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明朝作家文言文汇编(下)

高考精品讲义集


一轮复习之文言文题型实词、虚词、翻译、文意理解讲义


考场文言文之《吕氏春秋》《列子》《韩非子》选篇

人物传记文言文之《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上)

人物传记文言文之《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下)

书信类文言文

文言文之书序类

十月的寒冷与温暖(讲义版)

人物传记文言文之隋唐五代

人物传记文言文之魏晋南北朝

人物传记文言文之宋元明清(上)

人物传记文言文之宋元明清(下)

政论类文言文之《淮南子》汇编

政论类文言文之《管子》汇编

政论类文言文之《晏子春秋》汇编

明朝作家文言文汇编(上)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寿大姊五十序

(明)袁中道

予同母兄弟四人,其一为姊,姊兄伯修而弟中郎,及予少以失母,故最相怜爱。记母氏即世,伯修差长,姊及予等皆幼。时居长安里舍,龚氏舅携姊入城鞠养。予已四岁余,入喻家庄蒙学。窗隙中,见舅抱姊马上,从孙冈来,风飘飘吹练袖,过馆前,呼中郎与予别。姊于马上泣,谓予两人曰:“我去,弟好读书。”两人皆拭泪,畏蒙师不敢哭。已去,中郎复携予走至后山松林中,望人马之尘,自萧冈灭,然后归,半日不能出声。

后伯修偕曹嫂入县读书,姊与中郎、予皆依兄嫂,育于庶祖母詹姑。每寒夜,姑燔枯,呼四人夜坐。伯修喜谭说古今事,姊喜听,惟恐语止,自煮茶饷之。伯修复说鬼神奇怪事,缘饰之相恐吓,姊与予皆胆薄,灯火明灭,风吹纸窗,真如有物至,大骇,啼而走。伯修拊掌大笑为乐,如此以为常,以故姊于经史百家,及稗官小说少时多所记忆。

及长,于归毛氏。姊夫毛太初,少失怙,废儒,农桑治生。姊少长外家,亲见外大父龚公为连帅方伯,诸舅起家孝廉制科,贵显赫弈。外母及妗子辈,戴珠佩玉服羽翟,金翠陆离。中表兄弟多文士,兰雪其姿,珠玑为唾雾。而已顾为田家妇,缟綦操作,颇能以命自安,无“天壤王郎”之憾。事姑孝,待妯娌和, 驭下宽而有法,中外称其贤。太初喜置田畔之田,赢其直以购,不足取给簪裙无难色。后园课臧获种松数千株者,时阜皆为绿云娇姹。居家茹蔬饮水,至俭,而客至则酒肉相属,皆醉饱去。故数十年无纤芥斗讼事。

夫以姊之德性智慧才略使为男子其取功名及文章事业何遽出两兄下而竟泯泯闺阁实可叹然以人世福缘论之姊固有偏饶者。伯修无子,子予子,而姊有三男矣;中郎有子,未见冠婚,及入校,而姊见幼男冠婚入校矣。伯修、中郎,皆不及见孙,而姊长孙今十余岁矣。其尤不忍言者,五十人世常耳,伯修得年仅四十一,中郎四十二,皆不及望五,而姊今已届期,后来尚未有涯,则姊不可谓非厚福也。夫世为女子者,恨不为贵人妻,然吾观贵人,一登科第,即谋置侍妾,弃故怜新。强者仇,弱者怨。追随宦辙,老尚跋涉,亦复何快。今姊夫妇相庄无言,诸子于于色养,岁时伏腊,儿女团圆,取酒脯凫鲤为欢笑。姊固闻道,亦欣然享田间之乐,况诸子皆可进取,富贵且逼人,何忧门户?

(有删改)

(注)袁中道:字小修,湖北公安人。长兄宗道,字伯修;次兄宏道,字中郎。

23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及长,于归毛氏        于归:出嫁

B.农桑治生            课:从事

C.阜皆为绿云娇姹    童:光秃

D.今姊夫妇相庄无言    间:空闲

23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缘饰之相恐吓    然而隐忍

B.不足取给簪裙无难色    三人行,必有我师

C.未见冠婚    吾还也

D.姊固闻道    求人可使报秦

23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袁中道在兄弟中排行最小,两位兄长均早过世。他们去世时,孙子尚未出世,而大姊的长孙现已十多岁,作者认为她比兄长有福气。

B.大姊一生命途多舛,父母死后,先寄养在舅舅家,后依傍兄嫂生活,嫁给没有功名的毛氏后,她只能以造化弄人来自我安慰。

C.大姊今年五十,三个儿子均已成年结婚,且“入校”求学,福分不薄,“入校”即有望考取功名,大姊一家的未来非常值得期待。

D.文章以朴素的语言记叙了大姊五十年来的生活,使人感受到深厚的手足之情。这与“公安派”“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文学主张是一致的。

23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夫以姊之德性智慧才略使为男子其取功名及文章事业何遽出两兄下而竟泯泯闺阁实可叹然以人世福缘论之姊固有偏饶者

24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事姑孝,待妯娌和,驭下宽而有法,中外称其贤。

(2)况诸子皆可进取,富贵且逼人,何忧门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简子大猎于中山,有狼当道,人立而啼。简子一发饮羽,狼失声而逋,简子驱车逐之。时墨者东郭先生将北适中山以仕,策蹇驴,囊图书,行失道,望尘惊悸。狼奄至,曰:“先生岂有志于济物哉?今日之事,何不使我得早处囊中,以苟延残喘乎?异时倘得脱颖而出,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敢不努力输诚哉!”

先生曰:“墨之道,‘兼爱’为本,吾终当有以活汝,脱有祸,固所不辞也。”乃出图书,空囊橐,徐徐焉实狼其中,三纳之而未克。狼请曰:“事急矣,惟先生速图!”乃跼蹐四足,引绳束缚之,蛇盘龟息,以听命先生。先生内狼于囊,引避道左以待赵人过。

已而简子至,求狼弗得,盛怒。拔剑斩辕端示先生,骂曰:“敢讳狼方向者,有如此辕!”先生匍匐进,跽而言曰:“行道人何罪哉?且鄙人虽愚,独不知夫狼乎,性贪而狠;君能除之,固当效微劳,又肯讳之而不言哉?”简子默,回车就道。

狼度简子之去远,而作声囊中曰:“出我囊,解我缚,我将逝矣。”先生举手出狼,狼咆哮谓先生曰:“我馁甚,馁不得食,亦终必亡而已。先生既墨者,思一利天下,又何吝一躯啖我而全微命乎?”遂鼓吻奋爪,以向先生,先生仓卒以手搏之,且搏且,引蔽驴后,曰:“狼负我!”狼曰:“吾非固欲负汝,天生汝辈,固需吾辈食也。”相持既久,遥望老子杖藜而来,须眉皓。先生舍狼而前,拜跪啼泣曰:“乞丈人一言而生。”丈人问故,先生因述始末,顿首杖下。丈人闻之,杖叩狼曰:“夫人有恩背之,不祥莫大焉。儒谓受人恩而不忍背者,其为子必孝;又谓虎狼知父子。今汝背恩如是,则并父子亦无矣。”狼曰:“初,先生救我时,束缚我足,闭我囊中,压以诗书,我鞠躬不敢息。是安可不咥?”丈人曰:“是不足以执信也。试再囊之,吾观其状果困苦否。”狼欣然从之。先生复缚置囊中,丈人目先生使引匕刺狼。先生曰:“不害狼乎?”丈人笑曰:“禽兽负恩如是,而犹不忍杀,子固仁者,然愚亦甚矣。解衣以活友(注),于彼计则得,其如就死地何先生其此类乎!仁陷于愚,固君子之所不也。”言已大笑,先生亦笑,遂举手助先生操刃共殪狼,弃道上而去。

(取材于马中锡《中山狼传》)

(注)左伯桃与羊角哀为友,闻楚王善待士,同赴楚。困于途中,值雨雪粮少;伯桃遂绝食,且解己衣与羊角哀,入树洞中冻饿而死。羊角哀独行仕楚,显名当世;后启树发伯桃尸葬之。

24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时墨者东郭先生将北适中山以仕  干:求取

B.行失道,望尘惊悸   夙:清晨

C.先生仓卒以搏之,且搏且  却:止步

D.仁陷于愚,固君子之所不也  与:赞同

24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引绳束缚之  夫人有恩背之

B.简子默,回车就道   须眉皓

C.先生匍匐进  丈人闻之,杖叩狼曰

D.引避道左以待赵人过  行道人何罪哉

24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狼当道,人立而啼

有只狼在路上,像人一样直立着嚎叫

B.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先生的恩德,是使死人复活、让白骨长肉啊

C.我鞠躬不敢息

我(一直)鞠躬求饶不敢停止

D.于彼计则得,其如就死地何

从对方来考虑是好事;可是置自己于死地,又该怎么办呢

244.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空囊橐,徐徐焉实狼其中,三纳之而未克。

②又何吝一躯啖我而全微命乎?

245.丈人说:“解衣以活友……先生其此类乎!”他认为东郭先生和左伯桃都是“仁陷于愚”;但有论者对此并不赞同,并评论道:“东郭非仁实愚,左伯桃非愚实仁。”请结合文中及注释里的具体内容谈谈该论者如此评论的理由。

246.《中山狼传》中东郭先生属于墨家。墨家提倡“兼爱”:主张平等互爱,互利互助。而儒家提倡仁爱。那么,《论语》中的“仁爱”思想,具体有哪些特点呢?结合下列语句中任意三则,谈谈你的理解与认识。

①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②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③子贡日:“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④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⑤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⑥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⑦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口舌,代心者也;文章,又代口舌者也。展转隔碍,虽写得畅显,已恐不如口舌矣,况能如心之所存乎?故孔子论文曰:“辞达而已。”达不达,文不文之辨也。

唐、虞、三代之文,无不达者。今人读古书,不即通晓,谓古文奇奥,今人下笔不宜平易。夫时有古今,语言亦有古今,今人所诧谓奇字奥句,安知非古之街谈巷语耶?左氏去古不远,然《传》中字句,未尝《书》也。司马去左亦不远,然《史记》句字,亦未尝肖左也。至于今日,逆数前汉,不知几千年远矣。自司马不能同于左氏,而今日乃欲兼同左、马,不亦谬乎?中间历晋、唐,经宋、元,文士非乏,未有公然挦扯古文,奄为己有者。昌黎好奇偶一为之如《毛颖》等传一时戏剧他文不然也

空同不知,篇篇模拟,亦谓“反正”。后之文人,遂视为定例,尊若令甲。凡有一语不肖古者,即大怒,骂为“野路恶道”。不知空同模拟,自一人创之,犹不甚可厌。其后一传百,以讹益讹,愈趋愈下,不足观矣。且空同诸文,尚多己意,纪事述情,往往逼真,其尤可取者,地名官衔,俱用时制。今却嫌时制不文,取秦汉名衔以文,观者若不检《一统志》,几不识为何乡贯矣。且文之佳恶,不在地名官衔也,史迁之文,其佳处在叙事如画,议论超越;而近说云,西京以还,封建宫殿,官师郡邑,其名不雅驯,史迁复出,不能成史。则史迁佳处,彼尚未梦见也,而况能肖史迁也乎?

或曰:信如子言,古不必学耶?余曰:古文贵达,学达即所谓学古也。学其意,不必其字句也。今之圆领方袍,所以学古人之缀叶蔽皮也;今之五味煎熬,所以学古人之茹毛饮血也。何也?古人之意,期于饱口腹,蔽形体;今人之意,亦期于饱口腹,蔽形体,未尝异也。彼摘古字句入己著作者,是无异缀皮叶于衣袂之中,投毛血于肴核之内也。大抵古人之文,专期于达,而今人之文,专期于不达。不达学达,是可谓学古者乎?

(取材于袁宗道《论文》)

(注)①空同:李梦阳,号空同子,明代文学家。②反正:回到正确轨道上。③令甲:第一条法令。汉代皇帝颁布法令,按先后分为令甲、令乙、令丙。④《一统志》:记载全国地理的书。明代所修的称《大明一统志》。⑤西京:西汉的代称。

24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谓古文奇奥                  辄:就。

B.未尝《书》也                肖:相似。

C.其后一传百                  迨:等到。

D.不必其字句也                泥:沉溺。

248.下列对文中划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昌黎好/奇偶一为之/如《毛颖》等传/一时戏剧/他文不然也。

B.昌黎好奇/偶一为之/如《毛颖》等传/一时戏剧/他文不然也。

C.昌黎好/奇偶一为之/如《毛颖》等/传一时戏剧/他文不然也。

D.昌黎好奇/偶一为之/如《毛颖》等/传一时戏剧/他文不然也。

249.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取秦汉名衔以文 // 其翼若垂天

B.而近说云 // 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C.史迁复出,不能成史 // 有槁暴,不复挺者

D.不达学达 //  皆美于徐公

250.下列各项表述,与本文作者的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  )

A.曰:“古圣贤人所为书具存,辞皆不同,宜何师?”对曰:“师其意,不师其辞。”(韩愈《答刘正夫书》)

B.夫言止于达意,即疑若不文,是大不然。……辞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苏轼《答谢民师书》

C.文必曰先秦两汉,诗必曰汉魏盛唐,斯固然矣。(王九思《刻太微后集序》)

D.诗何必古选,文何必先秦……大贤言圣人之道,皆古今至文,不可得而时势先后论也。(李贽《童心说》)

251.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夫时有古今,语言亦有古今,今人所诧谓奇字奥句,安知非古之街谈巷语耶?

