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工智能课程进中小学:重在培养思维方式

2017-09-20 韩天琪 战略与政策论坛

 雷红星

 

熊丙奇

人工智能成为国家重点工程,是因为人工智能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中小学开设人工智能课程是为未来做储备。

人工智能相关课程的开设并不是新近出现的,只不过长期以来应试化的教育关注的是中高考的核心科目,应试教育以外的科目并没有得到重视,现在国家考虑到整体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进一步提出在中小学开设人工智能相关课程,但实际上问题同样存在。

人工智能时代中小学生应该掌握的最核心的能力是独立思考、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本报记者 韩天琪

近日,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要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推动人工智能领域一级学科建设,把高端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人工智能发展的重中之重,完善人工智能教育体系等内容。

为何要在基础教育阶段开设人工智能相关课程?中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是否能接受人工智能课程?怎样的教学方式才能让人工智能课程起到好的效果?

开设人工智能课程是大势所趋

“人工智能成为国家重点工程,是因为人工智能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中小学开设人工智能课程是为未来做储备。”东软集团架构师陈晓庆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表示。

据陈晓庆介绍,人工智能本身涉及了线性代数、微积分、概率论、博弈论以及高阶算法、编程等,是一门综合学科。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研究员雷红星也认为在中小学开设人工智能课程可以尝试。“我们现在的教育内容需要改革。人工智能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让中小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对人工智能有一些基本了解是好事,同时对一些在这方面有天赋的孩子来说也可以提供进一步了解的机会。”雷红星认为,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对人工智能的学习首先要有基本概念,同时要知道自己将来身处人工智能时代。

关注思维方式的培养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早在十几年前,我国已经开展中小学人工智能相关课程的建设。“比如之前在中学开设的计算机课程就涉及到人工智能,只不过这个过程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熊丙奇强调,人工智能相关课程的开设并不是新近出现的,只不过长期以来应试化的教育关注的是中高考的核心科目,应试教育以外的科目并没有得到重视,“现在国家考虑到整体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进一步提出在中小学开设人工智能相关课程,但实际上问题同样存在。”

在现今仍以应试教育为主的环境下,如果相关部门发文要求各个学校开设人工智能课程,熊丙奇推测会出现两种趋势:一是学校仍旧重视中高考考试科目的教学而忽略人工智能课程的教学;二是即使开设了人工智能课程也是走过场、走形式,在教育教学的模式上可能还是给学生讲知识、讲概念,而忽视培养学生的思维、学习习惯。

“从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趋势来看,重要的不是学习人工智能的知识,因为人工智能时代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知识和技术的更新速度特别快,因此即便你今天学了知识,可能还没有离开学校就已经过时了。从技术发展和教育发展的规律来看,教育的发展滞后于技术的发展。”熊丙奇提示,人工智能时代中小学生应该掌握的最核心的能力是独立思考、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以功利目标学习编程和以培养思维习惯学习编程是不一样的。

“如果中小学阶段教授人工智能课程以教授最新的技术为目标,显然是超出了中小学生的接受能力,但如果是以培养思维方式为目标,那就正当其时。”熊丙奇接着说,比如现在大家都很关注的在中小学教育中引进的STEM课程,这种教学方式是培养创新思维的教学方式,更多的是情景式教学、任务导向、问题导向,以此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国外七到九年级的学生就可以承担小课题,从自己收集资料做研究到作报告,这就是我们要培养的能力。这些课程可能与人工智能技术无关,但却是人工智能时代最需要的能力。”熊丙奇举例说。

改变教学导向

据此,熊丙奇认为,我们现在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不是去开设人工智能课程,而是要解决在基础教育中应试教育的导向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不管开不开课,都不能解决为人工智能时代培养人才的问题。

“中小学教学要关注学生的素质培养,课程教学要改灌输模式为探究模式、交互模式,学习应变为问题导向、任务导向的学习,多采取情景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如果学校不这样去做,那么所有开设人工智能课程学校的做法还是概念化的,是不可能培养出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才的。”熊丙奇继而提示,中国中小学教育目前面临两大问题:一是应试教育导向问题;二是在形式化的导向之下,所有由相关部门发文的政策最后都无法落地。

人工智能时代已经到来了,但我们的教育模式、评价体系、教育方式还非常陈旧。熊丙奇建议:首先要改革中高考制度,建立多元评价体系,由此使得学校可以多元办学;第二,把办学的自主权交给学校,培养学生的方法由学校决定。“国家已经提出管办分离的改革,管是政府机关管理,监督学校依法办学、保证学校的投入。学校自主决定教学方式、教学内容。”

在不改革评价体系和去行政化的情况下,在中小学开设人工智能课程要么在学校推进的时候浮于表面,要么成为知识化、应试化的教学。“当前基础教育要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必须进行这两项改革,舍此,无法培养出创新型人才。”熊丙奇说。

来源:《中国科学报》 (2017-09-18 第7版 观点)


   “战略与政策论坛”聚焦创新发展战略与政策,推送分享“战略与政策”相关研究成果和动态信息,交流探讨国家创新战略与政策研究!

