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案例 | 1992年李鹏总理出席安理会首脑会议、达沃斯论坛年会并访问西欧(一)
作者:吴建民
1939 - 2016
(向上滑动查看更多)
1959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法语系;1965年到1971年曾为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担任过法语翻译;1971年成为中国驻联合国首批代表团工作人员。
在50多年的外交生涯中,历任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参赞,中国驻比利时使馆、驻欧共体使团政务参赞,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及发言人,中国驻荷兰大使,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代表、大使,中国驻法国大使,外交学院院长,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常务副会长,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国际展览局主席等职。
音频
正文
/ 前 言 /
1992年1月27日至2月7日,李鹏总理出席了联合国安理会首脑会议、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会议并访问西欧。这是90年代初我国为打破西方制裁而采取的一项重要的外交行动。
这次行动是在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进行的,李鹏总理的这次出访将双边外交和多边外交、经济外交和政治外交、官方外交和民间外交结合在一起,内容丰富,对拓展我国外交局面、扩大对外开放、推进我国同外部世界的合作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本案例将着重研究此行是如何把双边外交与多边外交、政治外交和经济外交、官方外交和民间外交巧妙结合在一起的。
一、背 景
1
中国需要进一步打破西方制裁
90年代初,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对中国实施了一系列制裁。我们对此采取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经过两年多的努力,中国正在逐步突破西方的制裁。1991年8月10日至13日日本首相海部俊树;1991年9月2日至4日英国首相梅杰;1991年9月15日至21日意大利总理安德雷奥蒂相继访华。但是,从另外一方面来看,此时中西高层交往仍然处在“有来无往”的状态。
2
中国国内改革需要外交的支持
1992年中国国内改革处在一个关键时期,世界关注中国向何处去,国内改革的深入需要外交突破的支持。
90年代初,中国国内“左”的思想有所抬头,一些人对“经济特区”、“合资企业”,甚至改革开放的政策都提出了不同看法。1989年至1991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慢”,远低于“七五”时期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7.8%、国民收入平均每年增长7.5%的水平。引进外资的数量、质量,对外交流的情况都不容乐观,国际旅游业接待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下降。国家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需要在深入改革、扩大开放中得到解决。
3
美国提出建立“世界新秩序”的构想
1992年初,东欧发生剧变,苏联也已经解体,世界进入了一个两极格局结束、走向新格局的过渡时期。
1991年1月29日
布什在国情咨文中正式提出建立“世界新秩序”的构想,并宣称美国将承担起这项任务的领导职责。
1991年海湾战争胜利后
美国全球战略的思路进一步明朗,1991年8月《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的核心内容就是“世界新秩序”的构想及其如何建立起一个“世界新秩序”。
1991年9月
布什先后在联合国大会和全国电视讲话中进一步阐述了新秩序的含义与内容,其核心就是要建立美国领导下的单极世界。
4
1992年中国外交出现了机遇
1
1992年初,在英国的倡议下,联合国安理会将于1月31日举行首脑会议,讨论如何巩固和加强联合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及作用。
2
世界经济论坛主席克劳斯·施瓦布先生邀请国务院总理李鹏出席世界经济论坛1992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演说,介绍中国经济形势和成就。
3
1991年9月,意大利总理安德雷奥蒂访华时曾向李鹏总理发出邀请,希望他在方便的时候回访意大利。
二、中国外交面临的选择
1
不去;
2
仅出席安理会首脑会议;
3
把出席安理会、达沃斯经济论坛年会和访问西欧结合在一起,充分利用各种可能,打破制裁,改善外交处境,促进与国外的经贸合作。
中国方面选择了第三种。
三、具体操作过程
1
双边外交与多边外交相结合
1. 抓住多边外交讨论的核心问题,阐明中国的主张和立场。
1992年1月31日上午10时45分,联合国安理会首脑会议在联合国总部安理会会议厅隆重举行。5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或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由安理会1月份主席国英国首相梅杰主持,各国首脑将就国际形势和共同关心的问题以及联合国面临的挑战进行讨论。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出席了会议并发言。
