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影尘回忆录18

倓虚大师 十念生 2019-04-14

 (四)天台宗在北方的宏传与建树

最初开始修湛山寺的时候,我已料想到,大概要十几年至二十几年的工夫。当时蒙各位护法,公推我来住持其事,我也义不容辞。那时我已预备在湛山寺做十年住持,替大家经营修庙的事,十年以后,让贤与能。自三四年,至四四年,正是十个年头,我实行退休,四四年,九月十九日,公推善波法师为湛山寺第二任住持。当时到诸山长老,各机关首长,各界来宾,各位居士,仪式很隆重的。

 

善波,夙慧老成,器识卓越,威仪严肃,言行有节。无论办任何事,都很稳重。十几年来在湛山寺,从当学生起,任监院、任首座、为常住事发心,不辞一切辛苦;而且平素也很孚众望。

 

在送座的那天,除湛山寺共住规约外,我还写了几条关于住持领众的规约(附录于后)以后,无论到任何年代,十方大德贤者,在这里任住持时,都按照这样去行。

 

附湛山寺住持简单领众课程规则

 

(一)专责领众。僧伽为三宝之一,译华言为和合众。其能和合者,唯在一人领导。领众必先调众,调众必先知众,知众必先临众,由临众而后知众,由知众而后调众,调众而后领众,始能统理大众,一切无碍。今湛山寺首任住持老病颓唐,不能临众,若再敷衍领众,难免本乱治末之虞。于是照章改选住持,简订领众规则,以作常行轨道。

 

(二)行持课程。十方常住,云集僧众,皆以三宝熏修为本。今以普通公共行持,要自他两利,每日早晚两遍殿堂为要务,住持必亲自临众,共其甘苦。早殿讽经,祈祷国泰民安,世界和平。晚殿讽经,超度十类孤魂,古今八方,阵亡将士,及灾死难民等。又晨午二次斋堂,念供观想,十方诸佛应供,法界有情,普同供养。念毕食时,各存五观,食毕结斋,回向施主安乐,领众绕佛,共祝十方,消灾弭厄。

 

(三)遵守规则。两序班首执事,由住持敦请,各负专责,尽职服务。四众弟子,循规就序,今略举规则,亦在大众心目之中,不过耳目勤熏,利于躬行实践。前任者为临时住持,在创建时期,未得般般照章就序,今选正式住持,宜应各按轨道。住持为一刹之主,兴衰在此一人。内外缁素,皆要维持,时常肃静,不可纷扰,障碍清修。为住持者,二六时中,念念在道,每日两次殿堂,为领众修行之专务,倘有疏虞,四众无依。故选静室修养,少应繁务。寺内班首执事,无急要事,不可轻见方丈,若有要事,告毕即出。会客皆在方丈外寮,会毕即归静室,存养精神,领众熏修。自然空中戾气化作祥和,灾劫消于无形。又每日开大静时,住持须至司房阅账,知客亦至司房,同监院报告一日经过,及次日应办之事。大钟响时,回寮休息。其余班首执事,及居士寮,念佛堂,四众人等,皆以方丈为模范,一律遵行,免去俗务繁扰;及散心杂话,始得纯粹修行。其余各条,另有细则,以上所订,乃经常轨则,若处难缘,须通权达变!

 

湛山寺是教演天台,行宗净土,十方选贤制度,不收剃度徒弟,不专传法子。和湛山寺一宗派的,如哈尔滨极乐寺;长春般若寺;营口楞严寺;沈阳般若寺;天津大悲院等;都是这样。过去尝见一般丛林,为了专传法子,争住持,弄出很多笑话来,这是最出丑的事!

 

现在把关于法统的事,给大家说一说。

 

我接观宗寺,谛闲老法师,嫡传天台教观,第四十四代法卷,承续老人德荫,阐扬智祖教法。天台宗传到北方后,共发起建立宏法丛林九处,宏法支院十七处,主办僧学院十余处,其他尚有很多有联系的小的庵堂,都已加入天台宗。’

 

(附表略)

考备表内非大师直接经手所建者,则为大师之法眷属,得其指导及助力所建修,故附列之;如定西、如莲、为大师代传之法弟;静空、惺如、则为大师之法徒。又修营口楞严寺时,负建修责任者,为陆炳南居士,后出家名乐果曾充该寺第三任住持。—大光识

 

(附表略)

考备支院共十七处,多为大师弟子分在各地手创,间接直接得大师及定西法师之助力者不鲜。表内创建人及年代等多得自定西法师口述,以其谙于东北佛教也。—大光

 

