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2020年全国Ⅰ(河北河南安徽山东山西湖南湖北江西广东)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年全国Ⅱ(内蒙吉林宁夏新疆甘肃西藏辽宁重庆)高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0全国Ⅲ(云南四川广西贵州西藏)高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山东省烟台市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诊断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
山东省菏泽市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山东省青岛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山东省青岛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2021.01
山东省聊城市2020-2021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抽测语文试题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山东省济宁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山东省枣庄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山东省泰安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缺乏变动的文化里,长幼之间发生了社会的差次,年长的对年幼的具有强制的权力。这是血缘社会的基础。血缘的意思是人和人的权利和义务根据亲属关系来决定。亲属是由生育和婚姻所构成的关系。血缘,严格说来,只指由生育所发生的亲子关系。事实上,在单系的家族组织中所注重的亲属确多由于生育而少由于婚姻,所以说是血缘也无妨。
生育是社会持续所必需的,任何社会都一样,所不同的是说有些社会用生育所发生的社会关系来规定各人的社会地位,有些社会却并不如此。前者是血缘的。大体上说来,血缘社会是稳定的,缺乏变动;变动得大的社会,也就不易成为血缘社会。社会的稳定是指它结构的静止,填入结构中各个地位的个人是不能静止的,他们受着生命的限制,不能永久停留在那里,他们是要死的。血缘社会就是想用生物上的新陈代谢作用——生育,去维持社会结构的稳定。父死子继:农人之子恒为农,商人之子恒为商——那是职业的血缘继替;贵人之子依旧贵——那是身份的血缘继替;富人之子依旧富——那是财富的血缘继替。
血缘所决定的社会地位不容个人选择。世界上最用不上意志,同时在生活上又是影响最大的决定,就是谁是你的父母。谁当你的父母,在你说,完全是机会,且是你存在之前的既存事实。社会用这个无法竞争,又不易藏没、歪曲的事实来作分配各人的职业、身份、财产的标准,似乎是最没有理由的了;如果有理由的话,那是因为这是安稳既存秩序的最基本的办法。只要你接受了这原则,社会里很多可能引起的纠纷也随着不发生了。
血缘是稳定的力量。在稳定的社会中,地缘不过是血缘的投影,不分离的。“生于斯,死于斯”把人和地的因缘固定了。生,也就是血,决定了他的地。世代间人口的繁殖,像一个根上长出的树苗,在地域上靠近在一伙。地域上的靠近可以说是血缘上亲疏的一种反映,区位是社会化了的空间。
(节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
材料二
血缘和地缘关系是农村社会基本的社会关系,是村庄社会形态的基础。村民在村庄生活中运用不同方式来建构“自己人认同”,彰显出不同的行为逻辑。
