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蔡美花 宋雪梅:朝鲜韩国学的学科发展与中国意义

蔡美花 宋雪梅 东北亚研究通讯 2024-03-23

内容提要

朝鲜韩国学在中国已取得长足发展,成果丰富,队伍壮大,平台多样,迫切需要全面总结其实践经验,系统阐明其学科体系和理论体系。结合中国朝鲜韩国学的研究实践,以朝鲜韩国学学科的中国意义为切入点,探讨中国朝鲜韩国学的交叉学科体系和研究方法论,提出关于中国朝鲜韩国学学科建设的设想和建议,可以引起学界对朝鲜韩国学学科建设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加快推进中国朝鲜韩国学的中国特色和中国风格的形成步伐。



朝鲜韩国学在中国生根、发芽,现已取得长足发展,迫切需要全面总结其实践经验并在理论上系统阐明其性质和意义。本文以百家争鸣、各抒己见的态度,分析朝鲜韩国学的学科概念、定位和方法论问题并探析今后的发展方向,以期引起学界对朝鲜韩国学学科建设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从而从根本上明确这一学科的中国意义。


01

朝鲜韩国学的学科意义


(一)朝鲜韩国学的发展现状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朝鲜韩国学研究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转型期。经过近30年不平凡的历程,我国的朝鲜韩国学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果丰富,队伍壮大,平台多样,在国内外的学术影响力明显提升。


首先,高等学校朝鲜语学科专业教育得到迅速发展。中韩建交以前,国内设置朝鲜语专业的高校仅有5所:北京大学、延边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洛阳外国语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等。随着中韩建交,设有朝鲜语专业的高校不断增加,2000年以来,近270余所高校增设了朝鲜语专业。从事朝鲜语教学的教师队伍规模也从最初的400余名增加到现在的1200余名,在读学生近35000名。50余所大学设有朝鲜语言文学的硕士学位点,15所大学具有培养朝鲜语言文学博士研究生的资格,有30所大学拥有中朝MTI翻译专业硕士点,朝鲜语高等教育正经历着划时代的变化。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6所大学的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含朝鲜语言文学)被批准为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单位,5所大学的6个专业成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其次,研究机构大量涌现,研究队伍不断壮大。据不完全统计,朝鲜韩国学的相关研究机构至今在国内各地已成立了120多个研究所。1这一时期,韩国高等教育财团、韩国学中央研究院等海外资助的研究机构也相继建立。延边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山东大学、南京大学和中国海洋大学等高校被韩国学中央研究院选定为海外韩国学重点大学;北京、上海、大连、延吉等地先后设立了19所世宗学堂。随着国内对朝鲜韩国问题的持续关注,朝鲜韩国学专家学者每年争取的国家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比率显著提高,由1994年度的1项增加为2020年度的23项。近30年间,朝鲜韩国学相关立项总计311项,其中重点项目13项、重大项目10项。2

再次,学术交流空前活跃,交流平台得到提升。国内各地每年都会举办许多各类国际学术大会,为国内外朝鲜韩国学专家学者提供交流和对话平台。各地亚洲研究中心每年都举办北京论坛、上海论坛、图们江论坛、天津论坛等大规模、高水平的国际学术论坛;中国朝鲜语学会、中国朝鲜韩国文学研究会、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中国韩国语教育研究学会等朝鲜韩国学相关学会以及北京大学、吉林大学、辽宁大学、延边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通过举办高端国际研讨会以阐明观点、探讨问题,发出了中国学者的声音。

最后,研究成果丰富,拥有稳定的学术期刊。目前,在中国出版的朝鲜韩国学相关图书很难进行准确的统计。因为图书出版机构各式各样,且尚无统计出版现状的机构。据不完全统计,从建国初期至2014年近60年间出版的朝鲜韩国学相关学术著作共计800余部3,而2015年至2020年5年间出版的相关研究书籍近1000册。4《东疆学刊》《东北亚论坛》《韩国研究论丛》和《延边大学学报》等26个CSSCI学术期刊(含扩展版),为朝鲜韩国学专家提供了展示学术成果的舞台和学术争鸣的基地。5

