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0高考有关“学习型社会”作文

高考作文写作讲解:让议论文有“据”可依可用、议论文写深刻八法


作文写作,名家论述杂篇
漫画材料作文“镜省我身,镜观世界”审题分析及例文导写
作文写作系列:演讲稿怎么写?

作文写作系列(三):表扬信怎么写?

作文写作系列:倡议书怎么写?

材料作文“前浪后浪”例文导写

考前作文:以“义”为本,坚守信用

教你写时评类作文

作文写作系列(七):辩论稿怎么写?

以“体育强国建设”为主题的指导与例文

面对“新冠病毒”疫情,高考作文会从哪个角度命题?

应用文写作系列(九):演讲稿怎么写?

写作系列(十):读(观)后感怎么写?

作文时评范本

作文指导《点滴劳动,共筑盛世》

高考作文必备的几种样式

泾渭分明巧对比,纵横比较理更明及论据应用

任务驱动型作文万能结构模板

高考作文专项突破之时政作文

作文指导:偶像和英雄

层进式议论文的三种结构

论据:点面结合 相得益彰

思辨性作文怎样加强语言训练

34个高考热点人物剖析

省市模考7大主题作文汇编(原题、标题、提纲、段落)

材料作文“高雅”与“世俗”导写

作文:高铁VS绿皮火车,让新与旧共奏时代之歌


材料作文“应对流言蜚语”审题分析及例文导写

材料作文“应对流言蜚语”审题分析及例文导写


2020高考有关“学习型社会”作文

原题呈现

【湖南省炎德联考(湖南师大附中卷)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50)

某小区举行了隆重的“创学习型社区,争做学习之星”颁奖活动。退休多年的孙教授获得“学习终身奖”,他出身书香世家,年轻时候留洋深造,在大学执教四十载,一生与书为伴,著作等身;快递员小刘获得“学习达人奖”,他工作日走街串户,辛勤工作,还利用周末时间给自己充电,获得了自考本科文凭;十岁的小学生明明获得“学习新秀奖”,他喜欢科技小发明,又酷爱古典诗词,兴趣广泛,以学为乐;社区的刘阿姨一家获得“学习之家奖”,他们一家四世同堂,有医生、教师、程序员等,以“博学慎思”为家训,形成了热爱学习的优良家风……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审题指导


 此题内核有关“学习型社会”。题目材料中的“学习型社区”,可视为“学习型社会”的一个缩影。

 孙教授活到老学到老,是“终身学习”的践行者。孙教授、快递员小刘、小学生明明年龄层次不同,但都有志于学习,彰显出“全民学习”的社会风尚。而刘阿姨一家作为学习型家庭的代表,几代人形成积极向上的家风,可谓是“学习型社会”的生动注脚。

 题目要求有“读了上述材料”的思考,又要“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悟”。不宜抛开材料泛谈“学习”和“读书”,又不能只停留在材料的层面,而要有自己的切身体会和独立思考。若能触及材料的核心——学习型社会的内核,以及“终身学习”与“全民学习”的基本点,无疑是最佳的立意角度。

 学习型社会是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学者哈钦斯首先提出的。在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提出:人类要向着学习化社会前进。所谓“学习型社会”,就是促进和保障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社会,其基本特征是善于不断学习,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其核心内涵是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它们就像是坐标上的两个数轴,从两个维度标示了人们的学习与其生存、发展的关系。学习型社会是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产物,它对学习的要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烈、更持久、更全面,全社会的人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应对新的挑战。学习型社会不是自然而然地形成的,需要人们根据实践发展的要求,努力建设学习型家庭、学习型组织、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社区和学习型城市等等。



评卷反馈


在实际评卷中,50分以上的一类卷大部分能到涉及到“学习型社会”的层面。

多数学生泛泛而谈地论“学习”,没能真正理解作文材料。

不宜全篇以“读书”“阅读”替换“学习”,因为读书只是学习的一种方式。

不宜从孙教授出身“书香世家”,刘阿姨有优良的家训家风,而得出“家风很重要”“家风好,更爱读书”等观点。

没有“作文材料意识”,认为材料可有可无,自说自话,写着写着就偏题了,全文写完,几乎看不到材料的影子,表面的关键词没有,文章观点也未能暗合材料。

本次考试中,就有大量作文罔顾料料、泛谈学习,或者断章取义,严重偏题。面批作文的时候,问起一个同学,Ta还满脸疑惑:我以为只要读了材料,得出一个观点,写一个角度即可(角度准确无误、观点中肯妥当,当然可以,但事实上Ta又做不到),没想到要写作文材料。

