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百年潮 | 冯印谱:请修复人民功臣

冯印谱 新三届 2021-04-24


作者简介
本文作者


冯印谱,山西万荣人,198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高级记者。曾任山西日报报业集团编委、三晋都市报社长兼总编辑。现为山西大学文学院新闻传播系研究生班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山西大学商务学院、中北大学客座教授。著述颇丰。


原题

“请修复一下

‘人民功臣’匾”



作者:冯印谱


刘伯承戴花
邓小平佩军功章
陈赓敬酒的战斗英雄
他晚年一再呼吁:
“请修复一下人民功臣匾”


(一)


2002年1月22日,我在《山西日报百姓故事》专版发表了一篇长篇通讯,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


庆功会上,刘伯承为他戴光荣花,邓小平给他佩戴军功章,陈赓向他敬酒。


战斗英雄王有财晚年最大的心愿是——(引题)

请修复一下“人民功臣”匾!(主题)


当时光的长河流进2002年的今天,我们已经远离了战争的烽火硝烟。轻歌曼舞代替了撕心裂胆的拼杀;灯红酒绿湮没了茫茫荒原上的篝火;五彩缤纷的礼花遮盖了战火纷飞的尘埃。


元旦前,一个寒风凛冽、雨雪交加的中午,我们采访了王有财。他拄着双拐,步履蹒跚地挪出屋子迎接我们。他中等个子,穿着不知做于何时的棉衣棉裤,显得臃肿精悍;他的右眼在战争中失明,额头上有一条被刺刀戳伤的深深裂痕。王有财老人是20世纪40年代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的战斗英雄、人民功臣。他曾因为作战勇猛顽强,视死如归,机动灵活,英勇善战,荣获晋察冀豫边区政府、第二野战军颁发的三次特等功、三次一等功和两次二等功。


拭去岁月的风尘,王有财曾是一颗璀璨耀眼的明星。


九死一生的功臣

“1946年8月,我刚16岁。那时我一家4口人住在曲沃县北封王村中间一座破庙里,租种地主二亩薄地,大半年时间要挨饿。当时村里有人悄悄传言,翼城县里住了很多八路军,专门为穷人争饭吃、打天下。父亲说:‘马伍(我的乳名),去投八路军吧,逃个活命,免得到冬天饿死。’说走就走,我和封王堡的王照光、南封王村的苏来喜一商量,三个穷得丁当响的小伙伴就穿着破衣烂衫,跑了两天赶到翼城县,参加了解放军。我们在部队里政治学习、军事训练仅仅6天,就因为战事吃紧,被分到13旅17团一连当战士。

“解放军从太行山西进,攻城夺县,蒋阎匪帮闻风丧胆。国民党晋南专员公署和各县的反动顽固势力全龟缩到曲沃县城。他们修工事、挖堑沟、筑碉堡,企图负隅顽抗、伺机反扑。到了10月,我们13旅以及其他兄弟部队,在陈赓将军的指挥下,包围了曲沃县城。我们一连驻守在城西北方的南上官村。诉苦会上,我声泪俱下诉说了苦难的童年生活和穷人受压迫受剥削的惨状,台下的战友和村里的老百姓都感动得流泪。

“攻城开始,我们连发动了6次冲锋,梯子都被炸断,牺牲了很多战友,护城壕里满是血肉模糊的尸体,我们一连也伤亡过半。在这紧急时刻,我向连指导员贾丑仁请示,让我带一个突击小组再次去炸城墙。出发时,贾丑仁借着夜空的星光,在一张小纸条写上我的姓名、籍贯和单位,让我装在衣袋里。我说:‘指导员,我要是阵亡了,请转告我父母,就说我是为人民打天下而死的;还有一个愿望就是能成为一个共产党员。’贾指导员说:‘我记住了,上吧!’我带了6名突击队员,在两挺机关枪的掩护下,借着夜幕掩护出发了。当我们接近城墙时,6位突击队员全被敌人投下的手榴弹炸死了。我的右眼也被弹片崩伤了,满脸是血,衣服也着了火。我恨得咬牙切齿,忍着疼痛连滚带爬硬是用炸药包炸开城墙,为攻城部队炸开一条血路。

