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媒体人丨王曼曼:走出年少轻狂,我要给您道个歉

王曼曼 新三届 2023-03-12


作者简历
本文作者

    

王曼曼,1981年高中毕业,同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1985年本科毕业。1988年硕士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曾经供职于《光明日报》和《人民政协报》。后自己创立媒体公司,拍摄纪录片。

原题

你们不道歉,我道个歉





作者:王曼曼



中国文化里道歉很不流行,这一点从身边小事到国家大事,我都有深刻体会。皇帝做错了事能道歉吗?任何失误错误不写入本朝史记就好了,下罪己诏的,凤毛麟角。当妈的给孩子道歉,也很困难。朋友之间,喝酒胡侃可以,就是不爱道歉。


我人微言轻,平素一直努力在生活里践行道歉文明。也想给几个人付诸文字道个歉。

 

于宁老师,我给您道歉


于宁先生是我读研究生时候的老师,说他是老师也不完全准确,他的正式职业是人民日报评论部的评论员,也就是党报的大写手,兼且客串我们研究生院的新闻评论课老师。于宁1980年代后期给我们上课时,瘦高,五官端正的脸上架一副近视眼镜,典型的玉树临风书生模样。


为什么人民日报评论员能来我们研究生院上课呢?这要从我就读的研究生院新闻系的特殊性谈起。这个研究生院虽说名头上冠以中国社会科学院,却因为新闻专业人才短缺,还在研究生阶段,就被人民日报和新华社招安了,两家单位参与培养学生,将来学生毕业去他们那里供职。所以那时候这两个单位的骨干就来给我们当老师。于宁是其中一员。


如果我本本分分当一个守法学生,于宁先生不会给我当新闻评论老师,他给我下一个年级的同学上这门课。我怎么降了一班到了他的课堂呢?这是一个我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结果。


研究生二年级时,我意外怀孕了,听说做人流很痛,还有以后可能不容易生孩子的隐患,我就想一边读研一边把孩子生下来。那时候的学校如同1980年代的中国,很宽容很人性,研究生院的老师说,我们学院生育指标紧拙得很,不能给学生哦。如果你自己能找到生育指标,在不耽误功课的情况下,你愿意生就生吧。于是,我努力当一个合格的学生,也自己找到了生育指标。


不过,生孩子还是耽误了一门功课,就是新闻评论课。于是,孩子满月了,我就去低一年级的班里补这门课。


于宁老师


于宁老师出现在讲台上,他面容清癯,讲课旁征博引,用了好多人民日报今日谈栏目的例子来讲解如何写好新闻评论。可惜那时候我已经如同我的人民大学的学长王小波或者顾晓阳了,就是不喜欢规规矩矩上课写作业,在学识和成就方面我太自惭形秽,远不如王小波或者顾晓阳,但是他们的叛逆不知怎么曲里拐弯遗传到我这里来了。


于宁先生的课我其实跟对待其他老师的课业一样,能交待过去就得,并不想当个学好人民日报评论精髓的学霸。无奈我碰上了于宁先生这样一位认真敬业的老师。他火眼金睛居然看出了我对这门课的糊弄态度,对我很不满意,找我谈话很严厉地批评了我一顿。一位人民日报评论员亲自批判我,而于宁老师批评性的评论手到擒来写得严谨严密高屋建瓴,我被吓得不轻。


我从小到大好学生一枚,很少被老师数落,不料研究生都读了还当了孩儿妈,竟然被于宁老师面斥,心里打翻了油醋瓶一般五味杂陈,当时似乎没有给老师道歉,即便道歉了,也不是发乎内心,没有什么印象了。不过于宁老师宽以待人,给我这个学生的考试成绩手下留情了。


每每念及这门新闻评论课,我都自责不已,怪自己年轻不知轻重深浅,可以说,那时候,一个好老师摆在你的面前,你不懂珍惜,不好好学他的学问和精神,如果现在问我,你愿意上好这门课吗?我会说,于宁老师,我肯定会做您最满意的学生之一。


我对当年在于宁老师眼里成为一个差学生,而向于宁老师深深地致歉。

 

