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书 丨《全球华语语法·新加坡卷》面世

汉语中心 商务印书馆汉语中心
2024-08-23
点击上方蓝字可以订阅哦!

“全球华语语法研究”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经过5年的努力,研究团队完成了中国台湾、香港、澳门三个地区和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洛杉矶)三个国家的调查。

这套书由华中师范大学教授邢福义担任总主编、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汪国胜担任副总主编,并在商务印书馆出版。近日推出的是周清海教授主编的《全球华语语法·新加坡卷》。

今重发本套丛书的前言,以飨学林。

【往期可戳→陶红印:美国华语结构与运用的多视角探讨 丨《全球华语语法·美国卷》面世

勾勒马来西亚华语语法的基本面貌 |《全球华语语法·马来西亚卷》面世

港式中文语法的全面梳理与描写 |《全球华语语法·香港卷》面世


前    言      

2011年,我们提出并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全球华语语法研究”。当时提出这一项目,是基于两方面的背景。

其一,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华语(汉语)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国际影响也越来越大,但由于社会、历史和地理等方面的原因,地区华语在语音、词汇、语法上形成了不少差异,给人们的言语沟通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困难。如何沟通地区华语,使华语充分发挥其交际功能,这关系到华语在全球背景下的进一步发展,也关系到国家形象的展示。开展本项目研究,有利于促进华语的交际畅通和国际传播,有利于增强全球华人的民族认同,使华语成为全球华人大团结的纽带。

其二,回应国际华人学者的倡议。对于全球华语的研究,以往未能受到学界的足够关注和重视。2005年启动、2010年完稿出版的《全球华语词典》,只涉及词汇层面。对于全球华语的语法问题,学界至今无人提出研究计划。2009年,周清海先生提出,应将全球华语语法提上研究日程,并多次与我们沟通,希望以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为依托,立项并组织对全球华语语法的研究。这一倡议,反映了世界华人的寄托和期望。作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用实际行动做出积极的回应。


本项目是一项涉及面广、情况复杂、问题繁难的浩大学术工程。第一,华人遍及五大洲,华语通行全世界,如此广泛的地区分布,如此众多的使用人口,这是除英语之外的其他语言所难以相比的。第二,华语的使用情况十分复杂,在不同的华人社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制约和影响,表现出各不相同的形态。第三,世界华语的研究,涉及很多深难的问题。就语法来说,其差异不像语音和词汇那样较为容易发现和描写,往往需要在更深的层次上才能观察到内部的不同;还有,促成华语语法在不同区域形成变异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消除歧异、使之逐渐趋于一致,以便于华人之间的相互交流与沟通?在华人交往日趋频繁的今天,华语语法将会如何发展?这些都是研究中将会触及到并需做出回答的问题。正因为本项目工程浩大,任务繁重,我们经过反复的酝酿和构思,并多方听取意见,才形成项目实施的基本思路,概括起来就是:近远布局;实论结合;主次兼顾


三个基本思路

1. “近远布局”

“近远布局”是就工作部署来说的。本项目涉及那么多的国家和地区,涉及那么多复杂的问题,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因此需要由“近”及“远”,分期部署,分步推进。整体工程拟分为两期:“一期”是单点的事实调查和描写;“二期”是各点的比较与研究。“一期”先选择最具代表性的若干区域,重点调查,积累经验;再推及需要考察的其他区域,全面调查,系统总结。作为“一期”的第一步计划,我们选择了中国的台港澳地区和东南亚华人群体较大、华语使用频繁的新加坡与马来西亚,以及在欧美及澳洲具有一定典型性的美国,拟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完成三地区和三国家的调查。

2. “实论结合”

“实论结合”是就指导思想来说的。一方面,着力于全面地调查事实,深入地发掘规律,以展示“整体华语”的语法面貌;同时,还将通过不同社区华语语言生活的考察,分析影响语言生活、制约华语发展的各种因素。另一方面,将致力于在事实考察的基础上,进行宏观上的理论思考与总结,力求提出一些具有创新性的论说,或者提出一些具有可行性的建议。

3. “主次兼顾”

