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京市陈经纶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北京语文历年期末一模二模高考汇编(持续更新)

近三年高考语文真题答案解析及部分作文


高考精品讲义集

2020年北京卷新高考作文范文集锦(13篇)

2021高考北京卷优秀作文

2021北京高考真题语文(教师版)

八月的边塞与田园山水(讲义)

2021北京高考真题语文试卷及解析


北京101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北京市一零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2020北京丰台区高二(上)期中语文

2019-2021北京初中语文期中期末汇编:课外文言文

2019-2021北京初中语文一模二模汇编:课外文言文

北京市一零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北京边塞诗习题集

北京市交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中秋节的团圆与分离(讲义版)

北京市昌平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北京市昌平区新学道临川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北京市海淀区人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019-2021北京高中语文期中汇编:诗歌语言

2019-2021北京高中语文期中汇编:诗歌情感主旨

2019-2021北京高中语文期中汇编:古诗词分类鉴赏

北京市中央民族大学附中高三8月月考语文试题

2020北京丰台高三(上)期中语文

怀古咏史诗(北京习题集)(教师版)

2020北京首师大附中高二(上)期中语文

2020北京通州高一(上)期中语文


九月的丰收与失散(讲义)

考场中的寒露(试题版)

2021北京首师大附中高三(上)9月月考语文

2021北京首师附中高二(下)期末语文


dFragment--></

北京市陈经纶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茫然  遒劲  寥若辰星  金璧辉煌B.慰藉  砥砺  悄无声息  一诺千金

C.雾蔼  参省  讴心沥血  力挽狂澜D.峥嵘  耕耘  病入膏盲  一愁莫展

2.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为英雄金训华守墓37年的陈健,获得了“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的称号。评委会给他的颁奖词是:一个生者对一个死者的承诺,只是良心的自我________,但是他却为此坚守37年,放弃了梦想、幸福和骨肉亲情。________火红的时代背景,他身上有古典意识的________……

A.约束   淡去   风范B.制约   淡忘   风范

C.约束   淡忘   风尚D.制约   淡去   风尚

3.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是(   )

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B.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C.君子生非异也D.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4.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木直        中:合乎

B.砺则利        就:靠近

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惑:疑惑

D.今其智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乃:竟然

5.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不积步,无以至千里    蹉:跨出一脚

B.声非加        疾:劲疾

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不齿:看不起

D.圣人无        常:经常

6.下列词语的活用现象与例相同的是(   )

例句:积成德

A.君子博学而参省乎己B.是故益圣

C.孔子郯子D.今之众人,其圣人也亦远矣

7.下列选项中“之”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是(   )

例句:青,取之于蓝

A.锲而舍之B.筋骨之强

C.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D.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8.下列选项中,与“而”字用法相同的是(   )

例句:吾尝跂而望矣

A.爱其子,择师而教之B.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C.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D.顺风而呼

9.比较下列两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学不可已  ②无成江海  ③锲舍之  ④蟹六跪二螯

A.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10.下列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不拘于时,学于余D.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二、文言文阅读

1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治学

徐斡(东汉)

①昔之君子成德立行,身没而名不朽,其故何哉?学也。

②学也者,所以疏神达思,怡情理性,圣人之上务也。民之初载,其朦未知。譬如宝在玄室有所求而不见,白日照焉,则群物斯辩矣。学者,心之白日也。

③学犹饰也,器不饰则无以为美观,人不学则无以有懿德。有懿德,故可以经人伦;为美观,故可以供神明。

④夫听黄钟之声,然后知击缶之细;视衮龙之文,然后知被褐之;涉庠序之教,然后知不学之困。故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如寤寐焉,久而愈足。顾所由来,则杳然其选,以其难而懈之,误且非矣。

⑤倚立而思远,不如速行之必至也;矫首而徇飞,不如修翼之必获也;孤居而愿智,不如务学之必达也。故君子心不苟愿,必以求学;身不苟动,必以从师;言不苟出,必以博闻。

⑥君子之于学也,其不懈,犹上天之动,犹日月之行,终身亹亹,没而后。故虽有其才而无其志,亦不能兴其功也。学之师也才者学之徒也学者不才之不而患志之不立是以为之者亿兆而成之者无几故君子必立其志。《易》曰:“君子以自强不息。”

