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后疫情时代的努力与淡定:二战考研人大知产上岸心得

知行法学 知行法学
2024-09-05
前言

师妹本科来自西政,学习一直很踏实努力,一战败北后纠结了很久。虽然毕业和疫情的耽误,但还是决心拿下人大。入班后一直属于平稳如水的选手,在各班选手中显得平静而又淡定。最近很多人进入到最后备考阶段,出现了精神内耗的情况,班主任师兄的话应当回到大家的心里:对抗备考中所有问题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学习本身。继续学习,保持淡定。




笔者一战法大知产复试被刷、二战人大知产上岸。在一战复试失败并且在调剂系统中挣扎了一段时间后,我才下决心二战。受毕业的影响,我在处理好答辩和毕业有关事项后,回到家中才正式开始学习,因此我的二战备考基本上是从五月初才开始。因为二战改变了自己的目标学校,所以我主要讲述一些作为二战考生在公共课备考方面的经验教训,以及人大专业课备考时的一些方法。





一、考试成绩


因为二战更换学校后考试科目变化,所以我没有列举自己一战的专业课成绩。由此可以看到我的公共课成绩没有太大的进步,甚至可以说在二战时英语方面表现得很差,在下文我会分析我的一些公共课备考的经验教训,以及对于二战考生备考的一些建议。

就专业课而言,因为更换学校后考试内容和题型的差异比较大,所以实际上自己是以一战的态度准备的。我报考的是人大的知识产权法专业,我根据我一战的学习内容,在应用法方面选择了有重合内容的民法、刑法和知识产权法三学科。其中理论法的分数比较符合预期,让我在其他科目出现失误的时候有机会进入复试,因此我会主要谈谈理论法的备考方法。而在应用法方面,我的学习状态和考试表现都不好,所以我就浅谈一下自己民刑的学习安排,然后主要结合复试谈论一下知识产权法专业的复习方法。此外,在反思自己应用法科目的失误时,我也想稍微提醒一下大家在考试时一定要仔细做题,不能出现和我一样做漏小题的失误。




二、对一战的反思


当你选择二战的时候,你都必须要深刻总结自己一战时的经验教训,有针对性地进行拔高学习,从而实现学习和分数的有效提升。




1、处理好法考与考研的关系。
大三下学期,我在校课程还是比较多的,一周大概有六门课左右,每门课至少两小时时长,故而其实准备考研的时间并不充裕。但是,5月到6月是我最富有考研激情的时间段:一来是因为刚刚进入考研,尚未感受到疲惫;二来是因为刚刚作出放弃保研的决定,该决定的刺激作用仍然巨大。基于此,我在5月到6月的时间里,基本上堪称每日无休,每天除了完成学校的线下课程就是进图书馆准备考研。在这两个月中,根据每天课程量不等,我一般学习6小时到10小时。

虽然一战的时候我法考和考研初试都通过了,但是回顾自己的备考过程,我发现自己在处理好法考和考研关系上还是有所欠缺。在一战期间我持有的态度就是法考和考研并重,因此我花了很多的时间在学习法考内容上,特别是在和考研科目无关的科目上,包括在主观题备考期间我都专门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专门学习和练习法考。但是实际上备考的时候我们还是应该以考研为主。虽然部分法考科目的学习可以和你的考研专业课相辅相成,但是法考中还存在大量非考研科目。如果你以备考法考的态度,从基础课到冲刺课到刷题系统学习,这样会占据你大量的备考时间。而是实际上大部分科目直接学习冲刺课程就足够了,在某种程度上说看法考网课实际上成为了备考期间我逃避学习压力的手段。在这种情况下,我实际上花太多无效的时间在法考上,不仅拖慢了专业课的复习进度,还在前期占据了我大量公共课的备考时间。所以一战期间,我的政治科目来不及复习错题,主观题也没时间自己整理学习,在最后直接拿网上整理的资料背诵。英语科目真题也来不及全部二刷,英语作文也没时间学习联系,专业课也是基本上只完成了两轮背诵。




2、政治重视程度不够
大三下学期,我在校课程还是比较多的,一周大概有六门课左右,每门课至少两小时时长,故而其实准备考研的时间并不充裕。但是,5月到6月是我最富有考研激情的时间段:一来是因为刚刚进入考研,尚未感受到疲惫;二来是因为刚刚作出放弃保研的决定,该决定的刺激作用仍然巨大。基于此,我在5月到6月的时间里,基本上堪称每日无休,每天除了完成学校的线下课程就是进图书馆准备考研。在这两个月中,根据每天课程量不等,我一般学习6小时到10小时。


我一战的政治备考起步时间较晚,在暑假返校后政治的基础网课我都没有学习完。一方面是自己给法考安排了太多的时间,从而挤压了其他科目。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我对政治科目的重视程度不够,可能文科生莫名其妙的自信心作祟,所以我计划中的时间安排也比较晚。因此我在学完基础知识后就忙着背诵和做押题卷,没留足时间反思和纠错。在考研期间,你会看到有很多经验贴说政治可以到后期再学习。但是每个人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是不同的,如果不是短期学习效率很高的同学,那么最好还是选择提早学习和反复记忆,你记住的知识点是不会在客观题分数上骗你的,而且也会缓解你后期的背诵压力。




3、专业课要重视教材
大三下学期,我在校课程还是比较多的,一周大概有六门课左右,每门课至少两小时时长,故而其实准备考研的时间并不充裕。但是,5月到6月是我最富有考研激情的时间段:一来是因为刚刚进入考研,尚未感受到疲惫;二来是因为刚刚作出放弃保研的决定,该决定的刺激作用仍然巨大。基于此,我在5月到6月的时间里,基本上堪称每日无休,每天除了完成学校的线下课程就是进图书馆准备考研。在这两个月中,根据每天课程量不等,我一般学习6小时到10小时。

专业课因为两所学校的考试风格不一样,所以备考的安排是完全不同的,但有些学习方法还是共通的。一战的时候我对课本的重视程度不够,教材大概通读一遍后,我就一直带着购买的讲义学习。诚然讲义对课本的内容进行了加工整合,还补充了一些其他资料。但是知识并不是一个个分散的碎片,背后的理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一些辅助理解的例子都对学习效果有影响。所以前期的学习还是要回归到课本上,从老师们的论述中反复理解学习。虽然我一战的安排和我当时的报考学校的考题风格有关,但是没有认真阅读课文而是只看知识点的备考方法让我的初试论述题答题还是显得比较空洞。




