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京市师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北京语文历年期末一模二模高考汇编(持续更新)

高考精品讲义集


近三年高考语文真题答案解析及部分作文

2021北京高考真题语文(教师版)


ent--><

北京市师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名著阅读

1.《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小说叙述的是湘西小镇_________(镇名)一对相依为命的祖孙平凡宁静的人生,以及他们平凡宁静人生中难以抹去的寂寞和“淡淡的忧伤”。小说中两兄弟同时爱上了翠翠,_________(人名)走车路,托人提亲;_________(人名)走马路,通过唱歌表达爱意。兄弟俩没有按照当地风俗以决斗论胜负,而是采用公平而浪漫的_________的方式表达感情,让翠翠自己从中选择。一个美丽的夜晚,翠翠在优美迷人的歌声中梦见象征爱情的_________(植物)。

2.名著填空。

翠翠发现_________在雨夜里塌掉了,去叫爷爷,才发现他去世了。

 

二、选择题

3.下列加点字读音中有两处错误的一项是(   

A.zhā    nuó    hùn)沌   )曲折折

B.     qián)诚    jiā)被    )争流

C.niù          yùn)帖   chuán)破屋

D.duó)步   装(zháo         )磕绊绊

4.下列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箫索  歧路  落漠  蓊蓊郁郁

B.细腻  疏落  凋蔽  挥斥方遒

C.告诫  凛洌  慰藉  不知所措

D.荒僻  弥望  发髻  参差斑驳

5.下列《论语》中的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朋友shuò),斯疏也      山节藻zhuō

B.虽在lěi)绁之中         )各言尔志

C.雍也仁而不nìng       乘肥马,)轻裘

D.dān)食,一瓢饮      中人以上,可以)上也

6.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错误的一项是(   )

A.举酒shǔ)客      倚歌而

B.孤舟之)妇      chī)酒临江

C.绕树三       羽扇guān)巾

D.何时可luō      卒莫消cháng

7.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曹操,东汉末年政治家、文学家,与其子曹丕、曹植合称“三曹”。他们开创的一代诗风,被称为“建安风骨”。《短歌行》是曹操以乐府古题创作的诗歌。

B.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豪放派词人代表。与父苏洵、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赤壁赋》写于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惠州时期。

C.茹志鹃,当代著名女作家。1943年随兄参加新四军,后期一直在部队文工团工作。《百合花》表现了战争年代崇高纯洁的人际关系,歌颂了人性美和人情美。

D.沈从文,小说家、散文家,湖南凤凰人。代表作有长篇小说《边城》,散文集《湘行散记》等。《边城》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为背景,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

 

三、选择类

8.下列《论语》中的读音全部错误的一项是(   )

A.不可以久chǔ)约             xiǎn)久矣

B.事父母)谏               邦有道,则zhì

C.)不觚             耻躬之不dǎi)也

D.或乞)焉                  非不yuè)子之道

9.下列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幽壑之潜蛟         益圣,愚益愚

B.天南             食埃土

C.鱼虾而友麋鹿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相师

D.西望夏口             学而大遗

10.下列加点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扣舷歌之           逝者如斯,未尝往也

B.飘飘如遗世独立     知不可骤得

C.纵一苇所如         倚歌而和

D.挟飞仙遨游         举匏樽相属

11.下列特殊句式不属于同一类的一项是(   )

A.而又何羡乎           ���以为轮

B.凌万顷之茫然         蚓无爪牙之利

C.渺渺兮予怀           贤哉回也

D.相与枕藉乎舟中       月出于东山之上

12.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不知句子(如何)停顿,向老师请教,有未解决的疑惑,却不向老师学习。

B.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理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

D.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不一会儿,明月从东山上升起,我在斗宿与牛宿之间徘徊。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古称三不朽曰: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士非此三者,无以托于世而列于士君子之林矣。兼之者,其命世之豪杰!道德不足,则功业、文章亦足表见。若夫希世取容,求为富贵利达而已,又何足比其数也。我朝英贤辈出,其以道德、功业、文章名世者,代不乏人。余尝窃高山之仰,景行先哲