(附表略)

考备按此表系九五0年,大光随大师居香港华南学佛院时所列,一九四八年时,尚有天津、青岛、两处进行,香港华南学佛院系后设。又北京中国佛教学院,乃周叔迦居士所创办,为华北佛学最高学府。后三年曾一再敦请大师担任院长名义,大师只去讲几次开示,并未到院视事。——大光谨识

 

在各寺庙任住持者,多为由佛学院出身,分在各地弘法,教化一方。计在我以下,接天台宗第四十五代法卷为谛老法师之法孙者,有澍培、静观、善波、仁智、善果、静空……等十四人。接四十六代者有妙禅、明悟、二人。受天台教培养,已能在各地担任宏法事业尚未接法者,有广觉、显照、慧文……等三十余人。以上均曾在各寺充任住持,或任教佛学院。此外,在天台教各寺僧校,教义研究班,将毕业者,尚有很多人未统计。总之,庙多人就多,人多事亦多,最初时,尚能循规蹈矩,日久则恐良莠不齐,大家宜互相警戒。

 

一九四七年,我在长春传戒时,曾草拟一份‘天台宗总山章程,’将来预备把这份章程在青岛主管当局立案,以后统以湛山寺为总山,综理本山各寺庙事宜。

 

凡在本山各寺庙任住持者,或特派,或公选,不许私人授受,亦不定法嗣。任何法卷,与寺庙无关,所有天台宗法卷,原属巨集法系统,非住持之左券,不与庙务及住持逊座相干。为了恐怕后来出事闹吵子,我在四八年,从长春回湛山之后,作一碑文,预备泐诸湛山寺,以免后来起争执。

 

(五)传法不传座

 

我认为无论任何一个地方,都应当公开的实行十方选贤制,不许以十方地方送人情,私相授受。关于法统方面,过去的祖师们,都是以心印心(凡有悟道的,必受祖师印证,方可自信。)如达摩祖师,在西土为第二十八祖,到中国为禅宗初祖;西土自释迦佛至达摩祖师,都是以心印心;东土从达摩至六祖慧能大师,亦是以心印心,并以衣钵相传表信。六祖之前,悟道弟子,虽如麻似粟,而付法传衣,必待其人,故衣钵止于是单传;六祖之后,因人信根已熟,衣钵成为争端,故止于传法,而不传衣钵。可是现在人,却把传法事等闲视之,认为是不足轻重的了。

 

不过传法也是一件难事,在人群广众之中,要有识人之明,如果不认识人,随便以法与人,难免将来会出笑话的。真正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以心印心的人固不必说,即以现时以法卷代代相传的事情来说,就是一件很费斟酌的事。现在各丛林的制度,多半是传法(卷)带传座,三个五个法子,(方丈□)接过法之后,就成了未来的升座住持人,如一选择不慎,便会弄出很多参差不齐的事情来,据我几十年来的忖验,认为私自‘传法传座,’是南北各丛林所以衰败不能维持久长的一个最大缘因;也可以说是道法之中的一种流弊。因为各寺庙主持人(老和尚法和尚)为了将来承继有人,也为了当时想把握几个人才,差不多都预先传几个法子,作为现在的‘方丈储,’(□)将来老和尚退座时,就由现在的‘方丈储’名正言顺的升座为正式方丈。当然,这在传持佛法,维持寺务上,是不能加以非议的。然而,这其中有好多流弊:

 

第一:是传法人的‘感情过于理智。’本来出家人是讲‘法亲眷属,’以‘法’为亲的,结果一般老和尚们,在传法的时候,是因‘感情用事’,不以‘法’为亲,而以‘情’为亲了。这种感情的结合,不是建立在同宗的乡土观念上;就是建立在邻庵的庙谊观念上。基此之故,无形中让人们窃窃私议著,成了某一帮或某一派。

 

第二:在老和尚传法的时候,因无知人之明,往往大法子二法子,一传四五个,当然这在绍隆佛法上是应该的。可是到了后来,各位法子,谁都因自己手里握有一纸法卷,认为自己是合法的‘方丈□,’对于做方丈是应职应分的。在老和尚方面来说,则既传法亦传座;在新和尚方面来说,则既接法亦接座。所以一旦到了升座当方丈的时候,你也争,他也争,结果弄得法子与法子;法子与老和尚之间,都有了不同的意见,甚至争讼、斗狠、悄悄升座、踉跄下座、弄得笑话百出,有玷宗门。这两种流弊,说起来比较还算轻一点的,还有一个最大的流弊是