(二)朝鲜韩国学的概念与性质

如前所述,中国的朝鲜韩国学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对中国朝鲜韩国学的概念和性质问题,目前学界尚无科学而系统的阐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要持续健康地成长,首先要明确其概念和性质,讲不清什么是朝鲜韩国学,就无法确立学科定位,无法看出其研究意义,无法建立科学的学科价值体系和系统的学科理论。


作为知识体系的学科是随着知识发展的水平而不断演进的。学科体系也是一个“生命体”,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而发展,满足时代需要的活的东西。一旦停止发展,学科的生命也就结束了。[1](7~12)因此,学科是动态的、相对的,应该根据人们的知识水平而发展,根据人类科学研究的需要和认识世界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和丰富。学科的形成与发展,归根结底,就是根据人类认识世界能力的不断提高和知识应用形式的不断演进而不断调整的过程。科学与学术往往在边缘学科、交叉学科、跨学科领域获得突破而向前发展。在我国,传统的学科设置是按照“专业领域”来划分的,比如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哲学、文学等领域学学科,并由此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形成专业学术圈。而朝鲜韩国学区别于“领域学学科”,它是以国别为研究对象的学问。就是将分化的领域整合和交叉,从而共同关注同一特定地域国别的一些问题和共同问题。

在韩国,对韩国学最具常识性的概念明示,韩国学是生产并流通(即研究并教育)关于韩国的知识和信息的一门学问,旨在研究韩国国家如何生存发展、今后如何发展、向着怎样的方向发展等相关问题。韩国本土的韩国学首先是指韩国的国学,一般囊括了韩国的语言、文学、历史、哲学、思想、宗教、文化等范畴,是人文领域中各个学科的总和。1980年以后,韩国学者认为“韩国学(Korean Studies)”的概念比国学更具有客观性,因此将韩国学本身作为研究对象,构建韩国学的研究体系。但迄今为止,融合各学科的韩国学学科体系尚未确立。20世纪末,韩国学者开始以人文韩国学的东亚认同性为目标提出东亚韩国学理论,试图构建一门独立的东亚韩国学学术体系,并提出将韩国学重组为世界区域学。他们指出,世界区域学是一种特性,也是一种研究方法,它规定了研究领域,是将地方性、地区性及全球性融汇贯通的学问。[2]5

朝鲜的朝鲜学分为哲学、经济学、法学、历史学、文学、语言学、考古学、民俗学、民族古典学、政治学、汉文学等学科,可以说是研究朝鲜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总称。[3](12)美国、芬兰等西方国家并不把韩国学视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或学问,而是在东亚区域文化范围内对韩国文化进行考察,并将其与中国、日本文化进行对比。同时,西方的韩国学适应本国对韩国的政策需求,以朝鲜半岛的当代现实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3](12)

中国的朝鲜韩国学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起步,在20世纪50-60年代很大程度上受到朝鲜的影响,90年代中韩建交后则更多受到韩国的影响。然而,不应该说中国的朝鲜韩国学是朝鲜的朝鲜学或韩国之韩国学的衍生。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郑判龙先生提出了中国的朝鲜学(韩国学)这一名称。[4](16)迄今为止,中国的朝鲜韩国学一般指外国学或区域学的一部分,是各学科的统称。而2020年8月在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上,决定新增“交叉学科”作为新的学科门类。同时,朝鲜韩国学也被批准为交叉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6。由此,中国的朝鲜韩国学成为国家认定的相对独立学科,并确立了学科性质和地位。总结过去中国朝鲜韩国学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将朝鲜韩国学学科内涵与性质归纳为以下三点:

