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海市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上海历年期末一模二模高考汇编含作文(持续更新)

2020年上海卷新高考作文范文集锦(9篇)


第33届上海市中学生作文竞赛(决赛)范文 《对“独立思考”的再思考》

2020年上海市建平中学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0年上海高考作文范文选登

2019—2020学年上海市闵行区七宝中学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语文试卷


上海历年期末一模二模高考汇编含作文(持续更新)


第33届上海市中学生作文竞赛(决赛)范文 《对“独立思考”的再思考》

2020年上海市建平中学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0年上海高考作文范文选登

2019—2020学年上海市闵行区七宝中学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语文试卷

2019年上海市高三一模古文一和古文二汇编

2020年上海市中考作文优秀范文(3篇)

2019年上海中考《这事,真带劲》优秀作文5则


上海市华东师大二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上海市浦东新区高桥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上海市吴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上海市徐汇区上海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上海市嘉定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上海市浦东新区南汇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题

上海市浦东新区东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上海浦东新区2009-2010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上海市静安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上海市金山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试题



2019年上海市嘉定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控语文试题

上海市杨浦区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上海市长宁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上海市浦东新区新场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上海市浦东新区新场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上海市浦东新区新场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上海市静安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上海市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情景默写

1.按要求填空。

(1)《沁园春·长沙》能概括湘江秋景的一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牧归荑,__________________。(《诗经·静女》)

 

二、选择题

2.下列各句中,语言得体的一句是(   )

A.出版社有意请知名作家出席他本人的作品研讨会,他谢绝说:“我只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

B.李凡向导师请教如何写研究生论文,导师开门请入,李凡说:“我不能久坐,我们就站在这聊聊吧!”

C.在座的不是董事长,就是总经理,现在请大家出钱出物,为国家尽匹夫之责。

D.高考临近,为了激励莘莘学子,考场的工作人员在大门柱上贴出一副对联:“榜上无名,脚下有路。”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总角”是古时男孩子未行加冠礼时的发型。头发梳成两个发臀。如头顶两角。

B.“表”有“外来”的意思.相对于中原.古人称长江以南地区为“江表”。

C.“旦”的意思是旭日东升.所以“日旦”指每天早上。“月旦”就指农历每月初一。

D.官员丧期未满,应诏除去丧服,出任官职,叫“夺服”,与“夺情”意义基本相近。

4.下列对句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甫冠,男子20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甫冠指男子刚二十岁左右。

B.丁内艰,是古代丧制的名称。一般指遭遇母亲去世或承重孙遭遇祖母去世。

C.“玄门法书”,这里的法书指法令律科一类的书籍。

D.尺牍,在纸张发明之前,用竹木或帛,制成尺把长的版面,用以书写记事,叙情表意,传递消息,后来成为信件的代称。

5.文中涉及一些中国文化常识,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润例:过去请人作诗文书画的酬劳称之为润笔,而将所定的标准就称为润例或润格。

B.阳文:指采用刀刻等传统技术方法,在器物或印章表面上形成的凹下的文字或图案。

C.金石:中国古代以前朝的铜器和碑石为研究对象,涉及文字、历史、书法、文学等。

D.闲章:中国传统文人常自拟词句或撷取格言警句来镌刻成章,内容广泛,意趣盎然。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拿来主义

鲁迅

①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②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③______,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______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______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④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咒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⑤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载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⑤但我们被“送来”的水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复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⑦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⑧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給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⑨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茅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⑩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6.联系上下文,第③段空缺处应填入的词语是(   )

A.所以    然而   尽管   所以B.当然    所以   虽然   因此

C.当然    然而   虽然   所以D.所以    然而   尽管   所以

7.对下列各句意思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强调对于文化遗产的无条件接受。

B.“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批判了害怕继承拒绝借鉴,主张“全盘西化”的逃避主义者。

