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城记 | 邓李​:厦门的一头蚊子与一粒地球

邓李 新三届 2020-08-25

  作者简历

本文作者

邓李,1954年出生做女儿,父母钟爱而不能尽力,皆因双右。1966完小毕业,1969年初中掠影,1970年下放知青,1975年招工矿山,1978年入中南矿冶学院,习工业自动化。1982年毕业做专业教师,1993年入职外企,从事专业技术,至退休。


原题
沉 浮 厦 门




作者:邓李




不经意间,在厦门居住二十七年了。厦门人不排外,我过得很舒心,但不觉得自己已经融入本地,如果你不能操同种方言相处,那就没有融入。这不怪我,一个成年人,要学会闽南语,简直不可能。

据说闽南语几种发音,是其它方言发音所没有的,这意味着发音的那几块口腔肌肉,除了从小讲闽南语的人分外发达,我们都是退化的。

追溯闽南语,是一个古老的故事。盛唐时期,厦门本土不堪海盗骚扰,当朝皇帝派遣五十八名文武官员,携眷裹家,领兵前来平息。历经时日抵达,海乱早已消弭,旨传就地安家,无须返回,中原一支繁衍生息。厦门人异于福建人,眉目俊秀,脸面端庄,体态匀称,举止文雅,便是明证。临海边陲与内地,相隔崇山峻岭,交通闭塞,方得保留语言纯粹。有研究闽南语学者,特赴西安,寻偏远深巷,找老者聊天,闽南语对老西安话,语调顿挫,遣词意会,相谈甚欢。


厦门首次挫败感是问路。在北京西安,指点东西南北;在上海广州,告知左拐右转,独厦门只说往上朝下。遭遇过上下振荡数次,方得挣脱蜿蜒窄巷回到大街,怒不可遏地质问本土同事,答曰,往上么,背海而行;朝下么,面海而行。敢情你们是以海为坐标?是呀!那我问你,如果我位于厦门岛中间,要去南边或要去北边,你都告诉我朝下走吗?又或者,我往南走了一里地,返回来要往北,你告诉我要往上还是朝下呢?同事瞠目结舌,呆了半天,嘟囔说,反正我们都知道,哪里是往上,哪里是朝下。

混淆不止一桩,厦门酱油,世代相传,黄豆几经发酵晾晒,生成鲜美可口的酱油,厦门人不叫酱油,追根溯源称豆油。几次误会之后,我问,黄豆榨的油,用来炒菜的那种油,你们叫什么?思忖半天,小心翼翼地回答,那个,我们叫豆啊油。闽南话念出来,跟真的一样,转为普通话,竟然成了笑料。


厦门人使用量词,让人惊悚。先说微观和宏观之颠倒,啪的一声脆响,听到惊呼:好大的一头蚊子啊!毫无疑问,蚂蚁也是论头来数的。讲到环保时,谆谆告诫,语重心长:我们只有一粒地球啊!宇宙胸怀,气势如虹。若是抱怨失约,声声铿锵:我等了半天,没见半个人影,气得半死,你有半点诚心吗?决不肯用整数。

厦门人说话,滥用“有”字,含有完成时态和拥有的意思,跟英文“Have”有异曲同工之妙,你有吃饭吗?你有看见吗?比比皆是。一道语文考题:你有开水吗?请解释。多数人回答:我想喝水,你有白开水吗?正确答案:你有没有把水龙头打开?谁说汉语没有时态?