首先是研究对象问题。“朝鲜学(韩国学)是研究朝鲜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文学、教育、艺术等领域的专门学科,在中国属于外国学。”[4](16)朝鲜韩国学“是研究与朝鲜半岛相关的各方面问题的学问,不仅包括地理、人种、语言,还包括历史、文化、文学、艺术、哲学、宗教等,是一门内涵极广的学问”。[5]7换言之,中国的朝鲜韩国学是以朝鲜和韩国的语言、文学、文化、历史、经济、政治、国际关系、法律等为研究对象的人文学科。据统计,1998年至2020年10月发表的朝鲜韩国学相关论文所涉及的领域包括经济、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教育、体育、历史、地理、文学、语言文字、艺术、哲学、宗教等多个方面。7可见,朝鲜韩国学作为一种以聚焦朝鲜半岛这一区域国别研究为主要特征的特殊学科,十分重视学科知识与思想形态的地域国别适应性和时空关联性。通过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努力、系统地说明、阐释、引领对这一特定区域国别的一般性、普遍性问题的探讨。因此,朝鲜韩国学研究者首先需掌握这个国家的语言、历史、文化、民俗,然后才能明晰朝鲜韩国当下政治、经济、外交行为背后的潜在因素及规律性的问题。朝鲜韩国学中的基础研究和对策研究互为表里,彼此促进,不可偏颇。

其次是学科属性问题。朝鲜韩国学在性质上属于交叉学科。具体来讲,教育部批准的朝鲜韩国学属于二级交叉学科,所涉及的一级学科为外国语言文学、世界史、理论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等五个学科。如果说交叉学科是“融合多学科知识以某一学科为起点衍生出的多学科知识交叉渗透形成的学科群”,[6](8~11)那么朝鲜韩国学可以说是融合了外国语言文学、世界史、理论经济学、政治学、法学五个学科形成的新的学术体系。最初中国的朝鲜韩国学从朝鲜和韩国的语言、文学、历史、哲学等人文领域的研究开始,后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从人文科学研究拓展到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在这一过程中,朝鲜韩国学没有消极地依赖其母体理论,而是试图融合人文社会科学各个不同的学科范式,向多学科交叉的体系靠拢。1994-2020年朝鲜韩国学研究相关的国家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通过外国文学、语言学、中国文学、政治学、世界历史、中国历史、民族学、哲学等学科申报立项,其研究项目具有全方位、多领域的特征。中国的朝鲜韩国学研究的意义在于立足中国,事实求是,深入研究朝鲜、韩国人的思考方式、价值观念和追求,同时了解和观察中国与朝鲜、韩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交流合作过程,有史出论,因事求理,既要著书立说,更要学以致用,为国家提供对朝鲜、韩国的正确把握。中国朝鲜韩国学研究所面临的正是复杂的现实社会问题和历史文化问题,仅凭借单一学科知识的应用是无法进行科学解析的。以朝鲜半岛核安全问题为例,这一问题并不能仅靠一般的政治学知识体系来进行全面的解释。多年来,朝鲜半岛研究学者综合运用政治、历史、文化、经济、军事、宗教等多个学科的相关知识体系,力图回答朝鲜半岛和平安全的相关问题。简言之,中国的朝鲜韩国学以“问题”研究为中心,在研究朝鲜和韩国许多重要问题的过程中,尝试运用新的研究模式,以推动交叉学科的脱颖而出。