⑦凡学者,大义为先,物名为后,大义举而物名从之。然鄙儒之博学也,务于物名,详于器械,矜于诂训,摘其章句,而不能统其大义之所极,以获先王之心,此无异乎女史诵诗,内竖传令也。故使学者劳思虑而不知道,费日月而无成功,故君子必择师

(注)①玄室:暗室。②亹亹:勤勉不倦的样子。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教备而人道矣   毕:具备

B.然后知被褐之陋   陋:粗陋

C.终身亹亹,没而后已   已:停止

D.学者不患才之不    赡:供养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譬如宝在玄室   乃设九宾礼

B.而不闲舆,不为良骏   欲苟顺私情,告诉不许

C.,学之师也     客有吹洞箫,倚歌而和之

D.故君子必择师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刚出生是蒙昧无知的,犹如珍宝放在暗室里,想寻找却看不见,太阳的光辉照进去,各种东西就一目了然,而学习就是这太阳。

B.只有接受过学校的教育,然后才知道不学习的困惑,所以学习这件事,就好像是登山一样,越走越高,也就好像是睡眠,越久越充足。

C.作者认为,学习是君子能够成德立行的原因,他们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就好像是天空的运转,好像是日月的运行,终身勤勉不倦。

D.学习上要以博大要旨为首务,不能斤斤计较于训诂名物,寻章摘句,但如果是老师选得好,即使致力于训诂名物,也会有很大的成就。

(4)请为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断句。

志者学之帅也才者学之徒也学者不患才之不赡而患志之不立是以为之者亿兆而成之者无几故君子必立其志

 

三、情景默写

12.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

(1)鹰击长空,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________________,谁主沉浮?(《沁园春 长沙》)

(3)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荀子《劝学》)

(4)吾尝终日而思矣,________________,不如登高而博见也。(《劝学》)

(5)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________________。《师说》

(6)吾师道也,________

(7)荀子在《劝学》中用比喻的手法,借助木头经过烘烤后发生变化,即使再烘烤也不能复原了,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

(9)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韩愈在《师说》中,对当时耻于从师学习的现象发出两句慨叹“________________”其中,“久”字写出了当时耻师现象已成陋习,“难”字写出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10)韩愈《师说》中写道,时人在从师学习的问题上,对其子和对自身有不同的态度,对其子“________________”;对自身,“________。”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秋夕旅怀

李  白

凉风度秋海,吹我乡思飞。

连山去无际,流水何时归。

目极浮云色,心断明月晖。

芳草歇柔艳,白露催寒衣。

梦长银汉落,觉罢天星稀。

含悲想旧国,泣下谁能挥。

1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写秋风带来的寒意袭人,“吹”字表明秋风勾起了诗人的思乡之情,“飞”字突出了乡思之浓烈。

B.七、八句写萧瑟的深秋芳草不再柔艳,寒冷的霜露催着人赶快置备御寒衣物,表现出诗人羁旅的愁苦。

C.九、十句写诗人梦到灿烂的银河,而梦醒后只看到天上星星稀少,表明诗人美好的理想追求难以实现。

D.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诗人在夜里含悲流泪,思念故乡,却无人安慰。“谁能挥”突出了诗人的孤独无依。

14.诗中写山、水、云、月这些意象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五、材料作文

15.按要求写作。

英国作家威廉・毛姆曾说:“青春是面对现实去想象的能力,而不按照别人的想象来欺骗自己。”对此你有何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

 


参考答案

1.B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
A.“寥若辰星”的“辰”应为“晨”,“金璧辉煌”的“璧”应为“碧”;
C.“雾蔼”的“蔼”应为“霭”,“讴心沥血”的“讴”应为“呕”;
D.“病入膏盲”的“盲”应为“肓”,“一愁莫展”的“愁”应为“筹”。
故选B。

2.A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约束/制约”组:“约束”,限制使不超出范围。“制约”,甲事物本身的存在和变化以乙事物的存在和变化为条件,则甲事物为乙事物所制约。语境中“一个生者对一个死者的承诺”,只是良心的自我限制,用“约束”。

“淡去/淡忘”组:“淡去”,色彩、情感等逐渐浅淡以至消失;“淡忘”,印象逐渐淡漠以至于忘记。语境中“火红的时代背景”是对时代的情感消失,应用“淡去”。

“风范/风尚”组:“风范”,可以作为典范的风度、气派;“风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语境指他身上有“古典意识”的风度,应用“风范”。

