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四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2021—2022学年北京各区高二上学期期末名著阅读《论语》、《红楼梦》汇编
北京市四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伺候(cì) 跬步(kuǐ) 花蕾(1éi) 苦心孤诣(yì)
B.驯服(xùn) 轻佻(tiāo) 罕见(hǎn) 潜移默化(qiǎn)
C.租赁(lìn) 猾黠(xiá) 氛围(fēn) 宁缺毋滥(wù)
D.脚蹼(pǔ) 裨益(bì) 给予(jǐ) 一应俱全(yīng)
2.下列选项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安详 弹劾 闲情逸致 水泻不通
B.贤淑 番茄 绵里藏针 明火执仗
C.猖獗 揩油 好高骛远 悲欢离和
D.谬误 盘踞 事毕躬亲 痛心疾首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有关建筑专家______后认为,这座庄园始建于清康熙年间。风雨沧桑的三百多年间,庄园的砖瓦墙垣_______变得残破衰败,但其古朴雅致的民居风格、严谨灵活的建筑布局、独具匠心的艺术造型、深厚丰富的文化内涵,仍然值得我们细细_______。
A.考查 逐步 品位
B.考查 逐渐 品味
C.考察 逐渐 品味
D.考察 逐步 品位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企业领导对待人才不能求全责备,应当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做到用人所长、容人所短。
B.笔者对于围棋理论和文学理论都只是稍有涉猎,在此不揣冒昧,略表自己的一管之见。
C.几位歌星联袂举办的音乐会受到歌迷的热捧,门票被炒到几千元,一时之间洛阳纸贵。
D.国图的藏书汗牛充栋,包括善本古籍、金石拓本、名人手稿等珍品,是研究者的宝库。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面对记者的询问,他以前的同事们大多讳莫如深,只说他已经不在这里工作了,至于离职的具体情况和曾经的工作细节,谁也没有透露。
B.虽然苗苗的爷爷老了,记不住的事儿越来越多,但在苗苗不厌其烦的耳提面命之下,一些生活必需的基本信息爷爷几乎都背下来了。
C.敦煌壁画题材极为丰富,充分汲取相应时代最先进的绘画技法和理念,于线条和色彩的腾转挪移中创作出一幅幅美轮美奂的画作。
D.运动会上,我们班同学展现了蓬勃的朝气,在赛场上努力拼搏、挥洒汗水,夺得了团体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大家无不弹冠相庆。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白诗歌想象雄奇、情思奔涌,诗风豪放飘逸;杜甫诗艺精湛、众体皆工,诗风沉郁顿挫。严羽《沧浪诗话》高度评价道:“论诗以李杜为准。”
B.《聊斋志异》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以奇异的故事批判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被誉为“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C.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其他七位分别为柳宗元、范仲淹、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他们反对骈文,提倡古文,主张“文以明道”。
D.新乐府运动是中唐诗人白居易、元稹倡导的一场诗歌革新运动,强调自创新题、咏写时事,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二、填空题
7.请认真临摹字帖中的十个字。
(1)久 (2)过 (3)奚 (4)写 (5)它
(6)顿 (7)句 (8)医 (9)图 (10)任
三、选择类
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用心一也 使用
B.旋见鸡伸颈摆扑 转身
C.士大夫之族 家族
D.无毫发爽 差错
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木直中绳 合乎
B.圣人无常师 平常
C.抚军亦厚赉成 赏赐
D.居为奇货 囤积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成以其小,劣之 覆之以掌
B.其皆出于此乎 余嘉其能行古道
C.蟹六跪而二螯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D.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11.下列语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B.宰严限追比
C.或师焉,或不焉
D.���使之然也
1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岁征民间
A.民日贴妇卖儿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C.而耻学于师
D.辄倾数家之产
13.下列语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蚓无爪牙之利
A.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
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四、句子默写
14.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1)荡胸生曾云,____________。(杜甫《望岳》)
(2)_________,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3)_________,蓬门今始为君开。(杜甫《客至》)
(4)江间波浪兼天涌,_________。(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5)星垂平野阔,_____________。(杜甫《旅夜书怀》)
(6)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7)_________,乾坤日夜浮。(杜甫《登岳阳楼》)
(8)却看妻子愁何在,_________。(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9)晓看红湿处,_________。(杜甫《春夜喜雨》)
