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校园丨李晓华:毕业之际,壮胆叩开匡亚明校长家门

李晓华 新三届 2021-01-05


 作者简历

本文作者
李晓华,1960年生。1978年考入南京大学历史系。先后在扬州师范学院历史系、江苏理工大学政法系、江苏省镇江市人民检察院、南京市秦淮区人民检察院工作,四级高级检察官。

原题

匡亚明校长拜访记




作者:李晓华



1982年6月,我们南京大学78级学生都面临毕业分配,学校和系都在组织应届毕业生开展“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等等毕业前教育活动。我们历史系78级全体同学的毕业论文答辩已全部结束,大家等着拿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虽然毕业分配的最终方案还没有下来,但大家都忙着离校前的各种准备。6月下旬,绿色硬皮封面的《南京大学七八级毕业纪念册》也发下来了,同学们人手一本。于是同学之间相互签毕业留言,成为那时段在做的主要事情。


仅仅同学之间留言,似乎还有所不足,我和同宿舍的胡友祥商量,是不是应该找找更高端的人,拜访一下,留个什么纪念?于是找过了刘毓煌教授,又找了韩儒林教授;而后依然意犹未尽,觉得应当再找找谁。思来想去,一致决定:拜访匡校长去!


匡校长何许人?就是匡亚明,一位经历非常传奇的老革命!他1924年参加革命,旋即被所在的苏州第一师范学校开除;1926年就加入了共产党组织,可谓老资格的共产党员;第一次国共合作分裂后,他领导了江苏宜兴的“秋收起义”,随后又坚持在白区斗争;而1929年,一度被中共特科红队误认为是叛徒,遭到枪击,子弹从口中射入,穿脖颈而出,居然大难不死!此后又有四次被国民党当局逮捕的经历,受尽酷刑,坚贞不屈,至1937年才被营救出狱。后曾在康生负责的以清除奸细为重要目标的中共中央社会部,担任政治研究室副主任,作康生的秘书;又曾出任中共华东局宣传部副部长兼华东局机关报《大众日报》社长、总编辑。1949年后依然从事宣传和教育领域的领导工作。1963年,出任南京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文革”中受迫害去职;1978年复出,重新恢复南大书记校长职务。


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人物!而我们却想去“打扰”他。但显然我们意识到了两个人份量的轻薄,于是又找到周连春和殷醒民同学,把这想法一说,他们同声说“好”,并声称他们早有此意,“英雄所见略同”,明显带着吹嘘的成分。于是口头草拟方案,分工合作:周连春负责“包打听”——匡校长家的具体地址;胡友祥负责借照相机,必须“立此存照”;我负责去新街口照相馆买胶卷,不可谓任务不重;唯独殷醒民同学,好像成了甩手掌柜,没有他要做的具体任务。


1982年6月27日上午,天气很好,阳光灿烂。我们四个同学胸前戴着白底红字的铜质“南京大学”校徽,手拿我们的《毕业纪念册》,胡友祥带着相机,结伴从南大北园东北小门出去,绕过鼓楼公园,穿过中山北路,走到傅厚岗与高云岭交叉路口东南的高云岭24号匡校长家门口。


匡校长家是民国年间建造的独栋独院别墅,虽然老旧,但颇有气度,临街门庭是灰色双开铁门,门关着。我回头一看,一起来的是四个人,怎么少了殷醒民呢?胡友祥说,是不是他走丢啦?周连春判断,一定是他心里紧张,感到害怕,中途溜了吧。“这个没出息的!”我们说不管他了,就我们三个学生,斗胆拜访匡校长!已经走到匡校长家门口了,这时候打退堂鼓,寒碜不寒碜?


按响门铃。里面传出“汪汪汪”的大狗叫声,把我们本来就紧张的心,又收紧了好几倍。


门开了一扇,开门的是一位年长的女人,问我们找何人。周连春在三人中年长,社会经验丰富,就作为代表作自我介绍:“我们是南大即将毕业的学生,来拜访匡校长的。”“你们是哪个系的?”“我们是历史系的。”这时里面传出匡校长的问话:“是谁呀?”女人朝院子里回道:“是历史系三个毕业生来看你。”


我们就听到匡校长非常热情的声音:“快请他们进来!”