C.“只不用它来宴大宾”不要让文化遗产中的精华成为少数人摆阔气、装门面的东西。

D.“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中的“是”是“正确”的意思。

8.文章开头为什么从“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开始写?试作分析。

9.《劝学》和《拿来主义》都运用了比喻的方法来说理,请结合具体例子说说这种写法的效果。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修表记

(美)马克·吐温

①我的那只漂亮的新表起初一直走得很好,18个月中从没慢过,也没快过,更没停过。因此我不免认为,它在结构组织的完美上足堪不朽。但不幸的是,它终于在某个夜晚停了下来,对此我真是悲恸万分,大有熟人前来报凶,大祸临头之感。不过日子一长,我也就慢慢振作起来,于是经常凭着约摸,定定表针。

②不久,我跑进一家大珠宝店去对准确时间。店主从我手中接过表去,给我对好。接着他道,“表慢了四分钟——它的整时器需要紧紧。”我马上想拦住——想让他知道这只表在时间上从未出过半点差错。但,这个白薯头脑所懂得的就是慢了四分钟,所以那整时器必须紧上一紧。因此尽管我在一旁急得直跳,哀求他手下留情,他还是面不改色、手毒心狠地干下了那桩可耻罪行。

③于是我的表走得快了起来,而且一天快似一天。不出一个星期,它已经病得发起高烧,脉搏的速度在背阴处也已跃到一百五十。到了两个月将尽,它早已将全城里的大小钟表统统抛到后面,比历书上的日子超出十三天还有余。在它的带动下,我不得不赶凑房租,赶结账目,赶办一切事务,弄得焦头烂额,狼狈不堪,达到全然无法容忍的地步。我只好将它拿到一家钟表商处去修理。表商问我,这表以前修理过没有。我回答说没有,它一直好好的,不用修理。他听到后,一脸奸相,透出暗喜,于是急忙撬开表壳,抓起个小骰子盒戴到眼上,便瞅了起来。瞅罢讲道,需要擦泥上油,另外调调——一个月后来取。 

④经他这样一番除垢上油以及调节之后,我的表又开始慢了下来,慢到以后滴嗒起来,其音悠悠,有如叩钟。在行动上,开始事事落在时间后面,变得出门误车,对客爽约,甚至赶宴逾期;我自己也渐渐被拖向昨天,拖向前天,甚至拖向一个星期之前。这样经过一段时间,我终于突然醒悟到,我已成了孤苦伶仃,孑然一身,仍然徘徊在那上上个星期之中,整个世界已经从我的面前消失不见。说来惭愧,我甚至察觉,内心深处,我已经与博物馆里的木乃伊隐隐产生感情。

⑤我于是又去了一家表店。等的工夫,店家已把表全部拆散。然后讲道,表的发条匣子“发胀了”,三天之后可以修复。

⑥在这以后,这只表只能说是平均来讲,走得还好,但却决不是万事大吉。有时,一连好几个小时,它那里边简直是在闹鬼,又是吵嚷,又是吼叫,喷嚏不断,鼻息不停,搅得你意乱心烦,不知如何是好;但过上一阵,它又会渐渐慢了下去,晃晃悠悠,不慌不忙,于是被它甩到后边的钟表又都一路追了上来。不过看看一天二十四个小时将尽,它又会一阵疾步,风驰电掣般地飞奔裁判台前,正点到达,分秒不误。它拿给人的是它那倒也不错的平均数值,现在职责尽到,谁又能说人家干多干少!但只是平均准确,在表来说,却决不是什么突出美德。于是我又带上它另去表铺。铺里人说是中枢梢发生断裂。说实在的,我根本不知道那中枢梢是什么。只是当着生人面前,又岂可表露无知。