4、复试态度
大三下学期,我在校课程还是比较多的,一周大概有六门课左右,每门课至少两小时时长,故而其实准备考研的时间并不充裕。但是,5月到6月是我最富有考研激情的时间段:一来是因为刚刚进入考研,尚未感受到疲惫;二来是因为刚刚作出放弃保研的决定,该决定的刺激作用仍然巨大。基于此,我在5月到6月的时间里,基本上堪称每日无休,每天除了完成学校的线下课程就是进图书馆准备考研。在这两个月中,根据每天课程量不等,我一般学习6小时到10小时。

虽然我初试备考期间踩了不少或大或小的坑,但是我最大的教训还是来源于复试阶段。我复试失败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当时心态变得浮躁,没有从初试的备考模式转换到复试中来。特别是和二战的准备阶段相比,自己原以为充实的一战复试过程就显得十分敷衍,这也是我失败的最重要原因。

一方面学习没有初试期间投入多。特别是专业课方面,复习仍然停留在基础知识的舒适区,对阅读论文有畏难情绪,忽视了对知识的深入挖掘。因此当复试老师追问局部外观设计制度的修改原因,现实意义和可能存在的问题时,我的回答就十分空洞。其次,我忽视了模拟练习的重要性。一战复试我就进行过一次面试模拟。英语方面虽然自己有准备和练习英语材料,但是当时存在侥幸心理并没有找专门的英语拍档进行模拟面试联系,只是在单纯背诵自己的素材。这导致我在英语复试时没有完全听懂老师的追问,回答难以让人满意。而专业课方面的准备不足,使我在面临不熟悉的追问时自己会丧失体系思考和逻辑组织答案的能力,回答的内容也没有足够的理论和制度素材支撑。

所以到二战备考的时候,我都在自己的薄弱项上专门投入时间拔高短板。不过二战期间我也经历了一些新的教训。因为变更了备考学校,专业课方面,特别是理论法学科我是完全以一战的心理去准备。但是在其他科目上,特别是英语的学习过程中,我有时候没能处理好一战和二战的关系。期间经历的教训我会在后述具体说明。




三、公共课备考

(一)政治备考经验
大三下学期,我在校课程还是比较多的,一周大概有六门课左右,每门课至少两小时时长,故而其实准备考研的时间并不充裕。但是,5月到6月是我最富有考研激情的时间段:一来是因为刚刚进入考研,尚未感受到疲惫;二来是因为刚刚作出放弃保研的决定,该决定的刺激作用仍然巨大。基于此,我在5月到6月的时间里,基本上堪称每日无休,每天除了完成学校的线下课程就是进图书馆准备考研。在这两个月中,根据每天课程量不等,我一般学习6小时到10小时。


我的政治科目成绩一战时71分,二战75分,不算有多大的进步但也算没有拖后腿。对我而言,两年考试经历中得到的最大的经验就是政治最重要的是做好选择题,而主观题部分,至少对我而言基本上是尽人事听天命。

1、备考安排

一战期间我对政治科目的重视程度不够,再加上要准备法考,所以我的政治备考开始时间实际比较晚。这也导致我一战期间我基本上刚看完网课就一边背诵一边做老师的模拟题,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整理错题和巩固易错知识点。一战初试过程中我就有两三个选择题是在自己的错题上重蹈覆辙。因此,一战后我深刻地认识到政治科目最重要的是选择题,而有效提高选择题正确率的方法之一就是不断做题和纠错。所以我二战期间我吸取教训,很早就开始了政治复习,并且把重心放在了做选择题和纠错上。下面我会大概列明我二战的复习进度。

2、备考经验教训

(1)客观题备考

在客观题备考方面我学到的最重要的经验就是多做题多看错题,因此我把主流老师的选择题都翻出来做了一遍查漏补缺。在选择老师的时候,你可能会看到网上有人说某某老师的模拟题偏难怪没必要做,但实际上客观题的真题是很难说有什么知识点一定不考,也偶尔会有挺偏难怪的真题,例如今年,所以不能有侥幸心理。但是如果你备考时间紧张,就把重心放在后期的模拟卷上,特别是尽量把后期主流老师出的押题卷里的时政题都做一遍。时政选择题的知识点又杂又碎,单靠背诵很难全面掌握,所以不同老师押题卷里面有关时政的选择题不管角度多偏一定要多做多看多记忆。

在复习错题方面,首先我建议大家争取把错题都再做一遍。对我而言,单纯背诵的效果并没有做错题记忆深刻,做错题会更有针对性并且也能检验你是否真正掌握了这个知识点,所以政治选择题的错题我基本上都二刷了一遍。在二刷的时候因为题量大量减少,所以可以利用零碎时间完成,并不会占用太多的复习时间。另一方面我建议大家把自己错过的知识点单独整理出来。因为就我个人而言,不管是在二刷错题时,还是不断做有重复知识点的题的过程中,我会发现我经常在固定的那几个知识点上反复摔跤。因此我在复习时会用不同颜色和字体标示自己不同错误次数的知识点,从而强化自己对易错知识点的记忆(见附图1,其中蓝色字体的知识点基本都是错过三次的知识点)。这样的整理在前期可能会比较占据时间,但到后期你会对自己薄弱的知识点一目了然,强化了复习的针对性。

附图1

(2)主观题备考

主观题是政治备考后期最重要的事,但实际上我自己可能在这方面并不太开窍,两次考试都只能说努力把该背的资料都背了,但是最后估算的分数都没有明显差异。在押题和积累素材方面,主流的三个老师的资料任选一个都足以应对考试,贪多反而会导致因为不同老师押题内容不同而纠结。我是先跟的徐涛的主观题带背打基础,最后冲刺以肖四为主进行背诵。

