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江苏历年期末一模二模高考真题汇编

广东历年期末一模二模高考汇编(持续更新)

山东省历年语文期末一模二模试卷汇编(持续更新)

北京语文历年期末一模二模高考汇编(持续更新)

上海历年期末一模二模高考汇编含作文(持续更新)

浙江历年期末一模二模高考真题汇编


2020江苏新高考作文集锦


近三年高考语文真题答案解析及部分作文范文

2020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理科)及答案解析

2020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文科)及答案解析

2019年高考江苏卷高分作文选读

2018年高考语文试题江苏卷及答案

2019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议论文的写作结构

江苏省淮安市六校(金湖中学、洪泽中学等)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联考语文试题

江苏省淮安市高中校协作体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江苏省扬州市2020-2021学年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二语文试题(2021.06)

江苏省无锡市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江苏省无锡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抽测语文试题

江苏省昆山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

江苏省南通市2021年高二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江苏省苏州市2020-2021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江苏省常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及答案
江苏省淮安市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二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江苏省徐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抽测语文试题

江苏省淮安市高中校协作体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江苏省常州市新桥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江苏省盐城市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江苏省东台市唐洋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4月阶段联测语文试题

江苏省盐城市七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江苏省徐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抽测语文试题

江苏省苏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学业质量阳光指标调研卷语文试题

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江苏省镇江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荀子和子思、孟子虽然同属于儒家,但他们在学派内部的对立却是显而易见的。对于思孟特别注重“思”,荀子就提出劝学来对抗。最直接的说法见于《劝学篇》的一段话: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给这两种工夫定了高下。尤其是后面一连串的比喻,在荀子看来,学习的本质是借助于自我以外的事物来扩展、延伸或者提升自己,如同登高而招,虽然手臂并没有改变,但可以达到见者远的效果,这就是善假于物的结果。思却只是局限于自我的内部,如同翘足而望之所得,终不能与登高之博见相提并论。在荀子看来,自我之外有一个广大的世界,此世界不是通过闭门之思可以了解的: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劝学篇》)

必须是通过学习,外在世界的博大以及自我的局限和缺陷才可以呈现出来,被我们自己意识到。因此,外向的见闻就变得非常重要。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不闻不见,则虽当,非仁也”。纯粹的思是无意义的。

思孟与荀子确实是主张着两种非常不同的路径,前者看重的是思,而后者重视学。如果从成圣的角度来考虑,孟子主张“人皆可以为尧舜”和荀子说“涂之人皆可以为禹”是类似的,都在肯定普通的人能够成为圣人。但是其成圣的基础和工夫却截然不同。对孟子来说,其基础是每个人都有的善性或者良心,其工夫则是“反身而诚”的思。对荀子来说,其基础却是人性的恶,以及通过后天学习而能够掌握的化性而起伪的能力。可以把这两种工夫分别概括为思以致圣和学以致圣,代表着儒家内部的学思两途。思以致圣肯定生命内部的善性以及良心:道德的根源不能从外部去寻找,必须返回到生命的内部,因此把反身的思看作是确立道德生命的根本途径;学以致圣则相反:人性是恶的,没有所谓的本心或者良心,生命需要借助于外在的力量才能确立其道德的一面,因此需要通过学来了解作为生命之衡的道,进而由此道来规范自己的自然生命。

可以看出,学与思的不同不能孤立地去理解,它们实际上牵连着荀子和思孟各自的核心观念。学注重外向的索取,思强调内在的发掘。但这只是表面的东西,更要紧的是,对两者的侧重关涉到对生命的基本理解:或者乐观或者悲观的看法。徐复观说:“孟子认为人之性善,只要存心、养心、尽心,便会感到万物皆备于我矣;所以孟子反求诸身而自足的意味特重。但荀子认为性恶,只能靠人为的努力向外面去求。由小人进而为士君子,由士君子进而为圣人,当非一朝一夕之功,所以荀子特别注重学,而学之历程则称之为积;积是由少而多的逐渐积累。”总的来看,孟子认为人在根本上是善的,所以偏重内向的思。荀子不同,性恶的主张决定了其认为生命必须通过外向的努力才能获得改变。

(择编自王博《论<劝学>篇在《荀子》及儒家的意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荀子和子思、孟子虽然同属于儒家,但他们的学派对立却是显而易见的。

B.孟子和荀子都认为普通人能够成为圣人,但成圣的基础和工夫却不完全相同。

C.思以致圣把思看作是确立道德生命的根本途径,学以致圣则以学来规范生命。

D.荀子之学与思孟之思有所不同,决定了荀子和思孟各自的核心观念不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在逻辑上也是逐层递进的。

