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逝者丨顾方舟:为孩子们发明"糖丸"的老人走了

新三届 2019-08-29

顾方舟(1926-2019)



“中国病毒学之父”顾方舟,

那个发明"糖丸"的人走了



        你小时候有没有吃过糖丸疫苗?我们每个人都吃过吧?打完针之后吃的,好甜好好吃,当初我都以为是打针不哭的奖励呢。



        这个东西似乎在很多人的记忆中都是“最美味”的东西,几乎当时没有孩子知道,这个糖丸其实也是一种疫苗,而发明这个糖丸的就是这位老人。


        很多人都完全不知道老人的名字,他叫顾方舟。


        2019年1月2日,在一个晴朗的冬日,顾方舟老人家平静地走了,享年92岁。


 

  顾方舟,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著名医学科学家、病毒学家。他在中国首次分离出脊髓灰质炎病毒,成功研制出首批脊髓灰质炎活疫苗和脊髓灰质炎糖丸活疫苗,他为脊髓灰质炎的防治奉献一生,最终实现我国全面消灭脊髓灰质炎并长期维持无脊灰状态,为几代中国人带来了健康,为中国公共卫生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这个名字,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他之所以走上这条路

和家庭有莫大的关系


1926年,顾方舟出生在宁波,父亲在海关工作。


工作中,父亲接触到了外国来的船只,结果被感染了黑热病,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是无法治疗的,30多岁就离开人世。留下了年仅5岁的小顾方舟。



父亲去世后对家庭的打击非常大,家道中落,小顾方舟备受歧视和欺压,非常的委屈,每次回忆起这段80多年前的往事,即使已经90高龄的爷爷仍然会潸然泪下,真的是很凄惨。


这是他父亲在世的最后一张照片,年仅33岁,成为他心中永远无法消失的一个痛苦回忆。



但是他并没有从此消沉,坚强的母亲扛起了养活全家的重任。成为了一名助产士,这为他走上医学道路又增加了一个因素。


他的母亲是一位非常伟大的母亲,坚持不改嫁,独立养活几个孩子。



32岁的她以常人无法想象的毅力考取了当时中国非常稀少的助产士。


可以看到,当时全部外国教材,很多助产士都是外国人,作为一个32岁的中国女性能考出这个吃了多少苦。



        父亲的离去和母亲的坚强在幼小的顾方舟心里埋下了坚定从事医学的种子。1944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北大医学院。


冒着可能瘫痪的风险,

他喝下了一小瓶疫苗溶液


  脊髓灰质炎又称小儿麻痹症。1955年,在江苏南通大规模爆发,全市1680人突然瘫痪,大多为儿童,466人死亡,随后迅速蔓延。1959年已经从南方传染到了中西部地区,比如昆明、南宁等,而且爆发律奇高,是南通的三倍多!导致当时全社会恐慌,家家户户闭门,都不敢让自己的孩子出门,这种可怕的病毒紧靠皮肤接触就能传染,防不胜防。一时间,全国多处暴发疫情,全国一片恐慌。


小儿麻痹症的对象都是7岁以下的孩子。患病后瘦骨嶙峋,一动都不能动


1957年,顾方舟日夜奋战,到处寻找当时医务工作者不愿接触的患者粪便,从北京、上海、天津、青岛等十二处患者的粪便中分离出脊髓灰质炎病毒并成功定型,并发表了《上海市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分离与定型》。用病原学和血清学的方法证明了I型为主的脊灰流行。这为后来的攻克工作奠定的非常重要的基础。



  1958年,卫生部派顾方舟去苏联考察死疫苗的生产情况前,政府就考虑到了疫苗的生产问题,决定在云南建立猿猴实验站。1959年1月,卫生部批准正在筹建的猿猴实验站改名为医学生物学研究所,以此作为我国脊灰疫苗生产基地。 生产基地的建设面临着设计资料少、交通运输困难、物资紧缺、苏联撤走所有援华专家的困难。


    