252.本文作者在第三段中批判了当时文坛哪些现象?请用现代汉语加以概括。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简子大猎于中山,有狼当道,人立而啼。简子一发饮羽,狼失声而逋,简子驱车逐之。时墨者东郭先生将北适中山以仕,策蹇驴,囊图书,行失道,望尘惊悸。狼奄至,曰:“先生岂有志于济物哉?今日之事,何不使我得早处囊中,以苟延残喘乎?异时倘得脱颖而出,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敢不努力输诚哉!”

先生曰:“墨之道,‘兼爱’为本,吾终当有以活汝,脱有祸,固所不辞也。”乃出图书,空囊橐,徐徐焉实狼其中,三纳之而未克。狼请曰:“事急矣,惟先生速图!”乃跼蹐四足,引绳束缚之,蛇盘龟息,以听命先生。先生内狼于囊,引避道左以待赵人过。

已而简子至,求狼弗得,盛怒。拔剑斩辕端示先生,骂曰:“敢讳狼方向者,有如此辕!”先生匍匐进,跽而言曰:“行道人何罪哉?且鄙人虽愚,独不知夫狼乎,性贪而狠;君能除之,固当效微劳,又肯讳之而不言哉?”简子默,回车就道。

狼度简子之去远,而作声囊中曰:“出我囊,解我缚,我将逝矣。”先生举手出狼,狼咆哮谓先生曰:“我馁甚,馁不得食,亦终必亡而已。先生既墨者,思一利天下,又何吝一躯啖我而全微命乎?”遂鼓吻奋爪,以向先生。

先生仓卒以手搏之,且搏且,引蔽驴后,曰:“狼负我!”狼曰:“吾非固欲负汝,天生汝辈,固需吾辈食也。”相持既久,遥望老子杖藜而来,须眉皓。先生舍狼而前,拜跪啼泣曰:“乞丈人一言而生。”丈人问故,先生因述始末,顿首杖下。丈人闻之,杖叩狼曰:“夫人有恩背之,不祥莫大焉。儒谓受人恩而不忍背者,其为子必孝;又谓虎狼知父子。今汝背恩如是,则并父子亦无矣。”狼曰:“初,先生救我时,束缚我足,闭我囊中,压以诗书,我鞠躬不敢息。是安可不咥?”丈人曰:“是不足以执信也。试再囊之,吾观其状果困苦否。”狼欣然从之。先生复缚置囊中,丈人目先生使引匕刺狼。先生曰:“不害狼乎?”丈人笑曰:“禽兽负恩如是,而犹不忍杀,子固仁者,然愚亦甚矣。解衣以活友(注)于彼计则得,其如就死地何先生其此类乎!仁陷于愚,固君子之所不也。”言已大笑,先生亦笑,遂举手助先生操刃共殪狼,弃道上而去。

(注)左伯桃与羊角哀为友,闻楚王善待士,同赴楚。困于途中,值雨雪粮少;伯桃遂绝食,且解己衣与羊角哀,入树洞中冻饿而死。羊角哀独行仕楚,显名当世;后启树发伯桃尸葬之。

253.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时墨者东郭先生将北适中山以仕      干:求取

B.行失道,望尘惊悸                  夙:清晨

C.先生仓卒以手搏之,且搏且          却:止步

D.仁陷于愚,固君子之所不          与:赞同

254.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引绳束缚之            夫人有恩背之  

B.引避道左以待赵人过        行道人何罪哉

C.先生匍匐进            丈人闻之,杖叩狼曰

D.简子默,回车就道    须眉皓

255.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狼当道,人立而啼。

有只狼在路上,像人一样直立着嚎叫。

B.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先生的恩德,是使死人复活、让白骨长肉啊。

C.我鞠躬不敢息。

我(一直)鞠躬求饶不敢停止。

D.于彼计则得,其如就死地何?

从对方来考虑是好事;可是置自己于死地,又该怎么办呢?

256.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空囊橐,徐徐焉实狼其中,三纳之而未克。

257.在下面每个角色后的横线上写出一个恰当的熟语或成语,来评价其在文中的表现。

①中山狼 ________;②东郭先生 ________;③丈人 ________

258.丈人说:“解衣以活友……先生其此类乎!”他认为东郭先生和左伯桃都是“仁陷于愚”;但有论者对此并不赞同,并评论道:“东郭非仁实愚,左伯桃非愚实仁。”请结合文中及注释里的具体内容从东郭和左伯桃任选一人谈谈该论者如此评论的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何陋轩记

(明)王守仁

昔孔子欲居九夷,人以为陋。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守仁以罪谪龙场,龙场古夷蔡之外,人皆以予自上国往,将其地,弗能居也。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求其所谓甚陋者而莫得。独其结题鸟言,山栖羝服,无轩裳宫室之观,文仪挥让之缛,然此犹淳庞质素之遗焉,不得以为陋也。

始予至,无室以,居于丛棘之间,则郁也;迁于东峰,就石穴而居之,又阴湿。龙场之民,老稚日来视,予喜不予陋,益予。予尝圃于丛棘之右,民谓予之乐之也,相与伐木阁之材,就其地为轩以居予。予因而翳之以桧竹,莳之以卉药,列堂阶,办室奥,琴编图史,讲诵游适之道略具,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因名之曰“何陋”,以孔子之言。

嗟夫!诸夏之盛,其典章礼乐,历圣修而传之,夷不能有也,则谓之陋固宜。于后道德而专法令,搜抉钩絷之术穷,而狡匿谲诈,无所不至,浑朴尽矣!夷之民,方若未琢之璞,未绳之木,虽粗砺顽梗,而椎斧尚有施也,安可以陋之?斯孔子所为欲居也钦?虽然,典章文物,则亦胡可以无讲?令夷之俗,崇巫而事鬼,渎礼而任情,不中不节,卒未兔于陋之名,则亦不讲于是耳。然此无损于其也。诚有君子而居,其化之也盖易。而予非其人也,记之以俟来者。

(选自《王文成公全书》卷二十三)

 [注]①上国:指京城。②结题鸟言,山栖羝服;指少数民族的一些生活习俗。结题:结发于额;羝服;指用羊皮做的衣服。③搜抉钩絷:搜罗延揽

259.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将其地                           陋:嫌弃

②始予至,无室以                   止:居住

③就石穴而居之,又阴湿             以:且

④老稚日来视,予喜不予陋,益予。   比:比较

⑤以孔子之言                       信:伸张

⑥于后道德而专法令                 蔑:污蔑

⑦然此无损于其也                   质:本质

⑧诚有君子而居                     焉:兼词,于此

A.①③B.②⑤C.④⑥D.⑦⑧

260.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求其所谓甚陋者而莫得——没有发现他们所说的简陋落后

B.讲诵游适之道略具——讲学诵书游乐之道大略具备了

C.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焉——于是到我轩中的人,好像来到了四通八达的都市

D.斯孔子所为欲居也欤——这就是孔子想要迁居的地方吗

261.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在第一段表示自己虽然来自京城,但依然能在边远蛮夷之地安然居住。

B.夷人妆扮奇特、言语动听,缺少教化,但作者并不认为是落后。

C.作者借用孔子之语来命名住所,表达了自己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D.作者在结尾处表达了希望能有品德高尚德人来教化此地百姓的愿望。

262.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今夷之俗,崇巫而事鬼,渎礼而任情,不中不节,卒未免于陋之名。

263.作者认为夷地的蛮风可以通过礼仪教化来改变,他是如何阐述这一观点的。请结合第三段内容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六国论

李桢

宋二苏氏论六国徒事割地赂秦,自弱、取夷灭,不知坚守纵约;齐、楚、燕、赵不知佐韩、魏以秦:以为必如是,而后秦患可

夫后世之所以恶秦者,岂非其暴邪?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也。当是时,东诸侯之六国也,未有能愈于秦者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兵连祸结,曾无虚岁。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增一秦也。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当苏秦之始出也,固尝欲用秦,而教之吞天下矣。诚知其易也。使秦过用之,彼其所以为秦谋者,一忧夫张仪也。惟其不用,而转而说六国以纵亲,彼岂不逆知天纵约之不可保哉?其心特苟以一时之富贵,幸终吾身而约不败。其激怒张仪而入之于秦,意可见也,洹水之盟,曾未逾年,而齐、魏之师已为秦出矣。夫张仪之辨说,虽欲以散纵而就衡,顾其言曰,亲昆弟同父母,尚有争钱财,而欲恃诈伪反覆,所以状衰世人之情,非甚谬也。彼六国相图以攻取,相尚以诈力,非有昆弟骨肉之亲,其事又非特财用之细也。而衡人方日挟强秦之威柄,张喙而恐喝之,即贤智如燕昭者,犹且俯首听命,谢过不遑,乃欲责以长保纵亲,以相佐助,岂可得哉!

所以然者,何也?则以误于欲为秦之所为也。六国皆欲为秦之所为,而秦独为之,而遂焉者,所谓得天助云尔。嗟夫!自春秋以来,兵祸日;迄乎战国,而生民之荼毒,有不忍言者。天之爱民甚矣,岂使六七君者,肆于人上,日驱无辜之民,胼手胝足、暴骸中野,以终刘于虐乎?其必不尔矣!是故秦不极强,不能灭六国而帝,不帝,则其恶未极,其恶未盈,亦不能以速亡。凡此者,皆天也,亦秦与六国之自为之也。后之论者,何厚于六国,而必为之图存也哉!

曰:“若是,则六国无术以自存乎?”曰:“奚为其无术也。焉独存,王可也。孟子尝以仁义说梁、齐之君矣,而彼不用也,可慨也夫。”

264.对下列各句中的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齐、楚、燕、赵不知佐韩、魏以秦     摒: 抵抗

B.其心特苟以一时之富贵               弋:获取

C.自春秋以来,兵祸日炽                 炽:严重

D.以为必如是,而后秦患可             纾:宽舒

26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彼六国者皆欲秦所为               为国者无使积威之所劫哉

B.天之爱民甚矣,岂使六七君者       与战败而亡者实亦百倍

C.夫后世之所以恶秦者,岂非其暴邪   洎牧谗诛

D.焉独存,王可也                   燕小国而后亡

26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

六国沉溺于武力攻打,习惯于尔虞我诈,弱肉强食,这与秦国相比没有什么不同。

B.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

只是他们最终没有能够做秦国所做的事,因此是自己削弱自己,而导致灭亡的。

C.乃欲责以长保纵亲,以相佐助,岂可得哉!

于是责备(六国)不能长保和纵如亲,相互帮助,怎么可能啊!

D.孟子尝以仁义说梁、齐之君矣,而彼不用也,可慨也夫。

孟子曾经用仁义游说梁国、齐国的君王,而他们都不采纳,可叹啊。

267.阅读文章第二段回答,李桢认为六国不可“长保纵亲”的理由是什么?