B.文章在论述过程中,在多个论述层次中对两派观点都是并列对举,没有明显偏倚。

C.文章以《劝学》中“登高而招”为例,证明了荀子之学比思孟之思更高明。

D.文章末段引用徐复观的话,不仅有效总结了上文,也有力支撑了作者的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只有意识到外在世界的博大以及自我的局限和缺陷,才能看到学习的重要性。

B.思以致圣和学以致圣不能孤立地理解,要结合荀子和思孟对生命的基本理解。

C.荀子之学与思孟之思,前者表现的是生命的悲观,后者表现的是生命的乐观。

D.只有多学多积累,小人才可能进而成为士君子,再由士君子进而成为圣人。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10月1日—3日,2018年诺贝尔奖三大自然科学奖项——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和化学奖的逐一揭晓,为人类智慧文明的高塔,再次垒上耀眼的一层。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被授予两位免疫学家——美国的詹姆斯艾利森与日本的本庶佑。

10月8号,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获奖者分别是诺德豪斯和罗默。评委会指出,他们把宏观经济学扩大到全球规模,以解决世界最大难题,藉由建构出能解释市场经济与自然及知识互动的模式,大大拓展了经济分析的范畴。

瑞典著名化学家诺贝尔设立的系列奖项,用于鼓励“为人类带来最大利益”的科学发现与发明成果。从生物学家发现免疫系统制动机制而衍生癌症治疗新方法,到物理学家用光镊移动微小物体并制造最短最强激光脉冲,再到化学家掌控酶和抗体定向进化的力量,无一不是基础科学领域的发现,发展成提高人类生命质量和生产效率的有益工具、手段和方法。今年的获奖名单,再次秉承了诺贝尔的遗愿,也让全球热爱科学的公众,对“人类的最大利益”究竟是什么有所感悟,对做出这样贡献的科学家有所敬重。

材料二:

纵观诺奖百年来的奖励对象,大致可划为两类:发现问题者与解决问题者。某种程度上也是科学与技术的分野与关联。在这一个世纪的时间轴上,发现问题占据着前半篇的中心位置,以爱因斯坦为首的宗师们光芒万丈,用一系列触及因果、存在、时空等哲学方面的伟大问题,圈定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基本命题与类别范畴。但2008年金融危机及此后十年证明,人类依然面临着一系列老问题——气候变暖、能源危机、粮食供应、流行疫病……那些被寄予厚望的创新,核聚变、新能源、人工智能,与成为普及实用的“答案”尚有距离。简言之,与畅想相比,用技术的突破解决世代交替期的新老问题,更为迫切。

无论有心或无意,本届诺奖把褒奖给予了技术应用的实践者,从某一角度上可谓顺应、抚慰了世界的焦虑,也鼓舞了致力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者。生理或医学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一门目的性与实用性最强的——服务人类的生命健康;化学奖获得者的研究对象酶,堪称发现最早、应用最广泛的人类老朋友,此番又在能源与医疗上辟出了新的实用途径;去年还在为引力波的探索而喝彩的物理学奖,今年则授予了对激光应用的工具改良。由此可见,诺奖不功利,但从不排斥解决实际问题者。而这一场国家间解决问题的竞赛,虽然历经磨砺,但却意义非凡,造福人类。

材料三: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本庶佑在接受专访时表示,他开展研究工作时,正赶上日本科研经费增长期,从年轻时就能够获得研究补助资金和各种支持,所以他从来没有过放弃研究的念头。他认为,日本科研人员退休年龄延长,占据了青年科研人员的位置,所以有必要打造竞争性科研环境,加强培养青年科研群体。本庶佑现年76岁,37岁时成为教授。他十分重视基础医学,治学态度严谨,早早就获得国际学界高度认可。人们在赞叹本庶教授22年如一日坚持专项科研的可贵精神和业绩的同时,也应该深入考察日本顺应世界医药研发事业发展新形势,力保日本医药科研与开发继续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思维和政策、运作举措。

日本早在2001年就提出 “50年内拿30个诺贝尔奖”的口号,这项计划公布之后,日本人18年就拿了18个诺贝尔奖,相当于每年一个,日本人究竟为何屡获诺奖?首先让我们看看日本学者的待遇:据日本厚生劳动省2006年调查,大学教授年收入71.4万元,仅次于飞行员。2008年,日本大学教授平均工资已达到90万人民币。再让我们看看日本在科研上的投入:日本政府十分重视科学研究,2007年科研经费占GDP的3.67%,是全世界最高的,远远超过美国。日本企业、大学也十分支持科学家:日本企业专门为科学家设立各种奖项,让他们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收入安心工作。而日本大学多半是研究型大学,用科研带动教学,不浮躁,不功利,拼的是真实的科研成果。科学家赤崎勇50岁还没什么成就,但名古屋大学依然支持他,甚至花巨资为他建造实验室,后来,赤崎勇获得诺贝尔物理奖,他培养的学生天野浩,也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师夷长技以自强,科学落后就是真正的落后,科学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化学家诺贝尔设立诺贝尔奖项的目的主要在于鼓励“为人类带来最大利益”的科学发现与发明成果。

