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0-2021学年上海师大二附中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

上海历年期末一模二模高考汇编含作文(持续更新)

考场中的诗人之魏晋诗人诗歌鉴赏

考场中的诗歌之唐诗的豪迈与悲伤

考场中的诗歌之宋代诗词的豪放与婉约

考场中的诗歌之明朝的传承与抄袭

考场中的诗歌之咏史怀古送别篇

考场中的诗人之边塞诗篇

考场中的诗人之田园诗篇

3考场中的诗人之王维、李白、杜甫


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阅读方法与对策

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之写景、游记类讲义

一轮复习文言文之文史、政论类讲义

一轮复习之文言文题型实词、虚词、翻译、文意理解讲义

高考复习“书”“序”类文言文解题策略


考前作文写作讲解:结构与扣题

高考作文写作讲解:让议论文有“据”可依可用、议论文写深刻八法

议论文写作:论据的广度深度厚度

关系型作文写作指导及范文赏析

多则材料类作文的类型、审题与写作方法

高考命题作文类型、审题与写作方法

议论文写作:精准用例——举例典型,论证有力


记叙文(小说)的写作立意

高考记叙文(小说)写作情节篇


2020-2021学年上海师大附中闵行区分校高三(上)期中语文试卷

2018-2019学年上海市虹口区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2019-2020学年上海市黄浦区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2019-2020学年上海市松江区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2019-2020学年上海市徐汇区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2019-2020学年上海市嘉定区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2019-2020学年上海市行知中学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2021上海崇

明高三一模语文卷 含答案

2021上海宝山高三一模语文卷 含答案

2021上海普陀高三一模语文卷 答案 详细解析

2021上海虹口高三一模语文卷 含答案

2021上海长宁高三一模语文卷 含答案

2021上海闵行高三一模语文试卷 含答案

2021上海徐汇高三一模语文卷 含答案

2021上海青浦高三一模语文质量测试卷

2021届上海松江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1届浦东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1届嘉定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1上海市普陀一模作文范文

2021届奉贤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1上海各区高三一模作文题目汇编

2021届上海杨浦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0年上海高考真题(附答案)

2021届上海高三一模汇总:积累运用

上海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一模语文现代文阅读汇编

2020-2021学年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


2020-2021学年上海师大二附中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

一、积累和运用10分

1.(5分)(1)质胜文则野,      ,然后君子。(《雍也》)

(2)   ,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大学之道》)

(3)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荀子在《劝学》中说“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老子》中说“      。”

2.(5分)按要求选择。

       主持人:您是一位诗人,一位有经验的编辑人,十年以来,有无数稿件从您手上经过,请问以您的创作经验和编辑经验,您认为灵感是可以培养的吗?

       高信疆:灵感不是天生的,不是神授的,它是对人生深度的投入、长期的观察以及广阔的接纳。灵感给人一种重新观看宇宙人生的角度,有奇趣、隽永有味。在这里我特别要强调等待,要在不断的工作中忍耐,在持续的挑战中坚持,不强调偶然。一个作家,他平时观察、蓄积的东西,当时未必有用,甚至三年、五年也派不上用处。总有一天,他蓄存的材料突然起了奇妙的变化,使他豁然开朗,成为他创作的源头活水。在这一点上,古人有着深切的感受,那就是_____。

       主持人:许多年轻朋友,人生经验很少,文学训练也并不充分,但他们也常常能够写出很好的作品来,是不是?

       高信疆:是的,他们也常常有很好的灵感。灵感是新鲜的,是反约定成俗的,是不肯人云亦云的。_____.文学的天分也只有透过这些才能磨练成器,才能激发出火花。

(1)根据文意,填入第一处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来之不遏,去不可止,藏若景灭,行犹想起。

B.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

C.六十余年妄学诗,功夫深处独心知。夜来一笑寒灯下,始是金丹换骨时。

D.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第二处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我承认人的智慧有差异,但强调天分往往足以对有意创作的人产生吓阻的力量。