乔福山主任,我给您道歉


光明日报文艺部主任乔福山,在我1989年入职时,作为我的顶头上司跟我谈话,我立刻很喜欢这位老同志。老乔当时年近花甲,胖胖的身材,和善的样子,说话慢条斯理,一副近视眼睛给他平添了几分郑重。


什么是年少轻狂呢?我当时在文艺部的表现就是这四个字的最好注解。我是文艺记者呀,不坐班理所应当,于是我就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现在想来这么做多么愚蠢。一个刚刚入职的小青年,坐班有什么不好,你可以多了解单位、多认识同事、多熟悉环境、多干点工作。


每次我去上班,老乔的办公室总是开着门,他端坐在办公桌前,写写划划。我就很同情他,心说当领导麻烦得紧。那个时候本科毕业已经是高学历而我还有一个硕士学位加持,井底之蛙就有点自命不凡。老乔过了一段时间,应该早看出我这些问题了,跟我谈了一次话。


那天,老乔声调和缓地跟我说,他快退休了,文艺部需要后进做领导,希望我珍视编辑记者这个职业,好好干,将来也能挑大梁。老乔还说:“时间过得很快很快,我这一眨眼就老了。你看看,连单三娅都三十七八了。”单三娅是我们文艺部的明星大记者,后来跟王蒙结婚了。那次谈话给我的最大感受是同情乔福山主任。我觉得他这么兢兢业业的工作了一辈子,是不是结果有点像他的身材一样很中庸啊?


在老乔手下干了一阵子,我跟他辞行,我要去美国了。那是1990年代初的中国,能去美国真是美飞了。老乔嘱咐我好好学习,有什么事多跟单位联系。走出光明日报那个灰色的老式大楼时,我长处一口气,仿佛走出了钱钟书的小说名字那两个字,感觉自由的手,正在太平洋那一边向我摇摆着。


在美国大学的新闻系,我接触了人家的纸媒,报纸一概厚厚一大摞,哪像光明日报每天四版就薄薄一张新闻纸。跟人家一比,我这个东家从形式到内容,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报纸啊。一年多之后回到北京,走进老乔的办公室,他看到我回来了,生气地问我:怎么到了美国从来不跟单位联系?我也没法告诉他真话:我从来就没打算回来啊!可惜的是这里老婆孩子一大堆,不回来我的生活就天翻地覆了。我没有这个胆量咋办呢。


没多久,老乔退休了,他创办了一本名为《书摘》的刊物,又工作了几年。这么谦逊的老乔,都能被我惹火,可见我多么少不更事,完全没有踏踏实实的工作态度。


老乔其实是个大牛人,他195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英语专业,后来又从北京大学中文系研究生毕业。论名头论学识我都是名副其实的傻后生,可是老乔从来不提他的过往,只是安安静静做好他的本分工作。


我在自己的人生路上,越来越觉得老乔才是强者,是一个让人信赖的长辈。老乔主任,对当年我的浅薄任性,惹您生气,我给天堂里的您,道歉了!


读研时跟同学李泓冰(左)


王曼曼专列
我报考的五七艺术大学,江青当校长
学姐小宇宙爆炸,惊得我目瞪口呆


文图由作者提供本号分享
给老编续杯咖啡
请摁下打赏二维码吧


研究生轶事

张伟光:红旗下的蛋,倒爷岁月
贺越明:徐铸成门下读研琐忆

林肃:广院研究生校外办班,

差点拿不到学位证书

林肃:一场研究生会主席选举的风波

秦晖:放弃本科补录,
搭手拖转飞机“赶考”研究生
林文俏:1978年的那批研究生,
许多已名垂史册
陈浩江:中科院研究生
1982年北京初体验
邱捷:33岁高中生
同等学力考上研究生
葛剑雄:我的1978,
上海人大代表复旦考研记
他学医三月退学考研,
只为追求数学的梦想
曾昭宏:36岁老青年赴京读研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2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子夜审校

公 号 征 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童年回忆  文革  上山当兵月  青工光阴  高考校园  浪漫  菁英职业  学术  家国……新三届人一路走来的光阴故事40后、50后、60后的关注热点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