 

第三:在老和尚预备往下传法的时候,有三个标准:一、挑年青人,岁数不比老和尚大的;二、道德、声望、资格、一切都不如老和尚的;三、凡事须听从老和尚招呼的。一般的传法标准,大多不外是这样,(或者也许有极少数是例外)。上一代老和尚是这样传,下一代也是这样传;再下一代还是这样传,照这样传下去,则一代不如一代,所以弄得各宗门庭,不数传而宗风不振。试看南北方有很多原先挂钟板开十方的大丛林,传来传去,到现在都成了子孙庙了。虽然还有一支法卷往下传,也只是师父传徒弟,一种形式而已!挺大一个庙,里面住三两个人,外边人谁也不能去过问;可是,一些真正年高腊长;有道有德的大德们,却被冷落在一边,没人去理。这些位被冷落的大德们,或主座一方;或栖迹自修;同时也碍于各宗的法派关系,眼看著有好些门庭衰败下去,也不便于去问。多少年来,各地名山大刹,兴衰递□,大多是受这种‘传法传座’的影响所致。到现在为止,国内大丛林,真正不传法,实行十方选贤制度;而能维持得比较长久的,只有少数的几处,其他各地情形就不同了。

 

中国人向来有一个传统的保守性,例如各丛林,从古至今,就有传法这一事,到了我们这个时候,谁也不好轻易废掉;可是既传法而又传座,不容讳言的是有上述流弊。为了杜绝这些流弊,我想出来一个办法,就是我向来所主张的‘传法不传座。’说起这事情来,有好多人和我提反对意见,不赞同;可是我认为如果照过去‘既传法而又传座’的专传法子的做法传下去,不论其是南方丛林或北方丛林;也不论其是某一宗或某一派,总免不了要发生上述流弊的,只要一有了流弊,久而久之,法门就堕落了。

 

为什么要‘传法不传座’呢?因为法卷,是有关各宗历代相承的一个巨集法系统,与寺务及住持升座,根本是两件事;传法是因受法的人,对法理有解悟;有研究,研究到彻底,可以为人讲经说法,缘法大时,可以为多数人讲;缘法小时,可以为少数人讲;缘不成熟时,可以止于自己明白,得传法人的印证。传座是因接座人的道德行持为众望所归,能领众修行;能办事刻苦耐劳,大家推选出他来,住持寺务;维持道场。接座的人可以接法(视情形亦有例外)接法的人,除非有接座人所具足的条件;经大众推选外,不能固定要接座;因此传法时,不能对接法人固定要传座。如果‘传法必定传座,’受法的人认为是固定法嗣,必须升座当住持的话,那么古今来的大德祖师,受人付法的多得很!到了受法之后,就应该留在一个地方等著升座当住持,不必到外面参学去了;也不必到外面宏扬佛法去了。事实不然!像六祖,在黄梅受五祖付法之后,便辗转跑到岭南,大阐法化。六祖之后,得法弟子见于记载者四十三人,未经记载者无数,其中最显著者有两位:一是南岳怀让禅师;一是青原行思禅师,他们在曹溪受法印之后,都各奔他方,随缘教化,并没滞留在曹溪,等六祖传座当住持。南岳怀让禅师之后,有马祖道一禅师,马祖座下,得法弟子八十余人,分化十方。(马祖传百丈;百丈传黄檗;黄檗传临济义玄禅师,住镇州滹沱河侧,是谓临济宗,其后学繁殖最盛!先是六祖谓怀让禅师曰:‘西天般若多罗尊者,谶汝足下出一马驹,踏杀天下人。’马祖即应谶而出。)但亦未有传法必定传座的事!

 

