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风景与书”的故事开始,敬请关注
2020年1月18日,“风景与书:明珠美术馆两周年庆典展”开幕首日,此次展览的学术主持、著名中国与西方美术史专家、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范景中先生在明珠美术馆·心厅为我们带来重磅开幕讲座,围绕“风景与书中的故事”这一主题,从看画、看风景与书之间的关系,书籍的艺术性与文献性,以及曾活跃在西湖风景中的著名人物这三条主线展开探讨。讲座内容学术性与趣味性并存,有一些不同以往的新观念、新角度,我们将按三条线索,分三期为大家连载讲座精华,今天继续第二讲。
第二个问题我想谈谈这次展览当中一些文学性的内容,或者说是文献性的内容。这是在西湖边昭庆寺,也就是现在西湖少年宫这个地方出品的一部书,叫做杭州西湖昭庆寺《结莲社集》。编者名为省常,是一名住持,他在担任住持期间结了一个诗社,就是莲社。莲社让我们想起东晋时高僧的结社,莲是佛教里重要的象征符号。除了组织僧人之外,省常还用莲社诗歌唱和的活动吸引当时的文人参与,以至于参加结社的有几百人。在西湖《结莲社集》里留存名字的有九十余人,其中上自宰相,下至学生,可见省常的活动范围很广,他经常把诗文投送到当时北宋的京师汴京,也就是现在的开封。《结莲社集》展出现场,省常(编),左侧为周小英另纸题跋可以说这部《结莲社集》是此次“风景与书:明珠美术馆两周年庆典展”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而且不光是在此次展览中,它在中国书籍里也是极其重要的一件,是一件无价的珍宝。这部书的重要性体现在多方面:一是它对研究宋代诗社有重要价值,省常是最早结诗社的人之一,《结莲社集》是当时结社的诗文集,共存诗九十二首,其中九十一首诗是现在的《全宋诗》里没有收录的,对补全宋诗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二是对于当时人们的信仰研究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因为有些诗文里反映了作者的信仰倾向;更重要的是,这部书在书籍史上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尤其是对于我们现在认识北宋版的书籍而言。北宋版的书在日本大概收藏有十种左右,在中国大陆的收藏不会超过五部,能够确证就是北宋版的,大概也就两三部,《结莲社集》是其中最可靠的一部。这部书的题跋里有一句“气压邺侯三万轴”,就是说这一部书顶三万部书,甚至顶三十万部书,它的价值非常高。这部书刊刻的艺术水平也改变了我们对于杭州刻本的观念。我们知道宋代有四川蜀刻、福建闽刻、杭州杭刻三个重要的书籍刊刻地,是水平很高的地方。当时皇家的最高学府国子监凡刻书都把书稿发到杭州刊刻,所以杭州是中国书籍史上高峰的代表。由于这个原因,此次展览以杭州为主线,展示了在杭州刊刻的一系列书,按时间顺序陈列,打头的就是前面我们看到的《雷峰塔藏经》和这部《结莲社集》。《雷峰塔藏经》至少有二十几卷传世,它们肯定是真的,因为是雷峰塔倒后大家从砖缝里挖出来的,不可能是后人造伪的。这二十几件藏经难道不是北宋的?是北宋的。但我们谈宋版书的时候,不包括佛经,因为佛经敦煌也出现了,唐代就刊刻了。我们只按照传统的经史子集来说,这其中北宋版的书非常少,少到可能全世界加起来都不会超过二十本,太少了!这部书是用柳体刻的序,颜体刻的正文,我们可以看到杭州当时刊刻的水平,以及书法怎样在刻书当中发挥作用。大家也许会问,《结莲社集》是怎么确凿地被鉴定为北宋本的?除了看书的纸张、刻的书体、跟当时其他文物比较之外,这部书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印记,在它的第一页有一方印。这方印被擦掉了,看不清印文,但是我们通过电脑将其还原,发现印刻的是“经筵”两字。为什么有这两个字就可以证明它是北宋本?因为日本藏的北宋版书有五部都有“经筵”章。