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完两场视频号直播后,我们在想些什么?
这是 增长律公众号 的第 214 篇原创文章
作者:老斑鸠 编辑:侃山
最近团队组织了两场视频号直播——一次,是和一对青年律师夫妇(段律、吴律)连麦交流,聊产品,聊品牌,聊团队,聊新媒体。
还有一次,我们是把团队的新书落地策划会搬到了线上,欢迎人来人往的律师朋友,留下自己的旁观者看法,帮助我们完善书稿带来一些新思路。
(是的,我们要出新书了。关于写推文和出书之间的关系思考,推荐阅读这篇文章:《有律师对我说,看书速度跟不上他写书的速度》)
这两场直播安排,也恰好对应了我们对视频号直播的策划思路:无论是包裹得多么精美的糖果,给人带来品尝体验的还是糖果,而不是包装纸。
很多律师朋友关注增长律团队很久,消化一些经验和思路,可实际上并没有和我们一起「工作过」。
而运营人的很多特质,是离不开工作过程的。
所以,我们想通过视频号直播的方式呈现出一部分「工作过程」,虽然它因为载体、形式的原因难以保持住原滋原味,但起码并没有丢掉我们的真诚。
另外,我也要反思一下自己:我以前对直播有偏见,总觉得内容聊不深浪费时间,最近我也在想,和团队讨论,为啥直播一定要像写文章一样把内容聊深?精华是互动时刻,是即兴的部分,而不一定是计划好的输出。
(关于团队早就在做的飞书内测会内部直播缘起,推荐阅读这篇文章:《和律师朋友们把“领读会”放在飞书上,我们聊些什么?》)
当然,上线直播对于咨询运营团队来说也是有风险的——这些风险点律师团队也可以参考——比如:
1、直播过程如何兼顾品相与内容的呈现?
2、主持人、管理员、嘉宾的连麦,如何保持节奏的稳定?
3、相比于增长律每周推送的文章,直播交流的信息密度如何衡量?
4、有他者视角的工作过程,是否能有效完成工作目标?
5、文字表达可以留痕,那么直播回放的留痕,怎么产生更长期的价值?
……
诸如此类的问题,我已经想了不少,坦率地说,我们也没有得出像有一些运营工作那样相对笃定的答案——上述每一个问题,都是值得写出一篇篇大稿的选题。
但是,有些答案只能在路上找,光是闭门造车般的思考是不行的。所以我们把自己扔上了这条路,感谢你的关注与参与,让我们一起拿到一些确定性的反馈。「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而我们具体而微的经验教训,就是这样的源头活水。
(同样在做一件事,不一定出发点一样,关于这一点,推荐阅读这篇文章:《从一个取标题案例,看律师新媒体的“流量思维”与“价值思维”》)
上述一些大的问题暂时没有答案,不过,既然已经做了两场直播,有些反馈还是多少有些思考的,整理写于此处,先放三个问答,供同样在探索这条路的朋友们参考。
如果你也在新媒体探索的路上,那我们今天从视频号直播来谈谈三个观察吧。
Q:之前考虑不做公共直播,而是用内测会的方式直播,现在又开始用视频号直播,这个转变是因为什么?
