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50年前4·10丨中美“乒乓外交”打破大国政治僵局

李强 新三届 2021-08-14

原题
1971年:“乒乓外交”
打开中美政治僵局



作者:李强 



50年前的今天,1971年4月10日,美国乒乓球代表团和一小批美国新闻记者抵达北京,成为自1949年以来第一批获准进入中国境内的美国人。

中美两国乒乓球队的友好往来,推动了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进程,被誉为“小球推动大球”。

1971年4月13日,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举行欢迎仪式,欢迎前来中国进行访问的美国乒乓球代表团,中美两国乒乓球运动员在北京首都体育馆进行友谊比赛。新华社图 


1971年春,中国乒乓球队在阔别世界乒坛6年之后,首次参加了在日本名古屋举行的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第31届世乒赛也是文化大革命以来中国参加的首次重大的国际比赛。正是在这次世乒赛上,毛泽东和周恩来审时度势,抓住机遇,打开了外交新局面。

  当时,国际形势仍很严峻,中苏对峙,苏联大兵压境;美国虽然开始与中国接触,但尼克松和美国政界人士仍频频表示“不放弃对中华民国的义务”;中日尚无外交关系,日本右翼势力和台湾国民党特务在日活动猖獗。在这种情况下,有人主张不参加第31届世乒锦标赛。

  世乒赛前夕的1月29日,周恩来在中南海西花厅同参加起草中日乒乓球协会会谈纪要的中方人员谈话,对会谈纪要文本草案提出了具体的修改意见。


1966年8月24日,日本乒乓球协会代理会长后藤钾二率领日本男女乒乓球代表队抵达北京,参加北京国际乒乓球邀请赛,他们一行在北京机场受到这次邀请赛组织委员会主席、中国乒乓球协会主席陈先以及中国乒乓球运动员的欢迎。新华社图


  周恩来批评说:“后藤甲二的会谈纪要草案已经很好了嘛!后藤先生很早就想来中国,你们对这样的朋友要求太过分了。”接着,又焦虑地说:“你们不要那么‘左’嘛!”

  后藤甲二是日本乒乓球协会会长,长期致力于中日友好,这次他是专程来华邀请中国派团参加世乒赛。在他提出的作为两国乒乓球协会会谈基础的文本中,明确写着应当遵守“中日关系政治三原则”(即反对“两个中国”、争取恢复邦交、促进中日友好)。但会谈时,中方代表坚持要把台湾问题写入纪要,并主张将“三原则”的文字放在纪要的第一条。这时的中日关系还未正常化,日本国内情况也较复杂,后藤感到为难,希望中方能理解他的处境。由于双方相持不下,纪要一时难以定稿。

  周恩来了解到这些情况,在会议上严厉地批评了中方会谈人员的做法。他说:“会谈要看对象,台湾问题在这里没有必要提,你们不要给后藤先生出难题,‘中日关系政治三原则’还是按照日方原来提的,放在纪要第二条。”


1971年2月,中国乒乓球协会负责人宋中(左)、日本乒乓球协会会长后藤钾二(右)在中日体育交流会谈纪要签字仪式上握手


  在周恩来的直接指导下,中日乒乓球协会会谈纪要于2月1日在北京签字。随后,中国乒乓球代表团组成,正式向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组委会报名参赛。3月中旬,中国乒乓球队各项参赛工作准备完毕。14日晚,周恩来召集外交部和国家体委等部门负责人会议,听取关于中国队赴日参赛问题的汇报。


  当时,体委内部又出现了去与不去两种不同的意见,而且不赞成去的还占了多数,理由是得知国外有几股敌对势力想破坏中国队的参赛,去了危险性很大。


比赛中的徐寅生,后担任中国乒协主席。按照他的回忆,在那个晚上,他是主张去的,庄则栋是主张不去的


  周恩来说:“不去怎么能行?我们怎么能不守信用呢?”接着,他耐心地阐明派队参赛的理由,果断地说:“我们信守诺言,参加第31届世乒赛。”他边说边拿起笔来当场给毛泽东写报告,提出,此次出国比赛,已成为一次严重的国际斗争;我方提出“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即使输了也不要紧,反正政治上占了上风。写完后,马上要秘书将报告发出。