“主次兼顾”是就研究内容来说的。面对情况各异、现象纷繁的全球华语语法,研究时该如何把握考察的对象、确定研究的内容?我们的考虑是:突出重点,兼顾其他。具体来说:重点调查中国台港澳地区和东南亚国家,同时也调查其他国家;重点调查华语共同语,在方言突出且使用频繁的区域,也调查代表性方言;重点考察语法问题,也兼顾考察相关的应用问题;重点调查口语,对于有华语纸质媒体和华语文学创作的地区,也兼顾考察书面语。


两条原则

研究的过程中,我们还确定了两条原则。

1. “不求一致”

按原先的研究计划,我们要求采用统一的语法调查大纲和内容框架,术语上也要求一致。但由于各地华语的情况很不一样,要真正执行统一的要求比较困难。第一,要制定出一份统一的适用于不同区域华语的调查大纲比较难;第二,不同区域华语的差异度不一样,比如中国香港和美国。如果都要求统一的内容框架,不太现实;第三,术语的使用上,中国大陆、台湾及美国等地也有区别,难以取得一致。最后确定的意见是:能够统一当然好,但不强求一律,只要求能反映出各地华语语法的主要特点和基本面貌。对于某种语言现象的术语或命名,六卷中可能有所不同,这跟作者个人的习惯或认知有关,但我们在同一卷上力求统一,以免误解。

2. “求异去同”

异同是相对普通话而言的。在原先的项目设计中,我们要求对不同区域华语的语法做全面的调查和描写,反映其语法系统的全貌。但对差异度较小的区域华语来说,这样做显得没有必要。为了突出区域华语语法上的特点,我们确定做异不做同,把考察的重点放在语法的差异上。


经过5年的努力,我们完成了中国台湾、香港、澳门三个地区和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洛杉矶)三个国家的调查,写出了六卷《全球华语语法》。通过这六个点的调查,我们得到了一些初步的认识。比如:


语法的区域差异

关于语法的区域差异,我们得到两点基本认识。

第一,在不同的华语区,语法的差异程度很不一样。就已调查的六个点来说,香港华语的差异最大,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港式中文”。美国华语的差异最小,除了“请您先看看一下帖子的内容”(动词重叠带宾语)、“我知道我不够他聪明”(比较句)之类表述和一些带有欧化倾向的说法之外,我们没有发现更多的明显的语法差异。

第二,在差异度较大的华语区,语法有其独特的一面,但从宏观上看,还是呈现出一种“大同小异”的格局。比如马来西亚华语,尽管存在着一些差异,但这些差异大多是局部的或细节上的,从大的方面来说,跟普通话还是基本一致的。比如,语序和虚词是主要的语法手段,词法和句法类型基本一致,等等。更多的则是在一些词语的组合或用法、成分的配置上表现出不同,当然也还有一些特殊的语法形式。例如,像“上述电梯、上述书本、上述道路、上述树木、上述鸡蛋、上述汽车”之类的组合,在其他华语区好像没有见到。


差异形成的原因

关于差异形成的原因,我们观察到三个方面:语言的接触、方言的影响、语言政策的作用。其实,这些原因我们都是想象得到的,但通过这次调查,我们看到了更多的具体事实。

1. 语言的接触

就语言的接触来说。比如澳门华语(中文)。我们知道,葡萄牙语作为澳门的官方语言之一,在澳门已有460多年的历史。1849年,葡语成为澳门唯一的官方语言;直到1992年,中文才又回归为官方语言,构成当前澳门社会双官方语言的局面。葡语对澳门中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词汇方面。澳门中文里存在着不少葡语的借词或根据葡语构词法构成的词语。由于葡语在历史上曾处于一语独尊的霸主地位,许多法律文件、政府公文都是用葡语起草的,然后通过直译,转换为中文,因此这样的中文往往会带有一些葡语语法的成分,被称为“葡式中文”。这种“葡式中文”就是语言接触的结果。

