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原创文章】社区能否成为养老的最佳选择

上海养老产业 上海养老产业 2023-03-08
 

关键词:社区居家 养老服务 运营管理、盈利模式

来源:《养老产业》2019年总第3期

作者:金琳

“上海养老服务模式”提出老年人90%由家庭自我照护,7%享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3%享受机构养老服务。也就是说,养老服务市场的最终落脚点在于家庭。社区养老服务有哪些主流模式?社区养老的刚需和蓝海在哪里?


新概念社区

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中庚集团旗下东方银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关注于养老和健康服务,东方银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崔玉辉认为,养老和健康是城市综合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公司规划了A、B、C三个健康城市开发和服务模型,在每个产品系列中,除了住宅和城市综合配套外,特别突出了康复、护理和养老公寓的配置,并通过设计和科技手段,使城市和社区更加健康和适老化。这些新概念的社区将通过机构和社区的结合,把家庭照护、社区服务和机构服务有机结合。


东方银星推出的社区居家养老业务模型是养老机构以及护理、康复等专科医疗机构与社区居家养老结合,形成X+n模式,X是一定规模的专业养老或医疗机构,n是若干嵌入式照护点或康复社区网点。


作为开发商背景的企业,公司进行了大量研究,设立了规划、建筑设计、室内、景观和智能化配置标准,在今后的产品从设计开始,就考虑到这种布局。另一方面,居家养老可能在软件方面有更高的要求,公司有丰富的酒店管理和商业管理经验,将尤其关注对老人的人性化服务。同时我们也将通过老年教育、旅游、运动和文化娱乐等形式,让长者更有尊严和幸福快乐。


“我们认为,养老机构、医疗机构虽然解决的人数比例不高,但可以对家庭和社区养老发挥巨大作用。机构在设备、专业化和管理方面具有优势,可以为家庭和社区提供支持;同时通过家庭和社区服务,机构可以更好的开拓市场和分摊成本改善经营”。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和人口老龄化,社区综合服务是我们今后业务的重要方向。居家养老是国家支持并具有巨大市场的业务,我们将借助在酒店管理、商业管理方面的经验,将居家养老作为城市综合服务的主要业务之一。信息技术、智能化是我们的重要措施,我们将于国际国内领先的科技公司合作,打造先进的硬件和软件服务平台”。


光明集团旗下的东海老年护理医院是上海医养结合的特色品牌。2002年,上海市委、市政府为适应老龄化社会发展需要,确立在光明食品集团东海总公司创建一所集“医疗、护理、康复和临终关怀”为一体的综合性老年护理医院,作为市政府的实事工程。


光明食品集团上海置地有限公司总裁卓斌介绍,集团养老产业投资运营正在布局阶段。目前已经在运营的东海老年护理医院是一家高端的医养结合的老年护理院。东海老年护理医院以中央厨房、设立以机构为中心2公司小范围服务体系网、物流体系网、人才体系网、采购体系网等,实现“多网一站”式运营,服务社区养老。


未来5-10年,光明将在上海市区新建5-10所医养结合的高端老年护理医院。


“光明集团优势包括商业平台、物流平台、服务平台、建设平台、供应链平台,集团的五大平台皆是优势;光明集团在上海市区有超过1万亩的存量建设用地,未来通过工业用地转型,为养老产业提供载体,借助东海老年护理医院在养老领域积累的专业运营经验和团队,进行标准化服务和团队建设,都有利于快速做大做强”。


卓斌认为,连锁运营,盈利是保障持续发展的基础,公司中高端养老项目皆是市场化运营。“养老中的公益是低端项目,国企存在的意义不仅仅是盈利,更是为社会做出必要的贡献,但低端项目从机构本质来讲是不盈利的,但是可以作为战略布局的有益补充”。


如今上海市东海老年护理医院已经发展成为拥有1862张床位的行业航母,引领中国老年护理医院行业的探索与发展。


居家社区养老机构化

著名互联网医疗陪护平台陪爸妈创始人孙黎认为,尽管老人们普遍更愿意在家养老,但是居家养老的一对一看护照料可能并不是可持续的合理形态。


“家庭一对一看护老人存在两个问题。


一是隐性成本高,雇主家庭为看护老人的阿姨提供4000-5000元/月的工资,实际上隐性成本还包含阿姨的住宿和两个人的吃饭,加起来实际成本是6000-7000元/月。


二是潜在风险大,由于阿姨和老人长期1对1封闭空间相处,老人的失能/失智使阿姨的身心难以保持良好状态,继而影响看护质量,甚至引发意外和冲突。”


相比之下,机构养老正在悄悄发生着变化,其优势在于养老服务的专业化和越来越贴近社区。机构员工定位于“养老护理员”而不是“阿姨”的角色,专注于1对多的老人照护,而不是仅限于“吃喝拉撒”的日常照料。