(10)_________,夕贬潮州路八千。(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11)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12)_________,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13)_________,江月年年只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4)昆山玉碎凤凰叫,_________。(李贺《李凭箜篌引》)
(15)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李商隐《锦瑟》)
(16)_________,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17)战士军前半死生,_________。(高适《燕歌行》)
(18)假舆马者,非利足也,_________。(荀子《劝学》)
(19)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20)闻道有先后,_________,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五、名著阅读
15.下列对《乡土中国》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乡土本色》可以作为全书的总论。“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文章详尽地阐述了中国社会的基础,后文所提到的差序格局,礼俗社会之根源,都在于此“乡土性”。
B.“差序格局”是作者提出的极其重要的社会学和人类学概念,指的是一种社会格局,它在亲属关系或地缘关系中显现出有差等的次序关系。“差序格局”会引发中国人的“私”的问题。
C.《无讼》一文中指出,在乡土社会中,维持礼治秩序的理想手段是教化,而不是诉讼。乡土社会的礼治秩序与现行的司法制度虽然产生年代不同,但都基于可施行于一切人的统一规则。
D.乡土社会是一个男女有别的社会。男女关系必须有一种安排,使他们之间不发生激动性的感情。这便使得中国人在感情上,尤其在爱情上矜持、保留,不像西方人一样在表面上流露。
16.下列对《乡土中国》文本材料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村子里几百年来老是这几个姓,我从墓碑上去重构每家的家谱,清清楚楚的,一直到现在还是那些人。乡村里的人口似乎是附着在土地上的,一代一代地下去,不太会有变动。”(《乡土中国·乡土本色》)
材料主要反映了中国乡土社会世代定居是一种常态。
B.“文字所能传的情、达的意是不完全的。这不完全是出于‘间接接触’的原因。我们所要传达的情意是和当时当地的外局相配合的。”“于是在熟人中,我们话也少了,我们‘眉目传情’,我们‘指石相证’,我们抛开了比较间接的象征原料,而求更直接的会意了。”(《乡土中国·文字下乡》)
材料反映出文字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是有缺陷的,且是不唯一的。
C.“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如果单从行为规范一点说,本和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乡土中国·礼治秩序》)
材料表明“礼”和“法”的区别只在于“维持规范的力量”。
D.“中国的道德和法律,都因之得看所施的对象和‘自己’的关系而加以程度上的伸缩。我见过不少痛骂贪污的朋友,遇到他的父亲贪污时,不但不骂,而且代他讳隐。更甚的,他还可以用父亲贪污得来的钱,同时骂别人贪污。”(《乡土中国·系维着私人的道德》)材料表明在差序格局的社会体系中是没有统一的道德标准的。
17.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本来,从农业本身看,许多人群居在一处是无需的。耕种活动里分工的程度很浅,至多在男女间有一些分工,好像女的插秋,男的锄地等。这种合作与其说是为了增加效率,不如说是因为在某一时间里的忙不过来,家里人出来帮帮忙罢了。耕种活动中既不向分工专业方面充分发展,农业本身也就没有聚集许多人住在一起的需要了。我们看见乡下有大小不同的聚居社区,也可以想到那是出于农业本身以外的原因了。
乡下最小的社区可以只有一户人家。夫妇和孩子聚居于一处有着两性和抚育上的需要。无论在什么性质的社会里,除了军队、学校这些特殊的团体外,家庭总是最基本的抚育社群。在中国乡下这种只有一户人家的小社区是不常见的。在四川的山区种梯田的地方,可能有这类情形,大多的农民是聚村而居。这一点对于我们乡土社会的性质很有影响。美国的乡下大多是一户人家自成一个单位,很少屋檐相接的邻舍。这是他们早年拓殖时代,人少地多的结果,同时也保持了他们个别负责、独来独往的精神。我们中国很少类似的情形。
中国农民聚村而居的原因大致说来有下列几点:一、每家所耕的面积小,所谓小农经营,所以聚在一起住,住宅和农场不会距离得过分远。二、需要水利的地方,他们有合作的需要,在一起住,合作起来比较方便。三、为了安全,人多了容易保卫。四、土地平等继承的原则下,兄弟分别继承祖上的遗业,使人口在一地方一代一代地积起来,成为相当大的村落。
无论出于什么原因,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我在上文所说的孤立、隔膜是以村和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的往来也必然疏少。我想我们很可以说,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
作者认为“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的依据有哪些?请结合文章概括。
六、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什么是“元宇宙”?
它最早出自美国作家尼尔·斯蒂芬森(Neal Stephenson)1992年发表的科幻小说《雪崩》。“元宇宙”(Metaverse)是个合成词,meta指“超越”,verse指“宇宙”。其原始概念是平行于现实世界的、始终在线的虚拟世界。在这个世界中,除了吃饭、睡觉需要在现实中完成,其余都可以在虚拟世界中实现。
美国社交媒体脸书(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在演讲中说:“下个阶段的平台和媒体,会让人更有身临其境之感,你将不仅仅是从旁观看,而是置身‘实体互联网’之中。这就是‘元宇宙’。”他举例:“当我把小孩的视频发给我父母时,他们会觉得自己就像和我们在一起一样,而不是只通过一个小小的屏幕观看;当你和朋友玩游戏时,你会觉得跟他们同处同一世界,而不是独自面对电脑。”他还设想了多个“元宇宙”场景,比如开会时,真人、虚拟人、机器人出现在同一空间,有人坐在桌前,有人飘在空中。一位女士想通过网络连线分享自己在现实街道上看到的涂鸦,这幅涂鸦瞬间就逼真地展现在所有人眼前,仿佛大家都置身于那条街道。
