎想象。塔高81米,广场为太极图案,直径171米。广场环以60根青石盘龙浮雕柱。就是北京的天坛也是相形见绌。如此造势,显然是和俄方那座东正教堂对着来的。中国高塔自古就有镇邪之意。俄方既然想用教堂昭示领土主权,中方当仁不让,要“宝塔镇河妖”是显而易见的。如果用中国风水来解读:一是“补山”,意思是低处补高,兴旺发达之意;二是“关水”,把水关住,水主财,保一方经济发达;三是“镇压”,修塔镇住地脉;四是“制邪”,妖多阴性,塔为阳刚之器,以阳制阴;五是“昌文”,出文人,人才辈出之意;六是“积德”,古人积功德造塔以流芳百世,看看中国古建筑有多少个说法。
塔高九层,也是想取九九至尊的意思吧。可是电梯居然关闭,我只好先让同伴们上去,然后帮我看护拉杆箱,我带一个600长焦头挂机,爬上六层去拍一圈。登高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东北方向隔黑龙江与黑瞎子岛隔江相望的俄国哈巴罗夫斯克,城市教堂的金顶熠熠闪光,但也是中国耻辱的象征。
清朝以前,这个地区为中文名伯力,中国的领土。伯力地区最早为中国达斡尔部落世居地,此地水产丰富,以盛产大马哈鱼、鳇鱼等特产而闻名。随着清中后期关内移民的到来,此地由山东人建成了小渔港,当地人俗称“伯力屯子”,官方称“伯力”。伯力屯扼守两江江口,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向南可由陆路至日本海,向东可由水路抵鄂霍茨克海,控制了此地就控制远东,沙皇俄国对伯力及周边地区觊觎良久。占领黑龙江以后,沙俄的侵略变本加厉。穆拉维约夫与奕昕刚签完《爱辉条约》便带领阿穆尔哥萨克开始在乌苏里江右岸图勒密山等地盖房修道、建教堂、广为移民,并安设炮台,架设要塞炮。同时将此地以前伯力改名的哈巴罗夫(17世纪沙俄侵略黑龙江的头目的名字的名字)命名为哈巴罗夫卡。
1859年春,穆拉维约夫继续在乌苏里江以东积极推行武装移民政策,擅自建立了布谢村、上米哈依洛夫村、下米哈依洛夫村、伯爵村、亲王村等20座新村镇,居民点越建越密,人越移越多, 哨所和村屯也从陆路设到兴凯湖。沙皇俄国此时距正式吞并伯力只差一纸契约。
1860年春,英法联军进攻北京,满清朝廷举朝外逃。沙俄外交代表伊格纳切夫假作“调停人”,一面挑拨英、法继续进攻北京,一面“帮”没来得及逃走的被捉来充当临时谈判代表的皇戚奕昕“解围”,奕昕被逼和俄国签订了《北京条约》,从此乌苏里江以东4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沙俄侵占。伯力不再属于中国领土,变成俄国的领土。这段不堪回首的历史,应该永远是国人心头之痛。黑龙江航道上中国一侧的轮船在巡航,这个国境线在相当一段时间里应该是不会改变了吧,但是那段耻辱的历史并不会因此而烟消云散。
对比黑瞎子岛中俄边界两侧的土木兴建,不难看出这个三角洲的战略意义远远大于其经济价值,该岛居乌苏里江口,控制黑龙江、乌苏里江主航道,是黑、乌两江的咽喉要道,战略地位十分险要。勘定国界七八年了,双方的开发更多的是昭示主权的建筑,俄方虽然得东高的地势优势,烂尾工程似乎也更多些,磨“洋”工应该也包括了老毛子。中方更多是开发旅游,也是昭示主权的一个重要方式吧。
五大连池
DAY8(0812)
我们从抚远开赴著名的五大连池。这一天长途跋涉近900公里,途径著名的森林之城——伊春。这个与我们擦肩而过的小城,2007年与巴黎、柏林齐名,进入世界十佳和谐城市之列。日头将西,我们进入了久仰大名的五大连池市外18公里的五大连池风景区。300年前,这里火山喷发,熔岩阻断白河河道,堰塞湖地貌形成五个相互关联的火山湖。我们循着阳光的方向,经药泉山到老黑山,拍摄日落前平地火山凸起的景象。在辽阔的东北大平原上,火山喷发的火山灰形成的14座休眠火山中,老黑山最高,垂直高度也不过170米。在老黑山附近远摄其他火山,要用600MM长焦。
DAY9(0813)
凌晨起来看了一下窗外,朝霞满天。可还是耐不住困倦,倒头又睡了。
五大连池一日游,先去了石海公园。这种火山地貌于我已经司空见惯、没有新奇之感,公园中的一条路把二池和三池分开。三池在五大连池中面积最大,逾20平方公里,又称白龙湖,是重要的“地质界湖”。湖区西岸是新期火山熔岩地貌,东岸是远古泥沙岩地貌,两岸穿越亿万年时光隧道。乘船游白龙湖,感觉有点徒有虚名,没有特殊的光线和季节变化,景色比较乏味。为了放松前一段过于紧张的行程,船游之后我们回酒店午餐午睡。体验了一回自驾游应有的随心所欲。
五大连池