自己人认同在农民的日常生活中有三个层面的含义。第一个是信仰层面,传统中国农民有祖先崇拜的传统。祖先崇拜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就是农民的“同根”意识,自己人就是依附于农民血缘关系之上的,农民可以不问理由地把族人当成自己人,这便是祖先崇拜与同根意识在农民日常生活中的映射。第二个是社会层面,除了信仰层面,农民日常生活中的诸多事物都有社会性的表现,主要表现在农民日常生活中的面子和荣耀等社会性评价。农民在自家荣耀的时候要有人来分享,而在自家困难的时候又需要别人来帮忙和鼓励,自己人就是在舆论和道义上的社会支持网。社会层面的自己人与农民的尊严和在村庄中的社会地位相关,自己人的圈子就是尊严和社会地位的共担者,荣辱与共。第三个是功能层面,包括农民日常生活中的互助和合作,农民日常交往的需要,红白喜事中的互助合作等。在农民的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经济困难的时候,总有一些事情要通过相互合作才能完成,自己人的圈子就是一个互助与合作单位。
不同的村庄有不同的自己人认同逻辑,农民的自己人认同逻辑即农民在说话办事的时候把对方看作自己人,行为方式是好处共享、困难共担。在农民的日常生活中,自己人是最重要的社会支持网。在对是否属于自己人问题进行考察时,可以通过一个问题进行测量,即“如果兄弟与人打架,你遇见了会不会上去帮忙?”如果被调查者不假思索地回答“会”,那么这意味着农民的骨子里就是把兄弟看作自己人,认为给兄弟帮忙是天经地义而可以不问缘由的事情。在亲密的兄弟关系中,打架帮忙就是一种姿态,就是自己人的姿态,这意味着自己人认同的意义要远远大于帮忙打架可能带来的风险。在测量农民自己人的认同圈有多大时,鲁东西傅村农民对此设问的回答是,亲兄弟打架肯定会上去帮忙,堂兄弟打架也要上去帮忙,不过再往外的圈子就不是自己人的圈子了,那时候农民就要“秉公判断”,看到底是“谁有理”。五服之内的圈子是自己人,自己人具有不问缘由的“共同感”。在辽东福兴村,农民对于以上设问的回答普遍是,不会参与打架,不文明,兄弟打架也要看他有没有道理。尽管兄弟之间的感情要好于与其他人的感情,但是福兴村农民并不会因为感情而不顾道理。然而,福兴村农民并不是没有自己人认同,而是移民社会的性质使他们没有血缘关系上的自己人认同。
自己人认同是建立在地缘和血缘关系之上的农村结构形态,在具体的村庄情境中,自己人认同具有不同的形成机制与性质,从而影响着农民的行为逻辑。自己人认同有信仰、社会和功能三个层面的含义,不同的村庄组织结构形态使得自己人认同在不同层面起作用。重要的是,自己人认同作为一种根植于农民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的机制,在社会的运作中起着根本性作用。
(节选自宋丽娜《乡土社会的人情与人情秩序》)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血缘既可以指由生育所发生的亲子关系,也可以指单系家族组织中因为生育而产生的亲属关系。
B.用生育保证社会持续,用生育所发生的社会关系来确定人的社会地位,这些是血缘社会所特有的。
C.血缘社会用血缘关系作为社会成员职业、身份、财产的分配标准,某种程度上是为了安稳既存秩序。
D.地缘关系是血缘关系的某种投影和反映,二者是农村社会基本的社会关系和村庄社会形态的基础。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由血缘所决定的父母是一个人存在之前的既存事实,由此产生的社会地位个人无法选择,也无法改变。
B.职业、身份、财富的父死子继说明了血缘社会结构缺乏变动,生育关系维持着社会结构的稳定。
C.自己人认同有信仰、社会和功能三个层面的含义,其中农民生活中红白喜事互相帮忙属于社会层面。
D.村民在村庄生活中建构“自己人认同”,其表现方式也许并不相同,但背后的行为逻辑是一致的。
3.根据材料二,下列不属于农民在日常生活中“自己人认同”表现的是( )
A.某村村民在讲到与本村同姓人的关系时常常说:“都是一个老祖宗的后代,有什么问题不能解决呢?”
