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上海普陀区二模作文范文(4篇)
普陀区(4 篇)
“善良”,《汉语大词典》中的解释为“和善,心地好”。网络上对该词则另有解释:(1)懦弱,愚昧;(2)以无须出力为条件而对别人怀有良好的愿望。
人们对“善良”有着不同的理解。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 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选角度,自拟题目;(2)不少于 800 字。
论真正的善良(一类中)
“善良”似乎在今日的时代中“变了味”,成为了懦弱、愚昧的代名词,甚至是无需出力却对别人怀有良好愿望的借口。
这样的人在网络时代中确实是屡见不鲜的。躲在屏幕的后面,在键盘上抨击公众人物, 以网络暴力为威胁强迫他们捐款的人,正是一群网络时代的“善良的人”——键盘侠。他们 “隐姓埋名”出没于不同评论区间,从不敢以真面目示人,岂非懦弱?只费费手上功夫,打着为灾区人民谋福祉的旗号对公众人物喊“赚了这么多,怎么不捐给灾区?”他们岂不是无须出力?岂非对他人怀着良好愿望?他们善良吗?显然不是,相反,他们简直披着善良的外衣而行使着恶。我不愿承认他们是善良的,在我心中,善良另有解释。
善良的人,从来不会对别人有怎样高的要求或愿望,他们会自己亲力亲为,以自己的一言一行诠释善。他们或许如被飞来石块击中的公交司机那样,平日里尽忠职守,因为内心的善,即便在自己危难的情况下也顾念着车上的乘客的安危,稳稳把车停在路边;他们或许如雷锋那样,即使在自己的职责范围之外,依然无私地帮助每一个有困难的陌生人。善,发自内心,映照在他们自己身上,他们是善的执行者,正因为他们,这个社会才能是温暖安全的。 如果如键盘侠那样一味索取,仿佛站在道德制高点,但社会只会在他们的影响下变得自私冷漠。
善良,从来不会与懦弱愚昧挂钩,内心的善良使得一个人具有内心的力量,而外化于形,则是坚硬的外壳。意大利记者法拉奇,就是这样一个善良而坚硬的人。在采访过程中,面对其他记者都有些畏惧的伊朗宗教领袖,她大胆问出他对于伊斯兰教妇女的压迫、限制,当对方恼羞成怒,她更是直接将原本用来表示尊重的黑色头巾扔到地上。面对受压迫不得自由的妇女,法拉奇心中的善与怜悯使得她能够抛开权贵带来的畏惧,以坚硬的外壳、冷酷的问题向人们宣告对平等的追求、对于正义的坚持。真正的善,从来不是懦弱愚昧,而是将心中的不忍转化为力量,敢于挑战一切恶的、不公平的事物。
真正的善良,在于内心对于恶的鄙夷,对于弱势群体的怜悯,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知,对于所有人的善意;并将这些内心的力量转化到外界,外化于行,用一言一行诠释自己对于善的理解,如此才能筑就一个和谐而统一的人,决非是键盘侠那样用善的名义行使恶的虚假的善人。
以善良立足(一类中)
“善良”一词,在《汉语大词典》中的解释为“和善,心地好”。善良是我们心中的褒义词,代表着人性的道德,是人们盼望着他人也能过上美好的生活愿景的集合。我们理应以善良立足于这个社会与世界。
然而,现今网络社会里,对善良一词的含义出现了分歧。网络上对该词另有“懦弱,愚 昧”与“以无须出力为条件而对别人怀有良好的愿望”的释义。“善良”一词之意改变至此, 定有其中的原因。
首先从“善良”到“懦弱”与“愚昧”,我想其中存在的是个体的原因。当“善良”成为个体对外界不愿了解的懒惰的粉饰之物,当个体无暇沉静下来思考而只是一味地作“好好先生”,欲以“善良”调息一切纷争与争论,这样的“善良”成了人们加以掩饰自己的“外套”与“口罩”。这样的善良还能否作为我们立足的要素,助我们在这其实不够善良的世界注入新的“善良”之力呢?只怕是不能。此时的善良,早已谈不上是“善良”,以“懦弱”与“愚昧”称之,似乎更为妥当。
同时,善良的另一网络释义“以无须出力为条件而对别人怀有良好的愿望”中透露出来的则是社会层面的功利意味。我想,“以无须出力为条件”为前提的善良含义的提出无法脱离功利意识的侵染。这样的善良区别于例如托尔斯泰为解放劳动者,甚至损害自身利益而改革庄园的善良;区别于鲁迅先生弃医从文为唤醒国民、艰苦卓绝奋斗拯救国民之魂的善良;更区别于儒道核心“为往圣先贤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天下百姓能拥有更美好未来愿景的善良。带着欲求回报心思的善良无法称之为善良。切莫让功利心理钻了空,只将“善良”当作挡箭牌为自己谋利。
因此,倘若能摒弃个人层面上对“好”、“善”的盲从,对懒惰的粉饰,又能脱离出被 功利浸没的追求,这时,善良才能真正称得上是“善良”。这善良是人类本心最美好的愿望,不止关乎自身,更关乎他人。我们于是以善良在这世界立足,欲意用能轻易感染他人、流淌至他人心灵的善良,助更多的人以善良立足。
应谨记,善良是通过自身考量通往的方向,是无关于回报与结果的祈祷。善良体现的不仅是其表面所表达的“和善,心地好”的含义,更是生而为人心中人性的载体。