今天我们推送的几篇考场佳作,就堪称紧扣作文材料,善于“就题取材”的范文,作者从材料提炼观点,也善于运用材料事例,转述加工,为己所用。这种正面材料、读懂材料、紧扣材料、利用材料的能力,正是绝大多数学考生所缺乏的。



考场佳作


学习如灯照人生

作者:一考生 

 

原评53分,经修改可评60分


人生之路上,不总是阳光、星月,还免不了迷雾、阴霾,而孜孜不倦的学习,则是指路的明灯,因为有它,再是山重水复,终将柳暗花明。

(点评:首段直奔主题,运用比喻,三言两句,形象说明学习的意义,也诠释标题的涵义。)


在一个学习型社区,无论是著作等身的刘教授、走街串户的快递员小刘,还是以学为乐的明明、博学慎思的刘阿姨一家,都在以各自独特的方式践行着终身学习、全民学习的理念。学习如灯,他们就是那点灯、提灯的人,照亮了自己,也将指引着他人。

(点评:结合材料,简要概述,提出终身学习、全民学习的理念。)


泰戈尔早在百年前就说过:“当我们爱这世界时,我们便活在这世界上。”学习不可谓轻松,但乐于学习,无疑为我们打开更广阔的世界。每个人都要学习,每个年龄段都可以学习。把时间的碎片汇集起来,可以著书立说,可以提升自我,可以培养兴趣,可以涵养家风,岂非人生乐事?而一个社区,因为每个爱学习的居民,成了充盈书香的学习型社区;而万万千千个学习型社区,便集合成风气蔚然的学习型社会。

(点评:以名人名言作为议论发起点,整体阐释乐于学习对个人对学习型社区、学习型社会的意义。本段继续扣住材料内容。)


活到老,学到老,我们应该倡导贯穿一生的“终身学习”。少而好学、壮而好学、老而好学,各个阶段不一样,但都能窥见知识学问的光芒。因为学习,人在倥偬之旅中得以调息,也于岁月苦寒间获得慰藉。维特根斯坦说过:“我贴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于我而言,这地面便是用学习铺成的路,也是最为踏实的人生之路。我们惊叹于时代列车的风驰电掣,自然也要紧迫于自己的“充电”,即用知识与学习丰富自身。孙教授的学问和著作,不就结晶于一辈子的学习?终身学习,大概就是最高效、最续航的充电,也让人生在每一个阶段,有了光的指引。

(点评:从“终身学习”的角度,阐述学习的积极意义,不忘结合自身经历与感悟,也不忘从材料出发,回应材料。)


构建学习型社会,也召唤每个人都能保持学习的常态。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学习已不是专属的特权,而是时代赋予绝大多数人的平等机会。不分身份地位,不论年龄层次,没人能阻挡你迈进学习的大门,“全民学习”的时代正在到来。孙教授是饱学之士,一生与书为伴,人已退休,但学习不辍。快递小哥职业不光鲜,忙于生存,但学习让他的视线穿越平常巷陌,投向广袤世界。年仅10岁的明明同学,则让我们欣喜地看到了学习的后起之秀。而四世同堂的刘阿姨一家,以“组团学习”的方式,告诉我们什么叫“读书继世长”。人人以学习为风尚,人人争做“学习之星”,人人都点起一盏学习之灯。设想,我们也生活在这个学习型社区中,也该受到他们的指引吧。

(点评:从“终身学习”的角度,阐述学习型社会的内涵,所用例证都源自作文材料,而又不照搬材料,同时回应标题。)


行进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总是向往着更高点、更远处,而学习,会一直释放着光芒,耀眼或者微小,照着我们的前方之路。愿我们每个人,在每一段岁月,做那个点灯和提灯的人。

(点评:回扣标题,收束简洁,再次点明学习对人生的重要意义。)


【教师简评】

首段直奔主题,运用比喻说明学习的重要意义。接着从整体上阐释乐于学习对个人、对学习型社区、学习型社会的意义,再分两个角度——“终身学习”“全民学习”展开分析,阐述学习型社会的内涵。文章立意高度殊为难得,观点层层递进,行文逻辑清晰。文章首尾圆融,文气贯通,恰到好处的引用更显语言凝练之美。

(湖南师大附中 李栋老师)



