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战百年纪念日 | 袁晞:从萨拉热窝到贡比涅森林

袁晞 新三届 2019-06-16

老编的话:今天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百年纪念日,本号选发此文,纪念战争中逝去的生命。我们祈祷回望历史,防止重蹈覆辙;展望未来,保佑和平安宁。

作者简介

本文作者


        袁晞,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1988年毕业于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先后在新华社、人民日报社工作,高级编辑、文史学者。出版有《〈武训传〉批判纪事》《社论串起来的历史》《冷战时代的我们》等专著。


原题

从萨拉热窝到贡比涅森林


作者 | 袁晞




萨拉热窝,空气在颤抖,仿佛天空在燃烧。惨绝人寰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整整一百年了。萨拉热窝和贡比涅森林是这场战争的起始点,永远地刻录在20世纪的历史上。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王储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遇刺身亡,引燃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1918年11月11日,德国代表在协约国联军总司令福煦的列车上签字投降(列车停在贡比涅森林中的铁路上),法国时间当日11时,整个战场停止一切敌对行动。


贡比涅森林在巴黎东北七八十公里的地方。从萨拉热窝到巴黎直线距离1300多公里,现在没有接近直线的高速公路,也没有直达航班,汉莎航空公司中转慕尼黑的航班除去转机时间,连两次起降空中飞行仅三小时。在交通发达的21世纪这是不远的空间距离;而一百年前两点间是四年多的时间距离,这之间付出了1000万人的生命,还有2100万人伤残,700多万人失踪(《不列颠简明百科全书》的权威数字)。


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和他的妻子索菲亚


1914年的6月28日早上,六名塞尔维亚民族主义秘密组织成员向来访的斐迪南投掷炸弹,爆炸没伤着大公。参加欢迎仪式后,大公的汽车司机开错了路,正好与六人之一的普林西普相遇,他连开两枪,击中斐迪南夫妇,两人都因失血过多死亡。普林西普是波斯尼亚的塞族青年,梦想着波斯尼亚挣脱奥匈帝国的枷锁而成为塞尔维亚的一部分。


暗杀让奥匈帝国不能容忍,维也纳的最后通牒7月23日发至贝尔格莱德,塞尔维亚不接受全部条款。五天之后,两国宣战,战火即起。


要说战争的复杂起因,还要回溯几十年。新统一的德国工业实力增强,野心也蠢蠢欲动,想要殖民扩张,想有与英国一样强大的海军,想在欧洲发挥主导作用,还觊觎沙俄的土地,并有早就写好的作战计划——“施利芬计划”。奥匈帝国试图平衡境内少数民族而维持其统治,尤其是约束南部的斯拉夫人,把独立的塞尔维亚视为眼中钉。法德两国是世仇,俾斯麦割走了阿尔萨斯和大半个洛林,我们都读过都德的《最后一课》,记得韩麦尔先生哽咽着用粉笔写出“法兰西万岁!”在英国,从议员、将军到民众都恐惧德国的崛起,反德情绪成了大众媒体的常规主题。尼古拉二世治下的沙俄也不乏野心,想控制黑海的出海口,想把奥匈帝国边界内的斯拉夫族裔都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


还有因利益共同而多样的结盟关系,德国和奥匈帝国因利益及情感纽带而形成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法俄两国为防范德国而结盟,英国又分别与法俄达成协议。德奥两国组成的同盟国和法俄英为首的协约国逐步形成。


前排中间英王乔治五世。前排左侧西班牙的阿方索。前排右侧丹麦国王弗雷德里克。后排左一挪威国王哈康七世。后排左二保加利亚国王费迪南德。后排左三葡萄牙的曼努埃尔二世。后排右三德皇威廉二世。后排右二希腊国王乔治。后排右一比利时国王阿尔贝一世


1914年春夏之交,战争似乎还不太可能爆发。海牙国际法庭还在解决国家争端,各国经济相互依存,资本家和银行家都担心战争会让自己蒙受损失。欧洲宫廷联姻的传统使各国王室沾亲带故。英、德、俄皇帝是表亲,亲戚之间往来信件满是甜言蜜语。