   您可以点击右上角,分享给朋友,也可以添加公众号“StrategyPolicyForum”关注,或长按、扫描识别上方二维码加以关注。

   谢谢您的关注和支持!欢迎赐稿:Email:strategy_policy@163.com!


  1. 李克强:把“双创”推向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

  2. 李克强:建设一批“双创”示范基地

  3. 李克强:科技创新要面向"双创" 在"顶天立地"上下功夫

  4. “双创”一定会爆发出巨大的生产力

  5. 杨晶主持召开国务院第四次大督查动员部署会议

  6.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广支持 创新相关改革举措的通知》

  7. 李克强:督查整改情况年底前要向国务院报告

  8.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 听取国务院第四次大督查情况等汇报

  9. 刘延东在科技引领创新创业座谈会上的讲话

  10. 让创业创新成为时代潮流

  11. 让“创客”创新创业常态化

  12. “草根创业”如何迎来春天

  13. 推进创业教育向纵深发展[中国青年报]

  14. 关于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

  15. 《2015年中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报告》

  16. 2015,创业创新进入“黄金时代”

  17. 看瑞士如何打造科技创业天堂 缔造全球最高创新指数

  18. 雄安新区,创新创业的一方热土

  19. 创业创新正迎来黄金时代

  20. 让创业者为这个年代立传——创业创新系列谈之一

  21. 让创业创新从“精英”走向“草根” ——创业创新系列谈之二

  22. 让创业创新浪潮引领新常态 ——创业创新系列谈之三

  23. 国务院“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相关政策措施”政策吹风会文字实录

  24. 用创业创新汇聚发展新动能

  25. 研究型大学的创新创业

  26. 国务院22份相关文件部署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27. 着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28. 中科院战略咨询院与江西省科学院建立战略研究合作协议

  29. 中科院战略咨询院、国科大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举行2017年毕业典礼

  30. “七七事变”80周年:文化立起来,民族国家站起来

  31. 中国超级计算机能否领跑世界

  32. 袁志彬:智库影响科技政策议程设置模式研究

  33. 对人才计划体系的思考

  34. 完善人才计划管理政策的思考

  35. 建立国家金融安全机制

  36. 央行行长谈"金融攻击":小概率事件,但需高度重视

  37. 科技与金融孰主孰辅?科技创新与未来投资

  38. 成思危论智库建设和金融改革

  39. 《财经》专稿 |政策性金融再定位——专访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

  40. 金融国策需战略性创见

  41. 习近平出席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42. 产业政策应主要是降低交易费用

  43. 李克强:准确把握世界科技革命产业变革新趋势

  44. 成果转移转化是一个打通“创新链”的过程

  45. 大数据时代的基础科学新变

  46. 【专论】筑牢网络信息技术创新基础

  47. 【专论】抢占网络信息技术高地

  48. 信息技术对未来社会的影响

  49. 美国研讨会报告指出未来信息技术的关键挑战

  50. 21世纪最大风险:精英阶层制造大量人工智能,绝大多数人沦为无用阶层,数亿人将失业

  51. 激发新生产要素活力 加快培育壮大新动能[附《意见》全文和答记者问]

  52. 国务院督查组在被督查地设热线接听群众来电

  53. 2017中国创业创新博览会在乌兰察布开幕

  54.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六次会议

  55. 全国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电视电话会议重点任务分工方案

  56. (1)长期向好趋势不变——从“稳”字看中国经济年中基本面

  57. (2)在直面挑战中稳步前进——从破解难题看中国经济年中基本面

  58. (3)动能转换提振发展信心——从“活”字看中国经济年中基本面

  59. (4)贸易回稳向好频添暖意——从“放”字看中国经济年中基本面

  60. 刘若鹏:人工智能,从“工具”到“伙伴”

  61. 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

  62. 把人工智能上升为国家战略

  63. 王元丰:面对人工智能挑战要积极有为

  64. “2017人工智能:技术、伦理与法律” 研讨会在京召开

  65. 打造超级智能社会-日本《科学技术创新综合战略2017》重点任务分析

  66. “面向全球竞争的高新产业源头技术研究”智能机器人专题研究第一次研讨会召开

  67. 专访宝钢首席研究员郭朝晖:关于智能制造和创新思考

  68. 中国制造应探索“智能制造+知识创造”之路

  69. 人类正进入万物智能、万物互联的新时代

  70. 智慧城市建设应面向新科技革命

  71. 国务院关于信息化建设及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工作情况的报告

  72. “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

  73. 大数据时代的基础科学新变

  74. 基金申请该如何影响“青椒”晋升

  75. 大国创新需“握指成拳”(新论)

  76. 白春礼在国科大2017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