⑦那中枢梢是修理好了,然而它成了这种情形:一会走走,一会停停,再走上一阵,再停上一阵;至于那短暂快慢,已经完全听凭它去决定,再也无从过问。而且每次发动起来,简直像子弹出膛一般,坐力很大,震得胸口发疼。因此好几天来,我不得不戴上护胸,以保安全。最后我只好再去找人修理。店家把它全部拆开,拿起那残骸在他镜下翻来复去地检视了一遍,然后宣布,它的微力发火机出了毛病。但他终于把表修好,于是再次给予了它一个效力机会。

⑧从此我的这个计时仪器倒也在各方面表现得并无特别异常之处,只是往往当它平安无事地一连气工作上七八个小时之后,它里边的每个零件就会猛地全部变松,放出蜜蜂般的嗡嗡嘤嘤之声,顿时表上的几个走针也都一齐疾迅飞转,不消六七分钟工夫,它已经像是放脱了轴线似的,把未来的二十四个小时全给放光,然后砰的一声,停在那里。我怀着异常沉重的心情,再次去找表商,而且这次拆的时候,两眼一定得紧盯不放。我还准备将他着实地盘问一番,因为事情确已发展到了严重地步。这只表当初买时所费不过二百余元,但是修它的费用早已高达二三千元。就在我等他和看他修的时候,我突然认出这表匠原来是个熟人——早先曾在一个汽船上当过司机,当然也绝不是什么高明司机。正像其他表商那样,他也是照例先行检查一番,然后便以那同样自信的口气对它的病况作出判断。

⑨他道:“主要是冒气太多——你该把这活动扳头挂到安全阀上去放放气!”

⑩听到这话,我当场将他击毙,然后自己出钱掩埋了他。

⑪我的一位名叫威廉的长辈(可惜如今早已去世)常讲,一匹好马,只要从来没偷跑过,就总是一匹好马;一只好表,只要匠人没得机会拨弄过它,就总是一只好表。另外他还经常纳闷,世上的一些糟糕的工匠,不论补锅的、造枪的、制鞋的、打铁的,还是当司机的,最后他们都混得怎样,只可惜从来没人能告诉他。

(注)①小骰子盒:指放大镜。

10.本文运用第一人称叙述故事,有何表达效果?请结合第②段加以分析。

11.从人物塑造和情节发展的角度,分析第③段画线部分的作用。

12.以第⑥段为例,赏析马克·吐温这篇小说的语言风格。

13.联系《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评析这篇小说的思想意义。

 

 

四、诗歌鉴赏

比较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

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四时田园杂兴(其七)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4.两首诗均以____________为题材。

15.下列对两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翁诗“绿遍山原白满川”句,描写了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

B.范诗“昼出耘田夜绩麻”句,勾勒出初夏时节农事的繁忙。

C.翁诗满眼春色,范诗夏意正浓,都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D.两首诗在风格上有所不同,翁诗清新自然,范诗质朴平实。

16.两首诗结构有何不同,请加以赏析。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师说》

韩愈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②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别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别足羞,官盛则近谀。”鸣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可怪也欤!

③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数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④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

17.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词

(1)则师焉(___________)      (2)(___________)

(3)师不必于弟子(___________)(4)六艺经传皆习之(___________)

18.下列加点虚词意义用法均相同的一项是(   )

A.吾未见明也                             其可怪也欤

B.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作《师说》以贻

C.犹且从师问焉                           耻学于师

D.问之,曰:“彼与彼年相若也……”       位卑足羞

19.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20.在“互联网+教育”的时代,教师“传道受业解惑”的作用将不再重要。你认同这种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满井游记

袁宏道

①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砂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②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鸽。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激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磺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③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叩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域居者未之知也。

④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   。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21.文中第④段方框处应填入的虚词是(   )

A.B.C.D.