下午进入老黑山景区。尽管垂直高度166米,爬到火山口也是大汗淋漓。山顶那个漏斗状火山口,直径约350米,深约140米,用24广角还拍不全。两张拼接似乎不如三张拼接。这个火山口很像海口的马鞍山火山口。中国的南北地震带,应该和这两个火山口关系密切。从这个制高点远望五大连池,也是景色平平,远不能和奥克兰的伊甸山相比。这个景区的另一个景点就是乘车去看白龙湖北岸的火山地貌。五大连池看了半天,似乎都不如行前黎明时去药泉山拍的晨雾,只这一张,就感觉不虚此行。人看来是很容易满足的。
火山口
DAY10(0814)
我们闯进自幼就如雷贯耳的兴安岭。中午在一个小村里午餐,店主给推荐了一道菜:鲶鱼炖茄子。有趣的是以一句当地的顺口溜作为“托”:“鲶鱼炖茄子,撑死老爷子。”这个顺口溜既把菜好吃的程度描述到极致,又把东北的大男子主义昭示的淋漓尽致。或许是饿了,吃起来还真有“名不虚传”的感觉。由于修路,我们绕道,晚上到了塔河县,犹豫了一下没有去呼玛河(鄂伦春语“鹿经常出没的地方”)拍日落,应该是个遗憾。从小就会唱的那首歌:“高高的兴安岭一片大森林,森林里住着勇敢的鄂伦春,一呀一匹烈马一呀一杆枪,獐狍野鹿满山满岭打呀打不尽”。可能是兴安岭和鄂伦春离我们太要遥远了,小孩子就给演绎成“嗖嗖米嗖土豆炒青椒,你爸爸爱吃你妈不会炒,你爸一瞪眼你妈一叉腰,小两口子打起来呀真呀真热闹”。后面这首演绎歌曲几乎就要盖过了原唱,更加能够唤起调皮捣蛋的童年记忆。
鲶鱼炖茄子
塔河原名“小固其固”,鄂伦春语为“水草丰盛的地方”之意,因此地为塔哈尔河入呼玛河口,故名为塔河口,后演化为“塔河”。晚上我们去市中心吃饭,满街的灯笼不免令人好奇。原来这里还有一段历史故事呢。进入塔河,满街的“十八驿”标识就是这里的打的“旅游牌”。古驿站始于康熙22年(1683)勘测,完成于康熙23年(1684),在设立黑龙江通往瑷珲的驿站之后,康熙24年(1685)4月,当瑷珲兵将进巢雅克萨之时,又开设了另一路驿站,循嫩江溯江而设,自墨尔根起,直至雅克萨(今黑龙江省漠河县兴安镇附近),共设25站。以后这条驿站路添设至漠河共三十站。十八站地处塔河,古驿站又以灯笼照明,塔河就这样成了“北方灯笼城”。当年的驿站是为了抵御外敌,准备粮草,今天成了怀念康乾盛世的寄托。
五大连池晨雾
DAY11(0815)
第二天天没亮,我和红兵兄驾车去拍呼玛河。晨雾太重,转了两个地点都不行,倒是无意间在路边经过了“十八站遗址”和“鄂伦春民俗博物馆”。其实这两项旅游资源才真是这里游客最感兴趣的精华所在,没想到竟然是一笔带过,没有好好开发。鄂伦春民俗博物馆大门紧锁,里面空空如也。这应该是不少少数民族所谓保护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有名无实。而十八站遗址的实际内容,只是被十分简略地刻在了这个石碑后面,我相信能真正转过去看的人凤毛麟角。这不能不说是旅游资源开发的败笔。
十八站遗址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位于大兴安岭东坡、呼玛河左岸18米高的二级阶地上。出土:刮削器、尖状器、石叶、石片和石核等1070件,地质年代属于更新世晚期,距今约一万二千年前。出土石器,器形、风格、大小与北京周口店、河北阳原虎头梁遗址出土的石器颇相近。1975-1976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首次发掘了这处遗址。共发现4个地点,由最西部的75072号地点至最东部的红旗大桥地点分布范围约10公里。如果在这里建一个博物馆,哪怕只是复制品的展览,和那块不起眼的石碑相比,也绝对是云泥之别。中国的旅游开发,什么时候能有点文化含量呢?
十八驿站
早餐到超市买了牛奶面包和奶酪,算是吃了一顿在家常态的早餐。然后出18驿站,经“十里桦廊”,来到22驿站。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来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气象最为不同的是多了个李金镛的骑马塑像。
李金镛,1835年—1890年,江苏无锡人。少时务农,不久赴沪经商,他将经商所得常用于救灾及家乡公益事业。1876年~1879年,他因多次倡导义捐赈灾,安抚各地灾民,被提升为知府。1882年,吉林将军铭安很赏识他的才华,向上奏请,留他在吉林府任事,并让他担任了第一任知府,1883年,李金镛代理长春厅通判。1887年,由李鸿章推荐,李金镛从吉林被调往黑龙江筹建漠河金矿,他重开驿道,改变了驿道原有的战备功能。他把毕生的心血全部献给了这片“北极之地”,后人称他为“黄金之路辟路人”。
最搞笑的是两个上海年轻游客在他骑像前留影,女的脱口而出:“金庸也跑到这里来了哦?”
