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拆围墙、天际线开始,就不断点赞 | 老侯
老侯 | 从拆围墙、天际线开始,就不断为领导点赞
老侯/文
前年深秋时节,接到一个美容院长的电话,要我找个摄影师,给医院门面的牌匾留个纪念,说是接到地面上管理者的命令,三天后,牌匾要拆掉。
我问,立牌匾需要通过报批,是不是没有报批?他说报批了,此次拆牌匾,和法规无关,是领导要求要露出城市天际线,全市一刀切,所有楼顶的牌匾都要拆掉。
但是,几天后,他告诉我,没拆!因为舆论对拆牌匾的负面议论比较多,相关领导及时采纳群众意见,决定不拆了!
我听了,不由伸出大拇指,为领导的决策点了一个赞。
群众有意见就及时调整决策,令人赞叹!
更令我感慨的是,这种听取群众反映,调整决策的事情,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那之前不久,有关部门曾经有过要拆除小区围墙的指令,一些雷厉风行的地方已经开始行动,强行拆除了一些小区的围墙。
领导看问题和群众站的位置不一样,内心的期许也就不同。
领导逛街,像在看一幅画,只想到好看,而群众看自己社区,美观之外,更考虑安全,有围墙就有安全感,没有围墙,倒是通透好看,不是也给时迁们提供了方便?安全与好看之间,群众当然选择前者。
今天的领导心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虚心听取群众意见,决不长官意志,一意孤行。政策一出,群众的反映被纳入考察指标,舆论反映好的,坚决执行,舆论反映不好的,就坚决中止。
于是,拆除小区围墙也就令不再行,毅然废止了。
今天围墙依然健在。作者拍摄。
那年,与拆牌匾同时进行的还有著名的“QU低”行动。
鉴于首都要走高端化的构想,领导决定迁出城市的“DIDUAN人口”。
“QU低”行动决策果断,行动声势浩大。北京城南的大兴,一周之内,所有违建的出租楼房都被夷为平地,数十万租户被驱离北京。
但“QU低”超出了舆论接受的范畴,更多没被驱逐的群体发出负面的声音。如此声势浩大的行动,还是在一片不满的声音中中止了。
“QU低”像拆除围墙和拆除牌匾一样,成为烂尾工程。
一个体察民情的领导,对于群众有意见的形象工程,情愿让它烂尾,也不会一意孤行。
我忍不住发自内心地又一次为领导点赞。
前不久部分地区开始兴起改名运动,似乎网络引发的抵触情绪也很大,于是改名的声音开始渐弱,近两天不大听到了。是不是也烂尾了?
我估计,领导会再次听取意见,改名运动极大可能会中止。
在此,我预先做好了为领导点赞的准备。
接下来,说到垃圾分类。生活垃圾的大量产生是城市文明的副产品和一个标志。垃圾分类处理也是文明的标志之一。据说,全球垃圾分类做的最好的是日本。中国的垃圾分类也是势在必须。
搞笑的垃圾桶。来自网络。
但是,运动式的推进,一步到位,似乎步子有点过大,步子太大就容易扯到蛋,本来是好事,很可能会弄出问题,比如把垃圾分类弄成罚款收钱的手段。
因为罚款导致上海出现了殴打垃圾分类监督员(其实就是守垃圾桶罚款的人)的事件。
如果垃圾分类成为赚钱手段,群众肯定反感,那么,垃圾分类肯定进行不下去。显然,某些基层管理者就没把它当成好事来干。
还有人质疑,垃圾桶分类了,可垃圾车却是一个车斗拉走,这是怎么回事?事实上,垃圾处理的终端是否分类才是最关键,否则就是形式主义。
一刀切不好,一步到位也不现实,不解决终端处理更不好,形式主义会让人反感。
我有点担心,这种好事,会不会因为执行过程中的问题而被废止?
我还是有信心,相信虚心听取群众意见,从善如流的好领导,会解决好这个问题。
从拆除小区围墙、露出天际线、“QU低”到改名,领导一次又一次接受群众意见,还从来没有让我们失望过,一直都是好评如潮,点赞不断。
相信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也一定能做到制度化和常规化,而不是形式化。我已经预备好,再次点赞。
防失联,长按二维码,加微信。
往期推荐
点击标题即可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