因此,他们的作品里面往往表现出元气淋漓的原创力。

我强调准备、努力与沉思,对生命多面开展的触觉,对人生缜密的观察和了解。

年轻朋友受别人作品的影响比较少,文学上已形成的种种束缚限制他的机会比较少。

A.④①③②

B.④②①③

C.③①④②

D.③②①④

二、阅读70分

3.(16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启蒙思潮与公私观念

刘志琴

对个体生命关怀的学说在中国不绝如缕。即使在先秦时代,也星星点点地散见于诸子的篇章中。到封建社会后期,在宋明理学崇天理、灭人欲的高压下,“私”无藏身之处,然而发展到明后期,王艮对天理作了重新的解释,他说:“天理者,天然自有之理也。”人的本性是自然,自然趋向快乐,穿衣吃饭是自然要求,顺应自然要求,就是至道和快乐。这就从理论上提出了“人同此欲”是“自然天则”的命题,强调人欲与天理并非天生对立。顺应自然的发展,以己欲度人欲,乃是顺人意应天理的行为。

由肯定人欲进而提出“尊身”的观念,认为“尊身不尊道,不谓之尊身。尊道不尊身,不谓之尊道。”。王艮提出“爱身如宝”的思想:“知保身者,则必爱身如宝。能爱身,则不敢不爱人。能爱人,则人必爱我。人爱我,则我身保矣。……能敬身,则不敢慢人。不慢人,则人不慢我。人不慢我,则吾身保矣。此‘仁’也,‘万物一体之道’也。”并按此理推至“齐家”“治国”“平天下”,认为“吾身保,然后能保天下矣”,把“尊身”提到“尊道”的地位,认为保身与保国、保天下是一致的,这是对“身”的最高评价,显然,这“身”是依托个体的人而存在的,有身尊才能做到道尊,实际上这已超越群体,属于个体性的范畴。在群体为本位的传统文化中,突出“身”和“生”的观念,回归人的本性,是个体从群体剥离的前提,是冲破封建伦理坚冰而走向人文启蒙的先导。

这在中国是个艰难的历程,近代人文启蒙以崇尚个人价值和人格独立为内涵,这是封建文化对人的传统观念中难以含有的内容。“人文”这一概念在中国虽然古已有之,但这是指人与人的关系,与西方的人文观大相径庭。在中国呼唤个人意识的觉醒,首先要有“私”的回归,这是近代中国启蒙的必然历程。王艮在个体性和“人同此欲”方面突破了传统禁锢,触发了个人意识的觉醒。

此后,“说私”“道私”的思潮接连而出,覃思不断。袁宏道以“目极世间之色,耳极世间之声,身极世间之鲜,口极世间之谈”激励人们尽情享受个人的欢乐,独抒性灵,使人耳目一新。李贽说:“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黄宗羲说:“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他们都对“私”的合理性作了重新估价,使人振聋发聩。冯梦龙进而提出“以情设情”,鼓吹情能动天地、泣鬼神、生万物。他列举周文王喜好《关睢》,吕尚掩面斩妲己,不忍心美人死在自己的刀下等,阐明圣人也有为情色而动心的私情。

因此冯梦龙说“人知圣贤不溺情,不知惟真圣贤不远于情”,宣称六经皆为情教,倡议创立情教。傅山提出的反奴俗、反自锢更是高人一筹。凡此种种“性灵说”“童心说”“情教说”在明末风动一时,都以论证私情、私欲的合理性而启人心智,启动了中国人文启蒙的新思潮。它从明清之际开启,经过中断,再开启,前进又徘徊,直到20世纪初年章太炎才提出人的“自性”和“主体在人”的思想,并从科学的角度系统地论证了人的自然性,才进入真正的启蒙时代。

(1)第段加点词“不绝如缕”是指“对个体生命关怀的学说”在中国历史上   

(2)对“尊身”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尊身”的观念是在顺应天理、肯定人的欲望的基础上提出的。

B.王艮将“尊身”提到“尊道”的地位,是对“身”的最高评价。

C.群体本位下,突出“身”“生”观念,意味着人的本性的回归。

D.“尊身”意味着对群体的剥离和否定,是走向人文启蒙的先导。

(3)根据上下文,对第段加点词“西方的人文观”含义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在宽松愉悦的环境中实现人与人交流的自由和率性。