再次是学科特征问题。中国的朝鲜韩国学兼具纯学术性研究和区域学研究的特性,以朝鲜-韩国文化的深层研究和经济、政治、国际关系等实用问题研究作为共同研究对象。[7]5中国的朝鲜韩国学已经在朝鲜半岛汉文学研究、古典文献整理、中国文化在朝鲜半岛的传播与影响、比较研究、考古学研究和发掘、哲学思想研究等纯学术研究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但纵观朝鲜韩国学研究发展史可以看到,进入20世纪以后朝鲜韩国学学者们更加关注当代现实问题,强调学问的实践性倾向十分明显。中国的朝鲜韩国学研究论文,涉及经济、政治、法律以及文化、科学、教育等领域的现实问题的对策研究占61%,涉及历史、地理、文学、语言文字、哲学、宗教等人文科学领域的研究占25%。事实上,学科之间之所以要形成相互渗透与融合,正是因为学术研究所面临的问题十分复杂,问题与问题之间相互勾连,纠缠不清,需要以多维思想和方法论来分析和解决。换言之,交叉学科的创造性、实用性和实践性是学科生存和发展的决定性要素。目前,作为交叉学科的朝鲜韩国学研究与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属下的区域国别研究二级学科相互重叠。对区域国别研究的界定为“借助历史学、哲学、人类学、社会学、政治学、法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探讨语言对象国家和区域的历史文化、政治制度和中外关系,注重全球发展进程的理论与实践”。[8](50)就是说,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的二级学科区域国别研究同样把朝鲜韩国研究设置为本学科的研究方向,由此进一步凸显出朝鲜韩国学的实践性与现实参与性。

综上所述,中国的朝鲜韩国学是以朝鲜和韩国为研究对象的交叉学科,是以朝鲜、韩国的政治、经济、社会、语言、文化、思想、哲学、历史、地理、宗教、外交等领域为具体研究范畴的学问体系。中国的朝鲜韩国学研究其意义在于立足中国,事实求是,深入研究朝鲜、韩国人的思考方式、价值观念和追求,同时了解和观察中国与朝鲜、韩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交流合作过程,为国家和社会提供朝鲜韩国方面的真实数据分析和社会面貌。



02

朝鲜韩国学研究的方法论


(一)朝鲜韩国学的研究视角

朝鲜韩国学的研究对象既是朝鲜和韩国,又是朝鲜民族和朝鲜民族文化。因此,要系统地总结和解释朝鲜韩国文化的本质内涵,以中国学者的视角探讨朝鲜半岛的经济和现实社会问题,是中国朝鲜韩国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毋庸置疑,中国朝鲜韩国学的立足点是中国文化。“朝鲜韩国学的研究对象是朝鲜(韩国)文化,但立足点应当是中国文化。”朝鲜韩国学学者认为:“在批评国外作品时,不应受国外现有见解的束缚,应以‘百家争鸣’的态度看待国外作品。”[9](230)一直以来,中国的朝鲜韩国学学者立足于中国,坚持以中国视野和中国价值观研究朝鲜和韩国的各个领域的现实问题。换言之,中国朝鲜韩国学的语境是中国文化,中国学者的学术视野和所积累的学术经验,以及中国的现实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使他们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价值观。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朝鲜韩国学横向的学术结构主要集中于朝鲜韩国文化价值研究、朝鲜韩国国家研究和朝鲜韩国社会问题研究等三大领域。而这三大研究领域的共同特征,就是通过与中国文化的深层关系发现问题,阐释问题,解析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


首先,对朝鲜韩国文化价值的研究坚持以中国文化影响和比较为前提。在1994年到2020年的国家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中,从外国文学学科角度立项并与朝鲜韩国学相关的课题共有46项。从课题名称来看,基金项目均将朝鲜韩国文化与中国文学文化相联系,从中探索朝鲜韩国文学的特点8。曾获吉林省社会科学研究一等奖的《朝鲜实学派文学与中国之关联研究》9《朝鲜朝使臣眼中的中国形象》10《韩国诗话全编校注》11等研究成果所体现的共同特点,就是在与中国文化的联系中把握朝鲜韩国文学的特点,并阐释朝鲜韩国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亲缘性关系。其次,对朝鲜韩国的国家性研究坚持为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借鉴。韩国经济研究一直备受朝鲜韩国学研究者的关注。对于韩国政治问题的研究被摆到较为重要的地位,对韩国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进行了介绍和深入研究,并从正反两方面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再次,朝鲜韩国社会问题研究致力于寻求周边安全对策方案。在1994-2020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与朝鲜半岛问题相关的研究项目达38项,和平安全问题正在成为中国朝鲜韩国学研究中十分重要的领域。朝鲜韩国学研究学者立足于中国,致力于寻找应对朝核问题的解决方案。学者们的研究成果提出了种种方案,对于推进六方会谈及朝鲜半岛问题的解决起了积极的作用。[10]5