B.某村村民说:“如果一个人家里穷,但若他的亲兄弟堂兄弟多,并且都有本事,那么别人就不敢小瞧此人。”
C.某村村民一直有合作种田的传统,邻里之间或者亲朋好友相互帮忙种田,购买的农机具经常互相借用。
D.某村村民信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经常在传统节日举办孝亲大餐、免费理发等关爱老人的活动。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结合以上两则材料,请概括乡土中国的基本特征。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泉水润泉城
王国政
济南因泉水闻名。清代刘鹗在《老残游记》中用“家家泉水,户户垂杨”八个字,道出了济南泉水之多、分布之广。
我对济南泉水的了解始于四十多年前。那年,我从邻居三叔家里看到了老舍先生的散文《济南的秋天》,文中有几句是这样描述的:“以量说,以质说,以形式说,哪儿的水能比济南?有泉——到处是泉……”济南真的到处都是泉吗?泉水能像村里的山泉水那样用手捧着直接喝吗?读到这里,我年少的心里产生了好奇。一个乡下孩子,对泉城济南的向往之情油然而生。
机缘出现在十五年前。2005年初春,我调入省城工作,梦一样走进了济南。那时候,单位办公楼在杆石桥一侧,属于市中心繁华地带,往东数百米就是趵突泉、五龙潭、黑虎泉、珍珠泉、护城河和泉城广场。周末,我怀着急切的心情,冒着寒冷走进趵突泉公园观赏。趵突泉三股泉水的喷涌之势令人惊叹,相比之下,村里山泉水的潺潺细流黯然失色。天气虽冷,但望着那一池池、一汪汪清澈的泉水,我的心里却暖融融的。
泉水是济南的灵魂。济南人爱泉、惜泉。为了保护泉水,规划修建的地铁工程多番论证,谨慎施工。作为群泉之首趵突泉,水位的高低变化牵动着成千上万济南人的心。水位上涨,人人面露喜色;水位下降,全城人跟着心急。前几年遭遇大旱,趵突泉一度几近停喷,三股水偃旗息鼓,爱泉的济南人就像是自己家里停了水、断了电一样,心急不已。这些年,随着护城河的疏浚,加上良好的保护意识,趵突泉再现生机。那汩汩喷涌的泉水,仿佛也在昭示着济南这座城市永不停歇的发展脚步。
泉水滋养了济南这座城,也孕育了这里的文化。诗圣杜甫曾用“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的诗句,形容济南积淀深厚、人才众多。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而今,位于济南趵突泉公园一隅的漱玉泉,相传李清照曾在泉边掬水梳妆、填词吟诗,她的词集《漱玉集》即以此泉命名。李清照是济南章丘人,那里,有泉水从众多脉孔里喷涌而出,谓之“百脉泉”。也许,正是奔涌不息的泉水赋予了其不尽的文思。
时至今日,泉水孕育的文化一脉相传,影响着每一个济南人。济南人有爱读书的传统,书店、书屋、书吧多,各种自发组织的读书会和文学沙龙遍地开花。受其影响,我也参与其中,与书友、文友交流阅读感受和写作体会。参与这些内容丰富、层次较高的读书、讲座、交流活动时间久了,对于我这样一个底子薄的人来说,真是受益匪浅,不仅写作水平有了长足进步,而且眼界也得到了极大开拓。我一面用心感受着济南的泉水和泉城的文化,一面用手中的笔书写着身边的城市和身边的人。
泉水与济南人的日常生活也是息息相关。“轰轰下泻,澎湃万状”的黑虎泉边,每天前来打水做饭、饮用泉水的市民络绎不绝,水壶、矿泉水瓶、塑料桶……各式各样的容器悉数上场,令前来赏泉的外地游客艳羡不已。泉水已成为济南人的生命之水,它滋养着济南人的身体,涵养着济南人的心性。在大明湖南门对面,有一条久负盛名的曲水亭街,一条小河从街上穿过,河里流淌着清清的泉水。闲暇时我常去曲水亭街转转,街上的景致百看不厌。前年盛夏的一天,坐在临街摆放的茶桌旁,年逾花甲的老燕递给我一杯用泉水冲泡的绿茶,然后如数家珍地跟我讲起曲水亭街及济南这座城的往事。有游客从身边经过,我担心影响老燕的生意,便起身准备告辞。可老燕却拉住我,笑着说不差这一会儿工夫。临别时,实在过意不去的我要付钱给老燕,可老燕说什么都不收。三个多月后,我写的《曲水亭街》一文刊发在晚报上,我将报纸送了一份给老燕,老燕在文章里读到了自己,“嘿嘿”笑个不停。
这就是济南人,友善、低调、包容,有着一副热心肠,与他们打交道时让人从心里感到熨帖。记得有一次,我到派出所办事,年轻的工作人员态度和蔼,手把手告知如何填表,下一个环节怎样办理,使人如沐春风,似饮甘霖。还有平日里,公交车司机的一句“您好”,出租车司机亲切的笑容,困难面前好心人的热心相助……都像泉水一样清澈、透亮,使人难忘。
时间像是流动的水。如今,我已在济南工作生活了十多年,早已视济南为第二故乡,感情和依恋与日俱增。在这座城市生活的一天天里,幸福感像泉水一样涌进心头。济南的泉水,也流淌在每一个生活在济南的人心中,永不枯竭。
(本文选自2020年12月7日《人民日报》)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引用刘鹗《老残游记》中的“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既照应了题目,也写出了济南泉水的数量多、分布广。
B.文章引用《济南的秋天》的描述,表现了作者对济南泉水的好奇和向往,设置悬念,为下文描写泉水蓄势。
C.文章写到疏浚护城河,使泉水再现生机,说明济南人爱泉惜泉,依泉而生,伴泉而居,与泉水结下不解之缘。
D.文章写到李清照和她的《漱玉集》,是为了说明“百脉泉”奔涌不息的泉水赋予了她不尽的文思和才华。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以简洁的笔墨点题,引出写作对象,行文处处围绕“泉水”“泉城”展开,结构严谨,叙写集中,主旨显豁。
B.文章多处采用对比手法描写济南的泉水,如将济南的泉水与“村里山泉水”进行对比,突出表现了济南泉水的喷涌气势。