“从2015年前的‘郊区大盘’到‘社区养老驿站/护理站’等,从2005年的‘9073概念’到‘社区养老顾问→家庭医生分诊转诊→社区护理站+长护险’三级社区服务分转体系满足了各种老人需求”。


上海市养老服务行业协会智慧养老专委会主任委员、上海铱创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杨武庆,机构化的运作模式使智慧养老在社区养老服务中发挥着很多作用,从而促进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提供护理看护、健康管理、康复照料等居家养老服务,提高养老服务水平。


具体内容包括互联网+服务:现有社区智慧养老以呼叫中心搭载服务为主,为老人提供呼叫、送餐、家政为主满足老人基本需求的服务。未来将借助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硬件和信息化产品及技术,并通过开放的 “数字养老院智慧照护平台”,邀请政府、第三方养老院及其他服务提供商共同参与,将已完善成型的养老院管理服务引入到居家养老服务领域,形成一个规范、完善、开放的智慧照护平台,推动养老院-社区养老-居家养老的融合。


建立市场化运作机制:老人及家属能够更方便的购买服务、挖掘消费需求、培养消费习惯,从而使养老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型服务企业能够获得更多的订单,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获得更多的利润,提高市场适应能力。


集约化管理:通过智能硬件及管理平台,对老人及服务机构进行集约化管理,合理分配资源,最大程度提升效率,提高服务质量。


杨武庆坦言,当前智慧养老服务发展的难点主要有两个,一是相关产品还不够成熟,使用体验较差;二是养老服务机构普遍盈利状况不佳,买单能力较弱。


要突破上述难点,关键还会要做到供需匹配,作为产品或者服务的供应方,要静下心来做好产品,要从其他成熟领域把性能好、成本低的产品集成,根据养老服务行业的特点加以改造,不断升级换代,而不是一味吆喝卖点没有用的所谓高科技产品;


作为养老服务企业,也有一个逐步接受的过程,在提升服务品质的目标推动下,应该主动尝试一些智慧养老的解决方案,包括提升安全管理水平,提升护理服务水平,降低护理员工作负荷、挖掘和优化运营管理数据等的智能产品和智能软件,与服务商紧密配合,帮助供应商产品迭代,也在这个过程中提高队伍素质,提升品牌形象。智慧养老服务需要时间,相信未来3-5年会取得明显的进展。


社区养老服务的蓝海

社区养老服务的蓝海在哪里?


孙黎认为,任何一个产业本质上都是“钱的流动”,中间各环节的参与方和连接工具决定了这笔生意的成本和效率。如果从“赚钱的产业”来看社区养老服务的话,过去的20年唯有保健品公司在闷声发大财。


“我们来看看保健品公司都做了什么?

 流量:公司在社区旁的菜市场占据高频流量入口;

 免费:服务以免费鸡蛋免费理疗免费健康讲座为切入点;

 信任:年轻店员从情感上替代儿女取得老人的信任;

 会销:低价/免费周边游集中会销轰炸;

 转化:销售800-1000%超高毛利的保健食品/用品;

 传播:培养意见领袖进行社区内多次传播。”


尽管保健品的效果受到质疑,其销售和服务方式对于开拓社区养老服务仍然具有一定价值。


孙黎觉得寻求市场蓝海,必须把问题聚焦在老人本身,围绕其“衣食住行”的需求提出解决方案。

“在老人的衣食住行中,吃饭是高频刚需的问题。外卖这种流行语城市年轻群体的方案并不适老,所以解决吃饭问题是社区养老服务的第一要务。”


目前,北京丽华快餐和国安社区联合订制适老餐,提供社区站点内的集中就餐和属地3公里的上门送餐。广州饿了么和越秀区政府合作,为超过10000名老人提供平均时长8分钟的送餐服务。据了解这一服务在上海也将于2019年启动试点。通过助餐上门/社区与老人的深度接触,饿了么还开始向居家照护、住院陪护、身体康复等服务延展,价格在158-248元不等,由入住平台具备资质的服务商提供。


“这些尝试为社区老人解决吃饭问题提供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其意义在于使政府补贴更精准效率更高、企业获得增量订单,与此同时发挥了服务老人服务社会的社会效应”。


“在解决了吃饭需求之后,更深度的需求在于提供方便的医疗服务和老年教育服务。”为人师表和老有所学是精神层面的需求,其形态是除了政府半公益性质的老年大学,还有以深圳布吉和老干部老年大学为代表的升级版社区服务,其价格较高,仅为退休干部提供服务,累计10多年的总学员为1100多人。这其中也有纯市场化的创业项目例如美好盛年和快乐50,它们都有课程的升级和移动互联网的结合,费用为传统老年大学4——6倍,也迅速受到了资本的关注。


社区养老服务可以通过盘活存量基础设施来实施,这方面已经有不少案例值得关注。


案例1:广州老街道的党群服务中心,一层作为街道办公和社工提供日间照料的场景,二层成为公建民营的养老院,既完善了属地的养老服务形态(护工共享早晚时间可进行日托老人的接送),也让社会化企业可以参与并盈利;