让学习之风吹遍神州


作者:黄卓楷  评分58分


【黄卓楷】

湖南师大附中2019届毕业生,高考语文128分,现就读于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高中阶段热爱语文,乐于将自我诉诸笔下,继承了“理实大佬爱写作”的优良传统。最近在读《四世同堂》《一九八四》《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平时最爱跑步,看四季更迭、万物生长。(介绍来自《十几岁》)

 “学习型社区”的颁奖,让观者格外振奋,又深感欣慰——终身学习的孙教授,后起之秀小刘和明明,还有弘扬学习之风的刘阿姨一家,这样的“学习之星”,让小区吹拂起学习之风。可以预见,这种风气,将有从社区吹遍神州之势。


 古老中国的血液里,本就流淌着学习的基因,战国荀子就抛出“学不可以已”的观点,这样掷地有声的论述,敦促着千百代中国人埋头读书,学习不息。


 现在的孙教授著作等身,老有所学,终身实践,这是对学习精神的完美诠释,值得年轻人敬重。小刘工作之余为自己充电,获得自考本科文凭,虽然他的基础相较于他人薄弱,但他迎头赶上,拓宽了视野,提升了个人水平。学业负荷不可谓不重的明明同学,也能好好学习,拓展兴趣,以学位乐。相形之下,每天借口忙忙碌碌、无暇学习的国人,该好好反思自省了。


 高举“学习”旗帜的,还有很多人。焚膏继晷、争分夺秒的高考学子,准备论文、迎接毕业季的大学生,登录“学习强国”、每天充电的共产党员,甚至是科技兴农的农民们,都在用切身行动,掀起学习的热潮,让这个有些浮躁的社会,有了静谧祥和的书香氛围。


 学习型社会,需要一种从个人到家庭到社区到全民的“合力”。社区刘阿姨一家上下四世同堂,共同践行学习之道,以“博学慎思”为家训,形成了良好的学习家风,这让我们更加感受到学习传统的一脉以承、学习榜样的力量——试想,每个人带动家庭共同学习,每个家庭促成“学习型社区”,再到每个社区汇成“学习型社会”,这就是从个人到全体的“质变”过程。如此一来,国家就拥了“学习”这份更古不变的高尚徽标。


 当今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经济提升增速放缓,我国也处于转型升级时期,要让我们的国民素质提高,创建学习型社会是必由之路,也是实现跨越发展的群众基础。中国自古以来就重视对学习的劝勉,现如今,更需要一条由全民参与、终身参与的现代版中国学习之路。


 当学习之风吹遍神州大地,我们现代化的未来也真正可期。


作文专题2 命运共同体

【话题解读】

休戚相关,命运与共,各国理当遵循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理念。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团结合作,共同发展,都是人类历史长河淬炼的文明之光。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正在深入人心,成为中国对人类发展贡献的中国智慧。这一理念对解决当今很多社会问题也有积极意义。了解这一理念,形成大的格局观,对青少年人生发展也具有积极意义。 

预测理由:  

社会发展需求

2012年明确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面对世界经济的复杂形势和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当前国际形势基本特点是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粮食安全、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网络攻击、人口爆炸、环境污染、疾病流行、跨国犯罪等全球非传统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对国际秩序和人类生存都构成了严峻挑战。不论人们身处何国、信仰何如、是否愿意,实际上已经处在一个命运共同体中。与此同时,一种以应对人类共同挑战为目的的全球价值观已开始形成,并逐步获得国际共识。

新冠疫情

 疫情不仅是对一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大考,也是对全球治理体系和能力的检验。近年来发生的数起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无不需要各国发扬合作精神,携手共同应对。这次疫情再次提醒人们,在全球化时代,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并不符合全球利益,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做法并不能完全自保,惟有团结合作、并肩向前,才是最大可能保护各方利益、共同利益的正确选择。

疫情面前,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置身事外,也没有哪个个体可以独善其身。病毒无国界,人类唯一的出路在于守望相助、共克时艰。

解除新冠肺炎疫情威胁,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打赢这场战争,世人还要深入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今日之全球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威胁,印证了这一理念的历史洞察力与政治想象力。

【认识提升】

1.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命运共同体,即在相同条件下结成的命运攸关的集体,源自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指全人类都生活在同一地球上,同处于一个利益攸关的集体中,各国要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2.理念认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观点,包含相互依存的国际权力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人类命运共同体旨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敬畏生命、珍爱生命、守护生命,这是人类共同的情怀。在人类生命安全受到共同威胁之时,需要的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慷慨大义,需要的是超越肤色、种族、国别、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大爱情怀。