B.崇尚自我价值体现,关注人格独立,维护人性尊严。

C.“私”的观念至上,呼唤个人意识觉醒,关注启蒙。

D.突破传统禁锢,张扬个体性,强调个体欲望的实现。

(4)对第段的引证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袁宏道认为目耳身口可极尽色声鲜谈,从欲望的角度证明私的必要。

B.李贽认为有“私”才能治家理政,从本心角度证明人们对私的接纳。

C.黄宗羲认为人本来是自私自利的,从人性角度重新评价了私的合理。

D.冯梦龙以圣人有为情色而动的私情,证明私情乃人间最美好的情感。

(5)本文从明代“私”的观念的确立来追述中国思想启蒙的历程,话题集中,思路清晰,请对此加以评析。

4.(15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母亲

刘醒龙

 

过年回家,有一种东西总在堵着我的喉咙。

我们是在黄昏时刻到家的。从车窗里望见系着旧抹腰的母亲,孤单地等候在院门外的那一刻,我第一次发觉,一生中最先学会、叫得最多、最了不起的称谓,竟然无法叫出声来。取后还是女儿趴在怀里,冲着奶奶,响亮而又深情地替我叫了一声生命中最爱的母亲。母亲灿烂的笑容,分明是冬日苍茫中最美丽的景致。我的心却紧得很,阵阵酸楚直往眼底涌:国庆节放长假我们曾经回来过,才3个月时间,母亲又老了,并且老得格外厉害,许多次,我在电话中一边同母亲说话,一边想象母亲苍老的模样,眼见为实的母亲让我惊讶不已。在一段时间里,我一直不去看女儿绕在奶奶膝前撒娇并撒欢的模样,只用耳朵去听她们一声声“好奶奶﹣﹣好孙女”地相互叫着,并相互说着:我好想你呀!在听来的这些动静中,让我略感宽慰的是母亲的笑声,在女儿的亲昵下,其至还透露出一丝逝去多年的娇媚。

这么多年,记忆中惟一没变的是系在母亲身上的抹腰。母亲四十几岁时就病退在家,此后的三十年中,一件又一件的抹腰,也就是别处称之为的围裙,就成了她日常生中主要的时装。回家之前,妻子拉着我特意去商场为母亲买了一件枣红色绣花中长棉外套,我们非常满意,拿给母亲试穿,母亲也非常满意。初一早上,母亲在穿上新衣服的同时,亦随手系上那件沾着油腻、补有补丁的抹腰。

母亲过分的苍老,主要原因在于父亲。八十一岁的父亲在所有事情上越来越任性而为,完全是母亲宠坏的。父亲将自己可以有些作为的岁月,全部献给了他曾百般信任的乡村政治。如今回过头去看,父亲这辈子从未弄懂得过什么是政治。于是,已到了“现在的事记不得、过去的事记得清”阶段的父亲,就用那貌似清醒明白的糊涂,开始了对母亲仿佛不近情理的导演。譬如他不让母亲洗被子,母亲没有听信,父亲便夺过被子,放到砧板上,用菜刀剁得稀烂。

母亲是天下最常见的那种任劳但不一定任怨的妻子,心里有委屈,就会在儿女的面前一一数落。吃着母亲亲手做的饺子,心中塞满了母亲这辈子太多的辛苦、辛劳和辛酸。不由得,我们也会跟着母亲抱怨父亲几句。然而,母亲往往不给我们哪怕一丁点的过渡,只要父亲那里有任何动静,她便即刻赶过去,那种敏捷与由衷,让满屋子的晚辈每每自叹弗如。

我想起前年母亲在武汉过年。因为母亲当时那一身折磨她多年的疾病实在不能再拖下去,答应我们年后上同济医院彻底治一治。为了陪伴母亲,我们要了一间温馨病房。母亲住院的那半个月,是迄今为止,我对地最为孝顺的日子。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坐长途客车来看望的大姐,捧着母亲的手说,真像是姑娘的手。那一刻,母亲笑得十分满足。

