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二战考研上岸人大国际法:想好退路,别想太多没发生的事情

知行法学 知行法学
2024-09-06
前言

作者开篇就说出了三个很关键的因素:心态、环境和习惯,这往往是很多人忽视的。考研上岸成功,绝非偶然,更多的细节在日常较量中就能看出水平高低。高手过招,拼的不仅仅是时间,更是心态和习惯。大家到了六月份,继续加油吧!!!




一、写在前面

(一)一些我想要说的


这些话本来是放在文章最后的,经过考虑。我决定把这部分移到到最前面来,因为备考这两年我看过非常多的经验贴,但是这些经验贴的学习方法事实上是很难适用于个人的,大家也不必盲从,考研这一年就用自己之前的学习方法也很好。真正我觉得这篇经验贴能对大家稍微有点作用的反而是看书复习之外的东西,例如心态、习惯和环境。大道至简。


心态我觉得是排在第一位的,因为考研、考人大是一条容易让人产生自我怀疑的道路。经过与我身边的同学的交流,我发现,焦虑往往来自对未来的不安,例如,我未来想干XX,如果考不上的话,就没办法XXX了。但是我考完才发现,我很少想考上之后的事情,我甚至是复试来人大之后才第一次看见人大的校园,才看见明德楼边人大的校徽。而退路也很明确,如果没考上的话,我就会留在武汉上班做律师。想清楚退路、别想太多未来的事情,能够减少焦虑,这是我的经验。(但是这里别想太多未来指的是,别想考上之后的事情,对于学习计划这种必须要面对的,还是要好好考虑的)。


习惯是很重要的,回想我这几年,我发现我做的很多事情,都是没有经过仔细思考的,我感觉很多东西都是习惯在起作用,如果能够养成一个很好的习惯的话,就可以把注意力放在关键的地方上,更加的专注。


环境同样是很重要的,对于我个人来说,图书馆的环境能大大增强我的学习效率,让我有适当的紧张感。其实我觉得,如果我一直在家里备考,考上的几率肯定大大降低,建议各位选择图书馆或者其他学习氛围浓郁的地方学习。


(二)个人情况


本人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18级本科生,本科期间的GPA是3.71,成绩排名好像是30%左右,具体的排名因为我没有保研我也不太清楚,但是离保研还是有一定的距离,因为中南的保研率大约是10%左右,本科期间我拿过奖学金,也参加过模拟法庭比赛。就具体的法学知识了解情况而言,只能说是能够通过期末考试的水平,就也是一个普通法学学生的知识水平。


以上几乎是每个经验贴的惯例,也就是上来先介绍一下自己的学历背景,大家看见这篇经验贴可能会觉得这又是一篇五院四系考人大的普通经验贴,的确表面看上去确实是这样。但是其实就我这两年的备考经验来说,我个人认为我本科学校是哪里,本科做了什么,对于人大考研的决定性意义并不大。因为人大考研对知识的要求有相当高,如果要说本科期间所做的能够对于人大考研有所促进的事情,也就是认真复习专业课和英语的复习。


英语的巩固则可以贯穿于整个本科的学习期间,考研英语考察的更多的是整体的知识水平,但是事实上,这个工作我相信本科期间都是很难有这么充足的时间去做的。所以,其实看到这篇经验贴的本科不是名校的同学真的没有必要因为这个而介意,这里不是说本科对于基础没影响,我们都知道本科好的同学高考分数高,那么英语或者政治(如果是文科生或者新高考选考了政治)的基础会比较优秀,但是这个差距并不是那么大,至少就我认为,在今年的难度下,公共课拿到135+的分数对于任何认真复习了考研的同学都是可能的。


而能够拉开较大差距的专业课,同样也如前所述,大多数人本科期间不太可能有如此完整和充裕的时间去系统的学习考研考到的专业课,的确名校本科的老师教学质量会相对更优,但是对于人大考研的高要求来说,我相信大家离门槛都有相当的距离(绝对距离),因此大家本科间拉开的距离(相对距离)并不会有大家说理解的那么大.


因此决定了你能否去到明德楼的更多的是你在这一年的备考中真正掌握了多少,我身边非五院四系考上人大的其实非常非常多。况且我们也要考虑这些学校的考研人数是非常多的。


(三)考研情况


本人参加了两次人大学硕考研。我第一年离复试线差十分,离最终录取的同学差十二分。第二年成功上岸。其实我第一年主要还是理论法没有考好,如果理论法能够达到一个平均分水平,那么肯定就进复试了。因此在第二年我的把工作重心放在了提升理论法上,同时希望能够保持应用法的水平。公共课则希望能不拖后腿。


关于报班:第一年我在九月份的时候报名了知行法学的冲刺班,第二年因为很匆忙,且有了一战的基础,我直接用的是一战的理论法和应用法资料。除了自己在资料上做了一些更新外,基本上未做太大改变。


法考情况:在22考研时顺便通过,法考客观题217分,主观题125分。


(四)具体细致的备考规划


具体的每日规划我并没有做,特别是专业课。我最终还是没有像之前看到的经验贴一样做精细到每天的学习计划,比如几点到几点学法理,几点到几点学宪法。本来在第一年前期我尝试过按时间划分每日所学,但是问题在于,政治和英语也许还能做做计划,比如每天看多久的精讲精练书,做多少1000题。


而专业课每天学习多久,也许可以做一个初步的计划。但是这个计划实际上执行起来是非常困难的,这是因为,专业课的每个章节的内容的多少和难度都是有相当大的区别的,有的章节十分困难,如果按章节分配,那么每天的时间分配不会很均匀,而且遇到困难的章节难免会让人产生厌学情绪,而如果平均用力,比如规定每天学多久的理论法,学多久的应用法,那么如果遇到很有意思的部分,学的很尽兴的时候(比如学习民法担保物权这种大头部分),却突然要转换到另外一个科目,也明显不是一个合理的选择。因此我最终采取的方法是,只有一个大致的目标,例如大概要学习什么内容,大概要学一个半小时,如果超出了,适当的学一会压缩一点其他科目的时间也可以。


 而从现在回头看,我觉得真正的计划是能够决定各项任务的优先级以及大致要完成的程度,因为复习的程度是学无止境的,必须心里对自己各门知识的掌握程度有一个大致的估计,当然,这个估计可能有时缺乏一个客观的衡量标准,因为并不像高考那样,不会有模拟考来测试你的水平(个人觉得自己模拟确实很难模拟出考场上的发挥),因此自己的刻意回忆非常重要。


考虑到一战的时候我的公共课其实还行,同时专业课能够拉开较大的差距,所以我二战的时候着重复习的是专业课,同时,我认为最能够压缩时间的是英语科目,因为阅读其实经过一战的积累,基本上我的英语水平已经定型了,我自我感觉至少能够达到一个考人大的平均分的水平,而我的目标就是四门课都能达到进复试的平均分水平,而根据知行的数据,今年英语的平均分为74分,政治的平均分是70分。我自我感觉我政治的水平不太够,因此我减少了学习英语的时间,在考前一段时间我只是一周抽两三天做一下英语阅读,主要的时间和精力全部都放在了政治和专业课上,考虑到政治主观题很难拉开差距(但后来来看这个决定不一定正确),我着重复习的其实是专业课和政治的主观题。最终政治的主观题并不尽人意(26分)但英语的成绩达到了我的预期(80分),而专业课中,应用法也超过了我的预期(118分),其他的科目成绩基本都在预料之中。




二、择校与道路选择

一)为什么想去人大?