268.李桢与苏洵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各是什么?对此分别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措施。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先生曰:“吾教人致良知在‘格物’上用功,却是有根本的学问。日长进一日,愈久愈觉精明。世儒教人事事物物上去寻讨,却是无根本的学问。方其壮时,虽暂能外面修饰,不见有过,老则精神衰迈,终须放倒。譬如无根树,移栽水边,虽暂时鲜好,终久要憔悴。”

问:“读书所调摄此心,不可缺的。但读之之时,一种科目意思牵引而来。不知以免此?”先生曰:“只要良知真切,虽做举业,不为心。纵有累,亦易觉之而已。且如读书时,良知知得强记之心不是,即克去之;有欲速之心不是,即克去;有夸多斗靡之心不是,即克去之。如此亦只是终日与圣贤印对,是个纯乎天理之心。任他读书,亦只是调摄此心而已,累之有?”曰:“虽蒙开示,奈资质庸下,实难免累。窃闻穷有命,上智之人,恐不屑此。不屑为声利牵缠,甘心为此,自苦耳。欲屏弃之,又制于亲,不能舍去,奈何?”先生曰:“此事归辞亲者多矣。其实只是无志。志立得时,良知千事万事只是一事。读书作文,安能累人?人自累得失耳!”因叹曰:“此学不明,不知此处担搁了几多英雄汉!”又曰:“诸君功夫,最不可助长。上智绝少,学者无超入圣人之理。一起一伏,一进一退,自是功夫节次。不可我前日用得功夫了,今却不,便要矫强做出一个没破绽的模样。这便是助长,连前些子功夫都坏了。此非小过。譬如行路的人遭一蹶跌,起来便走,不要欺人做那不曾跌倒的样子出来。诸君只要常常怀个‘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之心,依此良知忍耐做去,不管人非笑,不管人毁谤,不管人荣辱,任他功夫有进有退,我只是这致良知的主宰不息,久久自然有得力处。一切外事亦自能不动。”又曰:“人若着实用功,随人毁谤,随人欺慢,处处得益,处处是进德之。若不用功,只是魔也,终被累倒。”

先生一日出游禹穴,田间禾曰:“能几何时,又如此长了!”范兆期在旁曰:“此只是有根。学问能自植根,亦不患无长。”先生曰:“人孰无根,良知即是天植灵根,自生生不息。但着了私累,把此根贼蔽塞,不得发生耳。”

(取材于《传习录·黄修易录》)

注释:①先生:王守仁,别号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军事家。心学集大成者。

26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不为心累                  累:牵累

②亦易觉之而已            克:克制

③窃闻穷有命              通:通达

自苦耳                  徒:只是

⑤今却不                  济:渡过

⑥处处是进德之            资:资助

田间禾曰                顾:照顾

⑧把此根贼蔽塞            戕:残害

A.①⑥B.②④C.③⑧D.⑤⑦

27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譬如无根树  即克去

B.读书所调摄此心  不可我前日用得功夫了

C.不知以免此  累之有

D.此事归辞亲者多矣  人自累得失耳

27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虽暂时鲜好,终久要憔悴

虽然树暂时新鲜,但最终自然会精神不振

B.但读之之时,一种科目意思牵引而来

然而在读书的时候,一种科举的思虑随之产生

C.学问能自植根,亦不患无长

做学问如果自己能种根,也不用担心它不进步

D.人孰无根,良知即是天植灵根

哪一个人没有根,良知就是天生的灵根

272.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①且如读书时,良知知得强记之心不是,即克去之。

②欲屏弃之,又制于亲,不能舍去,奈何?

273.王阳明认为“致良知”贯穿于人的日常活动之中,请结合第二段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三则文言文,完成小题。

(1)孝景崩,武帝立。左右以为广名将也,于是广以上郡太守为未央卫尉,而程不识亦为长乐卫尉。程不识故与李广俱以边太守将军屯。及出击胡,而广行无部伍行阵,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刁斗以自卫,幕府省约文书籍事,然亦远斥候,未尝遇害。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阵,击刁斗,士吏军簿至明,军不得休息,然亦未尝遇害。不识曰:“李广军极简易,然虏犯之,无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之死。我军虽烦扰,然虏亦不得犯我。”是时汉边郡李广、程不识皆为名将,然匈奴畏李广之略,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   

 (取材于司马迁《史记》)

(2)李广非大将才也,行无部伍行阵,人人自便,此以逐利乘便可也,遇大敌则覆矣。太史公叙广最得意处,在为上郡太守以百骑御匈奴数千骑,射杀其将,解鞍纵卧,然此裨将之器也。若夫堂堂之阵,正正之旗,进如风雨,退如山岳,广岂足以乎此哉?淮南王谋反,只惮卫青与汲黯而不闻及广。太史公以孤愤之故,叙广不啻口出,而卫青若不值一钱,然随文读之,广与青之优劣终不掩。   

(取材于黄淳耀《史记评论》)

(3)太史公言:“匈奴畏李广之,士卒亦乐从广而苦程不识。”司马温公(1)则曰:“效不识,无功犹不败;效李广,不覆亡。”二者皆一偏之论也。以武定天下者,有将兵,有将将。为将者,有攻有守,有将众,有将寡。不识之正行伍,击刁斗,治军簿,守兵之将也。广之简易,人人自便,攻兵之将也。束伍严整,斥候详密,将众之道也。刁斗不警,文书省约,将寡之道也。严谨以攻,则敌窥见其进止而无功。简易以守,则敌乘其罅隙而相薄。将众以简易,则指臂不相使而易溃。将寡以严谨,则拘牵自困而取败。故广与不识,各得其一长。   

(取材于王夫之《读通鉴论》)

注释:(1)司马温公,即主持编写《资治通鉴》的司马光。

27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士吏军簿至明                     治:办理

②然虏犯之                         卒:士兵

③然此裨将之器也                   固:本来

若夫堂堂之阵                       若夫:至于

⑤而卫青若不值一钱                 传:记载

⑥匈奴畏李广之略                     略:韬略

无功犹不败                       虽:虽然

不覆亡                           鲜:少

A.①⑥B.②⑦C.③⑧D.④⑤

275.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阵

程不识严格要求部队的编制和行伍营阵的部署

B.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

士兵们也大都愿意跟随李广而挖苦程不识

C.叙广不啻口出

陈述李广(的事迹)脱口而出

D.束伍严整,斥候详密

约束部队纪律严明,侦察详细周密

276.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程不识故与李广俱以边太守将军屯

②则敌乘其罅隙而相薄

277.黄淳耀认为“李广非大将才也”,你赞同这一看法吗?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加以说明。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浣花溪记

钟惺

①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城下者,皆浣花溪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②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尽溪,平望如荠。水木清华,神肤洞达。自宫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舁夫云通灌县,或所云“江从灌口来”是也。

③人家住溪左,则溪不时见,稍断则复见溪。如是者数处,缚柴编竹,颇有次第。桥尽,一亭树道左,署曰“缘江路”。过此则武侯祠。祠前跨溪为板桥一,覆水槛,乃睹“浣花溪”题榜。过桥,一小洲横斜插水间如梭,溪周之,非桥不通,置亭其上,题曰“百花潭水”。由此亭还,度桥过梵安寺,始为杜工部祠。像颇清古,不必求,想当尔尔。石刻像一,附以本传,何仁仲别驾署华阳时所为也。碑皆不堪读。

④钟子曰:杜老二居,浣花清远,东屯险奥,各不相袭。严公不死,浣溪可老,患难之于朋友大矣哉!然天遣此翁增夔门一段奇耳。穷愁奔走,犹能择胜,胸中暇整,可应世,如孔子微服主司城贞子时也。

⑤时万历辛亥十月十七日。出城欲雨,顷之霁。使客游者,多由监司郡邑招饮,冠盖稠浊,磬折喧溢。迫暮归。是日清晨,偶然独往。楚人钟惺记。

27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潆回城下者,皆浣花溪也     委:实际的出处

B.人家住溪左,则溪不时见     蔽:(被)遮蔽

C.像颇清古,不必求肖           肖:相似

D.磬折喧溢。迫暮归           趣:催促,疾速

279.下列句中加点字“以”的意思和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以:介词,因为

B.自宫西,流汇而桥者三          以:介词,往

C.祠前跨溪为板桥一,覆水槛      以:介词,因为

D.胸中暇整,可应世              以:介词,凭借

280.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如是者数处,缚柴编竹,颇有次第。

②然天遣此翁增夔门一段奇耳。

28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写了“浣花溪”流经的地方形态各异:有的像套连的圈儿、像开口的玉环、像带子、像圆规、像弯钩,且水色明镜。

B.文章第二段重点写了“浣花溪”尽头的一片荠菜地,在水光树色的映衬之下,显得格外的清幽绚丽,让人神清气爽。

C.第三段介绍了“浣花溪的匾额”和题有“百花潭水”字样的亭子,借此来引出“杜工部祠”的所在以及对杜甫祠堂的简介。

D.作者认为:杜甫的两处居所,环境各有不同,但在艰难潦倒中仍能选择胜地处身,可见杜甫安闲从容的胸襟,颇有当年孔夫子的风范。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玄谟北伐之必败也,弗待沈庆之以老成宿将见而知之也;今从千余岁以下,由其言论风旨而观之,知其未有不败者也。文帝曰:“观玄谟所陈,令人有封狼居胥意。”坐谈而动远略之雄心,不败何待焉?

兵之所取胜者,谋也、勇也,二者尽之矣。勇,则锋镝雨集车驰骑骤之下,一与一相当,而后勇怯见焉。以言说勇者,气之浮也,侈于口而于心,见敌而必奔矣。若谋,则疑可以豫筹者也。而豫筹者,进退之大纲而已,两相敌而两相谋,扼吭抵虚,声左击右,阳进阴退之术,皎然于心目者,皆不可恃前定以为用。唯夫呼吸之顷,或敛,或纵,或虚、或实,念有其萌芽,而机操于转眄。非凝神聚气以内营,则目而心不及动,辩起而智不能决,故善谋者,未有能言其谋者也,指天画地,度彼参此,规无穷之变于数端,而揣之于未事,则临机之束手,瞥于死生而无一语也,必矣。

玄谟之勇,大声疾呼之勇也。其谋,画衾扪腹之谋也。是以可于未事之先,对人主而拄笏掀髯,琅琅惊四筵之众,今亦不如其所陈者何如,一出诸口,一濡之笔,而数十万人之要领已涂郊原之草矣,况又与江、徐文墨之士相协而鸣也哉!

薛安都之攻关、陕而胜也,鲁方平谓安都曰:“卿不进,我斩卿。我不进,卿斩我,”流血凝肘而不退,兵是以胜。武陵王骏之守彭城而固也,张畅谓江夏王义恭曰:“若欲弃城,下官请以血污公马蹄,”骏听之,誓与城存亡,城是以全。由此观之,拓拔氏岂果有不可当之势哉?勇奋于生死之交,谋决于安危之顷,武帝之所以灭慕容、俘姚泓,骂姚兴而兴不敢动,夺拓拔嗣之城以济师而嗣不敢遏,亦此而已矣。皆谟言所引以自雄者,而心妄之,目若见之,口遂言之,反诸中而无一虚静灵通之 ,以受情势之变,而生其心。则事与谋违,仓皇失措,晋寇以屠江、淮,不待智者而早已灼见之矣

言兵者必死于兵,听言而用兵者,必丧其国。赵括之所以亡赵,景延广之所以亡晋,一也。有国家者,亟正以刑可也,但废不用,犹且著为论说以惑后世,而戕民于无已。《易》曰: “弟子舆尸。”坐而论兵者之谓也。

(取材于王夫之《读通鉴论》)

注释:①王玄谟:南朝刘宋将领,元嘉二十七年,宋文帝刘义隆发动北伐,命王玄谟率军讨伐北魏拓拔氏,沈庆之、薛安都、武陵王刘骏等人也参与,②武帝,宋文帝之父,曾两次北伐,①弟子舆尸,形容大败之状。

282.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勇 以:就……而论

②侈于口而于心 馁:丧失勇气

皎然于心目者 皎然:清楚明白的样子

④则目而心不及动 荧:眩惑,迷惑

⑤而数十万人之要领已涂郊原之草矣 要领:统帅

⑥而心妄之 度:预测

⑦赵括之所以亡赵 所以:……的凭借

⑧而戕民于无已无已:无休止

A.①⑧B.②④C.③⑥D.⑤⑦

28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谋,则疑可以豫筹者也

至于谋略,或许是可以预先筹划的

B.机操于转眄

在转眼之间机械操作

C.规无穷之变于数端

(把战争)无穷的变化谋划为几种方案

D.不待智者而早已灼见之矣

不用等明智的人(预测),就早已经看明白了

284.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夫之认为宋文帝受了王玄谟陈词的煽动,贸然北伐无疑是自取失败.