途中看到个“雅克萨古战场遗址”的棕色旅游景点大牌子,心血来潮就上了这条岔路。这回可就尝到没做功课的代价了——路况高低起伏暂且不说,到了漠河县的额尔木河口(兴安镇大河西村)一问,不仅啥看的也没有,而且还要高价找村长坐船才能过河去看。这来回一百多公里,算是尝尝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滋味(当初三人互相推诿,谁也懒得做路书)。大河西村,游客罕至。界河上的轮船上都悬挂着国旗,偶尔一个岗亭,都在告诉我们这里是额尔木河与黑龙江的交汇处,对面就是俄罗斯。河边拍照时,碰到个中年妇女在摆弄鱼线挂的一串塑料瓶,问她干嘛呢?答:“挂小鱼呢……”那种悠闲与自得其乐,实在让我感慨。她说放线挂一会儿,晚上一道鲜美的江鱼就上桌了。这让我想起了多年前去贵州加榜梯田看到当地人稻粱鱼羹的农家生活,幸福指数都是满满的。雅克萨战役被认为是清康熙年间(1685)中国第一次对俄收复失地的反抗,并获全胜。迫使俄方签城下之盟——冯小刚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刚讲了个名称的《中俄尼布楚条约》。
此后的行程我们沿着额尔木河走,其中一个重要的景点就是卧龙湾。与喀纳斯的那个同名同姓。在此卧龙湾旁的山顶上,还有个接旨台。传说雅克萨战役时,这里的驿站守尉萨布素关心战事,日日登上山顶眺望北边的雅克萨。一日夕阳西下时,萨布素正在眺望远方战场,山脚下卧龙湾水中腾空飞起一条龙,口衔圣旨,置于山顶平台。萨布素跪拜接旨,才知是圣上委以重任,令他驰兵增援。他连夜赶往,大获全胜。
龙江第一湾
挥别卧龙湾,我们一路风尘去了“龙江第一湾”。说一路风尘,一点也不夸张。从平整的柏油路上下来,十几公里坎坷不平的土路,让我真正体验了一把“越野”的刺激,身体要随着高低起伏的路面在座位上颠簸,手要不断地调整方向盘寻找比较平坦的路径。特别是看到迎面一辆车开到了路边的沟里,一对夫妻站在路边面面相觑无可奈何的样子,让我这个一向用手指搓着方向盘的老司机,也不免要握紧方向盘了。来到第一湾,再次尝一回没有做功课的苦果——不知道还有那条能开到山顶上的路径,背了两个相机吭哧吭哧爬到了山顶。尽管爬了很高,16MM广角还是拍不全,好在可以接片。这是黑龙江流经大兴安岭地区施业区红旗岭段的江面回流急转而形成的独特景观,江湾环抱的岛上,绿树成荫,花香草茂。岛的边缘经江水的冲刷,形成了一圈由鹅卵石与黄沙构成的沙带,在阳光的映照下,整个小岛就像镶上了金边,所以又名“金环岛”。可在我的镜头里,那圈金环微乎其微,几乎看不到。
就在我们拍完全景要下山时,一队全副武装的巡逻兵,牵着一只大军犬走了过来。定神一看原来是他们要以第一湾为背景拍一段VCR,可是气氛弄得特别紧张。带队的排长神乎其神地阻止所有在场的人拍照,我逆光盲拍了几张后,迅速把快门调成静音,偷拍了几张,转身离去。
晚上我们来到北红村 (属漠河)——位于中国的最北端,地处中俄交界处,南北面环山,黑龙江由西向东穿村边而过。我们到时日落黑龙江畔,光线一般。下低到水边,爬高到新建楼上,看到村中一个教堂有点意外,跑过去已经夕阳殆尽了。就在这个教堂北面,我们找了个农家乐解决食宿。晚餐后在村里闲逛,一个名为“混血儿”的商店引我们进去转了一下,俄罗斯商品比比皆是,感觉价格虚高,是蒙游客的。中国旅游从一开始就进入了误区——旅游是奢侈消费,游客是有钱人,不宰白不宰。这从首都机场的高价饮料,到北红村这么一个穷乡僻壤,旅游产品的供应者在这一点上达到高度共识。再加上政府的不作为,使这种“歪理邪说”成为了放之五湖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DAY12(0816)
其实醒得挺早,忘了拍日出了,赖在床上没起来。同伴约吃早餐的时候才知道有一个去拍日出了。这才匆忙抄了一个24-70的挂机头去了江边。看到晨雾所剩无几,不免扼腕惋惜。看看西边还有希望,小跑起来。到西头再往南看,江上晨雾还没有散尽,最终找到一个比较理想的机位,拍到这张《野渡无人舟自横》。
北红村晨雾
上午由北红村而北极村,村前一个招揽生意的村民说,最北村是被黑龙江的某省长移到北红村去了,实际应该是在北极村。这可真是一语惊人——长官意志无往不利?连地理坐标都能随便改?北极村:北纬53°33′30″;北红村:位于北纬53°33′。这个网上数据应该说北极村这个村民是信口开河吧,但是长官在老百姓心中如此形象也是岌岌可危。严格说起来这两个村落在纬度上差之毫厘,但是在人工造景上,北极村要夸张的多。仅看那个“金鸡之冠”的雕塑就可以窥斑知豹了。造景、圈地、高价门票,这个国内旅游的怪圈,完全应了水泊梁山英雄好汉的豪言壮语: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过此路,留下买路钱。
可能更有趣的还是隔黑龙江相望的俄罗斯哨卡。我用600MM长焦吊过来还要大面积剪裁才能大致看清:那个哨兵百无聊赖地在玩弄手机。或许他能远远看到我?没一会就背对着我了。有趣的是我在后面自己拍的几张瞭望哨的照片中找到一张他的“工作照”——或许他知道我要说他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了?终于站到瞭望镜前摆了个姿势。要知道我在取景器里完全看不到他,因为所占面积实在是太小了。
北极村离北极圈还有十万八千里,高昕问我能看到极光吗?显然是被“北极”那两个字蒙住了。网上查到的都是没有看到极光的记录,那些配图显然也不是北极村拍到的。如果这里那么容易看到极光,又何必要千里迢迢去北欧呢?