没想到就这么轻易地进了匡校长的家,未经三盘问、五审查,连院子里刚才还凶神恶煞般吼叫的黄色大狼狗,此时也对我们高看了几眼,不叫了,目送我们进去。进去之后我们才知道,原来给我们开门女人,正是匡校长夫人丁莹如老师。


其实,来之前,我们是做了一些功课的:对匡校长的经历、家庭略有了解,毕竟是学历史的,对名人的一切天生就有敏感性。我们知道匡校长夫人是南大化学系的老师,我们也知道匡校长儿子叫匡琦,在南大哲学系,跟我们同届。我们大致也知道匡校长早年的一些革命经历,我记得我的论文指导老师沈学善曾跟我说:“在延安时,匡亚明住的窑洞,曾经右边靠着毛主席住的窑洞,左边靠着康生住的窑洞,你说匡校长当时牛不牛?”沈学善老师教我们“世界现代史”,“文革”期间在北京军事博物馆工作,柬埔寨国王西哈努克参观军博,他是讲解员。我想他讲的匡校长的典故,应该不虚吧?


匡亚明1949年后先后主掌过吉林大学、南京大学,“文革”时是江苏被“打倒”的第一个“大黑帮”,粉碎“四人帮”后复出,依然充满奋斗豪情。他既有民主治校的思想和弘扬大学精神的情怀,又有平易近人、与师生同心的做事风格。在我们南大学生眼中,匡校长既有威严的一面,又有慈祥的一面。举个事例:匡校长推行“学分制”,本科生一学期要修完多少学分就算合格。曾经,有些学生下午没课,按理应该到图书馆或空教室自修,却跑到鼓楼的曙光电影院看电影,这事让匡校长发现了,他也没有采用行政命令的方式处理,而是自己曾经在下午站到电影院售票处附近,看到佩戴南大校徽的男女学生走近售票处,他就用眼睛盯着学生看,学生一看匡校长站在那里,吓得掉头就走。还有,我们在校读书时,南大校党委和校行政的办公地点是全校最破的红砖平房,在南大北园东南角,匡校长有时会在那里散步,学生遇到他喊“匡校长好”,他都会回答“同学好”,我也遇见过几次这样的情形。


匡校长为我们签名


而眼下,匡校长这个“大人物”就站在我们面前,令我们由衷地兴奋。他身材十分魁梧,虽然七十多岁了,但精神饱满,眼光迥迥有神,语言也十分简练。


匡校长很热情地迎接我们进了客厅,客厅很小,可能平时来的人较多,小小客厅里留给客人的椅子有五六张,我们三个等匡校长坐下,也自由地就近坐到椅子上。我们向匡校长说明了来意,拿出携带的《毕业纪念册》,说想请匡校长在我们的纪念册上签名。匡校长非常爽快,“好好好,我先给你们签上”,说完就从胸前衣服口袋里拔出钢笔,分别在我们三个人的纪念册上工工整整签上“匡亚明”三个字。


而此时,我们却又分外懊悔我们提前做的“功课”没到位,我们应当准备好几个词语,也请匡校长写在纪念册中啊,现在光签了个名,虽然这已经是很珍贵了,但如果还写上一二句什么话语,那不更是锦上添花吗?经验不足,工作不到位啊!而后来我们班里还有其他同学更牛,请匡校长在纪念册上签字在人家看来是区区小事,人家竟然请匡校长用毛笔题了一幅字,那题词,形式大气,内容深邃,题的是:


