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大陆 | 袁晞:漫步美国校园,感受科学和人文精神

关注本号☞ 新三届 2023-01-02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作者简历



袁晞,祖籍沈阳,生于北京,在成都上小学初中,后在四川农村插队,在工厂当工人。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1988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获文学学士、法学硕士学位。曾在新华社、人民日报工作,现已退休。


原题

漫步校园




作者:袁晞


2019年秋天,我有一次愉快的美国校园之旅,至今仍时时回味。

近一个月的时间里,在这片美丽的大地上从西到东,从南到北,再从纽约到加州,在十余所大学里参观、倾听、漫步和静想,感受异国教育的科学和人文精神。

第一站是休斯敦,从北京飞到洛杉矶,再从洛杉矶飞这里,沿南边横穿了半个美国。同样是太阳当头,太平洋东岸的天使城风清气爽,墨西哥湾北边的石油城却闷热难当。虽然是20世纪初发现石油后就发展起来、并在70年代油价暴涨时富甲美国,如今是美国第四大城市,休斯敦仍像没有修完的工地,空地不比街区少,高楼大厦和别墅群中夹着大片沙地和荒草。

走近莱斯大学,则满目是绿色的南国风光,校门门柱和院墙上爬满了绿植,校园里成行的橡木枝繁叶茂,工人开着剪草机突突突地在大块草地上驰骋,暑假里如果不剪几次,南国夏季的草不知会疯长成什么样子。休斯敦市中心西南的莱斯大学是美国南方最有名的学府,是美国顶尖的私立研究型大学,“新常春藤”名校之一。

阳光下的莱斯大学

学校1891年由得克萨斯州棉花大王威廉·马歇尔·莱斯出资创办。美国人有发了财就投资教育和艺术的传统,此为一例。

1962年约翰·肯尼迪总统曾在莱斯大学体育场发表著名的登月演讲,“太空就在那儿,我们即将在那里遨游;月球和其他行星在那儿,获得知识与和平的新的希望在那儿……”可惜他没有看到阿姆斯特朗从阿波罗登月舱为人类迈出一大步的那一天。

莱斯的校训是:“文学,科学,艺术。”

如其所示,学校鼓励学生多元化、多学科学习和丰富自己,获得机械工程和欧洲艺术双学位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

从休斯敦到波士顿基本上是沿着美国的东边往北飞。

马萨诸塞州是教育精英荟萃的地方,波士顿及周边有上百所大学和文理学院,金字塔尖上的自然是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如诗无达诂一样,作为人类精神家园的大学按说不应该有准确的排名,偏偏有世俗的机构每年编制各自的排行榜。每个排行榜上,“哈耶普斯麻”几乎都是美国的前五。

麻省理工学院主楼

名声使哈佛的校园中心区成了旅游胜地。其他大学校园一般是师生出入,哈佛却是旅游团络绎不绝,那尊约翰·哈佛先生的铜像也成了幸运之神,据说摸了他的左脚就能考上哈佛大学,后来延伸到摸了就能万事如意,男女老幼都来摸,黑色的铜像只有左脚被摸得金光闪亮,节假日要排队才轮得上一摸。

哈佛大学校园里的哈佛铜像(注意亮闪闪的左脚)

波士顿查尔斯河北岸的坎布里奇是麻省和哈佛的地盘儿,两校的校区分列南北。教学楼和宿舍楼没有院墙,邻街而立。两所学校虽是竞争对手,更多的是交流合作,连两家的纪念品商店也开在一起。

哈佛的校训是:“与亚里士多德为友,与柏拉图为友,更与真理为友。”给人感觉这里是思想的摇篮,要培养的是理论英才。而麻省的校训比较朴素:“既学会动脑,也学会动手。”是想培养手脑并用的工程师。今天的大学不能这般简单地划分了,两所学校进出的是各行各业的才俊。

塔夫茨大学名气不如前两校,可在圈子里颇有人缘。校区位于波士顿城区西北十多公里的地方,不大的校园依山而建,黄墙、红瓦、绿树相映成趣,精致而美丽。

塔夫茨大学图书馆内景

大象是学校的吉祥物,其中有一个真实的故事:一头非洲象是马戏团的明星,在世界各地巡演,深受小朋友们的热爱,后来它老了,被送到美国,去世时被赠送给塔夫茨以制成动物标本存放。艺术家根据这头大象的样子做了一个原大的雕塑作为吉祥物立在校园中,吉祥物是学校精神和骄傲的来源。

校园里有一门加农炮,炮身成了学生们做广告和涂鸦的地方,有的学生夜晚在大炮上画好自己的社团的招贴,为了不被别人涂改,一 直守到太阳升起。

这里的弗莱彻法律和外交学院是美国最古老和最富盛名的国际关系学院,因此国际关系研究是塔夫茨的强项之一。塔夫茨大学的校训是:“光明与和平。”研究国际关系的目的就是为了追求世界和平与人类光明的前途。