C.作者将状物抒情和叙写自身的经历结合在一起,文章既真实动人,又摇曳多姿,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抒情色彩。
D.文章语言平实自然,修辞手法灵活多变,最后两段多处运用比喻手法,同时也使用了排比、拟人等手法,形象生动。
8.文章着重描写了老燕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用意?
9.本文题目是“泉水润泉城”,请联系全文,探究“润”字的意蕴?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韩愈《师说》)
(二)
不富无以养民情,不教无以理民性。故家五亩宅百亩田务其业而勿夺其时所以富之也立太学,设庠序,修六礼,明十教,所以导之也。《诗》曰:“饮之食之,教之诲之。”王事具矣。
礼者,所以正身也;师者,所以正礼也。无礼何以正身?无师,吾安知礼之为是也?
故有师法者,人之大宝也;无师法者,人之大殃也。
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贱师而轻傅,则人有快,人有快则法度坏。
言而不称师,谓之畔;教而不称师,谓之倍。倍畔之人,明君不内,朝士大夫遇诸途不与言。
(选自《荀子》)
10.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惑:糊涂
B.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传:传记
C.礼者,所以正身也 所以:用来……的
D.教而不称师,谓之倍 倍:通“背”,背离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故家五亩宅/百亩田/务其业而勿夺其时/所以富之也/立太学
B.故家五亩/宅百亩田/务其业而勿夺/其时所以富之也/立太学
C.故家五亩/宅百亩田务其业/而勿夺其时/所以富之也/立太学
D.故家五亩宅/百亩田/务其业而勿夺/其时所以富之也/立太学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荀子和韩愈都提倡尊师重教。韩愈认为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荀子认为老师在道德教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B.《师说》运用了对比论证。如将圣人“从师而问”与众人“耻学于师”进行对比,指出当时士大夫在从师问题上的自相矛盾。
C.李蟠得到韩愈的称赞。韩愈肯定李蟠不受时俗的限制,能遵行古人的从师之道,从正面树立了榜样,并借此说明写作缘由。
D.荀子强调老师的地位崇高,他把能否尊重老师提升到关乎国家兴亡的高度,认为老师和君主一样,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举足轻重。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2)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庭芳•归去来兮①
苏轼
元丰七年四月一日,余将去黄移汝②,留别雪堂邻里二三君子,会仲览③自江东来别,遂书以遗之。
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坐见黄州再闰,儿童尽、楚语吴歌。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
云何,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待闲看秋风,洛水④清波。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剪柔柯。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
注:①归去来兮:出自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②去黄移汝:离开黄州,改任汝州。③仲览:苏轼的朋友李仲览。④洛水:洛河,与汝州相去不远。
14.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直接引用陶渊明的诗句,感叹自己有家难归,漂泊无依,不能实现归隐之志。
B.“来日苦无多”既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也流露出对当下生命的珍惜之情。
C.上阙的末句写苏轼拿出“鸡豚社酒”,聚会宴饮,热情地招待为他送行的邻里好友。
D.这首词意象鲜明,语言质朴,情真意切,于平白直露中见含蓄婉曲,令人回味无穷。
15.词的下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五、情景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达蔑视权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杜甫在《登高》中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空间、时间两方面着笔,意在表现自己在外漂泊,陷入病痛孤独之境。
(3)《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思考,却“________”,踮起脚尖远望,也“________”。
(4)在《赤壁赋》中,苏轼与朋友泛舟赤壁之下,吟诵《诗经》中咏月的诗歌,即文中所谓“________,________”。