历史是无情的,又是有情的。
顺历史发展规律行事则有情,
逆历史发展规律行事则无情。

历史系八二届毕业同学留念

匡亚明

一九八二年七月


对于学历史的人来说,这题词,真是有深度、有意韵。而当时我们三个却没提前想到请匡老写幅字,也是件遗憾的事情。


匡校长给我们签过名,我们感激不尽,正要表达什么,匡校长忽然从茶几上拿出一盒香烟,抽出几支递给我们,说“抽烟,抽烟”,我们连忙说“匡校长,我们是学生,不能抽烟的”。匡校长哈哈一笑,说道:“你们马上就走上工作岗位了,不抽烟,怎么与人交往呢?抽抽抽,在我家里,抽烟没事,我十六岁就开始抽烟了……”匡校长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旧时的社会环境中,由不得他作中规中矩的人。而今天,在匡校长家里,应当是个平和没有烟雾的地方,而我和胡友祥少不谙事,听匡校长这么一说,居然就接过香烟,居然还就着匡校长擦起火的火柴,点上烟,抽了起来(是否架起了二郎腿,已记不起来了)……


毕业纪念册上匡校长给全校78级毕业生的题词


其实匡校长在我们毕业时,已经去职不担任校长了,但他始终是我们心中令我们无比崇敬的校长,他的为人、风范,乃至学问水平,一直令我们非常崇敬。后来由他主编的一百部“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便充分体现出他对于中华传统思想文化的高深见地。因此,面对我们几个刚入门的历史系学生,他谈起了一些学习历史的话题,总是很有他的见解。


忽然,话题一转,他问我们:“你们学历史的,对当前史学界关于中国历史分期问题怎么看?”我们三个心头一惊,虽然历史分期问题是当年史学界的“几朵金花”之一学术论题,但我们对这种高大上的论题向来没兴趣,以致此时面对匡校长突然的提问,我们居然一致语塞,不知如何作答。


谢天谢地,就在这“紧要”关头,客厅里的电话响了,那是一架黑色的老式转盘拨号的电话机,匡校长拿起听筒,我们清楚听到电话里的声音,是中文系老师吴新雷打来的电话,意思大概是,画家亚明要来拜访匡校长,问现在有没有空?匡校长在电话里讲:“新雷啊,我现在家里有重要客人来访,再约好不好?”我们听了立刻惶恐起来,我们从来没觉着自己“重要”,尤其在匡校长面前,我们只是感觉会耽误匡校长的宝贵时间,而匡校长却称我们是“重要客人”,真让我们惴惴不安。


我们赶紧提出告辞,而匡校长摆摆手,说“不急,不急”。但我们还是起身了,并且提出想和匡校长合影。匡校长欣然接受,说:“那就到到院子里去照吧。”匡校长走出客厅,站到院子里,面对着阳光一面,我们三个就分列在匡校长两侧,我们正纳闷谁来给我们拍呢?只听匡校长喊“匡琦,匡琦……”


匡校长儿子匡琦原来在家里,他从另一间屋里走出来。匡校长对我们说匡琦照相技术很好,让他来给我们合影。后来,这照片,成为我们一生的珍藏。



合完影,就听见有人敲门,又一批客人要来拜访匡校长了,我们赶紧和匡校长告别。


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离开了匡校长的家。而匡校长和蔼可亲的笑颜、热情洋溢的话语,长久地留在了我们的心间……


延伸阅读
匡亚明女儿李军:
长眠在黑土地的生命芳华


文图由作者提供本号分享

表扬小号

摁下识别二维码吧


南京大学新三届

高华,历史守夜人

杨亚非:高考结束之夜我梦见了一条鱼

周连春:走进1978年的南京大学

杨冬权:厕所里捡三分把我送进南京大学

孙鸿:阴差阳错,我成了高华的同班同学

陆华:数学考了99分的文科生

徐瑞清:蜜月里,新娘送我上大学

王虎华:五兄弟见证高等教育史

刘金田:错过“工兵”误了中专一步跨入南大
陈益民:一个“新三届”班级的40年
陈益民:等待命运判决的日子
陈益民:考古实习,在夏都陶寺“挖祖坟”
陈益民:南大轶闻,女生翻大门不让须眉
吕效平:钱诗贵之流霸凌方方,是南京耻辱
计秋枫教授:消失在学人治学的黄金时期
计秋枫临终留言:"大笑三声,送我上路"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2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子夜审校
公 号 征 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


童年  文革  上山     当兵月   青工  高考校园  浪漫  菁英     职业  学术   追师长……新三届人一路走来的光阴故事40后、50后、60后的关注热点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