波士顿大学和波士顿学院都在波士顿城里,英文缩写BU和BC,对美国大学不熟悉的人常把两校搞混。其实是两所背景和风格很不相同的学校。

波士顿大学主要部分在查尔斯河南岸,与麻省理工学院隔河相望。学校没有院墙,占了城市的四个街区,河边的街区有几座校方的办公楼,中间的两个街区是学校的一个又一个学院(中间也夹着商店和咖啡馆),每个学院科研和教学多在同一楼里。东西向的轨道交通绿线从街区中间穿过,轨道南边的街区是工程学院和传播学院,还有学生宿舍,从街边可以大致看见宿舍室内简朴的布置。

波士顿大学纪念品商店的橱窗

波士顿大学是这个城市学生人数最多的大学,开放而包容,本科生和研究生共有32000多人,每年招收本科生约3500人,来自五湖四海的国际生占五分之一。

校训是:学习,美德与敬虔。

波士顿学院主校区在城西的栗树山,所谓山不过是有点缓坡而已。知道这里是天主教大学,去学院那天我特意穿了长袖衬衫和长裤,进校门一看,男生都是短裤T恤,女孩一水儿的热裤加吊带,我的穿着是独一份儿,有点违和。高耸的教堂和眼前一座座哥特式建筑才让人想起学院的背景。宗教传统要求学生不仅要发展自己的学术和个人才能,同时也要有诚实正直的人格理想,但学院的学科设置并无任何限制,正如校训所言:“超越无止境。”

波士顿学院的哥特式建筑

我坐在绿地边的长椅上,自由地享受秋日的阳光,旁边一群女生在练拉拉队的劲舞,耳畔传来教堂悠扬的钟声。

东北大学也是波士顿的私立名校,校区在波士顿大学南边。教学楼前的大草坪上,有学生在两棵大树间拴着吊床,躺在上面悠闲地看书,树叶间洒落着阳光。因地处市中心,从学校步行到音乐厅、博物馆、购物中心都只要几分钟,获得物质和精神享受都很便捷。东北大学的理工科毕业生很受大公司欢迎,学校还在加州的硅谷、华盛顿州西雅图、北卡罗来纳州夏洛特建了新校区,让学生近距离接触科研一线。

东北大学的校训是:“光明,真理,勇气。”气氛活泼也是这个学校的一大特点。

前总统奥巴马的夫人米歇尔曾说:“人们无法从你身上夺走的一件东西就是你接受的教育。”我想在波士顿接受的教育一定是一个人一生的财富。

纽约是另一个高校集中的城市。我仅去了闹市中的纽约大学,学校的教学楼办公楼都在曼哈顿,主要在西四街南北。旁边的小路上很多餐馆商店,可吃到味道正宗的川菜、淮阳菜。一碗雪菜肉丝面下肚,比热狗更对胃口。

纽约大学的王牌是斯特恩商学院。纽约是世界金融中心,从学校步行十几分钟就能到下曼哈顿的金融区。华尔街一带银行、证券交易所林立,凭着地理优势和老师的人脉,商学院的学生有机会在顶级金融机构实习,可谓得天独厚。纽约大学的校训“坚持和超越。”这是经商的真谛,别的行业也莫不如此。

纽约大学还有一大特点是在阿联酋的阿布扎比和上海各办了一个分校,建于2010年的阿布扎比分校80%是国际生,2013年建的上海分校中国学生和国际生差不多各占一半。

加利福尼亚大学有十所分校,从北加州的戴维斯分校到最南边美墨边境的圣地亚哥分校,贯穿加州南北。灿烂阳光下的十所分校各有特点,校训却是同一个:“让光明普照。”

我在戴维斯逗留了几天,去戴维斯分校半天,这个占地约28平方千米的校园是加州各分校之最,校园之大,很难穷尽。抬眼望去,到处绿草绿树,校园里还有一个0.4平方千米的植物园,无怪乎这里的农学、动植物学专业常年列全美第一,据学生说,住在宿舍能听见学校饲养的牛叫,牛粪味更是随风飘散。

我在戴维斯


之后我去了湾区的伯克利。

伯克利分校在旧金山湾东岸,依山面海,景色秀丽。

伯克利校园里诺贝尔奖获奖者的专用车位

以科技创新闻名的伯克利,创新也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快递“小哥”就是机器人,40厘米见方的小盒子,上面飘着小旗,下面四个小轱辘,到楼前通知收件人,用发到手机的密码开箱取件。新鲜实用也好玩,有人追着“帅哥”合影。

伯克利分校里的快递“小哥”

