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思享者丨马雅: “不随众恶”,罗素的反战与拒绝认同苏俄

新三届 2022-09-19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新三界 Author 关注本号☞

原题

 “不随众恶”

罗素的反战与拒绝认同苏俄



 
作者:马雅



罗素说:“任何思想的表达,哪怕是最明显‘坏的’思想的表达,也需要得到保护;它不仅不应受政府的直接干预,也不应以经济或其它手段的干预,使不同的意见不能够自由地发声。”

 

罗素(1872-1970)


罗素是大才,是位博学家,以逻辑学和分析哲学的巨著传世。他的《数学原理》震撼了数学界,他的《西方哲学史》让他扬名四海,他还得过诺贝尔的文学奖。


他的家族是一个显赫的贵族之家。几个世纪以来,他的祖上是自由主义的辉格党首领,在英国政治舞台上举足轻重。他祖父在19世纪40和60年代,分别两度入相。后来,罗素继承了爵位,虽然很少有人叫他伯爵,他也很少这样称呼自己。


4岁的罗素


他父亲是一位自由主义思想家,其思想如此自由,以至于应许其夫人发生婚外恋。而他的祖母却是位个性强、有见识的妇人,她“不随众恶”的箴言,伴随了罗素的一生。罗素的教父,是哲学家约翰穆勒。没错,就是鲁迅先生书中引用的那位。


罗素从剑桥毕业之后,留校在三一学院任讲师。在数学和逻辑学方面的建树,让他当选为皇家学会的会员。他曾想把数学简化,试图把它归纳成逻辑学的一部分。


罗素在剑桥三一学院,1893年


一战期间,罗素是和平主义者,因反战被捕,并被校方开除。从表面上看,是他犯了国法。可往深里究,是由于他“不敬神”的态度。罗素既没装成“虔诚的基督教徒”,又不掩饰其“不可知论”的观点,所以得罪了校方的神职人员。于是,罗素失去了获得“联谊会”会员的资格,这种资格本来可以护佑他不至于因言获罪。日后,三一学院力图洗白这个污点。


此事,却改变了罗素的人生轨迹。从此以后,罗素脱离了纯学术生涯,主要是靠给报刊撰稿和著书立说来谋生。而且,他的意识形态,也从原来的自由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

然而,罗素之所以如此行事,可能还有些个人因素。长年专攻数学和逻辑,高处不胜寒。罗素是否已厌倦于此?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他的高徒维特根斯坦,给予他锥心的一击。

维特根斯坦,1928年


罗素从小父母双亡,感觉世事无常。数学,特别是几何,曾给予他一个纯粹自我的完美世界。他可以逃遁其中,不受外界变化的纷扰。那是他安全的避风港。

不幸,他的这种带神秘色彩形而上学的对数学的愿想,被后来居上的维特根斯坦所击破。因为后者证明了数学的本质是“重言式”:即在命题逻辑上,假如某题是一连串命题变项的组合,那么,将每个命题变项分别代入真、假,运算结果都是真。这一结果,令罗素倍感痛苦。虽然他勉为其难地接受了它,但数学这座崇高、庄严之塔,在罗素心内轰然坍塌。

所以,被剑桥三一学院开除,对数学的幻灭,促使罗素离开了他心中的最爱,到外边的世界上闯荡。正所谓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数学原理》(1903)


至此,笔者不由得想起大作曲家华格纳,他曾因生活所迫,不得不谱一些大众化的曲子,以解柴米之忧。可出自大师之手,即使是小打小闹,也常教俗人惊艳。从此,罗素通过写通俗读物,在社会上名气越来越大, 同时也减免了经济的压力。可在同行的眼里,他不再像从前那么高大上。光鲜的外表下,包藏着罗素难言的隐痛。世上真正名利双收者,其实并不多。

罗素还开办过学校,教学的宗旨是:活力、勇气、敏感、智慧。

他是一个性情中人,不但思想上出格,生活上也颇为另类,曾有过4次婚姻和“无数”的情人。17岁的他,对第一任妻子一见钟情;而若干年后,某日骑自行车出行,却突然发现自己已对她没了感情……在上世纪40年代,他曾将受聘于纽约市立大学,但因婚恋问题被公众视为“不宜从教”,不单职务告吹,还吃了官司。

二战中,罗素逐渐改变了反战的立场,两害相权取其轻,决定支持反对纳粹的战争。二战后,他坚决反对核武器,还和爱因斯坦共同签署了宣言。1961年,他以89岁高龄参加了反核战示威,再次入狱。他始终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

罗素(中)以89岁高龄参加反核战示威,1961年


然而,此文将着眼于罗素在1920年代,作为左翼知识分子访问苏联时的观感,以及之后产生的思想变化。


1920年5月,罗素随英国工党代表团访苏,历时一个月。他参观了莫斯科、彼得堡和乡下的一些小城镇。他有机会会见列宁,同他进行了一对一的谈话,在他的印象中,“列宁有着顽童式的冷酷”,“像一位固执己见的老教授”。在歌剧院里,他见到托洛茨基。在苏俄的大城市和小村镇,他也跟党员和普通群众交流。