15日一早,毛泽东的批示传到体委:“照办”,“我队应去”,“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风华正茂的庄则栋


  3月28日,中国乒乓球队如期赴日参赛,并一举夺得4项冠军,大大震动了世界乒坛。在比赛期间,与世界体育界隔绝多年的中国运动员遵照毛泽东、周恩来倡导的“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方针,广泛开展“乒乓外交”。中国运动员的高超球艺和友好态度深深影响了各国运动员、日本各界人士和各国记者。


其间,庄则栋等与美国运动员进行了友好接触。而且,在日参赛的美国队向中方提出了访华的请求。当时,中美之间正处于敌对的冷战状态,美国乒乓球队访华问题已经超出普通的体育交往范畴,是重大的政治问题。

庄则栋(左)向美国运动员科恩赠送绣有黄山风景的杭州织锦,这一历史瞬间现在成为永恒

  4月3日,外交部和国家体委就美国队访华问题写报告给周恩来,认为目前时机不成熟。4日,周恩来将加注了意见的报告送毛泽东审批。

  毛泽东将这份报告压到不宜再等的6日,经过反复慎重的考虑,才将大致同意周恩来意见的批复退给外交部。这天下午4时30分,中国代表团接到了外交部的指示:“……可以告诉美国队现在访华的时机还不成熟,相信今后会有机会。可留下他们的通信地址。但对其首席代表在直接接触中应表明,我们中国人民坚决反对‘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阴谋活动。”

  与此同时,中美两国运动员接触的消息马上在当地传播开来,并且引起了西方新闻媒体的普遍关注,甚至连莫斯科正在召开苏共二十四大的新闻都不如这条消息引人注目。


毛泽东在批阅文件


  夜色下的中南海,毛泽东正在阅读新华社摘编的反映世界各国动向的“大参考”,他也被西方新闻媒体连篇累牍的报道所吸引。当他不久前看到庄则栋同美国运动员科恩接触的简报后,就提出让中国乒乓球代表团同国内的电话联系由每天2次增加到4次,以便及时掌握动态。

  西方通讯社的报道使毛泽东重新考虑起原先的决定来。他同斯诺讲过,欢迎尼克松到北京来,有问题需要跟他商量解决。此时让就在家门口的美国乒乓球队打头阵是否有利?现在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已近尾声,如果不马上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他们打道回府,时机就错过了。

  当天深夜,毛泽东本来吃了安眠药想早睡,却似睡非睡。他的脑子里还在考虑是否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的大问题。毛泽东仍像战争年代那样善于捕捉战机,只要抓住一个稍纵即逝的瞬间,就获得了战场上的主动权。让美国乒乓球队打头阵将为尼克松或者他的特使来北京创造一个良好的气氛,这是打开中美关系局面的一个非常好的时机。


毛泽东与庄则栋等乒乓球运动员


  突然,毛泽东用低沉含糊的声音对身边正在吃饭的护士长吴旭君说:“打电话给王海容,邀请美国队访华。”吴旭君一听,觉得这跟白天批复的意思不是完全相反吗?她又想起平时毛泽东交代过:“吃过安眠药以后讲的话不算数。”这可真是令她有些进退两难了。这可不是儿戏,她必须想法子再证实一下主席的真实想法。


  这时,毛泽东坐在床上,头枕两手趴在胸前的饭桌上。

  过了一会儿,毛泽东抬起头,使劲睁开眼睛,说:“小吴,你还在那里吃呀,我让你办的事你怎么不去办?”毛泽东平时都称呼她“护士长”,只有在特别严肃的时候才叫她“小吴”。

  吴旭君故意大声说:“主席,您刚才和我说什么呀?我尽顾吃饭了,没听清楚,你再说一遍。”


周恩来向庄则栋等乒乓球运动员敬酒


  于是,毛泽东又一字一句、断断续续地把刚才的话重说了一遍。这回,吴旭君听清楚了,但是她还是不放心,反问了一句:“主席,白天退给外交部的文件不是已经办完了吗?您亲手圈阅的,不邀请了,怎么现在又提出邀请呢?您吃过安眠药了,说的话算数吗?”