病毒发作在腰膨大,腿部就变形残疾


 最可怕的是发作在延脑,那么孩子就有生命危险


这些孩子感染疾病后基本只有2种下场,一种是终身瘫痪,关节异常肿胀,四肢严重变形扭曲


可以看到,感染后的孩子非常的凄惨,基本上是无法正常行走和动弹的


我们现在无法想象的情况在那个时候遍地都是,到处都是瘫痪的儿童,各种残疾,肢体变形的比比皆是


不管是脚关节,膝关节,还是手臂,甚至是手掌,全部变形扭曲,患儿痛苦万分,整天哭喊,家长心碎


因为活疫苗实验需要有供实验用的猴子,云南有一个猿猴基地,所以把实验室地点确定在了云南昆明。


你很难想象,一个科学家的实验室是从昆明的一个山洞开始挖,还是他自己带人每天挖建的……



        但是昆明当时并没有成形的实验室,顾方舟带着7个人开始建造实验室。临时搭建的窝棚潮湿、漏雨,资源匮乏,工作人员甚至没有完整的裤子穿。



        没有冷藏疫苗的条件,研究员们就把疫苗背到山下的肉制品厂。培养细胞需要恒温室,顾方舟和几名电工自己建……



        你很难想象,就连建房子整地都是他自己亲自来……可以想象条件的艰苦。




除了猿猴外,牛血制备血清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他自己每天在农村的工棚里利用牛血制作血清进行测试。


每一项工作都是亲力亲为,没有任何的现代化设备,万事全靠双手。


为了能尽快拯救孩子,他拼了命的工作,他无法接受再有孩子遭受不幸。


和很多前辈科学家们一样,他在这种条件下,完成了中国首批减活疫苗的创造和生产!


这就是全中国第一瓶脊髓灰质炎疫苗!


这些疫苗在猴子身上试验成功,但是动物成功不代表人类就能成功,随后最大的问题来了!


  顾方舟后来说:“那时候我们没有房子,住都没地方住,搭起炉灶来就那么干,吃也吃不饱,那段时期真是太艰苦了,可是大家在那个时候确实是勒紧了裤带,咬紧了牙关干。”9个月后,疫苗生产基地终于建成了。研究所几乎是建在一座荒山,研究人员只能在漏雨的实验室中开展工作。他说:“人可以饿,猴子是做实验用的,绝不能饿着。”



  在临床试验阶段,需要确定该疫苗对人体的安全性。于是,顾方舟决定自己先试用疫苗。冒着可能瘫痪的风险,顾方舟喝下了一小瓶疫苗溶液。一周过后,顾方舟的生命体征平稳,没有出现任何的异常。然而,他的眉头锁得更紧了。因为他面临着一个他一直担忧的问题——大多成人本身就对脊灰病毒有免疫力,必须证明疫苗对小孩也安全才行。


几十年后的今天,顾方舟谈到当年没有能及时救治这些孩子依然充满了内疚和自责,眼睛都湿了


  那么,找谁的孩子试验呢?又有谁舍得把孩子留给顾方舟做高风险临床试验呢?一旦失败,孩子就有可能终生瘫痪。望着已经进展至此的科研,顾方舟咬了咬牙,毅然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拿自己刚满月的儿子做试验!在顾方舟的感召下,同事们纷纷给自己的孩子服用疫苗。




        经历了10天非人的漫长煎熬……最后,成功了!所有的孩子都正常,这个时候,一向坚强的顾方舟却反而哭了,和同事们抱在一起哭了……


        谁都不会想到,中国脊灰疫苗I期人体试验竟然就是在他和同事们以及自己的孩子身上进行了。


这是顾方舟当年现场诊断的照片


  按照顾方舟设计的方案,临床试验分为Ⅰ、Ⅱ、Ⅲ期。Ⅰ期临床试验主要观察疫苗对人体是否安全,有无副作用,只需少数人受试。Ⅱ期临床试验是安全性和药效的初步评价。1960年,2000人份的疫苗在北京投放,结果表明,疫苗安全有效。Ⅲ期临床试验,是对疫苗的最终大考——流行病学检测。


        顾方舟将受测人群从2000人一下子扩大到450万人,在北京、天津、上海、青岛、沈阳等大城市展开了试验。近一年的密切监测表明,各市脊灰发病率产生了明显的变化。三期临床试验的圆满成功,表明顾方舟研究的疫苗可以投入生产、给全国儿童服用了。