截至目前,人们对“元宇宙”的描述还处在“比拼想象力”的阶段。“元宇宙”仍是一个不断发展、演变的概念,不同参与者以自己的方式不断丰富着它的含义。
即便“元宇宙”概念尚不清楚,也无法阻挡它成为资本和舆论的焦点。10月28日,Facebook公司宣布改名为Meta,彻底引爆已经热了一阵的“元宇宙”资本炒作。在A股市场,多只“元宇宙”相关概念股短时间内涨幅超过60%,甚至达到80%,惊动监管部门下发关注函。“元宇宙房地产”也持续升温。
资本炒作高科技概念,已然成为常规操作。目前,互联网跨国公司对AI(人工智能)的流量炒作快要“见顶”,于是抛出“元宇宙”概念,希望继续站在“流量C位”。
从科技角度看,元宇宙相关的技术主要与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AI、5G、区块链和脑机接口等领域相关。这些新技术在当下出现某种会聚迹象或趋势,于是“元宇宙”概念应运而生。但是,以目前的技术水平,“元宇宙”完全落地,还有漫长的路要走,与资本推销的“新大陆”“新纪元”相差十万八千里。近期来看,能看得到、摸得着的,主要是VR游戏、虚拟头盔、虚拟眼镜、数字货币等技术产品,其实用性和商业价值还不尽如人意。
元宇宙所依靠的技术在应用中的“瓶颈”也一目了然。比如,VR技术高耗能,哪有那么多的能量仅仅用来创造身临其境的感官体验呢?再比如,网络具有脆弱性,电一断,连微信支付都搞不成。这种情况发生在元宇宙上,结果会怎么样?再比如,首尔市将成为第一个入驻元宇宙的首都级政府。有人质疑,网上办事大厅就很方便,为什么一定要戴上头盔,去见办事人员的虚拟化身(Avatar)呢?这显然会增加社会交易成本。
爆炒“元宇宙”对相关科技的发展究竟是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表面上看,元宇宙一火,应该有不少资金流入相关科研领域,促进相关科技的发展。然而,很多业内人士认为,没有“元宇宙”爆炒,相关科技该发展还是要发展,可能发展还更快一些,“割韭菜”的资本爆炒很可能阻碍科技发展。
新世纪以来,ICT科技发展经历一波又一波的资本炒作,从物联网、大数据、AI、区块链到元宇宙,爆炒之后,当大家发现没有什么新东西,整个社会会不会“审美疲劳”,失去关注和支持高科技的热情?因此,科技界对于资本炒作新科技,要保持警惕、保持距离。科技创新最忌“短平快”,反对“炒风口”,鄙视“占C位”;相反,应讲究脚踏实地、点滴前进和勇攀高峰。努力推动技术发展,才是科技人员考虑的事情。
材料二
自美国作家尼尔•斯蒂芬森在1992年提出“元宇宙”这一畅想,至今已近30年。“元宇宙”为何近来突然大火,并使2021年成为“元宇宙元年”?当我们回望这30年间的变化,一些问题便有了答案。
在众多对元宇宙的描述中,技术是保障其实现的基础。只有在高速无线通信网络、VR、AR、云计算、区块链等一系列技术突破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搭建一个虚拟的元宇宙空间,实现人与元宇宙空间的对接,特别是保证人的感官体验和实时交互。而这些关键技术都是近30年甚至近10年才得以长足发展的。正是这一系列技术创新的总和,让人们看见了万物互联、虚实同步、虚实融合、虚实共生的可能,让元宇宙有了出圈的资本。
社会因素也是元宇宙火爆出圈的推手。人类的生活方式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尤其是近两年新冠疫情使得全社会加长了网上活动时间。有研究表明,在新冠疫情中,随着远程办公、在线学习的推行,很多国家和地区的数字化进程提速了5~7年,人们逐渐成为现实生活与数字生活的两栖物种。2020年歌手Travis Scott在射击游戏《堡垒之夜》中举办线上演唱会,以虚拟形象在游戏情景中表演,高峰期有1230万人同时在线。同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在游戏《我的世界》中举办线上毕业典礼,不仅有虚拟的伯克利校园,老师和学生们还有自己的虚拟形象。2021年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选择在游戏《我的世界》中还原校园场景,举办线上虚拟毕业典礼。不可否认的是,线上化、数字化、虚拟化的生活方式是推动元宇宙火热的重要原因。
这30年间,社会的人群结构和消费需求也在发生变化。互联网原住民Z世代(1995-2009年出生)成长活跃,习惯线上交互,更加关注社交、游戏、二次元、短视频等虚拟产业发展的重要行业,能够接受甚至主动追求虚拟消费和体验消费,如VR游戏、虚拟偶像、虚拟文化IP。所谓有需求就有市场,年轻消费者对虚拟文化和体验场景的偏好也促成了元宇宙的大火。
不过,无论是生活还是消费方式变化,都是循序渐进的,并不能将“元宇宙”在一夜之间送上热搜,这背后还离不开资本市场的运作。大力推动元宇宙的Facebook便是主要成员,通过更换标志性品牌来表达向元宇宙转型发展的愿景,重塑了公司的形象。各大科技企业也纷纷在相关领域投资加码,争抢元宇宙赛道。如腾讯2020年提出与“元宇宙”相似的“全真互联网”概念,微软计划通过Dynamics 365 Connected Spaces、Mesh for Microsoft Teams等举措发展元宇宙,字节跳动收购VR硬件公司PICO。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引发技术突破和产业变革之际,元宇宙作为未来产业的一种可能形态,受到资本的热捧和追逐,无疑是元宇宙大火的直接原因。
元宇宙的大火必将带动相关技术和产业的快速发展,相信凭借人类的聪明才智,元宇宙的技术问题总有解决的一天。但元宇宙是为人搭建的,必然会产生一系列值得思考的问题。比如,如果它是一个虚拟社会,那其中的社会运行逻辑、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体系应该是什么样子?它又该怎么与现实社会对接等等。元宇宙的技术突破很重要,但形成正确的社会共识是实现元宇宙的根本。
18.根据材料一,关于“元宇宙”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宇宙是指与现实世界平行的虚拟世界,将可以满足人们在现实中的一切需求。
B.元宇宙借助技术手段,将真人置身互联网中,产生沉浸式体验,如同身临其境。
C.元宇宙是仍在发展、演变着的概念,所依靠的技术想落地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D.元宇宙是互联网跨国公司对AI的炒作已到高位而资本需要寻找新热点的产物。
19.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请分条概括2021年“元宇宙”概念火爆起来的原因及被爆炒之后需要警惕的问题。
七、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纵囚论【1】
欧阳修
信义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此又君子之尤难者也。方唐太宗之六年,录大辟囚三百余人,纵使还家,约其自归以就死,是以君子之难能,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其囚及期而卒自归无后者,是君子之所难而小人之所易也。此岂近于人情?