一方面是想去稍微综合一些的名校,另一方面是想去外地的学校上学体验一下生活,毕竟我从小学到大学全都在武汉,因此位于北京法学实力强劲的人大便成为了我的选择。


关于法硕还是学硕,我在选择之前也了解了一下法硕的考试,因为我的室友本来是想考法硕的,我也和他交流过,总的来说,我感觉法硕灵活的程度并不如学硕,而且对于记忆的要求会更高,而本人高中是理科生,相对来说并不是那么擅长记忆,而当时我认为人大学硕更偏重于理解,因此选择了学硕而非法硕。关于竞争难度,因为我没有考过法硕,所以不好进行横向的比较,如果想要进行横向的比较,最好还是找到两个考试都考过的人咨询,这样相对来说会更准确。在知行4月27日发布的经验贴中对于法硕和学硕的分析是十分到位的,对于这个选择有犹豫的同学可以参见这篇(二战考研上岸人大知识产权法,复试第一:做自己最大的支持者)。


(二)关于专业的选择以及初试科目的选择


除了在本科期间就已经对于某个专业有了深入的了解和兴趣的同学会坚定的选择相关的专业之外,一般的同学可能还是会把上岸难度排在考虑因素的第一位,因为大家都会根据往年的录取分数来预测今年的录取情况,因此容易出现大小年现象(如今年的诉讼法和去年的知识产权法,都是考前的一年超级火爆,但是之后一年热度降低,这可能意味着很多人判断难度的年份往往是之前的一年而非多年)。而我之所以选择国际法,一方面是因为我本科打过模拟法庭,对于国际法产生了兴趣,另一方面的原因人大初试的特殊性,即应用法是七选三,这就意味着,即使你们选择的是同一个专业,面对完全不同的专业课,不同的题目,不同的判卷标准,竟然还是用分数排名,这就意味着,如果你能知道哪一门科目更加简单,你就会比选择传统科目即民法、刑法、知产的同学有更多的优势,但是,这是一把双刃剑,因为热门的传统科目的辅导和资料会更加成熟,更容易把握考点。但是总的来说,我观察到,许许多多的经验贴里都会这样做出初试科目的选择:民法和刑法的辅导比较成熟,同时本科期间和法考的学习期间都着重强调民法和刑法的学习,然后考虑到复试期间要考自己报考的专业的科目,因此报考民法或者刑法或者理论法三门专业的同学会选择民+刑+知的初试组合,而选择其他应用法专业的同学则会选择民+刑+自己报考专业的选择。这样选择当然是稳重的,但是经过我两年来的复习感受,这样的选择到了后期的压力会非常大。六门专业课一门都不能落下,一天的时间仿佛都在看专业课,而其中民法和刑法都是难度很大的科目,而我思考过后,我认为如果重来一次,我可能会选择刑法+知产+国际法的组合,放弃内容过多的民法。


这是因为,民法的内容实在是太博大精深了。在我两年的复习过程中,我一直都只选择复习民法总论+债总+合同法+物权法,剩余的侵权+婚姻家庭继承的内容我一个字都没有看,据我了解,不少的同学也都是这么做的,但是这样复习总会给人一种心里不放心的感觉。万一考到了没复习的章节呢?


而刑法也有些类似,大家都复习总论加上分论的重点内容,也就是侵犯人身犯罪、财产犯罪、危害公共安全犯罪等等。但是在今年的考研中,也说明了这样的复习习惯的问题。


对于国际法科目的复习是关键,因为在22年9月之前,官方一直说初试的国际法包含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和国际经济法三门的内容,但是自从人大17年初试题型改革并一直保持到今天的这几年,初试的内容都只包含国际公法的内容,因此我认为这似乎是一个不成文的惯例,即初试只考察国际公法的内容。但是,许多经验贴不选择国际法的内容是性价比低,要看三本书。这里市场上的认知与事实存在偏差,因此存在套利的空间,因为事实上国际法的初试难度并不高,而且并不用看三本书。而22年在考纲中,官方明确了初试的国际法只有国际公法,更加明确了这一点。导致初试只考国际公法成为公认的事实,因此就这个理由可能不再使用,但是我仍然推荐初试选择国际法专业课。


虽然我没有复习过知识产权法的考研,但是就本科以及法考的知识产权法以及两次考后大家对于知识产权法初试题目的讨论而言,我认为初试选择国际法比选择知识产权法的性价比要更高一些,选择这两门的性价比都高于选择民法。如果觉得民法体系过于庞杂,当然可以不选民法。当然这么重大的决定,大家可以看看民法和国际法和知识产权法往年的真题之后,同时结合自己本科的基础或者对不同科目的学习兴趣再做决定。总而言之,应用法的性价比排序是这样的:民法<刑法<知识产权法<国际法。


所以对于初试,我推荐选择国际法专业作为初试的科目,可以替换掉民法或者刑法中的一门。民法和刑法并非一定要选的科目。但是,民法和刑法与法考的重合度较高,如果确定不选择民法和刑法,那么本文中的规划均需要辩证的观看,因为如果不选择民法和刑法的话,那么重心就是放在考研上,因此是否增加法考的时间,均需要自己抉择,关于这方面的知识可以参考其他选择了特殊的应用法的师兄师姐的经验贴。


因为我这里的想法都是考完之后的复盘,在当时的选择的时候,我没有想太多,就按照前文提到的随大流选择方向的方式进行了选择,最终选择了民法+刑法+国际法的应用法组合。



三、法考部分的学习

如果是一战的同学,到了大四,自然就会面临这样一个问题,要不要双考?该花多少时间准备考研和法考呢?对于这个问题,我有着自己的教训,因为我一战的时候法考延期了,客观题延期到了10月份,主观题延期到了11月份,而12月的最后一个周日就要考研了,这两者时间靠的实在是太近了。而关于我当时的复习时间,可以参见后面。这里主要写的是我回过头去看,如果重来一遍,我会如何协调法考和考研。


(一)关于是否要双考


考试是一定要报名的,毕竟主观题和客观题也都只考一天,而关键的问题是要花多少时间去准备法考的科目,是否要放弃哪几门。


至于考试的难度,在第一年的时候,我就有不少同学双考,但是主要准备考研的情况下,只凭借考研学到的知识,去参加主观题和客观题的考试,同样能够通过。当然裸考通过的同学当然是个例,但是据我的同学的反馈,主观题空了一些题目,但是分数仍然稳稳通过的也不在少数。当然这有可能是幸存者偏差,也就是说只有过了的朋友才会发朋友圈或者向我诉说。但是也能够说明,法考的难度确实并没有机构宣传的那么大。


(二)关于到底认真准备哪几门


根据重要性而言,法考的民法和刑法一定是要全部掌握的,不仅仅是因为这两门在法考中占比很高,更重要的原因是这两门和考研高度重合,在这两年的备考中,我的民法的备考都是以钟秀勇的民法厚讲义为主,加上知行的讲义一起备考。而刑法的备考,我同样主要是以柏浪涛的刑法攻略为主进行的备考,这两年我的应用法分数都是110+,虽然不是很高,但也达到了进复试同学的平均分水平,应该也能说明这两门的分数拿到之后,基本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而就法考的其他科目,我觉得,除了对应科目的精讲书(比如诉讼法专业的同学,就要看民诉和刑诉的精讲书,我是国际法专业的,所以我就看了三国法的精讲书听了对应的课),对于备考法考而言,其实都可以只看精粹的书,时间不够可以以看书理解为主。