这是当年拍摄的一些小儿麻痹症的典型病人情况


  试生产成功后,全国正式打响了脊灰歼灭战。1960年12月,首批500万人份疫苗生产成功,在全国11个城市推广开来。经过广泛的调研,顾方舟等人很快掌握了各地疫苗使用情况:投放疫苗的城市,流行高峰纷纷削减。


  面对着日益好转的疫情,顾方舟没有大意。他敏锐地意识到,为了防止疫苗失去活性,需要冷藏保存,给中小城市、农村和偏远地区的疫苗覆盖增加了很大难度。另一方面,疫苗是液体的,装在试剂瓶中运输起来很不方便。此外,服用时也有问题,家长们需要将疫苗滴在馒头上,稍有不慎,就会浪费,小孩还不愿意吃。



  怎样才能制造出方便运输、又让小孩爱吃的疫苗呢?顾方舟突然想到,为什么不能把疫苗做成糖丸呢?经过一年多的研究测试,顾方舟等人终于成功研制出了糖丸疫苗,并通过了科学的检验。很快,闻名于世的脊灰糖丸疫苗问世了。


        除了好吃外,糖丸疫苗也是液体疫苗的升级版:在保存了活疫苗病毒效力的前提下,延长了保存期——常温下能存放多日,在家用冰箱中可保存两个月,大大方便了推广。为了让偏远地区也能用上糖丸疫苗,顾方舟还想出了一个“土办法”运输:将冷冻的糖丸放在保温瓶中!



  这些发明,让糖丸疫苗迅速扑向祖国的每一个角落。1965年,全国农村逐步推广疫苗, 从此脊髓灰质炎发病率明显下降。1978年我国开始实行计划免疫,病例数继续呈波浪形下降。


  自1981年起,顾方舟从“脊灰”病毒单克隆抗体杂交瘤技术入手研究。1982年,顾方舟研制成功“脊灰”单克隆抗体试剂盒,在“脊灰”病毒单克隆抗体杂交瘤技术上取得成功,并建立起三个血清型、一整套 “脊灰”单抗。



  1990年,全国消灭脊髓灰质炎规划开始实施,此后几年病例数逐年快速下降。自1994年9月在湖北襄阳县发生最后一例患者后,至今没有发现由本土野病毒引起的脊髓灰质炎病例。2000年,“中国消灭脊髓灰质炎证实报告签字仪式”在卫生部举行,已经74岁的顾方舟作为代表,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做一个公共卫生学家,

让更多的人远离疾病


  1944年,顾方舟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北京大学医学院医学系,理应成为一名外科医生。但是,在毕业前夕,有一双巧手的顾方舟却舍弃了待遇高、受尊重的外科医生职业,选择了从事当时基础差、价值低的苦差——公共卫生。



  大学期间,他在北医遇到了严镜清先生。严镜清早年赴美留学,归国后是享有盛誉的公共卫生专家。当时中国的公共卫生事业刚刚起步,国人对公共卫生很陌生,卫生环境恶劣是当时多种疾病流行、高死亡率的直接诱因。严先生常在课堂上表达深切的担忧与思虑,顾方舟动情忧心,每思及此常潸然泪下。



  顾方舟一直没有忘却考察矿工卫生状况归来的同班同学的讲述:矿工衣不蔽体,不见天日,时常被包工头打得流血露骨头,病死了就扔到万人坑里……偌大的教室里,聆听着女同学的哭诉和同学们的抽泣,顾方舟内心的信念逐渐明晰:做一个公共卫生学家,让更多的人远离疾病!他说:“当医生一年只能救有限的病人,我们国家这么苦,正缺少公共卫生行业人员,我做这个,一年能拯救成千上万的人呢。”



  顾方舟毕业后到大连卫生研究所从事痢疾的研究工作。在这里,顾方舟度过了充实快乐的一段时间,接受了系统的科研训练,很快掌握了研究方法,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公共卫生工作人员。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顾方舟被派往中朝边界开展伤员痢疾防治。在冰天雪地中,接受了血与火的战争洗礼。



  1951年,顾方舟从战场后方被紧急召回大连,作为中国第一批留学苏联的学生,和被派往苏联医学科学院病毒研究所学习。组织上给包括顾方舟在内的375位青年准备了全套的四季服装和生活用品,临行前周总理在欢送宴上嘱托他们:“一定要好好学习。”