诚意伯刘公基,少通《春秋》,长务理学,尤精兵法。会太祖定栝苍,是时吴、汉为敌,众苏湖地饶,宜先取吴。公密谋曰:“汉灭,吴直囊中物耳!宜先伐汉。”上纳其言,灭汉取吴,因收中原。志在澄清天下,言于上曰:“当使纪纲振肃,而后惠政可施。”上皆嘉纳之,累欲进公爵,公固辞不受。公刚毅,慷慨有大节,遇急难,勇气奋发。与金华宋濂友善,并以功名显于世。文章二公尤著,基曰《郁离子》,濂曰《龙门子》。

宋濂始见上金陵,问:“世乱奈何?”对曰:“愿明公不嗜杀人,天下可定。”上悦之。郊社宗庙山川百神之典,朝会宴享律历衣冠之制,咸以委濂,屡推为开国文臣之首。侍上多所陈说,直谅不务文饰。上喜曰:“卿可参大政。”对曰:“臣少无他长,徒以文墨议论事。一旦授职不效,有负陛下。”顿首力辞。上尝廷誉公曰:“古人太上为圣,其次为贤、为君子。若濂,事朕十九年,口无毁言,身无饰行,宠辱不惊,始终无异,匪惟君子,抑可谓贤矣。”公尝自言曰:“古人为学,使心正身修,措之行事,俯仰无愧而已。”后居青萝山,闭门著述,人罕睹其面。

方孝孺,恒以明王道为己任。太祖尝召见,喜其举动端整。建文即位,召为文学博士,凡将相谋议,辄资孝孺。及靖难兵起,诏檄皆出其手。兵既渡江,坚守誓死。建文逊去,文皇召用,不屈。文皇命孝孺草即位诏,悲恸彻殿,大哭且骂曰:“死即死,诏不可草!”文皇大怒:“即死,独不顾九族乎?”孝孺曰:“便十族奈我何!”文皇大怒,竟磔诸市。孝孺慨然就戮,之死靡悔。其所著述甚多,文大类苏氏,而正论过之。

此数英贤,岂非志于道德,功名不足以累其心,志于功名,富贵不足以累其心者耶!迨今承平日久,今士人非科第无以自见,故始为诸生,欣羡一举,不啻起渊谷、腾霄汉也;既推上矣,羡登甲第,汲汲不减诸生时;既成名矣,骎骎希冀显荣;位列公卿,犹思恩逮上世,赏延后裔。所谓诵法圣贤者,取陈言应制科尔,甫服冠裳,辄尽弃去。悲夫!以是立功名且不可,何论道德!

余告门下举试不第者曰:“君子修身善行,睹穷达显晦,不入于心,充然喜乐在我。焉知竞进争先,戚戚穷年也!别矣,毋令世俗驰骛之态摇惑本心。以尔清才好学,何所不至?所患志不立,汩外慕而损真心。汝其以贤为师哉!”

(取材于明·张瀚《松窗梦语·士人纪》)

13.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则功业、文章亦足表见        表见:显扬

B.若夫希世取容                取容:讨好取悦

C.直谅不务文饰                直谅:宽恕

D.毋令世俗驰骛之态摇惑本心    驰骛:奔走趋赴

14.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其命世之豪杰             其皆出于此

B.苏湖地饶               作《师说》贻之

C.宋濂始见上金陵           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

D.士人非科第无以自见     取无禁,用之不竭

15.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又何足比其数也

又哪值得和他们相提并论呢

B.余尝窃高山之仰,景行先哲

我曾私下仰慕德行高尚的前辈先哲

C.汩外慕而损真心

沉迷外物因而迷失了本心

D.以尔清才好学,何所不至

凭你拥有的卓越才学,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16.下列评价与文中人物,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①忠愤激发,百折不回

②既辟一代之规模,又阐一代之文章

③未尝有一言之伪,诮一人之短

A.①刘基  ②方孝孺  ③宋濂B.①方孝孺  ②刘基  ③宋濂

C.①方孝孺  ②宋濂  ③刘基D.①宋濂  ②方孝孺  ③刘基

17.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匪惟君子,抑可谓贤矣。

②上皆嘉纳之,累欲进公爵,公固辞不受。

18.文中三位英贤与“今之士人”相比,在立言、立功、立德三个方面的表现有哪些不同?请以其中一位英贤为例,简要说明。

 