我去的那天是秋季新学期开学前的最后一个周日,校园里有举着各式牌子的老生带着刚入学的学弟学妹熟悉校园,一队接着一队,洋溢着青春和快乐。从十多万申请者中脱颖而出,挤进世界顶尖的公立大学是能力也是运气,哪能不高兴?伯克利的录取通知书上有这样的话:“你和你所爱的人有充分的理由为你的成功感到骄傲。”

一圈转下来,伯克利校园里一座称得上豪华的大楼也没有,可是从1901年到2018年有107人获得诺贝尔奖。正应了梅贻琦先生话:“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大概是获奖者太多,在学校的特殊待遇也就是能在主楼前停车。在伯克利校园里找个车位不容易,楼前有几个车位边树着小牌子,写着“诺贝尔奖获得者专用。”我去那天,车位上就停了一辆不起眼儿的两厢车。说不定身旁走过的那位白发先生就得过诺贝尔奖。

作为私立名校,斯坦福大学(“哈耶普斯麻”的“斯”是也)的校园宽阔而大气,大片的草坪边是古典风格的土黄色建筑,红色的房顶掩映在绿树丛中。斯坦福的建筑都不高,大约有六七层楼高的胡佛塔显得很突出,胡佛塔可乘升降电梯到达顶层,从那里可俯瞰校园全景。

斯坦福大学的胡佛塔

斯坦福我最向往的地方是胡佛研究所。

研究所全称是胡佛战争、革命暨和平研究所,是世界知名智库,1919年由胡佛夫妇捐资创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战后初期,赫伯特·胡佛在欧洲从事救济工作,目睹了战争对人类的破坏,他认为让更多的人了解真实的历史,吸取历史教训是极为重要的事情,于是他和妻子卢·亨利·胡佛向两人的母校捐赠五万美元,创立这个收集和分析档案的研究机构。

创建研究所十年后胡佛就任美国总统。1941年斯坦福50周年校庆时,修建的纪念塔也以胡佛命名,胡佛塔如今是研究所建筑的一部分。

据统计,研究所现有160万册藏书和六万多个微缩影片文件,4300类约4000万件原始档案。胡佛研究所曾以苏联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为研究重点,对美国国家战略的影响力非同一般。大概是以美国的主要对手为研究方向,胡佛研究所的中国研究也随着中国的逐渐强大而加强。这里有海外中国近现代档案收藏最丰富的中国现代史档案馆,藏有涉及中国的文件200多类,有蒋介石、蒋经国父子全部日记的原件;有宋子文、陈纳德等名人完整的档案资料;埃德加·斯诺前妻海伦·福斯特(笔名尼姆·威尔斯)把她的全部笔记捐给了这个档案馆,她曾于抗战前后采访过毛泽东和几乎全部中共高干。

从事历史研究的人都知道档案的重要性,我最热爱的事情是研究20世纪的中国,很想在这里坐上几个月,静静地读中国档案,看一些“文革”小报。我把这个愿望定为一个小目标,争取过几年能实现。

胡佛的总统任期正是世界经济大萧条的时期,他在总统任上几无建树,可他留下的研究所为世界做出了难以估量的贡献,可以说是他人生的丰碑。

斯坦福的校训是:“愿学术自由之风劲吹。”没有自由,学术之风不可能强劲。

我去的这些大学中,创建于1636年的哈佛大学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其他大学都创办于19世纪,都是百年老校,校园建筑也多是百岁高龄,但其外观和内饰都整旧如新,窗明几净,纤尘不染。

各校的校训也是百年薪火相传,古老而常新,启迪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学人。一个大学的精神气质不是一年两年说有就有的,而是多年传承、积淀才能铸就。

建在波士顿海边的约翰·F·肯尼迪总统图书馆暨博物馆的墙面上镌刻着肯尼迪的名言:

“A man may die,nation may rise and fall,but an idea lives on. ”

校训就是这永存的信念。

文图由作者提供本号分享

给老编续杯咖啡

请摁下打赏二维码吧


袁晞文集
袁晞:仰望神山,
梅里雪山那场山难之后的故事

袁晞:寻找哈维尔

袁晞:阿莉娅和她的时代
袁晞:加缪笔下的我们与瘟疫
袁晞:我的西班牙内战之旅
袁晞:从萨拉热窝到贡比涅森林
重光葵的拐掍,透出历史的真实细节
袁晞:从小事和细节中发现日本
从失去的生命看一个国家的尊严
如影随形的档案
1978年那个炎热的夏日
袁晞:毛泽东时代的常委们
袁晞:六十年前的那场冲突和战争
袁晞:听“人民接受器”长大的少年

不想与您失联

请关注备用号

余轩编辑、子夜审校
公 号 征 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童年回忆  文革  上山当兵月  青工光阴  高考校园  浪漫  菁英职业  学术  家国……40后、50后、60后的光阴故事这一代人的苦难辉煌与现实关怀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点击分享赞在看,是对我们最佳鼓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