到家的第二天,我抢先起床,打算做一顿早饭给母亲吃。正在忙碌,母亲出现了。母亲一边和我说着话,一边随手将我正在做的各种事顺手接了过去。而我也像以往每次回家那样,不自主地就顺从了母亲。直到这顿早饭做好后端上桌子,我才重复着从前,在心里责备自己,怎么连这么小的一点事情也替不了母亲哩!无论我如何告诚自己,到头来一切如故,母亲轻轻地走近来,不用费力争夺,只需稍一抬手,我就放弃了为母亲分担点什么的诺言。

在家的那几天,母亲曾问地的孙女:“我到你家去住好吗?”女儿想了想才回答:“我家住7楼,奶奶你上得去吗?”女儿没有笑,我也没有笑,惟有母亲在那里开心地笑着,一切答案仿佛都与己无关,就像母亲这辈子所走过的,70岁、80岁和100岁都不是目的,真正属于她的只有这些日复一日,让我这做儿子的想得心疼的实在小事。那一天,我将女儿叫到身边,故作神秘地问,将你的奶奶借给我当母亲好不好。女儿很快就明白我在逗乐,一边说奶奶本来就是你的母亲,一边像小猫小狗一样快乐地跑开了。所有的青春都是在快乐中渐行渐远,直到无影无踪,留下来陪伴终生的都是不再将爱字说出口来的老母,那才是每一个人的至亲。

(1)阅读文章第段,联系全文,分析“堵着我的喉咙”所包含的情感。

(2)第段的两个画线句都是描写母亲的笑,请赏析其表达效果。

(3)第③④⑥段都运用插叙,举例分析它们在构思中的作用。

(4)评析本文所表达的思想意义。

 

5.(8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

浣溪沙[宋]

周邦彦

争挽桐花两鬓垂。小妆弄影照清池。出帘踏袜趁蜂儿

跳脱添金双腕重,琵琶拨尽四弦悲。夜寒谁肯剪春衣

[注]跳脱:手镯。戴上手镯这里指成年。踏袜:来不及穿鞋,只穿袜子。趁:追逐。剪春衣:裁剪春衣,寄给远方丈夫。

(1)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争挽桐花两鬓垂”,以桐花装饰两鬓,尽显小姑娘活泼之态。

B.“弄影照清池”,小姑娘在池边欣赏自己妆容,一派烂漫天真。

C.“双腕重”,戴上金镯,说明姑娘长大成人,显得端庄、凝重。

D.这首词抓住细节变化,写出了女性从活泼到凝重这一必经历程。

(2)对这首词的“悲”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四弦悲”写儿时欢笑已经遥远,“悲”字堪称点睛之笔。

B.“夜寒谁肯剪春衣”,剪衣寄远突显丈夫不在身边之“悲”。

C.女性消失了儿时情态,说明生活艰难磨灭了她身上的灵气。

D.本词之“悲”主要体现于“虽儿情如昨,而回首俱非”上。

(3)“出帘踏袜趁蜂儿”运用细节描写刻画儿时情态,细腻传神,请对此加以赏析。   

6.(19分)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

刘勰传

刘勰字彦和,东莞莒人。祖灵真,宋司空秀之弟也。父尚,越骑校尉。勰早孤,笃志好学。家贫不婚娶,依沙门僧祐,与之居处,积十余年,遂博通经论。因区别部类,录而序之。今定林寺经藏,勰所定也。

天监初,起家奉朝请.中军临川王宏引兼记室,迁车骑仓曹参军。出为太末令,政有清绩。除仁威南康王记室,兼东宫通事舍人。时七庙飨荐,已用蔬果,而二郊农社,犹有牺牲;勰乃表言二郊宜与七庙同改。诏付尚书议,依勰所陈。迁步兵校尉,兼舍人如故。昭明太子好文学,深爱接之。

初,勰撰《文心雕龙》五十篇,论古今文体,引而次之。其序曰:“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既成,未为时流所称。勰欲取定于沈约。约时贵盛,无由自达,乃负其书候约出,干之于车前,状若货鬻者。约便命取读,大重之,谓为深得文理,常陈诸几案。然勰为文长于佛理,京师寺塔及名僧碑志,必请勰制文。有敕与慧震沙门于定林寺撰经,证功毕,遂乞求出家,先燔鬓发以自誓,敕许之。乃于寺变服,改名慧地。未期而卒。文集行于世。

