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感等四种手法例析
高一必修上文言文《赤壁赋》《师说》《劝学》《登泰山记》翻译及习题练合集
通感等四种手法例析(附:例段展示及高分点评)
NO.01通感
通感连接主客,移觉沟通情景
技法诠释:
通感又叫“移觉”,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式。
在文学作品中,经常会见到用景物的情状描写,去表现情感的句子。如朱自清《荷塘月色》里面就有两个通感的句子,写得生动形象,“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一句用听觉描写视觉,表现出清香的飘忽渺远的形态,把无形变有形;“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著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小提琴)上奏着的名曲”一句写出了光与影和谐交织的情态美,给人一种悠远静谧的感觉。
例段展示:
终于获得了一次在音乐节表演的机会,我毫不懈怠,端起二胡,紧绷的二弦任我轻揉重滑,檀木的香气萦绕鼻间,一曲《二泉映月》娓娓响起。我如月下老者轻声哀叹,又似江湖侠客激述豪情,时而缥缈,时而清晰,时而压抑,时而豪迈,仿佛置身于湖光月色之中,不求听者泪下,只求他们能够明了我对二胡的依恋,对中华传统乐器的执着。曲终,全场沸腾,他们感受到了中华文化古朴背后的智慧与绚丽。这是我对梦想的执着,这是我对自己的突破,是我对梦想的突破!
(选自《梦想•突破》)
高分点评:文段中,为表现作者拉响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音乐境界,选取了一系列场景意象去反映音乐的变化,“月下老人轻声哀叹”写出声音的幽怨,“江湖侠客激述豪情”写出声音的激越,“置身于湖光月色”写出音调的变化多样。用景物场景去写音乐,听觉向视觉转移,让音乐可观可感,给人一种新颖的感觉,增加了语言的韵味。
NO.02工笔
细致刻画特征显,烘托渲染情境生
技法诠释:
工笔,亦称细笔,与写意相对,是中国画技法,注重画法的工整细致。在写作中,用精雕细刻的描写方法刻画景物,注重突出景物情状与特征,从而达到营造氛围和突出主题的目的。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在描述童年乐园时,多处运用了细致的描写,写到了低唱的油蛉、弹琴的蟋蟀、断砖下的蜈蚣……写斑蝥时,用了一句生动形象的句子:“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写覆盆子时,写出了形色味道,“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细致的景物描写,充分表现了鲁迅对百草园深沉的依恋,表现了对快乐童年的深刻铭记。
例段展示:
幽蓝的深海里,一束阳光偶尔扫过,我们发现,在这近乎黑暗的深海里居然还藏着如此美丽的东西——珊瑚。外形犹如摇曳的树枝,红的、黄的,一簇一簇的静静地躺在深海。但是人们没有注意到那些存在于它们身上的细节。仔细看去,它们身上布满着神秘而又美丽的花纹,重重叠叠,弯弯曲曲,但又有着一种说不出的规律……这近乎自然杰作的细节,是那么完美地呈现在我眼前。这种细节,你,可曾发现过它的魅力?
(选自《那些灿烂的细节》)
高分点评:深海的黑暗世界,却隐藏着美丽的珊瑚。在描写珊瑚的美丽时,用了这么一个句子“外形犹如摇曳的树枝,红的、黄的,一簇一簇的静静地躺在深海”,还进一步对细节进行细致的刻画,“它们身上布满着神秘而又美丽的花纹,重重叠叠,弯弯曲曲,但又有着一种说不出的规律”,再结合“幽蓝的深海里,一束阳光偶尔扫过”的环境描写,突出了“发现细节美”这一主题。
NO.03衬托
言在此而意在彼,映照反差主体现
技法诠释:
衬托分为正面衬托与反面衬托,正面衬托又称为烘托,反面衬托又称为对照,无论从正面衬托还是反面衬托,都是为了突出事物的特征,使得事物特征更加鲜明,融汇在景物中的情感更加强烈,主题更加突出。
在写景抒情、托物抒情的文章中,经常会使用这样的手法,如《驿路梨花》的开头是这样写的:“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苍青色群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你推我挤,消失在迷茫的薄暮中。”这个开头对大山进行细致的描写,突出高山“陡峭”、树林“稠密”,为下文的“有人家”作铺垫,但这“人家”是没有主人的人家,而且由解放军叔叔、哈尼姑娘、瑶族老人共同创造,为过往人提供歇息的地方,从而突出“驿路梨花处处开”这一主题。
例段展示:
顺着父亲的目光看去,是一些突兀的山,就像是古诗中“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那样的山,就那样突兀地立着,总让人感觉缺少了些什么,是那样的碍眼。
对了!是绿意!是生命的绿意!这山缺少的,便是那一抹绿色,那一片能使它摆脱了沉暮的死气的盎然的绿意。再回望那棵兀立在后面山峰上的树,便觉多了几分可爱与活泼,连山陡峭的峰也变得没有了棱角,笔直的线条也变得柔和。
(选自《看似寻常》)
高分点评:文段先是从反面写山的“突兀”,缺少生命的“绿意”,转而写到兀立在山峰上的树,引出对那棵看似“寻常”却能带来活力生机的树的慨叹,突出其伟大的生命活力。这里运用的是一种映衬的方法,用环境的恶劣反衬出树木顽强的生命活力。映衬的手法往往注重外在与本质的映照,生长环境与事物发展表现的映照,事物与事物之间发展的不同特征表现进行映照,从而突出本质特征或主体事物,制造感官与情感上的反差,突出主题。
NO.04渲染
正面描写造氛围,浓墨重彩塑形象
技法诠释:
渲染本是一种国画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用于艺术创作,就是指正面着意描写。记叙文中,运用渲染这种表现手法,对文章中环境和人物着意描写、烘托,以加强气氛,深化主题。
一言以蔽之,渲染即对事物进行正面描写铺叙,追求笔墨酣畅,痛快淋漓。
例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两句,作者突出了刚抽新芽的柳枝、成双成对的黄鹂、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种颜色新鲜而且明丽,构成了绚丽的图景,传达出愉快的情感。
例段展示:
夜幕降临,台灯淡淡的光慵懒地散落在窗前,斑斑点点。第三次把揉成一团的试卷扔掉,我再也无法压抑心中的烦躁。静坐窗前,高楼林立,花卉按照园艺师修剪的形状规规矩矩地生长着。那浑然天成的自然之声啊,我不能没有你,只有你能拯救这座城市的浮躁,只有你能拯救我内心的沉闷,可我该去哪里追寻你?
(选自《分享,为成长添一抹亮色》)
高分点评:“夜幕降临,台灯淡淡的光慵懒地散落在窗前,斑斑点点。”一句写出了台灯的暗淡,毫无光亮的生机,这是一种冷色调,刚好衬托出“我”内心无法压抑的烦躁;而“我”静观下的“高楼林立”“修剪的花卉”有着人工的痕迹,这与“我”内心追寻的“宁静的自然”相去甚远,进一步衬托出“我”内心的“烦闷”。作者对城市的繁华与喧嚣的厌恶之情溢于言表,为下文表达追求宁静的自然、享受宁静的自然,做了情感的反差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