B.在王夫之看来,战场情况很复杂,事先确定的临敌谋略并不完全适用。

C.王玄谟的勇气只是浮于表面,嘴上说得多,一且遇到实战就仓皇失措。

D.王玄谟北伐前在朝中语惊四座,颇具气势地与江、徐等文墨之士辩论

285.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①谋决于安危之顷

②亟正以刑可也

286.根据要求作答。

①写出文章中能作为中心论点的一个句子。

②文章第四段引用了多个战例,请结合全文简述其用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观鸭说

[明]吴廷翰

家僮取鸭卵伏之,得雏鸭数十。始育,则饲之盆中,少与之水,其声呴呴,其毛羽滈滈然,予甚爱,戏之。

不数日,僮以告曰:“雏鸭有毙者矣。”既而听其声,啾啾然哀鸣;视其毛羽,苏苏然以散落,予僮不善畜也。僮曰:“是非不善畜也,畜不以水也。”

次日,予适憩亭中,时雨初歇,池水方强,顾而乐之,凭栏语曰:“曷不畜鸭雏?”僮而去,不移时筐而至,稍出之水涯,惶惶然惊愕不已,其目睢睢然睨,其足逡逡然前而却。竿,则遂群奔水中,或扬足而驰,或拍翅而飞,不定者良久。既乃狎水,或仰而饮,或俯而啄,三五而阵,各适其所。则又或沉或浮,或没或出,盘旋戏跃于萍藻间。既休而理羽,交口扇翅,或曳而行,或拳而立,或屈而睡,消摇相羊(1),容与(2)如也。既晡(3),僮将而归,则相与复嬉于渚,或逐于堤,或蔽于丛,不可得,遂纵之。

明日至,亦如之。其声嗈嗈然以和,其毛羽濯濯然以光泽。其去畜池之前仅三日,充长已倍三之一矣。

余乃叹曰:大哉造物之育万物乎!大而龙蛇之于渊泽,虎豹之于山林,细而蠛曚(4)之于蹄涔(5),各遂其性而已。鸭不育于陆而育于水,亦一理也。夫反其性,造化不能育物,圣人岂能以育民乎?君子为政,当斯民沦丧之后,烦之以法令,胁之以刑罚,诱之以智巧,荡之以淫华,本性日耗,生理日促,相与骈死而不知。一旦欲其改途易辙,驱之以道德,荡之以礼义,纳之以忠信,之以淳朴,靡不相顾骇愕,不信不安。及其久也,教成而化行,行安俗美,追视昔日之所为与今日之所趋,安危利害相去什佰而千万,则虽械之使为恶,日挞之而欲其蹈刑,亦不可得矣。

乃复叹曰:因育鸭得育民,则兹观也,鸭与也乎哉!述观鸭。

(取材于《吴廷翰集》,有删改)

注释:(1)消摇:“逍遥”,安闲自得。相羊:徜徉,漫游之意。(2) 容与:安逸自得的样子。(3)晡:傍晚。(4)蠛蠓(mèiměng):也称“蠓”,一种小飞虫。(5)蹄涔(cén):蹄迹中的积水。

28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僮不善畜也      让:责备

B.而去            趋:快步

C.僮将而归          筐:箩筐

D.之以淳朴          囿:约束

288.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凭栏语曰           行安俗美

B.其声呴呴然           然则兹观也

C.曷不畜鸭雏?       造化不能育物

D.竿,则遂群奔水中   鸭不育于陆而育于水

289.下列语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语句意思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是非不善畜也,(乃)畜不以水也。

B.稍出之水涯,(僮)惶惶然惊愕不已

C.(鸭)则相与复嬉于渚,或逐于堤

D.及其久也,(则)教成而化行

29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鸭叫声稚嫩,羽毛洁净油亮,格外招人喜爱,作者忍不住要去逗这些小鸭子玩。

B.长在盆里的小鸭萎靡不振,甚至倒毙,这是无水蓄养的缘故,与作者、僮仆无关。

C.回归水池的小鸭生机勃勃,热闹非常,这既证明了前面的错误,也为下文说理蓄势。

D.作者借“养鸭”说“育民”的道理,强调顺应百姓本性,才能教化大行,天下大治。

291.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既乃狎水,或仰而饮,或俯而啄

292.作者写作此文有何用意?结合文本中“育鸭”的过程,简要回答他从中悟出什么样的“育民”道理。

 

读《玉版居记》和链接材料,完成各题。

玉版居记

明  黄汝亨

钟陵民俭,境以内,山川城郭半萧瑟,绝少胜地可眺览。独城南山寺名福胜者,去城里许,径窅而僻,都无市喧。惟是苔衣树色相映,寺殿亦净敞可望,前令于此集父老或诸生五六辈,说约讲艺。而寺以后方丈地,有修竹几百竿,古树十数株,为松、为枥、为樟、为朴、为蜡、为柞、为枫,及巴蕉细草间之。四面墙不盈尺,野林山翠,葱茜苍霭,可攀而望。六月坐之可忘暑,清风白月,秋声夜色,摇摇堕竹树下。

以吏事稀少,独与往还,觉山阴道不远,亦自忘其吏之为俗。借境情,似于其中不无小胜。因出馀锾,命工筑小屋一座,围棂窗四周。窗以外,长廊尺许,带以朱栏干。薙草砌石,可步可倚。最后隙地亦佳,覆树似屋,据而坐,亦近乎巢树凿坯之民。而总之以竹居胜,即榜竹为径,题之以小淇园,颜其居曰玉版。里父老诸生,未始不可与集。高客韵士与之俱,更益清远;间觅闲孤往,亦复自胜。

不佞令此地,无善状,庶几此袈裟此片居为政林下者云尔已矣。昔苏子瞻邀刘器之参玉版和尚,至则烧笋而食,器之觉笋味胜,欣然有悟,盖取此也。寺僧一二,每见多酒态,不知此味。子瞻亦不可多得。嗟乎!情境旷眎,雅俗都捐,亦乌知世无子瞻玉版其人也。列一石刻《玉版居约》,戒杀,戒演戏,戒多滋味,戒毁墙壁篱落,砍伐摧败诸竹木。愿后来者共呵护之。有三章者,不难现宰官身而说法。工竣,为壬寅秋九月。

[注] ①薙():除草。②淇园,殷纣之竹箭园。是我国第一座王家园林。③眎(shì):视。

29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吏事稀少      间:间或

B.借境情          汰:陶冶

C.盖取此也        诸:众多

D.三章者        越:违背

294.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山川城郭半萧瑟,绝少胜地可眺览

大江大河、城里郊外大半萧条凄凉,没有风景优美的地方可以游赏

B.去城里许,径窅而僻,都无市喧

(福胜寺)距城一里多,通往那里的小路深远僻静,全然没有街市的喧嚣

C.而寺以后方丈地,有修竹几百竿,古树十数株

这座寺庙后的一小块地方,有几百竿高高的竹子,十几棵古树

D.窗以外,长廊尺许,带以朱栏干

窗子外面,建有一尺多宽的长廊,并用朱漆栏杆连在一起

29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钟陵县城南的福胜寺环境幽美,前任县令喜欢在此与家里的长辈、晚辈一起研究学问。

B.在公务稀少的时候,作者会独自来福胜寺欣赏美景,可以暂时忘记世俗公务,放松心情。

C.作者认为借山水美景可以怡养性情,他出钱在寺后建起了一座小屋,并命名为“玉版居”。

D.寺僧好酒而不好笋,作者感叹世上像苏子瞻那样能够从竹笋中体悟禅意的人确实少有。

296.用斜线(/)给链接材料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链接材料:

(东坡)又尝要刘器之同参玉版和尚,器之每倦山行,闻见玉版,欣然从之。至廉泉寺烧笋而食器之觉笋味胜问此笋何名东坡曰即玉版也此老师善说法要令人得禅悦之味于是器之乃悟其戏为之大笑

297.结合《玉版居记》和链接材料有关内容,简要说明黄汝亨命名小屋为“玉版”的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听雨堂记

乙未,中郎令吴,念兄弟三人仕或隐,散于四方,乃取子瞻怀子由之意,扁其退居之堂曰“听雨”。十月,予往吴省之,见而叹曰:“吾观子瞻居宦途四十余年,即颠沛流离之际,室家妻子潇然不在念,独不能一刻忘情于子由,夜床风雨之感无日无之,竟不得与子由相聚也。”

嗟乎!宋自仁宗以后,皆非治朝也。子瞻之肮脏好尽,子由之狷介寡合,皆山林之骨,非希世取功名之人也。古之君子,有一人知之,则可以隐。夫孰有子瞻与子由两相知者?以两相知之兄弟,而偕隐于山林,讲究性命之理,弹琴乐道,而著书瑞草、何村之间,恐亦不大寂寞也;而乃违性乖质,以战于功名之途,卒为世所忌,几至于死。彼黄州之行已矣,元祜初,既得放归阳羡,当此时,富贵功名之味,亦既尝之矣;世路风波之苦,亦既历之矣;己之为人,足以招尤而取忌,亦大可见矣,肱已九折矣。或招子由至常,或移家至许,或相携而归,使不得遂其乐于中年者,庶几得遂于晚岁,亦奚不可。胡为乎招即来,麾即去,八年荣华,所得几何?而飘零桄榔之下,寂寞蜒岛之中,濒海相逢,遂不得与子由再见,此吾之所不晓于子瞻者也。夫人责自照。陶潜之可仕而不物,以其性刚耳。子瞻渡海以后,乃欲学陶,夫不学之于少,而学之于老,是贼去而弯弓也

今吾兄弟三人,相爱不啻子瞻之于子由。子瞻无兄,子由无弟,其乐尚减于吾辈。然吾命薄,或可以免于功名。独吾观两兄道根深,世缘浅,终亦非功名之品。而中郎内宽而外激,心和而迹孤,尤与山林相宜。今来令吴中,令简政清,了不见其繁,而其中常若有不自得之意。岂有鉴于子瞻之覆辙,彼所欲老而学之者,中郎欲少而学之乎?如是则听雨之乐,不待老而可遂也,请归以俟。

(选自明·袁中道《袁小修小品》)

(注释)①即袁宏道,为本文作者袁中道之兄。②苏辙在《<逍遥堂会宿二首>并引》中写道:“辙幼从子瞻读书,未尝一日相舍。既壮,将游宦四方,读韦苏州诗,至‘安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恻然感之,乃相约早退,为闲居之乐。故子瞻始为凤翔幕府,留诗为别曰‘夜雨何时听萧瑟’。其后子瞻通守余杭,复移守胶西,而辙滞留于淮阳、济南,不见者七年。”③肮脏:亦作“抗脏”,高亢刚直。

29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皆非治朝也              治朝:治理朝政

B子由之狷介寡合          狷介:洁身自好

C庶几得遂于晚岁          庶几:或许,大概

D相爱不啻子瞻之于子由    不啻:无异于,不亚于

299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念兄弟三人仕或隐        可以免于功名

B独不能一刻忘情于子由    乃违性乖质

C竟不得与子由相聚也      欲学陶

D其乐尚减吾辈           岂有鉴子瞻之覆辙

30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扁其退居之堂曰“听雨”    为自己的闲居之所题写匾额“听雨”

B足以招尤而取忌            足以招致怨恨和妒忌

C陶潜之可仕而不物          陶渊明可以做到走上仕途却不受外物牵绊

D是贼去而弯弓也            这就像在盗贼离开后把弓折断啊

301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今来令吴中,令简政清,了不见其繁,而其中常若有不自得之意。

302阅读第一段和注释②,用自己的话回答“子瞻怀子由之意”的“意”所包含的内容。

303文章结尾说袁氏三兄弟的“听雨之乐”不待老年就可实现。根据文意概括作者这样说的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孙子集注序

[明]谈恺

欧阳文忠公撰《四库书目》,言《孙子》注二十余家。予所见仅此:汉有曹操,唐有杜牧、李筌、陈皞、孟氏、贾林、杜佑,宋有张预、梅尧臣、王皙、何氏。诸家多托之空言,而曹操则见之行事者也操尝别为《新书》,诸将征伐,即以《新书》授之,从者胜,违者负。今《新书》不传,见于《李卫公问答》者,机权应变实本之《孙子》。注多隐辞,引而不发。操之所以如鬼也。杜牧《自序》云:“孙武死后凡千岁,将兵者有成有败,勘事迹,皆与武所著书一一相抵当,犹印圈模刻,一不差跌。予解犹盘中走丸,横斜曲直,计临时,不可尽知;其必可知者,知丸不能出于盘也。”牧未尝用兵,观其与时宰论兵二书,谓尚古兵柄本出儒术,援古证今,若绳裁刀解。陈皞注多指谪杜之谬误。人各有见,未必为樊川(1)也。李筌注依《太乙遁甲》,杂引诸史以证《太乙遁甲》,与今所存书往往不同。意古书散逸久矣,孟氏、贾林、杜佑,即唐纪燮所集者。张预取历代名将用兵制胜合《孙子》者,编次为传,于《孙子》多所发明。梅尧臣注,文忠公谓其当与“三家”并传,晦翁(2)有定论矣。孟氏、贾林、王皙、何氏,虽言人人,而皆于观者有所裨益。此注之所以集也。

夫兵,凶器也,不得已而用之者也。然不素习承平之时,姑试于有事之日,吾不知其可也。故生而悬弧(3),长而习射,冬而讲武,凡人所当知者也。诗云:“文武吉甫(4),万邦为宪。”孔子曰:“有文事者,必有武备。”又曰:“我战则克。”圣人之所以教者也。余夙有四方之志,每涉猎群书,而尤嗜《孙子》。《孙子》上谋而后攻,“修道而保法”;论将则曰:“仁”“智”“信”“勇”“严”,与孔子合。至于战守、攻围之道,批抗、捣虚之术,山林、险阻之势,料敌、用间之谋,不毕具。其它韬钤机略,孰能过之?然其言约而,近而远,未易窥测。今观诸家所注,或本隐以之显,或由粗而识精,或援史而证之以事,或因言而实之以人,于是《孙子》之微词奥义彰彰明矣。故曰《孙子》十三篇,不惟武人根本,文士亦当尽心焉,旨哉言乎

予奉命督军虔台,进武弁及生儒问之,无有知是书者。故授之以梓,以广其传

(节选自《十一家注孙子》)

注释:[1]樊川:杜牧,号樊川居士。[2]晦翁:朱熹,号晦庵,晚称晦翁。[3]悬弧:古代风俗尚武,家中生男,则于门左挂弓一张。[4]吉甫:人名,尹吉甫,有文德武功。