村里的金矿我们未及去逛,倒是与我们经过的22驿那塑像主人李金镛直接相关。清朝时来淘金的人纷至沓来,青楼卖笑的生意也一时甚嚣尘上。村里的胭脂沟,据说就是青楼女子洗出来的。多少有点夸张吧?
北极村
匆匆告别北极村,我们先奔了漠河,中午在那里打尖。午餐后寻路去内蒙,没想到出城的路都在修,左冲右突,在城里转了半天,才算找到出城的路。没有标识,无人监管,有点哭笑不得。车上随手用手机拍了城市街景,还是颇有边境城市的味道。在一个县的前面冠以国名,如果不在边境就有点唐突了,那个星星的城雕必是北极星无疑了。
从漠河西行没走多久,就进入了内蒙的地界。路况之差,能把人颠起来头撞车顶——交通学名:岛状沉积。大兴安岭横跨两省,我们自东走到西,进入了另一个自幼就如雷贯耳的地区——呼伦贝尔,夜宿该市之北的根河市。根河的纬度虽不及漠河高,但是海拔高于漠河,曾经创下过全国极度低温(零下58度)的最低记录,所以有“中国冻极”之称。晚上在家“小磨豆腐”餐馆尝尝地方菜,同伴说不好吃,我觉得尚可。
DAY13(0817)
告别根河,我们驾车驰骋在兴安岭和呼伦贝尔大草原的交集地带,《走在高高的兴安岭》会自然而然地冒出嗓子眼。特别是在莫尔道嘎大桥上远眺大兴安岭,“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我了望南方,山下是茫茫的草原,它是我亲爱的家乡”的悠扬曲调和吕文科特有的声线,让我又回到了童年。那时候对兴安岭全无概念,大和美的印象是肯定。眼前的具象,让我宁可把镜头里的山水就看做歌里唱的“清啊清的昆都伦河昆都伦河,我在那里饮过马;连绵的大青山大青山,我在山下放过牛羊”。
路边的景色,让我们驻足为那歌曲配图呢。
中午时分,我们来到室韦俄罗斯民族村。现在为了渲染异国情调,把这里的建筑使劲往俄罗斯风格上靠。其实这里真正的根是内蒙的室韦部落,“室韦”原系蒙古语音译,森林之意。用作族称,意为“林中人”。历史上有室韦是蒙古族的先人之说。这与十月革命前后俄国人迁居到此的历史相比,实在是大巫见小巫。
室韦
与漠河的界江黑龙江相比,室韦门前的额尔古纳河实在是太窄了。对面的建筑拉过来,似乎除了以河为界外,还要以铁丝网为界。实际国界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理解,那些骑马的应该是国内的游客才是。
从室韦去临江的路上,有个奥洛契庄园,地处室韦、临江之间,额尔古纳河三面环绕形成半岛,另一面为莽莽大兴安岭,河对岸为俄罗斯奥洛契集体农庄。谷歌地图上标为奥洛契下三岛,庄园由此得名。不明就里的人会以为这么个洋名,会和历史上的哪个老毛子有关系吧?最吸引游客买票进园的,就是路上几处醒目的太极图全景图。奥洛契下三岛内拥有全国最大人工农作物种植而成的太极图,直径1300米,外圆4082米,面积1989亩。我们就是爬到最高处,也不可能找到那张照片的角度——原来那是一张无人机的航拍图!“麦田怪圈”出现于17世纪,上世纪80年代的英国大量涌现,科学界对麦田怪圈如何形成一直存在争议,主要有磁场说、龙卷风说、外星制造说、异端说、人造说五种解释,其中第五种是流传较为广泛的说法,但是不能完全解释已经出现的自然现象。眼前这个庄园人工而成的太极图,是不是就是要实地诠释“麦田怪圈”的真正形成原因呢?