B.诺德豪斯和罗默拓展了经济分析的范畴,建构出能解释市场经济与自然及知识互动的模式,从而把宏观经济学扩大到全球规模。

C.诺奖获得者从发现问题者向解决问题者的转变,一方面顺应了世界的焦虑,另一方面也可见诺奖从不排斥解决实际问题者。

D.赤崎勇50岁还没什么成就,但依然获得学校支持,最终获得诺贝尔物理奖,得益于不浮躁、不功利的科研环境。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诺贝尔奖研究成果表明,只有重视基础科学领域的发现,才能更好地提高人类生命质量和生产效率。

B.本届诺奖把褒奖给予了技术应用的实践者,表明了用技术解决人类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老问题更为重要。

C.本庶佑、赤崎勇、天野浩成功的经历,证明了诺奖的取得离不开政府支持、个人追求及师生传承等众多因素。

D.日本政府非常重视在科研上的投入,占国家GDP的3.67%,远远超过美国的投入,资金投入一直处于全世界第一。

6.以上三则材料表达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请加以概括。

 

阅读下面小说,完成下面小题。

乡场上

何士光

这正是春日载阳、有鸣仓庚的好天气,阳光把乡场照得明晃晃的,他好像热得厉害,耳鬓有一股细细的汗水,顺着他又方又宽的脸腮淌下来……

罗二娘不耐烦了:“是好是歹,你倒是说一句话呀!……照你这样子,好像还真是姓罗的不是?”

“冯幺爸!”曹支书这时已卷好了一支叶子烟,点燃了,上前一步说:“说你在场,这是任家的娃儿说出来的。你真在场,就说在场;要是不在,就说不在!就是说,要向人民负责;对任老大家,你要负责;对罗二娘呢,你当然也要负责!——你听清楚了?”

曹支书说话是很懂得一点儿分寸的,但正是因为有分寸,人们也就不会听不出来。冯幺爸又换了一回脚,越来越不知道怎样站才好了。

出于不平,人们有些耐不住了,一句两句地岔起话来:

“冯幺爸,你就说!”

“这有好大一回事?说说有哪样要紧?”

“说就说嘛,说了好去做活路,春工忙忙的……”

这当然也和曹支书一样,说得很有分寸,但这人心所向,对冯幺爸同样也是压力。

再推挪,是过不去的了。冯幺爸干脆不开口,不知怎样一来,竟叹了一口气,往旁边走了几步,在一处房檐下蹲下来,抱着双手,闷着,眼光直愣愣的。

小小的街头一时间沉寂了;只见乡场的上空正划过去一朵圆圆的白云;燕子低飞着,不住地啁啾……远处还清楚地传来一声声布谷鸟的啼叫。

稍一停,罗二娘就扯开嗓子骂起来。这回她是冒火了。即便冯幺爸一声不吭,不也意味她理亏?这就等于在一街人的面前丢了她的脸,而这人又竟然是连狗也不如的冯幺爸,这咋得了?

接下去就是一连串不堪入耳的骂人的话了,她好像已经把任老大女人撇在一边,认冯幺爸才是冤家。

冯幺爸呢,他的头低下去、低下去,还是一声不吭。哎,这冯幺爸真是让人捏死了啊,大家都替他难过。

“依我说呢,”曹支书又开口了,“冯幺爸,你就实事求是地讲!‘四人帮’都粉碎四年了,要讲个实事求是才行……”

他劝呀劝的,冯幺爸终于动了一动,站起来了。 

“曹支书,”他的声音也很奇怪,像在发抖,“你……要我说?”

“等你半天哪!”

冯幺爸又点头,站住了。

“我冯幺爸,大家知道的,”他心里不好过,向着大家,说得慢吞吞的,“在这街上算不得一个人……不消哪个说,像一条狗!……我穷得无法——我没有办法呀!……大家是看见的……脸是丢尽了……”

罗二娘打断他说:“冯幺爸,你扯南山盖北海,你要扯好远呀!”

万没料到,冯幺爸猛地转过身,也把脚一跺,眼都红了,敞开声音吼起来: 

“曹支书!这回销粮,有——也由你;没有——也由你,我冯幺爸今年不要也照样过下去!”