或曰:罪大恶极,诚小人矣,及施恩德以临之,可使变而为君子。盖恩德入人之深而移人之速,有如是者矣。曰:“太宗之为此,所以求此名也。然安知夫纵之去也,不意其必来以冀免,所以纵之乎?又安知夫被纵而去也,不意其自归而必获免,所以复来乎?夫意其必来而纵之,是上贼【2】下之情也;意其必免而复来,是下贼上之心也。吾见上下交相贼以成此名也,乌有所谓施恩德与夫知信义者哉!不然,太宗施德于天下,于兹六年矣,不能使小人不为极恶大罪,而一日之恩,能使视死如归而存信义,此又不通之论也。”
“然则何为而可?”曰:“纵而来归,杀之无赦,而又纵之,而又来,则可知为恩德之致尔。然此必无之事也。若夫纵而来归而赦之,可偶一为之耳,若屡为之,则杀人者皆不死,是可为天下之常法乎?不可为常者,其圣人之法乎?是以尧、舜、三王之治,必本于人情,不立异以为高,不逆情以干誉。”
注:【1】公元633年末,唐太宗放三百余名死刑犯回家,约定第二年秋天回来赴死。所有囚犯都按时返回,唐太宗最终赦免了他们。欧阳修对此而有所论。【2】贼:揣测。
20.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约其自归以就死 就:成就
B.其囚及期而卒自归无后者 卒:最终
C.不意其必来以冀免 意:料想
D.盖恩德入人之深而移人之速 移:改变
21.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而视死如归
能使视死如归而存信义
B.及施恩德以临之
此又不通之论也
C.不意其必来以冀免
上下交相贼以成此名
D.不然,太宗施德于天下
然此必无之事也
22.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以君子之难能,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
这是用君子难以做到的事,希望最坏的小人一定做到。
B.是君子之所难而小人之所易也。
这是君子难于做到的事,小人却轻而易举地做到了。
C.太宗之为此,所以求此名也。
太宗因为这样的行为,故而求得了这样的名声。
D.不可为常者,其圣人之法乎?
不可以作为恒常制度的,难道可以称为圣人之法吗?
23.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死刑犯是小人之中操行最为恶劣的,指望他们能够做到连君子都很难做到的守信赴死是不合人情的。
B.小人的确是罪大恶极,但只要君王充分施以恩德,小人也能慢慢变为君子,这是欧阳修所不认同的。
C.太宗登基六年来并没能消弭小人犯下恶罪的现象,这一事实证明仅靠君王施恩并不能取得治国实效。
D.欧阳修认为,君王要想真正地实施圣王之治,就不能偶尔纵囚而赦之,而应该顺乎民情,常赦天下。
24.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是以尧、舜、三王之治,必本于人情,不立异以为高,不逆情以干誉。
八、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赠卫八处士【1】
杜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问答未及已,儿女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注:【1】杜甫做华州司功参军时所作。处士,指隐居不仕的人。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春天,杜甫自洛阳经潼关回华州,途经奉先县,访问了居住在乡间的少年时代的友人卫八。
2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动如参与商”,诗人把自己与友人比作此出彼没、永不相见的参商二星。
B.“访旧半为鬼”,诗人前去探访昔日友人,不幸发现朋友们大半已经故去。
C.“怡然敬父执”,卫八的孩子们彬彬有礼,他们高高兴兴地接待父亲挚友。
D.“感子故意长”,卫八珍视这次重逢,有意痛饮长醉不醒,诗人深深感动。
26.古代有很多表现朋友间深情的诗歌,下列诗句是写这一情感的一项是( )
A.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王维《终南山》)
B.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C.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李白《月下独酌》)
D.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崔颢《黄鹤楼》)
27.诗歌写了今夕重逢明日又将分别的内容,表现了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条作答。
九、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小说的气味
①拿破仑曾经说过,哪怕蒙上他的眼睛,凭借着嗅觉,他也可以回到他的故乡科西嘉岛。因为科西嘉岛上有一种植物,风里有这种植物的独特的气味。
②苏联作家肖洛霍夫在他的小说《静静的顿河》里,也向我们展示了他特别发达的嗅觉。他描写了顿河河水的气味,他描写了草原的青草味、干草味、腐草味,还有马匹身上的汗味,当然还有哥萨克男人和女人们身上的气味。他在小说的卷首语里说:“哎呀,静静的顿河,我们的父亲!”顿河的气味,哥萨克草原的气味,其实就是他故乡的气味。
③出生在乌苏里江的大马哈鱼,在大海深处长成大鱼,在它们进入产卵期时,能够洄游万里,冲破重重险阻,回到它们的出生地繁殖后代。对鱼类这种不可思议的能力,我们曾经不得其解。近年来,鱼类学家找到了问题的答案:鱼类尽管没有我们这样的突出的鼻子,但有十分发达的嗅觉和对于气味的记忆能力。就是凭借着这种能力,凭借着对它们出生的母河的气味的记忆,它们才能战胜大海的惊涛骇浪,逆流而上,不怕牺牲,沿途减员,剩下的带着满身的伤痕,回到它们的故乡。母河的气味,不但为它们指引了方向,也是它们战胜苦难的力量。
④从某种意义上说,大马哈鱼的一生,与作家的一生很是相似。作家的创作,其实也是一个凭借着对故乡气味的回忆寻找故乡的过程。