具体的科目而言,现在回头看,我觉得投入产出比很低的有:理论法、三国法等。投入产出比很高的有:刑诉法,民诉法和行政法。这三门公法我觉得是真的是看了,弄懂了就能做对题目的,至于理论法中的一些科目,考的实在是太细,个人觉得性价比不高。而民法和商经,在我法考的那一年(22年),出的非常的灵活。其实我个人感觉我的民法是花了很多时间复习了的,但是在考场上仍然感觉不妙,那年的考题和老钟书上的内容还是有着很大的差别。但好在公法卷完全符合书上的套路,因此得以通过。


(三)关于时间安排


我第一年实际的法考准备时间是,理论法和民法和刑法作为考研的一部分,从四月中旬开始备考就着手准备复习,而其他科目就等到暑假开始也就是七月初才开始复习,原先的计划是复习的客观题结束,然而,在8月底的时候,司法部却突然宣布法考延期了,因此我不得不开始复习考研的内容。然后在法考客观题前两周的时候继续复习客观题内容,在主观题前一周的时候,开始复习主观题,这样断断续续的复习其实效果是十分不好的。


如果在理想情况下,也就是主观题客观题的时间都不延期,且分为位于九月和十月的情况下,我觉得民法和刑法以及自己报考专业的科目应当早些开始,可以作为考研的一部分与其他科目同时开始。但是就法考的其他科目而言,如刑诉法、民诉法、行政法和商经,我觉得从七月中旬开始到客观题考前的时间,已经足够稳稳通过考试了。


主观题有了前述几个月复习的基础,我认为考前花个十天左右的时间,主要看看精粹书,然后每个老师的考前佛脚掌握一下,也肯定是能够通过了的。

关于全部的时间安排,详见考研篇。 


(四)关于电子版or纸质版的资料


对于法考和考研来说,我觉得有没有平板差距不是很大,因为所有的资料都可以打印出来。一般大学里的打印店还是挺便宜的,主要的差别在于听课,我一般不用手机听课,因为屏幕很小,平板的大小是比较合适的。一斤的总量每天背来背去也不会觉得太重。


前期主要的资料是民法和刑法的精讲书,这两本书我建议买正版的纸质版书,因为他们将陪伴我们的考研全程,纸质好的话无论是记笔记还是多次的翻阅都会让人感觉舒适,见到纸质很好的书不是会不由自主的让人感到开心嘛!


到了备考的中期,也就是前文提到的暑假时期,这个时期一天大部分的时间都在看法考,为了不使我的度数加深,本人购买了全科的精粹资料,每天放在自习室,也不用担心书太重不好带的问题。


到了客观题和主观题备考的冲刺阶段,这个时候微博上那些博主会发很多老师后期整理的冲刺资料(即所谓的佛脚系列),我没有打印出来,而是直接用ipad下载,然后看对应的课复习做笔记,如果不想一天到晚对着电脑的话,就直接打印出来也是可以的。


因此总的来说,就全部都用纸质版都是没问题的,所以这里只是给大家提供一个参考,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出选择。


至于考研资料,也是类似的选择,对于需要认真背诵的资料(例如政治主观题),我的选择是打印出来看,而对于那些只需要过一遍留个印象的的资料,我认为可打可不打,因此我就没打。


(五)关于老师推荐


我没有选择一个特定的机构,而是根据网上的推荐,每科选择了老师。


 


(六)关于具体科目的学习


1.民法


因为民法比较重要,所以第一年复习的时候我看过李建伟的书和他的课程,讲的也很好,但是对于人大考研的帮助来说,我仍然会把老钟排在前面。如果只是为了通过法考,那么我觉得任何一位老师都足够了,但是如果想在人大法学考研中取得高分,那么就需要进行一定的补充。因此第二年复习的时候,我过了一遍刘家安老师的全部基础课及笔记(有需要的可以找我要),总的来说,除了课时非常长,需要尽早开始复习外,没有缺点。家安老师的课十分细致,对于法条背后的原理的讲解十分到位,老钟的债法和合同法部分其实是比较简练的,不如物权法部分那么精妙。而家安老师的课程则正好和老钟的书进行了互补,如果能够把两位老师的课程和讲义都弄懂吸收(当然这耗费的精力会非常大,但是如果能够掌握的话,再回头看考研的讲义,你甚至会觉得通俗易懂),过法考自然是不在话下。


2.刑法


对于刑法的学习,我觉得无论是法考还是考研,如果能把柏浪涛老师的刑法攻略全部掌握,那就已经足够拿到基础的分数了,这是因为柏浪涛老师的书可以看做是张明楷老师的书的简略版。基本的框架差不多,虽然在阶层论方面有所改造,但是其实绝大部分的内容都是相互兼容的。当然也会有一些细微的冲突,面对这种情况,还是以柏浪涛老师的书为主就好,同时查阅张明楷老师的书。


就刑法而言,法考和考研的内容是最契合的,特别是主观题的备考,可以说和人大的案例题是十分类似。因为两者相互促进,所以我一直采用精讲书复习,没有到后期换书。


3.刑诉


课程内容是真的多,要记忆的内容繁杂,不过好在法考现在的趋势并不是让你背那些列举性法条,主要还是要理解程序(至少就我参加考试的那一年是这样),在客观题之前多看几遍书,等到快要接近考试的时候着重背诵,总而言之,这门课的记忆确实是非常重要。


4.民诉


我记得戴鹏老师说过一句话,大概的意思就是,不用做笔记,他的书上都有,只有一两处地方需要做笔记,最后确实是这样,只有一个地方需要加上“提审”两个字。但是,这也就意味着,他的书上的内容很全,而且举了十分多的例子,因此其实我觉得,如果时间实在是紧迫,可以不听戴鹏的课,直接看书,我个人觉得是足够了的。


5.行政


之前听说李佳老师要退休,我在写这篇经验贴的时候去看了看他的微博,好像是没有退休,那今年法考的同学还可以跟他。行政法的话,好像没有特别大的疑问,我和我身边的同学都是跟的他。同样得多看书,最开始听了一遍课程就要开始理解和记忆。行政法需要记忆的内容还是挺多的,而且最关键的是,考场上的题目十分常规,和刑诉和刑法一样,如果这三门你能够很好的掌握,考场上大概率是不会出大问题的,这能为你一天的客观题保证一个好心态。


6.理论法


虽然考研也要考理论法,但是两者的差异还是蛮大的,如果只是为了过法考的话,复习法理、宪法和法律史的意义不大。特别是法律史,但是如果是和考研同时进行,我觉得花一些时间听听法考的课,还是有好处的。而法治思想和法律职业伦理部分,我觉得时间充裕的话可以听课看书,如果时间不够的话,考场上大家其实也都差不多,都是凭借朴素的法感情来作答哈哈哈哈哈。