人们从来没有看见冯幺爸这样凶过,一时都愣住了!他那宽大的脸突然沉下来,铁青着,又咬着牙,真有几分叫人畏惧。

曹支书插进来说:“冯幺爸——”

冯幺爸一下子就打断了他:“不要跟我来这一手!你那些鬼名堂哟,收拾起走远点!——送我进管训班?支派我大年三十去修水利?不行罗!你那一套本钱吃不通罗!做活路——国家这回是准的,我看你又把我咋个办?”

“你、你……”

“你什么!——你不是要我当见证?我就是一直在场!莫非罗家的娃儿才算得是人养的?捡了任老大家娃儿的东西,不但说不还,别人问他一句,他还一凶二恶的,来不来就开口骂!哪个打他啦?任家的娃儿不仅没有动手,连骂也没有还一句!——这回你听清楚了没有?!”

这一切是这样突如其来,大家先是一怔,跟着,男男女女的笑声像旱天雷一样,一下子在街面上炸开,整整一条街都晃荡起来。

只见他又回过头来,一本正经地对任老大女人说:“跟任老师讲,没有打!——我冯幺爸亲眼看见的!我们庄稼人不像那些龟儿子……”

罗二娘嘶哑着声音叫道:“好哇,冯幺爸,你记着……”

但她那一点点声音在人们的一片喧笑之中就算不得什么了,倒是只听得冯幺爸的声音还吼得那么响:

“……只要国家的政策不像前些年那样,不三天两头变,不再跟我们这些做庄稼的过不去,我冯幺爸有的是力气,怕哪样?……”

这样,他迈着他那一双大脚,说是没有工夫陪着,头也不回地走了。

这一场说来寻常到极点的纠纷,使梨花屯的人们好不开心。大家笑着,心满意足,很快就散开了。确实是春工忙忙啊,正有好多好多要做的事情,全体男男女女,都步履匆匆的…… 

(有删节)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小说开头写“春日载阳、有鸣仓庚”的景像,既点明了时令季节,为小说情节的展开提供了自然背景,同时也为下文写春工忙作了预设。

B.小说写乡场上空划过的白云、啁啾的燕子以及远处布谷鸟的啼叫声,以动衬静,很好地衬托出街头沉寂烦闷的气氛。

C.曹支书劝冯幺爸实事求是地讲明事情的真相,他希望罗二娘和任老大女人间的这场纠纷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以免影响春工。

D.小说行文错落有致,极具乡土气息的对白强化了小说人物的性格特征,而细微的生活细节使人物形像更是呼之欲出。

8.试简要分析冯幺爸被迫介入纠纷后的心理变化过程。

9.作者给我们讲述这场寻常到极点的纠纷有何深刻意蕴?请结合文本加以探究。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节选自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二)

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逮其父时,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众谓柳氏有子矣。其后以博学宏词授集贤殿正字。俊杰廉悍,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

贞元十九年,由蓝田尉拜监察御史。顺宗即位,拜礼部员外郎。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而自肆于山水间。

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邪!”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

(节选自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

B.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

C.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

D.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僇人”,指受刑戮的人,罪人。受过刑的人在国家没有地位,很难再为官。柳宗元此时左迁永州,故称自己为僇人。

B.“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进士分三甲,分别为赐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

C.“经史百子”,“经”指各种经书,包括儒道释三家的经典著作。“史”指史学方面的史书。“百子”指诸子百家之学。

D.“墓志铭”,是一种悼念性文体。写墓志铭一般称死者的官衔,因韩愈和柳宗元是笃交,故韩愈直接称柳宗元的字“子厚”。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被贬官永州,柳宗元内心忧惧不安,为排解心中苦闷,有时借公务之暇,到永州各地游览,借山水排遣苦闷。

B.柳宗元才学出众,名声轰动,时人都敬慕他,想与他交往,那些权贵公卿也争着要他做自己的弟子,并一致推荐赞扬他。

C.柳宗元因得罪当权者,被贬出京城做刺史,还未到任,就又被贬至永州。在永州期间,他刻苦为学,专心诵读,诗文汪洋恣肆。

D.柳宗元在柳州推行政治教化,因治政有方,想方设法改变当地陋俗,制定严格教谕和禁令,所以深受百姓信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2)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

 

 

三、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宋]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吹台春日怀古

[明]李梦阳

废苑迢迢入草莱,百年怀古一登台。天留李杜诗篇在,地历金元战阵来。

流水浸城隋柳尽,行宫为寺汴花开。白头吟望黄鹂暮,瓠子歌残无限哀。

[注]①瓠子,又称瓠子口。汉武帝时,瓠子口黄河决口,淹死了不少人,帝派人筑塞,并亲临察看,作了《领子之歌》二首。明朝时,瓠子口仍时常泛滥,给人民造成极大灾难。“瓠子歌残”,意为《瓠子之歌》已经少有人唱了,言外之意是当今皇上已经不再像汉武帝那样亲自过问水利,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