⑤在有了录音机、录像机、互联网的今天,小说状物写景、描图画色的功能,已经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你的文笔无论如何优美准确,也写不过摄像机的镜头了。但唯有气味,摄像机还没法子表现出来。这是我们这些当代小说家最后的领地,但我估计好景不长,因为用不了多久,那些可怕的科学家就会把录味机发明出来。能够散发出气味的电影和电视也用不了多久就会问世。趁着这些机器还没有发明出来之前,我们应该赶快地写出洋溢着丰富气味的小说。
⑥我喜欢阅读那些有气味的小说。我认为有气味的小说是好的小说,有自己独特气味的小说是最好的小说。能让自己的书充满气味的作家是好的作家,能让自己的书充满独特气味的作家是最好的作家。
⑦德国作家聚斯金德在他的小说《香水》中,写了一个具有超凡的嗅觉的怪人,他是搜寻气味、制造香水的天才。这个超常的怪人坚定不移地认为,谁控制了人类的嗅觉,谁就占有了世界。马尔克斯小说《百年孤独》中的人物,放出的臭屁能把花朵熏得枯萎;能够在黑暗的夜晚,凭借着嗅觉,拐弯抹角地找到自己喜欢的女孩。福克纳的小说《喧哗与骚动》里的一个人物,能嗅到寒冷的气味。其实寒冷是没有气味的,但是福克纳这样写了,我们也并不感到他写得过分,反而感到印象深刻,十分逼真。
⑧小说中实际上存在着两种气味,或者说小说中的气味实际上有两种写法。一种是用写实的笔法,根据作家的生活经验,尤其是故乡的经验,赋予他描写的物体以气味,或者说是用气味来表现他要描写的物体。另一种写法就是借助于作家的想象力,给没有气味的物体以气味,给有气味的物体以别的气味。寒冷是没有气味的,因为寒冷根本就不是物体,但福克纳大胆地给了寒冷气味。
⑨当然,仅仅有气味还构不成一部小说。作家在写小说时应该调动起自己的全部感觉器官,你的味觉、你的视觉、你的听觉、你的触觉,或者是超出了上述感觉之外的其它神奇感觉。这样,你的小说就会具有生命的气息。我们在初学写作时常常陷入这样的困境,即许多在生活中真实发生的故事,本身已经十分曲折、感人,但当我们如实地把它们写成小说后,读起来却感到十分虚假,丝毫没有打动人心的力量。而许多优秀的小说,我们明明知道是作家的虚构,但却能使我们深深地感动。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我认为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我们在记述生活中的真实故事时,忘记了我们是创造者,没有把我们的嗅觉、视觉、听觉等全部的感觉调动起来。而那些伟大作家的虚构作品,却能够让我们感到真实,就像我们明明知道人不可能变成甲虫,但我们却被卡夫卡的《变形记》中人变成了甲虫的故事打动。
⑩自从电影问世之后,人们就对小说的前途满怀着忧虑。但我认为,小说其实是任何别的艺术或是技术形式无法取代的。即便是发明了录味机也无法代替。因为录味机只能录下世界上存在的气味,而不能录出世界上不存在的气味。但作家的想象力却可以无中生有。作家借助于无所不能的想象力,可以创造出不存在的气味,可以创造出不存在的事物。这是我们这个职业永垂不朽的根据。
⑪那就让我们胆大包天地把我们的感觉调动起来,来制造一篇篇有呼吸、有气味、有温度、有声音,当然也有神奇思想的小说吧。
⑫让我们像乌苏里江里的大马哈鱼那样,追寻着母河的气味,英勇无畏地前进吧。
⑬让我们把记忆中的所有的气味调动起来,然后循着气味去寻找我们过去的生活,去寻找我们的爱情、我们的痛苦、我们的欢乐、我们的寂寞、我们的少年、我们的母亲……我们的一切,就像普鲁斯特借助了一块玛德莱娜小甜饼回到了过去。
⑭台湾的布农族流传着一个故事,说在一个村庄的地下,居住着一个嗅觉特别发达的部落。这个部落的人善于烹调,能够制作出气味芬芳的食物。但他们不吃,他们做好了食物之后就摆放在一个平台上,然后,全部落的人就围着食物,不断地抽动鼻子。他们靠气味就可以维持生命。地上的人们,经常潜入地下,把嗅味部落的人嗅过的食物偷走。我已经把这个故事写成了一部短篇小说。在这篇小说中,我是一个经常下到地下去偷食物的小孩子。小说发表之后,我感到很后悔,我想我应该站在嗅味部落的立场上来写作,而不是站在常人的立场上来写作。如果我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嗅味部落的孩子,那这篇小说,必然会十分神奇。
(取材于莫言2001年在法国国家图书馆的演讲辞)
2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拐弯抹角地找到自己喜欢的女孩 拐弯抹角:方向不清,过程艰难
B.作家的想象力可以无中生有 无中生有:本不存在,自由创造
C.这是我们这个职业永垂不朽的根据 永垂不朽:永远流传,价值长存
D.就让我们胆大包天地把我们的感觉调动起来 胆大包天:不受束缚,大胆敢为
2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本文中,作者开门见山地提出论点,接下来用举例、对比等方法,论证了小说中气味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B.文章用大马哈鱼的洄游与作家的创作类比,说明故乡的气味是小说的主要素材,也指引着作家创作的方向。
C.作者认为即使在今天,小说依然是任何别的艺术或是技术形式无法取代的,主要因为摄像机无法表现气味。
D.本文是演讲辞,语言通达晓畅,事例丰富有趣,易于理解;作者运用了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感染力。
30.文章第⑥段说“有自己独特气味的小说是最好的小说”,一个作家怎样才能写出“最好的小说”?请联系全文,分条概括。
31.有人认为,文章最后一段删去会更好,你同意吗?请结合文章,说明理由。
十、命题作文
3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趣是一种美好奇妙的感觉:
杜甫馋庭前的梨枣,“一日上树能千回”;沈复留几只蚊子在帐中,喷烟玩青云白鹤;陶渊明不会弹琴,偏偏置一尾无弦琴自得其乐;“父亲”五音不全,却能从自然中倾听属于自己的歌……
我们可以保持天真的童趣,发现生活中的乐趣,创造生命中的意趣。如果生活中可以时时得趣,那将会是幸福的生命历程。