  临行前,他和相恋多年的爱人匆忙举办了婚礼,便离乡背井奔赴苏联,开始了为期四年的学习。其间,他师从苏联著名的脑炎病毒专家列科维奇教授,年轻而热情的顾方舟凭着韧性,克服了语言不通、水土不服、思念家乡等种种不适应,逐渐适应了苏联的生活。1955年夏天,他以优异论文《日本脑炎的发病机理和免疫机理》,取得了苏联医学科学院副博士学位,回到了朝思暮想的祖国,为日后开展脊髓灰质炎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昆明和北京的实验室里,顾方舟带出了许多中国病毒学免疫学专业的领军人物。改革开放后,他招收了中国第一批病毒免疫学的研究生。无论工作多么繁忙,他总是会抽出时间和他的学生讨论课题,有时甚至下了班后还跑到实验室来检查工作。他教诲学生,不仅要做好实验,而且要做一个学术上有诚信的人,绝不弄虚作假。



  顾方舟坚持8年制医学精英教育,推行临床实习阶段“导师制”,打造“协和精品”;他多年来传道授业、悉心培养,桃李成蹊;他实行开放政策,拓展资源、增强国际合作,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不断发展壮大;他推动成立了中国免疫学会并担任首任理事长,有力促进了我国免疫学的发展。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顾方舟,护佑中国人健康的生命方舟!




几十年的生涯中,他为全中国50亿份的脊灰疫苗生产提供了技术指导


        在我们心中,顾方舟不会离去,他伴随着每一个糖丸守护着全中国所有的孩子,每个人都应该记住他,感谢他,不仅是糖丸,他更开创了中国病毒学的历史,为消灭更多的疾病奠定了根本性的基础!


        谢谢你!我的糖丸爷爷!




文图选自网络,版权事务请与编辑联络



新三届逝者

南大教授临终留言:"大笑三声,送我上路"

高华去世7周年祭:历史守夜人

陶海粟:奇人邓英淘

刘晓阳: “知青”李三友个案

周其仁:纪念杨小凯

永远的张首晟: 家人同事朋友的回忆

张胜友:一朵爬山的云

邱兴隆:他先后与96名死刑犯同监共囚

邓伟:打动过我的每一张面孔都值得永远珍藏

郭彦东:考上北大让我一生骄傲

纪敦睦:一位本应该成为大师级的人物

统帅部点赞的海归战略科学家黄大年

郭少达:与肖晓琳道别

帮着"摸石头"的人——回忆张少杰

送别新三届学友曹征海

肖玉环:告别白南生

顾晓阳:怀念老同学吴方

高远东:在忌日纪念海子

熊国胜:追忆同窗挚友骆一禾

肖玉环:告别白南生

田文:一个为爱而生的女人

杨劲桦:在西藏祭奠田文

刘晓阳:地久天长——忆王小波(上篇)

刘晓阳:地久天长——忆王小波(下篇)

冯川:我认识的龚巧明

蒋蓉:海鸥和波涛——忆龚巧明

顾晓阳:怀念老同学吴方

送别谢一宁:先生走好  先生千古

送别周建明教授:一个大写的真人

刘学洙:上善如水——记新闻人张善炬

胡舒立:大真无争张善炬

鲁晓晨:新闻人虽力薄而努力不懈

祁林一路走好,天堂没有伤害,没有牢狱之灾

胡舒立:黎海波的胸中丘壑

同学中英语最棒的那位,最先走了

范蔚萱:好汉与书生 




记录直白的历史

讲述真实的故事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2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工圣审读


公 号 征 稿

主题包括但不限于:

童年  文革  上山

     当兵月   青工  高考

校园  浪漫  菁英

       职业  学术   人生  

教育  养老   兴趣爱好

……

新三届人一路走来的光阴故事

40后、50后、60后的关注热点

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

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

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联系人微信号:james_gz7

联系人电话:13570472704

一条绳子就能拥有好身材?

在家就能用,

每天坚持30分钟,

瘦腿瘦腰瘦胳膊,

燃烧你的卡路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