14.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既体现了作者恢复中原的豪情壮志,又对掌权者的轻敌冒进感到忧心忡忡,体现了作者矛盾交织的复杂心理。

B.辛弃疾擅长运用典故来表达情感,“封狼居胥”借用历史鉴戒对朝廷的冒进政策进行告诫;“廉颇老矣”则表达了自己年事已高,无法报效朝廷的遗憾。

C.《吹台春日怀古》也擅运用典故,“百年怀古”化用杜甫《登高》诗中“百年多病独登台”句意,暗含诗人年老体衰,内心伤感之意。

D.李诗颈联运用对比手法,描写今昔之景,表达兴衰之感,让人于怀古中触目生愁,感慨系之;同时又自然过渡到尾联的伤今。

15.分条概括李诗中包含的丰富情感。

 

 

四、情景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开篇就提出了中心论点,即“______________”。

(2)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来信中对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之以“生事”罪名加以反驳的三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为生事。

(3)在《<论语>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有志之士)不可以不刚强而有毅力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把贤才比作光照宇内,可望不可即的明月,表达对贤才的渴望。

 

五、选择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儒、道两体系确立的精神,均视“物”为精神升华之道的    。在道家体系中,老子庄子都是否定“物”的;而在儒家体系中,对于“物”,采取了一种警惕戒惧的态度,其代表性说法就是“玩物丧志”的命题。把“恋物”与“失德”联系起来,“物害”之说是古代中国的一个     的观念。此观念不仅左右了古代中国社会对实体物质,也影响到对艺术的态度。明代的文人士大夫却挑战这种“物害”观念。文震亨写成《长物志》。“长物”之说,源自《老子》,“长物”即谓多余之物。唐代颜真卿、白居易曾多次使用“长物”一词,佛经翻译也用“长物”指简朴生活需要之外之物。文震亨为“长物”作“志”,一则以“长物”为生活"余物”,一则又以之为文人士大夫悦情逸性的     之物。明人沈春泽曾为《长物志》作序,(    )。“于世为闲事,于身为长物”,“长物”的意义正在其“多余”的归属为玩赏者提供了     和表现“真韵、真才与真情”的空间。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妨碍   一以贯之   必须    寄予

B.障碍   始终如一   必需    寄托

C.妨碍   始终如一   必须    寄予

D.障碍   一以贯之   必需    寄托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仅指出了晚明尚物赏物风气的意趣所在,而且也指出了文氏《长物志》的要旨。

B.不仅指出了文氏《长物志》的要旨,而且也揭示了晚明尚物赏物风气的意趣所在。

C.既指出了文氏《长物志》的要旨,又揭示了晚明尚物赏物风气的意趣所在。

D.既揭示了晚明尚物赏物风气的意趣所在,又指出了文氏《长物志》的要旨。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此观念不仅左右了古代中国社会对实体物质的态度,更影响到对艺术的方法。

B.此观念不仅左右了古代中国社会对艺术的态度,也影响到对实体物质的态度。

C.此观念不仅左右了古代中国社会对实体物质的态度,也影响到对艺术的态度。

D.此观念只有左右了古代中国社会对实体物质的态度,才影响到对艺术的态度。

 

 

六、微写作

20.苏轼在赤壁怀古,辛弃疾在京口怀古,当你驻足历史遗迹(如圆明园、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兵马俑……),可选择任意一处遗迹,倾听历史的回声,你会有着怎样的遐想与感悟?(不少于100字)

 

七、名著阅读

21.根据《红楼梦》相关内容,填写下列题目中分别对应的人物。

(1)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所见“金陵十二钗副册”中的人物是________

(2) ________醉卧芍药裀

(3)“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抽得“牡丹”的是________

(4)“情小妹耻情归地府,冷二郎一冷入空门”中的“情小妹”是___________“冷二郎”是_____________

 

八、材料作文

22.写作。

生活,有无数种可能。若是美好,叫做精彩;若是糟糕,叫做经历。无论怎样,都是生活的馈赠。

对此你有着怎样的经历和思考?请以此来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800字。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参考答案

 

1.C

2.C

3.A

【解析】

1.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答题时一般要认真审题,然后阅读所给选项,并在文中找到每个选项对应的区位,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

A项,“他们的学派对立却是显而易见的”错误,原文为“他们在学派内部的对立却是显而易见的”,应为“学派内部对立”。

B项,“成圣的基础和工夫却不完全相同”错误。原文为“但是其成圣的基础和工夫却截然不同”,不是“不完全相同”,而是“截然不同”。

D项,“决定了荀子和思孟各自的核心观念不同”错误,原文说“可以看出,学与思的不同不能孤立地去理解,它们实际上牵连着荀子和思孟各自的核心观念”,再联系全文来看,正确的说法应为荀子之学与思孟之思有所不同,取决于荀子和思孟各自的核心观念不同。