 

五、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钱塘江尽到桐庐

在浙西北桐庐的山水间行走,时常会与吟咏此地风光的古诗词相遇。这些刻写在江畔诗碑、餐馆墙壁等处的诗句不期然而然地跳进游人眼帘,为这一方土地上的美丽做着生动的注脚。

桐庐境内,峰峦竞秀,江河争流,山水交融。它的魅力的源泉,当首推富春江。富春江仿佛一条银色的玉带,绾接起两岸的山峦、田野和村落,迤逦连绵。“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出自晚唐诗人韦庄笔下的诗句,清浅明丽,如同江水带给人的温润熨帖的感受。钱塘江流入桐庐、富阳境内,被称为富春江,这一段江山之美,赢来题咏无数。苏栻曾这样赞美它:“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更清美。”诗人们寄情山水,屐痕处处,遍览天下美景,眼光往往挑剔。但桐庐却让他们这般迷恋痴醉,它该有着怎样独特的魅力。

对于这个地方,早在南北朝时期,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中就已经有着极为生动的描写了,并发出“望峰息心”“窥谷忘反”的慨叹。诗画不分家。富春江的涛声,在诗人吟哦声中化成一行行韵脚,而它的浪花溅落到宣纸上,便晕染成一幅幅画卷。元代,年近八十的黄公望游历至此,感慨于这里的山水美景,于是长住下来,绘就了被誉为“画中之兰亭”的《富春山居图》。画卷上,天地静穆,远山微茫,江阔波渺,村舍茅亭之间,樵夫钓客的身影参差隐现,弥漫着萧散淡泊的诗意。凭借艺术的非凡力量,大自然之美获得了永恒的生命。

我与富春江的首次相遇,是在桐君山对岸。桐君山是桐庐的标志,相传有一老人,于此山中桐木之下采药结庐,人问其名,老人不语,手指桐木。后来人们就称其为桐君,其所居之山为桐君山,所居之屋为桐庐。这“桐庐”之名也散发着浓郁的隐逸气息。而桐君老人,也成了后世供奉的中药鼻祖。

将身心融入这一片清幽山水,显然更容易萌发对自由洒脱生活的向往。

的确有人以一种义无反顾的决绝,将整个生命交付给这里的灵山秀水。富春江畔,那一处高阁连亘、飞檐翘角的所在,便是严子陵钓台。严子陵为东汉时代的高士,曾与刘秀一同游学,后来刘秀即帝位,以盛礼邀严子陵入京,许以谏议大夫的高位,严子陵固辞不就,归隐富春江畔。清晨,山林间飘荡着淡蓝色的雾气,黄昏,江面上闪烁着碎银般的波光;修竹佳木在和风中窸窣作响,岩石旁侧奇花异草静静开放……数十年间,仰观俯察,静思默想,这里的每一幅画面,每一个细节,都是对自由旷达的生命方式的生动诠释。一缕精神的烟云,自此间的林泉烟霞中氤氲而出,弥散在后世众多典籍文章的册页和字行之间。

连那些胸中鼓荡着侠气剑胆的人,脚步一踏上桐庐的地面,心灵也不由变得柔软温润。最有说服力的,无疑该是范仲淹了。这位北宋名臣,因为上疏直言,不为当权者所喜,一生屡遭贬谪。第二次被贬,便是出任睦州知州,当时又叫桐庐郡。虽然在此仅半年多时间,范仲淹却先后写成《出守桐庐道中十绝》《萧洒桐庐郡十绝》等许多作品,描绘了桐庐的风光物事以及桐庐人惬意恬适的日常生活。显然,他从桐庐山水中发现了一种能够让人移心易志的气质,这使得他在渴望报效社稷,造福苍生的同时,又向往闲云野鹤,优游林泉。这期间,范仲淹重建了破败坍圮的严子陵祠堂,并写下著名的《桐庐郡严先生祠堂记》,以表达无限的心仪之意。是的,置身于这样的山水现场,那些日常梦寐以求的功名利禄之属,不知不觉中失却了分量;相反,那种似乎遥远缥缈的事物却变得具有质感。

