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知青丨余义奎:我在地头读人民日报,女社员在一旁吹套套

余义奎 新三届 2019-06-16


作者档案

本文作者


余义奎,重庆南开(三中)初中1967届 1班学生。从事文化工作40年,歌曲曾获国家、省多项奖,巴中市文化馆馆长、市文联副主席。运动、阅读、写作、思考,尽可能带着自己的而不是别人的脑子去到那个世界。


原题

那一轮夕阳




作者余义奎


 

1970年10月,我带着父亲的龙头二胡, 插队落户去了四川巴中。瘦弱的我,体重不足一百斤,身高一米六。但是,出人头地、争取表现、早日离开农村的意识却比任何人都强烈。


从下乡第一天开始,无论何时何地,我都带着我的二胡,走到那里拉到那里,从独奏曲到知青歌曲,从革命歌曲到样板戏,不放过任何一个表现的机会,企图在二胡里找到一条出路。二胡不仅排遣了我的孤独,也让我声名鹊起,迅速在全公社知青中占领了制高点,乃至在附近的几个公社都知道有一个拉二胡的重庆知青。


但是,我没有就此满足,又策划了一个自我表现的机会:在田间组织农民学习,也就是利用农活休息的短暂时间给农民读报。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公社革委会,得到了他们的支持。主任对我说,要把我这个做法在全公社推广。我踌躇满志,暗暗得意。


那天出工时,我带上生产队订阅的《人民日报》。生产队长也支持我的想法,休息时,在他的吆喝和组织下,大家慢慢朝我围过来。男人们放到了锄头,摸出了叶子烟,舔着口水吧嗒吧嗒的裹着烟卷;女人们坐着横放的背篼上,有的在哺乳早已饿了的孩子,有的扎起了鞋底。


“《人民日报》社论,”我站在一块石头上,大声朗读起来:“认真学习毛主席的哲学著作。让哲学从哲学家的课堂上和书本里解放出来,变为群众手里的尖锐武器。”一个洪亮的重庆口音在大巴山的山坳里回荡。那一刻,“大有作为”的感觉油然而生,我仿佛在“广阔天地”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我被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英明决策感动了,被自己感动了。


突然,有人嗤嗤地在笑,跟着所有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怎么了?我放下报纸,停住了朗读,看见一个婆娘憋红了脸在为孩子吹气球,那气球的材料竟然是一个避孕套。见此状,所有的人都笑得前俯后仰。我用求助的眼光搜寻生产队长,他早已不知了去向。


第二天,又到了读报的时候,我看见男人们抽着叶子烟,聊着他们自己的话题;女人们匆匆地往家赶,她们要回去喂猪,抓紧时间弄弄自留地。


我的创意流产了。

 

巴中三江乡

 

十月是大巴山最忙碌的季节,挖红苕,施肥,种小麦。一下乡,我就赶上了农忙。没有退缩,没有偷懒,我把它当作表现的机会。在到达生产队的第二天,我就要求出工。


挖了两天红苕,锄头把手咬出了血泡,队长照顾我和妇女一起背牛粪。装牛粪的竹篾背篼,上大下尖呈喇叭状,容量很大。装牛粪的人手下留情,只给我装了一半。尽管如此,我还是满头大汗,气踹吁吁,湿漉漉的牛粪和着汗水浸湿了我的背脊。走在田埂上,迎面走来的的婆娘们总是给我鼓气:“可得!老余……”“老余……可得!”


当我把牛粪卸在地里时,感觉浇灌的不仅是土地,也在浇筑我稚嫩的体魄。我就这样撑着,坚持连续出工七八天。终于,有一天午饭后,来不及洗碗,我就累得睡着了。


一觉醒来,睁开眼睛,我在哪里?这是什么地方?头上的房顶上挂满了蜘蛛网,被烟火熏烤的房梁乌黑油亮,积累多年的尘埃随时都会掉下来,一块玻璃瓦透进一束微光,照亮了昏暗的小屋。喔,这就是我插队落户的家:一架木床,一个木柜,泥巴堆砌的灶台,竹篾编织的泥墙,墙上的泥掉了不少,四周大洞小眼。一股强烈的牛粪味提醒我,楼下是生产队的牛圈,我的邻居是一对牛的母子。


我睡过头了,插队以来第一次误工。我懒懒地起来,推开唯一的一扇窗户。


四周一片寂静,没有一点声响,几只白鹤在水田中觅食,筷子一样的细腿,高一脚低一脚,我仿佛听见它们踩水的声响。一条石板路,弯弯曲曲消失在不知名的远方。一轮深秋的夕阳,垂挂在山顶上,血红的颜色,显得那么柔和,那么慈祥。


我凝视着它,它也凝视着我,时间在这一刻停滞了,它好像想要多陪伴我一会儿,不忍心匆匆的落下山去,就这样静静的挂在山岗上。一声撕心裂肺的牛犊叫,打破了寂静,那是楼下的小牛在呼唤它的娘。


半个世纪过去了,见过无数日出日落,但我心中始终有一轮血红的、不愿落下山去的夕阳。 


文图由作者提供本号分享

表扬小号

就摁下识别二维码吧


知青之殇

李薇薇:献给长眠异乡的知青战友

陈鸿仪:金训华的"牺牲"是一场事故

匡亚明女儿李军:

长眠在黑土地的生命芳华

外交官父亲到北大荒给女儿扫墓,

像给女儿梳头一样

田晟:有一朵花儿无枝可依

夏娜迪:知青姐姐在人间的最后时刻

他们永远长眠在北大荒

何求:五十年祭哭健儿黄玉麟

周锤:北大子弟沈因立的决绝选择

忘不了台风中牺牲的36位知青战友

葛有彦:西藏高原上飘逝的年轻生命

邓贤:知青大返城,竟因为一个女知青的惨死

马晓力:北京知青陈丽霞,永远留在北方的草原

老鬼:姜傻子一定要在草原咽气

老鬼:69名兵团烈士寻访记(1)

老鬼:69名兵团烈士寻访记(2)

老鬼:69名兵团烈士寻访记(3)

老鬼:69名兵团烈士寻访记(4)

老鬼:69名兵团烈士寻访记(5)

我的疯娘痴父:一个时代的爱情绝唱

1967年六千长沙知青大逃亡始末


记录直白的历史

讲述真实的故事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2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少达审读


公 号 征 稿

主题包括但不限于:

童年  文革  上山

     当兵月   青工  高考

校园  浪漫  菁英

       职业  学术   师长  

教育  养老   兴趣爱好

……

新三届人一路走来的光阴故事

40后、50后、60后的关注热点

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

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

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联系人微信号:james_gz7

联系人电话:13570472704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