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城记丨方方:随意说杭州,少一些富贵气,多一些儒雅气

方方 新三届 2020-08-25

 作家简历

1982年作者大学毕业后


方方,本名汪芳,祖籍江西彭泽,1955年5月生于江苏南京,成长于湖北武汉。1974年高中毕业后在武汉当过装卸工,1978年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后分配至湖北电视台工作。曾任湖北省作协主席;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一级作家。


原题

随意说杭州




作者:方方




杭州我去过两次,这是一座一个人一生中非去不可的城市。


非去不可的原因当然不只是因为杭州深厚久远、有情有趣的文化,更因为它口口相传、人人赞叹的风景。


我第一次去是在1983年。住在西湖边上,推窗即可望见西湖。尤其傍晚,或湖上划船,或沿堤散步,感觉好极。那时游客不多,风光就是天然纯粹的风光,人只是让风光灵动起来的点缀。记得当时的我便有万千的感慨,心道杭州到底是人间天堂呀。


与我同行的湖北作家楚良先生,更是爽快,当即就在杭州认识了女朋友,不几年便倒插门去到杭州,成了地道的杭州人,让人羡煞。



不过1983年的杭州城内却让我有些惊讶,没有料到它那么破小那么陈旧,全然不像是一座省会城市。


第二次去杭州已是二十年以后。杭州的变化也足让我这个带有二十年前印象的人大跌眼镜。城内气派的高楼和缤纷的街道,使得杭州城内与二十年相比,完全变样,用天翻地覆这样的猛词也不会嫌过。


但是西湖却不再是去过的人所记忆中的西湖。大约也不会成为没去过的人所期待的西湖。西湖边盖起了不少现代的高楼,人工景观也无处不在。在它们隔三岔五地环绕中,西湖变得更小了(因我住在东湖边上。东湖面积是西湖的五到六倍大。东湖边几无高楼,以致水面显得更加开阔浩荡。大约为此,西湖在我眼里就一直是一个小湖),湖边的人多得不知道怎么说才好。风景仿佛是叠压在人堆上,人成了西湖最大的景观。这样的结果是使得西湖风情逸趣荡然无存,无存的连同它的文化韵味。这都是旅游开发惹得祸,旅游开发使得西湖浓妆淡抹皆不相宜,尤让喜欢西湖的我失望。



因为武汉大湖太多,仿佛随便挑一个湖,都比西湖要大,所以,在我眼里西湖当是一座小巧玲珑的湖泊。与之相应的杭州城市,与我所居住的武汉相比,也显得小巧玲珑。杭州的文化远比武汉的文化细腻雅致隽永婉约,估计多少也与此相关。武汉的文化之俗与杭州的文化之雅都是著名的。所以我一直觉得有着西湖的杭州,有着优雅之文化传统的杭州,它的整个风貌应该与有着码头文化传统的武汉全然不同。


我想,杭州的楼房不应该太过高大。杭州是座有山有水的城市,但杭州的山并非高山,水亦不是大水。所以,杭州的楼房一但太高,便会遮山挡水,以致杭州的山水失却灵秀,面目全非,从而导致整个杭州风景黯然失色。就算杭州人特别想住高楼,这楼房的体量也最好不要太过庞大。体量一大,便给人气派豪放粗壮感觉,这与小巧的杭州城和皮肤白净的杭州人相比,总觉得不太相配。



还有,杭州的建筑和生活小区最好不要走西洋人的路子。武汉有好多小区都喜欢这样。门楣和窗框都用石膏勾些西洋的美女,楼面立着洋派的圆柱,工不细,雕不精,实在是难看不过。但武汉城市建筑本来就杂乱,有这样些玩艺,无非再杂乱一点而已,与该城市风格倒也一致。但杭州似乎不能这样。太过洋化,似乎与“杭州”这两个字都谐调不起来。


人们一提起杭州,脑子里就立即会想起西湖,想起白堤苏堤,想起白娘子,想起雷峰塔和六和塔,诸如此类。带着这种想象来到杭州后,徜满眼看到的杭州房屋尽是西洋风格,街上也随处可见古希腊的什么多立克柱以及什么科林斯柱,一定会惊掉大牙。杭州最好不要让自己的面貌与前来观望者的想象脱节。杭州的风雅是几千年的历史传说和诗词培育出来的,完全不必靠洋风洋人来为自己虚张声势。