这要追溯到明万历年间的壬辰动乱,当时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后,派他的干儿子带兵想攻打中国,借道朝鲜,朝鲜当时是中国的附属国,没有答应,结果日本就开始打朝鲜,朝鲜招架不住向万历帝借兵。当时有一位叫宋应昌的杭州人,他极力主张要打,所谓“唇亡齿寒”。于是万历帝派宋应昌和李如松二人率兵解朝鲜之围。日本人败退的时候把朝鲜的印刷机、铜活字、宋版书都抢走了。宋版书现存日本比较完好的有几部,其中《姓解》《通典》《重广会史》《新雕入篆说文正字》《中说》这五部北宋版的书,都有“经筵”章。《结莲社集》也有“经筵”章,我们就知道那时兵荒马乱不知道什么原因散出去的。因为当时朝鲜与北宋往来密切,尤其喜欢杭州刻本,苏东坡的奏折里还曾告朝鲜人把杭州刻板私运到朝鲜。这部书大概是在某个时间被带到朝鲜,后来却不知是未被日本人带走,还是带走又流落出来。历史扑朔迷离,总之现在有“经筵”章的北宋版书,《结莲社集》是第六种,因此它牢牢地被锁定了。此书的文献价值、在书籍史上的艺术价值、在杭州印刷史上的价值,都排在第一位,极其重要。这是书籍背后的故事之一。这部明初刻本《朱高煦拟古十九首》仅存一张残页,全书是什么样子我们不知道,这部书就这么一页还不完整,能看到这页的左右两角都缺了。此页开头题为“拟古十九首”,有不完整的两首诗,我们通过诗文可以查出作者是朱元璋的孙子朱高煦。朱高煦是很能打仗的人,也很能惹麻烦,尽管出身高贵最后结局却很凄惨。他的诗现存六首,然而通过“拟古十九首”这个题目,我们才知道应该是十九首诗。这部书刊刻精美,用的是赵孟頫的字体,是赵体字刻书的代表之一。此次“风景与书:明珠美术馆两周年庆典展”展出了一些宋版书的孤页,不要以为它只是孤零零的一张就忽略了,有几种页子都是孤品,比如这部《朱高煦拟古十九首》就是明代初年的本子,也是一件孤品,很有意思!刚才提到明朝抗倭名将宋应昌,在万历年间带兵驰援朝鲜抗击日本,打了一系列胜仗。他在打仗过程中写了些诗,后来回到家乡杭州刻了一部诗集,名为《东征纪事》。这部书也在此次“风景与书”展览上展出,可以说是展场内“最难看的书”,但也是“最漂亮的书”。说“难看”是因为书页上的污点太大了,这次展出的书里有这么大的污点大概只有这部;说“漂亮”是因为它的字很大,所谓“字大如钱”。宋应昌是万历年间打仗立了大功的人,有财力刻这样一部书。而且这部书比较薄,寥寥十几页。很有意思的是,我们查阅全国的古籍目录、善本书目,都没有见过第二部《东征纪事》。研究宋应昌的人从来没提过这部书。为什么宋应昌值得研究?因为明朝时为了表彰他抗倭援朝的功绩,在他住的杭州孩儿巷为他立了牌坊。宋应昌在抗倭援朝时是主战派,最后引退杭州也是因为主战政策受到了阻碍,他才回到杭州隐居起来的。这个牌坊现在已经消失了,近几年来据说有提案要把这个牌坊立起来,我不太清楚这个提案是否通过。这部书也是一个孤本,虽然它被墨点污染得很厉害。明代的书我们谈到第三部,第一部《朱高煦拟古十九首》,第二部《东征纪事》,第三部就是《玉台新咏》。说起明代刻书,总要提到《玉台新咏》。从文学史上来讲,有两部书是读书人必读的,其中一部是《文选》。所谓“《文选》烂,秀才半”,把文选读烂了半个秀才的资格就有了,古人都把《文选》背得滚瓜烂熟。我们读陈陈寅恪先生写的《柳如是别传》,其中最大的难点就是,他经常说这个典故你看《文选》,那个典故你看《文选》,第三个典故你还是看《文选》。他假设看他书的读者都是《文选》了然于胸的人,他不多说的,所以经常有这样的句子出现。看到这种句子我们回翻《文选》,也不是很快就查到的,即便查到也不是很快就明白。所以说《文选》在以前读书人心目中是必读书。因为学习写诗也好,学习作文也好,学习骈体文也好,都要读《文选》。另外一部书必读书是《玉台新咏》,它是一部诗歌总集。所谓“总集”,就是很多人写的作品集成一个集子,《楚辞》是总集,《玉台新咏》也是总集。《玉台新咏》中有女性写的诗,但主要是男性写给女性的诗,它非常著名。我们常说的《孔雀东南飞》就出自《玉台新咏》,《古诗十九首》也是《玉台新咏》里的。刚才我们说朱高煦,那样凶悍的人物,他写出来的也是《拟古十九首》。我们读柳如是最初写的诗,她也拟古,拟什么古?就是《拟古十九首》,要模仿其中的古诗十九首。所以说这也是一部必读书,读它来学习写诗。但这部书的命运不佳,明崇祯年间赵均小宛堂收藏了一部宋版书,就是《玉台新咏》。