22.文中第③段分别从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方面细致地描写了满井早春的景色。

23.下列表述对本文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第①段先写北国早春没有春天的气息,采用的是欲扬先抑的手法,暗示出渴望出游的心情。

B.第②段在写景时多处使用比喻,形神兼备,写景中融入了作者对于自然的热爱情怀。

C.第③段写满井的早春景色,其中写人有动有静,声色兼备,突出春色洋溢于城中。

D.这篇游记通过对满井早春二月自然风光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官场沉闷生活的厌倦。

24.本文写景的同时,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感受。请结合文本具体说明。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借竹楼记

明·徐渭

龙山子既结楼于宅东北,稍并其邻之竹,以著书乐道,集交游燕笑于其中,而自题曰“借竹楼”。方蝉子往问之,龙山子曰:“始吾先大夫之卜居于此也,则买邻之地而宅之;今吾不能也,则借邻之竹而楼之。如是而已。”

方蝉子起而四顾,指以问曰:“如吾子之所为借者,□是邻之竹乎?非欤?”曰:“然。”“然则是邻之竹之外何物乎?”曰:“他邻之竹也。”“他邻之竹之外又何物乎?”曰:“会稽之山,远出于南,而迤于东也。”“山之外又何物乎?”曰:“云天之所覆也。”方蝉子默然良久。龙山子固启之,方蝉子曰:“子见是邻之竹,而乐欲有之而不得也,故以借乎?非欤?”曰:“然。”“然则见他邻之竹而乐,亦借也;见莫非邻之竹而乐,亦借也;又远见会稽之山与云天之所覆而乐,亦莫非借也。而独于是邻之竹,使吾子见云天而乐,弗借也;山而乐,弗借也;则近而见莫非以之竹而乐,宜亦弗借也,而又胡独于是邻之竹?且诚如吾子之所云,假而进吾子之居于是邻之东,以次而极于云天焉,则吾子之所乐而借者,能不以次而东之,而其所不借者,不反在于是邻乎?

龙山子矍然曰:“吾知之矣。吾能忘情于远,而不能忘情于近,非真忘情也,物远近也。非子则吾几不免于敝。”使方蝉子书其题,而记是语焉。

(选自《徐渭集》,有删减)

25.概括第一段主要内容。

26.最适合填入方框中的词是(   )

A.B.C.D.

27.联系上下文推断最可能是方蝉子默然良久的原因的是(   )

A.为龙山子的愚钝而感慨沉默。B.不知道应该如何启示龙山子。

C.有意让龙山子反思自身矛盾。D.被龙山子气得一时说不出话。

28.简析方蝉子证明龙山子谬误的思路。

 

 

六、命题作文

29.题目:怀着一个愿望站在阳光下

要求:根据命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七、其他

30.填空题。

(1)国子监的掌管人员为祭酒、司业,进国子监读书的统称为_____

(2)古代“六部”制有明确职责,其中兵部负责军事,入军队编制、武官选授以及驻防、训练、检阅等政令;_______管理文职官员的任免、考选、升降、调动等事。

(3)写出《史记》五种体例中除“本纪”、“书”、“列传”以外的其他两种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万类霜天竞自由    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洵美且异    

 

2.A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

B项,“我不能久坐,我们就站在这聊聊吧!”不得体。向导师请教研究生论文的写作,要安排充裕的时间,虚心就坐请教,而不是随便“聊聊”。

C项,“为国家尽匹夫之责”用语不得体。“匹夫”既泛指平常人,也指无学识、无智谋的人,所以用在此处对对方尊敬不够。

D项,“榜上无名,脚下有路”不宜放在高考考场,这起不到激励考生的作用。

故选A

3.A项,“总角”并不特指男孩子“总角”是古时少儿男未冠,女未笄时的发型。

4.C项,“这里的法书指法令律科一类的书籍”错误,这里的“法书”泛指道教术法的典籍书册。

故选C

5.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A项考查“润例”,C项考查“金石”,D项考查“闲章”,这三项都是正确的。B项,“在器物或印章表面上形成的凹下的文字或图案”不正确。印章或某些器物上所刻或所铸的文字或花纹凸起为阳文,凹陷为阴文。

 