7.商经


商经包含很多小法和细碎的法律,因为时间问题,我在一站的时候只看了公司法和破产法,其他的法律如票据法等我都直接跳过了,其实对于商经我是十分感兴趣的,可惜因为时间实在是过于紧迫,所以不得不跳过。知产因为我初试不考所以我也直接跳过了。如果初试选择知产的同学可以去看钟秀勇出的老钟讲知产,讲的十分的细致。我之所以初试放弃知产也有原因是在看了一部分这本书之后,感觉知产实在是太博大精深了。


8.三国


因为我报考的专业就是国际法,因此在备考期间认真的复习了杨帆的课程和精讲书,但是对于不报考三国法专业的同学,就没有太大必要这样复习了。大家对于这个科目的学习反而可以更多的参考非国际法专业的同学。

国公是最简单的一门,而且杨帆老师很喜欢总结,如果时间紧迫的话甚至可以直接看总结,国私的话,肯定法律适用是绝对的重点。国际经济法的内容最多,同样以杨帆老师的总结为主。



四、考研以来的时间安排和教训

因为我们的目标是考上研,法考只是顺带过一下,因为我认为法考的时间安排一定是要服从于考研的,两者是有优先级的。因此法考的时间安排一定要适量,不能挤压考研的时间。这部分的内容侧重于我实际上是如何备考的,而在后面的各个科目部分会讲我认为应当如何备考。


这是我从一战失败得出的教训,我一战的准备其实是正式从模拟法庭结束,也就是4月底开始的,等资料都弄好,已经大概是5月份了,其实这个时间,有那么一点晚,因为之前准备模拟法庭的时间实在是太久了,导致我没有时间提前开始准备法考或者考研。而大家能看到的各个经验贴,其实大部分人都要比我早一些。


而一战的时间安排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五月初-六月底


这段时间我企图打好考研科目的基础,想好好复习理论法的三科和民法以及刑法。由于这个时候我还没有那么的确定考国际法,因此我只学习了五门专业课,政治未开始复习,英语也只是粗浅的背单词。


这段时间的专业课复习也只是以看书为主,这个时候我还没有报名知行,所以主要还是自己闭门造车,自己看人大的蓝皮课本。


2.七月初到八月底


这段时间学校已经放假了,我参考了别人的双考经验后,决定从暑假开始一直复习客观题到考前,之后就继续考研初试的复习。可惜这个规划后来证明没有那么正确。


在这段时间内,我每天就从早到晚学法考,然后晚上学一个小时英语。总的来说,这段时间学的很充实。然而,法考的内容其实很多对于考研并没有太多助力。虽然学法考的感受很好,这是因为法考的学习,既可以听课,又有很多题目可以做,而且里面有着许许多多的案例可以学习,因此自然是要比考研专业课的复习有意思得多的。


我还记得,当时好像是八月二十几号的一个晚上,我一刷朋友圈,突然就看到客观题延期的消息就刷屏了,这对于双考人来说,当然是一个莫大的打击,因为我肯定不可能继续复习客观题到十月中旬也就是客观题考前(但当时还不知道延期到什么时候),所以我第二天就决定,不复习法考了,直到最终客观题的时间出来之后,再复习两周客观题。


3.八月底到客观题考前两周(大约是十月初)


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开始复习考研的内容,主要是理论法和国际公法的课本理解,可惜经过了一个暑假的法考学习,我在暑假前的复习内容已经基本上忘完了,这个时候我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把考研的专业课捡起来,事实上,这几乎是不太可能的,在这段时间里,我的学习感觉非常不好,因为摸着两个月没有动的考研专业课资料,我的大脑里并没有什么深刻的印象,同时,我想当然的觉得人大会考的非常的难,会超纲,因此我的理论法就看了一些课本外的书,这又进一步浪费了复习课本和讲义的时间。


4.客观题考前两周到客观题考完(十月十六日)


这段时间肯定是复习客观题的知识,其实我客观题的公法学的还是不错的,至少到了后期,我每天复习看精粹书不会有一种,这也不知道,那也不知道的感觉。其实复习法考的时间还是蛮开心的,可惜这对考研没啥帮助,可当时的复习的时候,我往往会做容易的事,而非去做真正有助于考上研究生的事情。


5.客观题考完(十月十六日)到主观题考前一周(十一月二十一号)


在这段时间,我又继续复习考研,但是由于一下复习法考,一下复习考研,我的考研知识十分不稳固,在这个时候,我本应该做的事情是,重复阅读和记忆讲义和教材,打好基础,可这个时候我错误的觉得应该学习一些其他的知识,特别是理论法的科目,我看了很多事后被证明没有用的书,这里的时间本应该巩固课内知识,但是我没有把握好,考虑到第一年的国际法考研并不卷,其实如果这段时间把理论法学好一些,第一年上岸的概率还是挺大的。


6.主观题考前一周


冲刺主观题,这个阶段主要采用的资料是各位老师的考前佛脚和精粹书,民法和刑法继续复习精讲书。


7.主观题考完至考研


这个阶段主要的任务就算全力复习考研了,我继续按部就班的学习专业课。但是相信大家也看到了,我一战的时间被切割的比较多,看一会考研,看一会法考书,导致考研的专业课掌握得并不好。这也是一战失败的直接原因。同时,我还看了很多没必要的课外的内容,这就使得本不富裕的复习时间雪上加霜。总而言之,就这两年的专业课考试情况来说,如果想拿到110+的分数,理论法除了法律史专业需要补充其他的知识之外,其他专业均不需要补充其他知识。应用法的参考资料见后面,其实需要补充的也不太多。


一战失败之后,我便去找工作了,经历了一些笔试和面试之后,的确是收到了一些offer,但是我笔者的考虑之后,还是没有接受这些offer,决定继续一边备考省考,一边二战考研。同时在学校旁边租了个房子。关于二战的地点,其实我还是更推荐学校附近,如果自制力非常厉害,在家和在图书馆学校效率没有太大差异的情况下,我觉得在家复习也未尝不可,但是我还是比较喜欢在图书馆复习,经过对比,我还是想在学校复习,因此决定租房,这个看个人的选择了,就我身边的情况而言,我在图书馆看见的二战的同学,基本上结果还挺不错的,有考上复旦法硕和武大学硕的同学。


第二年的时间线:


3-6月 找工作,跑招聘会。如果是国考或者广东及其他一些省份的公务员考试,由于考试的时间在考研之前,所以与考研会有一定的冲突,这一点对于想要留一条退路的同学来说是一个必须要考虑的因素。但是由于省考的时间一拖再拖,因此我只能在6月初的时候放下省考的复习,开始复习考研,根据我的经验,对于我自己来说,如果不早点开始复习考研的话,断然是复习不完的。所以暂时搁下了省考的复习,先复习考研,等到省考的公告出了再做决定。


7月-9月在这段时间,我着重复习了专业课及其中的应用法。考虑到民法和刑法博大精深,我优先复习的是这两门,因为这两门第一轮复习的主要作用还是理解,在这两年的复习中,我感觉到,学习的知识实在是太容易遗忘了,但是有些东西容易遗忘,有些东西没那么容易遗忘,因此我在学习的早期,选择复习那些不容易遗忘的基础原理,因此在这段时间中我决定着重复习民法和刑法。