萨拉热窝的枪声打破了平静。


用战争史家利德尔·哈特的话说:“让欧洲走向爆炸,花费了五十年。引爆它,却仅需五天时间。”


沙皇不容塞尔维亚被侵,法国与俄国是盟友,两国又敦促英国做出承诺。德国是奥匈帝国的后台,也确信自己能迅速战胜庞大而笨拙的俄国战争机器,准备向俄宣战。哈特讽刺德国总参谋长小毛奇“就像在重负下的莽夫,先要把奥国拉进战火,然后自己再跳进战火中去拯救它”。


那时的战争机器启动缓慢,远不是二战那样飞机坦克顷刻之间就来了。外交官们纵横捭阖,将军们调兵遣将,一个多月之后,大战开始了。


8月1日,德国攻入卢森堡,3日德国对法国宣战,第二天德军侵入比利时,英国立即对德宣战,7日法国出兵阿尔萨斯……到8月14日,五大帝国已经开战:奥匈帝国打塞尔维亚,德国对阵法、俄、英,沙俄与德、奥两国作战。


英德开战的那个晚上,多年在欧洲各国间斡旋的英国外交大臣格雷望着窗外的伦敦街区说:“全欧洲的灯光都要熄灭了。”并悲叹:“我们这一辈子是看不到它再亮起来了。”


一战时期德国总参谋部合影。图中是德皇威廉二世与他的将领们,照片中有小毛奇、法金汉与兴登堡三位历任总参谋长,还有鲁登道夫、马肯森、克鲁克、比洛与提尔皮兹等陆海军名将


有限的本钱迫使德国寄全部希望于打一场短期的战争。聪明的德国人不愿两面受敌,按照“施利芬计划”,先用小部队拖延俄国,在俄国的战争机器迟缓启动之前,用六周全力速胜法国、占领巴黎,然后全部兵力调头向东打击沙俄。


战争初起,德军先攻下比利时然后分五路猛攻法国北部,而小毛奇并没完全按前辈的计划执行。北边没打下又分兵进攻法国东南。


法军总司令霞飞告诉官兵:“决定法国命运的时刻即将到来。” 德军攻势先被比利时的抵抗延缓,接着被法军和前来支援的英国远征军堵在巴黎东北的马恩河一线,双方152万人在这里血战。交战双方都难以用运动战迅速打败对方,于是开始挖掘战壕,准备长期鏖战。德国的速胜梦想破灭。


在比较两次大战德军西线战略得失时,哈特说:“1914年,德国企图先深入敌方防线,然后再围歼对方,但事实证明那个包围圈太大,非德军所能胜任。1940年,德军司令部的策略是集中优势兵力速战速决各个击破,最终达到全歼敌军的目的。”


东线的德军在第一年却取得胜利。不断受到法国敦促的沙皇,同意尽快为法国减压,两个俄国军团仓促上阵,进攻德国的东普鲁士。德军利用俄两个军团中间隔着湖泊和沼泽的弱点,突袭并围歼了萨姆索诺夫军团,九万多人被俘,司令萨姆索诺夫在森林中祈祷后举枪自尽。“疯狂的歇斯底里的步枪声!机关枪的射击声!大炮的轰鸣!巨轮滚动着,被大火映得通红!幸灾乐祸的大火!血红血红的车轮!!”这是索尔任尼琴在《红轮》中对这一战役的描写。


战壕里的英军士兵在小心翼翼的试探对方阵地


德军完全收复东普鲁士。东线的运动战暂时停了下来。俄军遇上奥军总稳操胜券,在德军面前却屡遭败绩。


1914年末,西战场的困局已成事实。到了1915年,西线几百万人在壕堑中对垒,每次发动进攻的一方想前进几百米都要付出上千人的代价。无法取胜的德军又出恶手,向英法军队施放毒气。


小毛奇的继任者法金汉见西线取胜无望,放弃“施利芬计划”,决定先用优势兵力打败沙俄,逼其单独媾和。1915年春夏在俄军大胜奥军后,德军在喀尔巴阡山和维斯拉河上游之前的地区全力攻打俄军,五个月的战役以德军大胜告终,德国人占领了加里西亚、波兰等大片土地。此后德奥转攻为守,东线也成了阵地战。