6.C

7.B

8.“闭关主义”的实质是对别国的先进经验自己不去学习,也不许别人来传播,“送去主义”的实质是崇洋(投降)媚外或卖国主义,两者的危害是落后挨打,贻害子孙,亡国灭种。文章先否定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为下文提出拿来主义做铺垫,符合驳论先破后立的写法,论证层层深入,使文章更有针对性。

9.《劝学》和《拿来主义》都运用比喻,将抽象的道理说得具体形象。比如《劝学》用青出于蓝”“冰寒于水”两个比喻形象地阐述了学习使人进步的道理。《拿来主义》将文化遗产比作大宅子,其精华和糟粕分别比作鱼翅和姨太太,对待鱼翅建议将其“吃掉”,对待“姨太太”主张“请她们各自走散”,具体形象地阐明了对待文化遗产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观点。

【解析】

【分析】

6.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关联词语的能力。

“所以”表示因果关系,在该词后应该接事情的结果;“当然”表示合于事理或情理,没有疑问。第一空在句子的开头,前文中没有对原因的阐述,故排除“所以”,根据后文“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应选“当然”。据此排除AD。在第二空中,前文是“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后文是“尼采究竟不是太阳”,前后文是转折关系,故应选择“然而”来表示语义上的转折。据此排除选项B

故选C

7.

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分析能力。

B项,“批判了……主张‘全盘西化’的逃避主义者”错误,应该批判的是盲目排斥,左派幼稚病患者,批判的是虚无主义者。

故选B

 

10.以表主人的视角讲述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拉近和读者的心理距离,具有真实感和亲切感,易于引发共鸣;以表主人的语气呈现被迫调表后苦恼不满的内心感受,充分表现对店主的愚蠢专断的批判。

11.过对表商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表现其不懂装懂,糊弄顾客的奸猾;为下文表越修越坏埋下伏笔。

12.这篇小说语言诙谐幽默引人发笑之余,耐人寻味。例如写表走时不准,时而“简直是在闹鬼”时而“晃晃悠悠,不慌不忙”,最终却能“一阵疾步……正点到达,分秒不误”,将表越修越不正常的情况描述得妙趣横生,夸张而生动的语言造成荒诞的喜剧效果。“现在职责尽到,谁又能说人家干多干少”一句更是运用反语,巧妙的讽刺了敷衍塞责却不以为耻的社会现象。

13.工匠精神体现了炉火纯青的技术追求,爱岗敬业的价值观,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深厚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追求,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小说嘲讽了那些对待工作不负责任、本领拙劣而又自以为是、装模作样的假行家,揭露他们带来的危害,讽刺产生并容许他们蒙混的社会风气,具有很强的现实批判性。

 

14.田园生活

15.C项,“翁诗满眼春色”错误,“四月”“绿遍山原”都说明翁诗写的是江南农村初夏时节。

16.翁诗先写环境,再写人物,是用环境美烘托劳动美。(答先写静景,再写动景亦可。)范诗先是概描,再是特写。是用儿童“也傍桑阴学种瓜”的天真可爱,进一步突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快乐。

 

17.    以……为耻    糊涂    超过    全面    

18.D

19.生在我之前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随他学习(以他为老师)。

20.示例一:我认同这种观点,因为互联网拓宽了教育渠道,丰富了教育资源,改变了教学方式。学生一“键”在手,学海任游;将来虚拟技术的进步将进一步尊重个体的差异性,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私人定制的课程设计,学习将更便捷、高效。所以教师“传道受业解惑”的作用不再重要。

示例二:我不认同这种观点,因为即使在“互联网+教育”时代,教师依然是教学的组织者,也是网络学习的引导者,学习不仅是知识的获得,更是认知的建构,教师在育人与立德方面的价值是不可被取代的。

【解析】

【分析】

17.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1)则耻师焉,意思是“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耻:以……为耻。