9月-12月考虑到第一年我出现了两三天才看一次一个科目的情况,也就说,我第一年是一天花两三个小时看一个科目,再花两三个小时看另外一个科目,我认为在前期这样复习是可以的,但是我认为在后期,知识掌握的较好的情况下,最好每天都能覆盖到每一门专业课是最好的。因此在这个阶段我做的事情就只有重复,每天复习讲义和讲义中自己感觉没有理解的课本内容。一直到考前。



五、公共课的学习

(一)英语的学习


我两年的英语分数都差不多,第一年客观题好像是扣了4.5分,第二年的客观题好像是扣了2.5分。可以看出我的主观题分数不是很高,不然应该可以取得更高的分数的,不过这也可以理解,在第二年的备考中,由于我把大部分时间都分给了专业课,一天中能留下来复习英语的时间屈指可数,能取得这个英语成绩其实我已经觉得足够满意了。关于英语的学习时长,我第一年的时候投入的时间较多。算系统复习了英语。


1.单词


我背的是大家都知道的红宝书,背过两遍之后我就没有再背单词。我看见身边有同学使用《恋恋有词》背单词,就他们的反馈而言,看书背单词是可以的,但是没有必要听课,时长确实有点过长了,性价比并不高。


2.语法


我本科的时候,系统的学习过一遍语法(虽然之后都忘了),然后考研的时候复习语法的资料是何凯文的那本黄色封皮的长难句解密,复习阅读之前,我先做了上一年阅读题目看看自己的水平以决定的到底投入多少时间,我使用的资料是那本常见的考研英语黄皮书。然后我阅读了《阅读的逻辑》,以掌握阅读题目的技巧,然后顺便看了一下《小三门的逻辑》。这几本书的作用还是不错的,但是我第一年时间很紧迫,只是看了一遍就去做题了,现在想来,如果当时的我能够看一节方法论,然后带着方法去做题的话,效果应该是会更好的。


3.主观题


我并不是非常擅长主观题,大家从我的分数应该也能够看出来。我的翻译没有复习,全靠平时积累的基础,而作文我主要靠的是潘赟老师的九宫格作文。其实她的书也是模板的一种,但是我感觉按书上教的写的话,模板的痕迹可能不会那么重,并且随机应变的机会也比较大。在这里推荐一下。


 


这里也推荐大家在考研早期的时候练好字。我严重怀疑我政治和英语的主观题分数很低的原因之一就是字太丑了。总的来说,英语的学习最好的时间就是在一开始复习的时候投入较多的时间(如果基础没有那么好的话),先背单词,再学语法,然后做题巩固,同时每天花一些时间练字。到了后期再逐渐减少时间,到了冲刺时期只需要保持水平就可以了,这也符合英语学习的规律。这样复习的话,在认真输入的情况下,我认为英语达到七十五分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也能在人大法学考研中达到一个不拖后腿的水平。


(二)政治的学习


总的来说,我两年的政治分数同样也差不多,第一年的选择题是41分,第二年的选择题是43分,第二年其实比第一年有进步,因为第二年的题目其实是更难的,这一年的题目十分的出乎人意料,就我感觉而言,并不像第一年那么基础,十分反常规。这一年的政治平均分也比之前低了一些, 今年人大考研进复试的同学政治平均分也就只有71分,考虑到今年严格按照复试比例单独划线的情况以及进复试的人较往年而言少了许多的情况下,其实这只能说明今年政治的难度是非常大的。


具体来说,题目的难在一方面体现在选择题很不常规,选择题和22考研的真题和考试之前出的模拟题(例如肖八肖四和腿四)都有着很大的区别,非常的灵活。考了很多细枝末节的点,我很确信冲刺背诵手册上没有,但是相应的,我相信在24考研中,政治老师也会根据这种情况做出调整,例如在冲刺背诵手册中添加可能会考到的知识点,但是对于我自己复习的话,我可能就需要提前一个月开始复习以降低风险,因为这次考的许多点我感觉是《精讲精练》上才有的东西,这就意味着考研政治选择题的区分度进一步加大了,一般往常的观点,例如政治花太多时间复习没必要,因为没法拉开太大的差距,但是如果提前开始复习的话,能尽量降低风险,避免遇到完全没有印象的知识点而导致措手不及。


1.第一轮复习


因为我是理科生,高中没有学习过政治,所以在第一年备考的时候,我的备考是从法考准备结束后开始的,当时的复习资料是常见的《精讲精练》然后还有对应的1000题,这个是第一轮复习的常见资料。在这个阶段,我听的是徐涛的课程,他的课程很长,如果时间充裕的情况下,作为紧张专业课复习之余的调剂是很好的。但是,如果时间紧张的话,我不支持看他的课,因为课时太长了(当然徐涛老师的课程质量是毋庸置疑的,这点从各大视频平台流传的徐涛老师讲课的片段也能看出,这里的评价仅仅针对单纯的考研政治备考而言),而且看一遍课的话,其实大部分的内容之后都会忘记。所以其实看时间较长的课程的性价比是很低的。因此我更推荐看腿姐的课,腿姐的语速更快一些,并且课程的内容也主要是紧扣知识点的,课程时长也相对更短一些,相对来说课程的性价比会更高一些,至于资料的对应问题,其实大部分内容都是对应的,无论是徐涛的课或者是腿姐的课,和精讲精练绝大部分的内容都是重合的,可能有小部分内容不一样,但是肯定绝大部分的内容是一样的,因此其实也不用担心会不会漏掉内容,因为就我感觉,两位老师的课程都是经过了市场检验的,可能在风格上有所不同,但是就内容上,还是可以让人放心的。在看完一节课程之后,就做对应的1000题,如果时间充裕的同学可以二刷,因为我把重心放在了专业课上,所以我第二遍只做了错题。


2.第二轮复习


复习完了精讲精练和对应的1000题之后,大概就是十月中旬左右了,这个时候,我们就进入了第二轮的复习。在这个阶段,腿姐的技巧班也出来了,这个技巧班实际上就是短平快的知识点复习加上做题技巧的讲解,我认为一定要在复习过一遍的基础上再去看这个课。我在这个阶段选择的复习资料是技巧班的讲义和课程,时间紧张的同学可以直接下载一些考研博主做的笔记,我当时主要关注的博主有@一烫@明琏夫人 ,我当时因为目标是每天覆盖专业课,所以我只听了部分的技巧班,其余的课程我就直接看笔记理解了,我觉得笔记如果做的好的话,是能够覆盖大部分老师所讲的。但是如果说想要达到效果最优的话,那肯定还是要听课的。


同时在这个时候,各个老师的精简版书籍也出版了,比如腿姐的《冲刺背诵笔记》还有徐涛相应的书也出来了,这个时候就要把之前看的厚书放下,改看新的冲刺书。因为很显然那么厚的书,一般看完需要很久,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重复的阅读冲刺书以巩固之前所学,在这个阶段主要负责的是客观题的备考,主观题的备考并未开始。

 


3.第三轮复习


在大约11月初的时候,肖八会上市,肖八的选择题是全部都要把握并理解的。我在第二年备考的时候因为时间紧张所以是只做了一遍,但是就我身边的同学的情况来看,他们都二刷甚至三刷了。同时,其他老师的模拟卷也上市了,我的进度是所有老师的卷子都先自己做一遍,然后在第二遍的时候使用考研博主做的合并背诵版进行复习。这样的话,能够对之前所学的知识点进行一个很好的复习。