A:首先,我们不是转变为用视频号直播,而是增加了用视频号直播,开在飞书上的内测会依然在组织计划当中——一场内测会的完成度已经不低了,欢迎感兴趣的朋友来报名交流;
其次,更深一层的考虑是,我们相信内测会的嘉宾交流更加紧密,交流的尺度也更大一些,不过,因为内测会是定向邀约制交流,时间久了很容易变成固定班子的圈子文化,而很难听到七嘴八舌的意见反馈,这样时间久了,我们很容易陷入一种信息茧房里思考与工作,这是很危险的。
比如,我们从内测会嘉宾的反馈里得出,法律服务产品化已经是大势所趋了,投入精力搭建对于律师团队来说是早晚的事,可从视频号直播连线里,我们发现:原来对于部分律师来说,自身业务的产品化还是一件很遥远的事……
比如,我们日常会有不少看过文章的律师朋友加作者的微信,表达自己对于收获新知的感谢,但通过视频号直播连线我们会发现:也同样存在律师读者看完我们文章,发现无法直接作用到自身工作当中,想法和行动之间存在鸿沟,认为还需要细化……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我们依然需要一个充满人来人往杂音遍布的地方,来了解大家共识与非共识的部分,到底是什么。所以我们有必要主动走向广场,迎接鲜花掌声,或暴风骤雨。
Q:和青年律师夫妇的交流,是咨询服务吗,那会不会存在一些业务等敏感话题,不适合在直播里聊?
A:是有咨询服务的形态,但不能说是完全的咨询服务。诚如前文所言,视频号直播的评论区,存在一个「他者视角」,这个视角的反馈也是我们会重点关注的声音。
我们会用咨询的形式,在前期完成与嘉宾交流的提纲,形成一个大体上的交流流程,可这毕竟不是演剧本,和嘉宾交流灵光一闪的感受,与评论区的互动,都是直播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视频号连线直播无法真的取代咨询会的价值,可它也有咨询属性的助益,接近挖掘出真问题,因为时时刻刻存在「旁观者清」与「他山之石」般的声音。
重要的是交流本身产出的价值,所以直播连麦我们是不打算像咨询服务一样需要收费的,就当公众号写稿一样,每周留出一部分时间,「用爱发电」了。
所以,我们期待你和我们的连麦交流(文末扫码名片加我微信就可报名),我们都需要在陌生感的互动里找到笃定的东西。
Q:团队每周都更新原创推文,现在也做飞书内测会,也做视频号直播,从内容生产上看,感觉它们有何异同?
A:从内容运营的本质上看,我觉得它们就是一件事,包括我们也在计划的小视频更新、播客交流栏目,包括计划明年落地的线下固定活动,其实都是相信内容创造价值的方式,来筛选连接志同道合的同行者律师。
只是,从载体出发,内容输出价值的方式会有所不同,推文是以图文表达为主,每篇信息量更大,很多独立成篇的推文系统感更强(所以我们也得到了出版社的关注);
飞书内测会更重视控制嘉宾人数的深度沟通(而且讨论基于的材料很大程度上就是我们的推文),重视的这个小场子的能量聚焦而不是流量数据;
而视频号直播,更像是把聊天搬到了一个广场上,在广场上人声鼎沸,我们走在路上也可能撞到陌生人,会让我们聊天的注意力没那么集中,不过这个过程本身也会激发出你我新的思考;
再看视频栏目、播客计划……
这么盘点一下,你就会发现:无论是用笔说话,还是用嘴写文章,变的只是内容载体,不变的我们想分享点什么的初心。
所以,我的建议是:如果你精力有限,就做好一个载体,如果你精力充沛,可以和我们一样,慢慢打开触点,接收更多的声音。在能量充沛的前提下,多接触受众,准没错的——对了,所以,为了离律师朋友们更近,我们还拉了几个法律人垂直话题交流群……
我们是这么想的,也是打算这么安排接下来的行动的。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暂告一段落,关于我们近期的直播片段和未来的安排,欢迎关注增长律视频号:
不过,相比于新增关注,我们更期待你的直接反馈,如果你也是:
1、关注账号更新,关注内容运营的律师朋友;
2、想和增长律团队连线或其它互动,关注我们线上活动安排的;
3、长期看我们的推送,但感觉文章没写透,还有些问题想展开聊的;
4、关于增长律探索的视频号直播,也有一些自己的心得感受的;
5、对于增长律的新书策划,也有一些自己的意见建议想反馈的;
……
欢迎添加我的名片保持沟通,我们的缘分或许自此开始。
本文相关阅读
近期服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