请以“得趣”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常用字字音的能力。
A.“花蕾”中的“蕾”应读lěi。
B.“潜移默化”中的“潜”应读qián。
C.“宁缺毋滥”中的“毋”应读wú。
故选D。
2.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
A.“水泻不通”的“泻”应写作“泄”;
C.“悲欢离和”的“和”应写作“合”;
D.“事毕躬亲”的“毕”应写作“必”。
故选B。
3.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第一空,“考察”是实地观察调查;“考查”是用一定的标准来检查衡量。语境中是建筑专家对庄园的实地观察调查,故选“考察”。
第二空,“逐渐”是渐渐地;“逐步”是一步一步地,有步骤。语境中指庄园的砖瓦墙垣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残破衰败,故选“逐渐”。
第三空,“品味”和“品位”都可以作名词,指品质、格调,但“品味”还可以作动词,表示仔细体会、玩味。语境中作动词,故选“品味”。
故选C。
4.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A.求全责备:对人对事过分挑剔,要求完美无缺。根据“应当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做到用人所长、容人所短”分析。此处是说企业领导对待人才不要过分挑剔,使用正确。
B.不揣冒昧:揣:考虑,推测。冒昧:言行轻率。指言行鲁莽,不自量力。多作为向别人陈述或提出请求时的谦辞。根据语境中“只是稍有涉猎”“略表自己的一管之见”分析,此处是自己陈述围棋理论和文学理论的谦词,使用正确。
C.洛阳纸贵:指著作广泛流传、风行一时。语境中的使用对象是“门票”,使用错误。
D.汗牛充栋:汗牛:用牛运输,牛累得出汗。充栋:堆满了屋子。形容藏书极多。根据语境中“包括善本古籍、金石拓本、名人手稿等珍品,是研究者的宝库”可知,此处是说国图的藏书极多,使用正确。
故选C。
5.A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A.讳莫如深:原意为事件重大,讳而不言。后指把事情隐瞒得很紧。本句诗说他以前的同事大多对记者紧紧隐瞒不说。运用正确。
B.耳提面命:不但当面告诉他,而且还贴近耳朵提醒、叮嘱。后来用“耳提面命”形容恳切地教导。不能用于晚辈对长辈。
C.美轮美奂: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不能形容艺术作品。
D.弹冠相庆: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为贬义词。本句话是说运动会上同学们夺得了团体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大家没有不庆贺的。
故选A。
6.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常识的能力。
C.“‘唐宋八大家’……其他七位分别为柳宗元、范仲淹、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错。“范仲淹”应为“曾巩”。
故选C。
7.(1)久 (2)过 (3)奚 (4)写 (5)它 (6)顿 (7)句 (8)医 (9)图 (10)任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规范书写汉字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注意某些汉字的笔画、结构等。如“奚”,要注意它的上中下结构;“顿”字要注意笔画中的“竖提”,不能写成“坚弯钩”;“医”字为半包围结构,注意最后一笔是“竖折”等。
8.D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句意:因为用心专一(的缘故)。“用”,因为。
B.句意:随即又见鸡伸长脖子扭摆着头。“旋”,顷刻,随即。
C.句意:士大夫这一类的人。“族”,类。
故选D。
9.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B.“常”,固定的。句意: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
故选B。
10.D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以:介词,因为;介词,用。
B.其:语气副词,大概;代词,他。
C.而:表并列,并且;表转折,但是。
D.之:都是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际意义,不译。
故选D。
11.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通假字现象的理解能力。
A.“生”通“性”,资质,禀性。
B.无通假字。
C.“不”通“否”,指不从师学习。
D.“���”通“煣”,用火烤使弯曲。
故选B。
12.A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例句:“岁”,名词作状语,每年。
A.“日”,名词作状语,天天;
B.“水”,名词动用,游水,游泳;
C.“耻”,意动用法,以……为耻;
D.“倾”,使动用法,使……倾。
故选A。
13.A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例句: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蚓无利之爪牙”。
A.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村中好事者少年驯养一虫”。
B.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不知句读,不解惑”。