今天,在桐庐的山水原野间徜徉行止,分明会有一种与大自然亲密而深切的融入感,仿佛严子陵、范仲淹的魂魄进入了自己的内心。在经济高速发展、物质生活日渐富足的当下,对超越的生活品质的追求,譬如“慢生活”的理念——脚步慢下来,心境静下来——愈发成为这里人们的共识。是的,脚步慢下来,心境静下来,才能够更好地发现和体会自然之美,探究存在的奥秘,感悟生命的意义。桐庐境内,有不少明清时代的古村,这里开发的一些旅游休闲项目,将农家生活、乡野情趣与时尚潮流巧妙地结合起来,别有情致。清晨醒来,从所住民宿走出来,走进田野深处,金黄色的野花恣肆地开放,三五成群的母鸡在田埂边觅食,水塘旁有水鸟梳理羽毛……在这样原始朴拙的环境中驻足,会真切地感受到生活是有根系的,心中会有一种笃实的家园感。

沉浸在质朴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历史人文氛围中,会不会不经意忽略了桐庐的另一种光彩?今天的桐庐经济发达、产业丰富,是多个领域中的翘楚。走在城区街道上,感觉分明就是一座很有规模代化繁华都市。占据中国快递业的大量市场份额,被称为“三通一达”的申通、中通、圆通和韵达,都是从这里起步的。这几家快递巨头,堪称是桐庐经济飞速发展的一个生动隐喻。

就要离开桐庐,又一次从桐君山对面的江畔经过,又看到传说中中药鼻祖栖身的地方,不由得想到:星移斗转,人世更替,而大自然始终是人类的一味大药。

(取材于彭程的同名散文)

1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温润熨帖的感受       熨帖:平静而舒服

B.氤氲而出             氤氲:烟雾云气浓郁

C.徜徉行止             徜徉:徘徊,心神不宁

D.多个领域中的翘楚     翘楚:杰出者

2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将现实世界里的桐庐山水与艺术世界里的桐庐山水融为一体,展现出秀丽的风光形胜和丰盈的诗画情韵。

B.东汉的严子陵、北宋的范仲淹以及元代的黄公望归隐富春江,将身心融入自然山水,构筑出别样的生命方式。

C.今天的桐庐所开发的一些旅游休闲项目,依托明清时代的古村,融合了多种元素,充分体现出“慢生活”的理念。

D.文章两次写到桐君山,作者在此处与美丽的富春江相遇又告别,桐君传说深厚的文化内蕴引发了作者深沉的思考。

21.有人认为倒数第二段可以删去,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简述理由。

22.文章最后一段说:“星移斗转,人世更替,而大自然始终是人类的一味大药。”这句话有着怎样的深刻含意?试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六、混合默写

23.名句名篇默写。

(1)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蟹六跪而二螯,____________________

(3)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山也。__________,须臾成五采。

(5)__________,悠悠我心。__________,沉吟至今。

(6)__________,海不厌深。__________,天下归心。

(7)遥想公瑾当年,____________________

(8)故国神游,__________,早生华发。人生如梦,__________

(9)其声呜呜然,__________,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__________,泣孤舟之嫠妇。

(10)《赤壁赋》中感慨人生短暂,羡慕自然永恒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

(11)在《沁园春·长沙》中,作者面对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思绪万千,不禁发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微写作

24.微写作。

班里要举行好书推荐活动。你的任务是向大家推荐沈从文先生的《边城》,请将你的推荐语写下来。要求:结合原著,自圆其说。180字左右。

 

八、命题作文

25.大作文。

在过去的岁月里,不管是世界、国家,还是家庭、个人……都经历了各自路途中的阴晴雨雪。那些逝去的日子里,一定有值得你细细回味的。

请以“值得回味的日子”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700字。

 


参考答案

1.茶峒    天保    傩送    唱山歌    虎耳草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名著阅读的能力。