304.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未必为樊川也            病:毛病,缺点

B.虽言人人                殊:特别

C.不毕具                  靡:没有

D.然其言约而              该:完备

305.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见于《李卫公问答》者    姑试于有事之日

B.注多隐辞                勘事迹

C.知丸不能出于盘也        凡人所当知者也

D.临时                  然不素习承平之时

306.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操尝别为《新书》,诸将征伐,即以《新书》授之,从者胜,违者负。

曹操曾另外写成《新书》,手下将领外出征战时,就送一本《新书》给他,将领如果按《新书》做了就胜利,违背了就失败。

B.观其与时宰论兵二书,谓尚古兵柄本出儒术,援古证今,若绳裁刀解。

阅读他和当时宰相讨论军事的两本书,说上古的军事思想原本出自儒学,援引古事来证明今事,像用绳墨量裁用刀划解一样清楚。

C.张预取历代名将用兵制胜合《孙子》者,编次为传,于《孙子》多所发明。

张预选取在带兵打仗获胜方面迎合《孙子》观点的历代名将,依次给他们编写传略,在研究《孙子》上多有发明创造。

D.故曰《孙子》十三篇,不惟武人根本,文士亦当尽心焉,旨哉言乎。

所以说,《孙子》十三篇文章,不只是军人的基本用书,文人也应当尽心学习,这句话有深厚的意旨啊。

307.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诸家多托之空言,而曹操则见之行事者也。

②故授之以梓,以广其传。

308.简要概括文中所说的《孙子》十一家注中曹操、陈皞、李筌这三家注的特点。

309.请结合文意说说“《孙子》十三篇,不惟武人根本,文士亦当尽心焉”的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古称三不朽曰: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士非此三者,无以托于世而列于士君子之林矣。兼之者,其命世之豪杰乎!道德不足,则功业、文章亦足表见。若夫希世取容,求为富贵利达而已,又何足比其数也。我朝英贤辈出,其以道德、功业、文章名世者,代不乏人。余尝窃高山之仰,景行先哲

诚意伯刘公基,少通《春秋》,长务理学,尤精兵法。会太祖定栝苍,是时吴、汉为敌,众苏湖地饶,宜先取吴。公密谋曰:“汉灭,吴直囊中物耳!宜先伐汉。”上纳其言,灭汉取吴,收中原。志在澄清天下,言于上曰:“当使纪纲振肃,而后惠政可施。”上皆嘉纳之,累欲进公爵,公固辞不受。公刚毅,慷慨有大节,遇急难,勇气奋发。与金华宋濂友善,并以功名显于世。文章二公尤著,基曰《郁离子》,濂曰《龙门子》。

宋濂始见上于金陵,问:“世乱奈何?”对曰:“愿明公不嗜杀人,天下可定。”上悦之。郊社宗庙山川百神之典,朝会宴享律历衣冠之制,咸以委濂,屡推为开国文臣之首。侍上多所陈说,直谅不务文饰。上喜曰:“卿可参大政。”对曰:“臣少无他长,徒以文墨议论事。一旦授职不效,有负陛下。”顿首力辞。上尝廷誉公曰:“古人太上为圣,其次为贤、为君子。若濂,事朕十九年,口无毁言,身无饰行,宠辱不惊,始终无异,匪惟君子,抑可谓贤矣。”公尝自言曰:“古人为学,使心正身修,措之行事,俯仰无愧而已。”后居青萝山,闭门著述,人罕睹其面。

方孝孺,恒以明王道为己任。太祖尝召见,喜其举动端整。建文即位,召为文学博士,凡将相谋议,辄资孝孺。及靖难兵起,诏檄皆出其手。兵既渡江,坚守誓死。建文逊去,文皇召用,不屈。文皇命孝孺草即位诏,悲恸彻殿,大哭且骂曰:“死即死,诏不可草!”文皇大怒:“即死,独不顾九族乎?”孝孺曰:“便十族奈我何!”文皇大怒,竟磔诸市。孝孺慨然就戮,之死靡悔。其所著述甚多,文大类苏氏,而正论过之。

此数英贤,岂非志于道德,功名不足以累其心,志于功名,富贵不足以累其心者耶!迨今承平日久,今之士人非科第无以自见,故始为诸生,欣羡一举,不啻起渊谷、腾霄汉也;既推上矣,羡登甲第,汲汲不减诸生时;既成名矣,骎骎希冀显荣;位列公卿,犹思恩逮上世,赏延后裔。所谓诵法圣贤者,取陈言应制科尔,甫服冠裳,辄尽弃去。悲夫!以是立功名不可,何论道德!

余告门下举试不第者曰:“君子修身善行,睹穷达显晦,不入于心,充然喜乐在我。焉知竞进争先,戚戚穷年也!别矣,毋令世俗驰骛之态摇惑本心。以尔清才好学,何所不至?所患志不立,汩外慕而损真心。汝其以贤为师哉!”

(取材于明·张瀚《松窗梦语·士人纪》)

310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功业、文章亦足表见    表见:显扬

B若夫希世取容    取容:讨好取悦

C直谅不务文饰    直谅:宽恕

D毋令世俗驰骛之态摇惑本心    驰骛:奔走趋赴

311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命世之豪杰乎    礼乐

B苏湖地饶    亦足畅叙幽情

C收中原    我欲之梦吴越

D以是立功名不可    从师而问焉

312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又何足比其数也

又哪值得和他们相提并论呢

B余尝窃高山之仰,景行先哲

我曾私下仰慕德行高尚的前辈先哲

C以尔清才好学,何所不至

凭你拥有的卓越才学,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D汩外慕而损真心

沉迷外物因而迷失了本心

313下列评价与文中人物,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① 忠愤激发,百折不回

② 既辟一代之规模,又阐一代之文章

③ 未尝有一言之伪,诮一人之短

A①刘基    ②方孝孺    ③宋濂

B①方孝孺    ②刘基    ③宋濂

C①方孝孺    ②宋濂    ③刘基

D①宋濂    ②方孝孺    ③刘基

314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匪惟君子,抑可谓贤矣。

②焉知竞进争先,戚戚穷年也!

315文中三位英贤与“今之士人”相比,在立言、立功、立德三个方面的表现有哪些不同?请以其中一位英贤为例,简要说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香山雪游记

王衡

余以前岁游真觉寺,订雪盟,比连日雪,乃鼓舞周季良,同客尤伯固等游焉。

甫出门,雪又弥甚,遂遣童子归,将幞被来,而止饭真觉寺。饭已,循堤行,则黄日已云影中。远近诸山黛白错,而东一山受晡[1]日,色独烂如丹霞,惊睨者良久。比到香山,且昏夜矣,赖夹道积雪奕奕余行。

俄而,星见天井,山僧报晓霁。急起,则千峰一雪,冻云颓倚山头,如醉玉人。乃将诸子涉环翠亭,雪径深二尺许,从者几以双趺[2]印之。觞数行,转而憩于碧云,余公墓平台,坐林峦中,眺雪颇胜。已,乃从旧道归,则昨日之丝者茧,环者化为玦矣。

因相与错叙其今雪氆毸[3]款舞,且倦且骄;旧雪晶明,灏溔[4]积矣。试从卑望高,仰面不见山;若登高临远,则如身在净界,视大千沙砾,皆净土也。其封谷完,其揣树密,其印沙如鸟篆,其附城郭若鱼丽[5]。其幕红寺,衬落叶,俄浅绛,俄又淡黄,种种作态可喜。至于寒雁空横,素凫旅坐,暗泉界响,老松低枝,枯芦有声,村火斜出,于是间更有深致。吾曹戴高檐帽,披貂衫,奔车鞭蹇,争相指盼,以为山林入吾画图,而亦知吾曹山林画图中人耶?

季良叫曰:“此致佳,顾安得不消之雪而弄之?”余曰:“噫嘻!子欲得雪之不消,则为玉,为盐,为絮,为练,种有几似矣,实非。”傍一客应曰:¨然。雪则何必不消,顾吾辈雅善消雪,彼热肺肠子封帘守户者,吾犹得以顷刻之观傲之。”余曰:“毋!人各有适。子以徽之舟为矣乎?则风不出、雨不出之叟亦能笑人。”顾谓伯固子弟图之,余姑为之记。时万历庚寅阳月六日也。

(取材于《明文海》)

注释:1)晡(bū):申时。(2)趺(fū):脚。(3)氆氇(péi sāi):形容鸟羽张开的样子。(4)灏溔( hào yǎo):形容水无边际的样子。(5)鱼丽:古代战阵名。

316.文中“徽之舟”是指“王徽之(字子猷)雪夜访戴”的典故。请阅读下面的材料,用“/”给画线部分断句。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囚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选自《世说新语·任诞》

317.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则黄日已云影中 逗:停留

B.赖夹道积雪奕奕余行 道:引导

C.因相与错叙其胜:美景

D.子以徽之舟为矣乎 至:到达

3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余公墓平台二虫又何知

B.而亦知吾曹山林画图中人耶 今其智反不能及

C.子欲得雪之不消异乎三子之撰

D.种有几似矣,实非 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319.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雪氆毸款舞,且倦且骄

今日大雪翩翩飘落,我们在雪中走得疲倦又感到满足

B.其封谷完,其揣树密

那雪把整个山谷完全覆盖了,把树包裹得严严实实

C.顾安得不消之雪而弄之

不过哪里能得到永不消融的雪来赏玩呢

D.吾犹得以顷刻之观傲之

我们还能凭借这片刻观赏所得来傲视那些在雪中闭门不出的人

320.文中“于是间更有深致”,意思是种种景象在雪中更富情趣。请结合画波浪线句子中的具体景象,谈谈对此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赵简子大猎于中山,有狼当道,人立而啼。简子一发饮羽,狼失声而逋,简子驱车逐之。时墨者东郭先生将北适中山以仕,策蹇驴,囊图书,行失道,望尘惊悸。狼奄至,曰:“先生岂有志于济物哉?今日之事,何不使我得早处囊中,以苟延残喘乎?异时倘得脱颖而出,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敢不努力输诚哉!”

先生曰:“墨之道,‘兼爱’为本,吾终当有以活汝,脱有祸,固所不辞也。”乃出图书,空囊橐,徐徐焉实狼其中,三纳之而未克。狼请曰:“事急矣,惟先生速图!”乃跼蹐四足,引绳束缚之,蛇盘龟息,以听命先生。先生内狼于囊,引避道左以待赵人过。

已而简子至,求狼弗得,盛怒。拔剑斩辕端示先生,骂曰:“敢讳狼方向者,有如此辕!”先生匍匐进,跽而言曰:“行道人何罪哉?且鄙人虽愚,独不知夫狼乎,性贪而狠;君能除之,固当效微劳,又肯讳之而不言哉?”简子默,回车就道。

狼度简子之去远,而作声囊中曰:“出我囊,解我缚,我将逝矣。”先生举手出狼,狼咆哮谓先生曰:“我馁甚,馁不得食,亦终必亡而已。先生既墨者,思一利天下,又何吝一躯啖我而全微命乎?”遂鼓吻奋爪,以向先生。

先生仓卒以手搏之,且搏且,引蔽驴后,曰:“狼负我!”狼曰:“吾非固欲负汝,天生汝辈,固需吾辈食也。”相持既久,遥望老子杖藜而来,须眉皓。先生舍狼而前,拜跪啼泣曰:“乞丈人一言而生。”丈人问故,先生因述始末,顿首杖下。丈人闻之,杖叩狼曰:“夫人有恩背之,不祥莫大焉。儒谓受人恩而不忍背者,其为子必孝;又谓虎狼知父子。今汝背恩如是,则并父子亦无矣。”狼曰:“初,先生救我时,束缚我足,闭我囊中,压以诗书,我鞠躬不敢息。是安可不咥?”丈人曰:“是不足以执信也。试再囊之,吾观其状果困苦否。”狼欣然从之。先生复缚置囊中,丈人目先生使引匕刺狼。先生曰:“不害狼乎?”丈人笑曰:“禽兽负恩如是,而犹不忍杀,子固仁者,然愚亦甚矣。解衣以活友(注)于彼计则得,其如就死地何先生其此类乎!仁陷于愚,固君子之所不也。”言已大笑,先生亦笑,遂举手助先生操刃共殪狼,弃道上而去。

(取材于马中锡《中山狼传》)

(注)左伯桃与羊角哀为友,闻楚王善待士,同赴楚。困于途中,值雨雪粮少;伯桃遂绝食,且解己衣与羊角哀,入树洞中冻饿而死。羊角哀独行仕楚,显名当世;后启树发伯桃尸葬之。

32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墨者东郭先生将北适中山以仕      干:求取

B行失道,望尘惊悸                  夙:清晨

C先生仓卒以手搏之,且搏且          却:止步

D仁陷于愚,固君子之所不也          与:赞同

32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引绳束缚之                夫人有恩背之

B引避道左以待赵人过        行道人何罪哉

C先生匍匐进                丈人闻之,杖叩狼曰

D简子默,回车就道          须眉皓

32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狼当道,人立而啼

有只狼在路上,像人一样直立着嚎叫

B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先生的恩德,是使死人复活、让白骨长肉啊

C我鞠躬不敢息

我(一直)鞠躬求饶不敢停止

D于彼计则得,其如就死地何

从对方来考虑是好事;可是置自己于死地,又该怎么办呢

324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空囊橐,徐徐焉实狼其中,三纳之而未克。

②又何吝一躯啖我而全微命乎?

