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柳向阳:让一首诗、让一位诗人进入汉语或回归汉语

柳向阳 国际诗酒文化大会 2023-03-04


柳向阳,翻译家。




让一首诗、让一位诗人进入汉语或回归汉语


柳向阳



导读:2020年11月17日,国际诗酒文化大会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世界诗歌译介与国际传播圆桌会议正式举行,著名英文翻译家柳向阳在会上做了精彩发言。他提出:翻译中,我们该时时想到如何让语言显现其金玉之质。

 


加里·斯奈德是我们熟悉的诗人,很接近他所喜爱的中国诗人王维、寒山。他的诗歌中有很强的东方元素,尤其是佛教因素,但我们要明白他首先是一位美国诗人,注意到他对欧美经典的继承,实际上,东西方的文化,在他的诗中经常混在一起。

以他的《伐木之十五》一诗三处为例:

第一节最后一行,“癫狂的追逐!挣扎着逃脱!”是直接引自济慈的《希腊古瓮颂》(What mad pursuit? Whatstruggle to escape?),只是把问号换成了叹号(巧合的是,查良铮译济慈这首诗,也把此处的问号换成了叹号)。济慈这首诗是英语文学的必读篇目,这样的用典,英语读者自然明白,当然不需要注明,但对于我们,恐怕并非不言自明的。

第二节第三行“A seed pod void of seed”,直译就是“种子荚里没有种子”,换作文言文就是“实荚无实”,充满禅机,岂不正是佛义“当体即空”?

最后一节展示了人类滥伐滥杀的一种结果:家园沦丧,斯奈德此处借用了遭遇家国之变、出家为僧的明朝宗室画家八大山人的画笔,反向演绎杜甫的“国破山河在”,最后三行写道:“画笔 /或可绘出山河 /而国土早已沦丧。”(杨子译)用典在这里真是集中而大密度。

斯奈德次子的名字,以往有音译为“金”,溯入日语,应该译作“玄”,当然译作“元”也对,毕竟,即使在中国的古代典籍中,两个字也是经常互替的,除非当初斯奈德选定了其中一个——这样才有形译的依据。

美国诗人格丽克(Louise Glück)在国内也有译作“格吕克”的。从文化回溯的角度看,译作“格吕克”确实是有意义的:因为格吕克的祖父是来自中欧的犹太人,这样的译法能保留这一痕迹。但格丽克(Glück)这里还有一个关键点:英文网站上经常加注了音标/glik/,看得出她的强调,出于对她的尊重,音译为“格丽克”或“格利克”应该是优先的选择。这方面做得最好的,应该是博尔赫斯的夫人“儿玉”(María Kodama)这个汉译了,毕竟,儿玉是日裔,她的姓氏在日语中原本就是汉字“児玉”。当然,也会有人译作“科达玛”,不能说不可以,但不免有点儿类似国内前几年把孟子回译作“门修斯”、把蒋介石译作“常凯申”,译者分明是不让他们二人回家了。万物暴于世间,不免粘附尘垢。语言亦如此。刚看到“悲观”这个词,想到了这些。“悲观,佛教语,五观之一。悲,怆恻之意。常怀救苦救难之心观察众生,以大悲心观众生之苦,拔其患难,名曰悲观。”这样的解释,也算是一次语言的清洗吧,显现了“悲观”的金玉之内质。翻译中,我们该时时想到如何让语言显现其金玉之质。

往期推荐

玛丽娜·茨维塔耶娃:玛丽娜·茨维塔耶娃诗选①

玛丽娜·茨维塔耶娃:玛丽娜·茨维塔耶娃诗选②

沈从文:作家应明白人的情感如何各不相同

阿来:乡村重建与士绅传统

几个写诗的好朋友∣余退x北鱼x王静新x叶申仕x谢健健

关注·长篇小说∣余松:定制时代(选读)

丹增:谈天说酒

余松:人性与智性的多重对峙——《定制时代》创作谈

托马斯·苏明:科技犹有尽时,审判无处不在——《定制时代》设下的诱引

翟业军|迷楼:穿越时间的空间——论王安忆《考工记》

李少君:在世界之中

姜山:后疫情时代的诗歌译介与交流

傅浩:世界的诗歌诗歌的世界——略谈翻译与诗体创新

燎原:“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国诗歌传播

奖金最高 40000 欧!2020 徕卡奥斯卡·巴纳克摄影奖揭晓

让诗酒温暖每个人!2020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即将盛大启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