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广州市中小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指引
根据国家、省、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部署和要求,为确保体育与健康课程科学、规范、有序开展,切实保障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广州市教育局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广州市中小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指引》,一起来看看。
(一)预防为主、安全至上。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要保持安全间隔距离,人员不得聚集;宜选择安全性较高的教学内容;场地(所)、器材、教具须按防控要求进行消毒。
(二)循序渐进、循序渐退。要把握好强度的合理控制,教学内容要在评估基础上确定教学起点;运动强度、负荷设计、教授内容难度安排要循序增减,避免急进、急退或急停。
(三)科学规划、注重实效。合理规划体育课、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及场地安排,以发展心肺功能的有氧徒手运动和单人自主完成的练习动作为主,练习密度达到体育与健康课标的要求,注重实际效果。
二
做好线上线下衔接学生返校复学后,要进一步巩固居家锻炼成效,重视线上线下的衔接,要适当安排家庭体育锻炼内容。体育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家庭居住环境、个体情况等因素进行科学、行之有效地居家锻炼。通过家校互动、居家锻炼指导,居家锻炼展示等活动,引导居家锻炼常态化、亲子锻炼常态化。
(一)整体行进
整体行进时建议采取一路纵队,前后距离建议在2米以上;如确需并排行进时,左右间隔建议在2米以上。
(二)场地器材
1.合理选择教学场地。体育课、体育大课间须安排在室外的运动场所。如无条件,所安排的运动场所须确保通风良好(有条件的学校建议增加机械通风)。避免在同一区域同一时间聚集上课。
2.合理使用器材。器材尽量不交换使用,器材使用前后要消毒。
(三)体育课前
1.做好课前检查(含场地、器材、人员身体状况),熟悉疫情防控和教学全过程安全的应急处置预案。
2.课前要提示学生自带饮水壶(杯)和毛巾,提倡喝温水,课前课后提示学生及时洗手。
(四)体育课中
1.不密集站队,学生之间间隔距离建议最大化,不面对面站立。
2.避免进行身体直接对抗性和接触性的体育活动,以发展心肺功能的有氧徒手运动和自主单人完成的练习动作为主。技术动作学习要相对简单易学、行之有效。不选择需他人保护和协作完成的技术动作,避免安排手触地、扶墙或栏杆等教学内容。如:动态体能操(唤醒及激活肌肉)以单人、独立、自主活动形式进行。
(五)教学组织方式
不提倡采用学生面对面站立式教学的方式。尽量做到不闲谈,要避免面对面说话。教师在指导学生时距离建议不得少于2米,避免正面面对学生。
(六)强度、密度
运动强度及密度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初中及高中生平均心率应分别在130次/分、135次/分、140次/分左右;各学段练习密度要达到50%以上。
(七)大课间活动
1.应确保学生之间间隔距离达到防控安全距离。各学校可根据本校场地实际,对学生之间的间隔距离进行最大化安排,场地不足的学校可采取分批错峰进行。
2.大课间活动尽量安排以自主单人完成的练习动作,不宜采用互动或其他不利于疫情防控的锻炼项目和方法。
(八)正确使用口罩
户外运动时,在相互间保持安全间隔距离的基础上,可以不戴口罩。运动前正确存放口罩,运动完毕,待呼吸平稳、洗手后及时戴口罩。
(九)特殊情况处置
在教学过程中,如发现学生身体有异常情况(发热、乏力、干咳及胸闷等疑似新冠肺炎症状),须按照学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工作指引进行处置。
广州市教育系统疫情防控
(上下滑动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