C.被动句,意思是“就被刁诈的小吏报到县里,叫他担任里正的差事”。
D.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青,于蓝取之,而于蓝青”。
故选A。
14. 决眦入归鸟 三顾频烦天下计 花径不曾缘客扫 塞上风云接地阴 月涌大江流 万里悲秋常作客 吴楚东南坼 漫卷诗书喜欲狂 花重锦官城 一封朝奏九重天 别有幽愁暗恨生 同是天涯沦落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 芙蓉泣露香兰笑 只是当时已惘然 晓镜但愁云鬓改 美人帐下犹歌舞 而致千里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术业有专攻
15.C.“但都基于可施行于一切人的统一规则”理解错误。《乡土中国》中说,在中国传统的差序格局之下,原本不承认有可以施行于一切人的统一规则,而现行法律却是采用个体平等主义的,现行的司法制度,破坏了原有的礼治秩序,但不能有效地建立起法治秩序。由此可知,《无讼》一章中,所说的乡土社会的礼治秩序与现行的司法制度是存在矛盾的,并且现行的司法制度在乡下产生了很多的副作用,所以,二者不可能“都基于可施行于一切人的统一规则”。
16.C.“只在于”错,原文“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并没有说“维持规范的力量”是唯一的区别。
17.(1)因为乡土社会人们的生活是聚村而居,(2)并且村与村之间是孤立和隔膜的。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主旨或观点的整体把握能力。
首先理解“地方性”的内涵。文章最后一段说“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
然后到上文寻找依据。
由“中国农民聚村而居”“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可知,中国乡土社会人们的生活是聚村而居。
由“所说的孤立、隔膜是以村和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的往来也必然疏少”可知,乡土社会中村与村之间是孤立和隔膜的。
18.A.“将可以满足人们在现实中的一切需求”理解错误。依据原文“其原始概念是平行于现实世界的、始终在线的虚拟世界。在这个世界中,除了吃饭、睡觉需要在现实中完成,其余都可以在虚拟世界中实现”可知,元宇宙并不能满足人们在现实中的一切需求。
19.“火爆”的原因:
(1)一些关键技术在近10年获得长足发展。
(2)人们的生活方式线上化、数字化、虚拟化。
(3)年轻消费者对虚拟文化和体验场景有偏好。
(4)资本市场为寻找新热点而极力热捧。
“爆炒”后要警惕的问题:
(1)保持理性,元宇宙的相关技术还远未成熟,要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2)“割韭菜”的资本爆炒很可能会带来大众的审美疲劳,失去对科技创新的兴趣。
(3)科技创新应尽量避免被资本裹挟,要讲究脚踏实地、点滴前进和勇攀高峰。
(4)元宇宙为人设立,应进一步思考其中的社会运行逻辑、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体系,思考与现实社会对接的方式,形成正确的社会共识。
20.A
21.C
22.C
23.D
24.因此尧、舜、三王治理国家,必定以合乎人情为根本,不以标新立异为高明,不能违背情理来追求自己的名声。
【解析】
【分析】
20.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就:成就”错误,“约其自归以就死”的意思是“约定好到期自动回来接受死刑”,所以“就”的意思是“往、赴”。
故选A。
2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连词,表转折;连词,表并列。
B.代词,他们;助词,的。
C.两个“以”,都是表目的关系的连词。
D.代词,这样;连词,表转折。
故选C。
2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C.“为”是“做”的意思,“此”的意思是“这样的事情”,“所以”的意思是“用来……方式、方法”,所以“太宗之为此,所以求此名也”的意思是“太宗做这样的事情,是用这样的方式来求取名声”。
故选C。
23.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D.“就不能偶尔纵囚而赦之,而应该顺乎民情,常赦天下”错误。由原文“若夫纵而来归而赦之,可偶一为之耳,若屡为之,则杀人者皆不死,是可为天下之常法乎?不可为常者,其圣人之法乎?是以尧、舜、三王之治,必本于人情,不立异以为高,不逆情以干誉”可知,如果对放出的囚犯在他们回来后就赦免了死罪,可以偶尔做一次。如果总是这样去做,那么杀人犯都不会被处死。这可以作为国家的常法吗?不能作为国家的常法。这难道能说是圣人之法吗?所以说,尧、舜、三王治理国家,必定以合乎人情为标准,不以标新立异为高明,不能违背情理来博取自己的名誉。由此可知,对于放出的囚犯在他们回来后就可以赦免了死罪,这样的事情可以偶尔做一次,但是不能总做。
故选D。
2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赋分点:“是以”,宾语前置句,介词“以”的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以是”,意思是“因此”;“立异”,标新立异;“高”,高明;“逆”,违背;“干”,追求。
参考译文:
信义可以在君子中施行,而种种刑罚则在小人中施行。判刑列入死刑的人,是罪大恶极的,又是小人中特别坏的人。宁愿因为正义而死,不愿意苟且贪生,而视死如归,这在君子中也是很难做到的。在唐太宗即位后第六年时,把判处死刑的犯人三百余人登记在册,放他们回家,约定好到期自动回来接受死刑。这是君子都难以做到的事,而希望小人中最坏的人能做到自然更难。到了规定的时间,那些囚犯自动回来而没有延误。这是君子难以做到的,而小人却很容易地做到了。这难道近于人情吗?