(5)《涉江采芙蓉》中,写主人公遥望故乡方向,感叹归乡之路绵延无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六、选择 简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诗人形容泰山,说“泰山岩岩”,注解人告诉你:岩岩,积石貌。的确这样,山顶越发给你这种感觉。有的石头像莲花瓣,有的像大象头,有的像老人,有的像卧虎,有的错落成桥墩,有的兀立如柱,有的侧身探海,有的怒目相向。有的什么也不像,黑忽忽的,一动不动,堵住你的去路。年月久,传说多,登封台让你想象帝王拜山的盛况,一个光秃秃的地方会有一块石碣,指明是“孔子小天下处”。你正在欣赏“齐鲁青未了”,忽然一阵风来①“荡胸生层云”,转瞬间,便像宋之问在②桂阳三日述怀③里说起的那样,“云海四茫茫④是云吗?头上明明另有云在。看样子是积雪,要不也是棉絮堆,高高低低,连续不断,一直把天边变成海边。于是阳光掠过,云海的银涛像镀了金,又像着了火,烧成灰烬,不知去向,露出大地的面目。两条白线,曲曲折折,是奈河,是汶河。一个黑点子在碧绿的图案中间移动,仿佛蚂蚁,又冒一缕青烟。你正在指手划脚,说长道短,虚象和真象一时都在雾里消失。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标点,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①, ②《 ③》 ④”。
B.①, ②“ ③” ④。”
C.①: ②《 ③》 ④。”
D.①: ②“ ③” ④”。
18.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句子所用的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奈河和汶河像两条曲曲折折的白线。”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七、其他
20.(1)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认识的深化,词义也会不断发展变化,古今词义既有联系,也有区别。请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 古义: ;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②白露横江 (《赤壁赋》) 古义: ;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
八、语言表达
21.下面两句有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找出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内蒙古严格执行禁牧、休牧等制度,锡林郭勒盟林业和草原局提供的数据显现,目前草原植被平均覆盖率达到40%,比2012年提高了4个百分点。
②11月以来,张家口市青少年冬训队的队员分驻各地的滑雪场,开展实地训练。他们希望2022年能站在冬奥会赛场上,实现自己多年的夙愿。
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12月26日,由中核集团原子能院和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自主研制的世界上束流强度最高深地实验设施——锦屏深地核天体物理加速器成功出束,束流强度达到2毫安,综合性能达到国际同类装置先进水平,这是我国核天体物理研究取得的重大突破。据了解,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是目前世界上最深的地下实验室,垂直岩石覆盖达2400米,可以将宇宙射线通量降到地面水平的千万分之一至亿分之一。
九、命题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央视主持人白岩松曾在一档节目中提出了几个问题,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他说:“并不平静的2020年已经过去,总有一些声音被时光铭记,总有一群面孔深入人心,总有一些温暖,无言却有力量。如果要问你几个问题,什么答案会是你不假思索的回答。”其中一个问题是:“2020年,你最想感谢的人是谁?”如果让你来回答,你的答案是什么。
请结合自己的经历,以“谢谢你,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写自己的答案,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得套作、
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参考答案
1.B
2.B
3.D
4.(1)论证结构方面,采用了总分总的论证结构:第一段总说,第二段、第三段从认同方式和背后的认同逻辑展开论述,第四段进一步强调概括。(2)论证方法方面:举例论证,如举“如果兄弟与人打架,你遇见了会不会上去帮忙?”的调查事例;对比论证,如对于打架帮忙的态度,将鲁东西傅村与辽东福兴村的村民态度作对比;因果论证,在分析辽东福兴村农民的回答时,指出他们的行为并不是没有自己人认同,其原因是移民社会的性质使他们没有血缘关系上的自己人认同。
5.(1)血缘是乡土中国稳定的力量,它决定了人和人的权利和义务,以及某个人的社会地位。(2)血缘和地缘关系是乡土中国的基本社会关系和村庄社会形态的基础。(3)自己人认同是根植于农民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的机制,在乡土中国的运作中起着根本性作用。