案例2:在广州的北京路等老城区,老年市民用自家宅基地改造成养老院,或租下老的厂房做基础适老化改造,再聘请护工为入住的失能失智老人提供照护服务(本身南方的祠堂文化在老人中的传承很深,每天2-4小时老城区的祠堂都坐满了老人们聊天喝茶打牌)


案例3:北京的匠心工坊就成为政府鼓励的市民项目,提供配钥匙、改衣服之类的家庭生活修修补补服务,在超市、社区物业等存量基础设施场景打造传统服务的升级形态,同时满足了政府、老人和企业的多方需求。


杨武庆也认为,目前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普遍盈利能力较弱,资本市场估值也不是很高,但相信在各项政策的扶持和支持下,优势企业会脱颖而出。“社区是联系机构和家庭的纽带,社区养老服务的内容应该是非常广泛的,除了我们平时提到的助洁、助浴、助急、助餐、助游等内容,还有更多的与物业相关的服务,如维修、代收快递、代缴费等,并延伸到诊疗服务、精神慰藉等。

目前较为普遍的日间照料,主要是:

空间有限导致照料人数有限,收费又特别低廉,导致在有一定政府补贴的情况下,机构往往运营亏损,很难提升服务水平,老人的满意度也上不去;


康复护理业务由于缺乏医保支持,服务对象不稳定,导致机构很难配备较好的康复医生和康复治疗师,处于较为尴尬的境地,如果要投入较多的康复设备,上马康复系统更加不现实;


助餐助行是政府大力推进的项目,实际工作中往往也是赚个吆喝,很难长久维持好的性价比”。

上述原因,最核心的症结是社区服务买单能力弱且不够稳定,即使在政府出场地,甚至装修完毕交付的情况下,运营单位的收入也很难覆盖日益增长的人工成本,在出现经营亏损的情况下,很难有减亏或者扭亏的措施。


杨武庆认为要对社区养老服务加以区分

一部分业务应该提高政府补贴的力度另一部分业务要与居家服务结合起来,从而扩大服务范围,从而扩大收入来源;


另外可以考虑逐步引入商保,让康复等服务有更多的支付方,从而提升专业人员配置,提高服务品质。


“当然,如果一家具备较好管理水平的养老机构,辐射周边社区开展各类服务,会大幅度降低成本,保证服务质量,近两年上海涌现的养老机构带动社区养老服务的模式,是很值得推广的。


未来值得关注的是两个方向:

一个是向康复、文化活动、旅游等专业性的方向发展,形成连锁化,从而有更多的客单量;

另一个是延伸家庭,成为居家服务的出发点和中转站,并与长期护理保险等结合起来,甚至与当前比较热门的新零售等业态结合起来,依托社区养老服务形成系统化的服务供给,成为老龄社会消费升级的推手”。

 


原创文章

1、认知症行为预防与养老机构照护

2、新东苑:依靠长期良好的经营发展逐渐实现盈利平衡

3、红日家园改造提升传统养老院

4、爱照护的“原居安老”模式

5、万宏集团:构筑更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6、澳大利亚联实养老项目落户青浦朱家角

7、“临港国际健康城”突破传统养老模式

8、殷志刚:长护险照护当倡导独立尊严

9、杨一帆:大健康产业催生跨界创新

10、美国水印开拓中国市场

11、绿地康养深化养老布局——访绿地康养产业集团总经理吴静

12、魅力花园:离家不离城的社区养老


微语简报

6月6日 农历五月初四 星期四

1、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2019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14亿元,用于支持养老服务骨干网、专业化养老服务机构、体系化养老服务等119个项目建设,提升普惠养老供给能力

2、中国社会福利社会与养老服务协会、北京中福长者科技有限公司老年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项目推进会在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召开,会上,老年照护职业等级证书项目研发团队就证书试点工作进行了汇报,预计今年年底出炉。


3、山西省投资集团与山西省红十字协会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就养老护理员培训、养老工作研究、老年产品研究和开发、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介入、对外交流等服务体系的建设展开合作。


4、近日,交大昂立(600530.SH)发布公告,与上海佰仁健康产业有限公司签署《股权收购意向协议》,公司拟以6亿元收购其持有的上海仁杏健康管理有限公司100%的股权,正式进军养老服务产业。

认识我们

       上海养老产业研究中心是上海国有资本运营研究院、上海市轻工业科技情报研究所联合发起、专注于现代养老产业研究、提供专业咨询服务的公益研究与新型智库平台。

       主要以养老产业为研究方向,重点构建以包括国有资本在内的多方社会资本参与养老产业发展的可行性分析体系、数据库与案例库;积极为养老产业未来发展寻求政策支撑与创新思考;通过学术研讨、案例调研、会议活动、专家咨询、专项研究等,为各级主管部门、国资国企及广大养老产业从业机构提供专业咨询与增值服务。

请扫描右方二维码,关注“上海养老产业”公众号,了解更多行业资讯和动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