对布尔什维克要建立人间乌托邦的理想,罗素表示了钦佩。对当时苏维埃政权殊死对抗各资本主义列强的战斗,他也表示了同情。


然而,通过对苏联形势透彻而实在的评估之后,罗素得出结论并宣称:我不得不拒绝布尔什维克主义,是基于以下两点原因—首先,为了实现他们的共产主义,人类必须付出的代价太可怕;其次,即使在付出如此代价之后,我仍不相信,其结果将会遂人所愿,像布尔什维克们所宣称的那样美好。


《西方哲学史》(1945)


并且,罗素预言“红色官僚主义”将在苏联出现,还推测苏联将变成“拿破仑式的军事独裁”政权。


他知道源于布尔什维克的本性,苏联是一个警察国家。因为它先是由信仰共产主义的少数先锋分子夺取政权,继而以铁拳镇压反革命。所以,警察国家的产生,不足为奇。


由于罗素信仰社会主义,又有历史、政治、哲学和社会学的丰富知识,所以,罗素的这些见解,并非反革命的老生常谈。


作为一位冷静独立的思想家,他最高的原则是心智上的诚实。假如有不义在世上发生,没有任何信仰,罗素认为是过于神圣而不能攻击;没有哪个人,他不敢冒犯或伤害,甚至包括他自己。


《布尔什维克的实践和理论》(1920)


据罗素自述,他去苏联访问之前,是一个共产主义者,曾对苏联抱有很高的期许。但在那里的所见所闻,让他意识到此路不通。罗素并没有因为本人在西方持不同政见,受到惩处,到了东方就不分青红皂白地被忽悠。当时访苏代表团共20人,归来后只有他一人,对苏联的理论和实践,表明异议。此后,罗素对于俄式共产主义,一直相当厌恶。


回溯一战时,在资本主义的英伦,出身显贵的他,却积极参与反对各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战争,被当局定为“颠覆罪”,两次判刑入狱,被罚款,并被开除教职。这次,在社会主义的苏联,罗素作为左派,被奉为上宾,还与列宁对谈,却对东道主标榜的布尔什维克主义,公开表示不能接受。这正像他数学逻辑上著名的“罗素悖论”一样,“不合常理”。

《自由思想和官方宣传》(1922)

1922年,在《自由思想和官方宣传》一书中,罗素提到他当年被炒鱿鱼的往事,说明了思想和言论自由的至关重要,并指出在现代社会里的“因言治罪”,就相当于中世纪的“宗教裁判所”之残忍。他说:

“任何思想的表达,哪怕是最明显‘坏的’思想的表达,也需要得到保护;它不仅不应受政府的直接干预,也不应以经济或其他手段的干预,使不同的意见不能够自由地发声。”

罗素进一步强调:

“有些观点,对于广大群众来说,是如此地骇人听闻,甚至于不道德,乃至超过了一般人能够容忍的限度。所以,持这些观点的人,就会被因言治罪。然而,正是这种对‘异端邪说’的不宽容的态度,才使得当年的中世纪‘宗教裁判所’,有可能对人们滥施刑罚。”


罗素儿童时的家


马雅专列
马雅:在托克维尔眼里,
美国民主的优与劣
马雅:解读左圣卢梭,
“人生而自由,而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
川普能从他的榜样吸取力量吗?
美国大选中的红蓝州与南北军

马雅:文艺复兴“大佬”临终忏悔,

卡斯特罗也是一样?

花木兰是汉人还是胡人?
流年不利,都是庚子年惹的祸?
马雅:第一批到香港淘金的英国人
马雅: 朝觐天房——郑和狂想曲
马雅:成吉思汗究竟有多少子孙?
马雅:洋人爱跟魔鬼打交道 


文字由作者提供本号分享

给老编续杯咖啡
就摁下打赏二维码吧


微史记

"黄种人":这是对东亚人的歧视称谓
罗新:世上本无黄种人
葛剑雄:无论崖山前后,都是中国
中国在边疆问题上吃了哪些暗亏?
怎样理解"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
王毅:为什么对付敌族要"辱其妻女"
王毅:民族自大神话的膨胀与幻灭
王毅: 义和团运动蒙昧性的文化根源
及其对"文化大革命"的影响
孙毅安:穿越千年的游侠:
人以士待我,我以死报之
顾土:中国穿和服的名人都是谁?
顾土:从铁狮子胡同到张自忠路
 鲁迅怒怼的“三一八”,究竟谁是主使?
陈湘安:历史研究中的文明尺度
吴思:德国人如何对待历史
哈晓斯:一个川兵与一座城
孝庄皇后与多尔衮真的有一腿?
胡尉新:明朝是被跳蚤灭掉的
李零:什么是中国?你的常识可能不靠谱
余英时:大清为何斗不过民国?
左春和:知识分子应与屈原有个了断
茅海建:清朝究竟是怎么灭亡的?
把清朝这个饥饿、恐怖的时代
歌颂为“盛世”是可耻的!
萧功秦:华夏国家起源新论
我的祖先是如何从非洲蹭到中国来的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子夜审校
公 号 征 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童年回忆  文革  上山当兵月  青工光阴  高考校园  浪漫  菁英职业  学术  家国……40后、50后、60后的光阴故事这一代人的苦难辉煌与现实关怀都是新三界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