拿本天台宗来说,最初北齐慧文禅师,读智论悟一心三观之旨,以之传慧思大师;思师悟入法华三味;及旋陀罗尼门,传智者大师,(师诵法华经至药王品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如来!即悟法华三味,获一旋陀罗尼,亲见灵山一会,俨然未散。)智者大师以下,传法者三十二人,得法自行者约千人,自此之后,历代相传,并没固定说有传法必定传座的事。又例如我的法和尚谛闲老法师,在上海龙华寺受迹端定融祖师付法,传持天台教观,第四十三世,谛老得传法印之后,就到他方,或自修、或宏法、或当方丈、也没固定要融祖传给他龙华寺座。虽然他后来从旁兼著龙华寺主席的名义,那是他‘因缘时节’成熟,经大众推选的,并不是在传法时,固定要把座传给他的。谛老以下,传法者十余人,亦分至他方,阐扬天台教法,也并没个个固定把观宗寺座传给他。俟后,虽有接天台宗法,在观宗寺接座的,是因他道德、声誉、孚于众望,能领众修行,能维持观宗寺道场,经十方人同意,推选出来,才接观宗寺座的,绝不是固定传法传座私相授受的。大家要知道,接法是属于自利一方面的,接座是属于利他一方面的,虽然二者兼而有之者亦多有,但接法的人,可以接法,可能不领众;而接座人则是可能不接法,而必须能领众,两者之情形不同如此,接法的人,只要他破参、开悟、有资格,合于接法的条件,三个五个,十个八个,往下传都可以;甚而自己的徒弟徒侄,只要他是一个法器,都不妨传给他一支法,让他到外面去宏扬佛法。所有受法的人,只要他因缘时节成熟,可以仗他的道德行持,分至四方,随缘教化,只要他有十方人请他,他可以到各地寺庙,当执事、当方丈、当法师创建丛林、复兴道场、著述立说、这全看他自己法缘如何了。

 

可是话又说回来了,如果是决定‘传法不传座,’那么凡是接过法的人,就不许接座了吗’凡接过座的人,就不许接法了吗?不然!这里可用四句料拣说明:一、‘传法不传座;’二、‘传座不传法;’三、‘法座俱传;’四、‘法座俱不传。’

 

第一:‘传法不传座’者,例如某寺,历代传持某宗法派,先后到该寺来参学者,有诸方禅众;及教下学子等,不下数百人或数千人。寺中主持人,先后就其中对某宗教义有相当研究而又严持戒律品学兼优者,拣选一人;或多人,一一传与某宗法卷,以期法脉绵延。这些受法的人,或有在某寺久住者;或有散而至于他方者,各随因缘,分灯扬化。这就是所谓‘传法不传座。’如果认为‘传法必须传座’的话,则一、所有受法人,必个个认为自己是固定法嗣,而对寺务加以干涉;二、升座时必有争执;三、受法人或先精进而后退堕,对传座事不能担当,必将误事。

 

第二:‘传座不传法’者,亦可依喻说明:如甲寺为禅宗,乙寺为律宗,甲寺的前几任方丈,均为有道有德之高僧,对寺务料理相当,法缘殊胜。传到后几任,以人才缺乏,已一代不如一代,门庭渐趋衰败,依甲寺惯例,每于选任住持时,必于甲寺禅宗一系中,拣选已接法之适当人才,公选为住持,但至今人才缺乏,已无适当之接法人才可选,若敷衍了事,对住持人才物色一烟火习气;愚痴;而又无行持之人勉强升座,则寺务将从此零落不堪了。是时乙寺方兴未艾,某大德、年高腊长,福德具足,在乙寺或已当住持退座;或未当住持清修,是时甲寺之同居大众,可将乙寺某大德请来甲寺升座当方丈,一本甲寺例有家风规矩,次第实行;重振法门,前者为前任;后者为后任(如前为六任后为七任)不受任何法卷所限制。遇乙寺如此时,甲寺亦然,或同宗同派,均可准此而行,是为‘传座不传法。’若必固执于‘传座传法’者,则甲寺某大德,已年高腊长,德望行持,诸多超过前人,必不欲与一青年人作法子,而青年人亦必不肯收一老步龙钟之人作法子,若必如此,是为区区传法卷之小事,而误重振法门之大事了。

 

第三:‘法座俱传’者,如有一僧,久住某寺,品学兼优,尤能精勤用功,严持净戒,素为人所器重。寺主对此人,或已传法;或未传法,值该寺前任住持退座,寺众以十方选贤制,请此僧人接座,此人如未接法时,前任住持,默识此人为一载道法器,于升座以前或以后,并可传此人一法,是谓‘法座俱传。’但此传法,是前任住持,以法系所关,以个人之识见传与之,同时或传一个;或传多个不等;而传座则是经十方人之推选;或同宗人之特派,虽为‘法座俱传’,但‘法’与‘座,’仍是两件事,不能以‘法卷’为住持之左券。若必如此,则凡有法卷者,皆可以此为保障,而把握寺权,争为住持;其已为住持者,亦可把持为私有,而不外传了。又或甲、乙、丙、丁、等寺为同宗同派,甲寺现住持,为传本宗法卷第十代;乙寺现住持,为传本宗法卷第十五代。或值甲寺无适当住持人选,而值乙寺有人时,可就乙寺中已接法未升座者;或已接法升座而又退座者,公推派其为甲寺继席人。其余乙、丙、丁等寺值此情形时亦然,一切不受法卷代数所限制。如此则既可使该宗之法系不绝;亦使寺务承继有人,寺纲不坠,亦是‘法座俱传’之例。若必以现住持为准,泥于‘传座必传法。’‘传法必传座,’则虽本宗人相接,而十代接十五代之‘法’‘座’不宜;十五代接十代之‘法’‘座’亦不宜,是为胶柱鼓瑟,理事俱废了。