故选C项。

2.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题干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答题时,要在整体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理清文章层次,分析论证方法,根据文本具体内容,对各选项进行认真分析,确定答案。

C项,“文章……证明了荀子之学比思孟之思更高明”错误,由原文“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给这两种工夫定了高下。尤其是后面一连串的比喻,在荀子看来……”可知,高下之分是荀子的自身判断,不是文章的观点。

故选C项。

3.本题考查概括文章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能力,这类题目的设误类型一般为可能说成绝对,扩大范围或缩小范围。解答时一般要注意仔细阅读题干要求,理清文章层次,概括出作者的观点态度,再分析各个选项,找出答案。

A项,颠倒因果,原文说的是“必须是通过学习,外在世界的博大以及自我的局限和缺陷才可以呈现出来,被我们自己意识到”。

故选A项。

 

4.B

5.C

6.(1)材料一概括了2018年度诺贝尔奖部分奖项的获奖情况,其中基础科学领域的发现,发展成提高人类生命质量和生产效率的有益工具、手段和方法。(2)材料二概括了诺奖百年来的奖励对象的类别为发现问题者与解决问题者。(3)材料三日本诺奖成功丰硕,说明了诺奖的取得离不开政府支持、个人追求及师生传承等众多因素。

【解析】

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本题:

B项,因果倒置。材料一原文说“他们把宏观经济学扩大到全球规模,以解决世界最大难题,藉由建构出能解释市场经济与自然及知识互动的模式,大大拓展了经济分析的范畴”,顺序是先“把宏观经济学扩大到全球规模”再“建构出能解释市场经济与自然及知识互动的模式,大大拓展了经济分析的范畴”;

故选B。

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要求,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观点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本题:

A项“只有重视基础科学领域的发现,才能更好地提高人类生命质量和生产效率”说法态绝对,依据原文“无一不是基础科学领域的发现,发展成提高人类生命质量和生产效率的有益工具、手段和方法。”,但不能说“只有……才能”;

B项“表明了用技术解决人类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老问题更为重要”说法错误,依据原文“无论有心或无意,本届诺奖把褒奖给予了技术应用的实践者,从某一角度上可谓顺应、抚慰了世界的焦虑,也鼓舞了致力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者”来判断;

C项,正确;

D项“远远超过美国的投入,资金投入一直处于全世界第一”夸大其词,依据原文“2007年科研经费占GDP的3.67%,是全世界最高的,远远超过美国”说明只是2007年是如此;

 

7.C

8.先写冯玄爸的怯,过去的穷日子使他连一句真话都不敢说,他怕得罪整个上层社会,怕春荒时曹支书不发给他回销粮。后来冯玄爸怯到了极点,在人们都替他难受同情他的处境之时,突然笔锋一转,写他突然爆发的勇,写他的愤怒。

9.两种人物的矛盾纠葛,也代表着两种不同的社会力量的矛盾斗争。冯玄爸最后的怒吼,告诉我们,连冯玄爸这样的农民都开始变化了,那么别的农民的变化更是不言之中。反映了当时广大农村实行了新的经济政策后农民的新面貌。

【解析】

7.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本题:

C项“曹支书劝冯幺爸实事求是地讲明事情的真相……以免影响春工”错误,其实是曹支书怕得罪罗二娘,此处的“实事求是”实际上就是想让冯幺爸说假话,依据原文“不要跟我来这一手!你那些鬼名堂哟,收拾起走远点!”可以推测出。

 

10.B

11.C

12.D

13.(1)认为凡是这个州有不同常态的山水,都被我享用过了,却未曾知道西山的奇异独特。

(2)观察使把这个办法下达到其他的州,刚到一年,免除了奴婢身份而回归自己家里的就有近千人。

【解析】

10.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考查的是哪个句子,然后通读全文,找到句子所在位置,结合上下文粗通大意,再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画线句子的上文说此地人借钱时习惯用子女作为人质相抵押,按约如不能按时赎回,等到利息与本钱相等时,子女就要沦为债主的奴婢。画线句子说的是柳子厚为借钱的人想办法,帮助他们赎回子女,故“悉令赎归”应断在一起,指让他们全都能把子女赎回去,排除A、D两项。

再比较B、C两项,“书”的宾语应为“其佣”,“令书其佣”的意思是“就让债主记下人质当佣工所应得到的酬劳”,故“令书其佣”后应断开,并且“则”在句中表顺承,“则”前应断开。排除C项。画线句子的大意为:子厚为借钱的人想尽办法,让他们全都能把子女赎回去;其中特别贫穷实在无力赎取的,就让债主记下人质当佣工所应得到的酬劳,等到酬劳和所借钱数相当时,便要债主归还人质。