再有,杭州的房屋弄得金碧辉煌像一个腰缠万金的暴发户非要亮出钱来给人看似乎也不太好。杭州当不屑跟别人比豪华。杭州虽然有钱,但杭州不必靠露家底跟人攀比。


与其它城市相较,如果拟人化,杭州就一直是一个儒雅的富人,根基深厚,家学渊源,要学问有学问,要教养有教养,要风情有风情,琴棋书画诗词戏剧,样样都来得。这些都不是有钱就可以修得来,它靠的是上千年时光的沉淀。所以,杭州的魅力不在于家财万贯,杭州也不必以富丽堂皇之风格来显摆自己。就算有钱,也犯不着这样张扬,杭州不是一个有着张扬财富风格的城市,不靠腆着肚皮,伸露出十指上的金戒指。徜若这样,倒是降低了杭州的格调。



所以我以为杭州的房屋最好少一些富贵之气,多一些儒雅之气,多一些素朴之感。时间已经用了几千年的耐心,在全世界人心目中塑造了一个人间天堂的杭州形象,无论如何,杭州都应该超凡脱俗一些,都应该有着与众不同的品位和风格。


最后,还要说的是,杭州的生活小区的名字千千万万不要叫什么“维多利亚”“东方华尔兹”“皇家帝都”之类。我在武汉一看到这类名字,头皮都发麻。城市仿洋学洋是不错,但不是这种学法。当学的是人家的管理,学的是人家的清洁卫生,学的是人家对老建筑的热爱和保护,学的是人家对自己历史的珍惜和尊重,而不是学这些鸡零狗碎。将自己好好的、连一个洋人都没有生活小区,弄一个洋名挂在大门口,或立一个洋塑站在路边上,实在是不伦不类。



杭州可千万别这样,杭州如果也如此俗不可耐,那就不是我们心目中的杭州了。杭州小区的名字,大可到诗词中去找,比方去苏东坡的诗词中翻阅一番,随便拈上几个,都会让杭州生彩。


杭州是个好地方。它历史悠久,文化雅致,这些使它有着一个良好的家世;它山拥水抱,左湖右江,夹在青山绿水之间,这又使它天生丽质。这样的杭州,世家出身,容貌美丽,本就有着与其它城市全然不同的根底和外形。换作是个人,那他就是该有的优势和好处全有了。所以,我觉得杭州的房子当沿着杭州的文脉,守着杭州的家世,倚着杭州的容颜,去走一条精致的文雅的多少有点浪漫的路线。



方方作品

方方理性释疑:关于武汉日记之种种

方方理性释疑:关于手机照片及其它

方方:一个人最怕被剥夺的是他的尊严

方方:知识分子从未像现在这样堕落

方方:革命时代的少年往事

方方:生命到底有怎样的坚韧

方方笔下武汉人:

纵是万箭穿心,也得扛住

方方:行云流水的武汉

方方:张之洞如何成就了大武汉?

方方:德国老太玛尔塔的武汉缘

方方:大吃小吃、东吃西吃与南吃北吃

阳光全落在空寂的街上,感觉好浪费

灾难中没有岁月静好,

只有生者的向死而生

新生命的降临,是上天赐予的最好希望

方方:提起笔我就是悲观主义者



文图选自网络,版权事务请联络编辑

表扬小号
就摁下识别二维码吧


城市印记

仇荣亚:寻觅曾经的北京三里河

邵学新:汉口楚善里

孟国庆:我也说说上海人

1970~80年代上海弄堂生活掠影

成曾樾:北京胡同的旧貌新颜

陈原:北京,北方的一座孤岛

从铁狮子胡同到张自忠路,

五百年卧虎藏龙

侯振华:一座让人思绪万千的院落

林晨:也说大同的古城新造

易中天:北京人和上海人为何互相瞧不起?

易中天:成都人的花样活法

乐观是四川人的根性

爱上重庆,只需7个瞬间

杨劲桦: 梦里颐和园

李晓斌:带你去西单的那堵墙再走走

刘福泉:小巷深处的记忆

余浩:北京的老百货商店

余浩:北京最后的副食店

河北省会:从保定迁到地球最大的庄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2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少达审读
公 号 征 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


童年  文革  上山     当兵月   青工  高考校园  浪漫  菁英       职业  学术   追师长教育  养老   兴趣爱好……新三届人一路走来的光阴故事40后、50后、60后的关注热点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