 

第四:‘法座俱不传’者,十方常住十方僧,一寺之中,南北过往僧伽,什么样的人都有,所谓‘凡圣交参,龙蛇混杂,’择其特别持戒精进者,或传法或传座,若普通一般禅客,则在‘法座俱不传’之例了!

 

我说这些话的意思,并不是把传法这一事废掉不让大家传,是希望大家今后传法的时候,不要滥传;不要传法还附带著传座的条件,指定接法人为固定法嗣,专传法子,好歹都要接某处的座,这样是会起争端,误正事的。

 

我向来是本著「传法不传座’的做法去行,例如现在在我以下,有的人是已竟接法而并未接座的,如仁智、仁道、真法、等;也有的人是已竟接座而并未接法的,如德一、慧一、慧闲、寂仁、等。我这一主张,固然不敢一定希望南北各寺院;各宗派,遵照这样去行,可是;既然大家不以我为苦恼,来跟我学,我总希望,凡是最初由我的影响而建立起来的几处地方,今后总要遵照‘传法不传座’的制度去行,这样门庭才能不坏;佛法才能久住。选派住持接座的时候,固然首先要就本宗培养已竟接法的人去选派,可是总要分清‘法’与‘座’是两件事,‘法’是本宗历代相传的巨集法系统,是以个人的见识而传的,是属于自利的;‘座’是后任继前任,维持寺务的任期,以大众共同的意见特派或公选的,是属于‘领众’利他的。座的升迁与退让,一切不受法卷所限制。

 

唉!末法时代,一法立则一法弊,究竟按照这一法去行,就不会出弊端了吗?这也不一定,不过我的意思是补偏救弊,择轻躲重,必不得已的办法,今后会不会再出弊端,就看大家对此法实行之居心出发点如何了。


周子后诸家对五级的理解 

有情生死的大原理详说人道

略论明心见性1略论明心见性2


影尘回忆录17

影尘回忆录13影尘回忆录14影尘回忆录15影尘回忆录16

 影尘回忆录12影尘回忆录11影尘回忆录10影尘回忆录9

影尘回忆录8影尘回忆录7影尘回忆录6影尘回忆录5

影尘回忆录4影尘回忆录3影尘回忆录2影尘回忆录1


虚云和尚自述年谱(全集)

汉语是世界上最先进最完美的语言


《少食为妙》1《少食为妙》2《少食为妙》3,《少食为妙》4

                                                 

中阴身述要别义

生死中阴与轮回转世1

生死中阴与轮回转世2

极乐世界招生简章(附 视频)


苏东坡转世故事

轮回转世的科学研究

台大校长李嗣涔“灵界研究、多维时空“情况简介


了凡四训序文

了凡四训.立命之学(第一篇)

了凡四训.改过之法(第二篇)

了凡四训.积善之方(第三篇)

了凡四训.谦德之效(第四篇)


破科学破天文学破生物学破物理学破社会达尔文主义

论理学家之排佛破科学技术科学教乃对正理之全面颠倒

破(自由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现代婚姻)基本制度等

七大缘起之五级论门户之见之害人

缘起说十一型常见三型难得糊涂之康德

大乘起信论真如缘起说之圣教依据

大乘佛教与儒教最为圆满,应为未来人类教化之主体

用儒佛的方法解决信仰危机(1)

用儒佛的方法解决信仰危机(2)

用儒佛解决自然危机

以儒教外王之道解决社会危机

走出西方伪普世价值——夷夏说略述

西方哲学中的断见三型之批判(亚里士多德、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

破(天主教、康德、普通唯心论和唯物论)而后立

中学统摄天下学术略论

华夏文明是世界文明起源中心

中学统摄天下学术论(前言)


华严科学宇宙观浅探1华严科学宇宙观浅探2华严科学宇宙观浅探3

华严科学宇宙观浅探4华严科学宇宙观浅探5

认识佛教(1)认识佛教(2)认识佛教(3)

认识佛教(4)认识佛教(5)

《大学》简述《弟子规》注《孝经》和廿四孝

《文昌孝经》简述吕洞宾《孝诰》


往期精彩:

人类文明起源自中国

人类文明起源于中国野生小米时代

中国自古以来的道义政治比所谓民主政治要高级

中文在人类所有文字中既是最先进的也是最古老的

古文物作证中华文明是唯一真正古文明

从货币史看中国文明的古老且先进性

为何要批判古希腊伪史

中国知识分子受西方伪史毒害最深,最应该被启蒙

昆仑山为什么是全世界的龙脉之祖?