赵均按照宋版书的样本重新刊刻了这部书,刊刻以后还被别人抄写,但是很快不知道什么原因这部书就没有了,可能是因为明清易代,战火的原因。我们现在要再研究《玉台新咏》,总要找到最好的版本。明代有几个版本,但都没说是仿宋本。只有现在我们看到的这部小宛堂《玉台新咏》,它是仿宋的版本,用的狭行细字,就是行间距细窄,一行有二十几个字。因为看不到原本的宋版书,人们觉得如果想恢复宋版书的面貌就不能脱离这部明代仿宋本,所以它在校勘学上有重大意义。因为它跟当时明代刻书的版式风格完全不一样,人们假定它是宋版书的翻刻,通过它来看宋版书,它下真迹一等。我们用这种眼光来看它,就把它当成一件艺术品了。而后来的藏书家们几乎没有一个人不追求这部书的,所以凡是有这部书的基本上都能找到名家收藏的印记。此次展出的这部小宛堂刻本《玉台新咏》,里面有一个津门图章,是王氏的收藏。我是天津人,津门是我的老家,津门王氏我们现在不太了解,但我看到的、接触过的,凡是有津门王氏图章的书都非常厉害。我不知道这个王氏是什么来历,每次见到有这个图章的书都是不一般的书,肯定是一位了不起的收藏家。我们特别介绍小宛堂刻本《玉台新咏》,除了它保留了宋版,在校勘史、文学史上有价值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价值:这部书几乎每一本都不同。刚才我们谈到严善錞先生一个版实际上印了七十二张不同的版画,这部书也几乎每本都不一样,有的用宋代的藏经纸印,有的用宋代的宋纸印,有的用非常好的罗纹纸印,也有的用非常洁白的皮纸印。其中宋纸印本我看到过一部,是四大著名藏书楼之一铁琴铜剑楼的藏书。这部书被拦腰切成两段再黏在一起印,一开始大家都觉得书品不好,仔细一看不是书品不好,而是因为用的是宋代纸,纸张尺幅小所以接起来再印刷。也就是说这部书在印刷的时候追求的是艺术,追求的是古老。它用不同的纸张在印,这就不一般了。这部书可以说是“书籍之为艺术”的一大代表。这次展出的明代书都有其特殊性所在。我们再回到杭州来,这部《大誓答问》里也有一些故事。此次展出的清代其他书不谈,我们只谈道光年间刊刻的龚自珍所撰《大誓答问》。《大誓答问》的文章收录在《龚自珍全集》里,大家都能翻到,没什么了不起,但是这部清道光年间的刻本有它特殊的地方。龚自珍在世的时候大概刻过不到五种书,包括他的诗集、词集、文集,他跟魏源合刻的《佛经》算半部,还有这部《大誓答问》。《大誓答问》是龚自珍对经学解说性的一部书。这几种书都非常难得。为什么难得?因为太平军两次攻进杭州,见书就烧,杭州及苏州等江浙一带刻的书和书板大量被烧,印刷的书流传下来的寥寥无几,《大誓答问》是其中的一种。中华书局出版的王謇先生编校的《龚自珍全集》里特别提到《大誓答问》,他用的是同治年间的版本,道光年间的见不到。也就是说他用的是翻刻本,道光年间的原刻本,现在明珠美术馆展出的这个版本,他没有见到。我曾跟广州的一位老学者王贵忱先生聊过,他以前担任过中山图书馆的馆长,是一位文物专家,也是中国非常有名的龚自珍书籍收藏者,收藏他的书最多。我们聊起龚自珍的书,他说龚自珍的书道光年间的太少见了,他有两本半,一是龚自珍的诗集《破戒草》,一是他的文集,另外半本是龚自珍跟魏源合刻的《佛经》,《大誓答问》和词集他没见过。那部词集我也是听过没见过。我们现在看到展出的就是《大誓答问》道光年间的原书,是杭州著名的刻字铺刻的,杭州道光年间刻字的水平可以从这部书里反映出来。这部书很有趣,能反映出龚自珍的一些性格。书里有一篇跋文,是曹家驹写的。龚自珍对于这部书有一个不满之处,就是这篇曹家驹写的跋文。有一段文字说龚自珍送朋友书的时候,每送一本就把书打开,把曹家驹的跋文扯掉,说我让你刻书就行你写什么跋啊,每送一部就撕掉一部。现在我们能看到的这部书非常宝贵,就是曹家驹的跋文保留下来了,没被撕掉,这篇跋文写的怎样我们可以读一读看一看。《续离骚》展出现场,龚自珍(编)、周小英(抄写并题跋)这部书不是刻本,是龚自珍选编的,但从来没有刻过,名字叫《续离骚》。龚自珍流传逸事中最著名的,是跟顾太清的恋爱故事。顾太清是皇家贵妇,他们之间传说有一段姻缘,但不知真假。据孟森先生考证,可能没有这段所谓的“丁香花”艳闻。但当时龚自珍一定是遇到了麻烦,所以在己亥年从京城匆忙赶往杭州,他在途中偶遇一名风尘女子,陷入爱河,他给这位女子取名灵箫(他常昵称为“阿箫”),在分别时给灵箫留下了一部唐宋词的选本,就是《续离骚》。