故选A。

3.D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通假字现象的理解能力。

A. 原句意思是: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有”通“又”,更,再。“暴”通“曝”,晒干。

B.原句意思是:遇到事情就可以不糊涂,行为也就没有过失了。“知”通“智”,智慧。

C.原句意思是: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生”通“性”,资质,天赋。

故选D。

4.C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和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原句意思是: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线。“中”,合乎。
B.原句意思是:金属用磨刀石磨砺,可以使之锋利。“就”,靠近。
C.原句意思是:但是对于他自己,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惑”,糊涂。
D. 原句意思是:现在士大夫们的智慧反而不如他们,难道值得奇怪吗?“乃”,竟然。
故选C。

5.D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原句意思是: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跬”,跨出一脚。

B.原句意思是:声音没有变得洪亮。“疾”,劲疾。

C.原句意思是:巫医、乐师及各种工匠,是士大夫们所看不起的。“不齿”,看不起。

D. 原句意思是: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常”,固定。

故选D。

6.B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类活用现象的能力。

例句意思是:积累善行,就会形成一种高尚的品德。“善”是形容词用作名词,表“善行”。

A. 原句意思是: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日”是名词用作状语,表“每日”。

B. 原句意思是: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圣”是形容词用作名词,表“圣人”。

C. 原句意思是:孔子曾师从郯子。“师”是意动用法,表“以什么为师”。

D. 原句意思是: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下”是名词用作动词,表“不如”。

故选B。

7.A

【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式和文言虚词的理解。

例句的意思是: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它的颜色)比蓝草更青。“之”是代词。

A.“锲而舍之”意思是:拿刀刻东西,中途停止。“之”为代词,代指“雕刻的东西”。

B.“筋骨之强”意思是:强健的筋骨。“之”为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C.“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意思是: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之”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

D.“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意思是:没有蛇鳝的洞穴就无处容身。“之”为助词,相当于“的”。

BCD均为助词,A为代词。

故选A。

8.A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的理解能力。

例句意思是:我曾经踮起脚尖眺望。“而”表顺接,可不译。

A.原句意思是:爱自己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他。“而”表示顺接,可不译。

B.原句意思是: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自然就会达到最高的智慧,具备圣人的精神境界。“而”为连词,表示因果关系。

C.原句意思是:人不是生出来就都懂得许多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呢?“而”为助词,表修饰,可译为“就”。

D.原句意思是:顺着风向呼喊。“而”表修饰作用,可不译。

故选A。

9.D

【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①意思是“学习不可以停止”,“以”是介词,相当于“把”。
②意思是“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以”是介词,相当于“用来怎样的方法”。
③意思是”雕刻几下就停下来”,“而”表转折,相当于“但”。
④意思是“螃蟹有六条腿,两只钳子”,“而”表并列,相当于“和”。
其中,①②用法相同,但意义不同;③④意义用法都不同。
故选D。

10.A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特殊句式的能力。

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意思是: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奸的筋骨。是定语后置句,翻译时要把“利”“强”提前。

A.“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的意思是:发出铿锵之声的石头到处都是。是定语后置句,翻译时要把“铿然有声”提前。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的意思是:不知句子(如何)停顿,向老师请教,有的(疑惑)却不向老师学习。是宾语前置句,标志为“之”,翻译时要把“不知”“不解”提前。

C.“不拘于时,学于余”意思是:不被时代的风气所拘束,向我学习。是“于”引导的被动句。

D.“言之无文,行而不远”的意思是:说话不讲究修辞,没有文采,就流传不远。无特殊句式。

故选A。

11.

(1)D

(2)A

(3)D

(4)志者/学之师也/才者/学之徒也/学者不患才之不赡/而患志之不立/是以为之者亿兆/而成之者无几/故君子必立其志。

【分析】

(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D.这句话的意思是“求学的人不担心自己的才学不充足”,在这里“赡”应该解释为“丰富,充足”。

故选D

(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譬如宝在于玄室”意思是就好像珍宝放在暗室里;“乃设九宾礼于廷”意思是于是用九宾礼在正殿上接待了(蔺相如)。“于”都是介词,解释为“在”。两者意义用法都相同。