学说厦门话,问:人怎么念?答:狼(lang)。又问:狼怎么念?答:龙(long)。再问:龙怎么念?答:您(nin)......再教我说,猫抓老鼠。闽南语:līao (猫) lǐao(抓)  lìao(老)chū(鼠)。跟读数遍,唇酸颚紧,口干舌燥,不得要领,对方仍摇头不已,忽而大悟,是了,嘴里那几块肌肉早已退化,朽木不可雕也。从此放过,不再言学闽南语。

千年前,平乱是文武官员同往,文官乃雅士,携宫廷音乐而行,流传下来,便是南音。远古高雅,慕名前往,端坐剧院聆听,整场下来,没懂一字,黯然离场。唯森森然质感,缠魂几日不褪,窃以为,此曲只应夜半有。


锅仔戏则下里巴人,各式社稷,必搭台唱戏,红红绿绿的演员,吵吵闹闹的器乐,高高兴兴的观众,混而乐之。骑车赶往,倚车而观。仍是半句不明,恰有字幕于侧,端的是低俗豪放,时有不堪字句。

厦门人嗜甜,糕点甜到腻,连馒头都是甜的,后来外地人多了,要吃自己的原味馒头,特标北方馒头。外地人统统被称为北方人,背地里闽南语叫北共,源于1950年代初期,满街的解放部队。长江以南洞庭以南长大的我,一直自喻南方人,被数次指着鼻子说北方人后,也变得迷惑起来,说来也是,儿时朗朗诵读:大雁向南飞......曾几何时,大雁冬候在我的家乡?没有冬季的地方才是南方。


自从到了厦门,岂止地域混乱,连季节也分辨不清,节气和植物关系,一直错乱,下过农村的骄傲,毫无尊严被嘲讽。有人告诫我,秋天的茄子不能吃,我翻她一白眼,你告诉我,什么时候是秋天?从老家带来紫苏,栽种在院中,兀自在时空里凌乱,完全没有机会释放芳香。怀念香椿,种了一棵,从来见不到期待的嫩芽,就枝繁叶茂了,本地人十分鄙夷地说:我们从来不吃那个!

厦门人吃什么?一言蔽之,煮菜。乍听以为是一锅乱炖,很是没有胃口,久而久之,才领悟到,煮即烹,却只烹不调。厦门环海,主食海鲜,力求甜美,快速烹之,稍用佐料,故不见有功夫菜,菜肴原汁原味原色。唯酱油水鱼,最为色重,热油炒佐料,酱油兑水倒入,待水滚开,各色杂鱼,鱼贯而下,浓汁浸鱼端上桌。每遇酱油水鱼,必多盛一碗饭,端盘倒汁,拌匀吞食,耳边不免有人叹:我们厦门孩子,都是吃这个长大。



谁是厦门孩子?厦门有多大?外地人告诉家乡人,我在厦门工作,电话进来被本地人接起:哦,他不在,他到厦门去了。那头的家乡人疑云密布,难不成他撒谎?可怜的外地人,公司在湖里,位于中山路十几公里外。本地人的脑海里,厦门是轮渡码头方圆几里之地,这被自嘲为岛民意识,你让外地人情以何堪?

键停文止。

我爱厦门,没有理由。



延伸阅读
邓李:被学霸补习老师“加持”的高考生

文章由作者提供本号分享,图片选自网络
表扬小号
就摁下识别二维码吧


城市印记

方方:随意说杭州,少一些富贵气,多一些儒雅气方方:行云流水的武汉

方方:张之洞如何成就了大武汉?

仇荣亚:寻觅曾经的北京三里河邵学新:汉口楚善里孟国庆:我也说说上海人1970~80年代上海弄堂生活掠影
成曾樾:北京胡同的旧貌新颜陈原:北京,北方的一座孤岛从铁狮子胡同到张自忠路,五百年卧虎藏龙侯振华:一座让人思绪万千的院落林晨:也说大同的古城新造易中天:北京人和上海人为何互相瞧不起?易中天:成都人的花样活法
乐观是四川人的根性爱上重庆,只需7个瞬间杨劲桦: 梦里颐和园李晓斌:带你去西单的那堵墙再走走刘福泉:小巷深处的记忆余浩:北京的老百货商店
余浩:北京最后的副食店河北省会:从保定迁到地球最大的庄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2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少达审读
公 号 征 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


童年  文革  上山     当兵月   青工  高考校园  浪漫  菁英       职业  学术   追师长教育  养老   兴趣爱好……新三届人一路走来的光阴故事40后、50后、60后的关注热点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