3.意义分析: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怀着对世界前途命运的深切关注,以整个人类为关注视域,谋求人类当下的幸福存在和人类社会文明的未来走向,它超越了民族、国家与意识形态的界限,追求的不仅是中国人民的福祉,也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的福祉,展现的是人类情怀和担当精神。

4.角度提示

角度一:人与自然,构成命运共同体。

自然环境影响每一个人,任何一个人都无法置身事外、独善其身。天地万物本吾一体,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己。有人残忍地猎杀野生动物,吃野味;有人破坏森林植被,谋取私利;有人排放废水废气,获取经济暴利。他们伤害自然,必然受到法律惩罚,必然遭到自然报复,最后必然伤害自己。这次疫情,专家推测病毒来自蝙蝠;这次疫情提醒我们,要善待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角度二:人与人,构成命运共同体。

鲁迅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接在一起,才有前途,才有希望。武汉疫情爆发,无论南北老幼,无分医生干群,各自贡献,共同担当。疫情面前,我们无论来自何地、无论身处何方,都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在这场特殊的战斗中,个人与家庭、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息息相关、休戚与共。为了自身的安全、亲人的健康、同事的幸福、社区的安宁,需要每个人自觉投入战斗。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同舟共济,一定能战胜疫情,取得抗疫胜利。    

角度三:国与国,构成人类命运共同体。

疫情爆发,中国人民深受其害,世界人民感同身受,纷纷伸出援助之手。现在疫情已经跨越国界,需要全球担当。整个人类明白,面对疫情,每个国家不能置身事外。中国战胜疫情,世界才能更健康;中国好,世界才更好。日本捐献口罩防护服,派出医疗队;韩国伸出援手,捐献物资;巴基斯坦,用军机向中国空运急需物资。这些国家人民与中国守望相助、共克时艰,谱写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赞歌。    

角度四:科学与科学家,构成科技命运共同体。

互联互通共享共治,构成了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太空探索携手,构成了太空命运共同体;疫情爆发,构成了研制疫苗命运共同体。中外科学家争分夺秒研究病毒,研制疫苗,一些外国科学家,希望自己的科研成果能帮助中国战胜疫情。中国科学家已经成功分离毒株,相信疫苗研制成功,也不会远。没有一个冬天是不可逾越的,我们相信,大地回春,隔离结束,疫情消散就在不远的明天。    

角度五: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法。    

当今世界,全球范围内的互动和融合越来越深化,世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休戚相关的命运共同体。防疫,我们面临全球挑战;全球气候变化,我们面临全球挑战。需众人携手努力、同舟共济。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坚持协同联动,打造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迎接全球挑战,创建美好人类社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美好的目标,也是一个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跑才能实现的目标。

   全球抗疫,命运与共召唤责任与共。不同国家有不同的体制、国情和社会文化,应对疫情的方式举措有所不同,而护佑人民康宁、稳定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是相同的。为了这一共同目标,共同承担起全球抗疫责任,是人类战胜疫情的力量之所系,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希望之所在。

全球抗疫,命运与共召唤担当与共。国际社会当加紧行动起来,有效开展联防联控国际合作。

【材料积累】

共同抗疫。

14亿中国人民团结一致的决心和行动,也为共同维护地区和全球的公共卫生安全作出了贡献。“这不仅保护了中国人民的生命安全,也保护了世界人民的生命安全”“中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击疫情,世界进步力量都与中国人民站在一起”环球同此凉热,人间自有真情。迄今已有50多个国家的70多位政要以及近20个国际组织的负责人通过致函或其他方式,积极评价并支持中方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所作努力,为武汉加油,为中国加油。韩国、日本、英国、法国、土耳其、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匈牙利、伊朗、白俄罗斯、印度尼西亚等11国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向中方捐助的疫情防控物资已运抵中国,俄罗斯、越南、德国等国政府也纷纷主动捐赠防疫医疗物资。德国中学生齐唱《让世界充满爱》,日本友好人士写下“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肺腑之言……无数感人的瞬间,无不是讲述真情交融、命运交织的故事,展现“我们都是一家人”的情怀。