为了缓解背诵压力,我建议在11月就可以选择跟徐涛老师或腿姐的带背,每天背一两个重要主观题知识点。我今年就选择了徐涛老师的带背,因此在12月集中背主观题时,我明显感觉自己比去年轻松了许多。此外,虽然我主观题主要背的是肖四的答案,但是推荐大家如果有空可以看看腿姐的冲刺班,里面她提供的马原、思修的万能模版和国际关系的答题思路我认为还是十分有用。基本上马原和思修都可以在最后补上这么一段万能模版丰富内容,国际关系她提供的答题思路在你答题素材不充足的时候也可以有效丰富你的答案。

(3)时政材料

时政一直是我备考的痛点,而且它在政治考试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前期我试图提前学习老师出的时政资料书,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里面的内容十分庞杂,而且也找不准重点,学习效率十分低。所以最后我还是回归到了以做题为主的记忆方式。因此我建议备考时政时,客观题仍然以做题和背诵错题为主,在后期时可以看腿姐总结的时政选择重点查漏补缺。主观题就还是跟着你选择的老师的安排记忆。这样的安排即不会太占据你的备考时间,也会得到一个比较不错的分数。




(二)英语备考经验
大三下学期,我在校课程还是比较多的,一周大概有六门课左右,每门课至少两小时时长,故而其实准备考研的时间并不充裕。但是,5月到6月是我最富有考研激情的时间段:一来是因为刚刚进入考研,尚未感受到疲惫;二来是因为刚刚作出放弃保研的决定,该决定的刺激作用仍然巨大。基于此,我在5月到6月的时间里,基本上堪称每日无休,每天除了完成学校的线下课程就是进图书馆准备考研。在这两个月中,根据每天课程量不等,我一般学习6小时到10小时。


我的英语成绩一战78分,二战72分,在今年题目难度下降的情况下,我可以说是在英语方面栽了一个大跟头,因此我会主要谈谈自己在备考和考试时的一些教训。

1、备考安排

英语在二战备考的时候除了翻译和作文上了网课,其他内容因为一战时学习过就没有纳入复习计划,因此我没有太多的课程压力,除了每日背单词以外,我的备考过程基本上围绕着真题展开。

2、备考教训

(1)二战和英语真题

对于一战期间认真研究过真题的同学而言,二战的时候都会面临一个问题,即因为自己对真题已经十分熟悉了,所以会觉得无从下手。而我这次英语考试没有表现好有部分原因就是二战的时候没有利用好真题。备考期间,因为熟悉材料和答案,又有自己固定的做题思维,我就落入了因为过于熟悉而忽略细节的思维陷阱,没有在学习中利用好真题。

以我本人为例,在反思自己的英语备考过程时,我发现自己往往因为能通顺阅读材料并且错题率低而忽视了对真题中出现的单词的学习。一战期间,我一直遵守经验,即英语真题中出现的词必须反复记忆,例如英语完形填空中一年又一年经常出现的选项“subject”。但二战的时候我基本上没有像当时一样去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学习积累,只以一种懈怠的态度在机械地跟着背单词app学习。这也导致我对于一些真题中出现过的一些单词的生僻和特殊含义没有深刻影响,而这种不好的学习习惯的缺点也体现在了今年的考试过程中。在今年的翻译题中遇到“obscure officer”时,我就陷入了单词的通用含义的误区。再加上因为时间安排的问题,我做到翻译题时时间已经比较紧张了,所以我只记得我在翻译真题遇到过,但是临时却想不到如何翻译最合适,最后草草思索后就写上了大概是“记载不清楚的军官”的翻译。然而事后我就回忆起了以前真题中出现过可以翻译为“鲜为人知的”。虽然这本质还是单词含义本身不够熟悉的问题,但这也暴露了自己对真题中单词的重视程度不够,或者说是在二战的过程中对于真题的态度松懈了。虽然翻译分数占比小,但是这种情况下一方面耽误了做题时间,另一方面丢分了十分可惜。

(2)英语作文

这场考试的作文也给我带来了深刻教训,主要体现在时间安排上。英语的做题顺序是根据个人习惯自由安排,但是和我一样选择先写作文的同学一定要注意时间,要牢记客观题比作文更加重要。除非你有足够的英语实力,你在主观题方面很难和其他人拉开差距。

因为一战的时候我客观题表现还算不错,因此二战的时候我就把重心放在了练习主观题部分上,还专门重新听了唐静老师和周思成老师的网课,特别在作文方面自己花了很多时间练习和背诵素材。而这次考试我并没有给自己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对自己作文准备充足程度盲目自信,另一方面是因为遇到了和模拟练习内容类似的题目,我一时没控制好时间花了差不多一个小时多写作文。事实证明盲目自信没有好结果,反而把其他题的考试时间挤占了,最后导致客观题大翻车。同时分数也证明了在我有限的水平下,写得自信满满的作文的得分并不会比上一次好太多。

关于模版对作文得分的影响的问题,我简单对比一下自己两次考试准备。一战时考场上的作文除了开头结尾套了模版,大部分内容都是自己临场写的,也没有用太多高级的词汇。二战是学习老师的思路和一些优秀句子总结出了自己的模版并写满了答卷。而实际上根据自己的估算,两次主观题的分数相差也不大。所以在我看来,无论是否用模版背范文,本质上把句子写对表达清楚才是最重要的。




四、专业课备考

(一)备考安排
大三下学期,我在校课程还是比较多的,一周大概有六门课左右,每门课至少两小时时长,故而其实准备考研的时间并不充裕。但是,5月到6月是我最富有考研激情的时间段:一来是因为刚刚进入考研,尚未感受到疲惫;二来是因为刚刚作出放弃保研的决定,该决定的刺激作用仍然巨大。基于此,我在5月到6月的时间里,基本上堪称每日无休,每天除了完成学校的线下课程就是进图书馆准备考研。在这两个月中,根据每天课程量不等,我一般学习6小时到10小时。


1、时间安排

因为换了学校的原因,我的专业课部分,特别是理论法部分可以算是和一战一样重新学习。备考期间我大体上跟着知行法学的课程安排节奏学习。在前期从5月份开始我就一边看课程一边阅读教材,民刑两科还通过法考课程巩固了一下基础知识。后期大概从10月开始各科陆续进入复习阶段,不断地滚动背诵。