这年5月意大利向奥匈帝国宣战,虽然出动了39个步兵师,却几无推进,没有给协约国以预期的帮助。后来有人调侃说,意大利对战争的贡献不过是为海明威脍炙人口的小说《永别了,武器》提供了背景。奥军在年底征服了塞尔维亚。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二十多年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不同,二战多是飞机、坦克、军舰等快速武器主导的运动战。先是德军横扫了西欧(这次倒是六周拿下了法国),一直打到英吉利海峡,接着向东推进到莫斯科城下;转折点后是苏军反攻,把德军赶出苏联国境,再挥师西进,穿过半个欧洲,最后攻克柏林。西线的盟军1944年从诺曼底登陆,把德军打回德国本土。太平洋战场亦然,先是日军偷袭珍珠港,美军再用跳岛战术反攻,最后占领日本本土。1914年开始的战争,从奥匈帝国侵略塞尔维亚、德国人进攻法国开始,之后是俄国为牵制德军攻入东普鲁士,运动作战只打一年多,双方都没有力量推进到更远,西线和东线都胶着在一条基本固定的战线上,在纵横战场的壕沟中打消耗极大的阵地战。


战壕里的英军士兵放飞信鸽


虽然同盟国在东线和南线取得了胜利,但对整个战局没有决定性的影响。德国人没有实现“施利芬计划”,德军不得不在东西两线进行艰苦的消耗战。消耗战就意味着德国终将失败,因为它的敌对一方有更多的人力、更强大的工业和更丰富的资源。俄国幅员辽阔,英法还有殖民地的人力物力。


随着意大利、日本等国加入协约国作战,土耳其与德奥结盟,参战国更多,除了东西两线,在高加索、波斯、南美索不达米亚、萨洛尼卡、意大利、东非及西奈,还有不时进行的海战,战争的火焰在更广阔的地域蔓延。


1916年,必须说到是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法金汉认为法国东部重镇凡尔登对西线德军构成很大威胁。从2月21日集中德军全部炮火向法军阵地狂轰,头四天就发射了400多万发炮弹。一位法国战地记者写道:“通过望远镜,看到令人毛骨悚然的景象。没有一码土地不受到炮声的震动。固体的土地,在我眼前却是泡沫沸腾。”


最初五个星期内,每45秒就有一名德军战死,法军牺牲者更多。德军为占领仅柏林市区一半大小的废墟遭受了三十多万人的伤亡。德军还是打不下凡尔登,法军用极大的伤亡完成贝当将军的命令“他们不能通过”。看看《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中的恐怖数据:这一年2月到7月的凡尔登战役,双方有二百万兵员交手,死伤超过一百万。这一战役因而被称为“绞肉机”。为了分散德军兵力,英军于7月1日在法国北部发动索姆河战役,法军侧应。最初的进攻很快演变成双方每天对一片又一片小村庄小树林的反复争夺,双方又回到消耗战。战役一直打到11月。法军和德军的伤亡数字分别是20万和50万,英军牺牲的人就多达42万,其中有六万人战死在发动进攻的头一天,创下一战历史的单日最高纪录。


化学武器的受害者


马丁·吉尔伯特著名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史》的数字同样恐怖:到1916年末,五个月中凡尔登四周和索姆河两岸死亡人数达964059人,五个月中每天有6600人战死,平均每小时227人,每分钟有近五人。往日的战场今天有许多士兵的墓园,其中数万人没有确切的坟墓,因为已被炸成碎块。


“一个个死灰的面容,喃喃诅咒,满布恐惧/爬出壕沟,翻过沙袋……/希望,陷落在泥浆里/跌撞。哦,老天,求求你叫它停了吧!”这是英国作家萨松描写西线壕堑战的诗句。


东线的俄军在这一年终于打了一场大胜仗。为再次拯救盟友,6月,装备极差的俄军在普鲁西洛夫将军指挥下,从白俄罗斯南边到罗马尼亚长达400公里的战线发起进攻。在敌军溃败后,俄却因弹药缺乏而没能乘胜追击。但俄军的战役阻止了奥军对意大利的攻势,也迫使德国从西线撤军,还让法金汉下台。