325在下面每个角色后的横线上写出一个恰当的熟语或成语,来评价其在文中的表现。

① 中山狼 ② 东郭先生 ③ 丈人

326丈人说:“解衣以活友……先生其此类乎!”他认为东郭先生和左伯桃都是“仁陷于愚”;但有论者对此并不赞同,并评论道:“东郭非仁实愚,左伯桃非愚实仁。”请结合文中及注释里的具体内容谈谈该论者如此评论的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重修六合县儒学

王阳明

六合之学,敝久矣。师生因仍以苟岁月,有司者若无睹也,故废日甚。正德甲戌(1514年),县尹安福万廷珵氏既和辑其民,始议拓而新之。维时教谕长兴徐丙来氏就圮舍,日夜砥新厥士

尹因谓曰:“子为我造士而讲肆无所,斯吾责,何敢不力!顾兵荒之余,民不可重困,吾姑日积月累而徐图焉,可乎?”民闻,相谓曰:“学谕方急训吾子弟,无宁居;尹不忍困吾民,而躬苦节省,吾侪独坐视,非人也。”于是耆民李景荣首出百金倡,从而应者相继,不终日聚金五百,以告尹。尹喜曰:“吾民尚义若此,吾事不难办矣!然吾职务繁剧,孰可使以吾事者乎?”学谕曰:“尹为吾师生甚劳苦,父老奋义捐金,既费其财,又尽其力。而与一二僚,请无妨教事以敦。”民闻,相谓曰:“尹不忍困吾民,学谕方急训吾子弟,又不忍吾劳,而身之,吾侪独坐视,非人也。”于是耆民王彰、陈模首请任其役,从而应者十夫,以告尹。尹喜曰:“吾民尚义若此,吾事不难办矣!”提学御史张君适至,闻其事而嘉之,众益趋以劝。

十月辛卯,尹乃兴事,学谕经度规制以襄,训导某、典史某察其勤惰,其出纳。十二月丁巳,工告毕役,未逾时也。庠生某撰考其事,来请予记。

予曰:甚哉!诚之易以感民也。甚哉!民易以诚感也。有司者赋民奉国,鞭苔累絷,不能得,则反仇视。今县尹学谕一言而民应若响,使天下之为有司学职者咸若是,天下有不治乎?此可以为天下之为有司学职者倡矣!民之爱其财与力,至争刀锥,靳举手投足,宁殆其身而不悔。今六合之民感其上之一言,捐数十百金,效力争先恐后。使天下之为民者咸若是,天下其有不治乎?此可以为天下之民倡矣!民之蔽于欲而厚于利,苟有以感之,且不惮费己之财、劳己之力以赴上之所欲为;士秀于民而志于道,修其明德亲民之学,以应邦家之求,固不费财劳力而可能也。苟有以感之,有不翕而兴者乎?吾闻徐谕之教六合,不数月而士习已为之一变。使由此日迁于高明广大,洗俗学之陋,则夫兴起圣贤之学以为天下士之倡者,将又不在于六合之士邪!将又不在于六合之士邪!

(有删减)

(注)①县儒学:明清时县里的最高教育机关,内设教谕(正式教师)一人,另设训导(教谕的助手)数人。②耆民:年高有德之民。

327.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师生因仍以苟岁月                             因仍:沿用

B.孰可使以吾事者乎                           鸠:承揽

C.又不忍吾劳,而身之                          董:理解

D.训导某、典史某察其勤惰,其出纳             稽:查核

328.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吾姑日积月累而徐图焉,可乎     天下有不治乎

B.于是耆民李景荣首出百金以倡               以洗俗学之陋

C.易以诚感也                   今县尹学谕一言而民应若响

D.且不惮费己之财                 有不翕而兴者乎

329.下列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维时教谕长兴徐丙来氏就圮舍,日夜砥新厥士

当时的教谕长兴人徐丙来在倒塌的学舍里,日夜坚持勉励那些读书人弃旧图新。

B.而与一二僚,请无妨教事以敦。

所以我与一两位同事,请求不要妨碍教学事务来督促这件事。

C.民之爱其财与力,至争刀锥,靳举手投足,宁殆其身而不悔

百姓吝惜财力,以至于微小的利益都要争,吝惜轻而易举的帮助,宁可危害自己也不后悔

D.修其明德亲民之学,以应邦家之求,固不费财劳力而可能也

学习那些“明德”“亲民”的学问,以响应国家的需求,(这)根本不需要花费财力劳力就可以做到。

330.下列对文意理解与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万廷珵既为教谕徐丙来所感动,又为不能尽快重修县学而歉疚。

B.六合县学迅速重修成功的原因是县万廷珵善于联合各阶层的力量。

C.耆民不愿因袖手旁观而被看作“非人”,所以自愿捐资出力参加重修工作。

D.第二段多处使用反复的修辞,有助于表现县尹和众民的感动之情。

331.翻译句子

(1)子为我造士而讲肆无所,斯吾责,何敢不力!

(2)提学御史张君适至,闻其事而嘉之,众益趋以劝。

332.《论语·颜渊篇》中,孔子与鲁国的权臣季康子谈“为政”:“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意思是,您只要想行善,老百姓也会跟着行善。领导人的作风好比风,老百姓的作风好比草,风向哪边吹,草向哪边倒。结合六合县学重修成功的原因,谈谈你对孔子这句话的认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积善之方

袁了凡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试以往事之。杨少师荣,建宁人。世济渡为生,久雨溪涨,横流冲毁民居,溺死者顺流而下,他舟皆捞取货物,独少师曾祖及祖,惟救人,而货物一无所取,乡人嗤其愚。少师父生,家渐裕,有神人化为道者,语之曰:“汝祖父有阴功,子孙当贵显,宜葬某地。”遂依其所指而之。后生少师,弱冠登第,位至三公,子孙贵盛,至今尚多贤者。

  鄞人杨自惩,初为县吏,存心仁厚,守法公平。时县宰严肃,偶挞一囚,血流满前,怒犹未息,杨跪而宽解之。宰为之颜。家甚贫,馈遗一无所取,遇囚人乏粮,常多方以济之。一日,有新囚数人待哺,家又缺米,给囚则家人无食,自顾则囚人堪悯,因撤己之米,煮粥食囚。后生二子,长曰守陈,次曰守址,为南北吏部侍郎;长孙为刑部侍郎,又俱为名臣。

嘉兴屠康僖公,初为刑部主事,宿狱中,细询诸囚情状,得无辜者若干人,公不自以为功,密疏其事,以白堂官。后朝审,堂官摘其语,以讯诸囚,无不服者,释冤抑十余人。公复禀曰:“辇毂下,尚多冤民,四海之广,兆民之众,岂无枉者?宜五年差一减刑官,核实而平反之。”尚书为奏,允其议。时公亦差减刑之列,梦一神告之曰:“汝命无子,今减刑之议,深合天心,上帝赐汝三子,皆衣紫腰金。”夫人后生应埙、应坤、应俊,皆显官。  

……

凡此十条,所行不同,同归于善而已。若复精而言之,则善有真有假;有是有非;皆当深辨。为善而不穷理,则自谓行持,岂知造孽,枉费苦心,无益也。何谓真假?有益人是善;有益于己是恶。有益于人,则殴人、詈人皆善也;有益于己,则敬人、礼人皆恶也。是故人行善,利人者公,公则为真;利己者私,私则为假。何谓是非?鲁国之法,鲁人有赎人臣妾于诸侯,皆受金府,子贡赎人不受金。孔子闻而恶之曰:“自今以后,不复赎人于诸侯矣。”子路拯人于溺,其人谢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自今鲁国多拯人于溺矣。”乃知人之为善,不论一时而论久远,不论一身而论天下。现行虽善,其流足以害人,则似善而实非也;现行虽不善,而其流足以济人,则非善而实是也

(选自《了凡四训》第三篇,有删减)

333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试以往事之             征:证明

B少师父生               逮:追踪

C遂依其所指而之         窆:安葬

D宰为之颜               霁:和缓

334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济渡为生              煮粥食囚

B辇毂下,尚多冤民        是故人行善

C有益人是善              皆受金

D怒犹未息                子贡赎人不受金

335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顾则囚人堪悯        (如果只)顾自家人,那么囚犯就太可怜了。

B密疏其事,以白堂官     他秘密地把这件事写成公文告诉了刑部堂官。

C时公亦差减刑之列       当时屠康僖也差点进入减刑行列

D为善而不穷理           做善事却不知探究做善事的道理

336请翻译下列原文中的句子

①孔子闻而恶之曰:“自今以后,不复赎人于诸侯矣。”

②现行虽不善,而其流足以济人,则非善而实是也。

337填空。

①根据前三段内容,用一个熟语概括“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的意思是__________

②“善”的甲骨文写法是即羊,意思是“祥”;即眼睛,意在强调“看见”;

可见“善”的造字本义是眼神安祥亲和。由此推断,“善”属于六种造字法中的_______

338文末作者说“人之为善,不论一时而论久远,不论一身而论天下”。请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刘公平倭冢记

[明]童蒙吉

①自辽阳守将刘江败倭寇于樱桃园之后,不敢犯顺者,几二百年矣。嘉靖壬子,东南又受荼毒,而淮扬尤甚。天子轸念畿辅重地,特简白川刘公以浙江副使拜命兹地。运筹布策,井井有条。迨己未夏,倭连艘数千余入寇,破通州副总兵于水上,遂薄如皋,西窥淮扬,势如风火。公誓诸将,奋不顾身,亲勒部陈。一捷于丁堰,再捷于东门。贼乘夜循海而趋庙湾,军门李公遂大破之。

②此盖初至之贼云。既而江南逸贼复犯通州,公乃选轻车数百,扼雉皋之岔河,以断贼西向,而自以其兵同边将邱公待贼于西场。少顷,贼(甲)趋西场,公命骑兵张两翼以冲其腋,而以大炮摧其中,俘斩者三百有奇,贼遂奔入仲家园。公进围,越三昼夜,缺其一面,贼(乙)不敢遁。斩大酋长以下千五百二十七级,生虏十五人,余党歼于刘庄,迄无噍类,海帮赖以安堵。

③蒙吉以公务至西场,见路有碣曰“刘公平倭冢”,盖场之人仿古京观,萃倭贼骨而封之,以识公功也。蒙吉询诸父老,津津道公灭贼状。夫西场之捷,其己未成功之尤者乎?盖胜之丁堰诸处者,至西场而后赫其威;歼于刘庄者,在西场已先褫其魂。而西场之得名,与樱桃园一辙矣。然樱桃园一捷,而倭奴不敢犯华者二百年,则斯捷也又焉知不可保数百年无虞矣乎

④公为人沉毅,而智虑绝人。师行尤有纪律,不扰民间一草一木,而以休养抚循之意寓于师旅饥馑中。故民之肖像以生祀公者,无问远迩。在扬州则祠,在太州则祠,在如皋则祠,在宝应则祠,在海安镇则祠。兹石之树,乌足以尽公哉!尝窃计之:公之老成厚重似赵充国,忠义精诚似郭汾阳,仁和谦谨、敬礼士夫下吏似曹彬,岂刘江可同日语哉!于戏,自倭犯中国未有能一大创者,公以文墨儒绅,义激于衷,兴师挞伐,横厉岛夷,前后折馘约三千有奇,铭纪旆常,有国史氏在,蒙吉何能与焉!