当然我更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庄园是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局、农牧业厅推荐给国家旅游局和农业部创建的全国一百家现代农业庄园示范项目之一。其中还包括了很多的接待设施,应该还在筹划之中。
临江
从庄园再往北走,就进入了临江屯。这里紧靠额尔古纳河,当地人称之为江,故名。看看天色不早了,我们决定在这里落脚。都是“木刻楞”的小木屋,还真有整出高大上的,价格也高出好几倍。我们还是选了个物美价廉的家庭旅馆住下,看看日头将西,背上相机奔了马路对面的瞭望塔。没想到这个护林防火用的瞭望塔可以随意攀爬,就是恐高的老孙,也跟我往上爬,还在下面给我拍了张工作照。
坐在铁架子上等光线。北面是广袤的麦田,金黄一片,可惜没有“怪圈”来装点,奔放的云彩倒是挺给力。南面可见额尔古纳河和茂密的森林,高山草甸。地形地貌也颇有特色。夕阳的侧光和灿烂的晚霞,把这小小的临江屯渲染的美不胜收。当然还有蚊虫的袭扰,迫我们下得塔来,夺路而逃。
DAY14(0818)
我又和老孙摸黑起早,驾车去了昨天日落里出现的草甸子。这日出的运气就没法和日落比了。除了日出前的一抹胭脂红差强人意,其他时间都是阴云密布。当然我不会只在那里空等,等到无望,讪讪然下山。架起长焦,四处张望,有耕耘就有收获。上面那张《晨雾》和下面这张《奔马》,就是这么瞄出来的。临江屯隔额尔古纳河与俄罗斯相望,屯中三分之二人是俄罗斯血统。可是在我的镜头里,却完全看不到。大约只能说明汉化的严重吧。
早餐后,我们由北向南,再度穿过室韦,经过那个感觉形同虚设的口岸,沿界河额尔古纳河的九卡向西南方向行驶。虽然沿途不乏可拍之处,但是光线基本没有,所以直到开到七卡附近,云开日出,我们才开始驻车拍照。顾名思义,大多数人都会因为“卡”就是“关卡”的意思,哨卡由此而来。其实卡是卡伦的简称,亦作喀伦、卡路、喀龙,为“台”或“站”的满语音译,哨所之意思。原来这个外来语是来自满语、来自清朝防御、管理边疆建立的哨卡规制。在著名的“太极湾”,我们驾车驶上对面山头,俯拍美景,非两张不能表现出“太极”的意味。
七卡太极湾
另一处河湾的形状,让我想起了婺源的月亮湾,可惜没有高点机位来拍摄,留下了几分遗憾。中午吃饭时,餐馆老板劝我们不要再走卡线:“看来看去不都是那个样?不如去恩和看俄罗斯民族村呢”。老板信誓旦旦地说那是真正的俄罗斯民族村,室韦是赝品。事后证明老板的话其中有诈。小民认为是我们午餐太简单所致,老板给我们指了一条路况极差、无风景可看的烂路。但是网上确有此说:“2011年,额尔古纳市经过区划调整,原室韦俄罗斯民族乡改为蒙兀室韦苏木,将恩和设为俄罗斯民族乡。于是恩河成了我国唯一的俄罗斯民族乡。”谁是谁非已经不重要了。恩和乡与室韦相比,商业味道更浓,街两边都是商店和饭铺。唯一有点俄罗斯意味的就是这个木刻楞搭起来的民俗博物馆了,走近一看也是大门紧闭。
继续前行,就进了声势浩大的白桦林公园。沿途景点少,利用自然林木造景,应该是这个公园的特色。白桦林最适合作为拍人像的背景,可惜我们同行者中没有美女模特,随手拍了一张游客的留影。我想起《街上流行红裙子》那个老电影,利用白桦树上的天然图案,拍了几张小品。上面这张《不爽》比较像卓别林生气的样子;下面这张《山水画》被一大学同学认为“最像”。见仁见智吧。
晚餐前,我们进入额尔古纳市。这个因河而名的县级市,市容也是让我大感意外。俄式的洋葱头屋顶,披红挂彩,让这座内蒙的最北端城市蒙上了浓郁的异国情调。街头迎面走来个穿着藏族民族服装的小女孩,提醒我这个虽然只有十万人口的小城,却有21个少数民族聚居,这在全国也堪称奇景了吧。
市中心广场上,有一尊巨大的哈撒尔牵马执弓的石雕。哈撒尔是成吉思汗的二弟,被成吉思汗盛赞“有哈撒尔之射,有别里古台之力,此朕之所以取天下也”。后来,蒙古文献均称哈布图·哈撒尔,即射箭好手哈撒尔。哈撒尔的雕像立在这里,是和当年额尔古纳是哈撒尔的领地有直接关系的,十三世纪初成吉思汗创建蒙古国前后,哈撒尔都是成吉思汗麾下最重要的军事组织的首领,“科尔沁”就是蒙古国建国后的一支禁卫军,后来居然演变成为地名——科尔沁草原,足见哈撒尔及其后裔在蒙古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额尔古纳市
晚上我们在额尔古纳市一家最地道的蒙餐厅吃烤羊排,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二层楼梯上悬挂的一张牛皮地图——成吉思汗远征欧亚大陆行军示意图。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后多次发动对外征服战争,征服地域西达中亚、东欧的黑海海滨。成吉思汗进军路线分为东西两线,西线军队从内蒙古、外蒙古、俄罗斯等地出发,先后进入阿富汗、土耳其、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捷克斯洛伐克、伊拉克、印度、伊朗等国家,以此建立强大的大蒙古国;东线军队后来进入四川、贵州、河北、山东、浙江、湖北、江苏、贵州等省,以此经略中原。成吉思汗征战的范围如此之大,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一代天骄”绝非浪得虚名。被毛嘲讽为“只识弯弓射大雕”,不能说是历史唯物主义吧?相比之下,马克思的评价要客观得多:“成吉思汗戎马倥偬,征战终生,统一了蒙古,为中国统一而战,祖孙三代鏖战六七十年,其后征服民族多至720部。”史上风云人物虽然任人评说,但是不能用历史虚无主义的态度,用“俱往矣”一言以蔽之。见仁见智,应该是历史这本教科书留给我们的最大财富。