2、方法建议

(1)笔记整理

在有各方面资料的情况下,自己整理笔记并不是必要的学习方法。因为形成自己的学习笔记本质是对不同学习资料的整合,所以如果能有效地在现有的资料上增补知识也就没必要单独建立整理笔记。但是对于一些特殊的科目和知识点,自己亲自去整理笔记还是十分重要的。例如法律史学科中,无论是横向知识体系还是纵向知识体系,你都可以在自己的学习中总结出一套更为具体的,可以反复使用的知识框架,这种框架也可以帮助你后期背诵。例如司法制度串联为“主体—起诉—审理—判决—执行”,行政制度串联为“机构(中央地方)—官员(选拔、考核、退休)—监督”,这样既可以防止横向背诵时知识点的遗漏,也可以帮助纵向知识点的串联(见附图2)。再比如宪法学中结合师兄提出的国家机构六要素、基本权利七步法的方法自己整理笔记,实质上就形成了自己的有效答题思路和素材。

附图2

这种笔记到后期也会大大减轻你的背诵压力。到冲刺阶段时就可以脱离多本资料,专注于自己的笔记背诵,而将教材和讲义作为有遗漏时的补充材料,真正做到把书读薄,建立自己的学习体系。

(2)背诵方法

在前期我利用过Anki记忆卡app进行背诵,这个app会利用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为你安排背诵内容。你可以把知识点手动输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薄弱知识点安排复习。这种方法确实能加强你的记忆效果,但是随着背诵内容的增加,每天的背诵量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到后面这种复习方法给我带来了一定的学习压力,所以后期我放弃了这种方法。

在后期的背诵阶段,我主要采取的是关键词默写的背诵方法。因为到那个时候具体的知识点基本都掌握了,重要的是如何做到知识点间的衔接和知识体系的建构。虽然这样背诵时会耗费更多的时间,但是将自己的思路写下来后,查漏补缺的效果也是很显著的,你有什么知识点没有掌握都一目了然(见附图3)。在单独背诵的时候我往往会觉得自己掌握了这个知识体系,但是按照关键词默写出来会发现自己总有几个知识点遗漏,还会发现自己法律史上的一些错别字。

附图3

(3)适当学习法考和法硕的教学资料:不同的考试体系的教材各有不同,但回归到知识体系本身实际是大同小异。我主要在宪法、法律史、民法和刑法四个科目的学习过程中参考了法考和法硕的资料。这一点我会结合具体的科目在后面进行阐述。




(二)法理学
大三下学期,我在校课程还是比较多的,一周大概有六门课左右,每门课至少两小时时长,故而其实准备考研的时间并不充裕。但是,5月到6月是我最富有考研激情的时间段:一来是因为刚刚进入考研,尚未感受到疲惫;二来是因为刚刚作出放弃保研的决定,该决定的刺激作用仍然巨大。基于此,我在5月到6月的时间里,基本上堪称每日无休,每天除了完成学校的线下课程就是进图书馆准备考研。在这两个月中,根据每天课程量不等,我一般学习6小时到10小时。


1、备考资料:朱景文《法理学》、知行法学法理学课程 

2、备考经验

我有关法理学的备考安排其实很简单,就是前期看书,后期不断背诵不断总结。法理学不像宪法学没有具体的法条,也不像法律史有许多零碎的知识点。因此备考法理学最重要的就是在熟读教材的基础上把握好知识体系,所以在一开始一定要认真看教材,也要听大班主任师兄的建议在跟着课程学习一遍后再看一遍教材。带着学过的知识看第二遍的时候能让你更深刻理解法理学内部各个章节间的逻辑关系。

(1)背诵提示

在背诵方面,要掌握好基础概念,从概念出发建立章节知识体系和实现章节间的联系,例如对法的概念的知识解构。此外法理学师姐后期在串讲时提到的上位概念、同位概念、下位概念串联的背诵思路对我而言也是有效的记忆方法。以法的适用为例,上位就是法的实施,同位概念是法的执行和法的遵守,下位概念是司法适用和行政适用。这样对概念层层拆解记忆也让你更好把握章节间联系,能在答题时思考更加全面。

(2)体系化思维

法理学最重要的就是建立体系化思维,不仅是法理学内部,还要学会把部门法知识用起来,这样不仅有助于理解知识,还有利于构建答题思路。最典型就是师兄多次强调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答题思路,要把“法哲学”、“法社会学”、“法实证论”(法本体论和运行论)有效串联起来。再例如提到依法治国就要想到法与国家,想到法治和法的作用,想到法与其他领域在国家治理中相辅相成,最后再具体落实到法的制定和实施,这才是一个完整的答题思路。不过这也会在考试中带来时间控制的压力。尽管考试前师兄反复强调虽然法理学答题时间可以长一点,但是不能耗费太多时间,然而因为我对初试第二道论述题的答案构成不太有信心,最后法理总计耗时快一个半小时,导致宪法学最后答题时间不足,把答案简要写完考试时间就到了。所以说今年我在时间安排上真的栽了许多跟头。

在一些比较具体的论述题中,例如论物在法律关系中的地位时,除了法理学的理论以外,加入一些部门法的素材丰富答案,例如适当引用民事法律关系和法条佐证你的观点,会使你的答案显得更加饱满充实。此外,在备考后期结合法理学的增补材料也要认真阅读,结合资料和真题可以有效帮助你提取一些类型题目的答题思路(见附图4)

附图4




(三)法律史
大三下学期,我在校课程还是比较多的,一周大概有六门课左右,每门课至少两小时时长,故而其实准备考研的时间并不充裕。但是,5月到6月是我最富有考研激情的时间段:一来是因为刚刚进入考研,尚未感受到疲惫;二来是因为刚刚作出放弃保研的决定,该决定的刺激作用仍然巨大。基于此,我在5月到6月的时间里,基本上堪称每日无休,每天除了完成学校的线下课程就是进图书馆准备考研。在这两个月中,根据每天课程量不等,我一般学习6小时到10小时。


1、备考资料:曾宪义、赵晓耕《中国法律史》、知行法学宪法学课程、龚成思《法制史背诵宝典》

2、备考经验

法律史虽然知识点很细碎,但是认真学习后,在后期它反而是背诵压力最小的科目。特别是当你从横向知识学习转向到把握制度间的纵向演变后,整个法律史的框架基本就建立起来了。