这一年英德舰队在日德兰海的大战是一战中最大的海战。双方都有上百艘舰艇参战,英国尽管损失大些,但制海权仍在手中。


年底,同盟国虽然拿下的五个敌对国首都,但持久战让德国一方不堪重负。两年多的杀戮并没有换回哪一方的胜利,参战国都在重建受到重创的军队,扩充兵力,把新的兵员送往前线。到1916年底,同盟国有1500万兵力,日益增强的协约国前后方军队已达2500万人。


随着葡萄牙参加协约国作战,1917年开始时已有十一个欧洲国家正在打仗。各个战场互有攻守,虽然没有发生决定胜败的战役,但每场战斗都对战争的后果有潜在的决定影响。在法军大量减员的情况下,英军在西线逐渐成为主力。


一战德军UBI22潜艇群


这一年最重要的历史事件当属美国参战和俄国革命。


大战开始时,美国宣称保持中立,总统威尔逊表示:“我们既要在行动上,也要在思想上不偏不倚。”但从历史渊源和政治、经济利益上美国都是英法的友邦,在战争中一直以物质支援协约国,德国潜艇也多次击沉美国商船。战争打到第三年,美国担心如果英法难以支撑、如果俄国崩溃,德国将可能战胜协约国。德国称霸欧洲和世界不符合美国的理想和利益。开始第二个总统任期的威尔逊在国会的支持下,于4月6日对德宣战。


从动员到训练,再运过大洋,还需大量给养。考虑到士气低落的英法军队,丘吉尔在下院明智地说:“在战场上能够感受到美国军力之前,我们不应该将残存的英法军队浪费到仓促的进攻行动中。”德国军方认为美军在战场发挥作用还要至少一年,而这一年间德国可争取获胜,因而轻视美国。协约国各方也认为美国参战一年之内不会对战局产生任何影响。11月2日美军在欧洲开火。


三年多的战争让俄国经济崩溃,物质匮乏,引发民众暴动。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304年的罗曼诺夫王朝覆灭。俄国临时政府想用战场上的胜利来阻止国内革命的继续,结果是战争没取胜,革命没挡住。上百万俄军当了逃兵,军队不再听从圣彼得堡的命令。战时国家最需要的是军人和产业工人的忠诚,但俄国军人和工人不再支持政府。临时政府外长米留科夫上任时预言:如果没有君主制来支撑,“这艘脆弱的破船”(指临时政府)会在“全国混乱的海洋中沉没”。


托洛茨基指挥的俄国十月革命


据吉尔伯特记述,这年春天“德奥联合最高司令部已同意提供铁路便利,以让列宁及追随他到瑞士的32名布尔什维克党人返回俄国,因为人们知道他将成为俄国境内一股重要力量,放他回国用有利于让俄国退出战争”。G.J.梅尔的《一战秘史》说,德军首脑鲁登道夫“为了煽动俄国陷入内乱之中,亲自批准让列宁坐火车从瑞士出发”。列宁同意乘火车返国。


俄历10月,布尔什维克发动起义,起义者占领圣彼得堡的要害部门,临时政府调来镇压起义的部队拒绝进入首都。起义者冲进冬宫。吉尔伯特写道:“存在六个月的临时政府就像它前面的沙皇一样确定无疑地被清除了。”


苏维埃俄国发布的第一道法令就是《和平法令》,列宁亲自向民众宣读。布尔什维克也呼吁所有战场都立即停火,却无人响应。次年3月《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条约》签字,新政权与德国单独媾和,俄军退出战争。协约国彻底折断东线一臂,其余各国只好奋力维持战局。好在协约国在中东和东非取得胜利。


这年7月,德军在西线战场上使用芥子气,对人类战争产生了极为恶劣的影响。11月英军381辆坦克同时上阵,给德军重击。以空中武力打击敌人是人类战争的又一种新的形式。


1918年,不再有东线之忧的德军3月至7月在西线发动了四次攻势,为决胜做最后一搏。第三次攻势曾渡过马恩河威胁巴黎,美军赶到支援法军,阻止了德军。7月的攻势是德军大战中的最后一次进攻,才打了三天就败下阵来。四次攻势都没达到德军统帅鲁登道夫制定的战略目标,且损失惨重,以致难撑危局。