安顿好住处去拍夜景,灯火璀璨,广场舞人声鼎沸。
DAY15(0819)
今天的目的地是满洲里。在我的印象中这该是东北的城市,大约是和溥仪的“满洲国”有关吧。从额尔古纳到满洲里,全程都是穿行在呼伦贝尔大草原上,一路上也都是哼着那首《呼伦贝尔大草原》的旋律。这时候才真正体会到驾车要比坐车爽的乐趣,碧绿的大草原在我的两侧掠过,那句“矫健的雄鹰俯瞰着草原”不就是说的这种感觉吗?地处大兴安岭以西的呼伦贝尔大草原因有呼伦和贝尔两湖而名,但是草原的盛名远远盖过了湖。草原上马的矫健司空见惯,温情暧昧的一面却很罕见。这张故名《暧昧》。
海拉尔
海拉尔是我大学后就耳熟能详的地名了。那时所在的外贸公司,要到这里来买饲料草,公司里那些没有学历又好吃懒做的“关系户”,一提到去海拉尔买草就叫苦不迭。可以想见,三十多年前的海拉尔,肯定没有眼前这么多点布局的旅游建筑,更没有今天这样舒适的吃住行条件。
车近满洲里,路边色彩鲜艳的建筑和倒影,让我们忍不住要下车拍摄,也难免对满洲里这座边境小城寄托了无限遐想。满洲里东依大兴安岭、南濒呼伦湖、西临蒙古国、北接俄罗斯,人口虽然只有额尔古纳的三分之一,却是一个让人耳目一新的“大”城市,主街上高楼鳞次栉比,商店招牌大都是俄文,老毛子随处可见。路边摊坐了一个,我上去用中文打招呼,他置若罔闻。不会中文,他在这里做什么生意?晚餐后我们在步行街上走走,外来游客熙熙攘攘,应该占了城市人口的大多数。
满洲里
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中东铁路(东清铁路)西部线建成,因是从俄国进入中国东北地区(当时惯称“满洲”)的首站,故名“满洲里站”,俄语为“满洲里亚”,音译成汉语变成了“满洲里”。
DAY16(0820)
早醒,看窗外彩霞满天,翻身下床,带了个24-70挂机头出了旅馆。沿着满洲里的主街一路拍到俄语职业学院,早霞散尽。路边一个遛早的老头跟我说:“再往前走你就到了套娃广场啦。”现在的大学可了不得,不仅建筑式样一水的俄式,对面还有一个大学生公园!我们当年如果有这么个谈情说爱的地方,历史还不早改写了?
接近满洲里,路边就都是同一个广告:“扎赉诺尔——海一样的湖”。“扎赉诺尔”(蒙古语“达赉诺尔”之同音异译)是呼伦湖的习惯称谓,意为“海一样的湖”;也是满洲里代管的一个区,属呼伦贝尔。上午本来是要去国门和套娃广场的,小民说去过,放弃。他表弟说昨天因为羊排闹肚子,没吃晚饭在酒店里查了一下,呼伦湖还是想去一下。这样我们三个人就先去了呼伦湖。
呼伦湖
如果没有理想的光线和精彩的云彩,这个景点真的是聊胜于无。说它是“海一样的湖”倒也没有夸张,两千余平方公里,中国第五大大淡水湖,与我们一路走来的额尔古纳河同一水系。在靠近芦苇丛生的另一侧,睡莲漂浮,乱云飞渡。我们走近湖畔时,一只雄鹰从芦苇荡中呼啦啦起飞,这惊鸿一瞥让我不由得指给同伴看,红兵兄敏锐地抓住了这个瞬间。大约是呼伦湖给我们的印象过于平淡,大家一致同意放弃贝尔湖,直接去了扎赉诺尔区的核心地带。
这个区政府的建筑实在让我瞠目结舌,我马上想到的是李克强的那句话——“政府不作为,是最大的腐败”。一个人口只有15万的区政府,居然敢堂而皇之地建造如此富丽堂皇的政府办公大楼。真想去问问李克强,他当年上任时承诺的不再建楼堂馆所的诺言,是不是都飘到九霄云外去了?至于李总理的苦衷,国人是不是也都见谅了呢?再看这座扎赉诺尔区九中的校舍,大约是为了贯彻“再穷也不能穷教育”的“总理指示”吧?至于周恩来生前是否说过这话已经无从考证,但是歪嘴和尚念经却是不争的事实。如果这栋建筑盖成平顶的,是不是又可以盖出一栋同样的建筑呢?一个中学有必要盖成旅游景点的模样吗?经济并不发达的内蒙,中学都能建得如此奢华吗?
满洲里国门
带着一连串的疑问,开始了下午的国门之旅。没想到问号继续出现了。满洲里国门的登楼电梯大厅,赫然展示着五代国门的雕塑,最荒诞不经的是1988年的国门建筑在2008年拆了重建,耗资高达8200万元!且不说这巨资可以建立多少所希望小学,也不说可以实现多少精准扶贫,就说拿纳税人的钱建起来,再高价卖票给纳税人进来参观,是何等的荒唐!按现在每人80元门票算,有120万人游览就收回了成本,再过几年拆了重建,这是一个多么一本万利的好生意啊!其中又有多少钱中饱私囊?相形之下,对面的俄罗斯国门可真具有普京的务实风格。
国门的电梯没想到和黑瞎子岛观光塔的不谋而合——都不工作。我让老孙先上去,我在下面转了几圈。看他还不下来,就和看门的小姑娘搭讪,让她同意把我的摄影拉杆箱放在她办公桌下寄存,我拿了一个600MM长焦挂机头徒步登上观景层。取景器里的俄国士兵有点无精打采,我们的边防战士倒是全神贯注地行走在哨位周围。究其原因,大约是中俄双方有无游客所致吧。俄罗斯人可能大感奇怪的是,这个普普通通的边境线上,何以有这么多中国人趋之若鹜?