2)惑矣,意思是“太糊涂了”。惑:糊涂。

3)师不必贤于弟子,意思是“老师不一定超过弟子”。贤:超过。

4)六艺经传皆通习之,意思是“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通:全面。

18.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A项,第一个是代词,他,指那个“爱其子”者;第二个是语气副词,表反问,难道;

B项,第一个是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第二个是代词,代指李蟠;

C项,第一个是连词,表顺承;第二个是连词,表转折;

D项,都是连词,表承接。

故选D

19.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本题关键词有:乎,相当于“于”;闻道,懂得道理;固,本来;先乎吾,状语后置句;从而,跟从(他)然后;师,以……为师。

20.

本题考查针对某个问题进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

题干问在“互联网+教育”的时代,教师“传道受业解惑”的作用将不再重要。你认同这种观点吗?

如认同这种观点,就要分析如今的“互联网+教育”时代,学生学习的渠道拓宽了,从网上可以学到很多知识;并且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和内容,使得学习更有针对性,更个性化,从这个角度说,教师“传道受业解惑”的作用将不再重要。

如不认同这种观点,就要分析出老师的独特作用,比如,网络学习其实也是教师在教,只不过是从线下到了线上;老师不仅是传授知识,更主要的是“育人”,品德方面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引导等。

【点睛】

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①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的问题,就始终不能解开。出生在我之前的人,他懂得的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拜他为老师;出生在我之后的人,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拜他为老师。我是向他学习道理的,哪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小呢?因此,就从师问道来说,没有贵和贱的区分,没有长和幼的区分,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

②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要人没有疑惑也难了!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要跟从老师请教(他,焉为代词);现在的一般人,他们才智不及圣人也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吧!爱自己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儿童的老师,教他读书,学习书中的文句的停顿,并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答疑难问题的老师。不知句子停顿要问老师,有疑惑不能解决却不愿问老师;小的方面学习了大的却丢了。我没有看到他的明达。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一类人,听到称“老师”称“弟子”的人,就聚在一起嘲笑他们。问他们,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懂得的道理也差不多。把地位低的人当做老师,就足以感到耻辱;把官大的人当做老师,就被认为近于谄媚。”哎!求师的风尚难以恢复由此可以知道了!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智慧竟然反而比不上这些人了,这真是奇怪啊!

③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子这些人,他们的贤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人。”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听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学问技艺各有专长,如此罢了。

④李家的孩子蟠,年龄十七,喜欢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不受时俗的拘束,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够遵行古人从师的途径,写这篇《师说》来赠送他。

 

21.A

22.    植物    游人    鱼鸟    

23.C

24.(1)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寄情于山水的情怀。(2)表现作者淡泊名利,注重亲近大自然的愉悦心情。(3)表现了作者对都市官场生活的厌倦之情。(4)表现了作者不因官小职闲而懊丧,反而庆幸自己有游乐时间的达观个性。

【解析】

【分析】

21.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选用。

方框前面的句子“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中有个“者”字,可知应当是判断句,方框处应选“也”字与之呼应。

故选A

22.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及对重要信息的筛选能力。

文章第③段先写了“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这是描写的“植物”;再写“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这是描写的“游人”;最后写“凡曝沙之鸟,叩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这是描写“鱼鸟”。

23.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本内容、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要点的能力。

C项,“有动有静”“春色洋溢于城中”错。写人没有“静”。作者写了游人的几种情态:“泉而茗者”,是饮泉水煮茶的,显得清雅而悠闲;“罍而歌者”,是边喝酒边唱歌的,显得豪爽而痛快;“红装而蹇者”,写穿着艳丽服装的女子,骑着毛驴缓缓而得,显得从容而舒适。写出各得其乐的种种情态。另外结合“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域居者未之知也”可知此文写的是郊游的乐趣,并非“城中”的春景。

故选C

参考译文:

①燕地一带气候寒冷,花朝节过后,余寒仍然很厉害。冷风时常刮起,一刮就沙砾飞扬。只能拘束在室内,想出去都不可能。每次冒风疾行,不到百步就被迫返回。

②二十二日天气略微暖和,跟几个朋友一起出东直门,到满井。高大的柳树夹立堤旁,肥沃的土地有些湿润,一望空旷开阔,自己就好像是逃脱笼子的天鹅。这时河的冰面已经开始融化,波光才刚刚开始明亮,像鱼鳞似的浪纹一层一层,清澈得可以看到河底,光亮的样子,好像新打开的明镜,清冷的光辉突然从镜匣中射出来一样。山峦被晴天融化的积雪洗过,美好的样子,好像刚擦过一样;娇艳光亮,又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梳好的髻寰一样。

③柳条将要舒展却还没有舒展,柔软的梢头在风中散开,麦苗破土而出,短小如兽颈上的毛,才一寸左右。游人虽然还不是很多,但是汲泉水煮茶喝的,端着酒杯唱歌的,穿着艳装骑驴的,也时时能看到。虽然风依旧吹的猛烈,然而走路就汗流浃背。举凡那些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浮到水面上戏水的鱼,都悠然自得,动物都透出喜悦的气息。我这才知道郊外未尝没有春天,然而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

④不会因为游玩而耽误公事,能无拘无束潇洒在山石草木之间游玩的,恐怕只有我这个身居闲职的人了吧。而此地正好离我近,我的郊游打算从这里开始,怎能没有记述?这是明万历二十七年二月啊。

 

25.介绍了借竹子楼的地理位置以及周围的环境和“楼”取名为借竹楼的原因。

26.B

27.C

28.先提出“子见邻之竹,乐欲有之不得而借”,又用他邻之竹乐和非邻之竹乐对比,展现会稽之山与云天所乐而不借,又说吾子之居之邻之东而不借东而借邻,循序渐进,层层推进,证明观点告诉他,忘情于近才是真忘情。

【解析】

【分析】

25.

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概括能力。

本段内容可以分为两个层次,“龙山子既结楼于宅东北,稍并其邻之竹,以著书乐道,集交游燕笑于其中,而自题曰‘借竹楼’”为第一层次,主要交代了借竹子楼的地理位置以及周围的环境;“方蝉子往问之,……则借邻之竹而楼之。如是而已”为第二层次,写出了取名为借竹楼的原因。

26.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用法。

“则”可以表示顺承或转折关系,也可译为“是”;“特”有“只,但”之意;“故”译为“所以”;“而”,连词,可以表示顺承、转折、修饰、假设等关系。 

“如吾子之所为借者”译为“如此说来,你想要借的”,“是邻之竹乎”译为“是邻居的竹林吧”。通过后文“然则是邻之竹之外何物乎?”可知,方蝉子是在问他 “那么邻居的竹林之外,又是什么呢”,所以前文强调的是龙山子“只是”借用了邻居的竹林。有此含义的只有“特”字。

故选B

27.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推断能力。

经分析可知,“方蝉子默然良久”是在他和龙山子的一番对话之后,对话中,方蝉子通过提问的方式,希望龙山子能够认识到自己思想上的矛盾,他一直在用层层问题进行引导,希望龙山子可以自己意识到问题所在。所以在引导提问后选择沉默,是希望龙山子可以自己反思自己的矛盾思想。

故选C

28.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论证思路的能力。

方蝉子采用了循序渐进、层层推进的方法来证明龙山子谬误的思路。首先他根据第一段中龙山子的叙述,提出“子见是邻之竹,而乐欲有之而不得也,故以借乎?非欤”的问题,译为“你是看到邻居的这片竹林,希望拥有它却无法做到,所以才说‘借邻居的竹林’吧?不是这样吗”;接着采用了对比的手法:“然则见他邻之竹而乐,亦借也;见莫非邻之竹而乐,亦借也;又远见会稽之山与云天之所覆而乐,亦莫非借也。”用他邻和非邻进行对比,推出“远远看到会稽山和云天覆盖的地方而快乐,也要说成是‘借’的”的错误结论,由此让龙山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然后再顺势提出“而独于是邻之竹,使吾子见云天而乐,弗借也;山而乐,弗借也;则近而见莫非以之竹而乐,宜亦弗借也”的观点,最后得出结论,让他明白“忘情于近才是真忘情”的道理。