(1)建立纵向制度演变体系

在一开始学习的时候一定再学习教材和课程的过程中深刻理解什么叫在“思想和制度间穿梭往返”。理解具体制度和当时的立法指导思想之间的关系,这样对于古代史部分的大部分朝代,通过对立法指导思想演变的串联就可以很快复习一遍。因此后期我除了会把重要的几个朝代,例如西周,汉、唐,清末单独拿出来背诵,其他时间都通过纵向的知识体系不断深化记忆。对我而言纵向的知识体系反而更能深刻理解不同朝代的特点。特别是立法活动频繁的近代史部分,通过分法律部门进行纵向制度梳理让我对近代不断变化的立法内容有了基本的印象。

(2)参考法硕资料

所以法律史学完后一定要自己下来去总结纵向制度演变,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参考法硕龚成思老师的法律史背诵宝典里的纵向知识体系。虽然法硕的考试风格化和人大学硕考试有明显差别,但是在梳理制度和思想的纵向演变时,这个教材也是一个不错的查漏补缺有效工具。法硕考试的风格就是要把握细节,因此法律上中大的法律儒家化过程是复习中反复强调的重点问题,不用看其他资料大家都会深刻把握。而一些小的制度演变例如律典编撰体例变化、大清现行刑律和大清新刑律体现的许多制度纵向演变终结,都可以通过法硕资料查漏补缺(见附图5)。虽然在法律史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推荐参照法硕的资料查漏补缺,但最终还是要重视自己总结,要回归人大教材内容本身。毕竟这是两种完全不一样的考试,切忌舍本逐末。

附图5




(四)宪法学
大三下学期,我在校课程还是比较多的,一周大概有六门课左右,每门课至少两小时时长,故而其实准备考研的时间并不充裕。但是,5月到6月是我最富有考研激情的时间段:一来是因为刚刚进入考研,尚未感受到疲惫;二来是因为刚刚作出放弃保研的决定,该决定的刺激作用仍然巨大。基于此,我在5月到6月的时间里,基本上堪称每日无休,每天除了完成学校的线下课程就是进图书馆准备考研。在这两个月中,根据每天课程量不等,我一般学习6小时到10小时。


1、备考资料:韩大元、胡锦光《中国宪法》、许崇德、胡锦光《宪法》、知行法学宪法学课程、马峰《宪法学一本通》

2、备考经验

对我而言宪法学并没有太多特殊的学习经验,主要就是跟着知行课程安排按部就班听课看书背书,并且适当做题练习。

(1)宪法学中的重点

宪法学本身的体系性也很强,可以分为宪法基础理论、基本制度、国家机构和公民权利义务四大板块。而就国家机构和公民权利两个知识模版而言,一定要自己整理练习,结合讲义提供的国家机构六要素和公民权利七步法建立自己的论述框架,并且把基本制度和国家机构结合起来学习,近年来有关国家主席、监察委、人大制度的真题也体现了这些模块的重要性。

同时,宪法学紧跟热点的特点也很明显,如果是像我一样对宪法相关热点并不敏感的人,把师兄师姐们整理的补充资料吃透了也是足够的,特别是授课期间提到的热点一定要认真记忆,为论述题做准备。总之知行的提供的理论法资料一定要认真学习。

(2)重视法条

宪法学和其他理论法最大的不同就是很多制度都有具体的法条,所以一定要脚踏实地一点一点的结合重点法条背诵知识点,尤其要重视《宪法》《立法法》《选举法》。因为宪法学和具体制度的结合程度密切,在记忆具体知识点时除了结合法条,还可以参照法硕成熟的背诵体系去记忆例如宪法历年修改和立法体制等的知识点,这也能为你的论述提供更加丰富和准确的素材。不过就公民权利这部分,法条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一方面要花时间把知行课程中的公民权利部分的基础理论知识反复阅读,从而尽量掌握该知识点。另一方面一定要自己练习一两个有关权利限制的论述题,可以结合教材中提供的案例,例如孟母堂案件和受教育权关系,去学习如何具体运用“权利—限制—限制的限制”对案例进行论述分析。




(五)民法和刑法
大三下学期,我在校课程还是比较多的,一周大概有六门课左右,每门课至少两小时时长,故而其实准备考研的时间并不充裕。但是,5月到6月是我最富有考研激情的时间段:一来是因为刚刚进入考研,尚未感受到疲惫;二来是因为刚刚作出放弃保研的决定,该决定的刺激作用仍然巨大。基于此,我在5月到6月的时间里,基本上堪称每日无休,每天除了完成学校的线下课程就是进图书馆准备考研。在这两个月中,根据每天课程量不等,我一般学习6小时到10小时。


1、备考资料

王利明《民法》、张明楷《刑法学》、钟秀勇民法讲义、刘凤科刑法讲义、知行法学民法和刑法课程 

在这里我也顺便浅谈法考和考研的关系。虽然我一战的时候已经考过法考,但是面对民法和刑法两门异常复杂的学科,二战时我还是在前期把法考的课程又跟了一遍,在搭建起基本框架后再跟着师兄师姐的课程深入学习。法考和考研本质上是相辅相成的,因为回归到知识点而言各个考试体系都是共通的,只不过各有侧重。对于没有法考的同学而言,不要畏惧于考研和法考两手空空的恐惧,要在以考研为主的学习目标下,学会把握知识点本身从而灵活应对法考。而对已经法考过的同学而言,也可以使用法考讲义为自己夯实基础。此外,对于人大以论述和案例题为主的考试风格而言,法考主观题部分的学习能为民法和刑法两科的学习和真题练习提供有益帮助。

2、备考经验

实际上在备考期间我对于民法和刑法科目的投入并没有其他科目多,因此有关这两门自己并没有太多的经验,而且最后的考试表现也不是很好,所以我只是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备考经历。

(1)民法

民法时间充足的话一定要认真看教材。虽然虽然教材页数很多,但是尽量多看几遍其中合同法和物权法的内容,真的是常看常新学有所得。民法一定要建立起体系化思维,以十分重要的民事法律行为为例。在认定民事法律行为效力时,无效民事法律行为、效力待定的民事法律行为都不是单独的知识点,要记住一个行为就算是无效民事法律行为也不等于它没有任何法律效果,一定要纳入民事法律行为的体系中具体评价行为。还包括担保物权的顺位,当事人之间的责任分担关系,都必须要前后串联才能正确把握法律关系中每个主体的权利义务。这种民法的体系学习一方面离不开教材,一方面也离不开法条。而在学习法条方面,充分利用好法考资料会有对你有很大的帮助。因为法考老师讲课会更加重视立法内容,会把一个知识点下有关的法条和司法解释放在一起讲解,帮助你搭建知识体系。