俄罗斯军官释放气体在进行毒气攻击训练,1910年10月


源源不断的美国兵越过大西洋,这年春天,在法美军已达一百万人,虽战场经验不够,可毕竟是有强大物质为后盾的生力军,美国兵精力旺盛,还有没受到重大伤亡前的天真般的勇敢。协约国虽渐占上风,却是不折不扣的多驾马车。各国领袖意识到,要取得最后胜利必须统一军事行动,于是任用在四年战争中表现出卓越才能的福煦将军(8月晋升法国陆军元帅)为协约国联军总司令,全权指挥各国军队。福煦认为必须等到德军军力更加衰竭,本方更加强大时才能最后决战。他一面集聚预备兵力,一面不让敌人喘息。


8月在英军司令黑格指挥下,协约国军在亚眠发动突然进攻,456辆坦克奇袭敌阵,屡战屡败的英军取得大胜,极大地动摇了德军的意志。鲁登道夫称“8月8日是世界大战历史中德军最黑暗的日子”。


9月3日福煦总司令发布命令,整个西线发起总攻。10月上旬英军突破德军固守的“兴登堡防线”,潘兴将军率美第1集团军将德军赶出阿尔贡森林,之后与法军合力向色当进军,比利时军队在国王亲自指挥下于9月底打进德国本土……德军每天都在被打退,官兵们斗志全无,鲁登道夫在绝望中请求政府求和。


东线因德军调往西线,奥军去打意大利,同盟国溃败,9月底保加利亚投降、奥匈帝国境内的塞尔维亚人、匈牙利人、捷克人纷纷宣告独立,帝国分崩离析。继沙俄之后,又一个帝国垮台。


同盟国老大德国战场失败的同时国内也危机不断,罪魁祸首德皇威廉二世11月9日退位,流亡荷兰,德意志帝国灭亡。


图为一战期间在法国的一辆英国坦克,1917


第一次世界大战也是工业和科学技术的竞争,武器在战争中不断更新。德国人放毒气,英军也放。德国用齐柏林飞艇轰炸敌方城市,双方的飞机用于战场。先是马克西姆机关枪威力巨大,连发的子弹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击倒整排整连的士兵;后是德国人的火焰喷射器极大地杀伤对方。1916年出场的坦克终于在1918年大显身手。


写第一次世界大战,我还想到德国作家雷马克那让人刻骨铭心的文学作品《西线无战事》。八位德国小伙参军上战场,其中六个人入伍时还不满十九岁,用现在的说法是“小鲜肉”。作家用平静的笔触写他们的生活,偶有快乐,更多的是恐惧。炮火、毒气、枪战,八个情同手足的士兵一个接一个倒下去,都没有活到他们憧憬的和平时光。活到最后的是主人公博伊默尔,他艰难地熬过了1918年那个血流成河的夏天,最后在西线战死时,离战争结束只差一个月!“这天整个战场一片寂静,当日战报上只有一句话‘西线无战事。’”


加上追随德国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战败瓦解,四年零三个多月的战争使六大帝国崩溃了四个,英法帝国也元气大伤,苏维埃俄国出现,美国成为世界大国,四个战败帝国的残骸上建起了数个新的国家……世界格局大变。


协约国的休战条件对德国相当苛刻。德国要交出大多舰艇、全部空军、5000门大炮、5000辆可以使用的火车头……


第一次世界大战壮观的英国舰队


福煦元帅的列车停在巴黎北边贡比涅城附近一片林地中的铁路岔道上,在作为协约国最高统帅部的车厢里,战败国代表签下投降书。此刻的福煦不知会不会想到在开战的第二个月就牺牲在前线的独生子,会不会想到四年战争中牺牲的成千上万战士。