故选B项。

11.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据平时的积累,并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需要注意的是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C项,“包括儒道释三家的经典著作”错误。“经”,就是指儒家的经典著作。

故选C项。

12.本题考查归纳文章要点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对文言文的大意基本了解,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D项,“想方设法改变当地陋俗”错误。原文说的是“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意思是“按照当地的风俗,制定了劝谕和禁止的政令,赢得了柳州民众的顺从和信赖”,可见他并没有想方设法改变当地风俗。

故选D项。

13.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

(1)“以为”,认为;“是”,这;“山水有异态者”,定语后置句,有不同常态的山水;“有”,享用;“而”,却;“未始”,未曾;“怪特”,奇异独特。

(2)“下”,推行,下达;“其”,代词,这个;“于”,到;“比”,等到,到;“一岁”,一年;“免”,免除了奴婢身份;“者”,……的人;“且”,将近。

【点睛】

文言文断句常用的方法有:①根据文意断句。②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对话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③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其后面一般要断开;疑问语气词:何、胡、安、何如、奈何、如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④借助对比、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断句。

 

参考译文:

(一)

我自从成为有罪的人,住在这个州里,就常常恐惧不安。如有空闲时间,就慢慢地行走,无拘束地游玩。每日和那些同伴,上高山,入深林,走到曲折溪流的尽头。幽僻的泉水,奇异的山石,没有一处僻远的地方不曾到过。到了目的地就分开草而坐下,倒尽壶中酒,一醉方休。醉了就互相枕着睡觉,睡觉了就做梦。心里有向往的好境界,梦里也就有(在这种境界中获得的)相同的乐趣。睡醒了就起来,起来了就回家。我以为凡是这个州的山有奇特形状的,我都游过了;可是我还未曾知道西山的奇异特别。

(二)

子厚小时候就精锐敏捷,通达事理。当他父亲还在世时,他虽然年纪轻,已经独立成人,能够考中进士,显露出超凡的才能,众人都说柳家有了个好儿子。以后又应博学宏词科考试合格,授集贤殿正字。才能出众,端方坚毅,每有议论往往引古今事典为证,贯通经史百家学说,识见高远,意气风发,经常使在座的人为之折服;他的名声因此大振,一时间人人都向往和他交游,那些公卿显要们,也争着要把他收到自己的门下,一致赞誉举荐他。

贞元十九年,他由蓝田县尉晋升为监察御史。顺宗即位后,授礼部员外郎。这时遇上当权的人获罪,他被视为一党,照例被遣出京城做刺史。还未到任,又照例被贬为永州司马。居官清闲,愈加刻苦自励,专心读书记诵,写作诗文,文笔或汪洋恣肆,或深厚凝练,其造诣可谓精深博大无有止境,但只能恣意寄情于山水之间罢了。

元和年间,曾将他和一道被贬的人召回京城,又再次一道出京为刺史,这次子厚前往柳州。到任之初,他感慨系之地说:“这里难道就不值得实施政教吗?”于是按照当地的风俗,制定了劝谕和禁止的政令,赢得了柳州民众的顺从和信赖。此地人借钱时习惯用子女作为人质相抵押,按约如不能按时赎回,等到利息与本钱相等时,子女就要沦为债主的奴婢。子厚为借钱的人想尽办法,让他们全都能把子女赎回去;其中特别贫穷实在无力赎取的,就让债主记下人质当佣工所应得到的酬劳,等到酬劳和所借钱数相当时,便要债主归还人质。观察使把这个办法下达到其他的州,刚到一年,免除了奴婢身份而回归自己家里的就有近千人。衡山、湘江以南考进士的人,都以子厚为老师。那些经过子厚亲自指点而撰写文辞的人他们的文章都有很好的章法技巧。(《唐宋八大家》教参)

 

14.B

15.(1)年老体衰的伤感(2)昔盛今衰的惆怅(3)对往事的追怀(4)对民生疾苦的忧虑。

【分析】

14.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B.“‘廉颇老矣’则表达了自己年事已高,无法报效朝廷的遗憾”错。“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作者借廉颇自比,表明自己虽老,但雄心犹在、报国之志不变,表达自己得不到朝廷重用的愤懑心情。

16.学不可以已    举先王之政    以兴利除弊    任重而道远    明明如月    何时可掇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已”“弊”“掇”。

 

17.D

18.B

19.C

【解析】

17.本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应首先明确词语(包括熟语)的基本意思、感情色彩、适用对象、习惯搭配等,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第一个空,障碍:①阻挡前进的东西;②阻挡,使不能顺利通过。妨碍:①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②阻碍。材料中说的是儒、道两体系确立的精神都认为是精神升华之道上阻挡前进的东西,应选“障碍”。