4.第四轮复习


以上的内容做完,那么时间也就到了12月了,这个时候,各个老师的主观题内容也会上市,包含肖四,腿姐的冲刺班以及徐涛的小黄书。我选择的是腿姐的冲刺讲义进行背诵,因为比起背题目的答案,我认为直接背诵答案素材是更有效果的选择,但是我两年的主观题分数都不高,可能是背诵得不是十分熟练的原因。这个时期的客观题备考同样也不能落下,我在这个时期选择了一些考研博主制作了大杂烩材料,他们将各个老师的模拟卷中的客观题分类汇总,然后按照知识点的类型以及考到的频率进行分类汇总,我觉得这些资料是非常有用的,因为减少了自己做笔记的时间。我当时选择的资料是@研途可期制作的大杂烩。


同时,博主制作的主观题的笔记也非常多,如夫人或研木易木子等制作的笔记,在微博上都能轻松找到。在整个考研过程中,公共课我认为除了错题等非常个人化的情况之外,不太有必要自己做笔记,因为考研博主的效率真的非常高,何不借助他们的肩膀一用呢?总的来说,政治的复习和英语是正相反的,前期政治每天只需要听课做题,不太需要背诵,但是到了后期,特别是进入十二月之后,每天花两三个小时复习政治都是十分正常的。就一直到考研,政治都需要大量的时间来保持状态和知识点的记忆。

 



六、专业课的学习

(一)写在前面


能否在明德楼下见,我认为专业课是重中之重,因为专业课能够拉开的差距太大了,且人大的题量并不大,如果有遗漏的点,那么很容易被拉开很大的分值。当然,人大的题目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需要运用总论和分论的知识综合作答,实际上运用了整本书的知识点,这是当然的,但是有的题目十分细节,而这集中体现在应用法中,例如这两年的民法题,如果你不知道担保制度司法解释中关于公司担保的规定,那么相比对于22年的真题是难以作答的,甚至有一问我和我身边的同学基本上都做错了,如果你不知道九民纪要中关于合同解除权的规定,那么23年的案例题也是十分难以回答的。如果真的考到了不确定的点,在不知道现行法规定的前提下结合总论进行回答当然是很好的,但这很显然不如在清楚法律规定的情况下作答来的稳健。因此,尽量让自己没有遗漏的知识点是十分重要的。


那么如果让自己尽量不错过可能会考的点呢?我认为,真题当然是最重要的参考资料。在开始任何一科复习的时候,我认为第一重要的事情就是看真题,我并不提倡把真题作为练手的工具,因为真题的量实在是太少了,一年一个科目只有两道题,因此我们要把真题作为确定考试范围以及出题方式的工具。


因此,对于资料的选择,我的看法是,一个资料能否让人信任,你可以先看这本书是否能够涵盖17年改革以来的绝大部分真题,如果可以的话,那你才能信任这本资料。选择好的资料对于专业课确实是太重要了。因此此处的经验我会侧重于具体资料的使用以及选择的讲述。


关于是否要报班,这两年我都使用了知行的讲义,知行法学的辅导成绩已经能够说明问题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此处我相信也没必要多说。


关于习题集,六门的蓝皮习题集我都看过,比较有用的是法律史和国际法的习题集,其他科目看习题集的作用不是特别大。


(二)法理学的复习


参考资料:《法理学》两本蓝皮书、第一本是第四版的法理学书(刚刚更新)第二本是第五版的法理学教材、历年真题和知行讲义。


相信大家都已经在许多经验贴中看到了法理学的三分法,将法理学的知识分为法哲学、法社会学和法实证论。这个是最经典的分类,但是就复习的重要性而言,重点是法哲学和法实证论,就这几年的真题来看,经典的出题方式是,一题法治、一题考其他知识点。而这个方式正好与第五版的法理学教材体例一致,即上半本书主要讲传统法理学的知识点,下半本书讲中特法治理论的知识点。这样说可能会让同学们认为要以第五版法理学教材为主,但是其实并不是,因为第四版法理学的教材的符合人大考试出题方式的点要更多,例如前几年社会自治的那道题,第五版教材上的内容较少,但是在第四版教材的对应章节中,有着非常多的阐述,因此绝对不能只看一本书,而是要将这两本书融合起来。


关于这两本书的融合,其实也困惑了我好久,因为第四版的法理学是讲义和课程的基础,但是第五版法理学中的内容也是关键,因为每年都会考法治的题目(字面意义上的意思),前两年考的是较为宏观的论述题:法治和社会自治的关系,而去年考的则没有那么宏观,而第五版后半本书都在讲法治,因此这本书也是必须得看的。最后我的处理方式是,以讲义为主,对比阅读两本书,需要注意的是,最好先看完一本书再看另一本书,否则很容易乱。经过整理,我发现这两本书的内容其实很相似。只不过他们的位置不同而已,实际上的工作量并没有那么大。


看完两本书、然后再整理完一本完整的讲义之后,我认为,这个时候就要开始重复记忆了。可以通过记忆然后整理思维导图的方式,也可以直接背诵,这个更加取决于个人的学习习惯。我采取的是在知行的思维导图上回忆或者默写,最后阶段直接背诵讲义的方式重复。


关于是否要阅读课外书,我认为如果时间紧张的话没有必要阅读,但是如果时间充裕的话,可以阅读周永坤老师的《法理学:全球视野》和雷磊老师的法理学教材。我还记得我第一次看到周老师对于传统法理学理论的批判时,我震惊了。读这本书我认为可以增强法理学学习的思辨性。后者是国内法理学名师的作品,当然值得一读。


就蓝皮练习题而言,个人认为必要性不是很强,如果时间充裕可以做做,但是这本书比较简单,不是很符合人大初试的出题风格。


(四)法律史的复习


参考资料:《中国法律史》第六版、《中国法律史》朱勇(中政出版社)


法律史相对来说是最需要确保拿分的科目,因为就近三年的真题来看,考的都是书上的知识。虽然去年的律学有点偏,但那个题如果看到了书上了那几段话,外加能够延伸到法律儒家化的真题脉络,我相信大部分的分数是可以拿到的,另外一个题就是常规的法律文件,这个文件相信大家都会复习到。但是前几年的真题并不是这样,有一年考了审刑院及其和大理寺的关系,但是第六版法律史关于这里的知识点很少,如果仅靠书上的知识点,我感觉应该是拿不到太多分数的,我到后来才知道这中间的变化以及这和宋代加强集权的关系,还有一年考了一个非常偏的论述元和清少数民族政策立法之异同及其得失,这个题目也非常难,但是就仅仅掌握蓝皮书书本上的知识而言,我觉得也是很难答到很高的分数的。还有一年考察了一个慎刑思想,但是书上提到的部分也很少。因此我觉得可能仅靠蓝皮书的知识点是不太够的。当然以上我的看法可能跟我高中是理科有关,在学习中国法律史之前我没有学习过历史。功底和基础可能没有之前系统学过历史的同学好。