满洲里之晨
再对比一下中俄双方边境线上的建筑,俄方一个硕大的石雕,两个年轻男女相拥而坐,激吻正是动情时。周边的俄式建筑,似乎成了他们青梅竹马时过娃娃家搭起的积木,显得那么渺小。而与这对纵情男女遥遥相望的中方的中共六大展览馆,感觉反差有点大。中共六大是1928年在莫斯科召开的。大部分代表都是从满洲里偷越过境,奔赴会场。足见当年的白色恐怖有多么严重。现在回头看六大的报告和决议,中共当年的头脑还是比较清醒的,失败使人进步吧。而时隔41年的中共九大,且不说时间间隔的不正常,会场上个人崇拜的山呼海啸,把失败当做胜利的冲昏头脑,实在是发人深思。
最夺人眼球的,大约要算离开国门景区前一刻的俄罗斯美女了。循环播放的录音喇叭里声嘶力竭地喊着:“20块钱喽,和俄罗斯美女拍照合影喽……”这么廉价的俄罗斯美女,似乎和这景点的门票太不搭了。我和老孙一分钱没花,用长焦对这两个美女一通扫射,直拍到她们用外套遮住脸,我们才收兵。或许是这国门可看的实在有限,如此这般也是一个花絮吧。可惜的是这两个美女的面部雀斑颇多,不PS掉似乎对不起读者。大抵也是能够廉价合影的原因吧。
俄罗斯美女
出国门去满洲里另一个也要借俄罗斯之力的景点——套娃广场。虽然我对这种类似儿童游乐场的人工景点毫无兴趣,但是远道而来的好奇心还是让我走进了这个票价不菲、绝大部分游乐项目绝不会问津的景点。套娃这个看似普通的玩具,历史可不短呢。14世纪至今,最早起源于莫斯科以南70公里的俄国古镇Zagorsk的套娃,由于世世代代工匠精湛的雕刻和绘画技巧以及俄罗斯民族文化的积淀,受到了各国小朋友和大朋友的喜爱。
渐渐地,套娃素材也越来越丰富,除了童话人物外,历史人物、权贵政要甚至日常生活中身边的人和事都成为创作的对象。这个在中国很难设想。毛邓的形象你敢做成玩具,必有杀身之祸。就是今上,谁也没有那个胆子吧?这个看似简单的社会现象,其实折射出的内容可是不简单呢。
俄罗斯匠人按照肚子里含有小娃娃个数的不同,套娃可以制成成5件套、7件套、12件套、15件套等等。满洲里顺势而为,以套娃为主题建了这么一个夸张的游乐场,你可以做出套数世界之最的套娃,我就能建起30米高的世界最大套娃。这种“攀比”心理该如何评价呢?俄罗斯建筑的色彩缤纷和独特的造型,确有其无可替代的民族特色,但在这里是否被夸张了就未可知了。有趣的是在景区里不时看见俄罗斯的少女,想必是这里的套娃比原产地更精彩吧?
套娃广场
套娃最普通的图案是一个穿着俄罗斯民族服装的姑娘,叫做“玛特罗什卡”,这也成为这种娃娃的通称。早期俄罗斯农村常用的女子名Matryona,拉丁字源是mater“母亲”,因此有生育的含意。虽然套娃的来历有多种传说,我更相信的是这一种:在旧时俄罗斯农村,Matryona和Matriosha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妇女的名字。学者们指出,这两个名字中含有拉丁词根“mater”,意思就是母亲。听到这个名字,人们很容易联想到大户农民家庭里的母亲,通常是一个健壮能干、略有些肥胖生了许多孩子的俄罗斯妇女形象。而胖嘟嘟的木娃娃肚子里又藏着这么多小娃娃,于是套娃就自然而然成了雕刻精致、色彩鲜亮的木娃娃们的名字了。
比较奇怪的是,在套娃广场的表演大厅里,所有的节目不是俄罗斯的歌舞和杂技,就是蒙古族的歌舞,居然没有一个和套娃有关的。这样的文不对题,也真让人啼笑皆非。走出套娃广场,正是夜灯初上时。七彩的灯光,为满洲里这个小城增色颇多。
DAY17(0821)
告别满洲里之晨也是告别老孙之日。他因太太报了去巴厘岛的团,只好中途脱离我们这个三人团。怕老婆现在是时尚。但是我们的驾车强度就要增加1/3。也只能随遇而安。
阿尔山
这一天我们的目的地是阿尔山,穿行在新巴尔虎右旗的呼伦贝尔大草原上。巴尔虎,是蒙古族喀尔喀部的一个部落名,因该旗的巴尔虎人比陈巴虎旗的巴尔虎人进驻呼伦贝尔的时间迟两年,“新”由此而来。蒙古语称西为右,右旗与东边的左旗相对应。天气好到不能不又想起那首《呼伦贝尔大草原》,真切地体味一番“白云朵朵飘在,飘在我心间”的美感,坐在柔软的草地上拍着天上地下的“白云”,享受。
呼伦贝尔大草原
太阳将西,我们来到著名的阿尔山。这座山虽然我闻名已久,但印象中总是一座野山而已。没想到是座要收高价门票的完善景区。虽然自驾游的车可以开进景区,但是上班时间都要限行,必须要坐景区的通勤车。阿尔山实际上是一个山区的总称,没有地标性的主峰,精彩的景点也都在山脚下。哈拉哈河穿景区而过,构成了一幅山水相依的壮美画卷。
DAY18(0822)
这一天的早晨是此行最精彩的早晨。我在一片浓雾中自驾到杜鹃湖畔,拍到了最理想的晨雾。特别是传说中的瀑布云,我在多少名山大川都未曾遇到,幸会于此,真是心满意足。
拍完杜鹃湖回程路上,又转到松鼠湖去拍了一张晨雾未尽的镜头。是湖中的小岛形似松鼠,还是这里多有松鼠出没?