参考译文:

龙山子在自己的宅第东北方盖好了一座书楼,位置略微靠近邻居的竹林,不管是写书、读书或者朋友聚集谈笑,都在这座书楼上。并且自己题写了“借竹楼”楼名。龙山子的朋友方蝉子问他筑楼的原因,龙山子说:“如果一开始先父就选择在这里定居的话,一定会买现在邻居家的这块土地来建造房屋;如今我没有能力买地,只好借邻居家的竹林为景致而在它旁边盖楼。只是这样罢了!”

方蝉子站起来,朝四周看了看,用手指着说:“如此说来,你想要借的,只不过是邻居的竹林吧?不是这样吗?”龙山子回答说:“不错。”方蝉子又问:“那么邻居的竹林之外,又是什么呢?”“是其他邻居家的竹林。”“其他邻居家的竹林以后,又是什么呢?”“是会稽山绵延在南方,并逶迤向东边伸展的地方。”“会稽山之外,又是什么呢?”“是云天覆盖的地方。”方蝉子沉默了许久。龙山子坚持着请求他开口说话,方蝉子说:“你是看到邻居的这片竹林,希望拥有它却无法做到,所以才说‘借邻居的竹林’吧?不是这样吗?”“是的。”“既然这样,那么看到其他邻居家的竹林而快乐,也应该把它说成是‘借’的;看到不是邻居家的竹林而快乐,也应该把它说成是‘借’的;又远远看到会稽山和云天覆盖的地方而快乐,也莫不应该说成是‘借’的,但你却唯独想‘借’这邻家的竹林。如果你快乐地看到云天,你也不认为它是借来的;快乐地看到会稽山,你也不认为它是借来的;那么快乐地看到近处属于自己的竹林,也应该不必看成是借来的,又何必唯独要‘借’邻居家的竹林呢?而且就像你说的那样,假如让你的房子处在邻居家的东边,依次一直到达云天所覆的地方,那么你满心希望要‘借’的东西,是不是也依次要向东延伸;而你所不想借的东西,反而就是你邻居现在的竹林了?

龙山子很吃惊地说:“我知道了。我能对远的东西忘情,却不能对近的东西忘情,这不是真忘情,只是物有远近罢了。如果没有您的指点,我也不能免去这种毛病。就让方蝉子写下了题目,记下了这些话。

 

30.监生    吏部        世家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识记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1)监生:国子监生员的简称,明清两代称在国子监读书或取得进国子监资格的人称国子监生员。其中依靠父、祖官位入监的称荫监,由皇帝特许入监的称恩监,因捐纳财物入监的称捐监。监生可参加乡试。国子监的掌管人员为祭酒、司业。所以,该题天“监生”。

2)古代“六部”是中央行政机构中六部的总称。据说从周开始,中央行政机构中,设有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六部”制有明确职责。

吏部,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

户部,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明清时期户部掌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

礼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

兵部,负责军事,入军队编制、武官选授以及驻防、训练、检阅等政令等。

刑部,负责审定各种法律,复核各地送部的刑名案件,会同九卿审理“监候”的死刑案件以及直接审理京畿地区的待罪以上案件。

工部,为掌管营造工程事项的机关,长官为工部尚书,曾称冬官、大司空等。所以,该题天“吏部”。

3)《史记》,二十四史之一,共一百三十篇。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所以,《史记》五种体例中除“本纪”“书”“列传”以外的其他两种是“表”“世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