所以,以真正的善良立足,感化并帮助更多的人以真正的善良立足吧。
为善与伪善(二类上)
“善良”本应是对一个人高尚品行的赞扬,可如今它却被赋予了负面的含义,往往是一种讽刺,一种批判。这背后的原因值得我们去反思。
善良与愚昧,明明这是两个毫不相干的修饰词,现在却被人们画上了等号。究其源头, 大概是几年前一条轰动的新闻:青年扶起倒在路边的老人却被诬陷为罪魁祸首而索取巨额赔偿。从此,人们面对同样境况时不得不三思,甚至是望而却步绕道而行。与此同时,这一事件也给了潜伏在网络背后的“键盘侠”们一场舆论的狂欢。他们奋起群涌,将名为“愚蠢” 的帽子扣在那些心善之人的头上,并为自己无动于衷的麻木冠以自保有远见的名义。殊不知, 他们的行为才是真正的懦弱和愚昧。
扶老人反被讹不过是社会百态的一个小小缩影,生活中还有许多其他意料之外的境遇,同样是出于善的目的想要帮助他人,却善良反被善良误,为自己带去了恶果。但我们不能就此否定他们为善的初衷。在这个人人自危的时代,现在那些甘愿冒着风险却坚持扶起老人的人反而更值得敬佩和称赞。
愿意牺牲个人利益而为善可谓真正意义上的善良,可并不是所有出于善的行为都是可取的。同样是出于好心,当涉及盲目为善和劝人行善时,我们就要审视这些行为的可行性了。前者一个典型的案例便是跳水救人者没有成功救人反而搭进了自己的生命。必须承认,在这种危急情况下,救人者往往是出于本能,无暇考虑后果,但这份无畏带来的只是双倍的悲伤。每每看到这样的新闻,我总会希望救人者能自私一点,或者说在跳水之前稍稍停顿几秒估量自己的能力。毕竟,扶人被讹可以借助正义平反,救人丧命却是无法挽回的结局。
但我的这份心思或许会被有些人批判,他们声称这份劝阻断绝了溺水者获救的希望。可我想说,在大多数情况下,为善是道德层面上的高尚,但它不是一种责任或是义务。每个人都有选择权利,而那些以无须出力的条件空口对别人怀有期待与愿望的人又何尝不是在道德绑架呢?他们打着至善的旗号,呼吁他人不顾一切地为善,自己却是坐着说话不腰疼,毫无
作为。他们只不过是为自己的“伪善”寻了个好听的借口,其实质才是真正自私的体现。因此,我们要意识到,不是一切出于善的行为都会为行善者带来善果。同样,也不是被冠以“善良”名号的行为都是出自善的本意。“为善”和“伪善”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不管结果如何,至少付诸了实际行动,可后者却毫无作为甚至仅仅停留在言语层面。可怕的是,深受其害的往往是那些真正的行善者。或许我们的能力不足以使我们随心所欲地为善,但至少,我们可以选择不去做“伪善”之人。
让善良回归本义(二类上)
“善良”,原是形容一个人美好品质的褒义词,《汉语大词典》中意为:和善、心地好。可是近年来,鼓吹不做一个善良的人的论调渐渐抬头,且在网上,善良有了新的解释:懦弱、愚昧或以无须出力为条件而对别人怀有良好的愿望。
在许多精打细算的利己主义者眼中,善良成了“好欺负”的代名词:他们把善良者乐于 助人而答应他人的请求视作不敢拒绝他人的懦弱。他们将自己从善人手中压榨来的好处视为智慧的象征,而善良却反而成了愚昧的代名词。在利益至上的人眼中,只要自身获利,他人如何便不关自己的事了,常常还要对善人的无怨无悔嘲笑几句。
而另一流行名词“键盘侠”,则极好的呈现了网络版的第二种善良。他们没有实际行动,却“指点江山”,希望他人合乎道义,多多行善。他们因自己口中的话语而为自己感到无比自豪,认为自己品德高尚。殊不知,这只是在有目的地利用他人善良,消费他人的善良,以此成就自身一个完美和善的大使形象,其实也是另一种形式的自私自利罢了。
如今人们为何不愿行善?是因为上述两类人太多了,他们将他人的善意视为理所当然,凌驾于他人的时间与精力之上来获取好处。在《星光大道》获奖的歌手“大衣哥”出名后, 为家乡修路、筑桥,最后却因乡亲的过于贪心,不得不失望地离开。乡亲坦然接受他的善施却无感激之心,甚至变本加厉地索取,未果后利用舆论道德绑架,对他横加指责;他们口中对急于报答家乡的名人的嘲笑、嫉恨,同时也化为一柄柄利剑刺在善人心上。
因此,现在的人们行善的成本日益增加,做好人好事常常成了吃力不讨好的事情,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压力,部分人以利用他人善意为荣的心态使人不敢行善。如此社会现象正逼着 一个个善人变得冷漠。日后某日,当人们因害怕指责与嘲讽,不敢为重病的孩子筹款,不敢扶起跌倒的老人,不敢为同事帮个小忙,这样的情景想来十分可怕。
就让善良回归本义,回归一个褒扬他人“心地好”的词语。人们不再企图从为善者中谋求利益,不只是对别人怀有良好的愿望而自己不想出力。我们当牢记“三省吾身”,看看自己言行是否合一,审视自己是否仍将利用他人的善意与帮助却不愿付出。
让善良回归本义,让做善事成为一件简单的事,让我们做好人的成本降低。这样,我们才不会生活在一个冷漠猜疑、处处精打细算的社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