杜鹃湖晨雾
早餐后,我们乘景区班车径先去了四十公里之外的骆驼岭天池。虽然垂直高度不足500米,但是木台阶登山路,我背着摄影拉杆箱登上山顶,热得只穿了一件背心,一个母亲指着我和另一个穿羽绒服的游客对她女儿说说:这个对比多强烈,你应该拍一张。这个形成于30晚年前的火山湖,面积达26公顷,要找到个能拍到全景的机位还真不容易,好在有万能的PS接片,易如反掌(下图)。下山后我陪小民再去杜鹃湖,午餐后陪着不愿意再爬山的小民骑马上了离景区很近的阿尔山天池(图三)。此天池面积不及我们才去过的长白山天池和以前去过的天山天池,排名国内天池第三。据说这个天池深不可测,水不生鱼,恒定水位,找不到水源出入口,被称为四大奇观。
与天池山遥相呼应、哈拉哈河上游的三潭峡,由波平如镜的卧牛潭、虎石潭和悦心潭三处潭水组成。沿着水边的木栈道漫步,移步换景。峻峭的火山岩遗迹,婉约的溪流小景,对比强烈。
有趣的是阿尔山有两个天池,还有一个地池。湖水在地平面以下,深度达40-50米。这种形态的低火山喷发口形成的火山口湖,在中国其他地方至今还未发现,是阿尔山又一独特的火山地貌。
不冻河
哈拉哈河有一段肯定是因为地热的缘故,形成了严冬不冻的奇观,河道蜿蜒曲折,大有喀纳斯月亮湾之美。拍到晨雾应该易如反掌。只可惜地形不熟悉,早上多一脚油门应该就有了。只是光线的方向好像有点不对。
告别阿尔山之前,我们来到了这个名字颇为富有诗意的景点——鹿鸣湖。如果没有湖畔这丛怒放的野花,和天上将要散去的几朵白云,这个区区小湖真有点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感觉。
杜鹃湖晨雾
DAY19(0823)
这一天应该是我们此行赶路距离最长的一天,行程近千公里。想必是因为我们没有做路书的缘故,取了个大致的方向,就从阿尔山奔石林而去了。天色将黑时,我们误打误撞来到了克什腾旗热水温泉镇。此地地处内蒙古高原东部边缘与大兴安岭山地和华北山地交汇处的克旗热水塘。
内蒙古高原,自东向西牧场质量逐步下降,水域也呈递减状态。东西部差别概源于此。
内蒙古高原
有趣的是晚上我们经过热水温泉镇,被满街的的温泉招牌所吸引,临时决定下榻于此。定好房间后,店主催促我们要赶快把浴缸里的温泉水放满,过了九点就断水了。这样的温泉我还第一次见到。由于温泉水温超过80℃,我们完全可以利用降温的时间去吃晚饭。餐馆的一个年轻的服务员,是个马上要去湖北上大学的准大学生,问她这里的确切地名,她说自己虽然土生土长也说不清,改来改去好几回了,现在好像冠名什么热水镇居委会。虽然地名语焉不详,温泉却是货真价实,每个房间的卫生间里有两个浴缸也是见所未见。一早一晚泡了两次温泉,好像又回到了新西兰北岛的罗托鲁瓦。
内蒙古高原
DAY20(0824)
一张一驰大约是我们此行的规律。赶路一天后,放慢脚步去看景点。达来湖与满洲里附近的达赉湖一字之差,景色依旧平平。有个专门的观鸟区,大约不是季节,几乎无鸟可观。黄岗梁号称国家森林公园,也不过是路边的景色。“美景都在路上”,用在这里倒是恰如其分。克什腾旗最著名的景点大约就要算是阿斯哈图冰石林了。这个梦幻的名字会让人无限遐想,其实“冰”不过是由冰川融水冲蚀而成的罢了。
阿斯哈图冰石林
我们刚在停车场停下来,就有一个骑马的当地人过来兜售骑马的生意。他看我两个长焦挂机头,就使劲说带我去石林外的高点拍摄的好处。想想他说的不无道理,价钱也比阿尔山天池便宜,便欣然接受了。事后证明虽然这个口蜜腹剑的马夫多收了我的钱,但是这个景区一览无余的游览方式还是正确的选择。因为景区面积方圆几十公里,景区内都要坐交通车,没有半天时间是不可能把景区走完的。登顶一望,全景局部尽览,实在要感谢那支600MM长焦,可以拍到每一个景区的细节。
此行的最后这个景区居然没有进门,也是为了满足小民明天一定要赶回家的计划。最后应他的要求开车到夸张的景区大门前转了一下,然后取道踏上归途。日落之前,我们进入位于锡林郭勒盟南部,正蓝旗中部,地处浑善达克沙地腹地的桑根达来,作为最后一晚的落脚点。搞定住宿后,只见晚霞满天,慌不择路地找了个最近的蒙古包,拍张日落。这里虽然只是一个小镇,但是也有几个景点。我们一则要赶路,二则也没有做功课,只能算作下次自驾游的经验教训了。
桑根达来
DAY21(0825)
如果是旅游行程表,会这样写:朝辞桑根达来,下午回到温暖的家。车程约500公里。进入河北后,牧场风光大改,天高云也高,草地稀薄,裸土随地可见。这一天基本我开,中午在密云县城涮羊肉,解决小民胃亏肉的问题。进京后大堵车,更加怀念过去二十天随心所欲、纵横驰骋的美好时光。
严向群阅览室
文图由作者提供本号推送
喜欢小号
人在旅途
记录直白的历史
讲述真实的故事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
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届2
新三界
余轩编辑、工圣审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