战争的日日夜夜里,在“一阵阵钢铁狂风下”,西线成了人类战争史上前所未有的杀戮场。以总人口百分比计算,法国最惨,四年战争中,法国失去了20%的成年男子,再算上伤残、毀容者,法国只有三分之一兵役年龄的男子能全身而退。吉尔伯特在书中选用统计数字中的最低估计,法国战死138.4万。绝对数字法国还不是最多的,同样是最低估计,德国战死180万,俄国170万。


除了战争的直接死难者,第一世界大战期间还发生了奥斯曼帝国境内屠杀一百多万亚美尼亚人的种族灭绝,还有战场流行的斑疹伤寒、疟疾、流感,当时多是不治之症,死亡人数以百万计。美国兵仅流感病故六万多人。


全身而退又怎么样?战场回来的人大多有各种精神疾患,无法面对眼前的世界,士兵中心理紊乱病例极多,尤其是歇斯底里症。雷马克在《西线无战事》的题记中写道:“这本书既不是一种控诉,也不是一份自白。它只是试图叙述那样一代人,他们即使逃过了炮弹,也还是被战争毀灭了。”


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认为战争的恐怖还更阴暗的后果——“这一次战斗经验,使得人类的战争及政治都变得更加残酷:如果大家可以不计后果,死伤无数都在所不顾地打上这么一仗,那么再来一场又有何不可?”他认为,前线作战年月使某些人产生了一种难以言传的野蛮残忍的优越滋味,并成为其人格形成的重要人生经验。奥地利下士希特勒就是典型的一个。


法国士兵聚集在一个牧师身边,他在西部前线为一架飞机祝福,1915


也有人在战争中得到了不同的人生经验,在下一场大战中选择了不同的阵营——一战中卸任海军大臣后在前线任中校营长的丘吉尔、法国中尉戴高乐、俄军骑兵朱可夫、美军参谋马歇尔、法军勤务兵阮爱国(胡志明)……


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尽显才智的丘吉尔还是这样说:“尽管战争对我有莫大的吸引力,其危急局势令我心痴迷,但我每年都有更深刻的感觉——也能在林立的枪炮中衡量这种感觉,战争是多么邪恶、丑陋与野蛮。”


中国学生学世界史,多种教科书说第一世界大战的起因是帝国主义争夺世界霸权。应该说远不止这一点。利德尔·哈特说:“这场战争发生的基本原因可归纳为三点:恐惧、饥饿与傲慢。除此之外,发生在1871年至1914年之间的国际事件也是征兆。”战前的欧洲弥漫着狭隘的民族主义、狂热的军国主义,大国之间的军备竞赛,还有军队将领的好战、各国领导人的短视和误判,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让星星之火迅猛燎原。如果说一场战争需要双方采取行动才能打响的话,那么双方承担的责任并不总是对等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责任当然是挑起战火的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一方。


大战之后是巴黎和会和签订《凡尔赛和约》。丘吉尔认为和约有重大失误,一是关于经济的条文“苛狠和愚蠢,竟达到显然不能实现的程度”,逼着德国人走上绝路;二是拆散奥匈帝国,按威尔逊的理想主义而建立的许多以民族为中心的小国家无力抗衡重新崛起的德国或俄国的压力。凯恩斯说,和约“把重新恢复一个稳定、自由、小资产阶级式的欧洲的最微小的机会都粉碎了”。基辛格在《世界秩序》中也认为《凡尔赛和约》没有建立起均势,威尔逊主义“脱离历史感和地缘政治意识”。和约的弊端加之希特勒这个有残暴天性的恶魔掌权,一场更加可怕的大战20年后又席卷了欧洲和世界。


巨大的炮弹被卸载在西部战线。这些巨大的炮弹重1400磅。爆炸造成的弹坑直径超过15英尺,跨越15码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每一年,人们都如履薄冰,霍布斯鲍姆在他的20世纪史《极端的年代》中写道:“从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开始,一直到1945年8月14日——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之后数天——日本无条件投降为止的31年之间,世界局势动乱不已,某些时候,难免令人觉得世界恐怕真的离末日不远了。”好在这之后的七十多年间没有发生世界规模的战争。几代中国人更可以庆幸,除了1962年中印边界和1969年中苏边界战争外,本土没有燃过战火。虽然有运动、灾荒,毕竟没有像祖辈父辈那样在在炮火硝烟中家破人亡、背井离乡。和平可贵,必须珍惜。