(2)刑法

刑法对我而言是典型的听课很容易,运用很困难的学科,而且还经常会出现观点展示的内容。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多看不同老师的观点深化理解,但如果观点展示给你带来了巨大的困扰你可以就每个问题选择两个主流观点,只要做到在整个刑法知识体系内,不同问题对应的学说能实现逻辑自洽,就至少不会给你的备考拖太多后腿。因为张明楷老师的教材内容实在是太多,所以我实际上并没有全部看完。再备考过程中我以讲义为主,主要看了教材里例如共同犯罪,人身犯罪、财产犯罪等重要章节帮助自己理解知识。

其次刑法还要重视分论罪名的学习。重点法条一定要结合司法解释理解犯罪构成,定罪和量刑的特殊规定。在分则的学习过程中适当结合法考主观题进行案例分析练习也是十分重要,因为我一战期间通过了法考,所以二战的时候自己没用怎么进行过主观题的训练。但是在后期自己模拟训练时,我能明显感受到在做安利题时输出的生涩感。所以如果考研和法考一起学习真的要利用好机会实现相辅相成,而没有法考计划的同学也可以考虑适当练习法考主观题保持做题手感,这同时也是查漏补缺的好机会。




(六)知产
大三下学期,我在校课程还是比较多的,一周大概有六门课左右,每门课至少两小时时长,故而其实准备考研的时间并不充裕。但是,5月到6月是我最富有考研激情的时间段:一来是因为刚刚进入考研,尚未感受到疲惫;二来是因为刚刚作出放弃保研的决定,该决定的刺激作用仍然巨大。基于此,我在5月到6月的时间里,基本上堪称每日无休,每天除了完成学校的线下课程就是进图书馆准备考研。在这两个月中,根据每天课程量不等,我一般学习6小时到10小时。


1、备考资料:刘春田《知识产权法》、李琛《知识产权法关键词》、知行法学知产课程、王迁《知识产权法教程》

2、备考经验

知产也是热点性质很强的学科,特别是在著作权法、专利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司法解释的陆续修订中,新增和修改的内容的重要性将在很长一点时间继续保持。

(1)学习思维

在我看来知产知识体系的建立主要分为三个方面。首先,在学习过程中最基本的是把握“主体—归属—客体—权利—限制—侵权”的体系化思维,构建起较为完善的知识产权体系并在这个基础上不断复习(见附图6),李琛老师的《知识产权关键词》一书对于我们的学习体系思维搭建十分有帮助。其次,要有历史的思维,再修法背景下,我们必须重视新修的制度。特别是作为报考知识产权专业的考生,每一项新制度的演变,制度设计和意义、存在的问题都是需要了解的。知识产权制度作为相对较新的法学部门,其基础理论和具体制度都在不断地探索发展。最后,要有比较法的思维,特别是要结合国际条约学习,因为我们许多制度的产生和修改往往都和国际条约有关,例如今年考到的药品链接制度也和《中美经贸条约》的订立有关。从某种程度上说我国的知识产权制度基本都有其国际渊源。

附图6


(2)重视法条

知产也是一门需要重视法条的学科。与其他应用法学科相比较而言,知识产权领域三部主要法律、《反不正当竞争法》的部分内容和有关司法解释加起来的法条数量并不多。因此再前期的学习中一定要把制度和法条相结合,例如了解著作权各种作品的概念,梳理商标审查制度“申请—受理—公告—异议—无效、撤销和注销—复审—诉讼”的运行流程。同时也要注意修法中体现的制度变迁,更好把握制度的理论和目的。

(3)教材的选择

因为在我备考的时候,人大新的教材还没有出版,而现有的教材版本是比较老的,所以我利用了其他老师的教材作参考。选择王迁老师的教材主要是因为版本新,特别是在修法背景下可以查漏补缺。但是因为今年人大知产的教材出了最新版,备考也可以只看人大的教材。不过对于之后的备考的同学,特别是知识产权法专业的同学而言,时间不紧张可以额外选择其他老师的教材作为补充。




五、复试


因为本人一战就是在复试中经历了大失败,所以二战的时候更加重视复试,这也是我这次能有机会顺利上岸的重要原因。




(一)面试模拟练习
大三下学期,我在校课程还是比较多的,一周大概有六门课左右,每门课至少两小时时长,故而其实准备考研的时间并不充裕。但是,5月到6月是我最富有考研激情的时间段:一来是因为刚刚进入考研,尚未感受到疲惫;二来是因为刚刚作出放弃保研的决定,该决定的刺激作用仍然巨大。基于此,我在5月到6月的时间里,基本上堪称每日无休,每天除了完成学校的线下课程就是进图书馆准备考研。在这两个月中,根据每天课程量不等,我一般学习6小时到10小时。


在对一战失败教训的反思中,我明白了一方面要加强输入,另一方面复试除了输入,更要重视输出,因此我认为在复试准备阶段一定要找固定的同学反复进行面试模拟。不仅要认真参与英语的模拟,还要和其他同专业的考生一起进行专业课面试模拟。一方面可以从其他人的角度对知识点查漏补缺,另一方面也能锻炼你在遇到不太熟悉问题时的答题分析思路。这样不断地训练虽然不能让我压到原题,但是其对于面试的临场发挥而言还是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二)英语学习
大三下学期,我在校课程还是比较多的,一周大概有六门课左右,每门课至少两小时时长,故而其实准备考研的时间并不充裕。但是,5月到6月是我最富有考研激情的时间段:一来是因为刚刚进入考研,尚未感受到疲惫;二来是因为刚刚作出放弃保研的决定,该决定的刺激作用仍然巨大。基于此,我在5月到6月的时间里,基本上堪称每日无休,每天除了完成学校的线下课程就是进图书馆准备考研。在这两个月中,根据每天课程量不等,我一般学习6小时到10小时。