一言以蔽之,中国的朝鲜韩国学立足于中国特色。即在中国这一特定地区、特定的研究集团或学者以中国文化价值观来表述朝鲜和韩国的历史、哲学、文学、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历史与现实。由于中国、韩国、日本等国学者的文化价值观、思维方式和价值标准存在差异,因此朝鲜韩国学的各国学者会针对同一研究对象得出具有本国特色的分析、评价和研究结果。

(二)朝鲜韩国学研究的方法论

21世纪以来,韩国的韩国学学者积极构建东亚韩国学研究的方法论体系。韩国学者认为东亚三国地缘相近、文脉相通,近代以前三国在同一汉字文化圈中构建起同文世界。[11](89)中世纪以后,朝鲜半岛全面吸收中国传统文化,成为中华文明的一个分支。文化的同质性与内在关联性使东亚视角与韩国的历史、文学、哲学等人文学紧密相连。这种联系有望克服西欧近代以来的孤立民族主义内在发展逻辑、中心周边认知差异逻辑等诸多偏向逻辑,使阴影笼罩下的韩国学的本体与发展的可能性重见光明。[12](103~133)中国的朝鲜韩国学是一个跨学科的交叉学科,很难产生一个涵盖朝鲜韩国研究所有方向和领域的单一的研究方法论。在学术研究过程中,任何一个学科都不可能囿于本学科独有的研究方法。然而一个成熟的独立学科不能没有自己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学科研究的方法论是保证独立学术体系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在研究实践中,中国朝鲜韩国学研究者善于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跨学科综合研究的方法、宏观视角和微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体现了中国学者的中国特色和中国范式。


首先,以中国文化视角为前提的比较研究方法。把朝鲜韩国学放在东亚的脉络中,考察其纵向关系与横向关系,将其视为折射中国文化的镜子,这便是中国朝鲜韩国学的中国文化视角。朝鲜韩国学逐渐克服了将朝鲜和韩国研究放在半岛文化圈内进行考察的思维模式和研究视角,以“东亚文化圈,命运共同体”的共同认识为前提推进研究,突破了东亚地区的纯地理性认知。从中国朝鲜韩国学学者近期取得的国家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重大项目名称来看,如“中朝三千年诗歌交流系年”(赵季2014)、“二十世纪东亚抗日叙事文献整理与研究”(牛林杰2015)、“中韩近现代文学关系文献整理与研究”(金柄珉2016)、“朝鲜汉字资源文献整理与研究”(金永寿2018)等,均将朝鲜、韩国的文化与东亚、中国文化的脉络结合起来展开研究。中国的朝鲜韩国学坚持中心与周边互动互融、文明对话的原则,传承东亚传统文化,推进东亚文明的向前发展。以中国文化为前提考察朝鲜韩国学的东亚脉络,进行中朝、中韩比较研究是中国朝鲜韩国学研究方法论的独到之处。

其次,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方法。所谓综合性研究,意味着具有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交叉特点。北京大学韩国学研究中心对此特别强调,他们是对韩国学进行跨学科综合研究的学术机构。朝鲜韩国学并不是由多个不同学科组成的一个集合体,而是融合外国语言文学、世界史、理论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等不同学科的学科理论和研究方法,对朝鲜韩国进行综合性研究的新的学科体系。中国的朝鲜韩国学以朝鲜、韩国为切入点对朝鲜和韩国的历史文化、经济发展和政治制度、社会问题和国际关系等进行综合性研究。例如,即使是我们研究朝鲜古代汉文学的特征问题,也不能把它看作一个单纯的文学体裁和语言手段,因为朝鲜古代的汉文化及汉文学的形成与发展关系到汉字和儒学思想的传播、中华朝贡册封帝国秩序的制衡、中朝人文交流和朝鲜民族文化的关联等朝鲜半岛古代及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因素联系在一起。可以说,这是一个东北亚区域文明体系和中朝之间的文化交流、朝鲜半岛内部文化发展驱动力等综合连动的问题,这就要求研究人员必须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知识,必须具有跨学科研究的能力。因此,朝鲜韩国学研究应该针对具体问题从历史与现实、文化与社会、政治与外交、经济与军事等不同角度,进行深入具体的综合交叉性的研究。