(选自《<文心雕龙>译注•梁书刘勰传》)

【注】奉朝请:官名。 飨荐:祭献。飨通“享”。 二郊:祭天地。

(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志好学

仁威南康王记室

其书

而卒

(2)下列加点词语不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A.而二郊农社

B.犹有牺牲

C.引而次之

D.言为文之用心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勰乃表言二郊宜与七庙同改。

干之于车前,状若货鬻者。

(4)第段“初,勰撰《文心雕龙》……常陈诸几案”这部分,表现了刘勰对自己撰写的《文心雕龙》□□的心理。

(5)概括刘勰一生中三个方面的主要成就。

7.(12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北宋)王禹偁

 

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刳去其节,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于城西北隅,雉堞圮毁,蓁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阒辽夐,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虚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之暇,被鹤氅衣,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

彼齐云、落星,高则高矣;井干、丽谯,华则华矣;止于贮妓女,藏歌舞,非骚人之事,吾所不取。

吾闻竹工云:“竹之为瓦,仅十稔;若重覆之,得二十稔。”噫!吾以至道乙未岁,自翰林出滁上,丙申,移广陵;丁酉又入西掖;戊戌岁除日,有齐安之命;己亥闰三月到郡。四年之间,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处,□惧竹楼之易朽□!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茸之,庶斯楼之不朽也!

咸平二年八月十五日记。

注释:本文选自《小畜集》。宋真宗咸平元年(998)除夕,作者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刺史。次年三月二十七日到达黄州任所。刳(kū):剖,削。雉堞(die):城墙。平挹江濑(lài):奔流的江水尽收眼底。濑,湍急的水。幽阒(qù)辽夐(xiòng):幽静,辽阔绵远。丁丁(zhēng zhēng)然:象声词。投壶:古代宴会上的一种游戏,宾主依次投矢于壶,中多者为胜,胜者斟酒,败者饮酒。稔(rěn):谷

熟。

(1)填入第段方框处恰当的一项是   

A.岂……乎

B.况……哉

C.其……邪

D.庸……乎

(2)赏析第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叙写作者谪居竹楼的乐趣的一组是   

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

远吞山光,平挹江濑

夏宜急雨,有瀑布声

宜鼓琴,琴调虚畅

公退之暇,披鹤氅,戴华阳巾

焚香默坐,清遣世虑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③④⑤

D.②③④

(4)第段引齐云、落星、井斡、丽谯四座历史上有名的高楼的作用是什么?

(5)简要分析本文的写作意图。

三、写作(70分)

8.(70分)作文:

       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身处各种各样的“群”里,这些“群”对人们的生活和认识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而人们对于“群”的看法也不尽相同。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

                (2)不少于800字。


2020-2021学年上海师大二附中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积累和运用10分

1.【解答】(1)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重点字:胜)

(2)知止而后能定(重点字:能)

(3)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重点字:层)

2.【解答】(1)“来之不遏,去不可止,藏若景灭,行犹想起。”的意思是到来不必加以阻挡,离去也不必加以劝止。隐藏时像是影随光灭,出现时像响随声起。现在一般形容灵感到来时,创作顺畅。“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的意思是作家在吟哦推敲之中,就像听到了珠玉般悦耳的声音;当他注目凝思,眼前就出现了风云般变幻的景色。侧重的是作家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六十余年妄学诗,功夫深处独心知。夜来一笑寒灯下,始是金丹换骨时”的意思是“六十年来我妄想学诗,到如今作诗的工夫才算达到深处,这一点只有我自己知道。夜来独坐寒灯下,却有豁然通达之感,不由发出会心的一笑,整个人就像是服下金丹似的有脱胎换骨的舒适畅快的感觉”侧重积累到一定程度,量变会引发质变。“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借助池塘水清因有活水注入的现象,比喻要不断接受新事物,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跃与进步。