有人说:罪大恶极,确实是小人了;如果对他们采取恩德感化的手段,就可以使他们变为君子。恩德感化愈深入人心,人的转变速度就愈快,有过这样的事。我说:“唐太宗之所以这样做,就是为了得到这种名声。可是怎么会知道他在放回囚犯时,没有料到他们一定会回来希望可以赦免自己的死罪,所以才放回他们呢?又怎么会知道那些被放回的囚犯,没有料到他们自动回来就一定会被赦免自己的死罪,这才又回来呢?料想到囚犯一定会回来这才放他们回家,这是唐太宗从上面窥测到下面囚犯的内心想法;料想到一定会被赦免死罪这才回来,这是下面的囚犯在窥测上面的皇帝的内心想法。我从中看到的是上下互相窥测对方的内心想法才形成了这种名声,哪里还有皇帝采取恩德感化的办法和囚犯遵守信义的事呢?不是这样的话,唐太宗在全国施行恩德感化的办法,到这时已经六年了,却不能让小人不犯极恶大罪,只凭一天的恩德感化,就能使囚犯视死如归,而且坚守信义。这是一种说不通的观点啊!”
“那么应该怎么去做才可以呢?”我说:“对放回家去而又回来的囚犯,杀了他而不能赦免。然后再放出一批囚犯,他们又回来了,这样才可以知道是被恩德感化所致。然而这必定是不可能的事。如果对放出的囚犯在他们回来后就赦免了死罪,可以偶尔做一次。如果总是这样去做,那么杀人犯都不会被处死。这可以作为国家的常法吗?不能作为国家的常法。这难道能说是圣人之法吗?所以说,尧、舜、三王治理国家,必定以合乎人情为标准,不以标新立异为高明,不能违背情理来博取自己的名誉。”
25.D
26.B
27.①好友重逢的不易与喜悦之情。参照诗句: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②感慨时光易逝、人生短暂、世事无常,写出惋惜惊悸之情。参照诗句: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③受到友人及其儿女们热情相待的感动与喜悦之情。参照诗句: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问答未及已,儿女罗酒浆。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④短暂相会又将离别,前路迷茫,相逢无期,表达了诗人的惆怅悲伤之情。参照诗句: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解析】
25.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理解与分析能力。
D.“有意痛饮长醉不醒”解释错误。“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这四句是说,主人感慨见面的机会太难得,开怀畅饮一连喝干了十几杯。一连喝干了十几杯还没有醉意,令我感动你对老友情深意长。
故选D。
26.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的分析能力。
A.王维《终南山》一诗旨在咏叹终南山的宏伟壮大。选项一联表达的是为了入山穷胜,想投宿山中人家的意思。
B.柳宗元的《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此诗当是公元815年(唐宪宗元和十年)秋天在柳州所作。柳宗元与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都因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运动而遭贬。元和十年,柳宗元等人循例被召至京师,再度贬为边州刺史。诗人到达柳州以后,登楼之际,面对满目异乡风物,不禁百感交集,因为他们五人同遭迫害,命运休戚相关,友谊真挚,虽天各一方,但相思之情不能自已,写成了这首诗。符合题意。
C.“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的意思是清醒时,我与明月一同分享人间与天上的欢乐;沉醉时,明月依然在天上,我还是在地上。表达孤独之情。
D.此处主要意思是写诗人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驾鹤杳无踪迹,鹤去楼空,眼前就是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在诗人心中布上了一层怅然若失的底色,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了潜在的铺垫。此句表达了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之憾。
28.A
29.D
30.①具有对故乡独特气味的回忆和描写。②发挥关于气味的丰富想象力。③调动全部感觉器官,让作品充满生命气息。④用有生命感觉的语言承载作品内容。
31.示例一:不能删去。①结构上,最后一段的故事与题目相呼应,以此收束全文使文章结构完整。②内容上,最后一段以自己写作的例子结束,富有趣味。③主旨上,结尾的遗憾与主题呼应,引起读者思考,更能体会小说的气味。
示例二:删去更好。①结构上,第十三段的呼吁使全文达到高潮,以此结尾较为完满。②内容上,作者以自己创作小说的遗憾结尾,使全文进入一个低潮,不能引起读者的兴趣。③主旨上,作者在意的是自己的小说是否有神奇的思想,有点脱离主题。(意思对即可)
【解析】
28.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
A.“拐弯抹角”,指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原文为“马尔克斯小说《百年孤独》中的人物,放出的臭屁能把花朵熏得枯萎;能够在黑暗的夜晚,凭借着嗅觉,拐弯抹角地找到自己喜欢的女孩”,可知这里指曲折的意思。
故选A。
29.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作者开门见山地提出论点,接下来用举例、对比等方法”说法错误,作者先通过举例再提出观点,即“作家的创作,其实也是一个凭借着对故乡气味的回忆寻找故乡的过程”。
B.“说明故乡的气味是小说的主要素材,也指引着作家创作的方向”说法与文本不符,原文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大马哈鱼的一生,与作家的一生很是相似。作家的创作,其实也是一个凭借着对故乡气味的回忆寻找故乡的过程”,并没有说故乡的气味是小说的主要素材。
C.“作者认为即使在今天,小说依然是任何别的艺术或是技术形式无法取代的,主要因为摄像机无法表现气味”因果关系错误。原文第十段“但我认为,小说其实是任何别的艺术或是技术形式无法取代的。即便是发明了录味机也无法代替。因为录味机只能录下世界上存在的气味,而不能录出世界上不存在的气味。但作家的想象力却可以无中生有。作家借助于无所不能的想象力,可以创造出不存在的气味,可以创造出不存在的事物。这是我们这个职业永垂不朽的根据”,可知小说依然是任何别的艺术或是技术形式无法取代的,主要因为作家借助于无所不能的想象力,可以创造出不存在的气味,可以创造出不存在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