再次,宏观视角和微观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多学科互动的过程和结果中消极因素无可避免。换言之,对于各自拥有自己学科体系的独立学科来讲,根据不同的概念、逻辑、理论和方法对同一问题进行研究,难免会引发学术争论。人文学科偏重抽象理论,重视价值判断;社会学方法论重视实证调查,讲求客观事实。二者之间的对立紧张感,稍有不慎就会使朝鲜韩国学研究陷入自我矛盾,难以协调统一。因此,朝鲜韩国学研究者在以专业领域为基础的同时,应有机地接受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努力探索出宏观视角和微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论。面对微观问题,应以宏观视角看清内在本质,探索微观研究价值。学界针对朝鲜、韩国复杂的历史遗留问题、领土纷争问题、文化认同问题等,以多角度、多层次的方法进行研究解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03

朝鲜韩国学的发展方向


虽然中国的朝鲜韩国学在最近30年里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还不足以成为具备独立学术体系的成熟学科。事实上,相比于国内的美国学、日本学、俄罗斯学,朝鲜韩国学的研究还存在一定的距离,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反复进行低层次研究的现象,急于求成、浮而不实的学风,研究机构的运营过分依赖外援等问题依然存在。[10]尤其是在学科界限方面仍然面临着一系列问题,难以突破传统的学科领域,大多数研究成果仍然以特定学科为出发点,人文学科领域和社会学科领域的互融难度较大。在2016年5月举行的“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如何解决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指导性意见,指出要突出优势、拓宽领域、补齐短板、完善体系。这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朝鲜韩国学学科体系的指导性方针。

先,应当对学术体系有一个共同的认识。中国的朝鲜韩国学在建设中存在的本质问题在于学科定位不明确,对学术体系缺乏共同认识。中国开展朝鲜、韩国研究以来,各学科一直处于孤军奋战的状态,学科之间缺乏交流与合作,没有形成共享学术资源和研究方法、开展学术批评的局面。每年举行的诸多论坛和学术大会基本上是分学科进行发表和讨论,即使邻近的学科组成一个分科,也只是各自发表个人的论文。不同的学科有目的地针对同一个具体问题,从不同的视角运用不同的方法论进行深入讨论的现象很少见。当下,中国的朝鲜韩国学应该形成各学科之间的交流、合作与有机融合。换句话说,朝鲜韩国学只有通过学科结构性的提高,才能以中国学者缜密科学的学术视角,系统地解释朝鲜半岛的过去与当下,才能使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国风格的学科实现成长与发展。

其次,要树立明确的学术意识。目前,中国的朝鲜韩国学几乎将朝鲜和韩国相关的所有问题都作为研究范畴和研究对象。这种宽泛意义的研究容易滑入各个学科的专业体系中,对学科的整合与建设帮助甚少。朝鲜韩国学作为跨学科的学问,其研究课题是错综复杂的社会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如果在具体问题上不明确其本质,学术研究最终可能会沦为自我独白。因此,应当透过现象看本质,在问题的具体性中把握问题的普遍性,加强纯粹的学理性研究。例如,每当处于历史性变革期时,韩国人的“嫌中”情绪都会重新浮出水面,这是一个具体的问题。如果以这一具体问题为着眼点,从各自不同的视角进行实证性研究、理论性研究和综合性研究,必然能找出问题内在的普遍性理论和知识。只有深挖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问题现象,并具备看到其本质的学术意识,才能推进中国的文化发展,为建设国家正确的政治、经济、外交制度提供理论依据。