参加安理会首脑会议的15个国家的领导人是奥地利总理弗拉尼茨基、比利时首相马尔滕斯、佛得角总理维加、中国总理李鹏、厄瓜多尔总统博尔哈·塞瓦略斯、法国总统密特朗、匈牙利外交部长耶森斯基、印度总理拉奥、日本首相宫泽喜一、摩洛哥国王哈桑二世、俄罗斯联邦总统叶利钦、英国首相梅杰、美国总统布什、委内瑞拉总统佩雷斯和津巴布韦外交部长沙穆亚里拉。
李鹏总理在安理会首脑会议上发言,阐明我国政府对国际形势、建立国际新秩序,以及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方面的作用等问题的看法和主张,反响良好。
关于国际形势,李鹏总理在发言中特别指出:
当今世界正处在重大的转折时期,旧的格局已经结束,新的格局尚未形成,世界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世界要和平,国家要稳定,经济要发展,这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两大军事集团在欧洲近半个世纪的紧张对峙已不复存在,一些地区的热点问题已经解决或正在解决之中,世界局势出现了某种缓和。
但是,危及世界和平、导致国际形势紧张的因素并未根本消除,原有的某些矛盾和对抗结束了,又产生了新的矛盾和对抗,这个世界既不安宁,也不太平。
海湾战争结束之后,中东问题并没有解决,阿以之间的和谈可能还要经历一个长期艰难的过程。
欧洲的某些国家,由于民族矛盾而引发了程度不同的冲突,甚至战争。很难断言,这类冲突和战争不会在欧洲其他地区发生。
值得国际社会关注的是,占世界人口绝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的处境越来越困难。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富的国家愈来愈富,贫困的国家愈来愈贫困,这种状况如不改变,将最终导致新的动荡,乃至成为引发新的地区冲突的根源。
严峻的现实说明,作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即和平与发展,都没有得到解决。
与欧洲动荡的形势不同,亚太地区相对比较稳定。《巴黎协定》的签署,为柬埔寨问题的最终解决奠定了基础。继朝鲜北南双方同时加入联合国之后,双方又签署了有关互不侵犯和朝鲜半岛无核化协议。朝鲜半岛局势正朝着缓和与稳定的方向发展。亚太地区不少国家由于政局稳定,经济也保持了比较快的发展势头。在世界经济中,亚太地区已成为富有活力和发展前途的地区。
中国的稳定和发展不仅符合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是亚太地区乃至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因素。十多年来,中国坚定不移地执行邓小平同志所倡导的改革开放的方针,国家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在中国政治稳定,社会安宁,民族团结,经济不断发展,中国人民正满怀信心地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前进。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深知要实现现代化,需要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有两个条件是不可缺少的。这就是,对外需要一个长期稳定的和平国际环境,对内要保持一个长期稳定的政治局面。
中国执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一贯主张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的差异不应成为国与国之间建立和发展正常关系的障碍。中国愿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与世界上一切国家发展友好关系。中国不会对世界上任何国家和地区构成威胁。
中国认为,不谋求霸权、不搞强权政治应成为国际上普遍遵循的原则。中国不谋求自己的势力范围,现在不称霸,将来国力发展了也不称霸。近几年来,中国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这是我国和邻国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们认为,这是中国同周边国家的共同利益所在。对本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也是有利的。
- 未完待续 -
文字 | 《外交案例》吴建民著(出版于2007年)
图片 | 网络
编辑 | 走近外交 玄一
Contributions Wanted
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
咨询电话:
13901290192
投稿邮箱:
info@wujianminfoundation.org
/ 推荐阅读 /
序言
1
顾维钧在1919年巴黎和会上拒签对德和约(上)
2
顾维钧在1919年巴黎和会上拒签对德和约(中)
3
顾维钧在1919年巴黎和会上拒签对德和约(下)
4
1955年周恩来总理出席万隆会议(一)
5
1955年周恩来总理出席万隆会议(二)
6
1955年周恩来总理出席万隆会议(三)
7
1955年周恩来总理出席万隆会议(四)
8
1955年周恩来总理出席万隆会议(五)
9
中国与第一次海湾危机(一)
10
中国与第一次海湾危机(二)
11
中国与第一次海湾危机(三)
12
中国与第一次海湾危机(四)
13
中国与第一次海湾危机(五)
14
中国与第一次海湾危机(六)
15
1991年美国国务卿贝克访华(上)
16
1991年美国国务卿贝克访华(下)
/ 关注我们 /
“走近外交”订阅号
带您揭开大国外交神秘面纱
“吴建民基金会”服务号
扶贫济困 助学育人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走近外交”bilibili
走近真实的外交故事和外交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