略。

2.白塔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把握能力。

略。

3.B

【详解】

A. “包扎”的“扎”应读作“

B.“敛裾”的“裾”应读作““夹被”的“夹”应读作“jiá

C.“熨帖”中的“熨”应读作“”;

D.“着装”的“着”应读作“zhuó

故选B。

4.D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

A.“箫索”的“箫”应写作“萧”;“落漠”的“漠”应写作“寞”;

B.“凋蔽”的“蔽”应写作“敝”;

C.“凛洌”的“洌”应写作“冽”。

故选D

5.B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的能力。

B.“虽在缧绁之中”中的“缧”读 léi。“缧”是指捆绑犯人的绳索,借指牢狱。

故选B

6.D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常用字字音的能力。

A.“举酒属客”的“属”应读“zhǔ”。

B.“酾酒临江”的“酾”应读“shī”。

C.读音全正确。

D.“何时可掇”的“掇”应读“duō”,“卒莫消长”的“长”应读“zhǎng”。

故选D

7.B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化常识的能力。

B.“被贬惠州时期”说法有误,应该是黄州。

故选B

8.C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常用字字音的能力。

A.正确

B.正确。

C.“觚()不觚”中的“觚()”读音错误,应该为“觚()”,“不逮(dǎi)”中的“逮(dǎi)”读音错误,应该为“逮(dài)”。

D.读音全部正确。

故选C

9.C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A.“舞”,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舞动;“圣”,形容词用作名词,圣人。

B.“烛”,名词用作动词,照亮;“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C.“侣”,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伴侣;“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辱。

D.“西”,名词作状语,向西;“小”,形容词用作名词,小的方面。

故选C

10.D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连词,表修饰关系;转折连词,却。

B.助词,形容词词尾,……的样子;用来调整音节的助词,无实意。

C.助词,可不译;代词,歌声。

D.均为目的连词,来。

故选D。

11.A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现代汉语与文言文不同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A.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而又羡何乎”;省略句,“以为”是“以之为”的省略形式。

B.均为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分别为“凌茫然万顷”“ 蚓无利爪牙”。

C.均为主谓倒装句,正常语序分别为“予怀渺渺兮”“回也贤哉”。

D.均为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分别为“乎舟中相与枕藉”“月于东山之上出”。

故选A

12.D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D.该句正确的翻译是:不一会儿,明月从东山后升起,(明月)徘徊在斗宿与牛宿之间。徘徊于斗宿与牛宿之间应该是前一分句的主语“月”,而不是作者。

故选D。

 

13.C

14.A

15.D

16.B

17.①不只称为君子,还可以称为贤人了。

②皇上都赞许采纳了他的建议,多次想加封他的官职,刘基坚决辞谢不接受。

18.文中三位英贤都有志于道德、功业、著述,且皆有建树,堪称治世能臣。如方孝孺在立言方面,著述很多,且造诣高;在立功方面,为国事出谋划策,以明王道为己任;在立德方面,忠义节烈,宁死不屈。今之士人只会用陈词滥调应付科举考试,一直追求地位的快速攀升,一心希望自己荣华显贵,惠及上世,荫庇后代,无功、言可谈,更无道德可论。

【解析】

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C.直谅:正直诚信的意思。句意:正直诚信,说话不掩饰。

故选C

1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同为语气词,表推测;

B.动词,认为/连词,用来;

C.介词,在/介词,表被动;

D.助词,的/代词,它们。

故选A

15.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D.“何所不至”翻译错误,应该翻译为:还有什么达不到的呢。

故选D

16.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结合文章,方孝孺忠于建文帝,宁死不屈,表现的是“忠愤激发,百折不回”;

刘基著书立说,体现了“既辟一代之规模,又阐一代之文章”;

文中宋濂“口无毁言”,符合“未尝有一言之伪,诮一人之短”。

故选B

17.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得分点:“匪”,否定副词,不;“惟”,副词,只;“抑”,连词,还;“谓”,动词,认为。

2)得分点:“嘉纳”,赞许采纳;“累”,多次;“固辞”,坚决推辞。

参考译文:

古人说三不朽,说的是:最上等的是树立德行,其次是建立功业,再次是创立学说。士人不是(按照)这三条标准(要求自己),(就)没有办法在社会上立身、位列于知识分子之列。三者都具备的,那是有治国才能的贤者啊!(如果)(树立)德行方面不足,那么(能够建立)功业、(创立)学说,也足够(用来)显扬的。至于那些迎合世俗讨好别人的人,是为了富贵、顺达罢了,又哪值得和士人相提并论呢?我朝英贤一代代出现,那些凭借道德、功业、文章闻名于世的人,每个时期都有。我曾私下仰慕这些德行高尚的前辈先哲。

诚意伯刘基,年少时精通《春秋》,长大后专力从事理学,尤其精通兵法。正赶上太祖平定栝苍,当时,吴、汉(与我朝)敌对,大家都认为苏州湖州地方富饶,应该先攻取吴地。刘基秘密谋划说:“(如果)汉地被灭,(那么)吴地只不过是放在口袋里的东西罢了!应该先攻打汉地。”太祖采纳了他的进言,灭了汉地,攻取了吴地,于是收复中原。(刘公)志在肃清天下,对皇上进言:“(现在)应当整顿法度,然后德政就能施行了。”皇上都赞许采纳了他的建议,多次想加封他的官职,刘基坚决辞谢不接受。刘基为人刚正不阿,充满正气,有高尚节操,遇到危机艰难(的事情),毫不畏惧、积极应对。他与金华的宋濂关系非常好,都凭借功业显达于当世。在文章方面,两人也十分突出,刘基(的文集)叫《郁离子》,宋濂(的文集)叫《龙门子》。

宋濂最初在金陵觐见皇上,(皇上)问:“世道混乱,怎么办呢?”(他)回答说:“希望您不好杀人(施行仁政),(那么)天下就可以安定了。”皇上很欣赏(他)。(把掌管)郊社宗庙山川百神的祭祀仪典,朝会宴享律历衣冠的制度(的工作),都交给宋濂,多次称赞他为开国文臣之首。(宋濂)侍奉皇上时经常(为皇上)陈述利害,正直诚信,说话不掩饰。皇上非常高兴,说:“你可以参与国家政务。”(宋濂)回答说:“我年轻时没有别的长处,只是写文章谈论朝政。万一接受职务后不能胜任,(就)辜负了陛下。”以头叩地,极力推辞。皇上曾经在朝堂上夸赞宋濂说:“古人中最上等的是圣人,其次是贤人、是君子。像宋濂这样,侍奉我十九年,没有诽谤之言,行为磊落,宠辱不惊,一直没有改变,不仅仅可以称为君子,还可以说是贤人了。”宋濂曾经自己说:“古人做学问,要让自己身心正直,把其中的道理落实行动中去,对上对下都没有愧疚罢了。”后来(宋濂)隐居在青萝山,闭门著书,很少有人见到他。

方孝孺一向把彰明王道当作自己的职责。太祖曾经召见(他),喜欢他举止端正。建文帝即位,征召(他)为文学博士,凡是将相谋划议论(事情),就会向孝孺咨询请教。到了靖难起兵时,诏书檄文全都出自他之手。军队渡江后,(他)誓死坚守。建文帝逊位,文皇(即位)任用(他),(他)不肯就职。文皇命令孝孺起草即位诏,(他)悲号的声音响彻大殿,一边大哭一边骂:“死就死,即位诏不能起草!”文皇大怒:“就算(你不怕)死,难道不顾及(你的)九族吗?”孝孺说:“即便(杀我)十族,又能把我怎么样呢!”文皇大怒,最终在市中将他处以磔刑。孝孺慷慨赴死,到死都不后悔。他的著述非常多,文章风格很像苏轼,但是文中的忠义之气超过苏轼(的文章)。

这几位英贤,难道不是追求道德,功名不能牵绊他的志向,立志成就功名,富贵不能牵绊他的志向的人吗?如今太平稳定时间很长了,现在的士人不通过科举没有办法显露自己,所以开始作诸生的时候,(就)希望(自己)能够一举成名,如同从深谷中腾飞到天空;中举之后,又希望高中进士,急切求取不亚于作诸生的时候;成名之后,(又)迫切希望能够显赫荣耀;等到位列公卿,还想恩惠到达上代,赏赐延及后代。(他们)所说的称诵效法圣贤,不过是用陈词滥调应付科举考试罢了,刚刚穿上官服,就(将圣贤之言)全都抛弃。可悲啊!用这样(的方式)立功名尚且不可以做到,更何况(立)德呢!