在这次的复试准备过程中,英语方面知行部分的英语练习小组对于我的英语面试有很大的帮助。每天都有差不多两个小时,自己在反复组织语言和听对方说英语的过程中不断进步。虽然不说自己的口语短期内能有大进步,但按部就班练习下来自己也形成了一套分析材料的思路和语料素材(见附图7),更重要的是能听敢说,从一开始能说两三分钟,到后期有时候一个问题能谈将近十分钟。

附图7




(三)专业课学习
大三下学期,我在校课程还是比较多的,一周大概有六门课左右,每门课至少两小时时长,故而其实准备考研的时间并不充裕。但是,5月到6月是我最富有考研激情的时间段:一来是因为刚刚进入考研,尚未感受到疲惫;二来是因为刚刚作出放弃保研的决定,该决定的刺激作用仍然巨大。基于此,我在5月到6月的时间里,基本上堪称每日无休,每天除了完成学校的线下课程就是进图书馆准备考研。在这两个月中,根据每天课程量不等,我一般学习6小时到10小时。


专业课我也吸收了一战的教训,在学习和练习中不断进步。在初试出成绩前,虽然在能不能过线中反复纠结,但我还是强迫自己把教材又看了一遍,还大致翻阅了吴汉东老师新出版的《知识产权法学》一书。这样在初试成绩出来后我就把重心放在了结合论文对知识点的扩展上。在初试阶段我简单介绍了一下我学习知识产权法的方法,但因为初试的时候它只是专业课的一部分,仍然要以基础知识为主学习,不需要投入太多的精力拓展。而在复试阶段,知识产权法专业一定要深入学习。在初试的基础上,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强化对知识的学习。

1、扩展阅读教材的选择

扩展阅读是一个根据自己学习情况自由选择的选项。因为复试备考的时间有限,除非在出成绩前就计划准备复试,花太多时间阅读其他老师的著作可能不是性价比高的选项。因此我主要推荐两本主流教材。

首先是王迁老师的《知识产权法教程》。这本书是真的详略得当生动易懂,主要的风格就是结合案例让我们对于理论制度有清晰的认识,也很容易激发你的学习兴趣,是很适合的学习的知产的入门教科书。我本人对于知识产权法专业的兴趣也是从王迁老师开始的。但是比起在复试阶段阅读,我更推荐在初试备考时作为额外教材阅读。不过因为人大教科书修改了,在初试期间阅读王迁老师的教材也不再是必要的选择,在复试备考中选择把这本书吃透也能很大提升你的知识储备和思维能力。

我更推荐的是吴汉东老师的《知识产权法学》,他的教材比较体系全面,有些地方还比较晦涩难懂。吴老师的书更重视理论研究,对于各个制度会从制度来源,比较法研究,不同学术观点等角度介绍,并最后落实到具体条款的分析。以标准必要专利这个知识点为例,他的教材了就详细介绍了制度产生、如何认定、标准必要专利和FRAND许可,如何通过立法条款解决其应用问题等内容。该书对于知识产权领域的各项热点难点都有说介绍,是在备考时很适合作为类似字典的检索工具书的教材。虽然这本书又难读又长,我自己在备考期间也只是挑选部分内容阅读,但我还是推荐大家在知产复试备考的时候好好利用这本书。当然还是要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本校的教材内容和老师的观点上。至于其他的教材,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根据知行《复试一本通》的推荐选择阅读。

2、结合论文把握重点和热点

阅读教材并不能囊括知识产权法领域的全部内容,我们还需要关注老师们的论文,学习学科知识和思维方式,知识产权复习要在研读老师论文的基础上深入学习重点和热点。在知产修法的背景下,许多新修制度的制度架构还不完善,所以一定要结合老师的论文实现体系掌握,例如通过罗莉老师的论文了解现有开放许可的规定的缺点和如何完善;通过比较多个老师的观点理解现有的损害赔偿制度的设计,从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的引进开始,反思包括如何处理惩罚性赔偿和法定赔偿的关系,许可费倍数设计的合理性,惩罚性赔偿的更具基数确定的倍数计算模式在理论和实践上是否合理,禁止模式和设权模式在赔偿制度上的差异等问题。其次,知识产权法领域还有许多经久不衰的热点。以人工智能保护为例,随着技术的进步,有关人工智能的侵权和保护的讨论越来越多。在学习中你要学会整合,从人工智能的主体资格开始,总结其在著作权、专利权、反不正当竞争等领域会涉及的不同制度,兼顾侵权风险和保护,从而对该热点有一个比较体系地理解。此外,还要适当结合时政热点学习,例如新提出的知识产权强国纲领。这也是我在复试模拟的时候,经过同学的提示才接触到的政策知识点。

在这一部分我再次推荐大家参考吴汉东老师的《知识产权法》,老师类似百科全书的教材可以作为你把握知识产权领域重点和热点的引路人。很多时候我们很难发现一些制度上存在的问题,在吴老师教材的基础上主动检索论文学习是一个不错的高效备考方法。

3、学习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

复试学习的时候一定要把视野扩张到国外法律。在你学习老师的论文时,你会发现很少有老师在论述时不提及其他国家的制度和国际条约。受复试时间和能力限制,最重要的是要了解重要的国际条约。当然有外国法知识储备也是锦上添花的优势。在这里我主要谈谈我学习国际条约的一些经验。

(1)学习国际条约的方法

复试备考还是重视效率。因此在学习国际条约时还要注意方法。再学习过程中你可以轻松地找到条约的不同语言版本。首先,我建议大家以中文版本为主学习,对于部分翻译过后有理解困难的条文,你再回到英文版本去把握其的内涵,这样性价比最高。而且也有许多老师批判了部分中文文本在翻译上的不适当之处,典型的例子就是“模型作品”的有关内容。因此学有余力的可以多看英文或者其他语种的版本。其次,阅读条约并不是让你逐条阅读,因为许多国际条约的内部体系和我国法律制度并不相同,单独阅读可能效率并不高。因此重要的是带着制度去学习。

(2)理解我国知产制度的国际法渊源

正如我前述所说,我国现有的知识产权制度基本都有其国际渊源。例如通过《伯尔尼公约》去理解广播权和机械表演权的关系和国际法渊源;通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表演和录音制品条约》去理解现有的广播获酬权具有的综合广播权的实质内涵,以及发现我国表演者广播获酬权的缺失;通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理解其与《伯尔尼公约》的关系,从而理解我国摄影作品保护期修改的原因,并反思其溯及力问题(见附图8)。还有许多新制度的设立,例如《中美经贸协议》里的药品专利有关制度、商业秘密等的特殊规定就在近几年被法律修改吸收了