“回到驻地,指导员贾丑仁和排长杜双全商量了一阵后,把我叫到连部。连指导员说:‘小王,了不起,你立了大功,连里要把你的事迹呈报纵队首长和野战军党委,给你报功;另外由我和杜双全同志介绍,批准你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今天起,你就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了。’我流下了幸福的眼泪。

解甲归田的英雄

“曲沃战役结束后,我们又奉命西渡汾河转战吕梁山下的汾城、襄陵一带,与阎锡山的顽军进行了大小十几次战斗,我又立了两次一等功。1946年腊月,晋冀鲁豫边区和第二野战军指挥机关通令对我嘉奖,授予我‘战斗英雄’‘人民功臣’光荣称号。陈赓司令员指示13旅派代表来到曲沃县委,建议地方政府为我挂匾。那是一个晴朗的日子,部队代表、县政府高显区区长和政委以及周围各村的干部、学生三四百人,在县长鲍刚率领下敲锣打鼓来到我们村,在政府分给我的这座院子的门楼上,挂上了‘人民功臣’这块大牌匾。鲍县长、部队代表、学生代表都讲了话。我披红戴花坐在主席台上,确实觉得很光荣。这是党和人民政府对我英勇杀敌的最高奖赏。我决心为人民的解放事业继续战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947年打运城仗打得很艰苦,我们100多人的连队死得只剩下11个人,在攻打盐池的战斗中,我因自愿带突击队打头阵,并胜利完成任务,又立了一次一等功。到了初秋,我奉命回到根据地沁源县。在一条山沟里,二野召开了全军战斗英雄英模表彰大会。全军共有6名特级战斗英雄,我是其中之一。开会时,敌机在空中骚扰,不停地往下扔炸弹。在主席台前,刘伯承司令员亲手为我戴上光荣花,邓小平政委亲手将战功纪念章戴在我的胸前,邓政委还拍了拍我的肩膀,用浓重的四川口音说:‘王有财,好样的!’纵队司令员陈赓用粗瓷大碗向我敬了满满的一碗酒……”

此后,王有财随部队参加了攻孝义,打洛阳,挺进大别山,解放兰州,抗美援朝等战斗。“10年的军旅生涯,大大小小的战斗虽然使我伤痕累累,但值得庆幸的是我活下来了,那些与我并肩作战的许多战友,为了共和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1955年王有财转业到了地方,组织上安排他担任曲沃县高显乡分管农业的副乡长,6年后,县武装部又任命他为辛封村专职民兵营长。从此以后,他在家乡这块土地上,春种秋收,当上了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他的右腿曾被敌人的子弹打穿,脖子被流弹穿透,右眼也被弹皮崩瞎。许多年来,每逢阴雨天就痛苦不堪,行动极为不便,但他无怨无悔。1973年他的大儿子王新胜参军,送行时王有财只说了三个字“好好干!”又过了27年也就是前年冬天,他的孙子王亮杰参军,送行时他也只说了三个字:“好好干!”

仰天长叹的老人

“共和国成立半个多世纪了,我从未向国家额外要过一分钱,我用伤残的躯体勤奋耕种养活自己,日子过得虽然清苦,但我心里坦然,我和大家一样毕竟不再受地主富农封建官绅的压迫和剥削了。

“前年腊月二十三,我去乡政府领取伤残金,天寒地冻,路面很滑,在北辛店村外的小坡上摔了一跤,本来伤残的腿又被摔断。新胜媳妇把我拉到乡政府,民政助理员还要无端扣下108元的伤残金。大儿子王新胜贷了4000元,让我住了三个多月的医院,直到现在这4000元的贷款还没有还完哩。