在欧洲的城市和乡村,在人们在战争中献出生命的地方,有各种形式纪念碑、纪念地,旅游时随处可见。


萨拉热窝现在是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首都,在市中心,斐迪南大公遇刺的地方如今成了旅游景点,游客们纷纷在大公遇刺时乘坐的汽车的复制品边留影。在和平的日子里,不知有多少人想到当年的战争。


今天的贡比涅森林中,绿地上高耸着一座雕塑,一柄利剑刺进代表德意志帝国的黑鹰,基座正面用法文写着:“1914—1918,致法国勇士,祖国和正义的守望者……”


巴黎北边贡比涅森林中的和平指环


按原大复制的福煦车厢静静地停在轨道上,博物馆的建筑将整个车厢罩在里面,车厢里的会议桌上还摆着各国代表的台签和纸笔。博物馆里有一战的实物和图片等展品。


据美国记者威廉·夏伊勒在《第三帝国的兴亡》中记述,1940年法国战败后的6月22日,希特勒坚持要法国代表在这个车厢里签字投降,以血一战之耻。希特勒亲赴贡比涅森林,在这里他细看了一块花岗岩上的法语碑文:“1918年11月11日德意志帝国在这里屈膝——被它企图奴役的自由人民所击败。”这之后希特勒下令把车厢运到柏林,再之后在盟军轰炸柏林时车厢被炸毁。


当然希特勒和他的“千年帝国”不可避免地又一次被其企图奴役的自由人民击败。


我注意到,同现在欧洲许多历史博物馆一样,这里的参观者多是中小学生。我想即使他们还不太懂一百年前的事情,记住历史,以史为鉴,是老师和父母都要讲的吧?今天相对和平的世界并不安宁,不能让冲突的星火引起燎原的战争,一百年前的惨剧不能重演,世界各国政要和民众都应该吸取教训并时刻警醒。


福煦车厢旁边有直径四米左右的和平指环,上面用各种文字写着“和平”。和平是上千万人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要和平,不要战争!”这是一百年后世界人民的基本诉求。


本文作者(右)与朋友摄于贡比涅森林一战胜利纪念碑前


袁晞读本

袁晞:政审材料装进如影随形的档案里

家在成都

袁晞:毛泽东时代的常委们

“毛主席走遍祖国大地”?

我认识的老范和未完成的书稿

1978年那个炎热的夏日

从失去的生命看一个国家的尊严

有多少人非正常死亡在斯大林时代?


原载《随笔》2018年第5期,本号获作者许可推送



延伸阅读


民主与和平存在相关关系



译者:陶海粟



今年的“双十一”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百年纪念日。回首百年,世界确实是越来越太平了。自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上每年战死的人数不到十万分之一,是二十世纪下半叶(1950至2000)每年战死人数的六分之一。是二十世纪上半叶(1900至1950)每年战死人数的十五分之一。

 

原因何在?一个原因是核武器的对峙,但非核国家之间的战争也大大减少了,所以另一个原因可能是民主与普世价值的扩散。两位学者布鲁斯-罗赛特和约翰-昂尼尔发现:那些民主的、贸易发达的、隶属于众多国际组织的国家互相发生战争的频率,比那些独裁的、封闭的国家要低。

 

《经济学人》收集了自1900年以来世界上所有每年至少战死百人以上的国际国内战争的资料,把它们和当事国的富裕程度及民主化程度一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民主程度与和平有着很强的相关关系。但这种关系不是线性的,那些最有可能卷入战争的既不是独裁国家也不是充分民主的国家,而是介于中间的国家;和平与富裕程度的关系也类似,中等收入国家比最穷和最富国家更可能卷入战争。但是在富裕程度和民主程度超过某个水平之后,和平与民主及富裕程度的正相关关系就非常明显(见附图)。这个研究也注意到了个别国家的例外,如美国。


 