⑤公讳景韶,字子成,号白川,湖广武昌府崇阳县人,起家甲辰进士,今升浙江按察使,仍掌海道事。斯为记。

﹝注释﹞①噍(jiào)类:本指能吃东西的动物;特指活人。②于戏:语气词,表感叹。

339以下加粗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迨己未夏    等到

B遂薄如皋    逼近

C俘斩者三百有奇    奇特

D无问远迩    近

340根据文意,选取表达效果最好的两个虚词,分别填入甲、乙两句的(    )内。

甲:少顷,贼(    )趋西场    乙:贼(    )不敢通

A终    果

B遂    则

C则    遂

D果    终

341下面各项虚词用法和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故民之肖像以生祀公者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B夫西场之捷,其己未成功之尤者乎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C破通州副总兵于水上    因击沛公于坐

D公乃选轻车数百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342下面分析错误的的一项是(    )

A第①段中的“势如风火”比喻倭寇来势像风火一样猛烈。

B根据第⑤段信息,若“刘公”与朋友相聚,“刘公”应自称为景韶或白川,朋友还可尊称“刘公”为子成或白川(或白川先生)。

C刘公为人深沉刚毅,深思远虑,智谋过人。

D刘公面对来犯倭寇,首先控制要害之地,切断倭寇向西之路,逼迫倭寇进入西场埋伏圈。之后在两场冲乱倭寇阵型,对其形成包围之势;在刘庄进兵围攻倭寇。并留下一个缺口;最后在仲家园全歼倭寇。

343根据文意,将下面纪念刘公平倭的对联补充完整最恰当的项是(    )

(1)上联:瞻战场留千秋胜迹    下联:

(2)上联:        下联:刊石颂英雄功昭天下万千年

A(1)平倭寇颂万载伟业    (2)挥师扫倭寇安靖海疆三百载

B(1)平倭寇歌百年功绩    (2)挥师扫倭寇安靖海疆千秋安

C(1)灭倭寇歌万载伟业    (2)挥师扫倭寇安靖海疆千秋安

D(1)平倭寇颂万古雄师    (2)挥师扫倭寇安靖海疆三百载

344对下面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A公誓诸将,奋不顾身,亲勒部陈,

刘公向众将宣讲作战意义、鼓舞斗志,奋不顾身,亲自统兵(作战)。

B则斯捷也又焉知不可保数百年无虞矣乎?

那么此次西场大捷又怎知不可保(我)数年无忧呢?

C兹石之树,乌足以尽公哉!

区区一块石碑,不能值得刘公尽心关注!

D蒙古询诸父老,津津道公灭贼状。

我询问各位父老,他们都津津有味地谈论刘公消灭贼人的情形。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治溷生传

明·童轩

治溷生,不知何许人。始来京师,僦屋以居其妻子。尝谋诸妇曰:“京师甲第连甍,高者翚飞,低者麟,皆有匽舍其中,吾顾无他能,将求治溷以为业,不识可乎?”妇曰:“唯唯。”

生乃置溲器二、臿一,恒冠帻曳履,负器荷臿,日往富贵者之门为之治溷。治溷一辄取钱数文。人见其巾帻类儒生也,呼为“治溷生”。生闻而喜曰:“甚善名我。”乃益勤其业,日治数溷,得钱数十文,虽身陷淄污、颜面淟涊、须眉秽浊,亦不少惜也。则以钱市酒肉,施施从外归,相与妇子醉饱酣歌以为乐。旦则复出,莫归复如之。

如是者累年,将以为起家之业,子孙可世守而弗易也。有见而哀之者曰:“汝何至为是耶!汝冠儒,必且知书,要必博古今,潜道德,抗浮云之志,青风之节,以与古之贤人哲士照耀后先,斯于儒服为称。审不能焉,必吐奇出策,树立功名,以与时之忠臣义士争雄并驰,斯亦无愧于儒也。又不能焉,则求老农老圃而往师之,亦足给以自活。汝何至为是耶!且古之君子廉洁之行,明取舍之分,虽朝夕不食,饥以不能出门户,苟非道义,其视千驷万钟若将浼己而不顾视,况汝之裳不洁,触秽臭困怀中如是!使其人见之,必将掩鼻而疾走矣。汝何至为是耶!”

生闻笑曰:“吾业非汝所知也!且子谓博古今、潜道德、吐奇出策、树立功名,非劳心者不能也。农圃之事,暑雨祈寒,终岁勤动,非劳力者不能也。且劳心者道德之传,必系乎天;功业之建,必因乎时。彼欲强而行之,人皆骂为迂蚩者耳。至若劳力农圃,苟或水旱不得,则饥馑相仍,卒至穷困转徙。是则道之不行,不免招尤而速谤,农之不获,不免啼饥而号寒。孰与吾之治溷:内不劳于心,外不劳于力,负吾器,荷吾臿,窥瓮小大浅深从而锹锘焉,从而陶宂焉。少用其勤则剩获其利,归而持酒肉,而吾妇子又醉饱。嘻嘻,视彼劳心力而无成者真所谓迂蚩者耳!子何足以知吾业乎!今夫骈拇枝指、悬疣附赘,固出性而成于形也,子又何以能使吾改其业乎!”

注释:①治溷生:掏粪人。溷,厕所。②宂:同“冗”,多余。

345.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低者麟次                 次:有次序地排列着

B.则以钱市酒肉           莫:通“暮”,晚上

C.青风之节               砺:磨炼

D.且古之君子廉洁之行     敦:督促

346.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呼为“治溷生”          相如持璧却立

B.审不能焉,必吐奇出策    此岳阳楼之大观也

C.朝夕不食              夫夷近,则游者众

D.生闻笑曰                蟹六跪二螯

347.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求治溷以为业,不识可乎

想要把掏粪的工作作为自己的职业,不了解可以吗

B.则求老农老圃而往师之,亦足给以自活

那么可以向老农老圃学习种田种菜,也可以养活自己

C.使其人见之,必将掩鼻而疾走矣

假使别人看见了,一定会捂着鼻子快速跑开

D.视彼劳心力而无成者真所谓迂蚩者耳

看那劳心力却一事无成的人真是所说的迂腐痴呆的人

348.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农圃之事,暑雨祈寒,终岁勤动,非劳力者不能也。

②是则道之不行,不免招尤而速谤,农之不获,不免啼饥而号寒。

349.“汝何至为是耶”这句话在第三段中反复出现三次,有什么作用?

350.治溷生是个普通人,他的观点对今天的服务行业有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文章内容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与徐贻孙书

[清]方苞

苞白:去年五月中,得吾兄手书,欲作书相报,违隔久远,所怀蕴积,措笔不知从。日延月滞,以至于今。

苞尝叹近世人为交,虽号以道义性命相信者,察其隐私,亦止借为名声形势。其确然以道相刻砥,见有利,止之勿趋,见有害,勉之勿避,谅其人之必从而后无悔心者,无有也。念朋好中,独吾子能行此于苞,独苞可行此于吾子耳。

苞与吾子性各僻隘,才用不宜于时,苟逯众人汲汲取名致官,幸获之,适足以来时患。私计所得为而不争于众者,独发愤于古人立言之道,以庶几后世之传。然所争愈大,则其成愈难。自有载籍以来,志节功业光显耿著之人,累累相望,而文章之传愈久而彰者,数十百年中往往而绝也。岂其为之者之不众欤?亦所积者薄而精气不足以自存也

苞近者自悔向所学,皆登枝而其本,背源而涉其流。欲抱经穷山,以求古圣贤人之意,而日为事物凌杂困。吾兄居远州部,夙少人事,宜聚古圣贤人之书,沉潜翻覆,穷探力索以轥其径途,然后行之不息,以待其久而至焉。人生少壮而老,事境参差百出,其得从容无为、委身于问学者,常无几时,失而不为,则终不可复。且聪明智虑,当其时浚而导之,时过而昏,不能复为我用,虽欲不与世愚无知人混混以没世,岂可得哉!

又凡骨肉天属,古圣人、贤人不可奈何,竭吾心而正其道可也;而悲忧穷蹙以苦其生,则君子亦无取焉。忆在京师,吾子为我叙述平生遭遇,扼腕欷歔,若无所乐其生。时时如此,恐致疾病他患,意绪日以隳敝,且将不能复发愤于《诗》《书》以自强。吾子勉之!

苞以朝夕不能自赡,仍将北游托所知者,旬日间必发,恐吾兄不晓,故留此以报。贱贫屯塞,各竭蹶以谋其身,非以事故,适然会合,不能特赁舟车以相存。一朝解手,终不知继见之期,惟各淬厉,毋自同于众人,其义乃不相负。苞白。

(有删节)

35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欲作书相报                  比:先前

B.念朋好中                    顾:关心

C.皆登枝而其本                捐:舍弃

D.苞以朝夕不能自赡              赡:供给

35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措笔不知从                      而日为事物凌杂

B.虽号以道义性命相信者            适会合

C.幸获之                          古圣人、贤人不可奈何

D.则其成愈难                      数十百年中往往而绝

35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谅其人之必从而后无悔心

相信对方一定听从自己的意见而且此后也不后悔

B.亦所积者薄而精气不足以自存也

也不过是积累浅薄因而文气不足不能够长存罢了

C.欲抱经穷山

想到深山中读书

D.且聪明智虑,当其时浚而导之

况且就算是那些聪明有智慧的人,也应该时时刻刻指导他

354.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不能特赁舟车以相存

355.文章三到五段写到了作者对朋友的劝勉,请具体说明这些劝勉的内容是如何逐层展开的。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耿九畴,字禹范,卢氏人。永乐末进士。宣德六年授礼科给事中。议论持大体,有清望。正统初,大臣言两淮盐政久坏,宜得重名检者治之,于是推择为盐运司同知。痛革宿弊,条奏便宜五事,著为令。母丧去官,场民数千人阙乞留。十年正月起为都转运使。节俭无他好,公退焚香读书,廉名益振,妇孺皆知其名。

事见诬,逮下吏,,得白,即留为刑部右侍郎。屡辨疑狱,无所挠屈。礼部侍郎章瑾下狱,九畴及江渊等议贬其官。瑾婿给事中王汝霖衔之,与同官叶盛、张固、林聪等论刑部不公。九畴、渊遂劾盛等,言汝霖父永和死土木,嬉笑自如,不宜居职。时景帝新立,急于用人,置汝霖等不问,瑾如奏。凤阳岁凶,盗起,敕往巡视招抚。奏留英武、飞熊诸卫军耕守,招来流民七万户,境内以安。两淮自九畴去,盐政复弛。景泰元年仍命兼理。敕录诸府重囚,多所平反

都指挥杨得青等私役操卒,九畴劾之。诏按治,且命诸边如得青者,具劾闻。边将请增临洮诸卫戍,九畴言:边城士卒非乏。将帅能严纪律,赏罚明信,则人人自奋。不然,徒冗食耳乃不增戍。边民春夏出作田,秋冬徙入塞。九畴言:边将所以御寇卫民也,今使民避寇失业,安用将帅?因禁民入徙,有被寇者,治守帅罪。布政使许资言:侍郎出镇,与巡按御史不相统,事多拘滞,请改授宪职便。转右副都御史。大臣镇守、巡抚皆授都御史,自九畴始。

有旨市羊角灯,九畴引宋苏轼谏神宗买浙灯事,事寝。灾异求言,请帝延儒硕,公赏罚,择守令,简将帅,优诏报焉。天顺初,议事京师。帝顾侍臣曰:九畴,廉正人也。留为右都御史。罪人系都察院狱者不给米,九畴言,乃日给一升,遂为令。已,上疏陈崇廉耻,清刑狱,劝农桑,节军赏,重台宪五事,帝皆嘉纳。

(节选自《明史·耿九畴传》)

注释:①土木:明正统十四年,英宗朱祁镇北征瓦剌,兵败于土木堡。②宋神宗大办元宵节,欲购浙灯四千余盏,苏轼上书劝谏,反对奢华,神宗采纳其建议。

35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场民数千人阙乞留          诣:到

B.,得白                    已:结束后

C.敕录诸府重囚              寻:不久

D.秋冬徙入塞                辄:往往

35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事见诬                        具劾

B.言汝霖父永和死土木            盗

C.转右副都御史                  事

D.有旨市羊角灯                  九畴

35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退焚香读书

耿公(办完公事)回到家就烧香读书

B.多所平反

多处地方平反

C.徒冗食耳

徒然浪费粮食而已

D.请帝延儒硕

(耿九畴)请皇上延揽知识渊博的儒生

35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边将所以御寇卫民也,今使民避寇失业,安用将帅?