龚自珍请他的朋友,著名词人孙月波,手抄了一份交给灵箫,让她根据这个选本学唐宋词。所以这其实是龚自珍所选的唐宋词集合。《续离骚》内页,龚自珍(编)、周小英(抄写并题跋)这个选本因为没有刊刻,所以研究龚自珍词学思想的人不知道龚自珍对于唐宋词有什么看法。这部书的出现对于文学史,特别是对于词学史的研究很有用,可以知道龚自珍的选本是什么观念。因为唐宋词的选本不多,所以这个选本也成为研究词学的可依据内容。更重要的是,这部书是龚自珍让灵箫读的,其中还有孙月波抄写的时间记录。如前面所说的分节概念,我们如果对时间进行分节,划分越精细,那么对于这个人的行迹掌握也就越具体。通过这部书我们可以知道龚自珍当时的一些行踪,比如他是何时与灵箫分别的。另外这部书的题跋中曾提及,龚自珍某次为《旧馆坛碑》这部碑帖写题跋的时候,在落款时间旁注了一笔:“阿箫在侧”,就是灵箫在他旁边。根据这些时间其实可以推断出龚自珍去世之谜,揭开那段所谓的“历史迷雾”。有一种说法是二人相恋期间灵箫外遇被龚自珍发现,所以她用毒酒毒害了龚自珍。但是根据这些时间考证,龚自珍后来娶了灵箫,纳她为妾,那么就不会发生在纳娶前被毒害的事情。所以我觉得这一段疑问可以用时间、用题跋把它推翻。《续离骚》内页,龚自珍(编)、周小英(抄写并题跋)这都是与历史相关的问题。龚自珍的名气太大了,他的文章、诗歌、思想,他对于边疆的研究,都在知识分子中产生了很大影响,以至于毛泽东也引用龚自珍的诗,我们都知道他的诗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现在到杭州,经过岳坟上山,有一个紫云洞,紫云洞门口就有龚自珍的诗。龚自珍确实从道光以来名气非常大,关于他的研究有很多人在做,这次展出的关于他的文献我觉得非常有价值,对于文学、史学都非常有用。著名中国与西方美术史专家、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从事美术史、美术史学史、中西美术交流史,以及相关人文学科的研究工作,着重于把美术史的研究与人文科学研究相结合,成果丰硕、影响深远。其有关美术史、美术史学史方面的研究,在国内独具特色。目前出版的论著包括:《柳如是集》《美术史的形状》等,主要译著有:《艺术的故事》《艺术与错觉》等,主编丛书有:《艺苑珠尘丛书》《学院丛书》等。 PAM在线|讲座精要,将持续推出以下内容,敬请期待:
看画、看风景与书之间的关系:范景中谈“风景与书中的故事”之一
书籍的艺术性与文献性:范景中谈“风景与书中的故事”之二
曾活跃在西湖风景中的著名人物(秦淮八艳等):范景中谈“风景与书中的故事”之三
PAM在线|“风景与书”作品赏析,已推出以下内容:
01清川阿莎美“我们的故事”系列
02徐冰《背后的故事:溪山风雨图》
03徐冰《芥子园山水卷》
04徐冰《天书》,周小英题跋
05北宋《结莲社集》& 南宋《宋书》,周小英题跋
06明崇祯《吴骚合编》;明初《朱高煦拟古十九首》,周小英题跋
07清乾隆《冬心先生画竹题记》,周小英题跋
08明万历《马湘兰致王百穀手札卷》;珂罗版《马湘兰信札》,周小英题跋
09清嘉庆《柳如是像》,周小英题跋
10晚清《柳如是遗集》,周小英题跋
11王叔晖《薛素素小像》,周小英题跋
12三百年前一束绝妙的情书
13黄均《寇白门小像》,周小英题跋
14张充和《集古梅花诗》,周小英题跋
15《勘书图》,邵仄炯、蒙中、王素柳(画),周小英题跋
明珠美术馆(Pearl Art Museum)是一座面向21世纪的美术馆,由上海新华发行集团与红星美凯龙家居集团合作创建,旨在“以艺术点亮生活”,通过“全链接”的工作方式,汇聚全球一流艺术与创意资源,以打造“无墙的美术馆”与“流动的艺术学院”为理想,用艺术与文化为城市赋能。明珠美术馆已全面启动“PAM在线|”品牌项目建设,自2020年2月2日起每天更新分享高质量有生趣的新媒体文艺内容,始终以创建“无墙的美术馆、流动的艺术学院”为理想,力争在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发挥其独特的文化艺术与公益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