结合“一个作家,他平时观察、蓄积的东西,当时未必有用,甚至三年、五年也派不上用处。总有一天,他蓄存的材料突然起了奇妙的变化,使他豁然开朗,成为他创作的源头活水”可知空一应强调积累的重要性。所以应选C。

(2)根据“因此”,可以④②应前后相连。再根据“文学的天分也只有透过这些才能磨练成器”可知应先说“天分”。所以要是①③前后相连。所以答案为B。

 

故答案为:

(1)C。

(2)B。

二、阅读70分

3.【解答】(1)理解“不绝如缕”的含义可以结合第一段“星星点点地散见于诸子的篇章中”和“不绝如缕”原来的含义“从未断绝”可以得出答案。

(2)D.“意味着对群体的剥离和否定,是走向人文启蒙的先导”错误,原文第二段为“在群体为本位的传统文化中,突出‘身’和‘生’的观念,回归人的本性,是个体从群体剥离的前提,是冲破封建伦理坚冰而走向人文启蒙的先导”。

(3)B.结合第三段“这在中国是个艰难的历程,近代人文启蒙以崇尚个人价值和人格独立为内涵,这是封建文化对人的传统观念中难以含有的内容”可知,这句话中的“近代人文启蒙”其实就是“西方的人文观”,只有B项的表述与之相符。

(4)D.“私情乃人间最美好的情感”无中生有。

(5)完成此题要在通读全文划分层次的前提下完成,文章第一段首先提出“顺应自然的发展,以己欲度人欲,乃是顺人意应天理的行为”;第二段提出“尊身”观念;三四五段阐述“私”的合理性。表述时要结合“私”的观念和“中国思想启蒙的发展”组织答案。

 

答案:

(1)从未断绝,在整个封建时代都零星、片段地存在着。

(2)D

(3)B

(4)D

(5)文章首先提出,明末思想者重新解释天理,肯定了人欲的合理;在此基础上提出“尊身”观念,突出“身”和“生”,这是人文启蒙的先声;对“私”的回归意味着个人意识的觉醒,这是启蒙的必经历程;随后,大批思想者对“私”的合理性进行论证,使得20世纪初进入真正的启蒙时代。全文围绕对“私”的重新解释,逐层推进,强调了“私”的意识觉醒实际就是思想启蒙的历程。

4.

(1)看到母亲苍老模样心痛得说不出来;为母亲这辈子太多的辛苦、辛劳而感到痛苦不已;为不能给母亲分担点什么(为自己不能尽孝)而感到愧疚;对母亲充满深沉的爱而难以言表。

(2)第一句运用比喻,将母亲的笑容比作冬日苍茫中最美丽的景致,形象地表现出母亲洋溢的幸福感,又以冬日苍茫反衬母亲笑容具有暖人心怀的美丽。第二句从听觉的角度描写母亲的笑,又以小女孩的亲昵烘托母亲笑声的舒心甜蜜,两句描写既写出了母亲见到ㄦ孙辈时的喜悦之情,也流露出作者对母亲的挚爱。

(3)将眼前所见与以往的记忆相联系,丰富了人物形象,如叙述抹腰“惟一没变”、“一件又一件”、“沾着油腻、补有补丁”,更形象地表现母亲一贯勤劳节俭的品质。必要的交代与补充,使叙述更完整。如叙述父亲的坏脾气,写出了母亲苍老的家庭原因。插叙打破时空限制,使叙述活泼富于变化,避免了平铺直叙。

(4)本文赞颂母亲勤劳俭朴、无私奉献的品质,既体现了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也让人感受到母爱的伟大;作者抒发了对母亲的愧疚、热爱之情,这样的情感能启示人们要珍惜母爱,要尽可能地回报母爱。

 

5.【解答】(1)D.“写出了女性从活泼到凝重这一必经历程”错误,本词讲了女子从活泼到凝重的这一历程,但是并不是女性“必经”的历程。故选D。

(2)C.“说明生活艰难磨灭了她身上的灵气”错误,说明姑娘长大成人,显得端庄、凝重了,而不是生活艰难磨灭了她身上的灵气。故选C。

(3)小姑娘在室内本来是脱掉鞋子席地而坐的,大概在帘内看见蜂儿在采蜜,为了出帘追赶蜂儿,她来不及穿鞋,就踏袜冲出去;“出帘”“踏袜”“趁蜂儿”三个动词的错杂排列(动作的先后应是“踏袜”“出帘”“趁蜂儿”),写出了动作的迅捷和小姑娘的可爱情态。