我告诫门下考试不中的弟子说:“君子修养身心,修炼自己的品行,面对困厄或显达,都不会放在心上,心中快乐满足。哪知晓争名逐利,终年忧惧(的事)呢!不要这样了,不要让世俗(为名利)奔走的风气动摇本心。凭你卓越的才华、好学的品质,还有什么达不到的呢?担心的(应该)是意志不坚定,沉迷外物因而迷失了本心。你要把英贤当作老师啊!”

 

19.C

20.B

21.(示例1)不同意。倒数第二段写了桐庐的经济发展状况、现代化程度,表明桐庐既有充满萧散淡泊的诗意、容易使人萌发对自由洒脱生活的向往的清幽山水,又有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保留这一段,是有其意图的,桐庐所倡导的是“慢生活”,但让生活在快节奏中的人们,走进自然山水,发现和体会自然之美,并不是让人们像古人那样放弃功名利禄,远离人世,归隐自然山水,也不是让人们一味地融入大自然,仰观俯察,静思默想,而不去从事正常的社会活动。

(示例2)同意。文章自始至终写桐庐的山水之美和这种美对人的生命方式的改变、心灵的净化、精神的提升。而这一段写桐庐的经济发展状况、现代化程度,偏离了文章的主体内容,删去这一枝蔓,不但不影响文章结构的完整,还使文章脉络更加畅通,内容更加集中,能更有力地突出主题。

22.含意:从古至今,大自然始终弥漫着萧散淡泊的诗意,能使人萌发对自由洒脱生活的向往,具有修复人类心灵、升华生命意义的作用。

分析:古代,无数文人墨客寄情自然山水,创作出艺术作品以陶冶性情;严子陵固辞不就,灵山秀水给了他自由旷达的生命方式;范仲淹屡遭贬谪,借自然山水消解功名利禄之心,获得了心灵的安定。今天,经济高速发展、物质日渐富足,人们却往往忽视心灵与精神的涵养,现在的人们需要“慢生活”,时常在原始朴拙的环境中驻足,发现和体会自然之美,从而感悟生活的本质,使过于物质化的心灵得到疗治,以获得家园感。

【解析】

19.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上下文语境理解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

C.徜徉: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

故选C

20.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北宋的范仲淹以及元代的黄公望归隐富春江”是错误的。北宋的范仲淹并非归隐于富春江。

 

23.金就砺则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用心躁也    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    极天云一线异色    青青子衿    但为君故    山不厌高    周公吐哺    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    多情应笑我    一尊还酹江月    如怨如慕    舞幽壑之潜蛟    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如“砺”“博”“鳝”“躁”“谀”“樗”“蒱”“衿”“厌”“哺”“初”“酹”“慕”“壑”“臾”“寥”“苍”。

 

《乡土中国》讲义与习题汇编试读版   第一章:乡土本色

北京市北师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2021北京顺义高一(上)期末语文

2021北京西城高一(上)期末语文

2021北京海淀高一(上)期末语文

2021北京朝阳高一(上)期末语文

2021北京西城高二(上)期末语文

2021北京怀柔高二(上)期末语文

2021北京东城高二(上)期末语文

2021北京各区高二上学期期末文言文阅读汇编

2021北京各区高二上学期期末古诗阅读汇编

2021北京各区高二上学期期末文学类文本阅读汇编

北京市一零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2020-2021北京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文学类文本阅读汇编



2020北京第一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

北京市一零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北京市顺义区牛栏山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2021北京朝阳高三(上)期末语文

2021北京东城高三(上)期末语文

2021北京丰台高三(上)期末语文

2021北京海淀高三(上)期末语文

2021北京石景山高三(上)期末语文

2021北京顺义高三(上)期末语文

2021北京丰台高二(上)期末语文

2021北京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默写汇编

2021北京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古文阅读汇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