  这回,毛泽东果断地一挥手,说:“算!赶快办,要不就来不及了。”看来毛泽东此时头脑非常清醒。吴旭君立即跑去把毛泽东的最新决定电话告知了王海容。这时,已近午夜12点了。吴旭君又跑回去将与王海容通话的情况报告了毛泽东。

  毛泽东听罢点头说:“好,就这样。”说完,他上床躺下,很快就睡着了。


庄则栋与美国乒乓球协会主席斯廷霍文切磋球技


  毛泽东在6日深夜作出邀请美国队访华的决定后,周恩来立刻告诉外交部电话通知在日本的中国代表团,正式向美方发出邀请。

  当中国代表团负责人宣布这一消息后,立刻引起轰动,日本各大报纸都在头版头条登出消息,报道中美之间的“乒乓外交”。周恩来兴奋地在转给毛泽东的一份报告上写道:“电话传过去后,名古屋盛传这一震动世界的消息,超过31届国际比赛的消息。”当晚,周恩来向出席全国旅游和援外工作会议的代表宣布:从今天起,我们展开了新的外交攻势,首先从中国乒乓球队开始。

  4月10日,美国乒乓球代表团如约而至。由9名运动员、4名乒协人员及2名家属和3名记者组成的代表团走过了罗湖桥。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个正式来访的美国代表团。


中国乒乓球运动员离开东京前夕,为东京工人、青年和各界友好人士举行专场表演赛,并同日本乒乓球运动员进行了表演赛。图为庄则栋和长谷川信彦进行表演赛时,日本运动员伊藤繁雄当裁判,河野满当记分员。新华社图


  14日,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东大厅会见了美国乒乓球代表团。他说:“中美两国人民过去往来是很频繁的,以后中断了一个很长的时间。你们这次应邀来访,打开了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大门。”周恩来好客、谦逊和睿智的风度,亲切和蔼的笑容,诚挚友好的谈话,给第一次来到这块被认作“神秘国土”的美国人以深刻印象,并且引起全世界舆论的关注。

  1971年春天的“乒乓外交”使中美关系获得突破性进展,从此打开了中美二十多年冰冻的政治僵局。后来,周恩来在许多场合提到了“乒乓外交”。5月30日,他在外事工作会议上,第一次在大众场合颇有深意地说:“4月7日,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把乒乓球一弹过去,就转动了世界,小球转动了地球,震动世界嘛!”


1971年4月13日,中美两国乒乓球运动员友谊比赛间隙,两国运动员互相赠送礼品。新华社图


  小球确实带动了大球。


7月,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随后双方发表了公告,宣布美国总统尼克松将访问中国。10月,基辛格再次来华,为尼克松访华做了安排。1972年1月初,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副助理黑格率先遣组来华做尼克松访华的准备工作。2月21日,尼克松访华。

这一连串的新闻,使得全世界都把注意力投向了中国。“小球转动了大球”从此扬名世界。

1972年4月,庄则栋率中国乒乓球代表团访美期间,与美国运动员科恩握手


文章来源《中国政协报》

插图选自网络,版权事务请联络编辑

给老编续杯咖啡
就摁下打赏二维码吧

体育叙事

庄则栋:"做官两年倒霉几十年"

张五常:我的发小容国团

杨劲桦:李富胜和国足那些哥儿们

刘志达:难忘“3.20”之夜,

“振兴中华”口号诞生记

“3.20”:北大学生高呼“振兴中华”

黄肇炎:山沟里的足球运动

杨劲桦:我记忆里的学校运动会

杨劲桦:大学游泳队的姐妹兄弟

张健:“高干”足球队是怎样炼成的

马艺华:也许昆明湖会变成足球场

龚炽荣:大学时代的游泳往事

和记忆中的那个女生

刘光典:57岁完成首个百公里越野赛

苏兆瑞:步行健身的感觉真好

还记得第一高人穆铁柱么?

他已经离开10年了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2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子夜审校


公 号 征 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童年回忆  文革  上山当兵月  青工光阴  高考校园  浪漫  菁英职业  学术  家国……新三届人一路走来的光阴故事40后、50后、60后的关注热点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