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毕业40年回眸 | 王惠弟:带薪穷学生,带着女儿上大学

关注本号☞ 新三届 2022-10-07


作者简历
王惠弟,1949年生于北京。1968年高中毕业插队。下乡十年,干过农活,出过大力,“红海洋”时期画过领袖像,落潮后当了乡村女教师。1978年考进北师大。毕业后任职北京科技大学附中。2001年被评为特级教师。

原题

带着女儿上大学





作者:王惠弟



北师大生物系78级是个奇葩班。66个同学的年龄跨了三个年代,40后、50后、60后。最大的和最小的同学相差17岁。在下40后,孩妈学生。校园拾零,就是在诸多大事件的边角处拾点儿零零碎碎的花絮。这些零碎小事,以往不曾有,今后恐怕也不会有。

高考开了一扇窗


我1968年下乡插队,后在当地作乡村教师。婚后与丈夫分属两县,两地之间不通车。我想调到他附近去。那时候调动工作很难,需找到对调对象。经人介绍,邻县的段校长愿与我对调,我大喜过望。我当时身怀六甲,挺着大肚子找到他,当面说妥与我对调。

我兴冲冲找到公社文教组,主管人事的魏老师一口将我回绝。理由是我公社各中学领导已配齐,不能安排。我休完产假后才发现,段校长已经是我校的副校长了。原来是魏老师把他的外甥女小冯和段校长对调了。唉!老魏这点小权力,堵死了我正常调动的门!

这一年是1977年。门堵死了,高考开了一扇窗。我参加了78级的高考。

拿到北师大的录取通知书后,我喜极泪下:这回,总算没有人能堵死我了!

带孩入学的孩妈


老师的额外“任务”


孩妈该念书的时候搞文革,大学停办。蹉跎十年,总算考上大学了,带着孩子上学,真难。有一天,正上着半截课,系办公室老师敲门,跟授课教师小声嘀咕了几句,就把我叫出去了。我刚迈出教室,老师说:“你孩子的幼儿园来电话,说你孩子高烧不退,让你赶快去。”我慌慌张张穿过半个北京城到了幼儿园,小妞儿得的是腮腺炎。

老师到教室给学生传电话,内容是“你孩子病了”,这额外“任务”是不是百年师大的唯一一次呀?
 

小妞儿的叔叔阿姨


铁梅的表叔数不清,小妞儿的叔叔阿姨数不清。

小妞儿3岁多时,孩妈带孩参加班里举办的新年联欢会。同学们逗着“活娃娃”。一位男同学让妞儿叫自己叔叔,却指着旁边的男生说:“叫他哥哥。”“不行!叫我叔叔,叫他哥哥!”妞儿不知所措了,睁大眼睛向我求援。我对这帮大淘气说,别难为孩子,都是叔叔,没有哥哥。

小妞儿那时娇小玲珑,体重只有21斤。某叔叔抱起小“舞伴”,听着舞曲踩着舞步转了一圈儿,口口声声夸小妞儿“舞跳得真好”。哎哟喂!您这是夸谁呢?小妞儿信以为真,得谁告诉谁:“叔叔说我跳舞好。”长大后自吹:“我第一次下舞场3岁半!”

小妞儿更喜欢阿姨们。她们有的会折纸,有的会画简笔画,有的教她说歌谣,还有个阿姨会用手绢叠个小耗子,手指拨动着让它“活”起来。阿姨们忙不迭地把自己的零食拿出来招待小妞儿,妞儿的嘴里,手里,兜兜里“大丰收”。

有个阿姨问小妞儿:“这么多阿姨,哪个最好看?”尽管孩妈的同学个个青春靓丽,小妞儿眼睛转了一圈儿还是毫不犹豫地大声回答:“妈妈!”我笑着解释:“儿不嫌母丑。”
 

带薪穷学生


说起来我很幸运,上学前的教龄超过五年,带薪上学。多少薪金呢?每月40.5元。为啥是穷学生呢?算算这笔账:

1/4雷打不动孝敬老妈,10元;交幼儿园整托费26元;买专线公交车月票4元,一月薪金只剩5角压兜儿。

孩爹为我交师大伙食费18.5元,用余下的20几元给我们撑起一个家。

交完孩子的托儿费,我盼星星盼月亮等着双方单位各报5元钱入托补助。那期间,我把每一分钱都用到极致。孩子的衣服,几乎都是我自己做的。孩爹不喝酒,几乎不吸烟,上班下班工作服,没添过新衣服。

虽说日子过得清苦些,但精神生活丰富多彩。
 
四年的大学生活,北师大给我奠定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根基,让我在后来的教育工作中起点高,进步快,稳步发展。1987年北京市文革后的首次职称评定中,全市共有七人被破格评为高级教师,我是1/7。90年代中我参加母校首届在职研究生课程班的学习,继续充电。2001年我被评为特级教师,得到作为中学教师的最高荣誉。

值此入校40周年之际,78级孩妈拾零以谢师恩并感怀同窗情谊。
                                     
2018年10月10日

文图由作者允许本号分享

给老编续杯咖啡
就摁下打赏二维码吧

北师大新三届

 谢悦:当年高考作过弊

潘婧:一个白洋淀女文青的心路历程

徐晓:这一代叛逆者的路,

飘满了红罂粟

徐晓:道之不存,殉道者价值何在?

王学信:我与南怀瑾先生的师生情谊

温大勇:我的大学梦,

为了那份平等和尊严

谢悦:我家曾住赵家楼

谢悦:在那个放牛班的春天里
谢悦:北大荒最让人心烦的是小咬
成曾樾:1983年胡耀邦激赞个体户
成曾樾:北京胡同的旧貌新颜
杨慧君:一榜三及第:
兄妹三人同年跨入大学校门
龚晓庄:“非典”时期穿梭在两岸三地
宋家宏:高考,让我此生与书为伴
杨鹏程:跨越13年,我参加两次高考
季思聪:这次不是学农,
真的插队当农民了
季思聪:师大女附中的恩师们
定宜庄:我们这一代人的集体特征
陈辛:沉重的旅程
徐晓:我的朋友史铁生
徐晓:监狱中的日常生活
徐晓:无题往事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子夜审校
公 号 征 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童年回忆  文革  上山当兵月  青工光阴  高考校园  浪漫  菁英职业  学术  家国……40后、50后、60后的光阴故事这一代人的苦难辉煌与现实关怀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点击分享赞在看,是对我们最佳鼓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