“从1946年到改革开放,已经快60年了,当年晋冀鲁豫边区和二野部队、曲沃县人民政府为我挂的‘人民功臣’匾,还高悬在门楼上,多年的风吹雨打日晒,这块匾已经快要烂掉,上面镌刻的‘人民功臣’四个字也模糊了。那毕竟是党和人民给我的荣誉。去年冬天,我让新胜媳妇去找县民政局领导,请他们给点钱把匾修一修。不料人家说:‘匾朽了碍我什么事?没钱,就是没钱!你再缠也没用!你想找谁就找谁,想上哪儿告就上哪儿告吧。’我给县领导写过申请,县委书记做过批示,但至今也没人过问。修一块匾用不了太多的钱。一桌不太丰盛的酒席开支就足够了。处于战争年代的边区政府能为我做得起一块匾,已达小康县的当今政府却修不起一块匾,而且态度冷漠蛮横,怎能不叫人寒心呀!”王有财伤感地说。

窗外,寒风呼啸,雪花纷飞。风从门缝里挤进来。炉膛中的蜂窝煤死气沉沉冒不出火苗。因家穷,王有财的二儿、三儿都招亲在外,3年前老伴儿去世后,他暂住在当工人的大儿子家中。王有财坐在两根拐杖中间,以手扶匾仰天长叹,为修复他的“人民功臣”匾牌一筹莫展。

当年,他在如火如荼的战场上流血,如今,他坐在冰冷的小屋子里流泪。
                            
在刊登这篇通讯时,我们还配发了3张图片,分别是:门楼上的牌匾;王有财跟儿孙的合影;他战争年代使用过的公文包。图文并茂,更增强了稿件的生动性。

同时,我还写了一篇短评配发:

不能忘记人民功臣

一位为新中国诞生出生入死的战斗英雄,一位数十年默默无闻的人民功臣,一位将儿子孙子都送到部队锻炼的革命老人,晚年最大的心愿仅仅想让有关部门修复悬挂在大门上的“人民功臣”匾,以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然而,老人微弱的声音却被社会的喧嚷淹没了,岂不令人感慨!

得民心者的天下,忆往昔,共产党顺应时代潮流,代表广大劳动人民利益,才唤起千千万万像王有财这样的人民投身革命洪流,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打下了人民共和国的红色江山。今天,我们某些领导坐在主席台作为人民服务的报告时慷概激昂,头头是道;坐在会议室里畅谈学习“三个代表”体会时滔滔不绝,有板有眼;向上级汇报拥军优抚工作时有理有据,眼花缭乱。但在具体工作中却对群众的愿望和呼声置若罔闻,熟视无睹。当年王有财家门口悬挂“人民功臣”匾的热闹景象与今日英雄的寂寞处境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忘记过去的功臣又意味着什么?王有财数十年不居功自傲,不求名求利,晚年的愿望可以说是“微不足道”的,修复“人民功臣”匾用不了一桌酒席的开支,“战争年代的边区政府能为我做得起一块匾,已达小康县的当今政府却修不起一块匾?”老英雄的发问令人揪心,令人感慨,令人深思!我们有关部门领导能眼睁睁看着“人民功臣”匾烂掉吗?能忍心让人民功臣在寒冷的小屋抚胸长叹吗?!

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能忘记人民,更不能忘记人民功臣!

(二)

这篇通讯和短评见报后,社会反响很大。3月12日,《山西日报百姓故事》专版刊登了一条反馈消息:

人民没有忘记流血的英雄(引题)
“人民功臣”匾修复有望了!(主题)

本报讯 本报1月22日发表通讯《请修复一下“人民功臣”匾》后,社会各界继续关注人民功臣王有财和功臣匾的修复。

居住在太原市的85岁离休干部鲍刚,提起当年挂匾一事,仍记忆犹新。他说:“曲沃县辛封行政村王有财的‘人民功臣’匾,是当时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和部队给县政府发回王有财的立功喜报后,由县政府制作牌匾,在北封王村召开庆祝大会,二野部队还来了十几位代表,由我代表县政府将‘人民功臣’匾悬挂在他家门楼上,予以表彰他的功勋。”鲍刚老人感慨地说:“绝不能让‘人民功臣’匾烂掉,这是党和人民给王有财同志的最高奖赏。王有财晚年生活如此清贫,我心里真不是滋味,为革命他身上多处负伤,我们政府有责任让英雄安度晚年。”