美国当年“浮夸风“长啥样—掀开美国黑历史的盖头来


儒家赐予欧美民主

古希腊人和希伯来人是从中国移民而去的夏朝羌戎

西方伪史抄袭中国历史、窃据文明源头 

 中医是西医之母—古希腊医学是中医部分翻版

美洲印第安人是中国人移民而去:中华先祖开拓美洲

明朝最先发现美洲、最先绘制坤舆万国全图

西方表音文字是中文雅言的寄生物

中医是西医之母—古希腊医学是中医部分翻版

汉语是世界上最先进最完美的语言


河图洛书综述

漫画版《易经》(附蓍草占卦方法)、看漫画学风水

《茶经》《酒经》,八段锦简述

太上感应篇推背图(图文+详解)心相篇

古琴文化综述千古音乐圣人师旷经典古琴动画片两部


取消西医倡议疾病是假象,天下本无病

西医所谓发现癌症、治疗癌症是引君入瓮大坑

天下无癌论传奇医家傅青主

病人越治越多,说明医学已入误区,

中医是现代社会癌症治疗的唯一且有效途径

西医有绝症、中医无绝症  疾病是假象,天下本无病

中医能够彻底治愈狂犬病

如何判断身体有湿、如何祛湿

黄帝内经.灵枢篇 天年第三十三 

黄帝内经 灵枢篇 寿夭刚柔第五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

吃得那么好,为何还生病?

冬病夏治三伏灸《阅微草堂笔记》中的极致曲折爱情故事

《少食为妙》1《少食为妙》2《少食为妙》3,《少食为妙》4


1、五千年以来大道一以贯之:圣贤高士传

2、五千年以来大道一以贯之:圣贤列女传


3、王重阳道史学说贡献及丹法炼性

4、四位高僧(虚云、印光、弘一、宣化)惜福事迹

5、孔子相信有鬼神,但是敬而远之

6、附体分类和被附体的感觉

7、神仙茅君、孔安国、尹轨、介象、苏仙公、成仙公、郭璞、尹思

8、阴隐客 谭宜 王可交 杨通幽

9、神仙 许真君、郭璞、桓闿、司马承祯、玄真子

10、神仙 孔安国 、左慈、 董奉

11、神仙 张子房、东方朔、王乔、周隐遥、刘商

12、神仙 裴航、轩辕集、李贺韦仙翁 杨越公弟 阳平谪仙  卖药翁 严士则刘晏 崔希真 韦老师 麻阳村人 慈心仙人

13、神仙俆佐卿、朱孺子、蓝采和、贺知章、黄尊师

14、神仙阴长生、张子房、东方朔、孙思邈

15、神仙白石先生、皇初平、王远、伯山甫、马鸣生、李八百、李阿

16、神仙泰山老父、巫炎、刘凭、栾巴、左慈、大茅君

17、唐若山 司命君 玄真子 刘白云李泌

18、许宣平 刘清真 张殖 萧静之  朱孺子

19、王远知 益州老父 崔生 冯俊 吕生 张李二公

20、马周、李林甫、郭子仪、韩滉,王贾 颜真卿    韦弇 申元之 马自然  张巨君,李遐周 许老翁 李珏  章全素    张果 翟乾祐 凡八兄

21、王贾 颜真卿张果 翟乾祐 凡八兄郗鉴 僧契虚唐若山 司命君 玄真子 刘白云

22、贺知章 萧颖士 李仙人 何讽 黄尊师 裴老 李虞 夏侯隐者 权同休李泌巴邛人 章仇兼琼 石巨 李山人 陶尹二君 许碏 杨云外 杜悰 南岳真君

                                                     

小编感谢您的分享和转载,

阅读和分享此文一切功德,

皆悉回向给图文原作者、众读者、转发者

                                                          

⊙部分图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发分享至朋友圈,福慧日增,功德无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