【分析】
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这些是血缘社会所特有的”有误,表述绝对。通过文意“有些社会却并不如此”理解到这些不完全是血缘社会所特有。
故选B。
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无法改变”有误,通过“就是谁是你的父母。谁当你的父母,在你说,完全是机会,且是你存在之前的既存事实。”文意是侧重论述选择问题,而改变问题,文意未提及。
C. “属于社会层面”有误,根据“农民日常交往的需要,红白喜事中的互助合作等”属于“功能层面”。
D. “但背后的行为逻辑是一致的”有误,通过“运用不同方式来建构‘自己人认同’,彰显出不同的行为逻辑”,可看出行为逻辑是不一致的。
故选B。
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D.“村民信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不属于农民在日常生活中“自己人认同”表现。而是表现“孝亲”“尊老爱幼”的美德。
故选D。
6.D“是为了说明‘百脉泉’奔涌不息的泉水赋予了她不尽的文思和才华”有误。文中“也许,正是奔涌不息的泉水赋予了其不尽的文思”的“也许”可看出这是推测,而是为了说明泉水滋养了济南这座城,孕育了这里的文化。
7.D“文章最后两段运用了拟人手法”有误。该段落没有运用了拟人手法。
8.(1)点面结合,老燕是济南人的代表,友善、低调、包容、热心;(2)具体描写老燕的形象特征,增加了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3)人与泉相互映衬,丰富了文章内涵。
9.(1)“润”是“浸润、润泽”的意思,生动传神地写出泉水滋养了济南这座城市。(2)泉水孕育了济南的文化,泉水孕育的文化又影响着济南人。(3)点明文章主旨,泉水是济南的灵魂,表达了作者对泉水和济南城的喜爱和依恋之情。
10.B
11.A
12.B
13.(1)懂得道理有先有后,学术技艺各有专门研究(各有专长),像这样罢了。
(2)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
【分析】
10.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B.“传为传记”有误,“传”应是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
故选B。
11.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每家配置五亩宅基地,一百亩耕地,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而不耽误他们的农时,这是使他们富裕起来的办法,建立国家的高等学府,设立地方学校。
第一分句,“五亩宅”是偏正短语“五亩之宅”,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C,第三分句,“勿夺其时”中的“其时”是动作(动词)的接受者。排除D。
故选A。
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指出当时士大夫在从师问题上的自相矛盾”有误,根据文意,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进行对比,为了突出“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的原因,而“自相矛盾”是通过“爱其子”与“于其身”的对比体现出来的。
故选B。
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道”道理,“术业”学问,“专”专门、专心,“攻”学习、研究,“如是”像这样。“而已”罢了。
(2)“既”已经,“上”名作动,登上山顶,“负”覆盖,“明”太阳,“烛”名作动,照亮,“天南”定语后置“南天”南面的天空。
参考译文:
(一)
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老师,是用来传授道、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知识和道理,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老师学习,那些成为困惑的问题,就始终不能解开。生在我前面,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早于我,我(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生在我后面,(如果)他懂得的道理也早于我,我(也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从师的传统,哪里去考虑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小呢?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没有疑惑难啊!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跟从老师而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能成为愚人,大概都出于这吧?