36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耿九畴治理两淮盐政,痛下决心革除弊端,收效明显。

B.耿九畴审理章瑾案件,刚正不阿,遭到诬陷后被捕入狱。

C.耿九畴前往凤阳巡视赈灾,及时招抚流民,安定民心。

D.耿九畴多次提出合理建议,大多被皇上采纳,并受嘉奖。

361.文中称赞耿九畴“廉正”,请举例说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居正,字叔大,江陵人。少颖敏绝伦。十五为诸生。巡抚顾璘奇其文,曰:“国器也。”嘉靖二十六年,居正成进士,改庶吉士。徐阶辈皆器重之。迁右中允,领国子司业事。与祭酒高拱善,相期以相业。阶代严嵩首辅,倾心委居正。居正与中人冯保善。居正劝帝当尊崇两宫。故事,皇后与天子生母并称皇太后,而徽号有别。保欲媚帝生母李贵妃,风居正以并尊。居正不敢违,议尊皇后日仁圣皇太后,皇贵妃日慈圣皇太后,两宫遂无别。慈圣徙乾清宫,抚视帝,内任保,而大柄悉以委居正。时承平久,群盗猬起,至入城市劫府库,有司恒讳之,居正严其禁。匿弗举者,虽循吏必黜。得盗即斩决,有司莫敢饰情。盗边海钱米盈数,例皆斩,然往往长系或瘐死。居正独亟斩之,而追捕其家属。盗贼为衰止。时帝渐备六宫,太仓银钱多所宣进。居正乃因户部进御览数目陈之,谓每岁入额不敌所出,请帝置坐隅时省览,量入为出,罢节浮费。疏上,留中。帝复令工部铸钱给用,居正以利不胜费止之。言官请停苏、松织造,不听。居正为面请,得损大半。帝御文华殿,居正侍讲读毕,以给事中所上灾伤疏闻,因请振。复言:“上爱民如子,而在外诸司营私背公,剥民罔上,宜痛钳以法。而皇上加意撙节,于宫中一切用度、服御、赏赉、布施,裁省禁止。”帝首肯之,有所蠲贷。居正以江南贵豪怙势及诸奸猾吏民善逋赋选大吏精悍者严行督责赋以时输国藏日总充而豪猾率怨居正亡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大出金帛为医药资及卒,帝为辍朝,谕祭九坛,视国公兼师傅者。

(节选自《明史·张居正传》,有删改)

36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居正以江南贵豪怙势及诸奸猾吏民善逋赋/选大吏精悍者严行督责/赋以时输国/藏日益充/而豪猾率怨居正/亡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大出金帛为医药资/

B.居正以江南贵豪怙势及诸奸猾吏民善逋赋/选大吏精悍者严行督责/赋以时输/国藏日益充/而豪猾率怨居正亡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大出金帛为医药资/

C.居正以江南贵豪怙势及诸奸猾吏民善逋赋/选大吏精悍者严行督责/赋以时输国/藏日益充/而豪猾率怨居正亡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大出金帛为医药资/

D.居正以江南贵豪怙势及诸奸猾吏民善逋赋/选大吏精悍者严行督责/赋以时输/国藏日益充/而豪猾率怨居正/亡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大出金帛为医药资/

36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嘉靖,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明世宗朱厚炮的年号。古代常用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年号和干支兼用法等。

B.庶吉士,由通过科举考试中进士的人当中选择有潜质者担任,负责起草诏书,有为皇帝讲解经籍等责。

C.织造,明清设专局供应宫中织品的皇商。江宁织造、苏州织造、杭州织造是明清两朝为宫廷供应织品的皇商。

D.户部,中国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六部之一。掌全国户籍、屯田、赋税、俸饷等事宜,长官为户部尚书。

36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居正富有才华,深受重用。张居正年少时才华过人,巡抚顾磷赏识他;徐阶等人器重他;张居正劝皇帝尊崇两宫太后,慈圣太后把朝廷的大权全交给他。

B.张居正为政严苛,重惩盗贼。各地群盗起事,甚至抢劫府库,张居正下令捕获的盗贼当即处死;盗贼偷盗供应边防和海防用的钱粮达到一定数额的,张居正主张立即斩首,并追捕其家属。

C.张居正劝谏皇帝节用,救济受灾地区。国库银两多被调入宫中使用,张居正劝谏皇帝量人为出,节省无谓的开支,皇帝没有答复;他请求救济受灾地区,建议节省宫中用度,皇帝没有采纳。

D.张居正公忠体国,皇帝厚待他。张居正生病期间,皇帝频发“敕谕”询问其病情并拿出大量财物作医药费;他去世后皇帝停止上朝,下令设九坛祭奠。

36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司恒讳之,居正严其禁。匿弗举者,虽循吏必黜。

(2)上爱民如子,而在外诸司营私背公,剥民罔上,宜痛钳以法。

366.张居正作为少有的治世能臣,是明朝中兴的主要推动者和缔造者,他为改善国家的财政状况采取了哪些措施?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克恭,字彦敬。父亨,字嘉甫,有时名。世祖时,台、省交章论荐。召对便殿,称旨,世祖欲官之。固辞,归老房山卒。

克恭传家学,于群经奥义,靡不研究。江南平,选授行台掾。从御史大夫相威入觐,世祖顾问再三,曰:“是高嘉甫儿耶?”赐钞二千五百贯。二十五年,入为监察御史。是时,桑哥政,擢克恭右司都事,克恭刚直不阿。明年,随使江淮行省,考核簿书文法,吏多媚上,务求严苛,克恭独持平恕。

出为江淮行省左右司郎中。浙西公田七十五万顷,克恭视民所输,较私田增二十倍,奏言:“今吏民交困,宜讲求良法,保固邦本,不当重为烦扰,复循旧弊。”疏入,不报。有以朝命至杭增湖东夏税者,自执政以下皆取认状,独克恭不肯。比去,克恭徐语之曰:“吾才不逮子远甚,子昔官于此不能增,而谓吾能耶?子毋重瘠吾民。”事卒寝。

元贞二年,迁山南河北道廉访副使。时畅师文为佥事,克恭奏言:“师文历中外几二十年,臣资历尚浅,师文学行远出伦辈,非臣所能及。况臣素兄事师文,一旦躐居其上,情实不安。”明年,擢克恭江南行台治书侍御史,师文亦改山东道,入为国子司业,人皆多克恭之让。克恭抵任,条上兴学校、选真才、汰冗官、增吏俸,慎刑狱五事。又言:“朝廷累放诏旨,议行贡举法,而权臣扳引朋类,格不行。今所至乏才,宜设科取士,以副上意。

五年,敕克恭与直学士王约赈京师水灾,惠利周浃,民德之。克恭在刑部,与同官议事,不肯曲意附和。及去,凡克恭所定者,胥吏皆准为程式。

克恭诗自得天趣。画学米芾父子,后用李成、董元法,造诣精绝,尤工墨竹,与宋文与可齐名。

(选自《新元史·高克恭列传》,有删改)

367.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时,桑哥政                 秉:掌握

B.克恭独持平恕。               以:因为

C.擢克恭江南行台治书侍御史     乃:才

D.而权臣扳引朋类,格不行       沮:阻止

368.对下列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世祖顾问再三,曰:“是高嘉甫儿耶?”/世祖的顾问谋臣再三问他:“你是高嘉甫的儿子吗?”

B.师文学行远出伦辈,非臣所能及。/师文的学问品行远超同辈人,不是我所能比得上的。

C.今所至乏才,宜设科取士,以副上意。/现在所到之处人才缺乏,应该设科取士,以求符合皇帝的旨意。

D.及去,凡克恭所定者,胥吏皆准为程式。/等到离开刑部,凡是高克恭所定的规矩,官吏们都奉为标准。

36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高克恭的父亲在当时很有名,却不愿意出来做官,到房山去养老,并死在了那里。

B.高克恭发现浙西官田中佃户交纳的税粮比民田高二十倍,便上疏解决了这个问题。

C.为官期间,高克恭体恤民情,赈济灾民,改革吏制,不屈从权贵,深得百姓爱戴。

D.高克恭博学多才,熟读经书,诗作自然成趣,绘画方面造诣很高,尤其擅画墨竹。

370.通观全文,“克恭刚直不阿”有哪些具体表现,请简要概括。

 

241.C

242.B

243.C

244.①空出袋子,慢慢地将狼装入其中,再三装它都没成功。

②又何必吝惜一副身躯给我吃掉,从而让我保全小命呢?

245.东郭先生明知狼“性贪而狠”还去救它,此谓善恶不分;在丈人将狼骗入囊中并示意他杀狼时,东郭先生还心怀“仁慈”,此谓“好了疮疤忘了痛”。因此“实愚”。东郭先生的行为不是因为“仁”或“兼爱”,而是因为没有原则的“滥善”,因为他不能明辨是非的愚蠢。因此“非仁”。

左伯桃“绝食”“解衣”是为了成全朋友而主动选择牺牲自己,他对处境及自身行为的后果有清醒的判断。因此“非愚”。面对困境,他没有自私自利,而是舍己为人;这种行为源自友情,也源自“仁爱”这种高尚的道德。因此“实仁”。

246.①爱人从孝悌开始,人不孝悌不能爱人,也无仁心;孝悌是仁心的表现,但它只是行仁的一个方面,能孝悌未必就能仁;

②仁的基本内涵就是爱人;爱人的起点就是在心里要有别人,能推己及人。自己立得起来,也帮助别人立起来,自己过得通达,也帮助他人过得通达;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给别人。见到自己,也要见到他人,见到众生,是大爱,是为儒家的利他心。

③仁心离人很近,不是很高大上的存在,也不难去做,如果一个人决定要行仁道,那么只要自己努力,就可以做到。道德修养必须依靠自觉,不能依靠外力。

【分析】

241.

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的能力。

C项,句意为:先生慌忙用手和它搏斗,边反抗边后退。却:后退。

故选C

242.

此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基本能力。

A项,而:修饰关系连词/转折关系连词。

B项,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C项,以:相当于“而”,修饰关系连词/介词,用。

D项,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的”。

故选B

243.

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C项,“我鞠躬不敢息”,翻译为:我曲着身子不敢喘息。鞠躬:弯曲着身子。

故选C

244.

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1)中“囊橐”,袋子;“徐徐”,慢慢地;“三”,多次;“克”,成功。

(2)中“吝”,吝惜;“啖”,吃;“全”,保全。



参考译文:

赵简子在中山声势浩大地打猎,有只狼在路上,像人一样直立着嚎叫。简子一箭射到狼,箭羽陷入狼肉中,狼号叫着逃跑,简子驱赶着车子追赶它。当时墨家学者东郭先生要到北方求书斋的中山谋官。赶着跛脚驴,袋子装着图书,清晨赶路迷了路,望见扬起的尘埃非常害怕。狼突然来到(他面前),(对他)说:“先生是否有志于帮助天下之物呢?今天这情景,何不让我赶紧待在袋子里,得以苟延残喘呢?将来什么时候(我)如果能出人头地,先生的恩德,是把死救活让白骨长肉(一样的)啊,我怎敢不付出诚心(报答)呢!”

先生说:“墨家的宗旨,以博爱为本,我终究会有办法救你的。即使有灾祸,我也一定不会推辞。”便(从袋子里)拿出图书,空出袋子,慢慢地将狼装入其中,再三装它都没成功。狼请求道:“情况紧急啊!希望先生赶紧想办法啊!”于是蜷缩起四肢,(让东郭先生)拿绳子(把自己)绑起来,像蛇一样盘曲,龟一样屏息,来听凭先生(处置)。先生将狼装在袋子中,退避到路旁,候赵简子的人过去。

不久简子到了,寻找狼没找到,非常生气。拔出剑斩断车辕的顶端,并指给东郭先生看,骂道:“隐瞒不报狼的去向的人,就和这车辕一个下场!”先生趴到了地上,匍匐着前进,长跪着说:“(你找不到狼,)(我这)过路的人有什么罪啊?鄙人虽然愚钝,难道不知道狼吗?它生性贪婪而狠凶狠;您能除掉它,我本就应当献出微薄之力,又怎么会隐瞒着不说呢!”简子无言以对,回车上路。

狼估计简子去远了,就在袋子里面发出声音说:“把我从袋子里放出来,解掉绑我的绳子,我要走啊!”先生动手放出狼,狼咆哮着对先生说:“我非常饿,饿了没有食物,也终将死掉。先生既然是墨家学士,想着为天下作贡献,又何必吝惜一副身躯让我吃掉,而让我保全小命呢?”于是张开利嘴舞动尖爪,向先生(进攻)。先生慌忙用手和它搏斗,边反抗边后退,躲避在驴子后面,说:“狼辜负了我!”狼说:“我本来不想辜负你的,但老天生下你们,本来就是需要我们吃的啊!”相持已经很久,远远望见一个老者挂着木杖走过来,胡子眉毛雪白。先生又喜又惊,丢下狼迎上前去,哭着下跪拜倒,说道:“乞求老人一句话来救我活命!”老人询问原故,先生于是讲述了事情的始末,在老人的手杖前磕头。老人听了,用手杖敲打狼说道:“别人对你有恩而背叛他,没有比这更不好的啊!儒家说,受人恩而不忍心背叛的人,他作为儿子也一定孝顺;又说虎狼也知道父子之情。如今你背叛有恩的人到如此的地步,就是连父子之情也没了啊。”狼说:“当初,东郭先生救我的时候,捆绑我的脚,把我关在袋子里,用诗书压我,我曲着身子不敢喘息。这样的人怎么能不吃他?”老人说:“这都不足以令人信服。试着再把狼装到袋子里,我看那情状果然是困苦不。”狼欣然按照他说的做。先生又绑了狼放进袋子里。老人用眼神示意先生拿匕首刺狼。先生说:“这不是害狼吗?”老人笑道:“禽兽背叛恩德如此,还不忍心杀它,您的确是仁者,然而也够愚蠢的啊!脱下衣服救活朋友,在对方角度来考虑是好,可是置自己于死地,又该怎么办呢?先生大概就是这类人吧!仁慈得陷入愚蠢,本来就是君子所不赞成的啊。”说完大笑。先生也笑了。于是老者便抬手帮先生操刀一起杀死了狼,(将狼)丢弃在路上后离去。


汇编不易

需要全部答案可添加作者微信付费15 yuan获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