2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洛阳63883部队给王有财老人发来慰问信,信中说:“‘人民功臣’匾代表了党和人民对您的最高褒奖,也凝聚了您的鲜血和生命。为表达我们对您的崇敬之情,特寄慰问金1000元,为修复‘人民功臣’匾尽一份力量。”

2月22日,曲沃县民政局负责同志看望了王有财,并送来500元慰问金。2月27 日,曲沃县人武部政委李亚东派人慰问王有财,致送300元慰问金,表示要为老人的晚年办一些实事。面对社会各界的关切,王有财深表感谢。“人民功臣”匾的修复有望了。
 
我记得,除了稿件中提到的慰问以外,还有太原市郊区一位菜农愿意出3000元,捐助给王有财老人。一对在临汾打工的山东籍民工父子看报后,特意到曲沃县看望了王有财老人,因为他的父亲曾是王有财的战友。

但是,在一片同情、慰问声中,也有杂音。我收到一封很长的“讨伐信”,信中列举了我这篇通讯中的十几处所谓的“瑕疵”,以证明这篇通讯存在虚假问题。比如,通讯中提到1946年10月王有财的部队攻打曲沃县城,来信说曲沃县是某某年解放的,而不是1946年,以此来否定王有财参战。其实,当时解放军和阎军处于拉锯战状态,山西的不少县城都存在第二次解放的问题。类似的“揭穿真相”十分荒唐可笑,但来信署名曲沃县民政局,还盖有鲜红的大印。我想,这封信绝不仅仅给我寄了,同时也给报社领导和省委有关部门寄了。真金不怕火炼。我没有理睬,后来也没有人为此找过我。

实际上,仔细阅读,这篇通讯有几处刺到了某些人的痛处。一处是王有财去乡政府领取伤残金,受到民政助理员刁难;一处是王有财儿媳妇找县民政局请求修匾,遭到民政局领导的训斥;第三处是通讯结尾王有财说的那句话:“修一块匾用不了太多的钱。一桌不太丰盛的酒席开支就足够了。处于战争年代的边区政府能为我做得起一块匾,已达小康县的当今政府却修不起一块匾,而且态度冷漠蛮横,怎能不叫人寒心呀!”长期以来,习惯于听取表扬的某些地方政府官员,对这样一针见血的话语肯定如芒在背,他们实在找不出通讯的不实之处了,于是写了这封“讨伐信”发泄发泄而已。这也是虽然社会反响强烈,有关部门却对王有财的问题一直久拖不办的根本原因。

时间又过了4年,我已经到了山西日报报业集团下属的子报《三晋都市报》任社长兼总编辑。因为一直惦念着王有财的事,我派记者翟少颖到曲沃县采访。翟少颖回来写了一篇通讯《邓小平授勋的英雄60年风雨不言悔》,发表在2006年10月27日《三晋都市报》上。文中写道:

“2005年12月20日,中共曲沃县委组织部来人将一份《关于王有财同志落实离休待遇和解决财政开支的批复》送到马伍(王有财小名)老人手中。75岁时,他头一次享受到了离休待遇。”

(三)

2009年,《山西日报》纪念创刊60周年,开辟了一个《我与山西日报》专栏。王有财老人口述、他人执笔写了一篇文章:

《山西日报》帮我落实政策

2005年12月的一天,空中飘着雪花,地上刮着北风,天气十分寒冷,可是我的心里却似乎在燃烧着热腾腾的火焰,感到有生以来最大的温暖和欣慰。

这天,县委书记薛愿兵带领相关部门的领导来到我家,代表县委、县政府对我表示慰问。薛书记拉着我的手深情地说:“您是为人民共和国立过赫赫战功的战斗英雄,是人民功臣。党和政府不会忘记您,人民不会忘记您。”薛书记等人看了当年我戴过的 “战斗英雄”奖章和“人民功臣”勋章后,不胜感慨。他指示相关部门立即着手落实政策给我办理离休手续。不久,县委组织部便下发文件,从2006年1月1日起,我终于享受上了军队转业干部的离休待遇。从那时起,我每月都领到不菲的工资,生活条件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而我要特别指出的是,所有这些重大转变,都缘于《山西日报》。

2002年1月,我的事迹被《山西日报》记者得知。他们经过采访和查阅档案资料、看了我风雨飘摇的破屋,最后以《请修复一下“人民功臣”匾》为题,在1月22日的《山西日报》上发表了长篇报道。我的事迹见报后,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省、市、县民政部门不断有人前来慰问,县武装部多次派人看望我,送慰问品、慰问金。远在山东省的陌生人得知我是解放定陶的参与者,千里迢迢从山东赶来送钱送物。解放军驻洛阳某部发来慰问信并寄赠一千元慰问金。一时间各地打来的电话让我应接不暇。之后,《山西日报》继续关注我的酸甜苦辣,连续刊登了关于我的许多追踪报道,最终促使党和政府为我落实了离休政策。

政策的兑现,使我的生活发生了根本性改观。现在,大儿子买了住房,把我接过来一起生活;大孙子在部队当兵,二孙子去年大学毕业,成为我家祖辈以来第一个大学生;儿媳妇贤慧孝顺,对我的关心照料可谓无微不至。一家人过得其乐融融。

2014年,王有财老人的“人民功臣”匾,几经周折得到有关部门修复。王有财的儿媳妇特意打电话,邀请我前去参加悬挂仪式,我因事没有前去,看到她通过手机传来的悬挂仪式照片,我心里一块石头终于落地了。王有财的儿媳妇多次说过,虽然修复这块匾花不了几个钱,但是只能由政府部门出面,假如由我们修复,岂不成了自己给自己挂匾吗?

在王有财的第一篇报道发表没几天,就收到洋洋洒洒的“讨伐信”:

在王有财的第一篇报道发表3年后,政府为他落实了享受离休待遇;

在王有财的第一篇报道发表12年后,政府为他修复了“人民功臣”匾。

夫复何言!

2013年8月28日
于凌空书屋
2016年4月21日修改
2020年9月5日
改于小店新居

 

邓小平给王有财佩戴的军功章


土改时王有财和几户贫农分的地主大院,功臣匾悬挂在大门上方


晚年的王有财


王有财的档案


王有财跟战友合影


朝鲜姑娘赠送王有财的荷包


王有财和儿子孙子,三代均为军人


原来的“人民功臣”匾


2014年重新制作的“人民功臣”匾


冯印谱读本


从“格调不高”
到中学生作文“范文”
《大公报》名报人
的风骨与风评
领袖一句话, 
养猪不是
“资本主义尾巴”
他们从台湾回家
陈布雷墓前的遐想
奉化溪口探蒋府


文图由作者提供本号分享

表扬小号

就摁下识别二维码吧

延伸阅读

百年潮


章剑锋:命运的折痕张聿温:林豆豆在空军报社的十年林豆豆为何遭遇"不公"高岗长子高毅4821一代渐次淡出历史舞台首批"红二代"的跌宕人生王军:改开时代商界的标志性人物王震之子王军红二代中的老大哥红二代在苏联遗落在异域的年少青春陆伟国:孙泱孙维世
兄妹之死

中国叛谍俞强声

被追杀了吗

陈小鲁:我不太
适应这个社会告别陈小鲁
毁誉由人的一代传奇陈小鲁北京追思活动全记录孔丹三别(送别老兵李三友董良翮陈小鲁)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2
不想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子夜审校
公 号 征 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


童年  文革  上山     当兵月   青工  高考校园  浪漫  菁英     职业  学术   追师长……新三届人一路走来的光阴故事40后、50后、60后的关注热点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