 在疫情面前,各国科研机构和科学家也结成了防疫“共同体”。盖茨基金会捐助500万美元,专门资助新冠肺炎的研发工作,并提供相应的技术和专家支持。《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柳叶刀》等国际顶级医学期刊启动紧急公共卫生事件快速审稿流程,连日来大量刊发疫情相关研究论文,分享国际科学界的研究成果。美国、法国、意大利等国的科学家积极行动,组成联合攻关小组,取得多项关键成果。身处一线的中国科研人员则第一时间公布从患者体内分离出的新型冠状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及时与世卫组织分享疫情信息,得到世卫组织的高度评价。科学组织和科学家们加紧科研攻关,与病毒赛跑,争分夺秒研发有效的疫苗,以挽救更多患者,为全人类的命运作出关键贡献。

3月26日,中国领导人在北京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首次G20领导人“云会议”,发表题为《携手抗疫 共克时艰》的重要讲话。

视频会议上,最高领导人表达了中方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愿同各国分享防控有益做法、开展药物和疫苗联合研发的意愿,并承诺将向出现疫情扩散的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

目前,G20的绝大多数成员都面临确诊人数与日俱增的威胁,形成抗击疫情国际合力是当务之急。对此,领导人特别强调,要携手帮助公共卫生体系薄弱的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能力。

“中方已经建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网上知识中心,向所有国家开放。”中国行动彰显大国担当。

  此外,随着疫情对全球生产和需求造成的冲击,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在经济政策方面走向如何,牵动着世界的目光。

  “中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坚定不移扩大改革开放,放宽市场准入,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扩大进口,扩大对外投资”。领导人的话语为面临下行压力的世界经济注入信心。

十大金句


01

天下为公

中华民族历来讲求“天下一家”,主张民胞物与、协和万邦、天下大同,憧憬“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美好世界。

02

安全世界

人类生存在同一个地球上,一国安全不能建立在别国不安全之上,别国面临的威胁也可能成为本国的挑战。面对日益复杂化、综合化的安全威胁,单打独斗不行,迷信武力更不行。

03

共同繁荣

  如果奉行你输我赢、赢者通吃的老一套逻辑,如果采取尔虞我诈、以邻为壑的老一套办法,结果必然是封上了别人的门,也堵上了自己的路,侵蚀的是自己发展的根基,损害的是全人类的未来。

04

开放包容

  我们要努力建设一个远离封闭、开放包容的世界。中国有句古话:“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05

人与自然

  我们应该坚持人与自然共生共存的理念,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对自然心存敬畏,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共同保护不可替代的地球家园,共同医治生态环境的累累伤痕,共同营造和谐宜居的人类家园,让自然生态休养生息,让人人都享有绿水青山。

06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事要去做才能成就事业,路要去走才能开辟通途。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历史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帆风顺,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

07

建设道路

 我们不“输入”外国模式,也不“输出”中国模式,不会要求别国“复制”中国的做法。

08

人民情怀

  我们从人民中走来、依靠人民发展壮大,历来有着深厚的人民情怀,不仅对中国人民有着深厚情怀,而且对世界各国人民有着深厚情怀,不仅愿意为中国人民造福,也愿意为世界各国人民造福。

09 

文明互鉴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历来强调树立世界眼光,积极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文明成果,并结合中国实际加以运用。

10

广交朋友

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就说,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中国愿广交天下朋友

名言精粹

01. 合则强,孤则弱。——《管子》

02.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

03. 独木不成林,单丝不成线。——汉•崔骃《达旨》

04.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唐•张九龄《送韦城李少府》。

05.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古今贤文》

06. 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清•魏源(一个人往上托举重物是很难举起的,众人一起走路很容易走得快。)

07. 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费孝通(全世界各种文明如果能相互尊重、和谐相处,那么人类社会就能和平有序、共同繁荣。)

08. 汉字“人”就是一个相互支撑的形状,“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梦想,始终是中国人心中不灭的灯火。

09. 世界始终是我们最初和最后的爱。——加缪 《西西弗的神话》

10. 找到同呼吸、共命运的朋友是人世间最大的幸福。——施皮特勒[瑞士诗人]

11. 因为没有任何更好的东西,所以我选择站在人这边。——米沃什[波兰诗人]

12. 没有谁是一座孤岛,在大海里独踞。每个人都像一块小小的泥土,连接成整个陆地。——约翰•多恩[英国诗人]

13. 隔阂或许会让我们感到安全,获得了不必相认的自由,但同时也终将陷入孤独与无力。

14. 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15. 在全球紧密相连的世界里,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荣俱荣、一衰俱衰,和合则两利、抗争则两败,和则兴、斗则亡,谁也不能独善其身,全球命运休戚相关,兴衰与共。

16.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鲁迅《且介亭杂文末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