附图8


(3)了解知识产权法的国际保护

知识产权国内保护和国际保护是相辅相成的,把握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演变趋势,能帮助我们理解知识产权制度制定过程中除了理论之外的其他影响因素。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大致经历了巴黎和伯尔尼公约时期、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时期、世界贸易组织时期、后TRIPs时代。特别是在国际贸易体系下,知识产权和国际贸易的绑定使得有许多新的制度并非纯粹的理论发展结果,而受到了国际利益斗争的影响,例如《马拉喀什条约》中阅读障碍者合理使用制度范围的分歧,《TRIPs》中药品强制许可建立中体现的利益斗争,族群文学艺术保护的发展过程。拓展非理论学习的视野也能帮助我们深入理解制度,同时也启示我们不要一味提高知识产权的保护水平,要尊重差异,将知识产权制度回归到人本身而不是让他变成纯粹的财产利益垄断手段。

而这些都是去年复试时我没有给予足够重视的地方。虽然学习和模拟的内容再多复试也很可能并不会考到,例如今年我抽到的其中一道题就属于我大概知道有这个知识但没有深入理解这项制度的情况,但所有你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学科思维会帮助你去分析这些不熟悉的问题,使你言之有物。

此外在本次复试中,知产老师还特地强调了一定要简要回答问题,给老师留出足够的追问时间。这也是之后知产考生在准备复试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情,要训练答题方法,构架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更加注重对追问的应对训练。





六、其他


除了公共课和专业课的学习,我结合自己的备考经历再提出一些可能会有用的意见。

首先,在备考之外我还有个最大的教训就是作息问题,虽然这可能是一个不太具有普遍性的问题,但我还是单独提醒一下。我一直是夜猫子型作息,越到晚上越是精力充沛。特别是回家备考后没有室友和图书馆开馆时间的限制,我的睡眠时间就依次顺延,导致下午考试时正好是我的午睡时间。到最后一个月的时候,虽然自己下意识调整了作息,但日常学习到下午的时候还是很容易精神不集中。而到实际考试过程中,虽然中午都喝了咖啡提神,但两门下午考试科目的状态都十分差。虽然也有本身知识掌握不到位的原因,但两门下午的科目的表现确实都远不如自己预期。我到现在都记得考英语时因为作文花费太多时间本来就时间紧张,自己还有好几次走神的状况。而考专业课应用法时自己甚至做漏了一小题。一战的时候因为要去图书馆占位置,自己的作息都是规律的早睡早起,所以也没想到会对自己考试造成这么大影响。因此保持一个良好的作息十分重要。

此外,关于二战备考场所选择这个问题。我一战是在学校图书馆学习,二战再三权衡后还是选择了在家备考。而实际上对我这种自律性不强的人而言,虽然在家学习的舒适度提升了,但其实效率比一战降低了很多,幸好今年能幸运上岸。所以二战的同学需要结合自己情况选择备考场所。



最后想写给在犹豫是否二战或正准备二战的朋友。二战备考是充满困难的一个阶段,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其他出路或者是二战换一个更容易考上的学校都是正常的决定。但是如果你心里有考人大法学的愿望,也没有经济压力,那就好好总结教训,勇敢地在通向自己目标学校的路上走下去。我一战的时候因为畏惧双考的压力最终放弃了人大报考了法大,而当我最终决定二战的时候,我思考了很久还是选择了自己最初的目标院校,报考了人大。

在我们还年轻还有机会的时候,一定要勇敢去选择自己想走的路,这样不论失败还是成功至少你都无愧于心。而当你做出选择后就硬着头皮去做,不要害怕结果。

感恩自己一路上遇到的失败和帮助。




经验分享成败之间的得失与彷徨——二战考研人大民商法经验贴
一年两考一战人大刑法上岸:也许走得慢,但一定要坚定向前
手持吴钩亦持笔,家国天下在心中——从人大金融到宪法与行政法
知产初试第一经验分享与知行战绩:艰难的人大法学考研三战之路
状元经验丨2022年人大法学考研诉讼法总分第一名:程序正当性关乎正义的尺度
从军都山到明德堂:我的宪法学求索之路
一文读懂人大法学考研中的少干计划和经验教训:一场遍体鳞伤的“豪赌”
一战人大民商法398分:我想去中国最好的法学院去读书
状元经验丨2022人大法学考研环境法上岸分享: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状元经验丨板凳甘坐数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二战人大法律史第一名
在职律师N战上岸人大诉讼法:初试398,综合第二名
四非二本391分上岸人大民商法:我曾经跨过山和大海,也穿过人山人海
状元经验丨2022年人大法学考研刑法状元分享——当局者清,死去活来双非二本二战人大法学考研上岸:自我怀疑,不如提高执行力二战人大法学考研386分经验教训贴:九层之塔,起于垒土西政学子二战考研上岸人大民商法:2019年萌发的梦想在2022年春天终于如愿以偿
一战考研上岸人大国际法:最好的心态就是“只要日日新,年年有进步”
非法本上岸人大法学院物证技术学方向:理科生的福音
诉讼法02方向物证技术经验分享:普通物理、普通化学、物证技术学一战考研人大民商法上岸:我根本很迷茫,一路被裹挟前进二战考研上岸人大环境法:一封对“名校本科法学生”的建议信——英雄不问出处




购买说明

全程班课程和全程资料体系均可单售,具体价目如下:



购买方式

直接扫描下方微店二维码购买,同时添加客服微信(微信号:ruclaw59)并将截图发送过去,登记报名后进入相应的微信群。报名事宜请咨询官方微博:知行法学,微信不接受报名咨询。


长按识别微店二维码,关注新品上线

更多详情请关注微博/知乎/微信公众号:知行法学,学术型辅导团队,日常发布人大法学考研最新消息,提供法学考研一站式解决方案,有专业、有方法、有温度、有态度。


关于我们

知行法学

微博/知乎:知行法学

微信公众号:知行法学

知行法学,法律人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 END —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即可购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知行法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