附图中左图显示和平与富裕程度的关系,横座标是人均GDP,竖座标是卷入战争的几率;右边的图横坐标是民主程度,竖座标是卷入战争几率。


摘译自11月8日《经济学人》“看图说事”栏目 



视觉志

一战老照片



第一次世界大战见证了坦克战的首次亮相。许多早期的坦克经常被破坏,或者陷入泥中,掉进战壕,或者被炮兵直接瞄准


澳大利亚第四师炮兵旅,走在泥板轨道铺设的道路上,比利时,1917年10月29日


坦诚,瓦兹河,法国。士兵和一只狗在废墟房子外面,1917


比利时士兵在Boulogne、法国的自行车,1914


比利时士兵抽着香烟,登德尔蒙德和奥德海姆之间的斗争中,比利时,1914


1914年12月,德国士兵在田野里庆祝圣诞节


一个奥地利士兵,死在战场上,1915年


日本舰队驶离中国海岸。日本站在英国及其盟国一边,攻击德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利益,包括在中国大陆的岛屿殖民地和租借地,1914


双翼飞机编队飞行的飞机,1914年


Salonica(马其顿)的前面,戴防毒面具的印度军队


法国舰队,达尼尔海峡


狗属于Dumas Realier先生,打扮成一名德国士兵,1915


高地的士兵,1916年


英国炮兵轰击西线德军的阵地


一名英国军官在德国炮弹的爆炸声中“领先”出击


美国士兵正在操作迫击炮,装载炮弹


抬着伤员在泥泞的地面上行走,1917年8月20日


德国士兵在用喷火器练习,1917年4月4日

奥斯曼土耳其的机枪兵,旁边放着电话,巴勒斯坦战役的一部分


西线战场上盟军士兵的彩色照片。这张照片是用佩吉特过程拍摄的,这是彩色摄影的早期实验


装有防毒面具的德国男子和马匹,于1918六月穿越受气体污染的树林


德国红十字会的成员们,携带着一瓶液体来帮助那些死于毒气袭击的人


德国占领法国四年后,英国于1918年10月进入里尔


德国一家狗医院,治疗从前线来的伤员,1918年


三名士兵在法国蒂埃里城堡的铁路商店里安装了一支机枪,1918年6月7日


英国士兵在Dardanelles的摩托车,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在加利波利战役之前,1915


图片选自网络,版权事务请与编辑联络


 

喜欢小号

就摁下识别二维码吧


沙场回忆录

林徽因和她9个战死的国军弟弟

 郭永凡:抗战时期的空军运输队

与蒋介石专机机长衣复恩

侯杰:我与70年前的那场战争

张河:我的汾阳情结

侯杰:邱钟惠与滇西抗战

顾土:二战,不等于反法西斯

侯杰:一张照片背后的南洋机工牺牲史

抗战纪念日丨难忘这一天:1945年9月3日

抗战纪念日丨72年前那一幕“落日”图景

记者朱启平:日本战败投降的见证者

秦庄出了个投降日本人的老八路单德贵

于淑秋:鹤壁矿工的抗战史实

阿拉曼:未曾忘却的纪念

邓其平:爸爸是牺牲在朝鲜的20名团长之一

张大青:谁是最可恨的人?

父辈的战争——抗美援朝时的父亲

朝鲜半岛那条三八线究竟谁划的呀?

沈志华:毛泽东决定志愿军全面撤离朝鲜内幕

彭劲秀:邓小平对朝鲜的几次严峻表态

1968年朝鲜俘获美军间谍船“普韦布洛号”

留在中国的美军战俘最后的命运

陈湘安:我登上了美军航母小鹰号

陈湘安:阿里,神秘的西部边境

肖星:我所经历的1979年对越作战

操风琴:39年前的战争记忆

操风琴:特等战斗英雄是女儿身!




记录直白的历史

讲述真实的故事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2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工圣审读

征 稿


新三届公号向新三届朋友征集稿件

主题一:新三届人的高考之路

主题二:新三届人的大学时光

主题三:新三届人的文革经历

主题四:新三届人的上山下乡

主题五:新三届人的当兵岁月

主题六:新三届人的爱情故事

主题七:新三届中的菁英人物

主题八 新三届人的职业生涯

主题九:新三届人关注的话题

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

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联系人微信号:james_gz7

联系人电话:13570472704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