(人们)爱他们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呢,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是教他们读书,(帮助他们)学习断句的,不是我所说的能传授那些道理,解答那些疑难问题的。不知句子(如何)停顿,向老师请教,有的(疑惑)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类人,(听到)称“老师”称“弟子”的,就成群聚在一起讥笑人家。问他们(为什么讥笑),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觉得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了。”唉!(古代那种)跟从老师学习的风尚不能恢复,(从这些话里就)可以明白了。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们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上(这些人),真是令人奇怪啊!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师从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这些人,他们的贤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人)。”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听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学问技艺各有专长,如此罢了。
李家的孩子蟠,年龄十七,喜欢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不受时俗的拘束,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够遵行古人(从师)的途径,写这篇《师说》来赠送他。
(二)
不使民众富裕就无法调养民众的思想感情,不进行教育就无法整饬民众的本性。每家配置五亩宅基地,一百亩耕地,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而不耽误他们的农时,这是使他们富裕起来的办法。建立国家的高等学府,设立地方学校,整饬六种礼仪,彰明十个方面的教育,这是用来引导他们的办法。《诗》云:“给人喝啊给人吃,教育人啊指导人。”像这样,称王天下的政事就完备了。
礼,是用来端正身心的;老师,是用来端正礼法的。所以没有礼,用什么来修正自己的行为?没有老师,我怎么知道礼是这样的?
人如果有老师的教诲,又懂得受法度的约束,这是人最宝贵的东西;既没老师的教诲,又不受法度制约,这是人之大不幸。礼有三个根本:天地是生存的根本;先祖是宗族的根本;君主和师长是治国的根本。
国家想要振兴,必须尊敬教师,重视传授专长技术的师傅,教师受尊重,国家的法律制度就能得到保存。国家如果趋于衰败,一定轻视教师,教师受不到尊重,人就会放纵性情,人肆意放纵,国家的法律制度就要受到破坏。
说话时不称道老师叫反叛,教学时不称道老师叫背离。背叛老师的人,英明的君主不接纳,朝廷内的士大夫在路上碰到他也不和他说话。
14.C“苏轼拿出‘鸡豚社酒’,聚会宴饮,热情地招待为他送行的邻里好友”错误,应该是黄州的邻里友人拿出“鸡豚社酒”,聚会宴饮,为苏轼送行。
15.(1)失意愁苦之情。作者叹息东奔西走,失意坎坷,表达无法掌握命运的愁闷之情。(2)豁达乐观之情。作者想象自己欣赏秋风中洛水的景色,表达了随缘自适的乐观之情。(3)留恋之情,归隐之意。作者以柳树惦念自己写出对黄州的留恋之情,渔蓑蕴含了归隐之情。
16.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诵明月之诗 歌窈窕之章 还顾望旧乡 长路漫浩浩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摧”“作”“须”“臾”“诵”“窈”“窕”“浩”。
17.A
18.(1)把云比作积雪、棉絮堆,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2)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泰山极顶“云海四茫茫”的奇观。
19.(1)“两条白线”作主语,有远观推测之意,更符合登高望远的逻辑。(2)原句为短句,节奏明快,与上下文语言风格一致。
20.①博学:广泛地学习。②白露:白茫茫的雾气。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①句翻译: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 博学:广泛地学习
②句翻译: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 白露:白茫茫的雾气。
21.①将“显现”改为“显示”。②将“夙愿”改为“愿望”或将“多年的”删去。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①“数据显现”搭配不当,将“显现”改为“显示”。
②“夙愿”包含“多年”的意思,语义重复,将“夙愿”改为“愿望”或将“多年的”删去。
22.12月26日,在地下2400米的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世界最强束流深地核天体物理加速器成功出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