第二个空,一以贯之:泛指用一种思想理论贯穿于始终。始终如一:自始自终一个样子。指能坚持,不间断。材料中说物害之说贯穿于古代中国,应选“一以贯之”。

第三个空,必需:动词,一定要有;不可少。必须:①副词,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必要;一定要;②加强命令语气。必须的否定是“无须、不须、或不必”。材料中说把长物看作是文人士大夫悦情逸性必不可少的东西,应选用“必需”。

第四个空,寄予:给予关怀、同情等。寄托:①委托别人照料;②寄理想、情感于某人或某事物上;③托身,安身。材料中说玩赏者寄理想、情感寄于长物上,故应选用“寄托”。

故选D项。

18.此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题干要求选出“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仔细阅读所给材料和各个选项,从话题统一、内容前后勾连、事理相承、意境协调、句式一致等角度分析比对,得出答案。

本题结合后文来看,后文于世为闲事,于身为长物说的是《长物志》的要旨,而“‘长物’的意义正在其‘多余’的归属为玩赏者提供了寄托和表现‘真韵、真才与真情’的空间”则说的是“晚明尚物赏物风气的意趣”,故所选句子应先说“要旨”再说“晚明尚物赏物风气的意趣”,排除AD两项。

再比较BC两项,不仅……而且,是递进关系;既……又,是并列关系,材料中强调的是“晚明尚物赏物风气的意趣”,故应选用递进关系的复句,排除C项。

故选B项。

19.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答题时应先分析原句,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审主干再查附加成分,找出语病,并加以修改,再仔细比对选项所给出的修改方案,找出答案。 

本题所给句子成分残缺,“左右了古代中国社会对实体物质”缺少宾语中心词,应改为“左右了古代中国社会对实体物质的态度”。

A项,不合逻辑,从后文来看,文中并没提到“对艺术的方法”,故应将“更影响到对艺术的方法”应改为“也影响到对艺术的态度”。

B项,不合逻辑,应先说“对实体物质的态度”再说“对艺术的态度”,由具体到抽象。故应将句子改为“此观念不仅左右了古代中国社会对实体物质的态度,也影响到对艺术的态度”。

C项,修改正确。

D项,不合逻辑。“只有……才”表条件关系,由原文可知,“左右了古代中国社会对实体物质的态度”并不是“影响到对艺术的态度”的条件,应将“只有……才”改为“不仅……也”。

故选C项。

20.兵马俑俑坑里那排列整齐的兵佣,代表着曾经在中国历史上存在过的强大的军队,两千多年过去了,我们似乎还能听到他们发出的嘹亮的口号。辉煌已随时光消逝,但他们却留给人们深刻的教训:仅凭强大的武力是无法让国家长治久安的,只有施行仁政,让百姓过上富足的生活才是治国的根本。

21.香菱    史湘云    宝钗    尤三姐    柳湘莲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名著阅读的能力。

(1)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去翻副册,见上面“画着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接着便是这首判词:“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香菱是薛家的丫头,是奴婢,进不了“正册”;可她原是甄士隐家的贵小姐,也不能进“又副册”,所以作者就把她安排在介于主奴之间的“副册”里。

(2)本题针对《红楼梦》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眠芍药裀,呆香菱情解石榴裙”设题。这一章提到给平儿几人做生日,湘云因多罚了两杯酒,娇娜不胜,出来纳凉避静的时候便睡着了,一个小丫头看到之后回来告诉姑娘们,姑娘们前往就看到了醉卧芍药裀的画面,书中写道“只见一个小丫头笑嘻嘻的走来,说:‘姑娘们快瞧,云姑娘吃醉了,图凉快,在山子后头一块青石板磴上睡着了’。众人听说,都笑道:‘快别吵嚷’。说着,都走来看时,果见湘云卧于山石僻处一个石磴子上,业经香梦沈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一群蜜蜂蝴蝶闹嚷嚷的围着。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药花瓣枕着。众人看了,又是爱,又是笑,忙上来推唤搀扶”。

(3)《红楼梦》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 死金丹独艳理亲丧”中,薛宝钗所抽花名签“牡丹”上的一句诗,出自唐代罗隐《牡丹花》,赞颂宝钗是书中“艳冠群芳”的“群芳之冠”。

(4)尤三姐性情刚烈,发誓非柳湘莲不嫁。后贾琏外出,路遇柳湘莲,言尤三姐之意。柳湘莲欣然允诺。柳湘莲回京后与宝玉闲谈,知尤三姐是贾珍妻妹,就生出毁约的意思来,尤三姐听说这事,自刎而亡。柳湘莲追悔莫及,遁入空门。“情小妹”指的是尤三姐,“冷二郎”指的是柳湘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