再次,要有扎实的语言基础和专业化的资料资源。语言基础是对朝鲜韩国学研究者的基本要求,了解和熟悉朝鲜韩国的民俗及文化观念是研究者的基本功。长期以来,我国的不少朝鲜韩国学研究者语言功底薄弱,喜欢闭门造车、书斋式研究,既缺乏长期在朝鲜韩国留学、访学的经历,又缺乏系统学习语言文化的实践。我国的朝鲜韩国学研究专家大体上分散在不同的学科领域;研究人员或半路出家或半途而废,通过长期的语言文化学术积累取得研究成果的还是极少数。因而,不少文章,搬用生硬的西方理论概念去分析复杂的朝鲜韩国学问题和现象,毫无理论和数据根据,不做实地调研、臆想研究,因而导致其研究不深入、无创新。研究朝鲜韩国的人文和社会现实,需要和他们对话、交流和合作,在深度的对话沟通中了解对方的需求,寻求合作的空间和渠道,从研究对象的内部来了解对象,而不是自我独白。同样,在研究朝鲜韩国的文学特性和中国文化的关系领域,也要靠文本数据资源或文献资源,实现资料创新和理论创新。

最后,急需培养领军人物,组建学术创新团队。越南大学通过韩国语教育实现韩国学的实用性,美国的韩国学“虽然成功与韩国的民族主义保持距离,但未能深植于美国学界的中心知识倾向和社会现实”。[2]5中国的朝鲜韩国学研究,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新文明价值观,分析研究朝鲜、韩国的文化与社会问题。国家第五轮学科评估明确提示了学术团队在学科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注重在学科团队的共同合作的原创性、前沿性、突破性创新内容和学术贡献。这是目前我国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如果朝鲜韩国学的研究者不改变目前孤军奋战、单打独斗、闭门造车的局面,带来的后果将是学科的衰弱和边缘化,无法进入主流学科的行列。领军人物是学术团队的灵魂,是保持学科研究方向稳定性、先进性的重要支撑力量。因此,要推进朝鲜韩国学学科的向前发展,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能够引领学科建设的领军人才和学科带头人,以此在各地区形成众多学术研究团队和研究学派,形成一个有效连动全国朝鲜韩国学研究的局面。目前国内人才培养的模式和渠道还是按照传统的一级学科布局,只能在传统的一级学科下按照专业领域来培养人才,这种培养模式在短时期内很难得到改变。朝鲜韩国学领军人才的培养需要多学科的合作和融合,需要建立学科之间的协同;或各个高校积极构建独立的朝鲜韩国学学科点,创新培养模式,促进高层次人才脱颖而出。各高校的朝鲜语专业应根据国家非通用语专业指导委员会提出的《指南》要求,从本科生开始改革朝鲜语专业培养方案,开设朝鲜韩国历史、文化、经济等通识课程,借此打下较宽泛的朝鲜韩国学基础知识,以便为其在硕博阶段深入系统学习朝鲜韩国学打下基础。建立朝鲜韩国学学会、召开正规的朝鲜韩国学学术大会以及开展跨校共同研究等方式,都可以促进朝鲜韩国学的整体性发展。我们应当加快推进中国的朝鲜韩国学的中国特色和中国风格的形成步伐,树立其在国内国际拥有权威性学术话语权的学科地位。(注释略)

作者:蔡美花、宋雪梅,湖南师范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研究生
来源:《东疆学刊》202103
转自:“国关国政外交学人”微信公众号


往期精彩-研究分享


 朝鲜劳动党八大以后朝鲜的政治经济形势分析

 牛林杰:中美战略竞争背景下的中日韩合作

 中韩争议海域渔业问题的解决路径研究

 韩国对俄罗斯研究的代表性研究机构——外国语大学俄罗斯研究所

 日本的俄罗斯研究“重镇”:北海道大学斯拉夫•欧亚研究中心

 张蕴岭:国际区域学思考(六)

 中国-俄罗斯:什么是“新型大国关系”?

 朴光海:韩国大学面临倒闭危机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