2. 方言的影响

就方言的影响来说。方言对区域华语共同语语法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在重点调查共同语的同时,也兼顾调查比较活跃的代表性方言,比如台湾的闽语、香港的粤语,就是想进一步观察方言对共同语的渗透本套丛书经常会提及汉语方言,包括闽方言、粤方言、吴方言等。为遵循有关方面的政策和表述习惯,丛书中根据情况用闽语指称闽方言,用粤语指称粤方言,用吴语指称吴方言,等等,特此说明。例如,台湾地区华语(“国语”)中的“有”字句、新加坡华语的“VVC”式,显然是受闽语影响的结果。香港卷中设了一章,专门讨论香港粤语语法对港式中文的影响。

3. 政策的作用

就政策的作用来说。从调查中我们看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语言政策对华语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或抑制作用,使华语在不同的华语区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比如,香港回归后,特区政府实行“两文三语”(中文和英文,普通话、粤语和英语)的政策,“港式中文”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在新加坡,李光耀先生强调,新加坡华语要跟着中国(大陆)的语言标准,向着普通话靠拢。他认为,“创造自己特点的华语,对新加坡不利,也走不出去。”(周清海《人生记忆》,世界科技出版社2011年)大体相似的语言环境(英语作为官方语言,方言使用频繁),但在香港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港式中文”,而在新加坡却没有形成特点鲜明的“新式中文”。我们觉得,这应该跟香港和新加坡的语言政策有着一定的关系。

不同区域华语的发展,总的趋势是趋同,不会是扩大差异,将会是逐渐地缩小差异,逐渐地走向融合。一方面,随着中国国力的日益增强,国际地位的日益提升,普通话的影响将会越来越大,各地华语会以一种顺应的姿态向普通话靠拢;为了交流的通畅,消除华语的区域差异,将成为一种现实的需要和选择。另一方面,华语国际教育事业的推进,也会为世界华语走向融合起到一定的助推作用。关于这一点,周清海先生做过富有启发性的论述。(《“大华语”的研究和发展趋势》,《汉语学报》2016年第1期)


项目的实施得力于团队学者的支持。项目涉及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因此我们组建了一支海内外携手、老中青结合的研究团队。团队中有李英哲、周清海、田小琳等老辈学者,有郭熙、陶红印、徐杰等中年学者,还有一批青年学者。大家齐心协力,精诚合作,可以说,这是语言学国际科研合作的一次成功实践。我们先后召开了三次工作会议。2011年12月,在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召开了项目启动会,确定了研究的基本内容和实施的具体方案。2013年10月,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孔子学院召开了项目推进会,交流了前一阶段的研究进展,讨论了研究中遇到的共性问题,明确了后一阶段的研究任务。2015年9月,在美国夏威夷大学召开了项目总结会,讨论了项目结项和书稿撰写的要求,并就“一期”第二步的工作进行了部署。每次的会议,既是学术的交流,也是友情的享受;六卷书稿,既是团队合作的结晶,也是团队友情的见证。其实,给予项目支持的不只是团队的成员。比如,就项目的规划和实施,我们先后征询了陆俭明、李宇明等先生的意见,他们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商务印书馆的相关领导和编辑自始至终关心项目的进展,为书稿的出版倾心竭力。学界同人的支持和贡献,怎一个“谢”字了得!此外,我们研究中心的谢晓明、姚双云、匡鹏飞、苏俊波和罗进军参与了书稿的修改,他们的贡献也是我们不能忘记的!


我们的项目持续了将近十年,但这仅仅是起步。其实我们心里很清楚,我们只是做了初步的调查,老实说,目前还不可能拿出什么了不起的成果。就已经写出的六卷《全球华语语法》来说,只是涉及六个华语区的部分语法现象,并没有涵盖全部,还有不少问题尚未触及,也一定会有不少细节的或深层次的问题尚未发现。就事实的描写而言,有些地方还是比较粗糙的,并不是很精细,在规律的揭示上下的功夫还不够。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做进一步调查,进一步挖掘,深入地揭示特点和规律,并从理论上加以认识和总结,这将是我们今后研究的着力点。我们会始终坚持一点,就是要讲求实干,不浮躁,不浮夸,实事求是地做,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全球华语语法研究”,这是一个项目,也是一项工程,更是一番事业。这番事业,在我们看来,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永远在路上,任重而道远。我们期待能有更多的学者来支持这项工作,加入到这项研究的行列。