同时,第一年我的考的不好的地方也就主要是法律史没有答好,因此第二年我想要把法律史做到万无一失,尽量少失分。虽然就近三年来说教材能够覆盖,但是结合人大法律史的出题风格,我认为需要全面把握知识,不能因为一两年没有涉及课本外的知识就认为课本上的知识是绝对全的。因此我觉得我第二年前期的任务是整理出一份较为完整的资料,至少在前面提到的几道题上能够覆盖。最后我在图书馆发现了一本很好的教材,是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的一本法律史教材,主编是朱勇。这本书很好,能够把各个知识点都涵盖到。并且就思想而言,每个朝代的法律思想的介绍也比较详细。制度也不缺失,例如就审刑院的讲解,我认为较为不错,我就是对照着这两本书来复习,最后形成了一本自己的笔记。



第一轮的复习可以是断代史,即每个朝代都按顺序过一遍法律思想、主要立法、司法机构等知识。等这些知识都掌握得差不多了,在后期我觉得可以以断代和专题兼而有之的复习,因为人大经常会考一个制度或者一个机构的变迁,如果没有把各个朝代前后串连起来的话,在考场上很难靠自己完整的全部想一遍。因此平时就要做好专题的复习。


法律史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定心丸,因为在理论法三科中,法律史的复习难度是最小的。同时也是作答所需时间最少的,在这两年的初试理论法作答中,法理是非常容易写超过70分钟的,因此最终了留给法律史的时间并不长。如果法律史知识掌握的不好,很容易写不完。但其实题目顺序是法理、法律史和宪法。只不过我是按照难度把法律史留到后面做了。


法律史的复习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不要太过于注重过细的知识的背诵,法律史的出题更加侧重于宏观的脉络把握,例如法律儒家化这条每年必考一题的线索,如果发现这年的题目没有明讲,那么你可以往这个角度思考,例如今年的法律思想那道题目,要求翻译古文并论述相关的法律思想,我开始有一个词不确定是啥意思,也不确定该如何翻译,但是当我往法律儒家化去靠之后,就能猜出一个大概的意思,出来之后结果也跟我猜的差别不是太大。


(五)民法的复习


参考资料:纸质资料:《钟秀勇法考讲义》、蓝皮书(辅助)、知行讲义。课程:刘家安民法基础课or法考老师课程。


民法的复习与备考一定要以现行规范为主,从这几年的真题也可以看出。人大出题并不会空对空的让你谈学理规定。人大的初试考察方式这几年都是一题案例、一题论述。而案例题基本上都是有现行法规定支撑的案例,例如担保制度司法解释和九民纪要。随着民法典继续颁布司法解释,应该还会继续考察这些新出的规范。而且人大并不会因为教材没更新就不考,22考研的时候,人大的教材还未更新,里面并未涉及担保制度司法解释的内容。但是在真题中却出现了最新的司法解释考题,这就提示这我们要紧跟最新规范并且形成自己的笔记。


民法的第一轮复习,我认为可以是阅读蓝皮书或者法考书籍。同时,因为人大的惯例就是只考总论、物权编、合同编,婚姻家庭、亲属继承和侵权编都没有考过,因此这两年我都没有复习较为冷门的知识,只复习了重点章节。


因为蓝皮书上的案例较少。如果第一轮就硬看书的话,可能吸收效果并不好,可以先看法考的书和教材,然后对于民法的知识有了掌握后,再去看蓝皮书的教材会更好。法考的教材和课程还是通俗易懂的,但是家安老师的课程也非常好,但是他的课程非常非常的长。如果开始的时间不是很早的话,不推荐看他的课程,可以直接看他课程所做的笔记,这个笔记可以在微博上搜到,如果搜不到的话可以找我要。家安老师课程的优势在于能够很好的讲透制度背后的学理,他一般会从制度的渊源讲起,再结合现行制度讲解。缺点就是课程的价格比较贵,但是我认为是值得这个价格的。同时,家安老师的债法总则和合同编讲的非常好,正好弥补了老钟书籍中合同法部分讲解得过于简略的问题。例如,关于合同的解除部分,我还记得家安老师化蛹成蝶比喻让我醍醐灌顶的那种感觉。总而言之,家安老师的课如果时间充足的话是十分推荐的。


我认为法考教材同样是是十分重要,因为法考教材对于现行法的解读一般都是十分到位的。家安老师的课程很好,但是时间太长,如果时间不充裕的话,法考老师的课可以作为替代。在第一年备考的时候我也看过李建伟的书和课程,他的讲解也很好,但是钟秀勇的书更全,第一年考了一个我认为比较偏的知识点,就是上市公司担保未信息披露的担保效力。考完出来我以为大家都不会,因为考场上我完全没头绪,也不知道从何作答,但是当我翻开钟秀勇的法考教材的时候,我惊奇的发现他的书上竟然写了这一条,可惜,那一页是没有什么勾画的笔记的,这是因为我以为这是商法的内容,民法不会考,所以复习的时候直接跳过了这部分,但是事实上公司担保自17年以来考的频率并不低,是我想当然了。同时23年中竟然又出现了类似的题目,这说明人大虽然大部分时候刚考过的不会再考,但是还是不能抱有侥幸心理。仍然要全面复习。除了22年考的这一题外,钟秀勇的教材的物权编我认为是写的是非常好的,如果能够把他的书全面掌握,那么物权编的考题基本是问题不大了。如果结合家安老师的债法部分课程,那么民法的基础知识应该就算掌握得不错的了。其实以上谈到的复习都可以看作是第一轮复习,即熟悉并掌握基础知识。但是其实完成这个过程都需要耗费很久的时间,因此在在前期在应用法上花费的时间多一些也是可以接受的。



在看完了家安老师或者法考老师的课程并阅读完课本后,就可以进入第二轮复习了。我认为这一轮复习的重点也是结合自己在自己第一轮复习后的感受,整理一份自己的复习资料。这个资料的基础可以是知行的讲义,知行的讲义和课本贴合得是比较好的。结合课本已有的知识,同时补充上法考教材和家安老师中的知识点,我认为基本上就能够覆盖考试的范围了。这一轮复习的时间会很长,因为要形成自己的资料是很难的,但是我认为这一轮是真正锻炼人的地方,但是也很困难。因为我上面提到的每一个复习资料都很多,要分析每一部分的异同,并且融合成为一份自己做的资料,是需要耗费许多精力和时间的,但是这一轮复习是对于最后一轮复习非常重要的。因为最后的几个月肯定不可能看很多本资料,一般都是集中复习一本资料,只有遇到有疑问的才会去索引其他资料。民法对于法条的关注同样重要,不过一般法考教材或者知行讲义里会标出相关的法条,在复习的时候也要着重关注。


(六)刑法的复习


复习资料:《柏浪涛讲义》、《刑法学》第六版(仅作为工具书)、 知行讲义及课程


刑法的复习资料我还是认为柏浪涛的讲义是性价比最优的选择,因为人大蓝皮刑法学是采取的是传统体系,而从人大初试考题来看,采取新体系和新观点的复习资料更为合适,而柏浪涛老师的教材可以看作是张明楷老师的教材的简略版本。我觉得对于一战同学来说,能够系统掌握他的教材的重点环节,同时对于自己觉得不理解的地方,能够回到张明楷老师的教材检索理解即可。对于人大付立庆老师的教材,我觉得他的刑法总论教材有些简略,最好还是以柏浪涛老师的教材为基础,然后将付老师的教材中比较特殊的点补上去,例如付老师的“以刑制罪”理念,这个观点在前几年的真题中可以适用,我觉得如果能写出来的话,会有很大的加分。