 

译文:

      小女孩们争着嚷着摘下桐花插在垂着的两鬓上,稍饰打扮便在清池边摆弄自己的身影。她们还没穿好鞋子,就踩着袜子蹦出门帘追逐蜜蜂。

      佩戴的金手镯压得她们手腕很沉重,琵琶四弦拨出悲伤的音律。晚上寒冷时谁肯为她们裁制春衣呢?

 

6.【解答】答案:

(1)专一 授官,授予官职 满一年

(2)D

(3)刘勰就(或于是)上书(给皇帝)说祭天地应该与七庙的祭祀用品改为一样.

(刘勰)到车前请求,像是卖东西的样子.

(4)自信(或自重)(1分)

(5)撰《文心雕龙》,深得文心;出为太末令,政有清绩;撰制经文,博通经论,长于佛理.(各1分,共3分)

 

答案详解与参考:

(1)根据后面“志”“志向”的意思,“笃”修饰“志向”,可推断为“专一”;在古文中“除、拜”后面跟官职时,都有“授官,授予官职”的意思;根据语境应是“背”书的意思;根据“期年”就有“满一年”的意思来推断.

(2)农社:古义祭社稷神;牺牲:古义供祭祀用祭品,牛羊猪等;次之:古义按顺序排列.

(3)“乃”,于是;“表言”,上书;“同改”,与…改为一样.

补充主语(刘勰);“干”,请求;“货鬻”,卖东西.

(4)根据“勰欲取定于沈约”,可知,他是和自信的.

(5)找出文中的关键的句子“出为太末令,政有清绩”“勰撰《文心雕龙》五十篇,论古今文体”“然勰为文长于佛理,京师寺塔及名僧碑志,必请勰制文”然后概括.

 

【参考译文】

刘勰,字彦和,东莞郡莒邑人.祖父刘灵真,是南朝宋司空刘秀的弟弟.父亲刘尚,曾任越骑校尉.刘勰早年丧父,志向专一勤奋好学.家里贫困,没有娶亲,依附出家人僧祐,和他一起生活达十多年,终于广通经论.于是就区部别类,抄写并按序排列.现在定林寺的藏经,就是刘勰确定下来的.

天监初,最先担任奉朝请.经中军临川王宏举荐兼任记事.后升任车骑仓曹参军.外放为太末的县令,政治上有清明的业绩.后授予仁威南康王的记室,兼任太子宫通事舍人.当时七庙祭祀,已经用蔬菜果实,但祭天地和社稷神,还用牲畜,刘勰就上书(给皇帝)说祭天地、社稷神应该与七庙的祭祀用品改为一样.皇上下诏让尚书们议论,依照刘勰所陈述的去做了.后升迁为步兵校尉,像以前一样兼任舍人.昭明太子爱好文学,很爱护并接纳了他.

开始,刘勰撰写《文心雕龙》五十篇,评论古今的文体,做了序并按顺序排列.序中说:“文心说的是行文的用心.…”完成以后,没有被当时的一般人所称许.刘勰想在沈约那儿得到确认.沈约当时名位显贵,刘勰无法自通,就背着书,等待沈约出来,到车前请求,像是卖东西的样子.沈约就命人拿来读,很重视它,认为深得文理,经常放它在几案上时时翻看.然而刘勰作文擅长佛理,京城的寺塔和名僧的碑文,一定请刘勰写.有圣谕让他和出家人慧震一起在定林寺编撰佛经,他功德圆满之后,便禀告请求出家,先烧去头发用以表明志向,皇上下谕应允了他.于是在寺里改变了服装,改名慧地.不满一年刘勰就去世了.文集流传于世.