B.“而不闲舆,则不为良骏”意思是但如果不能熟练地拉车也不能算作好马。“则”,连词,就;“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意思是对于自身来说,却以老师为耻。“则”,连词,却。两者用法相同,意义不同。

C.“志者,学之师也”意思是志向是学习的老师。“者”,助词,与“也”构成判断句;“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意思是同伴当中有一人是吹洞箫的,按着节奏为歌声伴和。“者”,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两者意义和用法都不同。

D.“故君子必择师焉”意思是因此品德高尚的人一定要选择老师啊。“焉”,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啊”;“积土成山,风雨兴焉”意思是堆积土石成为山丘,风雨就在山中兴起。“焉”,兼词,解释为“在那里”。两者意义和用法都不同。

故选A

(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但如果是老师选得好,即使致力于训诂名物,也会有很大的成就”理解错误,根据原文“矜于诂训,摘其章句,而不能统其大义之所极,以获先王之心”可知,致力于诂训名物,只会徒而无功,没有成就。此项误解了原文的意思。

故选D

参考译文:

    从前的君子,能够成就高尚的道德、建立卓越的品行,形体死亡而名不朽灭,是什么原因呢?那就是学习。

    学习是用来通明精神、畅达思想、和悦情绪、修养品性的手段,是圣人最为看重的事情。人刚出生的时候,蒙昧无知,就好像珍宝放在暗室里,想寻找却看不出,太阳的光辉一照进去,各种东西都一目了然。学习,就是心灵的太阳。

    学习就好像是修整装饰,器物不加修饰,就无法获得美丽的外观;人不学习,也就无法拥有美好的品德。具备美好的品德,才可以妥善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做得美观好看,才可以供寄给神祇祖先。

    聆听了黄钟的声音,然后才知道叩击瓦罐所发出的声音是多么的细小;目睹了帝王礼服上的绣龙纹饰,然后才知道自己所穿的粗布短衣是多么的粗劣;接受过学校的教育,然后才知道不学习的困惑。所以学习这件事,就好像是登山,越走越高;就好像是睡眠,越久越充足;回顾学习活动的来由,就遥远渺茫了,但因为它难而懈怠,这就不仅认识错误,而且行为完全不对了。

    倚物伫立而想着到远方去,不如立即行走定能抵达,举仰着头而想追随鸟儿翱翔长空,不如自己修治翅膀定能实现;孤身独处而希望获取智慧,不如努力学习定能达到目的。所以,君子的心灵不随便幻想,而是一定要努力学习,自身不轻举妄动,而是一定要追随老师;说话不信口开河,而一定要广泛听取。

    君子对于学习,其坚持不懈的精神,就好像是天空的运转,就好像是日月的运行,终身勤勉不倦,死而后已。因此,尽管有资质,而无志向,也不能够建立他的功业。志向是学习的导师,才气是学习的徒弟。治学的人不必担心才气不足,却要为志向不确立而担忧。因此,治学的人以亿兆数,而学成的人却没有多少,因而君子必定要立定志向。《周易》说:“君子需要坚韧不拔。”

凡是求学的人,以明大义为先,以物名为后,大义取得后物名也会接踵而来。然而那些儒生广博地学习,致力于物名,在器械方面有详细的了解,遵循训诂,摘录其中的章句,而不能在大义方面有所成就,被先王重用,这和女史诵诗没有什么差别,是宦官传达命令啊。因此使学者空费心思和精力却不懂道义,花费时间而没有成就,因此品德高尚的人一定要选择老师啊。,

12.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竟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金就砺则利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    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虽有槁暴    不复挺者    ���使之然也    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爱其子    择师而教之    则耻师焉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容易写错的字词有:“苍茫”“知明”“寥廓”“砺”“跂”“���”“跬”“知”“谀”“槁暴”。

 

13.C项,“表明诗人美好的理想追求难以实现”理解错误。诗人在梦中梦到银河落下,长梦过后天上星以稀少,诗人只能含着悲伤思念故乡,没有人来为他擦拭眼泪。“谁能挥”表现出了主人公的孤独。表现的是诗人无法归乡,在秋夜的失落和孤苦。

14.①写山的连绵无边,突出离家之远、归乡之难;以流水自喻,说叫归乡无期;借浮云暗示自己漂泊孤寂;借明月表明自己的乡思之浓。②借景抒情,通过描绘凄寒的秋夜景象来突出羁旅之愁、乡思之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