邢福义    汪国胜

2020年10月18日

(注:为方便读者阅读,本文二、三级小标题为本期编辑所加。)


图书信息

《全球华语语法·新加坡卷》

邢福义  总主编

汪国胜  副总主编

周清海  主编

识别二维码,即可购买

该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作为非正式场合通用语的新加坡华语口语,研究的角度有别于过往,除了希望能弥补学术界对于新加坡华语口语语法研究的缺失,也希望能适时地记录现今新加坡华语口语的使用状况,作为未来的参照。此外,本书也力求通过对新加坡华语口语变异现象的探讨,初步揭示这些变异现象也存在着一定的规律,而非完全任意的。


目    录

<上下滑动查看目录>

<上下滑动查看目录>


本卷主编简介

周清海,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香港教育大学名誉教授、华侨大学荣誉教授,曾任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中文系主任、中华语言文化中心主任、南洋理工大学孔子学院理事长、新加坡华文教学检讨委员会委员、新加坡国会教育委员会委员、新加坡华文模范教师奖遴选委员会主席等职。主要研究汉语语法、汉语词汇和新加坡华文教学,先后获得南洋理工大学授予的“校友成就奖”“杰出教学奖”和新加坡华文教研中心授予的“荣誉学者”称号,被李光耀先生誉为“华语文教学的先驱”。














相关图书信息

点击图片,了解更多

《全球华语语法·美国卷》

邢福义  总主编

汪国胜  副总主编

陶红印  主编

识别二维码,即可购买

本卷从多个视角研究美国及相关地区华人语言的使用特征。主要特色是对语体的密切关注和对语料库的充分利用。考察对象包括华人家庭日常生活的口语录音录像、中文网站语言、华人报刊媒体语言、公共场所用字用语以及学习者语料等。研究对象既有本体方面的词汇语法特征等,也有语用方面的口语与文化模式的传承、语言习得模式等。结论显示了全球华语的趋同态势,也为全球化状态下描写区域语言所需要的整体特色与细节描写、定量与定性研究的结合模式提供了一个具体范例。


点击图片,了解更多

《全球华语语法·香港卷》

邢福义  总主编

汪国胜  副总主编

田小琳  主编

识别二维码,即可购买

本书首次对香港社会流通的港式中文书面语的语法进行了系统细致的描写,展现了港式中文语法的主要特征和基本面貌,对于深入认识港式中文作为香港的社区语体有着重要意义。内容包括概论、词法、短语、句法、篇章等部分,还论及粤语语法对港式中文的影响。语料涉及范围广泛,包含报纸、期刊、书籍、政府文件及语料库材料;题材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娱乐等方面。研究上,运用了“普—方—古—外”综合比较的方法。


点击图片,了解更多

《全球华语语法·马来西亚卷》

邢福义  总主编

汪国胜  副总主编

郭熙  主编

识别二维码,即可购买

作为现代汉语标准语的区域变体,马来西亚华语与普通话同源异流,平行互动发展,一致性很高;同时,由于国情不同,赖以生存的社会、历史条件不同,它与普通话和其他地区的华语也有许多差异,具有鲜明的语法特点。本卷力求对马来西亚华语语法进行系统的描写,勾勒出马来西亚华语语法的基本面貌。共分两编,上篇为综合考察,下篇为专题研究。

延伸阅读


往期回顾

新书 丨《两周金文语法研究》面世(下)

新书 丨《〈说文解字〉注音释义研究》面世

新书 丨《两周金文语法研究》面世(上)

新书 丨《当代语义学教程》(商务馆语言学教材书系)面世

新书 丨《普通话语气词系统论》面世

新书丨《汉语札记》(国际汉语教育文献丛刊)影印出版

商务印书馆汉语中心视频号开通啦!

欢迎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了解更多精彩视频!

点击“阅读原文”可购买此书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商务印书馆汉语中心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