7.【解答】(1)A.“岂……乎”的意思是“难道……吗”;

B.“况……哉”的意思是“何况……呢”;

C.“其……邪”的意思是“是……吗”;

D.“庸……乎”的意思是“哪里(怎么)……呢”。

此句的前一句为“四年之间,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处”,意思是“四年当中,奔波不息,不知道明年又在何处”,而“惧竹楼之易朽”的意思是“怕竹楼容易败坏”,根据前一句,可知,作者自己常年奔波在外,不住在竹楼,应该是不担心竹楼容易败坏,因此这里选用“岂……乎”,用反问句来表示肯定的意思。

故选:A.

(2)划线句一共连用了六个“宜”,这是运用了排比的手法,增强了句子的气势,富有感染力;从内容看,“宜”后面的内容反映的是居住在竹楼的乐趣。

(3)只是客观表述小楼的构造,不包含情感。表述的是作者的穿戴,与“竹楼”无关。排除含有的选项,得出答案。

(4)“彼齐云、落星,高则高矣;井干、丽谯,华则华矣”,这四座高楼外表高华,从而衬托出竹楼的雅致;“止于贮妓女,藏歌舞”则写出了这四座高楼的实质,“用来蓄养妓女,安顿歌儿舞女”,“非骚人之事,吾所不取”可以表明作者的追求:不慕高华、鄙夷声色。

(5)作答本题关键在于结合注释提供的信息:宋真宗咸平元年(998)除夕,作者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刺史。次年三月二十七日到达黄州任所。再结合文中对竹楼周围景色的描写可知,作者是借此表达自己的情怀,抒发内心被贬的愤懑之情。

 

答案:

(1)A

(2)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作者在竹楼内的“六宜”乐趣(视听之美),句子整齐,充满气势,有感染力。

(3)D

(4)用名楼的高华衬托竹楼的雅致,表明作者不慕高华、鄙夷声色的高尚情怀。

(5)本文以竹楼为中心,对竹楼内外景色展开描写,勾画出了一个幽静清隽的境界,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的乐趣,抒发了屡遭贬谪的愤慨。

 

参考译文:

       黄冈地方盛产竹子,大的粗如椽子。竹匠剖开它,削去竹节,用来代替陶瓦。家家房屋都是这样,因为竹瓦价格便宜而且又省工。

       子城的西北角上,矮墙毁坏,长着茂密的野草,一片荒秽,我于是就地建造小竹楼两间,与月波楼相接连。登上竹楼,远眺可以尽览山色,平视可以将江滩、碧波尽收眼底。那清幽静谧、辽阔绵远的景象,实在无法一一描述出来。夏天宜有急雨,人在楼中如听到瀑布声;冬天遇到大雪飘零也很相宜,好像碎琼乱玉的敲击声;这里适宜弹琴,琴声清虚和畅;这里适宜吟诗,诗的韵味清雅绝妙;这里适宜下棋,棋子声丁丁动听,这里适宜投壶,箭声铮铮悦耳。这些都是竹楼所促成的。

       公务办完后的空闲时间,披着鹤氅,戴着华阳巾,手执一卷《周易》,焚香默坐于楼中,能排除世俗杂念。这里江山形胜之外,只见轻风扬帆,沙上禽鸟,云烟竹树一片而已。等到酒醒之后,茶炉的烟火已经熄灭,送走落日,迎来皓月,这也是谪居生活中的一大乐事。

       那齐云、落星两楼,高是算高的了;井干、丽谯两楼,华丽也算是非常华丽了,可惜只是用来蓄养妓女,安顿歌儿舞女,那就不是风雅之士的所作所为了,我是不赞成的。

        我听竹匠说:“竹制的瓦只能用十年,如果铺两层,能用二十年。”唉,我在至道元年,由翰林学士被贬到滁州,至道二年调到扬州,至道三年重返中书省,咸平元年除夕又接到贬往齐安的调令,今年闰三月来到齐安郡。四年当中,奔波不息,不知道明年又在何处,我难道还怕竹楼容易败坏吗?希望接任我的人与我志趣相同,继我爱楼之意而常常修缮它,那么这座竹楼就不会朽烂了。

       咸平二年八月十五日撰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