23年考完之后,刑法的复习范围也是一个问题,因为从17年的真题来看,一直考的都是非常重点的罪名,例如人身、财产和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但是23年却考了一个非常偏的操纵证券市场罪。其实这个罪我没有复习到,考场上我作答的方式是根据该罪所处在的章节位置判断该罪侵犯的法益,然后借用总论的知识分析该罪的构成要件。同时,第二问的共同犯罪问题,我也是借用总论的知识分析,只是部分涉及了该罪的知识。当然这只是在没有复习到该知识情况下的下策。但是如果我说要全面复习那也是不太现实的。因为刑法分论的非重点罪名非常多,我认为能够全面掌握柏浪涛法考书上的知识都不太容易了,因此如果应对这样的变化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我暂时没想出解决方式,大家还是紧跟知行就好。


总的来说,刑法的复习和民法的复习各有各的难,因为体系并没有那么复杂,但我认为刑法的难度在于单个知识点的困难,例如,对于本科没有接触过三阶层或者两阶层理论的同学,初上手复习会感觉十分棘手,同时刑法教材中的观点展示也并不那么容易掌握和记忆的,这就要求我们民法和刑法都要在前期多花时间,如果前期打好了基础,那么我相信后期花在刑法上的时间不需要太多。


(七)国际法的复习


初试资料:《国际法》第六版、杨帆法考讲义及课程,知行法学讲义。


对于初试的国际法来说,只需要看国际公法即可,这是在去年的考纲中明确的。这就使得国际法作为初试科目的性价比大大的提升了,因为国际公法只考一本书,而且内容相对来说很少,各章节的知识也并不十分难懂。我认为性价比是要高于知产的。


在回答师弟师妹的问题时,我发现有同学担心本科时学习的马工程教材和人大教材差别有些大,因此可能会有不适应,但是大家大可放心,市面上的国际法教材我在初试的复习上大部分翻阅过。其实无论是人大蓝皮书、北大红皮或者马工程教材,其实体系和内容都大差不差。个人认为比较不同的地方主要体现在国家责任法一章,这一章非常重要,在人大初试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然而在马工程教材中,这一章的编写的问题是十分大的。有时间的同学可以阅读杨永红老师的文章:对新编《国际公法学》教材中国际责任法的几点看法[J].学术界,2017,No.234(11):118-126+326。这篇文章并不难懂,杨老师详细讲述了马工程教材中该章的问题,可以和蓝皮书教材结合在一起学习。效果会更好。


就法考的教材来说,我认为法考的教材和课程可以作为第一轮复习的资料,法考教材和国际法教材并不冲突,而就海洋法及其他重要章节来说,杨帆老师的讲解还是十分到位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相关知识。


知行法学的讲义是课本的浓缩,但是个人认为讲义有些地方需要补充,这就要求国际法的第一轮复习必须要弄懂课本的每一章,即使是人权法这章也要好好掌握。



尽管我是国际法专业,但我考虑到其他专业课的难度,我认为,如果不是时间非常充裕,初试期间就只用看国际公法就足够了。国际私法和国际经济法的内容,等进了复试之后再进行复习也是来得及的。



七、复试的复习

(一)专业课


国际法专业的复试并不会拉开很大的差距,主要起关键作用的还是初试的成绩。这从这几年的复试成绩即可看出。



我个人认为复试比较重要的还是面试,今年的面试分数大幅提高。权重继续上升。就实际体验而言,主问老师比较和蔼,有做压力面角色的老师,会针对你回答中的问题,继续发问。我就连续被追问了很多个问题。而就问到的问题而言,大部分还是课本中的基础概念,同时三国法均有涉及。


不同于面试的基础性,国经笔试考察了一个我完全没有想到的题目,后来一查才知道是老师的一本专著,这个题我答得很不顺利,大概就是把每章的东西都谈到了一些,争取踩到一些点。而国私考察得比较常规。我以为这些题目能够拉开一些差距,但是笔试最后出来的结果大家的分数差距极小。让我不是非常理解其中的原因。

个人感觉如果时间紧张的话,即使是复试也没有必要读论文,把握教材即可。国际私法推荐人大蓝皮和北大红皮的教材。国际经济法可以把握蓝皮教材和马工程教材。


(二)英语


英语面试主要涉及热点新闻,考前小组模拟的时候也遇见过类似的素材。因此不是很难。联系素材可以从Chinadaily上面找。


英语笔试没有考察阅读。考察了其他的主观题形式。




人大法学考研2023经验分享

本科人大,二战考研人大民商法状元: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丨状元有话说

一战考研人大诉讼法状元:根本赢不了,我听不懂丨状元有话说

本科法大,一战考研人大国际法状元:踯躅中追寻光明,不觉帐中灯焰墨顶丨状元有话说

万字长文详述人大民商法考研上岸经历:构建知识体系,打通学术脉络

本科西政,一战考研上岸人大经济法395分丨何妨吟啸且徐行

红圈所辞职后,二战考研人大经济法状元:命定的局限尽可永在丨状元有话说

九月末保研转考研,一战上岸人大知产丨规划、耐力跑与冲刺

本科法大,考研上岸人大知产:普通人的平稳考研路

本科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二战上岸人大刑法学: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

普通学生的人大法学考研实录:不必人云亦云

二战上岸人大法理学:消除恐惧的最好办法就是面对恐惧

二战考研上岸人大知识产权法,复试第一:做自己最大的支持者

总分398分位列全部专业学硕第一名,二战上岸人大刑法学丨状元有话说

本科华政,二战考研上岸人大知产丨字里乾坤大,书中日月长

本科中南财,一战考研上岸人大知产|德语二外生的探险之旅

放弃保研北大STL后,一战考研上岸人大国际法丨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揭秘理论法学140分的真相:人大法学考研理论法学复习功法

本科中国政法大学,一战考研上岸人大刑法学丨日拱一卒,不做狡辩

须知少年凌云志,曾许世间第一流丨四非一战双考人大法学硕士理性复盘帖

本科深大,一战双考上岸人大法律史:打得通的,便是好汉丨状元有话说

二战考研上岸人大诉讼法: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二战考研上岸人大诉讼法丨背弃了理想,谁人都可以,哪会怕有一天只你共我从茶山刘到中关村的两年旅途: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二战考研上岸人大经济法: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三战人大宪行学硕上岸:希望大家努力捱过寒冬,迎来人生的春天
本科人大财金,二战考研上岸人大民商法:行百公里者半九九人大法学考研英语单科85分,两万字详解考研英语备考攻略

一战考研上岸人大知识产权法: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购买说明

全程班课程和全程资料体系均可单售,具体价目如下:


购买方式

直接扫描下方微店二维码购买,同时添加客服微信(微信号:ruclaw59)并将截图发送过去,登记报名后进入相应的微信群。报名事宜请咨询官方微博:知行法学,微信不接受报名咨询。



长按识别微店二维码,关注新品上线

更多详情请关注微博/知乎/微信公众号:知行法学,学术型辅导团队,日常发布人大法学考研最新消息,提供法学考研一站式解决方案,有专业、有方法、有温度、有态度。

关于我们

知行法学

微博/知乎:知行法学

微信公众号:知行法学

知行法学,法律人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 END —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即可购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知行法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